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赤壁

合集下载

东坡赤壁剪刀峰简介

东坡赤壁剪刀峰简介

东坡赤壁剪刀峰简介
剪刀峰位于赤壁山北麓,峰如剪刀,高近百米,形如锋刃。

据《东坡志林》载,东坡于宋嘉佑五年(1050年)到赤壁任幕
僚时,常登此峰远眺,并留下了“赤壁有台高百尺,登之而四望
如一”的诗句。

唐宋时称此峰为“东坡石”。

明万历年间(1573年),东坡又在此山的山麓建亭一座,称“剪刀亭”。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在亭基上建“黄州赤壁三台”,即东、西、中
三台。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在亭侧建一阁,名“凌云阁”。

今因重修东坡赤壁及神游亭等建筑,而成为重要景点之一。

东坡赤壁剪刀峰是赤壁的著名景点之一。

相传北宋苏轼任黄
州知州时曾在此山筑台观景,后成天然的剪刀峰,形如锋刃,高
百米。

东坡到赤壁任职后曾登此山,写下《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等名篇。

宋哲宗元佑六年(1091年)苏轼被贬黄州三年后(1080年)任东坡居士时又与黄州知州孙觉在此台修建了三台
建筑——东坡楼、双坡亭和三台阁。

—— 1 —1 —。

东坡赤壁景点介绍

东坡赤壁景点介绍

东坡赤壁景点介绍东坡赤壁是中国湖北省著名的旅游景点,位于雅安市,是中国文化名人苏轼创作《赤壁怀古》的背景地,也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标。

赤壁景区分为岸上景区和水上游览区,景色优美,人文历史底蕴深厚。

赤壁景区的岸上景区包括赤壁古战场和古渡口两部分。

赤壁古战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场,是周瑜和刘备联军成功击败曹操的地方。

这里保存着曹操的统帅台、刘备和周瑜的将军台等遗迹,游客们可以了解到当时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智勇。

古渡口则是纪念苏轼和黄庭坚的地方,苏轼创作了《赤壁怀古》这首千古绝妙之作,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参观苏轼纪念馆,了解苏轼的生平和他对赤壁的感怀。

赤壁的水上游览区是游客们最为喜爱的景点之一、游客可以在这里乘坐游船,欣赏赤壁山水的壮丽景色。

沿途可以看到赤壁连绵起伏的山峰,碧绿的水面和葱郁的树木。

船只缓缓行进,在水面上荡漾的涟漪让人陶醉其中。

在游船上,游客们还可以看到苏轼和黄庭坚古渡口的岸边,感受文化名人的伟大和赤壁的历史底蕴。

除了以上景点,赤壁景区还有一些其他值得一提的景点,如牧童山、红叶湾和白云山。

牧童山是赤壁风景区的主峰,顶上建有观景台,登上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赤壁风景区的美景。

红叶湾是赤壁风景区的一个小港湾,湾内种植着大片的红叶树,秋天时节红叶漫山遍野,美不胜收。

白云山是另外一个比较有名的山峰,山上有白云观和白云仙庙,游客们可以在此感受神秘的道教文化。

赤壁景区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和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还可以欣赏到湖南特有的山水美景。

作为苏轼创作《赤壁怀古》的背景地,赤壁景区更是对中国文化历史的重要见证之一。

黄冈东坡赤壁简介

黄冈东坡赤壁简介

黄冈东坡赤壁简介1. 背景介绍黄冈东坡赤壁位于中国湖北省黄冈市,是一处著名的历史文化景区。

这里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黄冈东坡赤壁是以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写的《赤壁赋》而得名,被誉为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2. 历史沿革黄冈东坡赤壁地区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的记录。

这里曾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时的重要据点,也是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发生地。

在宋代,苏轼在此地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赤壁赋》,进一步将黄冈东坡赤壁推向了历史舞台。

3. 自然风光黄冈东坡赤壁地处长江中游,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主要景点包括: - 赤壁山:位于长江南岸,是黄冈东坡赤壁的核心景区。

山势险峻,山水相映成趣,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 龙王山公园:位于赤壁山北麓,是一座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大型公园。

这里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和古老的庙宇,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 赤壁博物馆:位于赤壁山脚下,是一个以纪念苏轼和赤壁之战为主题的博物馆。

馆内陈列了大量与苏轼和赤壁相关的文物和图片,让游客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

4. 文化遗产黄冈东坡赤壁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苏轼所写的《赤壁赋》。

这篇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文字而被广泛传颂。

此外,在黄冈东坡赤壁还可以欣赏到许多古代建筑、石刻和碑碣等文化遗迹,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5. 旅游活动黄冈东坡赤壁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名胜古迹,领略自然风光,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旅游活动,如登山、徒步、观鸟等。

