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思路----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粤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章阅读教案 粤教粤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章阅读教案粤教粤教专题讲评教案三论述类文章阅读学习目标1.剖析试卷错题,归纳论述类文章答题中常见错误类型,分析原因,反应矫正。
2.突破难点,掌握论述类文章主观题、客观题的答题技巧。
学习内容及过程一、对照答案,让学生自查自纠,独立解决问题。
发放专题标准训练试题答案,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出错误的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标准等方面),更正答案。
二、归纳问题,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1.对学生自查自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先由个人提出问题,再由其他同学解答或小组内进行讨论。
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
教师巡视各组讨论,及时了解讨论情况,掌握学生思维的脉搏。
2.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并集中汇报。
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展示错误答案,分析错因,指出解决方法。
对学生所提较集中的问题,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规律认识和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题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重锤敲击。
(一)错例分析病例1:如第二大题第1题: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很多同学错选了A项。
分析:答错的同学只是注意到文中“无论是梦幻、深情、悲壮、苍凉、诙谐,还是灵异,应该说中国的所有戏曲形式都对这些有所涉及〞这句话,但这并不能说明所有戏曲都有“梦幻、深情、悲壮、苍凉、诙谐〞等特点,有的可能仅仅是其中的某一个特点而已,在此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主要根源还是没有认真比照原文,没有深入分析。
归纳常见失误一:没有认真比照原文,理解泛泛,不够深入,造成误答。
病例2:如第三大题的第2题:根据文意,以下例子能表达科学的非科学功能的一项为哪一项( )很多同学错选了D项。
分析:此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
“科学的非科学功能〞这一概念是文本的核心,它应该是属于广义的科学范畴,而如果没有意识到一点,就会盲目作答。
分析方法-粤教版《论述文》选读教案
分析方法-粤教版《论述文》选读教案一、教材简介粤教版《高中文学选读》是广东省普通高中文史类课程必修教材之一,其中《论述文》是其中的一篇重要文章。
《论述文》是以“论述”为目的而写成的文章,其特点是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论据充分、立论有力。
本文主要讲述了“论述文”教学中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目标从方法的角度掌握《论述文》的分析技巧,培养学生分析论述文的能力,包括:1.理解论述文的写作目的和特点;2.掌握分析论述文的步骤和方法;3.培养学生分析论述文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理解论述文的写作目的和特点1.1 论述文的写作目的论述文的写作目的是通过陈述主题和论点,严密地展开对观点、现象、问题的思考和评价来满足读者的需要。
论述文的写作目的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2.主题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3.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1.2 论述文的特点论述文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立论明确。
文章要论证什么,往往在开头就可以清晰明白地表达出来。
2.论据丰富。
文章要支持自己的观点,需要有一定的论据为后盾,论证过程中会用到各种数据、实例等等。
3.论证过程严密。
立论、论述、归纳、概括等环节要有一定的逻辑联系,构成完整、紧凑的论证过程。
2. 掌握分析论述文的步骤和方法2.1 分析论述文的结构分析一篇论述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文章的主题;2.条理分明、层次分明;3.立论、论述、总结等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4.论据支撑和批判,是否充分、精确、有权威性。
2.2分析论述文的语言分析一篇论述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的准确性,文章是否使用了恰当的词汇、准确的表达方式、妥善的语序等等;2.语言的逻辑性,文章中的论述、总结等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是否表达了准确的意思;3.语言的鲜明性,文章的表述是否有吸引力,是否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分析论述文的能力3.1 听课讲解听取老师的讲解,了解分析论述文的方法及要点,掌握分析论述文的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广东高考必考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粤教版)一、明确目标:总分:16分脱贫目标:10分小康目标:14分限时20分钟完成二、明确考纲: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三、解题步骤及用时建议:第一步:7分钟内完成以下步骤:1.关注题目(题目往往是论述范围或直接是论点)2.标出自然段数;3.抓关键语句,作简要勾画。
善于抓住四种关键语句①直接宣布新发现、新假想、新推测、新技术、新观点、新理论、新概念的词语或句子。
②阐述或说明上述内容的正确性、合理性,体现论据或操作过程的句子。
③对上述内容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的句子。
④关键性语句,如各段的起始句、收束句(总结句)、结论句、因果句、转折句、含有代词的指代句子4.分层:理请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把握作者基本思路。
作为严谨的议论文的思路应该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层次来行文的。
”第二步:6分钟完成12题、13题两道选择题12题为双项选择题,13题为单项选择题。
高考时这两道题与前8题均填入答题卡。
选择题考查较基本的知识,方法:必须有文本意识,把选项中的句子与原文句子对照,斟酌其含义是否相同。
