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创生
创生语文课堂教学“内在的活跃”
探索过程中: 我们 应 该 转 过 弯儿 来 : 我 们 的关 注 点 和 学 习知识 的动 力 ,帮助 学生 建构 学科 知识 规律 ,使 其真 正
落 脚 点 ,都 要 “ 从 立足 于 自己的教 转变 到更 加关 注 于学 生 成为课 堂 中学 习的主 人 。
的学 ” ,注 重将 转 变 学 生学 习 方式 的理 念变 成 教 师 的 自觉
刘 明 庆
和 “ 答 ”使语 文 课堂 教学 过程 显得 平 淡无 味 。从 而致使 学 以外 ,更 有一 些感 性 的细 节需要 用 心去 审
生 的思维 只能 以线性 的定 向 的方式 运作 ,思维 狭窄 ,很 难 视 。其 中课堂 教学 中学 生 “ 参 与 的效 度 ”
深层 次地 领悟 文章蕴 含着 的 丰富 内涵 。 因此 ,我 们要 对课 堂提 问设 计 进 行 创 新 ,使 学 生 成
一
定的 “ 静 ” 的空 间 和时 间 ; 而后 再 在 同
作为 从事 一 线教 学 的实践 者 ,当我 走过 了课 改 初期 那 伴 的 相 互 启 发 中 ,深 度 品 味 文 本 的精 致 懵懂 的浮 躁后 ,我在 深刻 的思 考 ,我们 的语 文课 难 道是 为 与微 妙 ; 接 着教 师 要让 他 们在 一 种 自然 而 了给 人 “ 看 ”吗 ?课 堂教学 那 表面 的热 闹所 带来 的可欣 赏 又和谐 的氛 围中把 属 于 自己的思 考流 泻 出 性, 其 实在 一定 程度 上模 糊 了我们 的视线 , 于是 伴 生 出 “ 泛 来— —在 这个 多元 互 “ 动 ”的情 景 中 ,触 语文化” 、“ 过 度迁 移 ” 、“ 学生 信 马 由缰 ” 等语 文课 堂教 学 发彼 此 的启发 与 碰撞 ,从 而促进 了学 生 的
中小学教师如何“_创生”课程?
核心素养时代,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的角色须进一步由课程实施者向课程创生者、领导者转变,在课程设计、开发、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那么,新课改下,中小学教师应如何创生课程?本刊邀请专家进行了分享和讨论。
李小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监测实施与结果应用部主任诸向阳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无锡市南长街小学副校长张华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小学教师如何“创生”课程?策划|周丽◎李小红:在笔者看来,中小学教师的课程创生是指教师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优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等,在整个课程改革过程(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研究等)中通过批判反思而实现的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包括文本内容和非文本内容)、课程意义、课程资源和课程理念的持续主动建构。
它倡导作为课程主体的教师自觉、有意识地变革课程的各要素,以达到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目的。
其所要揭示的核心理念和思想是,教师在整个课程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完善和发展课程、提升自身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建设能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发展。
可以说,教师通过课程创生促成了课程、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发展。
进一步分析,中小学教师的课程创生具有以下几个要义——第一,自觉性。
它有别于一些教师对课程的无意识改变,是教师有意识地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甚至理念等方面所进行的变革,而且教师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创生课程的目的是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实现其他功利性的目的。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创生应该是教师对课程目标、内容、资源、理念等所进行的一种积极的变革和主动建构。
第二,批判性。
教师的课程创生意味着教师要不断地批判反思现有的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理念等的缺陷和弊端,并对之进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变革和主动建构。
第三,全程性。
教师的课程创生不能仅局限于课程实施活动,而是要表现在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研究等在内的课程改革的全过程中。
创造性教学实践案例语文(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更是承载着传承文化、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
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案例以“角色扮演”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创造性教学。
二、案例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分配、表演展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 教学内容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为例,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景,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之情。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课文中的小主人公、老牧民、骑马者等。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讨论并确定自己角色的台词、动作和表情。
(3)角色扮演各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学生观摩并评价。
教师巡回指导,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对表现不足的小组提出改进意见。
(4)总结与反思各小组分享表演心得,教师总结本次角色扮演教学的效果,强调合作、创新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三、案例实施1. 教师准备(1)提前了解课文内容,熟悉角色特点。
(2)制作草原风光视频,用于导入。
(3)准备角色分配表格,明确各角色台词、动作和表情。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
(2)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一个角色进行准备。
(3)与组内成员共同讨论,确定台词、动作和表情。
3. 教学实施(1)导入:播放草原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景。
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生——听余映潮老师讲《孔乙己》
纵观 《 孔 乙 己 》 这 整 堂 课 , 余 老 师 都 是 将 几 个 主 要 确 的学习 目标 ,对 学习 内容有 自觉 的意识并积极主动地 投
的问题 当作整 个课堂 的一 个中心来组织 ,是贯穿课堂 的主 入 学习的过程 。【 3 ] 这就 需要语文教 学活 动能够挖掘 、尊 重 .
