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期末复习知识点范文.doc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复习资料.doc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复习资料★考试时间:7月5日下午2:30—5:00 ★考试方式:开卷★考试复习:注:以下标注的页码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研究》(黄色那本)相关知识点的页码,详细内容可参考。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论1、什么是国际贸易(PD ?它可分为哪几类(P1-3)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分类:①按商品移动的方向分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
②按商品的形态: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③按国境和关境分为:总贸易和专门贸易;④按商品形式分: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⑤按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分: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⑥按参加贸易双方分:双边贸易和多边贸易;⑦按清偿方式分:现汇贸易和易货贸易。
2、什么是对外贸易(P1) ?其产生的必备条件是什么(P5)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必备条件:①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②社会实体之间可进行剩余产品的交换。
3、什么是国际分工(P7) ?其产生与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基础是什么?(P9)国际分工: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也是世界各国之间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影响因素有:①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④资本输出与资本流动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
⑤各国政策对国际分工的影响程度。
国际分工的形式:垂直型、水平型、混合型4、简述世界市场的涵义(P17)及当代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P18)世界市场: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
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
主要特征:①市场主体多层次,有国家、地区、企业等;②交易客体发生变化,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比重不断发生变化;③贸易方式多样化;④垄断和竞争更加激烈,争夺世界市场;⑤运销渠道多元化,信息网络现代化。
5、何谓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P19) ?其组织的特点及形式。
国际贸易概论期末总结
国际贸易概论期末总结前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日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国际贸易概论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国际贸易的窗口。
通过学习该课程,我对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原理、发展趋势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旨在对国际贸易概论课程进行总结和回顾,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并对课程的学习体会和对未来的展望进行探讨。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国际贸易的定义和内容: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流活动。
其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资本贸易。
2. 国际贸易的原理:国际贸易的实质是基于比较优势和互利互惠的原则而进行的。
比较优势理论、互补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原理的重要基础。
3. 国际贸易的基本过程和方式:国际贸易的过程主要包括贸易商的组织、国际商品流通、结算方式等。
贸易方式则包括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等。
二、国际贸易的组织与规则1. 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国际贸易的组织体系,在国际贸易的规范、协调和争端解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 自由贸易区、关税联盟和共同市场:这些是国际贸易组织和规则的不同形式。
自由贸易区强调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关税联盟进一步实现关税一体化;共同市场则更深度的整合经济领域。
三、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与政策1. 影响因素: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因素、技术因素、文化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2. 政策工具: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政策和汇率政策等。
各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调节和控制国际贸易活动。
四、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 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将呈现出更加复杂和多层次的特点,电子商务、跨境投资等将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动力。
2. 挑战与应对: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贸易摩擦和相关争端解决等。
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合作,维护良好的国际贸易秩序。
五、学习体会和展望通过学习国际贸易概论,我对国际贸易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国际贸易实务期末必过复习资料
第一章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也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知识和劳务的交换活动,由各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2.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下基本条件: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经济条件2)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国家)之间进行商品交换——政治条件因此,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3. 古代对外贸易现代意义的对外贸易基础不同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社会化大生产范围不同对外商品贸易对外商品贸易、劳务贸易、技术贸易时间不同偶然发生经常、必然发生现代意义的对外贸易所包括的范围极其广泛,既有传统的对外商品贸易,又有新兴的对外劳务贸易和对外技术贸易。
4.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2)⏹中世纪的三大国际贸易中心:君士坦丁堡、威尼斯和北非的亚历山大。
(这一时期,犹太人和意大利人还发明了汇票)。
