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数学二下册第十单元的总复习,主要包括幂的运算、根的运算、分式的综合运用等内容。
学生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相关知识点,在这节课中将通过综合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幂的运算规则,快速简化多项式。
–能够熟练应用根的运算法则,解决相关问题。
–能够灵活运用分式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韧意志。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设计1.复习与导入(10分钟)–复习前两节课的知识点,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回忆幂、根、分式的相关定义和运算规则。
2.梳理与讲解(20分钟)–通过多个示例,讲解幂的运算法则和根的运算法则。
–给出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点。
3.综合运用(30分钟)–设计一些综合运用题,涉及到幂、根、分式的综合运用。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阐述解题思路。
4.总结与反思(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鼓励学生做好个人学习笔记,方便日后复习。
四、教学评估方法1.课堂练习和讨论互动: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来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结合课堂所学内容,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教学内容紧凑,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保持专注。
同时,课堂上要注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内容,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幂、根、分式等知识点,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 总复习》新备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新备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新备教案,主要包含了本学期所学的重难点知识,如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法、认识货币、简单几何图形等。
本节课旨在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法、认识货币、简单几何图形等基本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法、认识货币、简单几何图形等基本知识;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运用游戏教学法,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4.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图片、卡片、课件等;2.准备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投影仪等;3.划分学习小组,确保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知识,如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法、认识货币、简单几何图形等。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如购物问题、几何图形拼图问题等。
引导学生注意到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呈现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
4.巩固(10分钟)针对已经解决的问题,进行巩固练习。
如设计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吗?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10总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10 总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0 总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总复习,主要复习本册书中的重点知识,包括加减法运算、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认识时间、数学广角和统计。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本册书中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
2. 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熟练运用加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熟练运用,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等。
2. 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人民币的认识、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认识时间、数学广角和统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老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计算的问题?比如,你去超市买东西,需要计算总价,或者你和朋友一起玩游戏,需要计算得分。
2. 例题讲解:老师:我们来看一道加减法的例题。
假设我有3个苹果,我又买了2个苹果,那么我现在一共有几个苹果呢?学生:一共有的苹果数是3+2=5个。
老师:很好,你们都会计算。
那么,如果我又有2个苹果,我又吃了1个苹果,我现在一共有几个苹果呢?学生:一共有的苹果数是5+21=6个。
3. 随堂练习:老师:同学们,请你们自己在练习本上写一道加减法的题目,然后计算出答案。
学生:写题目和计算答案。
4. 认识人民币:老师:我们来看一下人民币。
这是1元,这是5元,这是10元,这是20元,这是50元,这是100元。
你们知道怎么使用这些人民币吗?学生:我们知道怎么使用这些人民币。
5. 长度单位:老师:我们来看一下长度单位。
这是1米,这是1分米,这是1厘米。
你们知道怎么使用这些长度单位吗?学生:我们知道怎么使用这些长度单位。
6. 角的初步认识:老师:我们来看一下角。
这是一个直角,这是一个锐角,这是一个钝角。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时间和货币等基础知识。
本单元是对整个学期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时间和货币等基础知识。
但在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时间和货币等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时间和货币等基础知识的运用。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涵盖本单元重点知识的PPT,以便于教学展示。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图片等教学素材。
3.学习小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以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本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例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计算行程中的距离等。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总复习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总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总复习部分,涵盖第二册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包括加法与减法的基本运算、乘法口诀的应用、长度单位、质量单位、货币单位以及简单的数据收集与处理。
通过全面复习,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掌握长度、质量、货币单位换算,并能进行简单数据收集与分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讨论、游戏等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其在学习中体验成就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1. 加减乘法运算的灵活运用,特别是乘法口诀的熟练记忆和应用。
2. 长度、质量、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3.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回顾已学知识。
2. 复习加、减、乘法运算: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运算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单位换算练习:讲解长度、质量、货币单位换算规则,通过实例练习,加深理解。
4. 数据收集与分析:介绍数据收集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收集和分析数据。
六、板书设计1. 加、减、乘法运算规则及例题。
2. 长度、质量、货币单位换算规则及实例。
3. 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中总复习部分的习题。
2. 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完成一项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找零、测量物品长度等。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覆盖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3. 教学难点是否得到有效突破,学生是否掌握了关键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二课时)教材包括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点的回顾和巩固。
内容涵盖了分数加减法、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整数的认识等多个方面。
本课时教材主要以练习题和案例分析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有拓展应用的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加减法、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整数的认识等基础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所提高,但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仍存在模糊之处。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数学学习的效果有较大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掌握分数加减法、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整数的认识等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巩固和掌握分数加减法、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整数的认识等基础知识。