第三步:3分钟完成第14题第四步:4分钟完成第15题四、突破客观题:例1[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命题之一:部分与整体[理论]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数量范围上设置干扰,故意将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单元导语-粤教版《论述文》选读教案
单元导语-粤教版《论述文》选读教案一、教材类型《论述文》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中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论述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1. 教材结构《论述文》一共分为五个单元,分别是“论述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议论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实践”和“说明文的写作实践”。
每个单元包含若干篇论述文的选读,同时配备有相关的讲解和练习。
2. 教材特点《论述文》的选读篇目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既有现代的时事热点,也有经典的历史事件,这有助于学生拓展阅读面,提高综合素质。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强调学习写作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逻辑,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
3. 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中,建议将五个单元依次进行教学,每个单元建议安排一周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同时,建议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该单元的掌握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论述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其写作和批判能力。
三、教学建议1. 学生阅读与讨论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论述文的写作方法,建议教师将选读的论述文分组让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
学生可以就论述文的写作思路、论证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讨论,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2. 开展写作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写作任务,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和结构,然后让学生根据所选的论题进行写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进行综合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综合性的评价活动,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比如可以开展一次辩论赛,让学生进行主题演讲,或者让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论述文,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写作和批判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评价与总结《论述文》是一本优秀的高中语文教材,它涵盖了多个领域的论述文选读,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广东省201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第2章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四五
(三)分析文章结构 【考点解读】
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 所谓文章的结构,是指写作者对语言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呈现 形式。文章结构安排的越合理、清晰,文章的表达效果就越好。 分析文章结构,既要能辨别分析文章是由哪几部分构成,更要探究其这样安排的原因或意 图。 【方法指引】 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 首先,读懂每一段大意,捕捉每一段要点;然后,根据段与段之间关系的疏密,比较确定 文章由哪几部分构成,谁是主体。反之,如果是分析某一文段,落脚点是句子,逐句比较确 定层次和中心意思。 此外,分析结构时,还经常会涉及标题的设计、开头和结尾的安排,细节的选用等具体的 内容。分析结构时,除了善于捕捉、结合文本细节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联系形象、主 题、手法等不同方面的内容加以思考辨别。
⑨老是走向死亡的阶梯,但年轻也是临终一跃前长长的助跑。五十步笑百步,不必 有过多的惆怅或是优越。年轻年老都是生命的流程,不必厚此薄彼,显出对某道 工序的青睐或是鄙弃,那是对造物的大不敬,是一种浅薄而愚蠢的势利。人们可 以濡养肌体的青春,但不要忘记心灵的疲倦。
⑩死亡是生命最后的成长过程,有如银粉色的西红柿被摘下以后,在夕阳中渐渐地
对点练习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我有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去世了,他也得了 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 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 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在那棵常春藤下找到了一盏还燃 着的灯笼,一把从别处挪来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 和了黄色和绿色的颜料。”苏艾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看看墙上的最后 一片叶子,它在风中不飘不动,你不觉得纳闷吗?那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
分析方法-粤教版《论述文》选读教案
