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分析及教学反思

语文试题分析及教学反思
语文试题分析及教学反思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初三1、3班

期中卷子出的题很有导向性。本次测试成绩十分不理想。期中考已经过去,反思自己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前半个学期练习题练得少,学生阅读、分析、写作能力均有欠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基础差,错别字多,拼音错误多,一些知识点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中仍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新课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学仍是必须的。虽然在新课程教材中,并没有将拼音和错别字作为一个专门的知识点,但作为教师,我仍需重视其教学。另外在练习中出现一些常用知识点(如成语积累,病句等),学生不懂,教师也要适当讲解。

二、学生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较差。在上课过程中,有些学生对问题答案心知肚明,却不知该用如何的词语来表达,往往表达出来的意思并不是很确切,与答案有一段差距。在作文过程中也是这样,学生很难找到好词好句来美化自己的文章,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没有自己的风格,描写不够生动形象。由此可见,学生的词汇存储量太小,课外阅读更是明显偏少。因此下半学期我要指导学生多阅读,并且多摘录好词佳句,以提高词汇存储量,并多开展一些口头和书面表达训练,最终提高其口头、文字表达能力。

三、学生的阅读能力差,阅读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时连大方向也把握不好。文言文阅读质量也不甚理想,一些字

的常用意义都不了解,对于学过的知识点,不会迁移,无法对语句进行正确的翻译,对于了解课文内容就有所偏颇,答题自然是不理想了。因此教下半学期我要多开展一些阅读练习,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学生的两极分化严重,形成了活跃和沉默两派。在我所任教的两个班,活跃的经常是固定的几个同学,人数较少,剩下大多数学生甘于沉默,即使知道答案,也不愿发言。因此我要想办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发言,参与课堂讨论,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时,特别是在进行讨论时,有时讨论会偏离中心,提出一些无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因此我今后要注意:要事前框定讨论的范围,对于讨论的进程作一些适当的调整,对于学生新提出的问题要有所准备,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六、作文书写整体依然较差,卷面不够整洁,内容缺乏深刻性,语言空泛、贫乏,随意性较大。这反映出学生的书写态度不端正,不懂得要立意深刻,语言积累少,不善于联想、想象。究其原因:一是态度随意,二是不善于积累语言,三是作文训练少而不得法。今后将重点强调书写、卷面,加强作文的专题指导,加大主题训练量,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下段时间,对学生要更加严格要求,不对任何一个学生放松,为两率打下基础。

英语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英语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英语组姚成丹 初一第二次月考已经结束。英语成绩一般,两个班总评第四名。七班九十六分以上33人,优秀率63.46%;72分以上47人,及格率90.38%,平均分96.29;八班96分以上34人,优秀率65.38%; 72分以上44人,及格率84.62%,平均分,94.15。两个班优秀人数总计67人,八班最高分李文静117分,韩蕾117分,最低分八班王宇航40分;七班最高分孙丹丹117分,最低分张雯博31分,总评七班第四名,八班第五名;两个班比较优秀率相差不是很大,但是八班的不及格的人数较多达到11人,必须在转化后进生上下功夫。 一、试卷分析 本试卷共120分,一卷共75分,二卷共45分,题型全,题的难易适中,抓本靠纲,基础知识考查详细,知识点考查全面,是一份非常优秀的试卷。学生在本试卷丢分最多的是词汇题,名词不考虑单复数,如daughter,watch等。动词不考虑三单,如75小题的play等。答卷过程中学生太粗心,答完试卷不知道详细检查,以至于很多学生不该丢的分丢了很多,导致高分人数少,在今后练习中一定要培养做题细心的良好习惯,提高高分人数的数量,减少不及格人数的数量。 二、教学反思 从开学三个多月学生上课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还好,上课时听课较认真,基本能与老师形成互动,因而课堂氛围较好。但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学生因基础较差,由于平时不好学,学习很被动,现在已跟不上群体,所以已开始厌学,他们虽然貌似听课,但时常不能跟随老师思路,显得较为被动,作业抄或不做,针对这部分学生,在下一阶段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多鼓励、表扬,上课应有意识地请他们回答一些较为基础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或基本正确时,立即加以表扬,提高其学习信心。 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尖子生的培养,对90分以上的学生要严抓,让他们制定目标,在下次的月考中争取达到优秀;课上盯紧,课下及时辅导,帮助他们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使他们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 对中等生要勤提问,勤检查,勤辅导,争取让他们向尖子生的行列靠近。同时,老师们应加强集体备课,精选精练习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做练习,以期望他们在下个月期末考试中的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另外,针对英语差生,七班刘宏伟、刘烨、张海军、孔婷等学生,八班蔡金龙、胡明、于海莹、刘雨欣等学生,跟他们及时沟通,查找原因,经常鼓励,相信他们一定能把差科补上来。 总之,在下一段教学中,师生要共同努力,争取第三次月考取得好成绩。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 (2)能力目标:运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以及分子的可分性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不可分性,形成微观粒子运动的行为表象,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3.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2)难点: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表象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 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宪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学生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情景激学。用一些宏观现象创设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梅花》诗中的“暗香”、物体的热胀冷缩、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的变化等。 第二,联想推理。尽量将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行为特征与学生熟悉的某些宏观事物联系进行转换理解,引导学生类比推理形成微观粒子的内部表象。 第三,辅助教学。采用实验探究与电脑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展示分子、原子的行为特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分子、原子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分子、原子印象。

