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理论详细介绍

合集下载

TRIZ创新方法讲义

TRIZ创新方法讲义
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分离原理
总结词
分离原理是TRIZ中的一种创新思维方 法,它通过将问题分解为独立的子问 题来简化复杂的问题。
详细描述
分离原理的核心思想是将问题的不同 方面或特性分离出来,分别解决。这 种方法可以帮助用户将复杂问题分解 为更小、更易于管理的部分,从而更 容易找到解决方案。
物质场分析
实践验证
将TRIZ应用于实际项目中,通过实践验证其 可行性和效果。
TRIZ与其他创新方法的比较与结合
01 02 03
TRIZ与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常见的创新方法,强调自由畅谈、禁止 评价和相互启发。TRIZ则更注重问题分析和系统解决,可 以结合使用,先进行头脑风暴产生创意,再运用TRIZ进行 分析和优化。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机械工程领域中,TRIZ创新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船 舶、航空航天、能源等多个领域。例如,在汽车设计中, 运用TRIZ理论解决了悬挂系统、刹车系统、发动机等方面 的技术难题;在航空航天领域,通过TRIZ方法解决了材料 、结构、推进系统等方面的挑战。
化学工程领域
总结词
化学工程领域是TRIZ创新方法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通 过运用TRIZ理论,优化了化学反应过程,提高了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
详细描述
这76个标准解法提供了针对特定技术问题 的通用解决方案。用户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 选择适合的标准解法,这些解法涵盖了从简 单到复杂的各种技术问题,为用户提供了一 种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
总结词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是TRIZ中的一种 系统化的问题解决方法,用于解决复杂的创 新问题。
详细描述
ARIZ是一种逐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通过 一系列的步骤和工具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ARIZ包括对问题的定义、对问题的系统化 分析、使用TRIZ工具找到解决方案等步骤,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2017.7.18袁治海)TRIZ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中文有称“萃智”。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 是由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齐舒勒(Genrich S. Altshuller)提出的。

1946年阿齐舒勒等学者在研究了世界各国200万份高水平专利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具有完整体系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和方法——TRIZ。

1、TRIZ是一种哲学,对理想化、资源、功能性、矛盾、空间/时间/作用等给人们指出了鲜明的创造性思维方法;2、TRIZ是一种方法,向人们展示了定义和解决发明问题的路径;3、TRIZ是一种工具,是包含着40个发明原理、最终理想解(IFR)、矛盾矩阵、进化法则、物-场分析、功能分析、知识库/效应库、资源、分离原理等一整套工具。

TRIZ是将一个特定的问题利用TRIZ思维方法,沿着TRIZ的分析和定义问题的路径,将特定问题转换成TRIZ标准问题,然后利用TRIZ工具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对应标准问题的标准解,最后通过验证和评价获得特定问题的解。

这个解,绝不是按以往传统的折中解,而是一个消除了矛盾的趋于最终理想的解。

由于TRIZ提供的工具较多,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要选择不同的工具来解决各异的发明问题,其运用过程较为复杂。

运用TRIZ时,首先明确待解决的问题。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制定产品开发战略,那么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预测技术系统的发展趋势,执行预测分析的步骤。

在执行预测分析的时候,首先要分析当前技术系统所处的阶段,根据进化法则判断当前系统的进化方向,运用八大进化法则来指导如何改进系统,使系统向“最终理想化”进化,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然后对筛选出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如果对方案满意则执行方案,如果对方案不满意,则要返回分析问题阶段,重新进行分析,直到获得满意的解决方案。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解决具体的产品设计问题,那么我们便执行解决具体问题的流程,首先要对当前的问题进行清晰、全面的陈述,然后构想最终理想解IFR,接着建立物-场模型,再定义当前技术系统中的冲突元素是什么,再根据当前系统中最重要、最突出的冲突,建立一个能反映整个系统关键问题的矛盾模型。

triz理论介绍

triz理论介绍

TRIZ理论在机械工程创新中的应用TRIZ理论定义TRIZ的含义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其拼写是由“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在欧美国家也可缩写为TIPS。

TRIZ 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阿利赫舒列尔(G. S. Altshuller)在1964年创立的,他也被尊称为TRIZ之父。

Altshuller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是有规律可循的。

人们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能动地进行产品设计并能预测产品的未来趋势。

他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建立一个由解决技术,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建立起TRIZ理论体系。

核心思想和基本特征现代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

其次,各种技术难题、冲突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

再就是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尽量少的资源实现尽量多的功能。

TRIZ解决问题的过程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核心是技术进化原理。

按这一原理,技术系统一直处于进化之中,解决冲突是其进化的推动力。

进化速度随技术系统一般冲突的解决而降低,使其产生突变的唯一方法是解决阻碍其进化的深层次冲突。

.Altshuller依据世界上著名的发明,研究了消除冲突的方法,他提出了消除冲突的发明原理,建立了消除冲突的基于知识的逻辑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发明原理(Inventive Principles)、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Algorithm for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及标准解(1区底 Standard Techniques)。

triz理论

triz理论

TRIZ理论概述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由苏联工程师Genrich Altshuller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创新问题解决方法。

TRIZ的主要目标是改进现有技术并创造新技术。

它提供了一套结构化技术和工具,帮助人们解决技术问题,提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TRIZ的核心原理TRIZ的核心原理基于以下基本概念:1. 矛盾存在TRIZ认为创新问题的核心是矛盾存在。

矛盾是指两个或多个相互依赖的需求或条件之间的冲突。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克服这些矛盾。

2. 趋同与分散规律TRIZ认为技术演化本质上是以相对适应和剩余问题解决为基础的。

在技术领域中,存在着“分散规律”和“趋同规律”,即技术的演化趋势可能会同时出现技术的分散和趋同。

3. 比较分析TRIZ鼓励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不同的产品、系统或过程来发现共性和差异。

这种分析有助于发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4. 资源利用TRIZ鼓励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解决问题。

这包括有效利用现有知识、经验和技术,以及利用现有的可用部件和技术解决方案。

TRIZ的解决问题工具TRIZ提供了一些工具和方法来帮助寻找解决技术问题的创新思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TRIZ工具:1. 分析矛盾矩阵分析矛盾矩阵是TRIZ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它基于现有的技术矛盾模式,帮助解决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2. 模式识别模式识别是TRIZ中的另一个重要工具。

它通过比较并识别相似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模式,帮助解决当前问题。

3. 发明原理发明原理是TRIZ中的基本原理,用于解决技术问题。

它提供了一系列解决方案,通常与不同的矛盾模式相关联。

4. 趋同和分散TRIZ鼓励应用趋同和分散规律来解决问题。

趋同规律用于寻找与已有技术类似的方案,而分散规律则用于创造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新方案。

5. 短路演化短路演化是一种通过跳过繁琐的演化过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找到更快、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triz方法及解释

triz方法及解释

triz方法及解释TRIZ,全称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创造性问题解决理论)是由前苏联工程师捷列奇基发展的一种创新方法论。

TRIZ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以提高创新能力和解决技术难题。

TRIZ已经在企业和创新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工具。

TRIZ的方法和原则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问题。

它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框架,以帮助工程师和创新者在面对问题时进行思考和创新。

TRIZ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找到更好、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运用TRIZ方法,可以发现新的解决方案、改进产品和工艺,并提高创新能力。

TRIZ方法有五个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TRIZ问题解决的基础。

1.矛盾原则:TRIZ认为,创新和问题的核心在于解决矛盾。

通过解决矛盾,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矛盾主要分为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

2.系统化原则:TRIZ鼓励从系统的角度来看问题。

它认为问题往往是由于系统中的互相作用和关系引起的。

通过理解和优化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3.演化原则:TRIZ认为创新的过程是演化的过程。

它鼓励通过分析技术和产品的演化历史,寻找创新的方向和可能性。

4.通用原则:TRIZ提供了一系列通用原则,这些原则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和问题。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创新者在解决问题时提供指导和启发。