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总复习》7-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总复习》7-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10 总复习》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本章主要是对整数、加减法、长度单位、形状等数学知识进行复习。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长度单位和形状等基本数学知识。
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可能还存在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整数的加减法、长度单位和形状等基本数学知识进行巩固。
2.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整数的加减法、长度单位和形状等基本数学知识的巩固。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实践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老师拿出一本书,问学生:“这本书有10页,我已经看了3页,还剩下几页没看?”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呈现出来,包括整数的加减法、长度单位和形状等基本数学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例如:老师拿出一把尺子,问学生:“这把尺子有多长?”学生需要用长度单位进行回答。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巩固。
例如:做一些有关整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答。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十单元所学的知识点,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
2.巩固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复习本单元重要概念和方法。
2.练习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1.复习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相关计算方法。
2.练习使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2.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基本几何概念和解题方法。
2. 巩固(30分钟)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并进行相关题目的讲解和练习。
学生自主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 拓展(30分钟)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进行讨论分享。
4. 结束(10分钟)总结本次课程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继续练习,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2.作业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正确率。
3.课堂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解题思路。
七、教学反思1.学生的学习状态及理解程度。
2.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
3.难点和问题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主要是对本册书内容的回顾与总结,包括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数据处理等。
本课时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下册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回顾和总结本册书的主要知识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回顾和总结本册书的主要知识点。
2.难点: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知识点。
2.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提高理解。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本册书主要知识点的课件。
2.练习题:准备一些典型的问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知识点和解题步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回顾本册书的主要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所学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10分钟)选取一些典型问题,让学生上黑板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解题方法。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补充。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0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0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总复习,主要包括了人民币的认识、克与千克、测量的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与组合、图形与位置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
这些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人民币的认识、克与千克、测量的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与组合、图形与位置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上还存在困难,如人民币的换算、克与千克的转换、排列与组合的运用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克与千克、测量的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与组合、图形与位置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民币的认识、克与千克、测量的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与组合、图形与位置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人民币的换算、克与千克的转换、排列与组合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应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回顾所学知识,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人民币吗?谁能来说一说人民币的种类和用途?”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回顾人民币的认识、克与千克、测量的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与组合、图形与位置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内容。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十单元总复习 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十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本单元的复习内容包括本册所学的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图形的运动、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
本学期的数学广角内容,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材在编写时,突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如把数的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集中起来复习,这样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各部分的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整理与复习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复习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整理知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组织复习时,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尽可能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练习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得到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在复习时,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把握复习内容的难度,不要人为地提高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整理与复习的能力。
2.开展多种形式的复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总结收获 1课时2练习二十二1课时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十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总结收获。
(教材第113~115页)1.通过总复习,学生可以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整理。
2.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提高计算能力,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重点: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整理。