堂余 映潮老师 教授 《 孔 乙己》的课为例 ,以具体代抽 象, 说 、 读 、 写 ”于 一 体 , 发 挥 了语 文 课 堂 应 该 有 的效 果 。 归
对余 映潮老师 教学 内容 的选 择与 良好教 学情 境的创生 作一 根 结底 ,这也是借 “ 主 问题教学 内容选 择 ”这一东风 ,达
题 ,是否 能选择 适宜 的教学 内容 ,所 教的内容是否与 教学 的方式建构起整个 课堂的教学 情境 与氛 围,给学 生创 造出
目标 和 课 程 标 准 的 要 求 相 一 致 ,是 衡 量 一 堂 课 好 坏 的 基 本
一
个 有 效 的 学 习 空 间 ,引 发 学 生 的 思 考 。让 学 生 在 整 体 上
等 等 。 教学 方 法 受 制 于 教 学 内容 , “ 怎 么教 ”服 务 于 “ 教什 用之赏析 ” “ 孔 乙己的挨 打之 赏析 ”这两个 问题 为主线 , 么 ” 。语 文 课堂 教学 的失 败 、无 效 , 问题 主要 出在 教 学 内容 让学生独立 思考 ,谈谈 自己的感受 ,这两个方 面是贯穿全
在独立 思考 的条件下 ,都能将 自己对这 两方 面的理解表述
教 是 为 了 帮助 学 生 学 , 最 终也 要 落 实到 学生 的 学 [ 2 ] 。教 出 来 ,课 堂 氛 围 积 极 、 活 跃 。 从 教 学 思 路 来 看 , 余 老 师 选 学 方 法 是 操 作 层 面 , 选 择 适 当 的 教 学 方 法 安 排 合 适 的 教 学 择 了一个 看似 简单 、实则 内涵丰富 的两个 点来形成教学 的
语文课堂中课程资源的创生
创生 出更富有价值 的语文资源。扩展
是指拓宽语文课内容 的涵盖面。如变 单篇课文的学习为对 同类文章 、同类 文化现象的领悟 、 联想和欣赏。比较
生课程资源 的过 程。需要强调的是 , 师生 平等 对话虽 然主 张归还 学生话
地参与到课 堂活动 中 。下面一则案 来 例 足 以说 明这 一点 :在学 习海 子的
点。有了教师认真的倾听 ,师生间的 互动才会成为可能 ,才能更 益于将学 生的回应转化为有效 的教学资源。在 这种倾听的氛围中,学生成为了重要 而有价值的语文课程资源。当然 , 倾 听并 不意味着一味肯定学 生的 回答 , 作H一 些无 效的 赏识 ,比如 “ { 好极 了” “ 很好”之类的 ,而应该是真实 而真诚 的,是利于修正 、提升学生回 答的,这也是教师平等思想在课堂中 的体现 。
学生与作者深入对话 、继续探究 的兴
趣 。久而久之,学生也就 自 然学会如 何 倾听他 人 的意见 、反思 自己的观
千差万别 的文学个性 的比较 中,认识
社会 ,品尝人生,与教师 、作品交融 和碰撞 ,从而提升智慧 。
㈣
。0 60
_ 镦 肆
4激励策略 。激励策 略是指在教 .