分析方法-粤教版《论述文》选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论述文》的特点和结构;2.能够运用分析方法分析选读文章;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教学内容1.学生自主阅读《论述文》选读文章;2.分析文章结构,找出作者的中心思想;3.根据文章结构和中心思想,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4.基于文章内容和作者用意,推断作者的立场和目的;5.运用分析结果,撰写一篇简洁准确的文章摘要。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论述文》的主要特点,让学生知道该文体主要阐述某些有争议的观点并论证其合理性,必须具有论证的逻辑性、说服力和文学性。
认知(10分钟)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将选取一至两篇《论述文》作为范例,简要讲解其结构分析方法,教师要提醒学生重视文章结构分析,这是分析方法的基础。
分析实践(25分钟)1.学生阅读文章2.分组进行分析:学生按小组分析文本内容、结构,记录并讨论作者的中心思想,找出主要论证段落,并确定因果关系、总分结构等分析方向。
3.分享组间结果:各组派代表汇报分析结果,寻找合理性,并讨论不同分析结果之间的异同和分析方法。
总结(10分钟)将各组结果收集起来,寻找分析的共性,加深学生对分析方法的理解、运用和把握。
巩固(30分钟)学生需要根据所学分析方法,涵盖文本结构,中心思想,修辞手法等方面,按一定要求撰写一篇文本摘要,内容包括必要要素,尽量简洁精准。
教学评估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按时上交学生分析结果,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2.通过组间交流,了解学生理解深度和分析技巧;3.后续评估中,根据学生撰写的文章摘要评估其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与交流共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立分析思路,发挥个人优势,提高全体学生的分析和思考准确性和深度,巩固学生阅读的理解能力和分析技巧,为之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述文的结构和语言-粤教版《论述文》选读教案
论述文的结构和语言-粤教版《论述文》选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旨在通过对粤教版《论述文》的选读,使学生了解论述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掌握撰写论述文的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优秀的论述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论述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写作论述文的技巧和方法
难点
1.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表达能力
2.鼓励学生探索自己的写作风格和个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和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论述文的概念和特点。
2. 理论讲解(30分钟)
1.论述文的定义和特点
2.论述文的结构和语言
3.写作论述文的技巧和方法
3. 例析分析(30分钟)
选择粤教版《论述文》中的范文进行精读,结合理论知识对文中的结构和语言进行分析和解读。
4. 课堂练习(30分钟)
自选话题,完成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述文,并互相交换文章进行修改和评价。
5. 总结反思(5分钟)
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和收获,让学生对写作过程进行反思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
结合学生自己的文章和互相评价的结果,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论述文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否能够自主思考并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观点。
同时也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总结,为后续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
论证方法-粤教版《论述文》选读教案
论证方法-粤教版《论述文》选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论述文的概念和基本结构;2.理解论述文中的论据、论点和论证方法;3.掌握论证方法的分类及其运用方法;4.能够分析和撰写论述文,并运用不同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教学重点1.论述文中的论据、论点和论证方法;2.论证方法的分类及其运用方法。
教学难点1.论证方法的选择和组合;2.如何运用新颖的论证方法撰写论述文。
教学过程第一节:理论授课1.1 论述文的概念和基本结构论述文是就一个话题或问题进行陈述、分析和讨论,旨在展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引导读者思考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论述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入、论述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入部分是开篇的一段话,主要介绍话题或问题,并提出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论述部分是文章的主体,作者在其中结合具体事实、数据和案例等,运用不同的论证方法进行阐述和论证,旨在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结论部分是文章的结束,主要总结前文的论点和论据,并给出自己的结论和建议。
1.2 论述文中的论据、论点和论证方法在论述文中,论据是支持作者论点的具体事实和数据,是文章论述部分的有力支撑。
论点是作者对话题或问题的主张和立场,是文章的核心思想。
论证方法是作者在论述中采用的、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的方法和手段,包括假设法、类比法、对比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第二节:案例分析2.1 假设法的运用以“手机会让人变得孤僻吗?”为话题,引入部分可以描述现代社会人们手机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论述部分用假设法进行论证,为手机对人们社交生活的影响提出两种不同的假设,并分别运用具体实例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2.2 类比法的运用以“生育奖励政策应该被取消吗?”为话题,论述部分可引用其他国家取消生育奖励政策的案例,采用类比法来对中国的生育奖励政策进行论证,比较两种做法的优劣,得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3 对比法的运用以“电影与书籍哪种更能让人产生共鸣?”为话题,论述部分可以采用对比法,分别从情感效果、思考深度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来比较电影和书籍,得出结论。