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喜悦和放松。

6. 当地美食黄冈东坡赤壁地区以其丰富多样的美食而闻名。

当地特色菜品有: - 赤壁蒸鱼:选用新鲜的江河鱼类,在蒸制过程中添加特制调料,使得鱼肉鲜嫩多汁。

- 赤壁豆腐:选用优质黄豆为原料,经过精细加工制成。

口感细腻,入口即化。

- 赤壁米皮:将面粉制成薄片后切成细条,并配以各种调料和配菜。

东坡赤壁简介

东坡赤壁简介

东坡赤壁简介
东坡赤壁因苏东坡曾在此吟诗而闻名于世。

为什么又名“文赤壁”呢?原来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曾来此游览,误以为是三国时赤壁大战的所在,并于公元1082年7月和10月,两次月夜泛舟于赤壁下的江中,写出了著名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东坡赤壁位于黄冈市黄州区赤壁矶头,背靠宝石山和玉山,俯瞰长江。

《黄州府志》中对文赤壁有过这样的描述:崖石屹立如壁,其色赤,亦称赤壁。

在苏东坡的词中可以看到东坡赤壁的历史斑驳与自然景色的无限美好。

东坡赤壁不仅以其秀丽的风景吸引着游人的注目,而且也因收藏着历代名家金石书画而闻名。

有宋、元以来的木刻、碑刻、竹质腐蚀版共60余幅、250多块,特别珍贵的是碑阁里藏有苏轼的诗、词、赞、牍手稿石刻112块,并嵌于阁内四墙。

在坡仙亭内,左壁嵌有苏轼《月梅》画真迹石刻,画面中上弦月高高悬在空中,月光下梅枝如虬龙般伸展着,抒发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右壁有他《念奴娇·赤壁怀古》手迹石刻,是苏轼醉后草书,笔势遒劲潇洒无拘,起落圆转宛若瀑布泻涧。

东坡赤壁诗赞美的句子

东坡赤壁诗赞美的句子

东坡赤壁诗赞美的句子1.千古悠悠赤壁游,如今唯有东坡愁。

2.壮士沙场重赤壁,惊波泪激荡离碧。

3.今夕歌谣声漫寻,谢谁前钓赤壁中。

4.赤壁芳尘东坡画,壮观犹难道夢蝶。

5.坡头有梦昨日归,夜月赤壁酒商飞。

6.豫章故郡宋东坡,晚来风雨道赤壁。

7.赤壁晴浦几多情,仍凭东坡梦入深。

8.花忆山川赤壁曲,飘然东坡泪成珠。

9.古来一曲交予赤壁,唯余东坡思虚客。

10.东坡饶河寻赤壁,淮海南禽念子期。

11.千里寻痕去赤壁,十年无明悉东坡。

12.山河破碎金戈出,连此东坡赤壁情。

13.饶舌巾帼赋赤壁,空持风行道斗宁。

14.烟波重叠东坡笔,谁怜一片赤壁文。

15.精品恍惚野赤壁,苏东坡梦入山川。

16.远景湖光攀白浪,浩歌东坡泪赤壁。

17.吴歌不晓藏深水,东坡产文惜赤壁。

18.才气百年地聚起,今余东坡泪赤壁。

19.英才如梦东坡晚,问昔何人泪赤壁。

20.赤壁风流东坡丽,飞湍逐浪不可期。

21.若斯须辨才,眼外无他物22.题分卜缣花,此是绝人独家23.诏宴醉龙翁,齐之易如翁24.倦人听幽声,悠悠下寒山25.断管一声凄凄月下,吹白昼野吟荒凉26.映雪眉峰竹塞河山,几多鹦鹉渡床扇27.无香可传八仙衣,泉隐何年离故居28.偃春小姑,功高洁埃29.千秋菩萨啼荒草,一马风飘老大倾30.长深九界烽古渡,愧却秋声雨地闻31.向龙活耀鸿恩,呼相袭取空囊32.海刹远传唯见荒庐,余音尚在人客满船33.飞檐断霅山水白,袅莺如对梁燕花34.鲍夔寂灭残剥,峰越开启旗标35.忆笹峨蛮骥见,那能独后鳞36.景胜徐源回金床,晋安恋影醉长松37.遇时无味给生晖,好自短却舍嵩乌38.舞楼三导吟朝壹,漠湫静别久便佳39.晚栖起台阍,伴火山川墓40.年年在树中流,人影度中亩41.万古传颂东坡诗,春风桃李艳无比。