⏹沟通东西贸易的“丝绸之路”⏹“十字军东侵”(11-13世纪),促进城市和商人阶级的兴起,工商业逐渐发展,东西贸易活跃,巴黎、马赛、里昂、汉堡和伦敦等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12世纪汉萨同盟促进对外贸易商业惯例形成。
⏹马克.波罗东游促进东西贸易。
⏹郑和下西洋(1405-1433)。
⏹地理大发现导致世界贸易中心转移——里斯本、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逐渐取代远离大西洋海上上路的中世纪的三大国际贸易中心。
中世纪的重要国际贸易中心:威尼斯5.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3)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6. 国际贸易的主要分类⏹一、按商品流向: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出口贸易也称输出贸易,指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
如果商品先输入本国后,既未在本国消费,又未精加工而再出口,则称为复出口或再输出。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进口贸易亦称输入贸易,指将国外市场购买的商品在本国市场进行销售。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国际贸易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活动,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对于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促进各国利益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本文将对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概念进行复习和总结。
一、国际贸易的定义和特点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与交易活动。
其主要特点包括:1. 跨国交易:国际贸易是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跨国交易,涉及到各种货物和服务的跨境流动。
2. 各国利益交融:国际贸易通过商品和服务的买卖,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利益交融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3. 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各自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和服务,实现国际分工和合作。
二、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1. 比较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在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的商品,通过贸易来获取其他商品。
2.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在各种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以实现贸易的互利效益。
3. 因素比较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海克希尔·欧林斯提出的因素比较理论认为,贸易的决定因素是各国相对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
4. 国际产品周期理论:由雷蒙德·弗农提出的国际产品周期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也受到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不同阶段的产品会有不同的贸易模式。
三、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国际贸易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1. 货物贸易:即商品的跨国买卖。
货物贸易是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形式,涉及到各种产品的进口和出口。
2. 服务贸易:即各种服务的国际交流与交易。
服务贸易包括旅游服务、金融服务、咨询服务等,越来越重要。
3. 直接投资:指企业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建立实体,进行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也被视为一种国际贸易形式。
四、国际贸易的主要机构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支持,主要包括:1. 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国际贸易的监管和协调机构,致力于简化贸易手续、降低贸易壁垒,并促进全球贸易的自由化。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总结如下[5篇范文]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总结如下[5篇范文]第一篇:国际贸易复习资料总结如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一、贸易术语的作用1、成为从事国际贸易的行为准则,明确彼此在货物交接方面所应承担的风险、责任和费用。
这就大大简化了交易手续,缩短了洽商时间,从而节约了费用开支。
2、有利于交易双方进行比价和加强成本核算。
3、有利于妥善解决贸易争端。
二、班轮运输的特点班轮运输是在不定期船运输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所谓班轮运输是指按照规定的时间,在一定的航线上,以既定的港口顺序,经常地从事航线上港口间运输的船舶。
1、船舶按照固定的船期表、沿着固定的航线和港口来往运输,并按相对固定的运费费率收到运费,因此,它具有四固定的基本特点2、由船方负责配载装卸,装卸费包括在运费中,货方不再另付装卸费,船货双方不计算滞期费和速遣费3、船货双方权利、义务与责任豁免,以船方签发的提单条款为依据4、班轮承运货物的品种、数量比较灵活,货运质量较有保证三、提单的性质和用提单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在收到货物后签发给托运人的一种证件,它体现了承运人与托运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1、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出据的货物收据,证实其以按提单的记载收到托运人的货物;2、是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凭证;3、是承运人和托运人双方订立的运输契约的证明。
四、国际多式联运单据的条件1、必须有一个多式联运合同2、必须使用一份包括全程的多式全程的多式联运单据3、必须至少是两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连贯运输4、必须是国际间货物运输,并且必须由一个联运经营人对全程运输负责5、必须是全程单一的运费费率五、合同中的保险条款1、规定投保人2、投保险别的选择3、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的计算六、影响成交价格的因素1、商品的质量和档次;2、运输距离;3、交货地点和交货条件;4、季节性需要的变化;5、成交数量;6、支付条件和汇率变动的风险;7、国际市场价格的走势;8、交货期的远近、市场销售习惯、消费者的爱好。
七、实际全损的情况有哪些1、保险标的物完全灭失;2、保险标的丧失(控制权——海盗劫走);3、保险标的物发生质变,失去原有使用价值;4、船舶失踪达到一定时期。
国际贸易重点总结
国际贸易重点总结第一篇:国际贸易重点总结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进出口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又叫做对外贸易系数、贸易密度。
分为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