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粤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粤教版高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高考论述类文本的命题思路(能力要求、考点、题型设计)与解题要领。
2.介绍论述类文本的文本特征。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中国考古学中的主流和暗流》的解读,引导学生形成阅读论述类文本的良好习惯、思路以及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学生阅读习惯、思路以及方法、技巧的培养。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促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阅读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阅读的习惯、思路、方法、技巧等等都不应该是陌生的字眼。
但是,学生们对语文的忽视甚至漠视以及本身基础薄弱、语感缺失,就使得他们对本应早已了解、掌握的知识至今十分生疏。
这是进行阅读复习的首要难点。
其次,“论述类文本”是新高考的新提法,学生们以前没有接触过,对它就更不知从何下手。
这是复习的第二难点。
学生的学习难点就是老师的授课重点。
因此,讲清论述类文本的来龙去脉,揭去论述类文本的神秘面纱,从基础入手,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思路、方法及技巧的培养是本课的重要内容。
【教学思路】这是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复习的第一个课时,我们认为有必要首先给学生介绍提出阅读论述类文本这一说法的相关政策依据:《语文课程标准》,《2007年考试大纲》。
然后简单地回顾论述类文本在以往高考试题中的考查方式,在第Ⅰ卷的小阅读中考查:①1999年至2004年有4道客观选择题,例如《铜奔马正名》;②2005、2006年减至三道客观选择题,例如06年广东高考题。
接着进行题型预测,再根据《考纲》的要求分析探讨这类文本的能力要求、考点,同时介绍论述类文本的主要特征。
再以《中国考古学中的主流和暗流》为例,通过师生共同解读,引导学生形成阅读论述类文本的良好习惯、思路及有效的方法、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高三开学至今,我们已经复习了三个专题,今天,我们要开始进入一个新的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
14.根据文意,可能影响“内心的自由”的主客观 根据文意,可能影响“内心的自由” 根据文意 因素主要有哪些?( ?(4分 因素主要有哪些?( 分)
参考答案 主观因素: ①主观因素:个人在思想上是否受权威 和社会偏见的束缚, 和社会偏见的束缚,是否受一般违背哲 理的常规和习惯的束缚。 理的常规和习惯的束缚。 ②客观因素:社会(包括学校)是干涉 客观因素:社会(包括学校) 内心自由”的发展还是鼓励支持“ “内心自由”的发展还是鼓励支持“内 心的自由” 心的自由”。
用语文的手段来读 ——— 用字、 用字、词、句、段、篇的语法手段 用议论文章法手段 借助自己的社会经验和相关的知识背景来 辅助阅读
怎样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怎样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是答好考题的前提 和基础。 和基础。 应该对文章进行第一遍的浏览通读, 应该对文章进行第一遍的浏览通读,然 后再对它进行内容和思路的梳理, 后再对它进行内容和思路的梳理,从而把文 章由长变短。 章由长变短。
不可无“ 创作活动, 不可无“我”,创作活动,欣赏活动。
2.把握文章思路: 2.把握文章思路: 把握文章思路
全文共7小段, 全文共7小段, 第一段提出全文中心句 艺术活动, 提出全文中心句“ 第一段提出全文中心句“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 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 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 分别从创作(第三、 五段)和欣赏(第六段) 分别从创作(第三、四、五段)和欣赏(第六段) 两个方面,对中心句展开阐述。 两个方面,对中心句展开阐述。 第七段对论点进行总结 对论点进行总结。 第七段对论点进行总结。
3.根据前面提取的关键词和把握的写作思路 根据前面提取的关键词和把握的写作思路 来考察文章内容。 来考察文章内容。 摘要的地方可以考虑文章的开头、 摘要的地方可以考虑文章的开头、结尾和 中间每个主体段落的段头、段尾。 中间每个主体段落的段头、段尾。
高考语文小阅读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高考语文小阅读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结构,是指文章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指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清行文的思路。
简单地说,就是作者围绕着主题,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的内在逻辑层次。
“分析文章结构”与“把握文章思路”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结构为表,思路为里,二者互相映照。
从历年的高考情况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重点考查的是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的层次。
从高考设题的实际来看,本考点在设置考题时,常常将“分析结构”与“把握思路”结合起来。
题干一般表述为“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析第×段(句)在结构上的作用”等。
近年来,全国新课标卷尚未出现单独设题考查这一考点的情况。
自主命题的省份偶有涉及。
阅读下面的文字。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高考考点聚焦: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模仿动作,但是只能间接地用物体模仿动作。……诗也能描绘物体, 但是也只能间接地用动作描绘物体。”
换句话说,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 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 间中的绵延。
铺垫
悬念
点题
伏笔
照应
呼应
抑扬
波澜
过渡
线索
倒叙
插叙
层层深入
卒章显志 突出中心 深化中心 丰富内涵
……
技巧攻略