难点:计算能力提高,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啊,这本书的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我们回过头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复习吧。
【设计意图:看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要进行的教学内容,避免复习时杂乱无章,尽量做到目标明确、有条不紊】1.这学期有什么收获?师: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你这一学期有什么收获?整理出来,然后向全班汇报。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0单元总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0单元总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0单元总复习教案主要涵盖了两数之和、减法、乘法、除法以及平面图形的认识等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学习过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两数之和、减法、乘法、除法以及平面图形的认识等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两数之和、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平面图形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练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数之和、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平面图形的认识。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两数之和、减法、乘法、除法的灵活运用,以及平面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材、PPT、练习题、实物模型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两数之和、减法、乘法、除法等基础知识。
例如:已知一个数,加上5等于15,求这个数。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两数之和、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平面图形的认识。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
3.操练(10分钟)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两数之和、减法、乘法、除法的计算,以及平面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教师在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综合性的数学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三课时)主要包括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位置与方向、面积的计算等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总结和巩固,旨在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对前面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在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表现,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但对位置与方向的判断、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还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集中在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提高位置与方向的判断能力,掌握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位置与方向的判断,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
2.难点:分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加减法运算,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包括动画、图片、实例等,以便于直观展示和讲解。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一些实际操作的材料,如卡片、模具等。
3.教学场地:确保教学场所宽敞、明亮,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其中的数学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时间和货币等基础知识。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本册书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时间和货币等基本知识。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不够深入,运用能力较弱。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时间和货币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减法、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几何图形的特征,时间和货币的换算。
2.难点:对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深入理解,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2.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4.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动画、例题等,以便于展示和讲解。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直尺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如何计算时间?等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讲解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时间和货币等基本知识,通过示例和讲解,使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运算规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新备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新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新备教学设计,主要是对本册教材前九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
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位置与方向、计量单位、解决问题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前九单元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分类和解决问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位置与方向、计量单位等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位置与方向、计量单位等基础知识的复习。
2.教学难点:部分学生在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分类和解决问题方面存在困难。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游戏教学法,巩固所学知识。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运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准备:完成前置学习任务,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对本册教材前九单元的知识进行呈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总复习》8-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总复习》8-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复习掌握数字10内的数加减法。
2.复习认识10,认识10以内的数。
3.复习认识1元的价值。
4.复习认识时间的表述和顺序。
二、教学重点1.数字10内的数加减法运算。
2.认识10以内的数。
3.认识1元的价值。
4.会用时、分、秒来表述时间。
三、教学难点1.数字10内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2.识别10以内的数。
3.理解1元的与1元以下的换算。
4.掌握时、分、秒的顺序和表示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数字10的图片、1元硬币、时钟模型。
2.教具:数字卡片、计数棒、纸币、钱币、时钟模型。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数字10以内的加法。
–引导学生用计数棒表示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如:3+5=8。
–练习计数棒相加,巩固10以内的加法运算。
2.复习数字10以内的减法。
–让学生用计数棒表示10以内的被减数和减数,如:7-2=5。
–练习计数棒相减,巩固10以内的减法运算。
第二课时1.复习识别10以内的数。
–准备数字卡片,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表示10以内的数。
–创设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识别和排序10以内的数字。
2.复习1元的价值认识。
–准备1元硬币和纸币,让学生认识1元的硬币和纸币。
–引导学生认识1元与1元以下的换算关系。
第三课时1.复习时、分、秒的顺序。
–准备时钟模型,让学生熟悉时、分、秒的顺序和表示方法。
2.综合复习。
–组织综合练习,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字10内的加减法、识别10以内的数、认识1元的价值和表述时间。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综合复习《10 总复习》的内容,重点巩固了数字10内的加减法运算、识别10以内的数、认识1元的价值和掌握时、分、秒的顺序和表述方法。
教学中充分利用了教具和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一步,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 总复习》新备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新备教案一、教学内容总结本单元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最后一单元,内容主要囊括了前面九个单元所学知识的总复习。
