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第五章_公共政策的监控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企业B. 政府C. 社会组织D. 个人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A.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 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 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权力B. 权威C. 公共D. 利益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的分配。
A. 限制性B. 强制性C. 利益性D. 权威性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的集中反映。
A. 社会需求B. 公共权力C. 集体利益D. 社会利益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 系统性B. 层次性C. 超前性D. 整体性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 倾斜性B. 合法性C. 系统性D. 权威性8.“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 史密斯B. 伊斯顿C. 西蒙D. 拉斯韦尔9.指出“公共政策”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的是学者()。
A. 伍德罗·威尔逊B. 米歇尔·哈蒙C. 罗伯特·达尔D. 药师寺泰藏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选择B. 综合C. 分配D. 落实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A. 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B. 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C. 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D. 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A. 利益整合B. 利益选择C. 利益分配D. 利益落实4.政策的导向是()的导向。
A. 行为B. 文化C. 观念D. 条件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A. 客观引导B. 间接引导C. 直接引导D. 主观引导6.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名词解释公共政策(3)
名词解释公共政策(3)名词解释公共政策50)、替代性政策执行偏差替代性政策执行: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被换上与原政策表面上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其政策内容、目标、性质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51)、观望性政策执行偏差观望性政策执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总是被动观望,通过观察上级的态度、措施以及同级部门的行动再决定反应,因此错失执行的良机。
52)、公共政策监控公共政策监控:为了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和政策结果的有效性而对政策过程进行的监督和控制53)、公共政策终结公共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主体在进行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者无效的公共政策及其相关内容。
54)、公共政策周期公共政策周期:公共政策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等阶段后形成比较完整的政策过程。
55)、公共政策案例公共政策案例: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56)、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
它是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57)、选择性执行偏差选择性执行:完整的政策在执行时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被遗弃,使政策内容残损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原定的政策目标。
58)象征性执行偏差象征性执行:在政策执行中只作表面文章,没有具体措施,在组织、人员、资金上都没有到位的执行活动,"阳奉阴违"。
59)、政策持续政策持续:泛指一个处于均衡状态的现行政策有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行。
60)、政策评估政策评估:从广义上讲,公共政策评估是对政策运行全过程的分析和评判。
从狭义上讲,公共政策评估则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果及价值进行评判的一种政治行为。
61)、公共政策控制公共政策控制:是指政策监控者为了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合法性和政策的有效执行,达成特定的政策目标,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偏差的发现与纠正的行为。
公共政策概论--第五章_公共政策的监控
绝大多数公共政策都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 中运行的,政策的实际产出和实际后果受到 多种因素多个作用方向的影响。人的有限理 性、利益局限、价值 偏好、信息不全,乃至 意外事件、不可抗力等,都会使政策的施行 及其后果偏离预期。为了及时发现并纠正偏 差,监控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贯穿于政 策制定和政策执行过程的始终。
第一节 政策监控概述
一、政策监控的涵义
政策监控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 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 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 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进行,提高 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 目标的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
二、政策监控机构的构成
(一)立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立法机关政策监控的活动及其方式主要表现为: 1、依靠法律监控公共政策。 2、听取和审议预算、决策、立项等,对公共 政策的内容、规模、方向等加以监控。 3、通过人事任免来影响和监控公共政策。 4、以质询和诘问等方式对公共政策加以监控。 5、通过视察、检查和组成针对特定问题的调 查委员会而对各部门的政策及其执行情况进 行监督。
(四)政党系统对政策的监控。 1、将自己的成员选入立法机关,通过影响立法 来监控公共政策的制定。 2、通过将自己的成员列入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各 部门以影响政策的监控。 3、执政党可以动用从党纪到国法的各种形式对 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进行监控。
(五)利益集团对政策的监控 游说活动是各种有组织的利益集团影响 决策的主要方式。游说方式主要有四种: (1)接近。 (2)信息。 (3)基层动员。 (4)提供竞选支持。 (六)公众对政策的监控。
(二)司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1、裁定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与原则是否合法。 2、裁定公共政策的内容是否合法。 3、监督政策的执行是否合法。
课后题解-公共政策学(第二版)-第五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五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1、试述政策系统的构成以及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的关系。