一
要具 有较 大的 开放性 。如 《 最后 一 课》 写到韩麦尔先生讲完最后一课的 情景 : “ 他转身朝着黑板 ,拿起一支 粉笔 , 出浑身的力量 ,写了两个大 使 字: ‘ 法兰西万岁 ! 然后呆在 ̄J , ’ IL I I 头靠着墙壁 ,话也不说 ,只向我们做 了一个手势: ‘ 散学了 , ——你们走 吧。 ”显然 这里言 已尽而 意无穷 ,可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 从韩麦尔先生那 无言的手势 中体会他那难 以言传的复 杂心态。
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创生性思原]
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创生性思原] 接受过语文教学的人都知道,语文教学内容有很强的创生性,往往老师讲的和学生理解的并不是教材所要给定的东西。
__认为“存在即有合理”,那么语文教学内容创生性产生的合理之处何在?语文教学内容的创生性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与呈现的种种材料的交往中挖掘或创造、生产出的其他的“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课程内容”的特性。
在现阶段,教师们已转变了传统的“以本为本”、“教教材”的方式,改为“用教材去教”,足已意识到教材(教材内容)只是教学内容的一个成分,不是全部,也映证了“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①这一论断。
我们说“教学的重要本质就是一系列的沟通”,②它是教师、学生、材料乃至整个社会文化之间的全方位对话。
既是沟通,就会产生无法预知的内容,因而给当前的语文教学内容创生提供了可能性。
在具有特殊性的语文学科的沟通中,我们看到,教学内容的创生性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一、语文材料本身的多解性对于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鲁迅在《绛洞花主小引》中精辟地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密事。
”之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只因其思想的博大精深。
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一首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表达的感情也是带有争论性质的,有人认为这首诗的基调是悲伤、是绝望,笼罩着死亡的气息;有人认为是作者为了精神和理想,对尘世幸福的又一次摒弃;而有人却认为这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对诗中的“陌生人”所指也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普通意义上的陌生人,有人认为是与自己不同道的人,而有人认为是其女朋友。
总之,仁者见仁,不像1+1,它在数学上的结果只能是2,没有其他。
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加之文学语言和所指的模糊性,使得同一材料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切入口、多角度进行解读,它可以是个一元N次方程,一个数,N 个解。
因此,师生与内涵丰富的材料的交往就带着多种可能性,蕴藏或衍生着各种可能的“教什么”、“学什么”。
创生教学内容
、
互 换 角 色 。 生教 学 内容 进 行 表 达 训 练 创
文本是教学 的凭借 。语文教科 书 中的一篇篇课 文, 本身 就是一 个敞开 的文本 , 我们 可以 突破 时 间和空 间的距 离 . 打 破年龄 和阶层 的区别 , 不但 与作者进 行精 神上 的交流 , 还可 以与 文中的人物 进行对话 , 由此创 生教学 内容 . 在情 感蕴涵
心里话 。
搞孤 立的语 言训练” 。于是 , 我们不禁要 思考 , 是否意味着 这
语 文 教 师 可 以对 以 课 文 内 容 在 不 脱 离 文 本 的前 提 下 进 行 拓 展 , 生 出适 当 的 教 学 内 容 , 创 以此 提 高 学 生 对 语 言 文 字 的运
用表达能 力呢?那 么教师又该如何创 生教学 内容 . 加强学生
然段 。
崔峦 老师在《 小学语文 》 创刊号《 阅读教学 现状及改革 建
议》 文中也指 出 :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 是要 凭借 文本的 一 “ 就 语言着重 培养学生感 受语言 、 解语 言 、 理 积累语 言 、 运用语 言 的能力 ……” 我们 语文 教学 中的创生 性教 学 内容 , 但应 该 不
容 不但有助 于理解 课 文 内容 , 且有 助 于读 懂作 者所 蕴 涵 而
的 意愿 。 二 、 设 情 境 , 生 教 学 内容 进 行 表 达 训 练 创 创
兴发律:创生真实的情境——以《三黑和土地》教学为例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22.04教学一篇课文,特别是文学性文本,必然离不开这样的思考:这篇课文是如何打动人的?找到兴发感动的质素,学生才会充满欢乐地、富于关切地、凝神地走进教学事物,语文学习也才能真实发生。
“兴发”即兴起、引发,是对学生个体美好身心状态的唤起和激活。
把不同的“主体人”———作者、教师和学生联结起来,构成亲密的对话关系,实现人、文一体的境地,必然要兴起、引发情动的力量。
而要产生情动的力量,必须创设与课文相似的情境任务。
语文教学的“兴发律”,是以真实的任务情境为载体兴起和引发语文学习强大向心力的教学规律。
语文任务情境的“真实”,大体具有两重意蕴:第一,文本自身呈现丰富多彩的情境,学生浸染其中,感受到文学的真实、艺术的真实、审美的真实;第二,以文本为引子,设置或模拟社会生活情境,在真实而复杂的语言文字运用环境中获得个人体验,把学生“带入”他们似曾有过、正在拥有、确认会有甚至向往拥有的情境中去。
情境任务是贯穿语文教学过程的主轴,一根深具主导价值和生长张力的主轴。
语文教学的动人故事,就是在这根主轴上生长出来的。
围绕主轴进行语言和精神交织的共振运动,是语文教学固有的内在运行规则。
比如教学现代诗《三黑和土地》(六上)。
这篇课文写了农民和土地的深沉感情,具有一种感动和感发的力量。
但是,它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怎样打开文本情感和精神的密码呢?我基于学生的个体学习欲求,将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统整在任务情境中。
活动一:猜一猜,这首诗创作于哪一年?教学从名字聊起:“我们班有叫三黑的吗?”学生笑了,从名字判断三黑的身份是个农民。
接着,我抛出大问题:“作者一般会在文末署上创作的日期。
《三黑和土地》入选教材时,创作日期被编者删去了。
猜想一下:这首诗大致是在什么年代创作的?不能查找资料哦!”学生用心阅读课文,找出关键语句去破解作者的创作时间:“‘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
’在旧社会,土地属于地主,农民就是打工的。
小学生语文课堂创新教学
小学生语文课堂创新教学语文课是小学生学习中国语言文字、阅读文学作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进行创新的教学设计和方法。
本文将从课堂氛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论述小学生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