通过此次总复习,旨在让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有一个系统性的回顾,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已学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巩固并复习加法和减法计算。
2.复习数的比较大小和数的顺序。
3.复习数的读写。
4.复习矩阵中的数据记录与分析。
5.复习简单的张图解读。
6.复习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7.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巩固与复习。
2.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读写。
3.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图表阅读。
4.简单的几何图形认识。
四、教学难点1.数据分析与图表阅读的能力培养。
2.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五、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教科书、教学课件、练习册等。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
3.教学环境:教室整洁、教学氛围良好。
六、教学内容安排1.复习加法和减法计算,通过书上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
2.复习数的大小比较和读写,通过实物、图片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
3.数据分析与图表阅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数据信息。
4.几何图形的认识,让学生能够识别、分类简单的几何图形。
七、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思维的框架。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情境式教学法: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八、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评估。
2.注意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而非单纯的结果。
3.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分享解题思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学习氛围。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1.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总复习》7-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总复习》7-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本学期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
2.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技巧,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总复习,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
的理解。
2.难点:综合运用各知识点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备好课堂教具、板书内容、学生练习册等。
2.学生准备:学生带好学习用品,认真听讲。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长方
形、正方形等。
2.通过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形式进行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
精神。
4.教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总复习的方式,让学生回顾和巩固了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总复习部分的练习题。
2.针对自己学习中发现的不足之处,进行适当的补充练习。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总复习》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数学二下《10总复习》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个人整理归纳、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的活动过程,学生更好的掌握了万以内数的相关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起到查漏补缺的效果。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过多次整理和复习的经验,对于整理的方法会很熟练,本章知识学生有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掌握也很好,因此,本课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3重点难点
整理复习的方法,交流时的倾听。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个人整理归纳、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的活动过程,学生更好
的掌握了万以内数的相关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起到查漏补缺的
效果。
4.1.2学时重点
整理复习的方法,交流时的倾听。
4.1.3学时难点
能根据所学知识出出有价值的习题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整理知识框架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请你回顾并整理本章内容,并用自己喜欢
的形式表达出来。
活动2【讲授】小组交流整理内容
请小组交流自己整理的内容,找到自己整理的不足和疑惑,尽量同组成员解决。
活动3【活动】全班展示
全班展示交流。
活动4【练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针对自己学习的经历,请出几道好题和同学分享、交流。
活动5【测试】学习检测
找出平常易错题测试。
活动6【作业】数学日记
对比以前的整理与复习,找到本节课的亮点与不足,写一篇数学日记。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十总复习(教案)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十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的复习。
2. 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3. 基本概念的巩固与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复习本学期所学知识,巩固基本概念,提高解题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所学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材、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回顾本学期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针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方法与技巧。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提高解题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与难点。
六、板书设计1.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2. 内容:重点知识、解题方法与技巧、练习题、讨论与交流、总结七、作业设计1. 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2. 学生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在复习阶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希望学生能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活动安排,是教案中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参与度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五、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与本学期数学学习相关的趣味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例如:“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有趣的数学知识?你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列出本学期的主要学习内容,为复习课做好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总复习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复习共分为七部分:统计,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
本学期所学的“数学广角——推理”内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
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学习,只是在练习中出现。
编排时,应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如把数的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
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计算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应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除法,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认识万以内的数并进行比较和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克与千克,能掌握统计方法,通过分析统计表提出并解决问题,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解决问题部分,比较被动,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复习阶段要进行系统性的复习,积极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总结,及时反馈,使复习体现实效性,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努力做好提优补差工作,争取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数学思考: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和设计综合性的复习题,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问题解决: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组复习内容,设计多种形式进行复习。