5.模型原则:TRIZ通过模型来描述和解决问题。

它运用了一系列的模型和方法,例如矛盾矩阵、发明原理、物质场分析等。

这些模型和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创新者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提供方向和解决思路。

除了这些基本原则,TRIZ还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如矛盾矩阵、发明原理、弯曲空间等。

这些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创新者深入分析问题,提供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创新方案。

矛盾矩阵是TRIZ中常用的工具之一。

它通过横轴和纵轴的分类,将已有的技术和创新方案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

triz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triz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3
TRIZ倡导在创新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资源,避免浪费和冗余。通过系统分析资源的可再利用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2.4
TRIZ提供了一套用于创新问题解决的模式和方法,例如矛盾矩阵、科技演进预测、系统分析等。这些模式和方法能够帮助创新者更快速地找到解决方案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TRIZ
5.
TRIZ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创新方法论,可以帮助解决各种创新问题。其基本原理包括矛盾理论、理想终局与趋势演化、资源的最优利用和创新模式的应用。TRIZ的应用实例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汽车工业、电子产品、医疗设备、能源领域和制造业等。尽管TRIZ具有诸多优势,但也需要克服学习和培训难度以及问题复杂性的挑战。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TRIZ在创新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能源领域:TRIZ可应用于能源领域的创新和问题解决,例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开发新型清洁能源等。
•制造业:TRIZ可以应用于制造业的创新和优化,例如改进生产流程,减少能源和材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等。
4. TRIZ
TRIZ作为一种系统性的创新方法论,具有以下优势:
•提供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创新问题解决方法,可以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TRIZ在工程、科技和创新领域有许多成功的应用实例。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实例:
•汽车工业:TRIZ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例如解决发动机效率和排放矛盾,减少噪音和振动等问题,改进驾驶体验和安全性能。
•电子产品:TRIZ可以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创新和问题解决,例如提高电池寿命,减少充电时间,提高屏幕分辨率等。
•医疗设备:TRIZ可以用于医疗设备的创新和优化,例如改进手术器械的设计,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侵入性手术等。
2. TRIZ

triz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triz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Triz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TrizTriz,即理论和发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由俄罗斯工程师基飞尔·苏留科夫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的一种创新方法论。

通过对全球数千个专利和创新思维过程的研究,苏留科夫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发明创新规律,即Triz理论。

2. Triz的基本原理Triz基于创新思维的基本原理,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概念:2.1 矛盾理论矛盾理论是Triz的核心思想之一。

矛盾指的是在实现一定目标时,相互矛盾的诉求或条件。

在Triz中,通过解决矛盾来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常见的矛盾包括时间与空间、稳定性与灵活性等。

2.2 创新原则Triz中有许多被称为创新原则的基本思维模式,这些原则可以帮助人们找到创新的思路。

一些常见的创新原则包括逆向思维、局部改变、资源转化等。

这些原则是根据苏留科夫对创新案例的分析总结而来。

2.3 理想终局理想终局是指对于一种系统或产品,通过不断改进和演化,最终实现的完美状态。

理想终局是一个目标,可以帮助人们理清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2.4 引用与引导创新Triz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引导和激发创新思维。

这些工具包括问题分析、功能分析、物质与场域的变化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晰地定义问题,并提供了系统性的思考路径。

3. Triz的应用领域Triz作为一种创新思维方法,可以在多个领域中应用。

以下是Triz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3.1 工程设计Triz在工程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运用Triz的原理和工具,工程师可以发现并解决产品设计中的矛盾点,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同时,Triz可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工程师克服技术难题。

3.2 制造业在制造业领域,Triz可以用来改进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分析生产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运用Triz原则找到解决方案,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

3.3 服务行业Triz可以用来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40创新原则简介

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40创新原则简介

解决方案
采用了先进的发动机技术、轻量 化材料和智能化控制系统,提高 了燃油效率和飞行安全性。
应用创新原理
应用了TRIZ中的创新原理,如局 部质量原理、动态化原理等,对 飞机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
实施效果
波音飞机成为了全球最受欢迎 的商用飞机之一,为航空公司
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TRIZ应用案例二:苹果电脑的创新历程
详细描述
局部质量原则主张在系统的关键区域引入所需的特性和改进,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适应性。通过在关 键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可以优化系统的整体性能,同时避免对其他部分产生不必要的干扰和影 响。
不对称原则
总结词
物体的不同部分可以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性,以提高整体性能。
详细描述
不对称原则允许物体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和 环境。这种不对称性可以提高系统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使系统更好地应对各种 复杂情况。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TRIZ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如何更好地应用TRIZ解决问题
系统学习
深入学习TRIZ理论,掌握其核心思想和工具,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和效率。
实践应用
将TRIZ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不断总结经验,优化解 决方案。
团队协作
加强团队协作,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
合并原则
总结词
将相似的功能集中到一个组件或系统中,以提高效率。
详细描述
合并原则主张将相似的功能或组件合并到一个单一的组件或系统中,以提高效率和简化 系统结构。通过合并相似的功能,可以减少系统的复杂性和冗余,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
效率。
多维性原则
总结词
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思考问题,以获得 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冲突解决理论1、技术冲突解决原理TRIZ提出描述技术冲突的39个通用工程参数:运动物体质量、静止物体质量、运动物体长度、静止物体长度等。

为了解决技术冲突,TRIZ理论提出了40 项发明原理,如分割、分离、局部质量、不对称等。

通过研究,Altshuller提出了冲突矩阵,该矩阵将描述技术冲突的39个工程参数与40条发明原理建立了对应关系,解决了设计过程中选择发明原理的难题。

2、物理冲突解决原理Terninko于1998年提出的物理冲突描述方法为:(1)为实现关键功能,子系统要具有一有用功能,但为了避免出现一有害功能,子系统又不能具有上述有用功能。

(2)关键子系统的特性必须是一大值以能取得有用功能,但又必须是一小值以避免出现有害功能。

(3)关键子系统必须出现以取得一有用功能,但又不能出现以避免出现有害功能。

TRIZ提出采用分离原理解决物理冲突的方法,包括空间分离和时间分离、基于条件的分离、整体与部分的分离。

英国Bath大学的Mann提出,解决物理冲突的分离原理与解决技术冲突的发明原理之间存在关系,一条分离原理可以与多条发明原理存在对应关系。

(二)物—场模型分析方法物—场分析是用符号表达技术系统变换的建模技术。

物—场模型分析方法产生于1947—1977年,每一次的改进都增加了新的可用的知识,现在已经有了76 种标准解。

这些标准解是最初解决问题方案的精华,因此,物—场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在汲取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产生不同想法。

TRIZ理论认为,技术系统构成要素S1、作用体S2、场 F三者缺一就会造成系统不完整。

而当系统中某一物质的特定机能没有实现时,系统就会产生问题。

为了控制这一物质产生的问题,有必要引入另外的物质。

由此产生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伴随能量(场)的产生、变换、吸收等,物—场模型也从一种形式变换为另一种形式。

因此各种技术系统及其变换都可用物质和场的相互作用形式表述。

TRIZ创新方法理论及应用

TRIZ创新方法理论及应用
明。



3000年




50年



25年




TRIZ的含义及来源
在Altshuller的带领下,动用前苏联的1500多名专家,经过50多年对250万
的专利文献加以搜集、研究、整理、归纳、提炼和重组,建立起一整套体系化
的、实用的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方法体系——TRIZ(解决发明问题理论)
发明专利库
技术系统的进化,沿着整个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互相更协
调,与超系统更协调的方向发展
实例:
积木玩具
风景区的建筑
协调性法则的进化路线
1)形状协调
2)频率协调
3)材料协调
形状协调
形状协调
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与超系统的形状要相互协调
实例
频率协调
频率协调进化路线①——单个物体
连续运动
脉冲
IFR :系统只具有有用功能,而无成本或有害功能
提高理想度法则—简化组件
简化低价值组件的路线
完整的系统
去掉部分组件
部分简化的系统
完全简化的系统
实例:汽车仪表盘
离散安置
仪表组合
图线显示
挡风玻璃显示
动态性进化法则
技术系统的进化应该沿着结构柔性、可移动性、可
控性增加的方向发展,以适应环境状况或执行方式
(3)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经典TRIZ)
(1)完备性法则
(2)能量传递法则
(3)协调性进化法则
(4)提高理想度法则
(5)动态性进化法则
(6)子系统不均衡进化法则
(7)向微观系统进化法则