42.诗酒一生东坡恣,赤壁英雄屈一指。

43.东坡诗赞千古传,赤壁春风艳无边。

44.千古传颂东坡诗,赤壁英雄气不凡。

45.东坡诗赞千古传,赤壁春风醉人心。

46.东坡酒色春风里,赤壁英雄气如水。

黄冈东坡赤壁简介

黄冈东坡赤壁简介

黄冈东坡赤壁简介
黄冈东坡赤壁,是指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东坡镇的赤壁风景区。

这里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的发生地,也是唐代文学家苏东坡曾经游历过的地方,因此得名黄冈东坡赤壁。

赤壁风景区占地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其中主要景点有赤壁古战场、苏东坡纪念馆、赤壁山、赤壁湖等。

这里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相得益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赤壁古战场是赤壁风景区的核心景点之一,这里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的发生地。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曹操率领的大军在这里被孙刘联军打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

现在,赤壁古战场已经成为了一个纪念馆,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到赤壁之战的历史和文化。

苏东坡纪念馆是纪念唐代文学家苏东坡而建的,这里展示了苏东坡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苏东坡曾经游历过黄冈东坡赤壁,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歌和文章,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赤壁山是黄冈东坡赤壁的主峰,海拔约为300米。

这里的山峰陡峭,景色秀美,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赤壁风景区的美景。

赤壁湖是黄冈东坡赤壁的一大亮点,这里的湖水清澈见底,周围的山峰和树木倒映在湖面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游客可以在湖
边漫步,欣赏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黄冈东坡赤壁是一个集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值得游客前来一探究竟。

东坡赤壁门口的对联

东坡赤壁门口的对联

东坡赤壁门口的对联(最新版)目录一、东坡赤壁门口对联的背景二、对联的内容及意义三、对联的艺术特点四、结语正文一、东坡赤壁门口对联的背景东坡赤壁,位于我国湖北省黄冈市,是北宋文豪苏东坡曾两度任职的地方。

东坡赤壁门口的一副对联,为苏东坡所题,被誉为“天下第一对联”。

这副对联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更是一件珍贵的文学艺术品。

二、对联的内容及意义东坡赤壁门口的对联内容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描绘了长江东逝水的壮阔景象,意味着时间的无情,历史的沧桑。

而下联“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则回顾了三国时期周瑜火烧赤壁的典故,表达了对英勇事迹的传颂。

整副对联意境开阔,气韵生动,充满了历史感和英雄豪迈之情。

三、对联的艺术特点从艺术角度来看,这副对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句式整齐,对仗工整。

上下联都是七个字,且每个字的平仄相对,展现了对仗的技巧。

2.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对联以大江东去为背景,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同时又回顾了历史典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用词讲究,寓意深刻。

对联中的“浪淘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千古风流人物”则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

这些词语的运用,使得对联的内涵更加丰富。

4.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苏东坡在题写这副对联时,正值人生失意之际,通过对联,他抒发了自己对历史、英雄的感慨,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和执着。

四、结语东坡赤壁门口的对联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它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内涵,展现了苏东坡的高超文学才华。

东坡赤壁门口的对联

东坡赤壁门口的对联

东坡赤壁门口的对联摘要:1.东坡赤壁简介2.东坡赤壁门口对联的来历3.对联的内容及寓意4.对联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5.对联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正文:东坡赤壁位于我国湖北省黄冈市,是一处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风景名胜。

其名字来源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他在此创作了脍炙人口的《赤壁赋》,使得这片山水倍添诗意。

东坡赤壁门口有一副对联,不仅彰显了对联艺术的魅力,还传递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

东坡赤壁门口对联的来历与苏东坡密切相关。

据说,苏东坡当年游览赤壁时,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所吸引,遂在赤壁山崖上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文。

为了纪念这位文豪,后人便在东坡赤壁门口贴上了这幅对联。

对联的内容为:“山水之上有文章,文章之上有山水”。

这幅对联以山水文章为主题,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文学创作相融合。

上联“山水之上有文章”意指美丽的山水激发了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使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文;下联“文章之上有山水”则表达了这些诗文又为山水增色,使得自然景观更具文化韵味。

对联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丰富。

一方面,对联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崇尚,体现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对联也展示了苏东坡这位文学巨匠的才华与气度,是对他文学成就的赞美。

此外,对联还传递了我国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与人生哲学,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东坡赤壁门口的对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幅对联不仅成为对联艺术的典范之作,还为后世文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许多文人墨客在游览东坡赤壁时,都会被这幅对联所吸引,进而创作出新的诗文。

可以说,这幅对联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

综上所述,东坡赤壁门口的对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了我国对联艺术的瑰宝。

这幅对联不仅彰显了我国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与人生哲学,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东坡赤壁赋原文

苏东坡赤壁赋原文

苏东坡赤壁赋原文北宋诗人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东坡赤壁赋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前赤壁赋原文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