所谓政策系统是指一个由政策主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将他们与政策客体、政策环境联系起来的政策支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等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即政策系统是由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三大子系统构成的。
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作为政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任何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都是相关政策行为者频繁互动的结果。
另一方面,政策系统又为政策行为者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设置了框架和平台。
我们必须准确界定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之间的关系,弄清楚各政策子系统或政策行为者的性质、特征和功能,以及它们彼此之间、它们与政策系统总体之间的联系方式,以达到进一步优化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之目的。
2、什么是政策网络?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政策网络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所谓政策网络是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系。
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②交换资源的需要;③结盟的需要;④追逐权力的需要;⑤协调的需要。
政策网络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①现代民主社会里政策网络是由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等多元、异质的参与主体组成的;②政策网络的多元主体之间在资源等方面相互依赖,在特定的政策领域进行合作,以协调利益,实现共赢;③政策网络的规模和边界并不是由正式的制度决定的,而是政策行为者对功能和结构认知的结果。
3、什么是政策环境?其构成要素有哪些?对于具体的政策主体系统来说,存在两种不同的政策环境:一是政策系统所处的一般环境(客观事实环境),即系统的生态环境;二是政策系统运行的具体环境(主体认知环境),即系统的工作环境。
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也就是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等,分析一般环境是为了理解政策系统提供宏观、总体的框架和背景。
公共政策监控
第二节 公共政策监控的功能活 动
• 2.政策监督的条件与监督对象之间保持时时沟 通 • 第三,在机构设置上保持监督机构的独立 性 • 第四,对监督对象有影响权
第二节 公共政策监控的功能活 动
• 3.政策监督的内容 • (1)对政策制定活动的监督 • (2)对政策执行活动的监督 • (3)对政策评估活动的监督
• 1.政策调整的内容 • 第一,对政策问题加以再认识和重新界定 • 第二,政策目标的校正、修订或再确立 • 第三,对政策方案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 甚至重新制定 • 第四,对政策效力的调整 • 第五,对政策主体、客体的调整
第二节 公共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 2.政策调整的原因和影响 • (1)政策调整的原因 • 客观原因 • 主观原因
第一节 公共政策监控概述
• 一、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 • (1)公共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主体 • (2)公共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客体,即公共政策 系统及其运行 • (3)公共政策监控表现为一个活动过程,而不是 一个孤立的活动环节 • (4)公共政策监控具有目标指向,即保证政策系 统的顺利运行
第一节 公共政策监控概述
第二节 公共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 (2)政策调整的影响 • 首先,政策调整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的科 学合理 • 其次,政策调整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的权 威性和严肃性 • 最后,政策调整有利于保持公共政策的稳 定性和连贯性
第二节 公共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 3.政策调整的功能活动 • 第一,获取反馈信息 • 第二,调整政策方案 • 第三,实施调整
第二节 公共政策监控的功能活 动
• 3.政策控制的程序 • (1)确立标准 • (2)衡量绩效 • (3)纠正偏差
第二节 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各章重点问题部分
各章重点问题提示第一章导论一、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1、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2、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3、拉斯韦尔与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4、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5、国内学者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
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行动计划与策略等。
二、对全社会的利益作权威性分配1、对戴维·伊斯顿定义的分析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这一界定突出了三个思想,即:制定公共政策是为了价值分配;分配的范围是全社会;分配的影响力是权威性的。
我们认为,为免于对“价值”一词有宽泛的基本掌握,同时又能突出公共政策的本质,不如把“价值”改为“利益”。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群体把自己的利益要求输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
具体地说,政府利用公共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甚至打击另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
通过政策作用去调整利益关系,在原有利益格局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利益结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政策的本质应该是政府对社会实行权威性的利益分配。
这也是我们前面主张的,可以在戴维·伊斯顿对公共政策的定义中,把“价值分配”改为“利益分配”的理由。
2、利益分配的动态性与戴维·伊斯顿的定义不同的另一点是,我们认为公共政策的功能绝不仅限于分配上。
政府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分配的基础是政府选择利益和综合利益;分配的关键是落实利益。
从社会公共利益中,由利益选择到利益综合,由利益分配到利益落实,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4政策监控
第五章 公共政策的监控
引言
政策监控是政策过程的一个基本功能活动,贯穿于政策 过程的始终,影响和制约着政策过程的其它各个环节, 它是政策过程正常运行的必要保障。
本章主要内容: 一、政策监控的概念 二、政策监控的必要性和作用 三、政策监控的体系的构成
一、政策监控的概念
1.政策监控的含义
(1)关于政策监控含义的考察 ①张国庆:是为了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和政策结 果的有效性而对政策运行状态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②陈振明: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 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 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 ……
附:公共政策监控体系分析模型
政策信息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政策权力 政策 过程 政策监控三要件: 政策权力——能力要件 政策信息——知识要件 利益诉求——动力要件 政党 利益诉求 公民
大众媒介
利益集团
讨论与思考
当前中国的政策 监控存在哪些问 题?应该如何解 决这些问题?