情感态度:复习时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复习统计,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
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
课时安排:4课时1.复习表内除法及混合运算…………………1课时2.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1课时3.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1课时4.复习解决问题和统计………………………1课时第1课时课时内容表内除法的复习课型复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
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
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课时重难点: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师生活动一.回顾引入:1.引导学生回顾本期已学知识。
看目录相互说说,要求学生全班交流。
概括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的变换,统计。
2.我们今天来复习表内除法。
板书:表内除法。
二.复习整理: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32÷4 81÷9 15÷524÷6 42÷7 40÷824÷3 14÷2先独立做在课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2.针对刚才学生容易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习中的题进行训练。
在草稿本上听算练习。
3.复习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
教材第1题。
想一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
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
4.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在○填上“<”“>”“=”。
引导学生正确计算。
三.教学效果测评: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第1、2题,同桌检查。
四、拓展性学习:1.口算。
15÷5= 6÷3= 16÷8= 9÷3=45÷9= 56÷7= 49÷7= 2×4=45÷5= 56÷8= 63÷7= 8÷2= 2.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
3.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 8○4=2 21○3=720○5=25 6○9=54 30○5=6板书设计:32÷4 81÷9 15÷524÷6 42÷7 40÷824÷3 14÷2教学反思:第2课时课时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法、减法课型复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课时重难点:掌握方法,正确、熟练地读数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师生活动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同学们,昨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呢?请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2、今天,我们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法、减法的复习。
(板书课题)3、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
二、知识整理:1、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回忆学了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2、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3题,然后集体订正。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3、写一写,再读一读。
①千位上是2个千、百位上是5个百、个位上是6个一。
②二千五百零六。
4、下面复习用计数单位表示数,独立完成书上第4题,想一想是怎样做出来的。
5、复习近似数。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题,找出这段文字中哪些数是近似数?并画出来。
再请同学回答。
6、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
(1)请同学们口算教材第6题,看谁算得都对。
“开火车”订正。
(2)引导学生做教材第7题。
先笔算,再请两个同学到台上板书,并展示。
(3)通过第6、7题的计算,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4)请各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一下教材第8题。
我们怎样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处理意见,并在全班汇报。
三、教学效果测评:1、综合练习教材第3~6题。
2、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道和对学生进行帮助。
四、拓展性学习:在下面各数的前后各写两个相邻的数。
698 3299 9998板书设计:写一写,再读一读。
①千位上是2个千、百位上是5个百、个位上是6个一。
②二千五百零六。
教学反思:第3课时课时内容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课型复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形成锐角、钝角的概念。
课时重难点: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师生活动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计算,我们现在来做几道计算题。
请大家拿出口算卡。
100+200= 110 - 20=620+100= 120+360=130 - 70= 240 + 70=2000+50= 1000-30=1200-40= 140 - 40=860 - 80= 880+1200=二、整理复习。
1、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1)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题,大家想一想,你会怎么样去圈?为什么要这样圈?学生根据原来有的克和千克的概念,动手圈。
(2)用重量去算一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再判断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3)大家想一想关于质量单位,我们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复习到呢?小组讨论,把没有复习到的知识列出来,作好全面复习。
2、复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平移、旋转现象。
升降机、观光缆车、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
三、拓展性练习板书设计:家拿出口算卡。
100+200= 110 - 20=620+100= 120+360=教学反思:第4课时课时内容解决问题和统计课型复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复习“解决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学生能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并能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
2.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课时重难点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师生活动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请大家想一想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复习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些知识?(表内除法。
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法、减法。
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2.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内容是我们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掌握不好的?如果学生有问题,则针对问题,让同学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法。
二.复习整理:1.分别出示教材第13、14题的挂图。
(1)看了图后,你明白图中的画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看挂图,小组讨论这两题的意思。
叙述两幅图的意思,没有说好的请其他同学来补充完整。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怎样来解决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明:12÷3=4(次)一共要花:6×1=6(角)8×3=24(角)6+24=30(角)或:6×1+8×3=6+24=30(角)2.复习统计图。
出示教材第15题。
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第15题的数据怎么搜集?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用举手的统计方法来试试。
3.组织搜集数据,清点人数。
根据自己的情况举手,并把老师清点结果填在书上。
4.大家已经搜集好了数据,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小组讨论一下,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得到讨论结果后,全班交流展示。
三.教学效果测评: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15题。
能够填在书上的就填在书上。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
四、拓展性学习:1.调查班上昨天的数学作业,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并制成统计表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
板书设计:(2)怎样来解决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明:12÷3=4(次)一共要花:6×1=6(角)8×3=24(角)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