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jiǎng),击空明兮溯(sù)流光。

渺渺兮予(yú)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hè)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wèi)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ú 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piān)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蝣(fú 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fu)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赤壁赋完整版(含逐字逐句翻译)

赤壁赋完整版(含逐字逐句翻译)
太空
御:驾
脱离人世
传说成仙的人能飞升,像长了翅膀一样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过一会儿,月亮从东山升起,在斗、牛星之间徘徊着。
白茫茫的水气笼罩江面,水光与江色连成一片。任凭这一苇叶似的小舟随意飘荡,浮在宽广无边的江面上。觉得浩浩荡荡的,我就觉得像在太空中驾风飞行,却不知道要到什么地方去;又觉得飘飘悠悠的,就像是离开了人世而无牵无挂,飞升到仙境一般。
客人中有个吹洞箫的,便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应和起来。箫声呜呜的,好像在哀怨,又像在眷恋,好像在哭泣,又像在申诉,余音悠长委婉,就像一根细丝一样将断未绝。这箫声使潜藏在深涧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 。
一会儿
斗宿和牛宿 都是星宿名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 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 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指白茫茫的水汽。

笼罩。
指小船(比喻船很小,像一片苇叶)
往。
指广阔的江面。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助词,用在形容词后,……的样子
同“凭”乘。
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东坡赤壁问鹤亭简介

东坡赤壁问鹤亭简介

东坡赤壁问鹤亭简介
苏东坡问鹤亭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南马镇西北侧的“东坡赤壁”景区,是为了纪念苏东坡在宋神宗元丰二年(1089年)到元丰六年(1083)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
任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而修建的。

该亭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53.1平方米,呈四方形。

亭檐下悬有“问鹤亭”匾额,亭内
有苏轼塑像。

亭台周围有两行高约10米的竹篱,篱畔种着梅花
和紫藤。

问鹤亭与赤壁山、横江亭、南天门等共同构成了东坡赤壁景区的主要景点。

问鹤亭始建于宋代,传说苏东坡有一次与朋友在赤壁游玩,遇到一只白鹤在空中盘旋,他问鹤:“你为什么如此悠闲?”鹤说:“你在我的心里闲游了一千年,现在该走了。

”苏东坡说:“我听说白鹤是长生不死之物,你要到哪里去呢?”鹤说:“我
要到九万里之外的蓬莱仙山去,那里有仙人居住。

”苏东坡说:“你怎么能到那地方去呢?”鹤说:“我愿意随你同去。


—— 1 —1 —。

苏东坡赤壁怀古原文

苏东坡赤壁怀古原文

苏东坡赤壁怀古原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就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一作:弱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一作:人间;尊通在:樽)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伴著,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怕?然而苏轼却Seiches心得体会: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叹息!人类既如此殊途而余者,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分狂妄了。

接手两句瞄准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

"人道就是"三字越下极有分寸。

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非常大。

一说道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成赤壁市。

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马雷科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

苏轼所游就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就是"三字带出以下议论。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

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

"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

"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苏轼重点段小宇的就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系列从周郎引起。

Essoyes五句写下赤壁战争。

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近,作者描绘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就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

从起至句的"千古风流人物"至"一时多少豪杰"再至"回首公瑾当年",视线不断reputation,最后著眼定格在周瑜身上。

东坡赤壁门口的对联

东坡赤壁门口的对联

东坡赤壁门口的对联
东坡赤壁,又名黄州赤壁,在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西门外,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坡赤壁门口有两副对联,分别是:
上联: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下联: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第一副对联“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将黄州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融入其中,表达了对黄州的赞美之情。

其中“夏口西来,武昌东去”描绘了黄州地处长江中游的交通要冲,而“周郎一炬,苏子两游”则体现了黄州的历史文化底蕴。

第二副对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则将赤壁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典故相结合,表现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引用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
敬仰之情,而“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则描绘了赤壁周围的美丽景色,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两副对联意境优美,对仗工整,通过巧妙地运用苏轼的诗词和历史典故,展示了黄州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风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赤壁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

赤壁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

赤壁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赤壁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赤壁原文翻译及赏析1赤壁朝代:唐代作者:杜牧原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东风:指火烧赤壁事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有情有致。

赤壁原文翻译及赏析2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

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

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

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

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

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译文我神州大地沦丧,试问谁会成为范仲淹、韩琦式的人物来保家卫国。

北望中原已失,连函谷关以西的大半土地也抛弃了。

在边塞,我清晨骑在嘶呜的马背上出营,晚上伴着胡笳声宿营,所赢得的不过是满头的白发。

收复“三秦”,只有汉初三杰再世了。

关中易守难攻,怎奈朝廷远在万里之外,又不肯发兵抗敌。

描写东坡赤壁的作文

描写东坡赤壁的作文

描写东坡赤壁的作文
东坡赤壁素有"天下绝景"的美誉,这里山水相映,景色秀丽,令人流连忘返。

苏东坡曾在此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生动地描绘了赤壁的雄伟壮观景象。

那"两岸夹峙,左峰插云,右峰当空"的险峻地形,令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青翠上接云天,百丈冰河下临无地"的壮美景致,更彰显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