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为贸易顺差或出超,以正数表示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贸易赤字,称为贸易逆差或入朝,以负数表示就整个对外贸易或某一行业而言,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的贸易顺差就是净出口,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的贸易赤字就是净进口。
绝对优势:是指一国(人)生产1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国(人)同类产品的生产。
比较优势是指一国(数种产品中)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
新古典主义的解释;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国贸易条件(TOT)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的比率净贸易条件: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
净贸易条件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净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即TOT=Px/Pm×100 提供曲线是指在不同价格条件下,一国愿意出口和进口的数量之交点的轨迹特定要素:这类(在一定时期内)专属于某一产品生产的生产要素就是特定要素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同质产品是指可以完全相互替代的产品或相同产品而生产区位不同或制造时间不同差异产品又叫异质产品,是产品具有差别性特征垂直差异产品是指仅仅在质量上存在差异的产品,水平差异产品是指有着同样的质量,但其特色或特质不同的产品贸易政策是指一个经济体的政府为实现其促进或限制对外贸易目标,对贸易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按其对贸易的干预程度大体分为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最惠国关税是指根据最惠国待遇原则所征收的关税,关税税率由最惠国待遇协定所规定,可以是单方减让的关税,也可以是相互减让的关税。
(完整word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点
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泛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
2.对外贸易: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
3.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4.关税:是进出口商品在通过一国的关境时,该国政府设置的海关对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税。
5.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
6.“自动”出口配额制:又称自动限制出口,是出口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进口国家或地区的要求和压力,自动规定在某一段时期内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额。
7.出口信贷:是出口国为了支持和扩大本国商品的出口,加强国际竞争能力,以对本国的出口给予利息补贴并提供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出口商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以解决本国出口商的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外国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的支付货款需求的一种融资方式。
8.出口补贴:一国政府为了使出口的货物在价格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在某些货物出口时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
9.倾销:是一国或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产品抛售至另一国家或地区市场的行为。
10.贸易术语:是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形成的,它是用来表示商品价格构成,说明交货地点,确认风险,责任,费用的划分等问题的专用术语。
11.汇票:是一方向另一方签发,要求受款人在见票时或于未来某一确定时间或可以确定的时间,对某人或其指定或来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支付命令。
简答:1.比较利益学说的主要内容:即使一个国家的各个行业的生产都缺乏效率,没有低成本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仍可能获得利益。
而另一个国家的各个行业的生产都有效率,成本比国外同行也都低,通过国际贸易可获得更大利益。
所谓比较利益,是指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贸易模式里,贸易一方两种商品都处于劣势,而贸易另一方两种商品都处于优势,通过贸易双方获得的利益。
国际贸易知识点范文
国际贸易知识点范文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流。
以下是国际贸易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贸易平衡:贸易平衡是指一个国家的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平衡状态。
当一个国家的出口值等于进口值时,就表明该国家的贸易平衡。
贸易平衡对国家的经济状况有重要影响,因为贸易顺差可以增加国内的就业和经济增长。
2.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一国采取措施限制或阻挠进口商品,以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
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包括关税、配额、禁止进口等。
然而,贸易保护主义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增加消费者价格、限制竞争和创新等。
3.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是指国家之间基于市场原则,通过降低或取消关税、配额和其他贸易壁垒来促进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自由贸易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扩大市场,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4.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是一个由成员国组成的国际组织,旨在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
WTO的主要职责包括管理全球贸易规则、解决贸易争端和监督成员国的贸易政策。
5.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个国家给予其他成员国最低的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
这样的待遇使得所有成员国都能享受同样的贸易条件,从而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
6.关税:关税是一国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关税可以用作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也可以用作调节贸易流量和保护本国产业的手段。
7.贸易壁垒:贸易壁垒是指一国采取的限制进口商品的手段,包括关税、配额、技术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等。
贸易壁垒的存在会阻碍国际贸易的自由流动。
8.多边贸易协定:多边贸易协定是多个国家间达成的关于贸易和贸易政策的协议。
例如,关于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是一项多边贸易协定,通过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来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9.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的进口值大于出口值,而贸易顺差则指一个国家的出口值大于进口值。