英语试卷分析与反思

试卷分析如下: 一、听力部分 听力部分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记忆力,第一大题是听音搭配,比较简单,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满分。第二大题是听句子选最佳答语,考查学生对情景对话的反应能力,问题接近生活及日常交际,学生大部分答得较好。第三大题是听对话选择正确答语,这道题部分同学缺乏对对话的理解,不能迅速记忆,交际运用不够灵活,得分率不高。第四大题是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这道题目难度比较大,满分的同学很少,大部分得到4-6分。第五大题是听短文内容并填所缺单词,这道题目难度比较大,很大部分学生写不出单词,说明学生对这方面掌握不够。 二、笔试部分 1、试题内容注意课内、课外相结合。词汇与语法结构等基础知识以考查课标要求、课本内容为主,紧扣八年级知识点进行评价检测,难易适中。如在单选题中就重点考查了词的固定搭配,一般将来时固定句式等主要项目及一些重点词汇和短语。阅读理解中的文化差异,趣味故事,补全对话中的假期话题,这些都紧扣八年级外研英语教材,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注意到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2、重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试题结构与中考试题基本一致。全试题编排设计注意情景的设置,单纯考查语法、词汇的试题较少,单项选择大部分试题也来自教材对话或短文中。完形填空也类似练习册中篇目题,部分学生都能轻松选出正确答案。 存在的问题: 1、听力、语法、词汇与结构、交际项目总体情况较好。问题:听力理解时反应不敏感,不能迅速记忆,失分率较高;语法知识运用不够准确,如单选第26,29,35题误选较多;交际运用不够灵活。 2、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完形填空,虽然短文类似练习册中的篇目,但学生还是不能正确填空。有些同学无从着手,乱填一通;有些顾此失彼,张冠李戴,错误百出。 3、书面表达能力较弱,写作水平偏低 书面表达最能反映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本卷此面是做得最差的一题,得分率极低,英语表达能力十分低下,没有几个句子可读。没有句子结构、时态、主谓一致概念,汉语式英语随处可见。有些同学白卷依旧,有些照抄书本,阅读材料,试图蒙混过关,侥幸得分。 教学措施: 1 .继续加强基础训练,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2.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强度。 3.多进行书面表达的训练,尽量减少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不会用英文写作文,是绝大多数学生的通病,不知道作文是由句子构成,一个正确的句子,需要用正确的句型,需要用正确的词组来构成.写好作文,

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

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 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10篇 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一): 一、基本情景 本次检测参考人数xxx人,平均66.58分,及格人数yyy人,及格率73.62%,优秀人数zzz人,优秀率30.58%。 二、试题特点 本试卷分为三大板块,共十二个大题。 1、资料结构稳中求变,稳中求新。与往年的试卷相比,这次的试卷带有明显的延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试卷整体坚持稳定,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三大板块稳定不变,分值也坚持不变,但经过采用形近字组词、给句子换个说法、给部件组字再组词的题型增大了考查面,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供给了较大的答题空间。 2、作文改变了以往紧贴教材的形式,首次突破教材,给予了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让学生表达自我最真实的想法和情感。