TRIZ发明的40个发明原理

TRIZ发明的40个发明原理

TRIZ发明的40个发明原理TRIZ是一个由苏联工程师瓦列里·言寿维奇·阿尔图苏诺维奇(Genrich Saulovich Altshuller)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研究和发展的创新理论。

TRIZ的目标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改进技术,为创新提供指导和方法。

在TRIZ中,阿尔图苏诺维奇提出了40个发明原理。

这些原理是通过对上过100万个专利和创新案例的分析,总结出来的。

下面将对这40个发明原理进行介绍:1.分离原理:将一个物体分离成独立的部分,以便更好地进行操作和控制。

2.连接原理:将两个或多个物体连接在一起,以提高效率和性能。

3.折叠原理:将物体折叠起来以节约空间或方便携带。

4.轮换原理:使用不同的替代物体来完成同样的功能。

5.液化原理:将物体转化成液体状态以便更好地控制和加工。

6.松散原理:使物体变得松散以提高其可操作性和可变性。

7.偏离原理:将物体从原本的方向或路径上偏离,以防止问题的发生。

8.弹性原理:使用弹性材料或结构来减轻冲击和振动。

9.毛细管原理:利用毛细管效应来实现物质的运输和控制。

10.磁性原理:利用磁性材料或效应来实现物体的吸附和操控。

11.空荡原理:利用空间、孔洞或空荡的部分来实现特定的功能。

12.逆反原理:用相反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找到不同的角度。

13.强迫原理:通过施加外力或作用力来改变物体的性质和形态。

14.层次原理:将物体分成逐层结构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效率。

15.连纵变化原理:将物体的内部和外部进行变化和调整。

16.动态变化原理:通过改变物体的外形和结构来适应不同的需求和环境。

17.转化原理:将物体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以实现不同的功能。

18.综合原理:将不同的物体、功能和特点组合在一起以实现复合功能。

19.惯性原理:利用物体的惯性特性来实现一些功能和目标。

20.预处理原理:在进行操作之前对物体进行处理,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21.存储原理:将物体分成储存和非储存部分以实现更高的灵活性和效率。

triz概述

triz概述

triz概述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由苏联工程师阿尔图尔·萨芬创立的一种创新方法论。

TRIZ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揭示和利用技术发展规律,解决技术问题并发展创新解决方案。

TRIZ方法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创新工具。

TRIZ方法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系统分析和理论模型,揭示并应用技术发展的规律。

TRIZ方法论提出了多个创新原则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人们在创造性思维中更加系统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TRIZ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矛盾解决原理。

TRIZ认为,创新和问题解决往往伴随着矛盾存在。

矛盾存在于系统的不同要求之间,如效率与可靠性、成本与性能等。

TRIZ提出了矛盾矩阵和40个创新原则,通过对矛盾进行分析和解决,寻找最佳的创新解决方案。

除了矛盾解决原理,TRIZ还强调了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演化规律。

TRIZ认为,技术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对技术演化的研究,可以为创新提供指导。

TRIZ提出了技术演化趋势理论,包括逐步改进、完全替代、理想化等几个方面。

通过对技术演化的认识,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从而指导创新。

TRIZ方法论还强调了创新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TRIZ认为,创新不是凭借个人的灵感和直觉,而是一种系统性的过程。

TRIZ提供了一套科学的创新方法和工具,如功能分析、矛盾矩阵、创新原则等,帮助人们在创新过程中进行有序的思考和分析。

通过TRIZ的应用,可以提高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TRIZ方法论的实践证明了其在解决技术问题和推动创新方面的有效性。

许多企业和组织已经采用TRIZ方法论来解决技术难题和推动创新。

TRIZ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还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商机和竞争优势。

TRIZ方法论是一种基于技术发展规律的创新方法。

它通过揭示和利用技术规律,帮助人们解决技术问题并寻找创新解决方案。

TRIZ的核心原则包括矛盾解决、技术演化趋势和创新的系统性。

triz理论的40个原理

triz理论的40个原理

triz理论的40个原理TRIZ理论的40个原理。

TRIZ理论是由俄国发明家阿尔波罗诺夫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性的创新方法论,它包含了40个原理,这些原理被用来指导创新设计和解决技术问题。

TRIZ理论的40个原理是指导创新与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原理。

1. 精简与提高效率。

这个原理强调在设计和创新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复杂性,提高效率。

通过简化产品结构和流程,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 采用惯性。

这个原理指出,在设计中可以利用物体的惯性来实现某些功能,比如利用物体的惯性来实现自动化操作。

3. 逆思维。

逆思维是指反向思考问题,通过逆向思考可以找到非常规的解决方案,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

4. 惰性。

惰性原理指出,可以利用物体的惰性来实现某些功能,比如利用惰性来减少能量消耗。

5. 统一。

这个原理强调在设计中要尽量统一各个部分的功能和形式,使产品更加简洁美观。

6. 通用。

通用原理指出,在设计中可以利用通用的部件和方法来实现多种功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7. 负面效应消除。

负面效应消除原理指出,要尽量消除产品和过程中的负面效应,使产品更加可靠、安全。

8. 动态。

动态原理强调在设计中要考虑产品和过程的动态特性,使产品更加灵活、适应性更强。

9. 递增。

递增原理指出,可以通过递增的方式来实现产品和过程的改进,使产品更加完善。

10. 预防。

预防原理强调在设计中要预防问题的发生,通过设计和改进来避免问题的出现。

11. 剥离。

剥离原理指出,可以通过剥离不必要的部分来简化产品结构,降低成本。

12. 复制。

复制原理强调在设计中可以利用已有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来复制和改进产品,降低风险。

13. 逆向。

逆向原理指出,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找到非常规的解决方案。

14. 机械振动。

机械振动原理强调在设计中要考虑机械振动对产品的影响,使产品更加稳定可靠。

15. 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原理指出,在设计中要考虑产品的动态平衡,使产品更加稳定、运行更加平稳。

TRIZ理论创新思维

TRIZ理论创新思维




物质—场问题 标准解系统
知识 使能问题 知识效应库
技术矛盾 创新原理
资源分析

创新 维
思维 科 物理矛盾 培养 学
分离方法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
专利分析
自然科学
TRIZ的基本理论体系框架
理论基础 基本概念
问题分析 工具
问题求解 工具
解题流程 理论来源
11
TRIZ理论体系
物-场模型分析
40.个发明原理
13
基本概念
技术系统
实现某种功能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子系统的系统。
理想度(Ideality)法则
任何技术系统始终趋向更可靠、更简单、更有效,等等, 总之,趋向更理想。 All technical systems evolve towards ideality.
Benefits
Ideality =
Costs + Harms
TRIZ技法(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TRIZ的含义 ❖ TRIZ的含义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原俄文字
母的缩写,并按ISO/R9-1968E规定,转换成拉 丁文的首字母缩写
TRIZ
Teoriya Resheniya Izobretatelskikh Zadatch 1
TRIZ理论创始者根里奇·阿奇舒勒
发明 创新的程度 占人类发明 知识来源
级别
总数的比例
一 明确的结果 35% 个人的知识
参考解的数量 1~10
二 局部的改进 45% 行业内知识
10~100
三 根本的改进 16% 跨行业知识 100~1000
四 全新的概念 3% 跨学科知识 1000~10000