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汇率有重要影响。
10.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或地区经营业务的公司。
国际贸易重点总结范本(二篇)
国际贸易重点总结范本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间进行的跨国交易活动,涵盖了进出口业务、国际投资、国际货币流通等多个方面。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已成为国家之间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经济增长、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的定义、意义、影响因素以及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国际贸易的定义和意义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劳务和资本的交换,是国际间经济联系的重要方式之一。
国际贸易的主要特点包括贸易双方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较低的交易成本,通过互不完全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贸易具有互利性,通过贸易可以实现各国利益的最大化;贸易受制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包括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货币政策等。
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国际贸易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满足各国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再次,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提高各国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最后,国际贸易可以扩大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规模效益的最大化。
二、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国际贸易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制度因素、市场因素、经济因素等。
主要的因素包括:1.贸易政策:国家的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具有重要影响,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贸易配额等。
不同国家的贸易政策差异很大,直接影响贸易的自由程度和成本。
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国际贸易有直接的影响,包括经济增长率、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等。
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促使居民增加消费,进而提高进口需求。
3.制度因素:制度因素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宏观经济环境等,这些因素影响着贸易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4.市场因素:市场因素包括市场规模、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等,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发展受市场因素的制约。
5.技术因素: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有推动作用,包括生产技术的进步、物流技术的发展等。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国际贸易》第一章绪论1、对外贸易依存度:它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解析: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和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额/GNP*100%;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GNP*100%;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GNP*100%2、贸易条件:被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状况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系数表示。
其经济学的含义是,随着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解析:(TOT=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如果该系数大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如果该系数小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恶化了。
3、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
BT=总出口—总进口=∑ex-∑im(一年或半年)>0顺差,<0逆差评价: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解析:顺差:(利)表明竞争能力强、对外支付能力强、有利于吸收外资、币值稳定、对外谈判地位高(不利)本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资金积压、外汇占款增加易导致通货膨胀、外贸关系紧张。
因此,顺差应适度,不同国家区别看待。
4、转口贸易、过境贸易的区别P7转口贸易(价值增长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参与进行的商品买卖。
第三国对此类商品的买进,时专门为销往商品消费国的。
第三国参与了这笔买卖的商品价值转移活动,但不一定参与商品的实体活动,即这批货物可以运往第三国的口岸,但不能入境,也可以直接运往商品消费国。
过境贸易(运输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实物运输过程必须穿过第三国的国境。
第三国要对此批货物进行海关监管,并把此类货物作为过境贸易额加以统计。
国际贸易实务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实务期末重点复习资料一、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国际贸易是指各个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和交易活动。
它是国家之间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也是国际经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贸易活动的特点包括货物流动性、国际支付、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竞争等。
二、国际贸易主体国际贸易主体包括进口商、出口商和中间商。
进口商是指从其他国家购买产品的企业或个人,出口商是指销售给其他国家的产品的企业或个人,中间商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充当中介的企业或个人。
三、国际贸易方式国际贸易方式包括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
直接贸易是指买卖双方直接进行产品交换,没有中间商参与;间接贸易是指通过中间商进行买卖双方之间的产品交换。
四、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包括现金支付、信用支付和电子支付。
现金支付是指买方在收到货物后直接支付货款;信用支付是指买方和卖方之间通过信用证等付款方式进行支付;电子支付是指通过在线支付平台进行支付。
五、国际贸易制度国际贸易制度包括世贸组织(WTO)和自由贸易区等。