2 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作者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的逻辑顺序。一般而言,通 过分析文章的层次,可以大致梳理出文章的思路。 把握文章的思路,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
• 把握各自然段 的段意
第二步
• 在此基础上确 定文章层次, 概括段落大意
桌子。 诗只宜叙述动作,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而诗所用的
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种动作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 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比如说,“我弯下腰, 拾一块石头打狗,狗见着就跑了”,用语言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 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观 者一目了然。
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为什么
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 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 的丑状。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 中它们仅绕着两腿。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 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同理,雕 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 祭官的衣服。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15:论述文选读 分析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一、明确目标1了解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掌握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二、明确考纲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种重要句子的含义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三、明确题型客观选择题:识破命题设置的陷阱常见干扰项设置的十大陷阱(1)张冠李戴(2)范围不清(3)武断绝对(4)混淆颠倒(5)强加因果(6)无中生有(7)曲解文意(8)文不对题(9)点据相悖(10)评析不当四、明确方法坚持一种原则:答案就在原文中保持两种心态:静心、细心(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意)遵循五个步骤:读—审—找—比—排牢记十大陷阱:抓敏感点,识破陷阱五、明确步骤第一步:读——文本1、储备知识论证要素:论点、论据(事实、道理)、论证论证结构: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总分式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假设论证)2、宏观思考1、文本主要谈的什么问题?2、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3、文本依照怎样的顺序展开的?4、文本用了哪些事实和道理论据?圈点批注第一:标自然段序号第二:标关键句(中心句、结论句、过渡句)第三:标对象、概念、人名、时间第四:标重点词语(敏感点)1、修饰限制词: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一些、全、都、凡、所有、一概、通常、总是、偶尔、有时、只、仅仅、更、特别、尤其、稍微、几乎、基本等2、时间词:将、曾经、目前、尚未、预计、之前、估计等3、肯否词:一定、必须、就、无、无非、禁止等4、推测词:好像、似乎、可能、也许等5、关联词:因为、所以、因此、如果、即使、虽然、但是、反而、不仅、而且、况且等6、分类分层次词:首先、其次、然后、其一、其二、其三、一方面、另一方面、以及、另外、同时、此外、总之、由此可见、所谓等7、举例词:比如、例如、譬如等第二步:审——题干审清题干要求,明确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属于还是不属于、能还是不能等。
散文笔法-粤教版《论述文》选读教案
散文笔法-粤教版《论述文》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述文的定义、特征与类型;2.了解论述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3.通过粤教版《论述文》选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论述文的定义、特征和类型;2.论述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3.粤教版《论述文》选读。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论述文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论述文的定义和特征;3.教师列举论述文的几种类型,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第二步:论述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1.教师讲解论述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论述文的写作步骤,并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论述文写作方法。
第三步:粤教版《论述文》选读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论述文》选读,让学生了解论述文的具体实例;2.学生自主阅读《论述文》选读,批注关键词和观点。
第四步:讨论和思考1.教师组织学生针对选读材料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立场和观点;2.学生结合自己的批注和理解,就选读材料的观点进行分析和阐释。
第五步:写作训练1.教师让学生根据所学到的论述文写作技巧和方法,撰写一篇论述文;2.学生在撰写论述文时,可以参考粤教版《论述文》选读中的范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进行写作。
四、教学评价1.教师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论述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学生撰写的论述文需要进行评价和指导,教师可对学生论述文的结构、内容和语言进行评价,并给予指导和建议;3.学生需要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对自己撰写的论述文进行评价和反思,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论述文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掌握论述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并通过粤教版《论述文》选读,让学生了解论述文的实际应用。