三、抽样分析情景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答题的情景,我们随机抽查了三个年级50份试卷,对三大板块学生答题情景抽样调查,具体情景如下: 尽管试卷的一、二部分都是一些基础题,但大多数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和弱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1、字音、字词 试卷中要考查的字音、字词,都是本册教材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应当是很容易的。抽查了五年级20份试卷,全对的有12人,6人得14分,2人得13分。从得分来看,学生对字音、字词的掌握较好。部分同学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答题时粗心大意;二是对字音、字词掌握得不牢固,答题时出现确定的错误。 五年级的选字填空暮、幕、慕。多数学生失掉23分。其实这是《课堂作业》上的,说明学生平时练习没有认真答题,错题也没有及时纠正。 2、句子 三年级的第七题按要求改写句子。三年级学生连缩句也不会,让他们改陈述句和转述句的难度可想而知就更大了。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课题:《认识万以内的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3--75页。茶陵枣市中心小学:段青勇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向学生介绍南京长江大桥,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是学习万以上数的读写法的基础。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建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本班共56位学生,其中男生30人,女生26人,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接受能力有限,应多采用实际实物来认识数,比如中国的五大山的山高,万里长城,世界几大河流的长度,让学生有一个实陵的概念。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 2. 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3、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中的实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万”的认识与数感的培养及接近整千、整万的数的数数。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豆子、计数器、挂图。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问 〈引导学生从身边情景,估人数、提问题,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我今天来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师:那你们来估一估今天会场上的有多少位老师?

四年级英语试卷分析与反思

四年级英语试卷分析与反思 本学期四年级英语期末试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听力题,第二部分是笔试题。共八大题。 一、试卷特点 试卷中能充分体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命题原则, 主要以认读单词和句子为主,全面考查学生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书上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试卷的题量难度适中,照顾了中下水平的学生。程度好的能考出水平,也能照顾一般的学生。 (一)、听力部分 听力测试满分为40分。1、听录音,选单词2?听单词选图画。3. 听句子选图画。这道题得失分率比较低,即使不认识单词,也可以根据它的读音进行判断。 (二)、笔试部分共60分,6、看图画写单词,错的较多。尤其clerk' truck' forty 7单项选择错的不多。&短文分 析,判断正误,失分较多,学生没读懂题。 几点思考: 这次考试让我意识到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1、一定得加强词汇的基础性教学。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语用功能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常抓不懈。 2、平时加强学生多读、多写、多背、多练,扎扎实实抓好基础教学。课堂训练形式要更加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对单词、句型进行训

练,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在培养兴趣的同时传授学生掌握单词的方法。例如,kite与cat等读音相似单词时,一定要帮助学生分清认清,教师反复强调帮助学生记忆。 3?狠抓后进生。本次考试每个班都有一小撮学生成绩很不理想, 在下段工作中要狠抓后进生,帮助他们查找落后的原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争取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提高

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这次四年级的语文试题共100分,十一大题,基本上是十一个题型。有看拼音写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形近字组词、补充成语、选词填空、按要求写句子、给句子排序、按课文内容填空、默写古诗、阅读和作文。 命题的形式多样,并体现了新颖性和灵活性。能够照顾大多数学生,题目容量适中,难度不大,无怪题偏题。它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大多数题型都是课文中或平时训练中所接触过的,为学生应知应 会的,如看拼音写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形近字组词等。 二、卷面分析 全班参加考试的45人。总分为3827.5分,平均85.1分。优秀人数为36人,优秀率为80%。其中90分以上的11人,80――89分的25人,70—— 79分的8人,60分的1人。 三、失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看拼音,写词语一题平均失分1分。主要表现在积累少、记得不牢靠,加上写错别字扣分。 2、选词填空中“机会和机遇”选错的有22人,平均失1分。这主要是学生不理解两词的含义和所用的场景。 3、按要求写句子共12分。写对一句得2分。其中写把字句、被字句、扩句学生掌握的好,没失分。失分多的是:缩句,一般句改拟人句、比喻句,修改病句。总失分118分平均2.7分。究其原因:

(完整版)语文试卷分析及反思

语文试卷分析及反思 语文试卷分析及反思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和四个学段的分目标,并从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由此我尝试从三个方面对十册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做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一)成绩概况由小学教研室命题的试卷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兼顾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考试成绩统计如下:(略) (二)各板块分析整张试卷分为: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8分)、阅读与理解(32分)、作文(30分)三个板块。现逐个板块分析如下: 1、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三个题。从卷面看,学生识字掌握较好,正确率在92%以上。需要指出的是:写字还是比较薄弱的,字写得不规范,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用涂改液的试卷不在少数。 2、阅读与理解: 试题包括判断、解释诗句含义、读短文做作业等题型。从卷面看,积累部分做得较好。考查阅读能力的共有3个小题,一是选易混词,二是写近义词,三是释词,四是概括段意,五是填空,六是概括回答。从整体上看,此题得分率大致在70%左右。不能理解语句和短文深层意思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3、作文考查形式是半命题作文《一次难得的——》,从学生作文来看,对“难得”理解有偏差,大多写成“难忘”。以写事的居多,能写出使自己感动的某件事。但能写出自己在某个场景中的感动,或面对某种景色所受的感动非常少,可见学生思路还不够开阔。事情叙述还清楚,但能写出自己的感受的不多。对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还未真正掌握。 综上分析,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基本技能(读写技能)掌握较差。 二、过程与方法 第一部分“根据字义组词”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掌握词汇情况。从卷面看,有这几种情况,主要是审题不仔细,得分率仅45%,作文技能本期进步不小,审题马虎有待强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用一张卷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现在还缺乏可操作办法。但在某种程度上从卷面分析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还是可以尝试的。学生识字掌握较好,写字较差,可见学生对识字是重视的,对写字就不那么重视,究其原因,一是可能认为识字重要,写字漂亮与否就不那么重要,能让人看懂就可以了。积累部分学生也掌握较好,说明学生对读与背是重视的,是下了一番苦工的,从作文看,学生对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是有较明确的认识,所选择的事例都是自己感动过的也会使别人感动的。 四、反思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本次考试中,识字和积累部分得分率最高,说明学生掌握得最好。对此我们不能有所松懈,而是必须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要鼓励学生背大段的课文,整篇的课文。 2、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这是常识,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精读课的教学,要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习方法;略读课的教学,要更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 3、习作教学要在文从字顺上即“通顺”上下功夫,面上的要求,绝大多数同学要达到的要求是“不少于40 0字的文从字顺的作文”,“通顺”,即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没有明显的毛病。重点还是写好记实文,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4、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后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二是课外学生能主动读书、主动积累,完成作业和扩展学习。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我们茅草坳小学的生命力更强,学生综合素质更高,更全面。

教学设计反思及案例分析

《画角》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画角》一节。 教学设想:在学习了量角的基础上我又带领学生学习画角的知识和技能,因为学生对量角器、三角板的认识与使用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画角时的困难比量角时的困难减少了。于是在教学画角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实践中体会、总结出画角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的基础上,掌握角的画法,会用量角器正确 地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3、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4、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了画纸、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师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图片。 教学设计: 兴趣引入。 教师:(出示由各种角构成的图片),学生欣赏,说观察的感受。 生活中的这些美丽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用各种角。) 这些角又是怎样画出来的?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角? 引出课题:画角 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 师:接下来老师准备了几项活动,希望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画角的技能。 活动1:画出60°的角。 1、请学生猜一猜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度的角。 2、引导学生用三角板拼角,用这些角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说说所拼的角 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角验证,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个活动中师只是提出画角 的要求,但是学生用什么方法没有限制。) 3、你用什么方法画出了60°的角? 活动2:学生根据自己的做法回答和演示。 1、师:如果要画的不是上面这些特殊角,比如画一个85°的角应该怎么办? (这个活动师仍然不提出具体的描画方法要求。学生会在活动中发现用三角 板不容易画出这个角,应该使用量角器才能准确的画出这个角。这时引导同学提出:三角板在画角时是有局限性的,不是所有的角都能用三角板精确地画出来。) 2、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可以讨论后再完成。 活动3: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两个角组合可以画出15°、30°、45°、60°、75°、105°、90°、135°、150°、120°等角。) 活动4:画70°,115°的角。 1、说说你想用什么工具帮助你画出这些角?(用量角器画这两个角。) 2、学生动手画角。 3、活动后师及时问,怎样使用量角器画角 活动5:

英语试卷分析与反思

英语试卷分析与反思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试卷分析如下: 一、听力部分 听力部分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记忆力,第一大题是听音搭配,比较简单,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满分。第二大题是听句子选最佳答语,考查学生对情景对话的反应能力,问题接近生活及日常交际,学生大部分答得较好。第三大题是听对话选择正确答语,这道题部分同学缺乏对对话的理解,不能迅速记忆,交际运用不够灵活,得分率不高。第四大题是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这道题目难度比较大,满分的同学很少,大部分得到4-6分。第五大题是听短文内容并填所缺单词,这道题目难度比较大,很大部分学生写不出单词,说明学生对这方面掌握不够。 二、笔试部分 1、试题内容注意课内、课外相结合。词汇与语法结构等基础知识以考查课标要求、课本内容为主,紧扣八年级知识点进行评价检测,难易适中。如在单选题中就重点考查了词的固定搭配,一般将来时固定句式等主要项目及一些重点词汇和短语。阅读理解中的文化差异,趣味故事,补全对话中的假期话题,这些都紧扣八年级外研英语教材,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注意到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2、重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试题结构与中考试题基本一致。全试题编排设计注意情景的设置,单纯考查语法、词汇的试题较少,单项选择大部分试题

也来自教材对话或短文中。完形填空也类似练习册中篇目题,部分学生都能轻松选出正确答案。 存在的问题: 1、听力、语法、词汇与结构、交际项目总体情况较好。问题:听力理解时反应不敏感,不能迅速记忆,失分率较高;语法知识运用不够准确,如单选第26,29,35题误选较多;交际运用不够灵活。 2、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完形填空,虽然短文类似练习册中的篇目,但学生还是不能正确填空。有些同学无从着手,乱填一通;有些顾此失彼,张冠李戴,错误百出。 3、书面表达能力较弱,写作水平偏低 书面表达最能反映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本卷此面是做得最差的一题,得分率极低,英语表达能力十分低下,没有几个句子可读。没有句子结构、时态、主谓一致概念,汉语式英语随处可见。有些同学白卷依旧,有些照抄书本,阅读材料,试图蒙混过关,侥幸得分。 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基础训练,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2.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强度。

2016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生物)试题分析石家庄市第十八中学生物组 2016.6.17