世贸组织是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重要组织,通过制定贸易规则和解决贸易争端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六、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手段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的行为。
常见的贸易保护措施包括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等。
七、国际贸易政策工具国际贸易政策工具包括关税、进口配额、反倾销措施和贸易救济等。
关税是国家向进口商品征收的税款,进口配额是指限制特定商品进口数量,反倾销措施是指对倾销产品进行制裁,贸易救济是指采取临时性保护措施保护本国产业。
八、国际贸易条款国际贸易条款是买卖双方在国际贸易合同中约定的关于交货方式、付款方式、质量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常见的国际贸易条款有FOB、CIF 和EXW等。
九、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包括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和双边谈判等。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是通过争端解决机构对贸易争端进行调查和裁决,实现对争端的解决。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际贸易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2.总贸易体系:亦称一般贸易体系,是指以国境作为统计货物进出口的方法。
3.专门贸易体系:是国际货物贸易的一种统计方法,指以关境作为统计界限,即以货物通过海关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4.对外贸易量: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额,称为对外贸易量.以固定年份的价格为基期价格计算进出口贸易额,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货物贸易额已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只单纯反映对外货物贸易的量,所以称对外贸易量。
5.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世界进出口货物贸易中以百分数表示的各类货物的构成6.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地及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地。
7.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
8.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的贸易,经由第三国商人之手进行贸易的行为。
9.转口贸易: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或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经由第三国或地区贸易商分别签订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
从第三国或地区来看,即为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
10.传递:指在国际经济领域中,一个国家经济的盛衰通过对外贸易渠道直接或间接对另一个国经济发生影响。
11.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一国对外贸易额或国际贸易额占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12.国际分工: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的结果。
13.垂直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矿业的分工。
14.水平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工业部门上的分工。
15.世界市场: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领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表现。
国际贸易期末复习知识点范文
1.国际贸易的概念:指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活动,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2.国际贸易量:指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进出口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进出口额而得出的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额,可以剔除价格的影响因素,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的发展变化3、国际商品结构:指整个世界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别商品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4、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别的进出口商品占整个进出口额的比重。
5、外贸依存度概念: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的一个指标,一般以该国在一定时期在进出口贸易值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表示。
5.5对外贸易差额: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比较的差额。
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其差额称为贸易顺差,也可称为出超;当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逆差,也可称为入超;当出口总额等于进口总额时,称为贸易平衡。
6、贸易条件的概念: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做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即以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的对比值表示7、总贸易与专门贸易的划分标准:总贸易是以国境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专门贸易是以关境为划分的进出口贸易8、过境贸易与转口贸易的区别:在于商品的所有权在转口贸易中先从生产国出口者那里转到第三国(或地区)商人手中,再转到最终消费该商品的进口国商人手中。
而在过境贸易中,商品所有权无需向第三国商人转移。
过境贸易: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或者是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和时间,购货后或者销售后需要经过第三个国家的领土才能够进入另一国市场,而对于第三国而言,即为过境贸易。
转口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物的买卖,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转手进行的贸易。
这种贸易对中转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9、国际贸易量的计算方法:比较期贸易值∕比较期价格指数10、自由市场价格:指在国际间不受垄断或国家垄断力量干扰的条件下,由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11、封闭市场价格: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特殊关系下形成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商品在国际间的供求关系一般对价格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它主要包括调拨价,垄断价,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部价格,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12、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严禁金银外流、不允许进口消费性产品;积极吸收金银,不得将货币或金银携带出国境;国家垄断全部货币贸易。