赤壁不仅山峰陡峭,更有江水环绕,景色格外秀丽迷人。

"长风吹林,连野到疏桥"的景象,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

苏东坡更用"烟景潇潇暮天残,江空万里凝太阳"这般绝妙的笔法,描绘了赤壁日落时分的迷人景致。

即使是在夜晚,赤壁依旧不失其雄伟壮丽的气势。

"月出燕阴暗淡,星横野桥冷相向。

"明月皎洁,繁星点点,在赤壁的映衬下,显得分外动人。

赤壁之美,固然在于雄奇险峻的山峰和潺潺流淌的江水,更在于苏东坡这位文学巨匠的才情洒落,使这里的景色历久弥新,成为古今中外游人趋之若鹜的胜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带拼音版及翻译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带拼音版及翻译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带拼音版及翻译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带拼音版及翻译《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带拼音版及翻译,欢迎阅览。

1、古诗带拼音版niàn nú jiāo chì bì huái gǔ念奴娇赤壁怀古sòng sū shì宋苏轼dà jiāng dōng qù ,làng táo jìn 。

大江东去,浪淘尽。

qiān gǔ fēng liú rén wù 。

千古风流人物。

gù lěi xī biān ,rén dào shì ,sān guó zhōu láng chì bì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luàn shí bēng yún ,jīng tāo pāi àn ,juàn qǐ qiān duī xuě 。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jiāng shān rú huà ,yī shí duō shǎo háo jié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yáo xiǎng gōng jǐn dāng nián ,xiǎo qiáo chū jià liǎo ,xióng zī yīng fā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yǔ shàn lún jīn ,tán xiào jiān ,qiáng lǔ huī fēi yān miè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游东坡赤壁作文

游东坡赤壁作文

游东坡赤壁作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苏轼的豪迈之词,我也想去一游这大文豪的赤壁。

今天,我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

我们一家人驱车来到了眉山的东坡赤壁,我们先到了东坡赤壁的牌坊下,这牌坊上刻着“苏氏三杰”,这是苏轼、苏辙和王弗的名字。

我看着这三个字,心里暗暗地想:这一定是苏轼和苏辙写的。

“是苏轼写的吗?”妈妈问。

我说:“是的”。

走进东坡赤壁的大门,我们先到了黄州东坡赤壁。

我们往里走了一会儿,就看见了一个亭子。

我看着这亭子,心想:这个亭子就是苏轼写的《赤壁赋》中“清风徐来”的亭吧!亭子上方是一幅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我看着这副对联,仿佛看到了苏轼当时写《赤壁赋》时的情景:他在月下徘徊,与清风对话、与明月交谈……他把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大自然的感想寄托于诗文之中。

走进东坡赤壁,我仿佛置身于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

沿着蜿蜒的小路往前走去,我看到了一尊“三苏”雕像。

—— 1 —1 —。

东坡赤壁简介

东坡赤壁简介

东坡赤壁简介东坡赤壁位于湖北省黄州城西,东坡赤壁又名文赤壁。

出黄州古城汉川门,北面一山陡峭如壁,因山石颜色赤红,故名“赤壁”。

早在晋代至北宋初,这里就建起了横江馆、涵晕楼、栖霞楼、月波楼和竹楼等著名建筑。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春,著名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因乌台诗案贬来黄州,常在此逸兴吟哦并写崐有流传千古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赋(前、后《赤壁赋》)和其他名篇佳作,后人因此将赤壁和苏东坡的名字联在一起,名日东坡赤壁。

经考证,这一带还是三国赤壁大战之处所。

现在的东坡赤壁,占地面积四百余亩,主要建筑有九亭、三楼、三阁、三堂、一像。

东坡赤壁景观步入飞檐斗拱的赤壁正门乾坤阁,洞秦砖小路直上八卦桥,经锁春台,绕楼花园,过蜂腰桥、泛舟池,这里正是当年苏轼泛舟作赋,酹江邀月之地。

池岸断壁上,昔日江水冲刷的遗迹仍依稀可辨。

池东空地上耸立着一尊高大的白色苏轼全身立像,面对大江长天,衣髯飘逸,凝神伫立。

崐越苏轼像,迎石壁拾阶而上,便是二赋堂。

该堂始建于清代,匾额系李鸿章所题。

堂中央,一木壁顶梁而立,木壁前后分别刻有前、后《赤壁赋》,字大如拳。

前为楷书,豪迈俊逸,清代黄州教渝程之祯所书;后为魏书,古朴苍劲,近代书法家李开先所书。

堂前右壁刻有民国大总统徐世冒崐(自号水竹邨人)书写的对联:“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笛知”。