TRIZ理论介绍

TRIZ理论介绍

4
Altshuller将创新分为五个等级
第1级:技术系统的简单改进,所要求技术在系统相关的 某行业范围内。大约35%的解决方案归于这一类,试错的 次数大约为20次。 第2级:包括技术矛盾解决方法的发明,要求系统相关的 不同行业知识。大约50%的解决方案归于这一类。试错的 次数大约为20~100次。
2
TRIZ基本原理
Altshuller阐明了TRIZ的主要基本原理:
技术系统的进化不是一个随机的过程,它遵循特定的法则; 产品/流程是通过引出并克服技术和物理矛盾,朝着完美性(理想程度) 增加的方向进化。
3
重要提示!
TRIZ本身不能解决问题 问题是由人来解决的 TRIZ教授的是如何解决问题 TRIZ技术提供给你的是解决你特殊问题的指导方针
7
TRIZ理论体系
辩证法+系统论+认识论+本体论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技术系统/技术过程 矛盾 资源 理想化 创新 思维 培养
哲学思想 理论基础 基本概念
系 统 科 学
功能分析 物场模型 发明问题 科学原理 标准解法 知识库
矛盾分析 资源分析 技术矛盾 物理矛盾 创新原理 分离方法
思 维 科 学
问题 分析工具 问题 求解工具 解题流程 理论来源
6
Altshuller将创新分为五个等级
对于第1级,阿奇舒勒认为不算是创新,而对于第5级,他 认为“如果一个人在旧的系统还没有完全失去发展希望 时,就选择一个完全新的技术系统,则成功之路和被社会 接受的道路是艰难而又漫长的。因此发明几种在原来基础 上的改进是更好的策略”。 他建议将这两个等级排除在外,TRIZ工具对于其他3个等 级创新作用更大。一般来说,等级2,3称为“革新 (Innovative)”,等级4称为“创新(Inventive)”。

TRIZ理论的40条发明原理

TRIZ理论的40条发明原理

TRIZ理论的40条发明原理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由苏联发明家和工程师格鲁什科创立的一种创新方法论。

TRIZ理论通过对大量发明创新的案例进行研究总结,提出了40条发明原理,这些原理可以帮助人们在解决问题和创新过程中找到更好的方案。

以下是TRIZ的40条发明原理及其简介:1. 分割(Segmentation):将系统、产品或问题分割为更小的部分,使其更容易处理和改进。

2. 提取(Extraction):从现有系统、产品或问题中提取出有用的部分,以创造新的价值。

3. 多功能性(Multifunctionality):增加系统、产品或问题的功能,以充分利用资源。

4. 连接(Connection):将不相关的系统、产品或问题连接起来,以创造新的价值。

5. 局部质量(Local Quality):提高系统、产品或问题的局部质量,以改善整体效果。

6. 相反(Opposite):采用相反的方式或方向处理问题,以产生新的解决方案。

7. 空洞(Empty Space):利用没有利用的空间或资源,以创造新的价值。

8. 功能性增加(Functionality Increase):增加系统、产品或问题的功能,以提供更多的价值。

9. 原始复制(Copying):将现有的解决方案应用于类似的问题,以加速创新过程。

10. 剔除(Disposal):去除无用或干扰的部分,以改善系统、产品或问题。

11. 预先完成(Preparation in Advance):在事先为系统、产品或问题做好准备,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12. 局部优化(Local Optimization):通过优化系统、产品或问题的局部部分,以提高整体效率和性能。

13. 逆反馈(Feedback):引入反馈机制,以自动调节系统、产品或问题的性能和效果。

14. 一体化(Integration):将不同的系统、产品或问题整合在一起,以创造新的价值。

TRIZ理论的基本内容

TRIZ理论的基本内容

TRIZ理论的基本内容TRIZ理论是一种用于解决工程问题和发明创新的方法论。

由苏联工程师阿尔图尔·冈察洛夫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在过去几十年中被不断发展和完善。

TRIZ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发现和应用科技发展的固有规律,解决技术矛盾和推动技术进步。

1. 发明原理TRIZ理论认为,发明创新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基本的技术规律或方法。

这些规律或方法可以被称为发明原理,它们描述了一些已经被发明和应用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

发明原理一共有40个,它们被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系统层、过程层、产品层和领域层。

2. 矛盾分析TRIZ理论强调解决技术矛盾的关键在于准确地识别和描述矛盾。

TRIZ提出了矛盾分析方法,通过对矛盾的分析和理解,找到解决矛盾的创新方法。

矛盾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矛盾对和矛盾三元组。

矛盾对是指存在两个相互矛盾的要求,例如可靠性和成本之间的矛盾;矛盾三元组是指存在三个要求,其中两个相互矛盾,例如速度、精度和成本之间的矛盾。

3. 创新原理TRIZ理论提出了许多创新原理,用于帮助工程师生成新的创新想法。

这些原理是基于一些已经成功应用于实践中的发明原理,进一步发展而来的。

创新原理可以帮助工程师针对不同的技术矛盾,提出具有创新性、可行性和经济性的解决方案。

4. 工具和方法TRIZ理论提供了许多具体的工具和方法,帮助工程师在实践中应用发明原理和创新原理。

例如,ARIZ方法用于解决复杂问题,TIP方法用于应对技术矛盾,标准解法库提供了许多已经成功应用的解决方案。

此外,TRIZ还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工具,例如功能分析、资源分析和技术演化曲线等。

总之,TRIZ理论是一种强大而系统化的工程方法论,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发明原理、矛盾分析、创新原理和工具和方法等。

TRIZ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制造业、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电子电器等。