3.政策监控的类型பைடு நூலகம்
(1)根据政策过程的阶段划分 ①政策制定监控; ②政策执行监控; ③政策评估监控; ④政策终结监控; (2)根据政策监控的时态分类 ①事前监控;②事中监控; ③事后监控 (3)根据政策监控的层次分类 ①自我监控; ②逐级监控; ③越级监控 ……
二、政策监控的必要性和作用
1.政策监控的必要性——存在使得政策运行可能出
……
2.行政机关的政策监控
(1)行政监控
①中央政府的监控; ②综合部门的监控; ③主管部门的监控;
(完整版)公共政策分析.答案解析
期末作业考核《公共政策分析》满分100分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30分)1.政策调整:答:在政策评估与监测所获得的有关政策执行的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到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2.政策终结:答:指公共决策者通过慎重的政策评估之后,采取必要措施,终止那些过时、多余、无效或失败的公共政策的过程。
政策终结发生在政策评估之后,是人们主动进行的,是提高政策绩效的一种政策行为。
它不仅代表就政策的结束,还象征着新政策的开始。
政策使命的结束,失误政策的废止和稳定的长效政策转化为法律这三种情况都可以看作政策终结。
3.评估目标:答:政策评估是指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的活动。
4.建议:答:建议,通常是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客观存在,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意见,使其具备一定的改革和改良的条件,使其向着更加良好的、积极的方面去完善和发展。
5.指标:答:指标,指的是衡量目标的单位或方法。
6.政策执行的法律方式:答:政策执行的方式有:行政方式,法律方式,经济方式,思想诱导方式。
其中法律方式有较高的强制性、稳定性和较普遍的制约性。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公共政策的性质是什么?答: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规划等。
公共政策作为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集中反映了社会利益,从而决定了公共政策必须反映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使其具有合法性。
因而,许多学者都将公共政策的目标导向定位于公共利益的实现,认为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和逻辑起点,是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归属、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公共政策学第五章知识点
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第一节政策问题的概念、属性与分类一、私人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一)私人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的含义某个群体或很多人的期望与实际状态出现差距时,问题超出了个人的范围而呈现出集体性或社会性。
如社会上在一定时期很多人失业,造成国家或某一地区失业率的提高,那么它就转变成了公共问题或社会问题。
公共问题: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的同情与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境。
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或公共问题。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2、问题的察觉(在各个角度感觉到问题的存在);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4、团体或组织活动;5、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公共问题和政策问题之间的关联及区别:①问题是泛指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②公共问题范围最宽,包括社会问题;③公共政策问题是基于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公共行动以期解决的问题。
二、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作为论述题考过,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并能展开)(一)关联性与公共性。
(二)客观性与主观性。
(三)历史性与动态性。
三、政策问题的分类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结构优良、结构适中、结构不良。
根据政策问题发生领域的不同: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
从作用范围看:国际问题、全国性问题、区域性问题和地方性问题。
第二节公共问题的提出学者琼斯和马休斯从政府和私人两种主体出发,将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状况区分为四类:私人主动、政府有限介入,政府主动、私人有限介入,两者都主动,两者都不主动。
公共政策概论判断题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判断题答案1巴拉姆驴子思维法的根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它失去原有的吸引力。
如果他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2扁平式组织削减了内部层级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联系与协作重视权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强调人力资源开发。
扁平的学习型组织是公共组织的变革趋势。
√3传统的行政管理一直都是效率优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应当是公平优位。
√4群众传播媒介可以扩大决策问题提出的数量但不能缩短公众议程和正式议程的时间。
×5德尔菲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
它是1948年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
×6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重点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7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重点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8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有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9各子系统、各组成局部之间的互动及整合能力不是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重要组成局部。
×10公共决策是公共政策主体为了实现有效管理选择一种主观最满意的方案的动态过程。
(√) 11公共决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其解决也呈现出长期性与阶段性。
因此在决策方案中必须明确决策阶段以使得决策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划分和决策。
√12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
√13公共责任是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与他们对其个人行为结果承当责任的程度无关。
×14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