国际贸易期末重点完美版16页word文档
国际贸易1、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的含义、区别(1)按照商品的形式可将国际贸易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有形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有形商品的输入和输出。
无形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劳务或娶她非实物形态商品的输入与输出。
(2)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的一个主要区别是:有形贸易的进出口需办理海关手续,其数量反映在海关的贸易统计上;无形贸易的进出口不需办理海关手续,其数额一般不显示在海关的贸易统计上。
有形贸易的收支又称为贸易收支,无形贸易的收支又称为非贸易收支。
2、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其原因两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从第二次大战结束初期到1973年,是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①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际贸易迅速增长打下了基础;②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深入和扩大促进子战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③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④战后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建立和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国际贸易的扩大。
(2)第二个阶段:从1973年到90年代初,是国际贸易发展缓慢、停滞与开始回升的不稳定发展阶段;从1973年到1985年,是国际贸易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的时期。
原因是:①经济危机的爆发;②能源危机的爆发;③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④80年代初期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危机严重,农产品过剩;⑤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汇率的大幅度升降,特别是美元大幅度贬值和日元、德国马克大幅度升值直接影响贸易的回升;⑥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3、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特征(1)增速高;(2)格局发生变化;(3)正式的贸易组织成立:WTO(4)贸易结构变化;(5)EDI、电子商务的发展、盛行;(6)管理贸易发展4、古典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1)重商主义:15 世纪末,早期的资本主要是以商品资本的形态出现,重商主义应运而生。
16世纪至18世纪在西欧盛行,成为国际保护贸易理论的起点。
早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是英国的Stanford 和法国的Montchrestien。
国际贸易重点总结范本(1)
国际贸易重点总结范本一、背景介绍国际贸易是指跨越国家边境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和流通。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对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贸易的挑战和机遇,各国政府、企业和个人需要加强对国际贸易的理解和研究。
本文将总结国际贸易中的重点内容,以供参考。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关键要素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特化生产和出口其相对生产成本较低的商品和服务;绝对优势理论则认为,某个国家在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生产上具有比其他国家更大的优势;关键要素理论则强调,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的配置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三、国际贸易的形式国际贸易的形式可以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是指跨国界的商品交易,包括出口和进口;而服务贸易则是指跨国界的服务交易,包括金融服务、旅游服务、咨询服务等。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发展。
四、国际贸易的主要参与方国际贸易涉及到多个参与方,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
政府在国际贸易中起着监管和调控的作用,通过制定贸易政策和法规来管理国际贸易活动。
企业是国际贸易的主要主体,通过开展进出口业务来实现盈利。
个人作为消费者和劳动者也参与到国际贸易中,通过购买跨国商品和提供劳动力来获得利益。
五、国际贸易的利益和挑战国际贸易带来了许多利益,包括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生活水平、促进技术创新等。
然而,国际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贸易保护主义、不平等贸易关系、贸易摩擦等。
各国需要通过加强国际贸易合作和推动贸易自由化来应对这些挑战。
六、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国际贸易正面临着许多新的发展趋势。
其中包括数字化贸易的兴起,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以及全球价值链的重组和重构。
此外,全球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也将对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各国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发展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适应新形势。
七、国际贸易的前景展望展望未来,国际贸易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有望继续增长。
(完整word版)国际贸易归纳总结重点
一、国际贸易的含义及分类
(一)含义: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共存。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联系:对外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一个组成部分,国际贸易是世界各个国家对外贸易的总和。
这一时期,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的经济特征之一。过去,亚、非、拉美国家只被卷入国际商品流通,而现在则被拉入世界资本主义生产,从而使宗主国同殖民地、工业品生产同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日益加深,形成了国际分工新体系。
精通外语;
了解国外的政治、法律制度和风俗文化宗教等,善于交流;
了解国际经济环境和变化的能力和知识,做出正确的商业判断和选择;
熟悉国际贸易惯例;
具有远大的眼光;
具备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资金、人才、信息、营销网络
第三章国际分工
1、国际分工的作用
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国际分工促进国内分工的发展