通过应用TRIZ理论,工程师可以更加快速、高效地解决技术问题,推动技术创新和提升企业竞争力。

TRIZ理论详细介绍

TRIZ理论详细介绍

T R I Z理论详细介绍乐享集团公司,写于2021年6月16日TRIZ理论TRIZ,中文音译为:萃智;TRIZ,就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文首字母对应转换为拉丁字母的缩写;Altshuller被尊称为TRIZ之父;1946年,前苏联发明家G. S. Altshuller完成了他的第一项成熟的发明——在没有潜水服的情况下,从被困的潜水艇中逃生的方法,也正是在这一年,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开始萌芽;1946年之后,Altshuller逐渐展开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研究工作;当时Altshuller在前苏联里海海军的专利局工作,在处理世界各国着名的发明专利过程中,他总是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当人们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时,是否有可遵循的科学方法和法则,从而能迅速地实现新的发明创造或解决技术难题呢Altshuller坚信这样的发明创造方法一定存在;在发现从心理学角度不能很好地揭示发明创造的客观规律之后,他逐渐认识到发明的实质就是技术系统发生根本性变化,他因此将注意力转移到专利文献的分析研究上;他从来自于世界各地的20多万项专利中挑选了4万已产生发明成就的专利开始进行严格分析;这一工作成果铸就了TRIZ的理论基础,也为日后将要开发的问题解决工具奠定了基础;Altshuller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的过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一旦掌握这些规律,能动地进行产品设计并预测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便成为可能;以后数十年中,Altshuller穷其毕生的精力致力于TRIZ理论的研究和完善;在他的组织参与下,前苏联的数十家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组成了TRIZ的研究团体,分析研究了世界200万份发明专利;经过多年努力,Altshuller及其团队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建立一个由解决技术问题,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建立起TRIZ理论体系;相对于传统的创新方法,比如试错法,头脑风暴法等,TRIZ理论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它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着力于澄清和强调系统中存在的矛盾,而不是逃避矛盾,其目标是完全解决矛盾,获得最终的理想解,而不是采取折衷或者妥协的做法,而且它是基于技术的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整个设计与开发过程,而不再是随机的行为;实践证明,运用TRIZ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它能够帮助我们系统的分析问题情境,快速发现问题本质或者矛盾,它能够准确确定问题探索方向,不会错过各种可能,而且它能够帮助我们突破思维障碍,打破思维定势,以新的视觉分析问题,进行逻辑性和非逻辑性的系统思维,还能根据技术进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帮助我们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在前苏联,大多数有工程专业的高等学府,都长期为学生提供TRIZ理论课程;TRIZ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前苏联的工程领域中;苏联解体后,随着大批TRIZ理论研究者移居美国等西方国家,TRIZ也在西方迅速流传开,并受到极大重视,而TRIZ的研究与实践随之得以普及和发展;之后不久,西北欧、美国、日本、台湾等地出现了以TRIZ为基础的研究、咨询机构和公司,一些大学将TRIZ列为工程设计方法学课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TRIZ理论和方法已经发展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经过无数实践检验的TRIZ理论,具有工程实用性强等显着特征,如今正在被全世界广泛应用,创造出成千上万项重大发明,为众多知名企业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TRIZ理论进入中国应该在上世纪70-80年代,但对其深入研究和应用则是近10年的事情;近年来,TRIZ理论已经逐渐得到国内诸多科研机构、公司和专家的重视;作为长期从事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及相关工具开发和技术咨询的高新技术企业,亿维讯一直走在以TRIZ理论为核心的创新方法及其计算机实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行业应用的前列,是当今世界创新技术研发的领跑者;亿维讯在中国北京设有CAI研发管理中心和行业创新技术研发中心,在白俄罗斯的明斯克设有CAI研发中心,共同负责公司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以及行业创新解决方案的定制研发,致力于创新方法和技术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应用和推广;亿维讯提供的一套完整的计算机辅助创新解决方案,正在国内诸多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研究机构发挥作用,为快速提升我们国家的创新技术水平提供技术上的支持;TRIZ术语TRIZ萃智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思想是:产品或技术系统的进化有规律可循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工程矛盾往复出现彻底解决工程矛盾的创新原理容易掌握其他领域的科学原理可解决本领域技术问题TRIZ的核心是消除矛盾及技术系统进化的原理并建立了基于知识消除矛盾的逻辑化方法,用系统化的解题流程来解决特殊问题或矛盾;下图为TRIZ的理论体系;TRIZ萃智的基本概念STC算子:尺寸S-时间T-成本C算子,一种克服思维惯性的方法,它将物体的尺寸、完成功能的时间和成本因素进行一系列变化的思维试验;S曲线:一个S形状的曲线,表达时间与主要功能参数的关系;标准解:按照物场模型描述的问题的典型解决方案模型;裁剪法:一种分析方法,通过裁剪系统的某个组件,然后把该功能重新分配到其他剩余的组件及超系统组件上,来改善技术系统;参数:表明任何现象、设备或其工作过程中某一种重要性质的量;如,汽轮机中蒸气的压力、温度等,是该汽轮机蒸汽的参数;电阻、电感和电容,就是电路的参数;操作空间:矛盾需求必须得到满足的物理空间;操作时间:矛盾需求必须得到满足的时间段;产品:执行功能的目标组件;场:两个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磁场、电场、热场等;超系统:包含技术系统和与它有关的其它系统的更大的系统;创新:即在已有的基础上,提出独特的、新颖的且富于成效的见解与思维创新原理:解决工程问题的一些常用的方法;多屏幕法:一种克服思维惯性的方法,由技术系统、子系统、超系统以及这三个系统的过去和未来组成九个屏幕,也称为“九屏幕法”;发明级别:不同的发明可能会对系统、社会、人类等产生不同的影响,按照影响的程度可以把发明分为不同的等级,即发明的级别;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语首字母转换为拉丁字母的缩写;发明问题解决算法:问题解决工具,把复杂的问题模型转换成标准问题模型,用TRIZ工具能够高效解决;ARIZ 是“发明问题解决算法”的俄语首字母的缩写;辅助功能:为了更好执行一个基本功能所服务的功能,是支撑基本功能的功能;根本原因:在因果链中导致结果出现的最初原因;工程问题:在工程领域出现的技术问题;工具:执行功能的组件;功能:研究对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一种属性;功能对象/受体:功能承受者,由于执行功能导致其参数被改变;功能分类:描述功能的特征;如有用、有害、中性;功能分析:是从技术系统抽象的“功能”角度来分析系统,分析系统执行或完成其功能的状况;功能级别:有用功能的重要程度;实际作用与所需要的功能参数值之间的比值;如果实际值>需要值时,就是过度;如果实际值<需要值时,定义为不足;如果两个值相等,就定义为正常;功能载体:实施功能的物体功能再分配:将被裁剪组件的有用功能分配给系统其它组件;化学效应:化学领域的科学原理、定律、法则等;基本功能:与对象的主要目的直接有关的功能,是对象存在的主要理由;几何效应:在几何学中使用的科学原理、定律、法则等;技术矛盾:是两个参数之间的矛盾,改善系统的某一个参数,导致另一个参数的恶化;技术系统:由系统组件组成,为满足人们社会的需求而实现某种功能的系统,该系统必须有一个功能是其子系统共同完成的;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技术系统与生物系统一样也有一个进化发展的过程,并且这个进化发展过程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这些技术系统进化发展的规律就是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技术系统进化趋势:技术系统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的发展方向,这些方向是对各种技术系统进行科学统计的结果;技术预测:是对有关技术发展趋势、技术发明、应用成果及经济前景、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预测;技术预测还可以根据技术发展阶段分为基础研究预测、应用研究预测、开发研究预测、生产需求预测等;价值: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成本之比;价值分析:分析技术系统的价值的方法;金鱼法:金鱼法是一种克服思维惯性的方法,它从幻想式解决构想中区分现实和幻想的部分,再从幻想的部分继续分出现实与幻想两部分,反复进行这样的划分,直到问题的解决构想能够实现时为止;科学效应:科学原理、定律、法则等;效应是在特定条件下,在技术系统中自然规律体现的结果,是场能量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体现;效应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功能,它使用物质、场或二者的组合,将输入作用转换成所需的输出作用;控制系统:是技术系统的一部分,用来控制技术系统其他部分的功能,如空调系统的恒温调节器;理想度:有用功