它是指运用德尔菲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良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福师20春《公共政策概论》在线作业二答案_005
(单选题)1: 以质询和诘问等方式对公共政策加以监控的组织机构是()
A: 立法机关
B: 司法机关
C: 行政机关
D: 政党系统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2: 在政策终结的内容中,终止由执行所带来的某些服务是指()
A: 功能的终结
B: 组织的终结
C: 政策本身的终结
D: 计划的终结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3: 政策执行后对客体所产生的影响或结果进行的评估是指()
A: 效果评估
B: 效率评估
C: 内部评估
D: 外部评估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4: 一个完整的公共政策周期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A: 制定——评估——执行——终结
B: 规划——执行——评估——终结
C: 制定——执行——评估——终结
D: 规划——评估——执行——终结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5: 整个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和中枢系统是()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6: 政策规划的核心环节是()
A: 目标确立
B: 政策方案设计
C: 后果预评估
D: 方案抉择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7: 对政策方案进行平等讨论,决策者与非决策者都充分发表意见,经过上下左右沟通之后,以多数人的一致意见为根据,批准政策方案。
这种行政审批形式是指()。
公共政策概论
公共政策概论第四章一、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为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二、公共政策的类型(P135)1、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只能观测可以划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2、按时间和空间跨度结合:战略、策略、战术3、依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不同进行分类:a、政治政策b、经济政策c、社会政策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三、公共政策的功能(P157)1、管制功能:条文规定是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规范擅自行为,这是政策的积极性管制功能;条文规定是政策对象发生违反规范的行为时,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政策的消极性管制功能2、引导功能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正向、负向)3、调控功能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实行治理的手段、工具、杠杆4、分配功能把价值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管基偏好基本一致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及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四、公共政策的本质(P158)1、政策的认识论本质: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2、政策的社会本质: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五、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3、实然与应然的统一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六、政策工具的含义所谓政策工具,指的是被设定为旨在实现一定政策目标的各种措施、策略、方法、技术、机制、行动、作为以及配置的人力、资金、设备、资源等手段。
七、政策工具的类型(P171)(了解)八、影响政策工具的选择的因素:其一,政策主体(1)主观偏好(2)政治体制(3)国家或政府能力(4)工具选择的习惯性其二,政策问题(1)政策问题的性质(2)政策问题的严重性和负责性(3)政策问题的紧迫性其三,政策目标其四,目标人群(1)目标人群的类型(2)目标人群的社会分裂程度(3)目标人群的政策参与程度(4)政策工具的可接受性其五,政策工具的特性其六,工具实施的环境(1)社会经济的发展(2)文化,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差异(3)利益集团,公民社会和政策社群发达的程度第五章一、政策系统(构成、任务、功能)(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1、主体系统(1)、政策制定系统功能:a、认定政策问题b、确认政策目标c、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d、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最终进行政策抉择e、完成政策合法化程序正式发布政策作用:生产高质量的政策(2)、政策执行系统功能:a、为政策方案的试试做好准备b、有效实施政策方案c、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作用:确保政策目标实现(3)、简介主体系统(x)a、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b、提出公共问题c、影响公共政策制定d、影响并改变政策环境e、填补政策直接主体所无法达到的空间2、政策支持系统:(一)信息传播系统:功能: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信息的加工与储存,信息的传递(二)政策咨询系统:它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相对独立地进行政策研究、政策规划和政策咨询,并向主体系统提供新思想、诊断新问题、提供备选政策方案、评估政策实施结果。
第五章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第三节 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标准和影响因素
(2)制定评估方案,这是政策评估准备 阶段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3)挑选和培训人员,政策评估人员的 自身素质及其对评估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 评估的质量。 2.实施阶段
实施评估是整个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 的阶段。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三节 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标准和影响因素
西南民族大学
第二节 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
它代表成员的利益,履行利益表达的 功能,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一般取决于这 样一些因素:团体的规模、资金及其他资 源条件、团体的凝聚力、领导层的工作技 巧、团体的社会地位、竞争性组织是否存 在、官方决策者对其的态度、在政治系统 权力体制中所处的位置等。
西南民族大学
其主要任务是利用各种调查手段全面 收集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影响、政 策效益等方面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 系统的整理分类、统计和分析,运用相应 的评估方法,对政策进行评估,做出评估 结论。在评估实施过程中,评估者应该坚 持材料的完整性和分析的科学性两个原则, 客观、公正地反映出政策的实际效果。实 施评估阶段是一些具体调查方法和评估方 法的运用。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三节 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标准和影响因素