此外,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能力。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15:论述文选读 论证方法》
学习论证方法编写人:胡蒙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解决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成绩,引导学生树立生命在于贡献、人的尊严等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重点:解决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习难点: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说理和分析,学习七种论证方法。
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方法:讲练相结合教具准备:电脑一体机和课件学习过程:一、主题导入例文1(反例)生命的意义是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自然是丰富多彩的,生物的种类是丰富多彩的,生命的意义也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对每个人来说,他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是不同的。
作为记者的我,对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的人问了同一个问题:“生命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北大生物系研究生说:“生命是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永久的活着。
”美院的学生说:“生命就是由不同颜色勾勒出的不同的画卷,每个人都有着一幅与众不同的画卷。
”年轻的语文老师说:“今天我以我的学生成功作为生命意义的体现,我要不断努力,以收获更多的桃李。
”海尔集团的总裁说:“我以企业的成功体现生命的意义。
”中国海关局长说:“我以国家出口的安全和国家的尊严来证明生命意义。
”坐在凉亭下乘凉的老人说:“现在我觉得生命的意义是平平安安的过日子。
”……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年轻人认为是奋斗;中年人认为是事业的辉煌;老年人认为是宁静。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自己的生活,生命对每一个人像时间一样公正,因为它只有一次。
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平庸一生,有的人锒铛入狱,有的人快乐一生,有的人哀叹一生……因此,生命的意义就变得丰富多彩。
二、指导预习明确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教师总结:例文1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摆代议例文2 (正例)生命的真正意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前不久我的一位朋友说,地球转到了一个新时代——物欲横流的时代,生命的意义就是满足对物质的需要。
广东论述
广东语文高考论述类阅读必考解题策略(一)——明考点,知阅读一、明考点,心有定数新考纲解读:新考纲对一般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提出了以下要求:1.理解B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出题表述为“对……的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查的重点从内容看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从结构看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从作用看,是提示中心或起过渡作用的中心句、首括句、总结句等。
)2.分析综合 C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新考纲所指的一般论述性文本虽然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但以社会科学论文为阅读材料重点。
是因为社会科学类论文语言内涵更加丰富,阅读难度会比自然科学论文更大,更能衡量考生的阅读水平。
根据考纲要求,社科论文阅读题将出现以下特点:①阅读文本的人文色彩、文化色彩、思辨色彩将会进一步被看重。
②对学生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将会进一步提高要求。
信息社会需要阅读的文本量太大,需要快速阅读能力,新课程改革也强调要有一定阅读量。
③现有题型:主客观题型并存,最终过渡为文字表述题型。
客观题的考查以“B、C”两个层级为主。
命题者依然会沿袭常用的设误点进行考查。
如“曲解原意”、“无中生有”、“偷换概念”、“强加因果”、“以偏概全”、“说法绝对”、“答非所问”、“夸大失真”等,备考时应熟记这些类型,以便解题时能“对号入座”。
二、知方法,金针度人1、解题方法一般分三步:“吃透阅读材料,把握全文观点(读)——在阅读材料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段(找)——将选项与阅读材料中的句、段细加比较,求同求异(比)”。
这三步中,最关键的一步又是“比”,在比较中发现选项微小的带有迷惑性、欺骗性的错误。
1、找到答案的范围和区域。
(从全篇入手还是从某一段入手。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15:论述文选读 论述文的结构和语言》36
清远市教育科研课题“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的研究”教学实录市教育科研课题“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的研究”教学实录1、时间:2021年12月14日,上午第4节2、地点:高三(18)班课室3、课题:高三语文备考议论文写作指导“用思维相关性进行论证”4、执教:唐春英5、学生:高三(18)班学生6、人数:41人教学过程:第一个流程:指导学生写议论文用相关性进行论证,从四步入手。
第一步:指导学生用相关性思维处理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议论文写作,怎么用思维的相关性进行相关论证。
师:大家看幻灯片,我们先要处理好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即论据和论点有相关性。
如我们之前写过的议论文《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把论据确定为“只要坚持,有恒心,就能做事成功”,论据使用方仲永泯然众人、勾践卧薪尝胆作为论据,大家觉得怎么样?生:不好。
师:这是低效论据,方仲永泯然众人事例适合证明天资聪明人也要学。