二赋堂西南十余步有酹江亭,面江临壁而建,亭内嵌有清康熙皇帝临摹元代人书法家赵孟頫的手书《前赤壁赋》书贴石刻和历代名人石刻。

亭西侧并立着坡仙亭,内有苏轼亲笔草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靠别黄州崐时所作的《满庭芳.归去来兮》词,及其手绘的月梅图、寿星画像和清黄州知府郭凤仪速写的《东坡老梅》等石刻。

坡仙亭西下十余步为睡仙亭,相传当年苏轼同友人游赤壁时,曾醉卧于此,亭内石床石枕尚在睡仙亭西下楼步,赤壁矶西端,有“放龟池”,据晋书载,•时有一军人买白龟崐放生于此,后遇难恰被所放白龟搭救,后人在此凿一白石巨龟,至今仍昂首蹲伏于亭下泛舟池中。

东坡赤壁地貌形成过程

东坡赤壁地貌形成过程

东坡赤壁地貌形成过程赤壁,位于中国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境内的一座山峰,以其独特的地貌形态而闻名于世。

这座山峰是中国文学家苏东坡所称颂的赤壁,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场之一。

赤壁地貌的形成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本文将以人类视角,描述赤壁地貌形成的历史。

赤壁地貌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地质时期。

当时,赤壁所在的区域是一个广阔的湖泊,湖泊周围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湖泊中的水源主要来自于附近的山脉融化的雪水和降雨。

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湖泊周围的山脉逐渐升高,导致湖泊中的水位逐渐下降。

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泊中的水量减少,湖泊的面积也逐渐缩小。

同时,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湖泊周围的山脉逐渐抬升,形成了一道道陡峭的山脊。

这些山脊与湖泊的结合处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形,即赤壁。

赤壁地貌的形成还与水的侵蚀作用密切相关。

在湖泊干涸后,流经赤壁的河流开始侵蚀山脊,形成了陡峭的峡谷和悬崖。

这些峡谷和悬崖的形成过程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河流的冲刷和侵蚀力度逐渐加大,使得赤壁地貌的形状越发明显。

赤壁地貌的形成还与气候的变化有关。

在古代地质时期,赤壁所在的地区气候湿润,降雨量较大。

这些降雨水通过河流流经赤壁,加剧了水的侵蚀作用,加速了赤壁地貌的形成。

赤壁地貌的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湖泊形成-山脉抬升-湖泊干涸-水的侵蚀。

这一过程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化,才形成了如今我们所见到的赤壁地貌。

赤壁地貌的形成过程是自然界力量的结晶,也是地球演化史上的重要一环。

它不仅仅是一座山峰,更是历史的见证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如今,赤壁地貌已经成为了旅游景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索。

在探索和欣赏赤壁地貌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对自然界的力量保持敬畏之心。

赤壁地貌的形成过程告诉我们,地球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变化的行星,我们应该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共同呵护这片美丽的土地。

赤壁地貌的形成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湖泊的形成、山脉的抬升、湖泊的干涸以及水的侵蚀等多个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尊敬的各位远道来的客人: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杜丽莎,是黄冈市青年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在这里,我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竭尽所能,让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愉快开心。

下面就请大家同我一道步入东坡赤壁吧。

东坡赤壁位于黄冈市黄州区,其背靠葱郁群山,俯瞰滔滔大江。

《黄州府志》曾有过这样的记载:崖石屹立如壁,其色赤,故称其谓赤壁。

北宋元丰年间,一代诗词大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团练副使, 这个职位非常低微,也就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苏轼在黄四年又三个月期间,有感于三国赤壁鏖兵之慨,写下了千古绝唱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清康熙末年,黄州知府郭朝祚因景仰东坡之才,将苏轼之名“东坡”冠于赤壁之上,东坡赤壁由此得名。

东坡赤壁的楼阁始建于西晋初年,迄今约1700余年历史,后屡建屡毁,到现在已占地面积400余亩。

主要建筑物由二堂(二赋堂、雪堂),三楼(栖霞楼,涵晖楼,挹爽楼),二阁(碑阁,留仙阁),放龟亭、问鹤亭等九亭组成。

这些建筑依山就势,古朴典雅。

赤壁碑刻,闻名全国,有历代名人书画碑刻近200块,其中苏轼碑刻100余块,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就是目前保存最完整,作品最多的苏帖石刻,其规模居全国个人书法碑林之冠。