国际分工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
可以产生专业化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竞争效应。对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源有效配置有明显促进作用。
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格局
2.国际分工各个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46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
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出现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最初的分工形式。
萌芽阶段表现为:
西欧殖民主义者强制性地对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进行掠夺,从这些地方为本国输送自己不能生产的农作物,并扩大本国工业品的生产和出口,出现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最初的分工形式。
有形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visible trade)——一般指货物贸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际贸易的概念:指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活动,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2.国际贸易量:指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进出口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进出口额而得出的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额,可以剔除价格的影响因素,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的发展变化3、国际商品结构:指整个世界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别商品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4、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别的进出口商品占整个进出口额的比重。
5、外贸依存度概念: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的一个指标,一般以该国在一定时期在进出口贸易值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表示。
5.5对外贸易差额: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比较的差额。
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其差额称为贸易顺差,也可称为出超;当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逆差,也可称为入超;当出口总额等于进口总额时,称为贸易平衡。
6、贸易条件的概念: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做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即以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的对比值表示7、总贸易与专门贸易的划分标准:总贸易是以国境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专门贸易是以关境为划分的进出口贸易8、过境贸易与转口贸易的区别:在于商品的所有权在转口贸易中先从生产国出口者那里转到第三国(或地区)商人手中,再转到最终消费该商品的进口国商人手中。
而在过境贸易中,商品所有权无需向第三国商人转移。
过境贸易: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或者是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和时间,购货后或者销售后需要经过第三个国家的领土才能够进入另一国市场,而对于第三国而言,即为过境贸易。
转口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物的买卖,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转手进行的贸易。
这种贸易对中转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9、国际贸易量的计算方法:比较期贸易值∕比较期价格指数10、自由市场价格:指在国际间不受垄断或国家垄断力量干扰的条件下,由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11、封闭市场价格: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特殊关系下形成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商品在国际间的供求关系一般对价格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它主要包括调拨价,垄断价,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部价格,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12、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严禁金银外流、不允许进口消费性产品;积极吸收金银,不得将货币或金银携带出国境;国家垄断全部货币贸易。
贸易差额论:从管制金银的进出口转变为管制货物的进出口,通过奖出限入保证出口大于进口,保证贸易顺差,严格进口奢侈品13、相互需求理论:a、国际交换的比例只有介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双方方才可获利b、国际交换比例越接近本国的交换比例,对本国不利c、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越强,而另一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越弱,则贸易条件越不利于该国,该国的贸易得利越小14、要素禀赋理论相关概念:a、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土地、现在也经常加入企业家才能、人力资本等。
B、要素价格—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报酬。
C、要素密集度—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
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下,要素的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d、要素密集型产品—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比例越高,生产出来的产品称为该要素密集度产品。
e、要素禀赋—指各国拥有的可以用于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状况。
f、要素丰裕度—是从一国整体的角度衡量,显示各个要素的相对丰富程度。
或者说是一个国家资源的相对供给量。
有两种定义要素丰裕度的方法。
一种是以实物单位定义,另一种是以相对要素价格定义。
g、要素禀赋理论的推导:商品价格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各国商品价格的差异源于生产商品的成本差异、成本差异来自生产要素的价格比例不同、生产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14.5里昂惕夫之谜:1947年美国居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其关键比率(KX/LX)/(KM/LM)仅为0.77,而根据H-O理论,该比率应该远大于1。
这一现实与理论大相径庭的矛盾即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劳动力不同质论、人力资本论、自然资源论、需求偏好论、要素密集转化论、由于美国贸易政策所致。