勾践卧薪尝胆适合证明刻苦自励,忍辱雪耻以达到目的。
师:写议论文《莫以恶小而为之》,中心论点是“莫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不要做坏的小事,使用“螳螂捕蝉”、“爱迪生发明电灯”、”毛泽东大跃进”作为论据是否合适?生:不合适。
师:对,请唐水莲同学说说,为什么不合适。
生(唐水莲):第一个体现了做事情不顾前后,爱迪生事例体现的不是坏事,大跃进的大事。
师:螳螂捕蝉,体现只顾眼前;爱迪生发明电灯,说明坚持不懈,毛泽东大跃进,强调了违反规律。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它们的共性:论据与论点没有相关性。
论据游离了论点,与“恶小”无相关性师:我们看议论文《谈逆境》的中心论点:只要坚韧不拔,身处逆境,亦可成就人生。
使用论据“疯狂英语”李阳、女排“铁榔头”郎平,大家觉得如何?生齐答:不好师: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误用的原因是什么呢?生:与论点无关。
师:对,两个事例与论点无。
李阳的英语十分差的,他于是通过在广阔的楼层等地方大声朗读李阳的事例适合证明苦读可练好英语,甚至会有一番作为;郎平的事例适合证明坚持苦练可以达到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思路----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粤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现代文阅读(必考)相关考点,掌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思路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重点、难点】如何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思路,解答论述类文本的主观题。
【教学技术】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教学课型】阅读方法指导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课前布置学生完成的2007年高考的必考阅读题中学生作答的难点第14题转入,强调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思路对解答论述类文本题目的重要性。
(训练一)《突破与跨越》P14[例二]第三题2007年广东卷第14题:“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
”(4分) 用幻灯片出示若干学生答案,请其他学生评分并说明理由。
教师出示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并作分析。
【答案】不重复。
第二段是说艺术的表达技巧需要适中,符合客观规律,因而有科学性;(2分)第四段则说艺术作品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因而有科学性。
(2分)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和思路的把握,能力层级为C。
解答这道试题,可先从分析文章的思路入手:本文围绕“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话题,提出“科学与艺术应该交融”,“既要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又要不断提高艺术品味和形象思维能力”的观点。
围绕这一话题和观点,文章安排了五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是总起;第二、三自然段通过事例,分别论述了“科学性对艺术表达的重要性”、“科学发现并不只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还依赖于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依赖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
第四自然段则是对上两段内容的总结与深化,论述“艺术与科学有重叠、有交融”。
第五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在上文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任何的创新,都不仅需要科学的逻辑推理,而且需要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需要理性,而且需要感性、直觉、顿悟”,从而再一次回应了“创新与想象”的标题。
根据上述结构思路的分析,我们再分析二、四两段的内容。
第二自然段谈到艺术的科学性问题,目的是要强调在艺术表达中科学性的重要。
这可以从本段所举的三个例子和段末的总结句(“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也就难以为人们所理解”)看出。
而第四自然段之所以谈到艺术的科学性,是要从“艺术中常常蕴涵着科学”这一角度来论述“艺术与科学有重叠、有交融”的观点。
文中举出王国维、毛泽东对《木兰花慢》的评说的例子,就是要说明“艺术中蕴涵着科学”这一观点。
据上分析,虽然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艺术的科学性问题,两者的角度和目的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它们并不重复。
教师一边分析一边在黑板上板书结构图。
①→ ② →④ →⑤③提问:刚才我们一起分析了《创新与想象》一文的结构,把握了作者的思路,请回想我们分析的过程,结合你平时的阅读体验,想一想,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学生回答。
教师由学生的回答引出“方法导引”部分。
三.方法导引。
提问学生,要求他们解答练习题(1)和(2),并解释自己做答的依据。
训练二:1.下面这段文字有九个句子,对段内层次有四种不同的理解,选出正确的一种()①今天的改革要求我们这一代人为民族振兴付出代价。
②这个代价就是艰苦奋斗,要打算过一段苦日子。
③经济学上讲投入产出。
④我们今天吃点苦,就是为子孙后代投入。
⑤有人看改革只顾眼前利益,这是很浅薄的。
⑥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转折时期都是充满动荡和艰苦的。
⑦现代人看欧洲的文艺复兴以为是太平盛世,其实那时的人很苦,是在艰苦中开创新纪元的。
⑧未来的人看我们今天的改革,也会跟当代人不同。
⑨只有历史地看我们所处的大变革时代,才能树立民族的责任感和历史的责任感。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教师分析:细读这个议论性语段,就能体会出它是讲改革对我们的要求及其原因。
作者的思路是先摆观点后讲理由。
始发句(①②句)提出观点,①句是中心句,②句是对①句的解说,阐明“代价”的具体内容。
③至⑨句分析论证,说明道理。
这样就可以把这个语段切分为①②|③……⑨两个部分,其间为总分关系。
作者在阐述道理时,用了“经济学上”和“在世界历史上”两个短语分别领起两个层次,表明是从理论和事实两个方面阐明道理的。
这样又可以将阐述理由部分切分为两个部分,即③④⑤||⑥⑦⑧⑨。
其间为并列关系。
至此可以看出B项正确。