能/有害功能+成本消耗理想方法:就是不消耗能量及时间,但通过自身调节,能够获得所需的功能;理想过程:就是只有过程的结果,而无过程本身,突然就获得了结果;理想机器:就是没有质量、体积、但能完成所需的工作;理想物质:就是没有物质,功能得以实现;理想系统:就是没有实体,没有物质,也不消耗能量,但能实现所有需要的功能;理想资源:就是存在无穷无尽的资源,供随意使用,而且不必付费;流程:为达到一定的目的,由一系列顺序动作组成的活动序列矛盾:在事物中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现象;矛盾矩阵:是一种问题解决工具,由39个通用工程参数构成的39×39矩阵表格,用来查找创新原理编号以解决技术矛盾;能量源:是技术系统的超系统的组成部分,产生系统运行的能量,比如汽车发动机;生物效应:生物领域使用的科学原理、定律、法则等;思维惯性:在过去获得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认识,逐渐沉淀成为一种特定的认知模式;问题情境分析:识别系统以外的环境、情况等限制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物场分析:利用物质和场来描述系统问题的方法叫做物场分析方法,有时也称为物场理论;物场模型:由两种物质和一种场组成的系统模型;物场破坏:现有的物场模型存在有害作用,为了消除这种有害作用,而必须采取的动作;物理矛盾:是针对物体的同一个参数产生两种完全相反的要求而产生的矛盾;物理效应:物理学领域的科学原理、定律、法则等;物质:一切物体,如水、空气、人等;相互作用分析:功能分析的一部分,明确组件模型中各个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矩阵:分析系统与超系统中组件之间相互作用的表格;小人法:一种克服思维惯性的方法,当系统内的某些组件不能完成其必要的功能,并表现出相互矛盾的作用时,用一组小人来代表这些不能完成特定功能的部件;通过能动的小人实现预期的功能,然后根据小人模型对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因果链:根本原因与结果之间存在的一系列因果关系,构成一条或多条的因果关系链;因果链分析:通过构建因果链指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导致的结果的分析方法;有害功能:伴随有用功能的产生而出现的,对系统其它组件或超系统组件产生有害作用的功能;预测: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事物发展的历史资料,利用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手段,对客观事物的未来发展状况或趋势进行事前分析和推断的方法元件:是构成技术系统的不能够被继续分割的组成部分知识库:以科学效应库为基础,包括了多个领域专利产生的解决方案的知识集合;中性功能:伴随有用功能的产生而出现的,没有对系统其它组件或超系统组件产生有害或者有用作用的功能; 主要功能:与对象的主要目的直接有关的功能,是对象存在的主要理由;主要功能价值参数:是决定MSPV的客观的技术参数如物理、化学、几何、生物参数等;下面是对这40个创新原理的具体介绍,大部分创新原理包括几种具体的应用方法;本节将对每个创新原理做简单的介绍,并给出相应的应用实例;原理1. 分割A把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为不同材料如玻璃、纸、铁罐等的再回收设置不同的回收箱B将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组合家具C提高物体的可分性活动百叶窗替代整体窗帘原理2. 抽取A从物体中抽出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或属性,或者仅抽出物体中必要的部分或属性空气压缩机工作,将其产生噪音的部分即压缩机移到室外用光纤或光波导分离主光源,以增加照明点原理3. 局部质量A将物体、环境或外部作用的均匀结构变为不均匀的将系统的温度、密度、压力由恒定值改为按一定的斜率增长B让物体的不同部分各具不同功能瑞士军刀带多种常用工具,如螺丝刀、起瓶器、小刀、剪刀等C让物体的各部分处于完成各自功能的最佳状态在餐盒中设置间隔,在不同的间隔内放置不同的食物,避免串味原理4. 增加不对称性A将物体的对称外形变为不对称的引入一个几何特性来防止元件不正确的使用如电插头的接地棒为改善密封性,将O型密封圈的截面由圆形改为椭圆形B增加不对称物体的不对称程度为增强防水保温性,建筑上采用多重坡屋顶原理5. 组合A在空间上将相同物体或相关操作加以组合集成电路板上的多个电子芯片并行计算机的多个CPUB在时间上将相同或相关操作进行合并冷热水混水器原理6. 多用性A使一个物体具备多项功能,消除了该功能在其它物体内存在的必要性进而裁减其他物体牙刷的把柄内装牙膏可移动的儿童安全椅,既可放在汽车内,拿出汽车外也可单独作为儿童车企业中的有多种才能的人才原理7. 嵌套A把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然后将这两个物体再嵌入第三个物体,依此类推俄罗斯套娃可伸缩电视天线汽车安全带B让某物体穿过另一物体的空腔伸缩式天线原理8. 重量补偿A将某一物体与另一能提供升力的物体组合,以补偿其重量用氢气球悬挂广告牌B通过与环境利用空气动力、流体动力或其他力等的相互作用实现物体的重量补偿直升机的螺旋桨利用空气动力学轮船应用阿基米德定律产生可承重千吨的浮力赛车安装上阻流板用来增加车身与地面的摩擦力则使用了空气动力学的特征原理9. 预先反作用A事先施加机械应力,以抵消工作状态下不期望的过大应力酸碱缓冲溶液B如果问题定义中需要某种相互作用,那么事先施加反作用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对钢筋预加应力原理10. 预先作用A预先对物体全部或至少部分施加必要的改变不干胶粘贴只需揭出透明纸,即可用来粘贴手术前将手术器具按所用顺序排列整齐B预先安置物体,使其在最方便的位置开始发挥作用而不浪费运送时间在停车场安置的预付费系统建筑内通道里安置的灭火器原理11. 事先防范A采用事先准备好的应急措施,补偿物体相对较低的可靠性显影剂可依据胶卷底片上的磁性条来弥补曝光不足降落伞的备用伞包航天飞机的备用输氧装置原理12. 等势A改变操作条件,以减少物体提升或下降的需要工厂中与操作台同高的传送带巴拿马运河的水闸原理13. 反向作用A用相反的动作代替问题定义中所规定的动作将两个套紧的物体分离,将内层物体冷冻传统的方法是将外层物体升温B让物体或环境可动部分不动,不动部分可动加工中心中变工具旋转为工件旋转健身器材中的跑步机C将物体上下或内外颠倒通过把杯子倒置从下边喷入水来进行清洗原理14. 曲面化A将物体的直线、平面部分用曲线或球面代替,变平行六面体或立方体结构为球形结构两表面间引入圆倒角,减少应力集中B使用滚筒、球、螺旋结构千斤顶中螺旋机构可产生很大的升举力圆珠笔和钢笔的球形笔尖,使书写流畅C改直线运动为旋转运动,应用离心力洗衣机中的离心甩干机原理15. 动态特性A调整物体或环境的性能,使其在工作的各阶段达到最优状态飞机中的自动导航系统B分割物体,使其各部分可以改变相对位置装卸货物的铲车,通过铰链连接两个半圆形铲斗,可以自由开闭,装卸货物时张开,铲车移动时铲斗闭合折叠椅/笔记本电脑C如果一个物体整体是静止的,使之移动或可动可弯曲的饮用麦管在医疗检查中,使用挠性肠镜原理16. 未达到或过度的作用A如果所期望的效果难以百分之百实现,稍微超过或稍微小于期望效果,会使问题大大简化印刷时,喷过多的油墨,然后再去掉多余的,使字迹更清晰在孔中填充过多的石膏,然后打磨平滑原理17. 空间维数变化A将物体变为二维如,平面运动,以克服一维直线运动或定位的困难;或过渡到三维空间运动以消除物体在二维平面运动或定位的问题螺旋梯可以减少占地面积B单层排列的物体变为多层排列立交桥印刷电路板的双层芯片C将物体倾斜或侧向放置自动垃圾卸载车D 利用给定表面的反面双面的地毯两面穿的衣服E 利用照射到邻近表面或物体背面的光线苹果树下的反射镜原理18. 机械振动A使物体处于振动状态电动振动剃须刀B如果已处于振动状态,提高振动频率直至超声振动超声波清洗C利用共振频率超声波碎石机击碎胆结石D用压电振动代替机械振动高精度时钟使用石英振动机芯E超声波振动和电磁场耦合超声波振动和电磁场共用,在电熔炉中混合金属,使混合均匀原理19. 周期性作用A用周期性动作或脉冲动作代替连续动作警车所用警笛改为周期性鸣叫,避免产生刺耳的声音B如果周期性动作正在进行,改变其运动频率用频率调音代替摩尔电码使用AM调幅, FM调频, PWM脉宽调制来传输信息C在脉冲周期中利用暂停来执行另一有用动作医用的呼吸机系统为:每五次胸廓运动,进行一次心肺呼吸原理20. 有效作用的连续性A物体的各个部分同时满载持续工作,以提供持续可靠的性能汽车在路口停车时,飞轮储存能量,以便汽车随时启动B消除空闲和间歇性动作后台打印,不耽误前台工作原理21. 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A将危险或有害的流程或步骤在高速下进行照相用闪光灯原理22. 变害为利A利用有害的因素特别是环境中的有害效应,得到有益的结果废热发电回收废物二次利用,如再生纸B将两个有害的因素相结合进而消除它们潜水中用氮氧混合气体,以避免单用造成昏迷或中毒C增大有害因素的幅度直至有害性消失森林灭火时用逆火灭火在森林灭火时,为熄灭或控制即将到来的野火蔓延,燃起另一堆火将即将到来的野火的通道区域烧光;“以毒攻毒”原理23. 反馈A在系统中引入反馈声控喷泉自动导航系统B如果已引入反馈,改变其大小或作用在5公里航程范围内,改变导航系数的敏感区域自动调温器的负反馈装置原理24. 借助中介物A使用中介物实现所需动作用拨子弹月琴B把一物体与另一容易去除的物体暂时结合饭店上菜的托盘原理25. 自服务A物体通过执行辅助或维护功能为自身服务自清洗烤箱/自补充饮水机B利用废弃的能量与物质原理26. 复制A用简单、廉价的复制品代替复杂、昂贵、不方便、易损、不易获得的物体虚拟现实系统,如虚拟训练飞行员系统看电视直播,而不到现场B用光学复制品图像代替实物或实物系统,可以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图像用卫星相片代替实地考察由图片测量实物尺寸C如果已使用了可见光复制品,用红外光或紫外光复制品代替利用紫外光诱杀蚊蝇原理27. 廉价替代品A用若干便宜的物体代替昂贵的物体,同时降低某些质量要求例如,工作寿命用一次性的物品,如一次性的餐具,清洁卫生原理28. 机械系统替代A用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味觉系统或嗅觉系统代替机械系统用声音栅栏代替实物栅栏如光电传感器控制小动物进出房间在煤气中掺入难闻气体,警告使用者气体泄漏替代机械或电子传感器B使用与物体相互作用的电场、磁场、电磁场为混合两种粉末,用电磁场代替机械震动使粉末混合均匀C用运动场代替静止场,时变场代替恒定场,结构化场代替非结构化场早期的通讯系统用全方位检测,现在用特定发射方式的天线D利用带铁磁粒子的场作用用不同的磁场加热含磁粒子的物质,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物质变成顺磁,不再吸收热量,来达到恒温的目的原理29. 气压和液压结构A将物体的固体部分用气体或流体代替,如充气结构、充液结构、气垫、液体静力结构和流体动力结构等气垫运动鞋,减少运动对足底的冲击汽车减速时液压系统储存能量,在汽车加速时再释放能量运输易损物品时,经常使用发泡材料保护原理30. 柔性壳体或薄膜A使用柔性壳体或薄膜代替标准结构在网球场地上采用充气薄膜结构作为冬季保护措施农业上使用塑料大棚种菜B使用柔性壳体或薄膜,将物体与环境隔离用薄膜将水和油分别储藏原理31. 多孔材料。