3.结束阶段 这是处理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阶段。 个人的价值判断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难免
西南民族大学
第二节 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
2、政党 政党作为利益集团的一种特殊类型,往往以政治 联盟的形式出现。其关注的政策范围要比一般的 利益集团更广,对公共政策评估的影响当然也比 一般利益集团更大。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 过政党政治的途径加以实现,政党常常履行着一 种“利益聚合”的功能,即政党努力将不同利益 集团的特定需求转变为一般性可供选择的政策方 案。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五)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五)一、单选1.【单选题】运用自然科学试验和观察的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规律以及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学科称之为A 决策科学B 公共政策学C 行为科学D 政治学•我的答案:B正确答案:C行为科学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孕育于管理学领域。
它是运用自然科学试验和观察的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规律以及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单选题】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是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A 《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B 《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C 《政策科学构想》D 《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我的答案:D正确答案:B•1-P971951年,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面世。
该书首次提出并界定了“政策科学”这一概念。
这本书被誉为是“政策科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之作”,并被人们认作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3.【单选题】1918年在洛杉矶成立、现今仍有较大影响力的美国智库(思想库)是A 胡佛研究所B 兰德公司C 美国企业研究所D 福特基金会•我的答案:A正确答案:B•1-P103美国著名的政策研究机构兰德公司成立于1918年,地点在洛杉矶地区的圣莫尼克,经费充足,规模庞大,研究人员众多。
4.【单选题】在当代中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属于A 司法解释B 行政法C 广义的法D 狭义的法•我的答案:A正确答案:D在当代中国,狭义的法指的是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 5.【单选题】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因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A 政治性B 权威性C 强制性D 公共性•我的答案:B正确答案:A•2-P166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2023年公共政策概论第五次形成考核题目库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第五次形成性考核作业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 A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旳政策。
A.政府B.企业C.个人 D.社会组织2.公共政策旳强制性常常与( B )措施相联络,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C.温和性 D.权威性3、政策旳调控功能常常体现出特有旳( D ),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旳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C.系统性 D.倾斜性4、"政策科学"旳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 C )最早提出旳。
A.伊斯顿 B.西蒙C.拉斯韦尔 D.史密斯5、( C )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关键、并发挥独特作用旳部分。
A.非政府组织 B.非营利组织C.政府主体 D.社会公众6、新型旳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D )。
A.被管理者 B.对立者C.被统治者 D.伙伴7、决策权力角逐旳关键问题是( A ),由于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旳手段。
A. 权力B. 利益C. 关系D. 制度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 B )两种详细形式。
A. 个人不负责制B. 个人负责制C. 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D. 集权者9、决策中旳多种智囊组织常常被称为决策者旳( D )。
A. 秘书B. 助手C.领导者D. 外脑10、决策权力旳横向分化反应在政治构造中立法、司法、( C )权力旳分化,以及行政部门旳分化。
A. 利益群体B. 压力集团C. 行政D. 社会团体11.在确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规定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D )。
A. 补充B. 协调C. 一致D. 排斥12.政策目旳旳有效性取决于不一样旳参与者对它旳( C )。
A. 基本掌握B.选择C. 共识D.互动13.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尔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 C )旳失效。
A.终止状态 B.特殊状态C.正常状态 D.起始状态14、( B )提出了著名旳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 B.史密斯C.西蒙 D.拉斯韦尔15、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旳失效现象所描述旳曲线称为( C )。
9 公共政策监控
三要对政策措施落实不力的,实施责任追究,严肃问 责,依法依规进行诫勉约谈、通报批评甚至给予行政处分。 这次督查要动真格,做到不尽责就问责,力戒“只要不出事、 宁愿不做事”的为官不为和“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敷 衍了事,切实增强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四要努力破除政策措施落实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 和强化抓落实的制度保障,体现施政要求,提高行政效能, 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政策措施带来的实惠,有效提升政府 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其中的两种是矩阵控制法,例外导向控制法。前者注重
政策控制的各个环节与绩效因素之间的关系,后者则注 重于发现执行过节
公共政策监控机制