2..阅读下文,给下文分段,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⑴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
⑵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
⑶只有"精"字当先,"严"字当头,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细地测量计算,精确地搞好试验,才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
⑷科学研究中,在同一现象面前,粗心的人不以为然,或视而不见;细心的人则抓住不放,以此为追求新发现的端倪。
⑸这粗心和细心,差距如天上地下。
⑹德国化学家维勒在研究一种铝矿石时,漫不经心,失掉了研究发现“钒”的机会。
⑺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头不放,精心研究,终于发现了"钒"。
⑻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时粗心大意,浅尝辄止,与元素"溴"失之交臂。
⑼法国科学家波拉德破除常规,细致钻研,成了"溴"的发现者。
⑽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是不允许马虎的,所以科学工作者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要有条理。
"⑾这句话应该成为科技人员的座右铭。
(解题思路:这是一段议论文,第⑴~⑶句话为一层,先提出观点,然后从反面、正面对论点进行阐释;第⑷~⑼句话为一层,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对论点进行论证;第⑽句、第⑾句是第三层,引钱学森的话论证论点。
)训练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①诗文叙事是继续进展的,可以把整个“动作”原原本本、有头有尾地传达出来,不比绘画只限于事物同时并列的一片场面;但是它有时偏偏见首不见尾,紧临顶点,就收场落幕,让读者得之言外。
②换句话说,“富于包孕的片刻”那个原则,在文学艺术里同样可以应用。
③但丁《神曲》里弗朗契斯卡回忆她和保罗恋爱经过的末一句,她说和他同读传奇,渐渐彼此有情,后来读到一个角色为男女主角撮合,“那一天我们就不读下去了。
”④他在被逼临写男女两情相悦的顶点时,把话头切断,那必然的结局含而不露。
⑤这和黑格尔所举打仗的例子性质完全符合,都是事势必然而事迹未必露,事态已熟而事变即发生。
⑥《水浒》第七回林冲充军,一路受尽折磨,进了野猪林,薛霸把他捆在树上,举起水火棍劈将来,“毕竟林冲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⑦这符合“富于包孕的片刻”的道理。
⑧野猪林的场面构成了一幅绝好的故事画:一人缚在树上,一人举棍欲打,一人旁立助威,而树后一个雄伟的和尚挥杖冲出;一些“绣像”本《水浒》里也正是那样画的。
⑨恰和《秦王独猎图》、《四足动物史》插图一脉相通,描摹了顶点前危机即发的刹那。
(钱钟书《读〈拉奥孔〉》问:本段由9句话组成。
第一层应划分在哪里?用“/”表示。
答案:①②/ /③④⑤⑥⑦⑧⑨解释;①②→观点句,③到⑨ →论据(总分关系)归纳:方法1.抓住文体特征,明确论点,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
论述类文本中论点是灵魂,起统率作用。
要理清其行文思路,可分析其论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
训练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铜奔马正名(节选)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
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
“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
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
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
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
《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
《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
”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
但是《淮南子•俶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
”《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
”洪兴祖补注:“飞廉,种禽,能致风气。
”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
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
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
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
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
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
”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起空”。
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
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
”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作者认为把铜奔马更名为“飞廉铜马”更属不妥的理由是什么?请分点列举。
归纳:方法2.寻找标志性词语。
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前后上下内容间的关系。
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
如“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是分总关系;“所谓”表示有所解释,是解说关系。
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关联词B、表明承递关系的词语关联词C、顺序词D、范围词E、过渡词。
参考答案:理由有四:①《三才图会》有冗杂虚构的毛病,其说法不足信;②关于”飞廉”,注家说法不一,古人并无定论;③武威铜马是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一样,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 ④《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
训练五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文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