15、产业贸易理论指数:IIT=1-|X-M|∕X+M IIT越接近1,表明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高;IIT 越接近0,表明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低。
15.5 技术差距理论:A内容:由于对专利和商标的保护,新产品和新工艺使得技术创新国在世界市场上暂时居于垄断地位,成为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等于新产品技术成熟并且被进口国的生产者获取后,他们就会利用本国廉价的劳动力进行模仿生产并出口该产品,甚至出口到技术先进的发明国。
与此同时,最早的技术发明国也许已经开发了更新的产品,采用了更新的工艺和技术。
于是新一轮的技术差距又产生了。
B:深入分析:模仿滞后时间﹥需求滞后时间:先进口再自行生产;需求滞后时间﹥模仿滞后时间:不会产生贸易1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指随着产品生命周期在不同国家间的延续,该产品的生产与贸易也在不同国家间交错进行和发展着。
A、导入期的营销策略:1、定价:全新产品,替代品少时,因为其研制投入的回收期不确定,往往用撇脂战略;但因利润空间大,容易吸引新的进入者,应做好防御准备。
2、快速渗透策略:时机选择很重要,为了抢占消费者的心理位置、市场规模大、规模经济性强、先动优势明显、竞争对手容易跟进、企业选择成本领先战略时,宜采用此战略。
3、缓慢撇脂战略:这一战略的假设条件是:市场的规模有限;大多数的市场已知晓这种产品;购买者愿出高价;潜在竞争不迫在眼前。
B、成长期:1、产品策略:改进产品或提高产品的质量,以继续地保持产品对目标市场消费者的吸引力;企业积极地发现新的细分市场,并进入之。
2、价格策略:如果市场上消费者是价格敏感型,选择一个适当的时候降价,以使另(或下)一层次的消费者能加入购买,扩大产品占有份额和增加销售量。
3、渠道策略:为适应购买快速增长,应及时建立新的分销渠道。
4、促销策略:企业的广告目标,应从介绍和传达产品信息转为说服和诱导消费者接受和购买产品。
C、成熟期1、市场改进—扩大品牌使用人数(转变非使用者或寻找新用户进入新的细分市场、争取竞争对手的顾客)、增加顾客的产品使用率(增加使用次数、增加每次使用量)2、产品改革—质量改进、特点样式改进3、营销组合改进—价格分销、广告促销D、衰退期:1、份额大—增加企业对现有产品经营的投资,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2、份额较大—维持保持原有的投资水平,既不增加规模也不扩大规模 3、份额中等—有选择地进行收缩即将某些销售额过小的细分市场放弃,在较具潜力的细分市场保持原有的规模或扩大规模4、份额较小—收割即置对长期市场影响于不顾,加速从现经营的业务或产品中收取尽可能多的现金或利润5、份额小—放弃迅速处理某项产品占用的资产,放弃经营该项业务或产品17、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钻石模型:1、生产要素—基本要素:是指一国先天拥有或不需太大代价便能得到的要素,比如自然资源、地理位置、非熟练或半熟练劳动力等;高级要素:是指必须通过长期投资和培育才能创造出来的要素,比如现代化基础设施、高精尖技术、高质量人力资本等。
2、需求状况—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国内需求是否具有持续的增长性,这对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采用新技术至关重要国内需求是否具有超前性,这将引导企业积极从事新产品的研发,以不断升级换代的产品走在国际市场竞争的前列国内需求市场中是否具有一批老练、挑剔的买主,这类消费者能促进公司不断地改进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水平,从而推动竞争优势的全面提高。
3、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相关产业是指相互关系密切的、共同使用着某些技术和营销渠道的产业,以及某些有着共存亡关系的产业支持产业是指某一产业的上游产业,它主要向其下游产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和各种中间产品4、企业战略组织与竞争—良好的企业战略组织不仅与企业的内部条件和所处产业的性质有关,而且与企业所处的国内环境有关。
各个国家的环境是不相同的,所以企业所采取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和产权结构也就不同,适合本国环境的企业战略组织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
强大的竞争对手和公平的竞争环境是企业保持长久竞争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18、国际贸易政策演变历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二战前的帝国主义时期、二战后期、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19、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思想:他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工业的发展,就很难确保其独立的地位,指出了制造业的发展对国家利益关系重大。
而美国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很难与英法等国进行自由竞争。
美国应该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使工业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
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标志着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两大流派基本形成。
20、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1、理论基础—生产力理论2、理论依据—经济发展阶段论五阶段:原始未开化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时期农业时期: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以利于农产品的输出及工业品的输入,促进农业发展,并培育工业基础;农工业时期:应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以保护本国幼稚工业发展,不受外国产品的冲击;农工商时期:因为国内工业已具备国际竞争力,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以充分享受自由贸易利益。
德国和美国处于农工业时期,应实行保护。
3、保护对象、保护的时间及保护手段—保护的对象:面对国外强大竞争压力的幼稚产业保护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年。
保护的手段: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额关税的办法来限制进口21、战略性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观点—如果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一开始就处于双寡头垄断竞争状态,那么本国政府可以对本国企业进行补贴,从而使本国企业扩大生产而获得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就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利润。
分析—博弈分析22、关税:一国海关在进出口商品经过关境时,向本国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税。
执行征收关税的部门是一国的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是关境关税课税主体即纳税人,是本国的进出口商关税课税客体即课税对象,是进出境的货物23、关税的特点:强制性、无偿性、预定性、间接性24、关税的作用:增加财政收入、保护国内市场与产业、调节经济、外交手段、消极作用25、关税分类:按征税商品的流向分类—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按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分类—进口附加税(反补贴税、反倾销税)、特惠税(不适用于最惠国待遇)、普惠税(原则:普遍性、非歧视性、非互惠性)按征收关税的目的分类—财政关税、收入再分配关税、混合型关税26、关税征收的方式:a、从量税—从量税是以货物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面积等标准课征的关税,按货物计量单位确定应征关税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