一、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创新的语文课堂需要有积极活跃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音乐等方式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2. 组织互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互动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任务,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同时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播放录音、视频,展示图片、动画等,让学生通过视听方式感受和理解语文知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二、丰富的教学内容创新的语文课堂需要有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既要传授基础的语言知识,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和文化意识。
以下是几种创新的内容设置:1. 文学作品导读: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导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 阅读理解训练: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设计一些有趣的阅读理解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写作实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写作实践,如写日记、写作文、写信等,通过实际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新的语文课堂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创新教学方式:1. 问题导学: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去发现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小组合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小组中合作探究问题,相互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高中语文课整书阅读材料的重组运用创生
高中语文课整书阅读材料的重组运用创生
摘要:
1.背景介绍:高中语文课的整书阅读材料
2.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
3.方法:对阅读材料进行重组运用
4.效果:创生新的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建议:推广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正文:
在我国高中语文课程中,整书阅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让学生阅读整部作品,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但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呢?这就需要我们对阅读材料进行重组运用,创生新的作品。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作为整书阅读的材料。
这些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可以提供丰富的素材供学生发挥。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阅读材料进行深入的解析,理解作品的主题,把握人物的性格,领悟作者的创作手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这些素材进行重组运用,创作出新的作品。
例如,学生可以根据《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创作出一部新的小说;也可以根据《西游记》中的故事,创作出一部新的话剧。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对于这种教学方法,我认为是非常有效的。
通过重组运用阅读材料,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更全面地掌握创作技巧。
而且,这种方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创作中得到乐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课整书阅读材料的重组运用创生
高中语文课整书阅读材料的重组运用创生(最新版)目录1.导语:介绍高中语文课整书阅读材料的重组运用创生2.重组运用的定义和意义3.重组运用的方法和策略4.创生阅读材料的实施步骤5.总结:对整书阅读材料的重组运用创生的评价和展望正文一、导语在现代教育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高中语文课整书阅读材料的重组运用创生,正是一种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深入培养的有效方式。
二、重组运用的定义和意义高中语文课整书阅读材料的重组运用创生,是指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通过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重组,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理解和表达。
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重组运用的方法和策略1.分析:学生首先需要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其中的主题、情节、人物、语言等元素。
2.整理:在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将阅读材料进行整理,提炼出关键的信息和知识点。
3.重组:然后,学生需要对整理出的信息进行重组,形成新的阅读理解和表达。
4.创生:最后,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生出全新的阅读材料。
四、创生阅读材料的实施步骤1.选择阅读材料:学生需要选择一本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书籍,作为阅读材料。
2.阅读理解: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对书中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
3.重组运用:学生需要运用前面提到的方法和策略,对阅读材料进行重组运用。
4.创生阅读材料:最后,学生需要将重组运用的结果,形成为全新的阅读材料。
五、总结高中语文课整书阅读材料的重组运用创生,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方式。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还能够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生人文关怀
“ 思卫 国戍 轮 台” 的 爱 国 情操 … …榜 样 的 力 量 是 无 穷 尚 的 , 学作 品 中 , 家的 良好 性 格 和 伟 大 的 人 格 浸 润 其 文 作