一、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 简单而言,就是政策监控子系统的运行机制,其中 最重要的是监控主体的构成及其发生作用的内容与方式。 1、立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立法机关不仅是最重要的政策制定主体,同时也是 最重要的政策监控主体之一。
发现与纠正的行为。
2.政策控制的程序 政策控制的程序或过程是由如下三个基本环 节构成的,即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
3.控制的循环。政策控制的主要功能在于通过政
策控制的主体对政策计划、目标、标准等的掌握,及时
发现预期政策绩效与实际政策绩效之间的差距,分析产 生差距的原因,最后决定是重新调配资源以加大执行力 度或是对政策进行调整终结等。由此可见,政策控制并 不是一个单向的不可逆的过程,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 环。 4.政策控制的方法。政策控制的方法多种多样,
第一节 公共政策监控概述
1、政策监控的含义 政策监控是公共政策监督和政策控制的合称,是为了 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而对政策的制定、 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目的在 于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 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
13年修订版《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2
13年10月修订版《公共政策概论》(陈庆云)课后习题及答案,这是第二份文件,包括第五章到第八章。
第五章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执行一、名词解释1.行动理论: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2.组织理论: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
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3.因果理论: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两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4.管理理论: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5.交易理论: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
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而在实际中是行不通的。
6.系统理论: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基本掌握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由政策结果和反馈提供了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入过程。
7.演化理论:演化理论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与冲突。
政策方案是粗线条的设计。
因而在实际执行中,会对原有目标不断地重新设计。
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8.政策协调:是指在政策实施中,采取适中方法调节各项活动,解决或消除各种矛盾与冲突,引导各行政机构内部与各行政机构之间,或者与政策对象之间的互相配合协作,和谐一致地实现政策目标而采取的一种行为。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与解答(1)
习题与解答(第一章、第二章)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公共政策四、问答题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2.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3.试分析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四、问答题1.(1)整体性。
(2)超前性。
(3)层次性。
(4)多样性。
(5)合法性。
2.所谓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它通过政策的地位、结构、影响力与结果表现出来。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1)导向功能。
(2)调控功能。
(3)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应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
3.公共政策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利益究竟分配给谁,在通常情况下,有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
政府是政策制定的主体,自然也是公共利益分配的主体。
政府显然愿意把公共利益分配给自己的拥护者,而不是反对者。
(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
政策的好与坏、正确与错误,首先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其行为体现生产力发展趋势者,必然会从政策中获益。
(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一项政策的实际效果,取决于该政策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因为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利益得到满足或基本满足的各种利益群体与个体,会自觉不自觉地拥护和执行政策,促使政策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一致。
一般地说,政策受益的人越多,发生政策偏离的可能性就越小。
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及其能力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主体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四、问答题1.简述公共政策主体体系。
2.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
3.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
4.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一、引言公共政策是指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满足公民需求和达成国家目标以及最优化资源分配方面采取的行动和决策。
公共政策的执行是政府将决策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章将系统分析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主要包括政策制定、政策传达、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四个环节。
1.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基础。
政府或相关部门根据问题需求和政策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方案。
这个过程需要对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制定可行的政策方案,并征求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2.政策传达:政策传达是确保政策得以顺利执行的关键环节。
政策传达需要将政策内容清晰地传达给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民众。
这个过程需要广泛宣传,加强沟通,确保政策传达到位,避免信息不对称。
3.政策实施:政策实施是将政策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