二试题特点 1 选择题评析: 基础知识要求扎实,能力考察要求高 选择题侧重考查主干核心知识,对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要求高。如第1题考查细胞器的分布、结构与功能,第4题有关神经细胞内发生 的生命活动,对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度要求高。第2、3、5、6题对核心知识掌握及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要求高。 2 非选择题评析:立足核心知识,突出能力考察 非选择题中必考题以主干知识为依托,通过考查相关核心基础知识,对考生的理解、实证及逻辑推理能力进行考察。例如,第29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对ATP 结构、DNA复制的准确掌握,并据此获取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对推理能力要求高。第30、31题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知识掌握度,并且对信息获取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第32遗传题,是一道开放度较高的题,以扎实的遗传基础知识为依 据,突出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综合应用能力,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 选修任选题知识模块分布与去年一致,但是今年题型设计更强调以实验为背景,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及综合应用能力。 总体分析,今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试题题型设计更突出能力考查,对考生能力要求高,考生可能会感觉到难度有所增加。 具体的试题分析:见附录 三、学情分析 1.这次试题的题型变化较大,以前学生丢一个空只丢1分或2分,今年的试卷三个空12分,所以学生很不适应,尤其是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基本拿不到什么分数。 2.对多数学生来说,相关的知识能记住,程度好一些的学生会用这些知识,但是只有少数的学生才掌握这个知识是怎么来的,能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今年的生物改变了原来背一背就能拿个六七十分的局面,而这一改变对那些只是对知识死记硬背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本次月考从试卷内容来看,题量适中,难度粗看不大,但知识面涵盖广泛,综合性强,容易忽略的细节多,思维空间大,如果学生想要取得理想的成绩,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是一张难得的好试卷。我班45 人参考,总分3159分,人均70.2分。及格36人,及格率为80%。80分以上15人,优秀率为33.3%。最高分91分,最低分20.5。列全校倒数第二。人均分比第一名差6.4分,优秀差6人,差16个百分点,不及格多6人,及格率差11个百分点。成绩这么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既有教学方法的问题,也有对学生学习管理上的问题。总之主要责任在老师。教学方法上教师眼睛总是盯着那批中差生,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处理(选最基础的内容),到启发思考的问题设计,均以差生的标准来设计教学,使优生吃不饱,慢慢失去思维主动性,因而优生不优。而差生面大,似是可教,实则思维习惯极差,只想做些计算之类的题,不愿思考。面对这样一些差生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管理上把握不住情绪,一些简单粗暴的训斥常出现课堂,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久而久之,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在所难免。以致影响学生成绩的提高。 从学生答卷的情况看,做的稍好的有;口算、递等式计算、解方程或比例、列式计算学生的失分率相对较低,从这些,这说明自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重视对学生的计算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对学生计算基本功抓的比较多,有一定效果。 但是,从本次考试当中,很多地方还存在问题。 1、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的题目失分率较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急待培养和提高。 一些与生活实际联系的题目,要运用多个知识点解决的题目,做得不好。如其中的一道填空题:一只挂钟的时针长4厘米,分针长6厘米。从上午9时到12时分针的尖端走了()厘米,时针扫过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只有5位学生全对,大部分学生答错。分针针尖所走路程答成37.68 厘米、18.84厘米、25.12厘米、12.56厘米较多,还有其他五花八门的答案。时针扫过的面积的答案更多。说明学生对时钟走时的知识知之甚少。还有选择题中的“在含盐25%的盐水中,加入4克盐和12 克水,这时盐水的含盐的百分比是()”很多学生选错。由于平时练习时往往出现的是在一定数量的盐水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盐或水的题,学生能算得加入一定数量的盐或水后盐与盐水的数量,计算含盐率相对较容易。而本题未告知原来盐水的数量,只告知加入的盐与水的数量,应该先算出加入的盐水的含盐率,然后再与原盐水的含盐率比,通过比前后两种盐水的含盐率,来确定后来盐水的含盐率的大小。学生由于受平时训练题思维定势影响,不能换一种思路思考,结果算不出后来的含盐率,因而乱猜答案,正确率很低。这些题所涉及的知识点都不是单一的,都是些综合性很强的题,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实整张试卷综合性都很强。而我班学生的综合能力很差,这也是我们差的原因之一。通过这次测试我发现,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说得一点儿都不错,数学是一门要求严谨的学科,在我们老师平常的教学当中,应强调学生治学严谨,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我们老师平常不仅要求学生严谨细致,自己教学时也要细致严谨,同时还应教会学生有序思考、层层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寻求正确完善的答案。 2、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教学反思与总结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高校要求选考物理学科的专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固然是个有力条件,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高一物理教师教学反思总结,希望对您有用。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一、高中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梯度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 2.初、高中物理思维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处理问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当学生知道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从能量转化角度来引出这种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装置。再通过“科学探究”进一步挖掘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接着教师通过介绍根据此原电池原理制成的各种在现代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原电池。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运用已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并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帮助学生认识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原理和装置;同时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并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引导学生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火力发电能量转化过程);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深化对能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电”的内容的认识不仅来源于生活经验,而且来源于学科学习。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在生活经验方面,不仅接触了火力发电(或水利发电),而且接触了干电池等化学电源;刚刚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科学习方面,学生不仅接触了摩擦起电,而且还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了电能,此外还学习了关于电的初步知识。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但必修《化学1》已较为系统的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这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高一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也已经习惯了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同时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基础实验技能,这些都将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也为提高学生的课堂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发展中的化学电源。②掌握原电池形成的条件。③学会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④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预习培养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⑶通过思考与交流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三数学试卷分析及反思

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 考试分析及反思 成伟荣本次试题题量较大,题目偏难,简单题较少,难度与中考题相当。同时与能力考查紧密相结,每一个题仅仅是考察了学生必学必会,也就是应知应会的知识,不偏不怪,至于学生得分低,成绩差,关键是平时的知识落实不到位,这给我们提出了警示,下面就本次考试作简单分析: 一、从代数方面看,一元二次方程、二次根式考察的题目比较多,也是本学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学习的时候,对相应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多加练习。并注意归纳总结,努力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二、从几何方面看,主要侧重考察相似三角形有关的一些问题。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这要求同学们对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对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在学习过程中多动动手,发挥空间想象。 三、从试卷学生得分情况看 1.选择题:学生出错较多的是4、7、9、10 第4、9题是关于三角函数的计算,属于超范围题目,正确率为零。 第7题考察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大部分学生掌握不好。 第10题考察了学生对相似矩形的判定的应用,由于刚学过,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 2.填空题:得分率低,每个题的分量都不轻,考察了学生直角坐标的确