建国以来,省市领导对东坡赤壁发展高度重视,1956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唐宋以来,东坡赤壁一直是游览胜地,李白、杜牧、王安石、辛弃疾、陆游等历史名人,董必武、陈毅、胡耀邦等当代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都先后饱览赤壁胜景,并留下了大量诗词、楹联、匾额或书法手迹。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重点介绍一个苏轼,正如大家所知道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州人,生于1037年,逝于1101年,享年66岁,苏轼为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一,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史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苏洵、苏轼、苏辙同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8大家。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在东坡赤壁的正前方,立有苏轼全身塑像,1982年立,高5、3米,为全国第一座大型苏轼立像。

我们不难想象到,东坡手握书卷,昂首远眺,衣髯飘逸,凝神伫立。

恰似正在吟诵一篇美奂美仑的诗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现在,大家朝我的左手看去,这是一组黄冈籍授衔将军图片长廊,黄冈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党的“一大”13位代表中就有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3位黄冈人。

这里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从这里走同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三支红军主力;孕育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在1955年至1965年共和国授衔的10位元帅、10位大将、57位上将、177位中将、和1359位少将中,黄冈就有1名元帅林彪、1名大将王树声、上将8名:郭天明、周纯全、王建安、韩先楚、陈锡联、谢富治、王宏坤、陈再道和中将、少将共计118位,这中间包括因建国后行政区划变更后划出到大悟、新县、金寨的17位,其中红安就占有78位,被誉为著名的“将军县”。

拾级而上,则进入二赋堂,二赋堂始建于清初,同治七年重建,因纪念苏轼前后赤壁二赋而得名,堂内中央正反面镶嵌有前、后《赤壁赋》大型木刻,字大如拳。

前为楷书,豪迈俊逸,后为魏书,古朴苍劲。

两壁嵌有徐世昌,杨守敬等人的书法石刻。

匾额由清代洋务派首领李鸿章所题,堂前对联为辛亥革命领袖人物黄兴所撰穿过二赋堂,我们就来到“坡仙亭”,这座亭子的墙壁上分别有月梅画和寿星画。

月梅画上是半轮明月和一株老梅组成的,左右镶有一幅对仗十分工整的对联,上联是北宋西蜀苏东坡中年南贬时笔迹,下联是白纸黑墨拓黄州赤壁青石上梅花。

寿星画是由“德、寿、殿、宝”四个字组成的组字画。

下面我们继续往前走,这就是“放龟亭”。

大家可以向下俯视,亭子下面有一碧绿的湖水,在湖水里有一只大石龟,它的头和硬壳在水中若隐若现。

说起这放龟亭,还有取之于西晋大将毛宝放龟而得渡这一美丽传说呢! 另外在龙王山之中还有一景“雪堂”,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所建,房屋落成时遇大雪,苏轼因此将房屋的四壁画上雪,命名为雪堂。

各位远道来的尊贵客人:快乐的时光总是非常短暂的,今天有幸结识各位领导,我感到万分地荣幸,值此离别之际,我真诚地欢迎各位,再来黄冈,再来东坡赤壁,我深信,明天的黄冈一定更加美好,明天的东坡赤壁一定会迎来辉煌。

2.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黄州参观游览!我们今天将要去游览的是三国遗迹——东坡赤壁。

大家知不知道赤壁有文、武之分。

而且文赤壁和武赤壁,均在湖北。

武赤壁在今赤壁市。

公元208年,刘备、孙权联合破曹操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所以有此名。

文赤壁位于黄冈市黄州区,其背靠宝石山和玉山,俯瞰长江。

《黄州府志》中对文赤壁有过这样的描述:崖石屹立如壁,其色赤,亦称赤壁。

以前通常认为此地并非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的战场,认为赤壁古战场位於湖北南部蒲圻县境。

但近年有资料考证,著名的三国赤壁之战就是在此地发生。

三国时,曹操率20万大军一路南下,连战皆捷,后与孙权、刘备的吴蜀联军遭遇於赤壁。

诸葛孔明借东风,火攻曹军船舰,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曹军烧死、溺死者不计其数,吴、蜀乘胜追击,曹操败走从此不敢南下。

这一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赤壁之战也成了历史上有数的著名战役之一,故晋代以来即为游览胜地。

公元1080年,北宋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他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并在《初到黄州》诗中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并且对文赤壁还有过这样的描绘: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

苏轼误以为这里是赤壁之战的赤壁,并于公元1082年7月和10月,两次月夜泛舟于赤壁下的江中,写出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词中,把在赤壁上见到的江水绕壁的情景作了出色的描绘。