TRIZ理论简介

TRIZ理论简介

冲突
工程冲突
社会冲突
自然冲突
宇宙定律冲突
自然定律冲突
个性冲突
组织冲突
文化冲突
技术冲突
物理冲突
数学冲突
图3-1 冲突分类树
在图3-1中冲突解决的容易程度自底向上,自左向右,即技 术冲突最容易解决,自然冲突最不容易解决.
基于TRIZ的分类 的分类 基于
GSAltshuler将冲突分为三类,即管理冲突(Administrative Contradictions),物理冲突(Physical Contradictions)及 技术冲突(Technical Contradictions). 管理冲突是指为了避免某些现象或希望取得某些结果,需要 做一些事情,但不知如何去做. 物理冲突是指为了实现某种功能,一个子系统或元件应具有 一种特性,但同时出现了与该特性相反的特性. 技术冲突是指一个作用同时导致有用及有害两种结果,也可 指有用的引入或有害效应的消除导致一个或几个子系统或系 统变坏.
冲突矩阵
No.1 No.1 No.2 No.3 No.4 No.5 … No.39 35,26 24,37 28,2715 ,3 18,4 28,38 30,7 14,26 10,26 34,3 2,17 29,4 8,15 29,34 35,28 40,29 14,15 16,4 No.2 No.3 15,8 29,34 10,1 29,35 15,17 4 No.4 No.5 29,17 38,34 … No.39 35,3 24,37 1,28 15,35 14,4 28,29 30,14 7,26 10,26 34,2
3.1.2 40发明原理 发明原理
序号 1 2 3 4 5 6 7 名称 分割 分离 局部质量 不对称 合并 多用性 套装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名称 预补偿 等势性 反向 曲面化 动态化 未达到或超过的 作用 维数变化 序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名称 紧急行动 变有害为有益 反馈 中介物 自服务 复制 低成本, 低成本,不耐用 的物体代替 昂贵, 昂贵,耐用 的物体 机械系统的替代 气动与液压结构 柔性壳体或薄膜 序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名称 多孔材料 改变颜色 同质性 抛弃与修复 参数变化 状态变化 热膨胀

TRIZ理论简介

TRIZ理论简介

保持了原系统 的优点
IFR的 特点
没有使系统变 得更复杂
没有引入新的 缺陷
TRIZ的主要内容
3.系统组件的不均衡进化 每个系统组件都有自己的S曲线。
不同的系统组件通常按照其自身的时间表进化。
不同的系统组件在不同时间达到其固有的进化极限,因 而导致矛盾。 最先达到其进化极限的组件阻碍整个系统的进化。
TRIZ的主要内容
理想化 理想化是对客观世界中所存在物体的一种抽象,理想化 物体是真实物体存在的一种极限状态。 理想机器 没有质量、体积,但 能完成所需的工作 理想方法 不消耗能量及时间, 但通过自身调节,获 得所需的效应 理想过程 只有过程的结果,而 无过程本身,突然就 获得了机会 理想物质
没有物质,功能得以 实现
的解决方式。
TRIZ 核 心 思 想
现在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
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 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 的进化规律和模式。
1
2
各种技术难题、冲突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 过程的动力。
3
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尽量少的资源实现尽量多 的功能。

技术矛盾:在一个系统中,当一个参数被改变时,另
一个参数即变差,例如对照耗油量、重量对照强度。 解决技术矛盾最常用的办法是矛盾矩阵。

物理矛盾:同一个参数的两个互相相对的特性,比如 冷和热、高和低、长和短。当技术矛盾无法用矛盾矩 阵来解决的时候,可以尝试使用物-场分析来解决。
TRIZ的主要内容
技术矛盾
TRIZ 核 心 思 想
TRIZ的思维模式:
把该解转化为领域的解或特解
利用 TRIZ 中的工具,如发明原理、 标准解等,求出该 TRIZ 问题的普 适 解 或 称 模 拟 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IZ理论TRIZ,中文音译为:萃智;TRIZ,就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文首字母对应转换为拉丁字母的缩写;Altshuller被尊称为TRIZ之父。

1946年,前苏联发明家G. S. Altshuller完成了他的第一项成熟的发明——在没有潜水服的情况下,从被困的潜水艇中逃生的方法,也正是在这一年,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开始萌芽。

1946年之后,Altshuller逐渐展开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研究工作。

当时Altshuller在前苏联里海海军的专利局工作,在处理世界各国著名的发明专利过程中,他总是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当人们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时,是否有可遵循的科学方法和法则,从而能迅速地实现新的发明创造或解决技术难题呢?Altshuller坚信这样的发明创造方法一定存在。

在发现从心理学角度不能很好地揭示发明创造的客观规律之后,他逐渐认识到发明的实质就是技术系统发生根本性变化,他因此将注意力转移到专利文献的分析研究上。

他从来自于世界各地的20多万项专利中挑选了4万已产生发明成就的专利开始进行严格分析。

这一工作成果铸就了TRIZ的理论基础,也为日后将要开发的问题解决工具奠定了基础。

Altshuller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的过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人们一旦掌握这些规律,能动地进行产品设计并预测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便成为可能。

以后数十年中,Altshuller穷其毕生的精力致力于TRIZ理论的研究和完善。

在他的组织参与下,前苏联的数十家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组成了TRIZ的研究团体,分析研究了世界200万份发明专利。

经过多年努力,Altshuller及其团队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建立一个由解决技术问题,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建立起TRIZ理论体系。

相对于传统的创新方法,比如试错法,头脑风暴法等,TRIZ理论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它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着力于澄清和强调系统中存在的矛盾,而不是逃避矛盾,其目标是完全解决矛盾,获得最终的理想解,而不是采取折衷或者妥协的做法,而且它是基于技术的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整个设计与开发过程,而不再是随机的行为。

实践证明,运用TRIZ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

它能够帮助我们系统的分析问题情境,快速发现问题本质或者矛盾,它能够准确确定问题探索方向,不会错过各种可能,而且它能够帮助我们突破思维障碍,打破思维定势,以新的视觉分析问题,进行逻辑性和非逻辑性的系统思维,还能根据技术进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帮助我们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在前苏联,大多数有工程专业的高等学府,都长期为学生提供TRIZ理论课程。