政府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确保政策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4.政策评估:政策评估是衡量政策执行效果的过程。
政府需要对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政策评估需要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客观的数据支持,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政策调整提供参考。
三、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公共政策的执行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政策设计、机构能力、资源配置和社会环境等。
1.政策设计:政策设计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基础。
一个好的政策设计应该具备明确的目标、合理的措施和有效的监管机制,能够解决具体问题,满足公众需求,并具备可操作性。
2.机构能力:机构能力是政策执行的关键。
政府部门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确保政策能够得到顺利执行。
同时,政府还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的作用,进行多元化的参与和合作。
3.资源配置:资源是政策执行的保障。
政策执行需要充足的财政、人力和物力资源支持。
政府应合理配置资源,加强资源整合和利用效率,确保资源的合理调配和使用。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具体政策:是在某一个特定的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也被称为部门政策或方面政策。
它是针对具体的特定的问题作出的政策规定。
¨战略性政策:政策主体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上要达到的主导全局的根本目标以及为目标的实现所做的资源配置和行动步骤的设想。
¨策略性政策:是政策主体针对某一特定形势制定的行动路线,是具体的行动路线。
¨战术性政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战略目的,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解决某一局部问题的行动方案。
¨公共权力:也称为国家权力,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利益或原则而对政治客体进行制约的能力或力量。
¨公共利益:指与大多数社会公众的个体利益具有直接或间接相关性的、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利益。
¨公共目标:是以公共利益的维护、实现、发展为目的性的行动指标。
¨公共事务:与公共利益的维护、实现和发展有直接相关性的一切事务。
¨公共问题:是指对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活、工作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社会矛盾问题¨公共组织:是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包括强制型的公共组织、半强制型的公共组织和非强制型的公共组织。
¨问题:一定行为主体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状态。
问题分为私人问题和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社会的现存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
¨社会公共问题:当社会问题超出了当事人,其影响波及到不直接相关的群体时,社会问题就成为社会公共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权力部门感受到必须要解决某种社会公共问题,否则,可能产生极为消极的后果,于是把某种公共问题纳入解决议程,这时,社会公共问题转化成为公共政策问题。
¨政策诉求: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非官方的社会行为主体或者公共权力主体,就某一方面的实际问题向政府提出来的,要求政府采取或不采取行动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政党系统对政策的监控。 1、将自己的成员选入立法机关,通过影响立法 来监控公共政策的制定。 2、通过将自己的成员列入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各 部门以影响政策的监控。 3、执政党可以动用从党纪到国法的各种形式对 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进行监控。
(五)利益集团对政策的监控 游说活动是各种有组织的利益集团影响 决策的主要方式。游说方式主要有四种: (1)接近。 (2)信息。 (3)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动员。 (4)提供竞选支持。 (六)公众对政策的监控。
三、政策监控的作用
政策监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证政策的合法化。 (二)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 (三)实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 (四)促使政策终结。
第二节 政策监控机制的比较分析
西方政策监控机制的特点: (一)政策监控的基本依据——分权与制衡 原则。 (二)司法审查对公共政策的有效监控。 (三)中央政府权力的扩展与政策监控手段 的更新。
(二)司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1、裁定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与原则是否合法。 2、裁定公共政策的内容是否合法。 3、监督政策的执行是否合法。
(三)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1、行政管理机关的监控。 (1)中央政府对所属部门及地方政府的监控。 (2)综合部门的政策监控。 (3)主管部门对下级业务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 2、专门行政监督机关的监控,即行政监察。
第一节 政策监控概述
一、政策监控的涵义
政策监控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 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 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 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进行,提高 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 目标的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
二、政策监控机构的构成
(一)立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立法机关政策监控的活动及其方式主要表现为: 1、依靠法律监控公共政策。 2、听取和审议预算、决策、立项等,对公共 政策的内容、规模、方向等加以监控。 3、通过人事任免来影响和监控公共政策。 4、以质询和诘问等方式对公共政策加以监控。 5、通过视察、检查和组成针对特定问题的调 查委员会而对各部门的政策及其执行情况进 行监督。
第五章 公共政策的监控
绝大多数公共政策都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 中运行的,政策的实际产出和实际后果受到 多种因素多个作用方向的影响。人的有限理 性、利益局限、价值 偏好、信息不全,乃至 意外事件、不可抗力等,都会使政策的施行 及其后果偏离预期。为了及时发现并纠正偏 差,监控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贯穿于政 策制定和政策执行过程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