定(11题)、三角形中位线(14题)、数形结合的思想规律题(15题)。13题属于超范围题目。 3.解答题:题目覆盖面较广,知识点较全,既有动手操作、又有动脑思考,既有形象思维(19、22),又有抽象理解(23)函数问题。 最后的综合性问题,要求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具备发散思维的习惯,数形结合的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四、对自己平时工作的反思。 反思一学期的教学总感到有许多的不足与思考。从多次考试中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许多学生对于比较基本的题目的掌握具有很大的问题,对于一些常见的题目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平时教学中总感到这些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再多强调,但事实上却是问题严重之处,看来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学生练习的反馈与矫正。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数学作业本必须及时上交,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及时设法解决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落实订正的作用,将反馈与矫正要落到实处,切实抓好当天了解、当天解决、矫正到位,也就是说反馈要适时,矫正要到位。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反馈来的信息是否真实,矫正的方法是否得力,因为反馈的信息虚假或不全真实,那么我们就发现不了问题,就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也就不会采取及时、正确的矫正措施。 五、今后的工作方向 1.注意反馈矫正的及时性。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

《力》 教学设计 及课后反思

《力》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力》教学设计 教师:刘纯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录像或图片等,能简单描述出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从而对力形成初步的认识。 2、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应用力学知识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旱冰鞋、拉力器、气球、磁铁、铁块、铁锯

条、铁钉等。 (一)引入新课 指出“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义.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有确切的物理含义。 (二)新课教学 1.力的概念的教学 用投影仪打出:人推车、拖拉机拉拖车、人提物体、手提箱子、手压弹簧的幻灯片。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这四个图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总结:人推车,人对车施加了力,车受到了力;拖拉机拉拖车,拖拉机对拖车施加了力,拖车受到了力;手提箱子,手对箱子施加了力,箱子受到了力;手压弹簧,手对弹簧施加了力,弹簧受到了力。在物理学中把人、车、拖拉机、箱子、弹簧等称为物体。把推、拉、提、压等称为作用。 请同学概括力的概念。 结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1)、没有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吗? (2)、一个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吗? (3)、只有施力物体或只有受力物体这样的力存在吗?

学生做出判断,师生共同总结: 规律认知: 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没有物体或只有一个物体不可能发生力的作用。 即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它们同时出现和同时存在。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演示实验一:用磁铁吸起铁钉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可让学生亲自到讲台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在总结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发言基础上总结:在这个实验中,磁铁与铁钉没有接触就被吸起了。 结论:物体之间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请同学举出这方面的例子。 如:地球周围的物体受到地球施加的力的作用,但是它们并不一定非要接触。 通过练习以下练习,让学生学会怎么判断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用手提桶时,桶受到的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2)、人通过绳子提取井中的水,桶受到的向上的力的施力

六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

这个学期转眼过去一个月了,第一次月考的考试也顺利结束了,看着学生的成绩,让我看到了自己和学生的付出没有了很多回报。学生们的成绩还是在中等位置,特别是有些问题明明强调过,还是不能很好理解。使我更感到了压力之大!要想让学生再提高,说句实话,真的很难!毕竟学困生比较多,但是,学生的进步又能让我看到一丝希望!逐题看过学生的试卷后,综观学生答题情况,我针对学生各方面的掌握情况做以下分析及教学反思: 一、月考试卷分析 1.基础知识部分 总体上说,这一部分我们平常训练的很多,题型都不陌生,尽管如此,还是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错误! 第一、二题是拼音天地,虽然说这是最简单的题目,但我感觉学生还是没有引起注意。我仔细数了一下,班级里全对的只有全班的四分之一,这不得不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应该做得再细些! 第三题,词语闯关,学生做得比较好,但是得分不太高,不过引起我注意的是学生对于用词语写一段话不是组织得很好,这是可能和平时的语段训练和习作训练有一定联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强化这一方面的训练。 第四题,词语搭配也有同学做错的,这可以看出学生的基础和学习态度问题。 第五题,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这部分学生实在是很不理想。他们能够缩句,但是对于第二小题的仿写就乱写一通。这类题目平时的训练是少了点,第四小题做错的同学就是不愿意去好好想想,纯粹是态度上的问题居多。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第六题、第七题、第八题,词语的积累和关联词的运用、根据课文容积累名言警句。看了一下,错的同学只在少数,还不错! 阅读部分