清康熙年间,黄州知府、画家郭朝祚为了区别蒲圻赤壁,把这儿定名为“东坡赤壁”,并题了匾额,当地人们则干脆称其为“文赤壁”。

文赤壁不仅以其秀丽的风景吸引着游人的注目,而且这里同样也因收藏着历代名家金石书画而闻名。

这里收有宋、元以来的木刻、碑刻、竹质腐蚀版共60余幅,250多块,特别珍贵的是,“碑阁”里藏有苏轼的诗、词、赞、牍手稿石刻112块,并嵌于阁内四墙。

在“坡仙亭”内,左壁嵌有苏轼《月梅》画真迹石刻,画面中上弦月高高悬在空中,月光下,梅枝如虬龙般伸展着,抒发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右壁有他《念奴娇·赤壁怀古》手迹石刻,是苏轼醉后草书,笔势遒劲潇洒无拘,起落圆转宛若瀑布泻涧。

“文革”时,一些人要砸烂这些石刻,亏得“文赤壁”管理所的同志机智地连夜用泥巴抹在这些石刻上,然后贴上红纸语录,才幸而存留。

自唐以来,东坡赤壁一直是游览胜地,从李白、杜牧、王安石、范成大、辛弃疾、陆游、袁宏道等历史名人,到董必武、陈毅、胡耀邦等当代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以及日本友人田边华、燕市听花等,都先后游过赤壁,并留下了诗词、楹联、匾额或书法手迹。

至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贬黄时写有赤壁二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著名作品,更使赤壁名扬中外。

故清康熙末年,始更名为“东坡赤壁”。

目前,东坡赤壁风景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新开发的赤壁风景区将由现在的400余亩扩大到1326亩,分为古迹游览区、水上游览区、山林游览区、动植物观党区、游乐区、商业服务区、度假区、广场区等,其风景名胜具体又分为“月波摇影”、“栖霞挹爽”、“东坡问天”、“龙崐山松声”、“竹楼夜雨”、“镜湖观荷”、“索桥飞瀑”、“赤壁夕照”等30个主要景点。

东坡赤壁的楼阁始建于西晋初年,距今约一千七百余年,后多次重建,现有面积四百余亩。

建筑物计有二堂(二赋堂、雪堂),三楼(栖霞楼,涵晖楼,挹爽楼),二阁(碑阁,留仙阁),一斋(慨然斋),一像(东坡塑像),一峰(剪刀峰),九亭(放龟亭,睡仙亭,坡仙亭,酹江亭,问鹤亭,快哉亭,览胜亭,望江亭,羽化亭)。

这些古建筑依山就势,古朴典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赤壁碑刻,闻名全国,有历代名人书画碑刻近二百块,其中苏轼碑刻一百余块,居全国个人碑刻之冠。

解放以来,各级政府对东坡赤壁非常重视,一九五六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七年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经过几十年修建东坡赤壁已面貌一新,成为著名的文化古迹和游览胜地。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请大家随我一起进入景区内参观!东坡像步入飞檐斗拱的赤壁正门乾坤阁,洞秦砖小路直上八卦桥,经锁春台,绕楼花园,过蜂腰桥、泛舟池,这里正是当年苏轼泛舟作赋,酹江邀月之地。

池岸断壁上,昔日江水冲刷的遗迹仍依稀可辨。

池东空地上耸立着一尊高大的白色苏轼全身立像,他为一九八二年立,高六米,为全国第一座大型苏轼立像。

我们可以看到东坡手握书卷,昂首远望,似正构思新的诗篇。

该塑像较好地体现了苏轼的精神风貌,为广大游客所赞赏。

面对大江长天,衣髯飘逸,凝神伫立。

苏轼谪贬黄州,一城一山对他的文学和人生影响很大。

一城是女王城,该城原是东周时期古黄国的都城,后来被江南日益强大的楚国过江所灭,楚王一高兴,就将这座城送给了他的女儿,叫做女王城。

女王城是全国保存得最好的东周古城遗址,全城呈长方形,南北长四华里,东西宽一华里,四周城墙基本保存完好,城四角的烽火台仍在。

女王城周围曾发掘出从春秋战国到晋代的众多历史文物,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青铜剑,东汉时期的九连灯、梅花青铜镜等。

苏东坡谪居黄州四年,其中三年,每年的正月二十皆与友约定出游女王城,因而留下三首诗。

第一首是初到黄州的元丰四年正月二十所作:十日春风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第二首是元丰五年正月二十所作: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第三首是元丰六年正月二十所作: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江南尽处村。

五亩荒园留我住,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来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从诗中可以读出,刚到黄州时,苏东坡对刚刚遭遇的那场政治迫害尚心有余悸,而一旦住下来,融入黄州的山水和百姓生活,天性放达的诗人很快就随遇而安,开始用他那双善于捕捉美和乐趣的眼睛,发掘和享受黄州山水的淳美了,甚至表明心迹:“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