TRIZ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前苏联的工程领域中。

苏联解体后,随着大批TRIZ理论研究者移居美国等西方国家,TRIZ也在西方迅速流传开,并受到极大重视,而TRIZ的研究与实践随之得以普及和发展。

之后不久,西北欧、美国、日本、台湾等地出现了以TRIZ 为基础的研究、咨询机构和公司,一些大学将TRIZ列为工程设计方法学课程。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TRIZ 理论和方法已经发展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经过无数实践检验的TRIZ理论,具有工程实用性强等显著特征,如今正在被全世界广泛应用,创造出成千上万项重大发明,为众多知名企业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TRIZ理论进入中国应该在上世纪70-80年代,但对其深入研究和应用则是近10年的事情。

近年来,TRIZ理论已经逐渐得到国内诸多科研机构、公司和专家的重视。

作为长期从事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及相关工具开发和技术咨询的高新技术企业,亿维讯一直走在以TRIZ理论为核心的创新方法及其计算机实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行业应用的前列,是当今世界创新技术研发的领跑者。

亿维讯在中国北京设有CAI研发管理中心和行业创新技术研发中心,在白俄罗斯的明斯克设有CAI研发中心,共同负责公司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以及行业创新解决方案的定制研发,致力于创新方法和技术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应用和推广。

亿维讯提供的一套完整的计算机辅助创新解决方案,正在国内诸多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研究机构发挥作用,为快速提升我们国家的创新技术水平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TRIZ术语TRIZ(萃智)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思想是:产品或技术系统的进化有规律可循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工程矛盾往复出现彻底解决工程矛盾的创新原理容易掌握其他领域的科学原理可解决本领域技术问题TRIZ的核心是消除矛盾及技术系统进化的原理并建立了基于知识消除矛盾的逻辑化方法,用系统化的解题流程来解决特殊问题或矛盾。

下图为TRIZ的理论体系。

TRIZ(萃智)的基本概念STC算子:尺寸(S)-时间(T)-成本(C)算子,一种克服思维惯性的方法,它将物体的尺寸、完成功能的时间和成本因素进行一系列变化的思维试验。

S曲线:一个S形状的曲线,表达时间与主要功能参数的关系。

标准解:按照物场模型描述的问题的典型解决方案模型。

裁剪法:一种分析方法,通过裁剪系统的某个组件,然后把该功能重新分配到其他剩余的组件及超系统组件上,来改善技术系统。

参数:表明任何现象、设备或其工作过程中某一种重要性质的量。

如,汽轮机中蒸气的压力、温度等,是该汽轮机蒸汽的参数;电阻、电感和电容,就是电路的参数。

操作空间:矛盾需求必须得到满足的物理空间。

操作时间:矛盾需求必须得到满足的时间段。

产品:执行功能的目标组件。

场:两个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磁场、电场、热场等。

超系统:包含技术系统和与它有关的其它系统的更大的系统。

创新:即在已有的基础上,提出独特的、新颖的且富于成效的见解与思维创新原理:解决工程问题的一些常用的方法。

多屏幕法:一种克服思维惯性的方法,由技术系统、子系统、超系统以及这三个系统的过去和未来组成九个屏幕,也称为“九屏幕法”。

发明级别:不同的发明可能会对系统、社会、人类等产生不同的影响,按照影响的程度可以把发明分为不同的等级,即发明的级别。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语首字母转换为拉丁字母的缩写。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问题解决工具,把复杂的问题模型转换成标准问题模型,用TRIZ工具能够高效解决。

ARIZ 是“发明问题解决算法”的俄语首字母的缩写。

辅助功能:为了更好执行一个基本功能所服务的功能,是支撑基本功能的功能。

根本原因:在因果链中导致结果出现的最初原因。

工程问题:在工程领域出现的技术问题。

工具:执行功能的组件。

功能:研究对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一种属性。

功能对象/受体:功能承受者,由于执行功能导致其参数被改变。

功能分类:描述功能的特征。

如有用、有害、中性。

功能分析:是从技术系统抽象的“功能”角度来分析系统,分析系统执行或完成其功能的状况。

功能级别:有用功能的重要程度。

实际作用与所需要的功能参数值之间的比值。

如果实际值>需要值时,就是过度;如果实际值<需要值时,定义为不足;如果两个值相等,就定义为正常。

功能载体:实施功能的物体功能再分配:将被裁剪组件的有用功能分配给系统其它组件。

化学效应:化学领域的科学原理、定律、法则等。

基本功能:与对象的主要目的直接有关的功能,是对象存在的主要理由。

几何效应:在几何学中使用的科学原理、定律、法则等。

技术矛盾:是两个参数之间的矛盾,改善系统的某一个参数,导致另一个参数的恶化。

技术系统:由系统组件组成,为满足人们(社会)的需求而实现某种功能的系统,该系统必须有一个功能是其子系统共同完成的。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技术系统与生物系统一样也有一个进化发展的过程,并且这个进化发展过程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这些技术系统进化发展的规律就是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技术系统进化趋势:技术系统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的发展方向,这些方向是对各种技术系统进行科学统计的结果。

技术预测:是对有关技术发展趋势、技术发明、应用成果及经济前景、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预测。

技术预测还可以根据技术发展阶段分为基础研究预测、应用研究预测、开发研究预测、生产需求预测等。

价值: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成本之比。

价值分析:分析技术系统的价值的方法。

金鱼法:金鱼法是一种克服思维惯性的方法,它从幻想式解决构想中区分现实和幻想的部分,再从幻想的部分继续分出现实与幻想两部分,反复进行这样的划分,直到问题的解决构想能够实现时为止。

科学效应:科学原理、定律、法则等。

效应是在特定条件下,在技术系统中自然规律体现的结果,是场(能量)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体现。

效应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功能,它使用物质、场或二者的组合,将输入作用转换成所需的输出作用。

控制系统:是技术系统的一部分,用来控制技术系统其他部分的功能,如空调系统的恒温调节器。

理想度:有用功能/(有害功能+成本消耗)理想方法:就是不消耗能量及时间,但通过自身调节,能够获得所需的功能。

理想过程:就是只有过程的结果,而无过程本身,突然就获得了结果。

理想机器:就是没有质量、体积、但能完成所需的工作。

理想物质:就是没有物质,功能得以实现。

理想系统:就是没有实体,没有物质,也不消耗能量,但能实现所有需要的功能。

理想资源:就是存在无穷无尽的资源,供随意使用,而且不必付费。

流程:为达到一定的目的,由一系列顺序动作组成的活动序列矛盾:在事物中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现象。

矛盾矩阵:是一种问题解决工具,由39个通用工程参数构成的39×39矩阵表格,用来查找创新原理编号以解决技术矛盾。

能量源:是技术系统的超系统的组成部分,产生系统运行的能量,比如汽车发动机。

生物效应:生物领域使用的科学原理、定律、法则等。

思维惯性:在过去获得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认识,逐渐沉淀成为一种特定的认知模式。

问题情境分析:识别系统以外的环境、情况等限制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物场分析:利用物质和场来描述系统问题的方法叫做物场分析方法,有时也称为物场理论。

物场模型:由两种物质和一种场组成的系统模型。

物场破坏:现有的物场模型存在有害作用,为了消除这种有害作用,而必须采取的动作。

物理矛盾:是针对物体的同一个参数产生两种完全相反的要求而产生的矛盾。

物理效应:物理学领域的科学原理、定律、法则等。

物质:一切物体,如水、空气、人等。

相互作用分析:功能分析的一部分,明确组件模型中各个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矩阵:分析系统与超系统中组件之间相互作用的表格。

小人法:一种克服思维惯性的方法,当系统内的某些组件不能完成其必要的功能,并表现出相互矛盾的作用时,用一组小人来代表这些不能完成特定功能的部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