课外阅读,失分相对教多的是对于文章中心意思的理解,从平时和这次的测验来看,学生阅读积累比较少,思维不够开阔,只要是老师没有讲到的,就不敢做,不会做,做不好!这也带给我新的思考! 3.习作部分 学生得分比较低,我分析了一下,一方面是学生的谋篇布局有待于加强,另一方面是学生的书写需要我继续指导好,我想这也是我们不能出现高分的原因,字写端正了,写认真了,我想不仅是习作分能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待任何事情都会认真! 二、教学反思 审视学生的答题情况,回想这一个月以来他们在各方面的表现以及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进: 1、细化自己的工作,端正学生的态度 刚接手这个班级,就有很多的问题暴露在我面前,等待着我去试验、解决,可能也分解了我的一些精力。如今一个月的相处,他们大多数适应了我的教学方式,不过在他们的身上,还是缺少一种自主学习的动力!考了个60几分就满足了,根本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我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让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压转为自主学习,是摆在我面前的一大难题!以后一定多向各位同行学习! 2、继续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成就好人生,我发现自己班的学生明显缺少了恒心,不注重细节,表现为浮躁,令我们科任老师都很着急! 3、兴趣先导,注重积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继续加强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训练。努力做到要求默写的课文和生字一课一清,每课的练习面批面改!

力的教学反思

《力》教学反思 白家硷中学王永庆这是一节有关力学知识的内容。包含有: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作用一系列相关的内容。涉及到的生活层面很广,虽然知识点都浅显易懂,但学生很难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加以精辟的解释,容易在层出不穷的知识点中把握不住重点,迷失方向。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点拨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现象进而揭示其本质。理清一条思路,配以自然的过渡衔接,巧设小实验,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简单掌握真理。 一,投之以一石,溅出一池涟漪 长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物理课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会起抑制作用。本节课我以“课前热身”导入,让同学比比谁的气球吹得最大?同时不忘体验两腮的感觉。学生很兴奋的接受了这样的开始,带着老师的要求,自然而然的步入到课堂中来。 学生的潜概念中,对力的认识还是有基础的。所以我在让同学们体验力的同时给他们看了一组生活中其他领域的产生力的场景,目的是激起学生有更进一步的学习欲望。从而为学习”力”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谈谈除了人类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让学生明白世界上所有物体都是可以的。再配以几幅各物体产生力的图片,让学生总结得出“什么是力”。 二,辟之妙问,因势而利导 课堂教学中的过渡是指教学过程中某两个教学环节或某两个知识点的教学衔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上一个问题已经结束,而下一个问题尚未开始之际,情绪最易跌入低谷。如果不注意这其中的衔接,会使得物理课堂变得过于生硬。所以,稍带有悬念的过渡或富有艺术性的转折,就有利于学生振奋精神,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在讲授“力的相互作用”前,请学生举例各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而后手拉橡皮筋问相同的问题,学生轻易能回答,正当他们觉得毫无难度时继而又抛出第二个问题:”手有什么感觉?”另外,讲授力的“作用效果”时当学生能了解:力作用在比较软的物体上时物体会发生形变,那么作用在比较硬的物体上呢?是否也会发生形变?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意见。学生的好奇心立即被激发,迫不及待的想去找出答案之所在。“牵一发而动全身”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中去。 三,敢试牛刀,享受动手快意 初中物理课堂重视的是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我多次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起,讲讲生活中哪些显现涉及到力的知识。同时也不忘让学生利用橡皮筋、气球等生活中的小物件时时体验一下力的存在。这些其实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可学生们未必都能用力的知识加以解释,这样多次的训练就能帮助他们找出规律。浅层次的接触无法让学生得出一系列的规律,所以必要的动手实验能够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使潜在的能量尽情的释放。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一节普普通通的物理课在简短的小实验中充满着活力与情趣。 四,倾之声情,感动几多情愫 我常常思考怎样的一节课才算是成功的?记得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能听懂,学生能参与!”是啊!如果课的形式质朴得无法再出彩,如果言语匮乏得无法再生动,那么倾之一腔深情吧,需知那温柔的一句问话那鼓励的一个眼神,在学生的心海中激起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涟漪更有那波涛汹涌般的热情。 在讲授硬的物体受力是否会发生形变时,学生们各执己见,有个女孩说出“力小时就不会发生形变,力大时就可以”我当时对她的话进行了更正,但无论是我的列举否定还是多媒体演示时的论证,我始终都没有把视线从她的眼睛上移开,我想让她深切的感受到我在和她交流,就这样她看着我,轻轻的点点头,我知道她懂了。这之后她的回答是更加的踊跃也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