对 照 新课 程 标 准要 求 , 何 改 变课 堂 教 学 中 出现 的 如
不 良状 况 呢 ? 笔 者认 为应 从 三 个 方 面 下功 夫 : 第 一 、 课 堂 教 学 要 注 重挖 掘 学 生 人 性 与 发 展 其 个
与 体 验 课 文 中传 递 出 的 人 性 。 第 二 、 堂 教 学 要关 注 学 生 的 情 绪 和 情 感体 验 。课 课
文 作 为语 文信 息的 栽 体 , 身就 有 丰 富 的人 文 内涵 。 它 本 们 或 揭 示 了深 刻 的 人 生 哲理 ,或 闪耀 着真 理 的 光 芒 , 或 渗 透 着 美好 的人 性 , 弥漫 着温 馨的 至 亲 至 爱 … …语 文 或 课 堂 教 学 的意 义不 仅仅 局 限 于教 给 学 生 某种 语 文 知 识 , 更 主要 的是 通 过 一篇 篇 凝 聚 着作 家灵 感 、 激情 和 思 想的 文 字 , 移默 化 地 影 响 着 一 个人 情 感 、 趣 和 情操 , 响 潜 情 影 着 一 个人 对 世 界 的 感 受和 对 生活 的 体验 。 就要 求我 们 这 的 语 文 教 师 在 教 学 中 不 能做 “ 运 站 ” 而 必 须 “ 文 入 转 , 披 情 ” “ 文入 情 ” 教 学 方 法 , 。披 的 已经被 越 来越 多的教 师认 同并 运 用 于教 学 实践 。我 在 教 学 《 背影 》 一课 时 , 着 对 怀 父 爱 的深 刻 体验 动 情 地 介 绍 , 生们 的情 绪 也 受 到 激 烈 学 冲撞 。此 时无 声 胜 有 声 。孝 心献 给 父母 的 观念 已深 刻在
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生——以《“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为例
1联 系上 下 文 填 空 。 .
( ) … … 前 者 会 尽 力 将 后 者 1
“ ” 另一 条 宽 敞 的 通 道 。 顶 向 “ 者 ” 指 的 是 前 “ 者 ” 的是 后 指 。
以后 ,却 使 整 个群 体 运 行 得 相 当有 题 有 些 错 位 : 蚂 蚁 世 界 不 堵 车 》 五 《 ( 年 级 ) 比 《 个 美 丽 的 故 事 》 四 年 一 (
学院附小)
0
2. 语戟 通 06 文掌讯 1/ 1C 0 0
文 教 学 内 容 ,可 以从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语 文教 学 内容 的选择 与创 生
以《 凤辣 子" “ 初见林黛玉》 一文为例
@黄铁成
如何 科学 地确定 小学 语文 教学 T ” 见 林 黛 玉 》 文 , 体 来 谈选 物 形象 , 会作 家描 写人物 的方 法 , -初 一 具 体
内 容 , 从 而 切 实 提 升 语 文 教 学 的 实 择 和 创 生 语 文 教 学 内 容 的过 程 。 并 在 习作 中学 习 运 用 。
一
教 材 , 最 重 要 的教 学 资 源 , 是 小
个 个 呼 之 欲 出 的 人 物 形 象 。 学 习 学 语 文 教 学 内 容 的 确 定 ,语 文 教 材
学 内 容 呢 ? 下 面 , 体 结 合 《 凤 辣 本 组 课 文 ,感 受 作 家 笔 下 鲜 活 的人 是 最 重 要 的凭 借 。立 足 教 材 选 择 语 具 ”
效 呢 ? 这 是 语 文教 学 切 实 需 要 改 进
的 一 个 问题 。
创生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创生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 学生能够运用创生教学的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 学生能够通过创生教学活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 学生能够学会倾听、表达、讨论和反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培养对知识的热爱和好奇心。
- 学生能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尊重他人的观点。
二、教学内容以小学语文《蚂蚁和西瓜》为例,设计一节创生课堂教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蚂蚁和西瓜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你们知道蚂蚁和西瓜的故事吗?你们觉得蚂蚁为什么要把西瓜搬回家?2. 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蚂蚁和西瓜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 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思考:蚂蚁和西瓜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3.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如“蚂蚁的团结协作”、“西瓜的甜与美”等。
-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形成小组意见。
4. 创生教学活动- 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包括创意点子、图片、视频等形式。
- 全班同学对各个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创生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
- 学生反思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如何改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 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记录学生在创生教学活动中的创意和表达。
2. 结果性评价:- 评估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和创生作品的质量。
- 收集学生对创生教学活动的反馈意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生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第一篇范文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具体策略。
教学内容的创新1.文学作品的选择与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文学作品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的契合,关注作品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对于经典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现代文学作品,教师则应关注其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价值导向。
2.跨学科整合:将语文教学与历史、地理、哲学等其他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领域去理解和分析文本。
例如,在讲解古诗文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文化习俗,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3.主题活动的设计:围绕特定主题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如“人与自然”、“家乡情思”等,通过讨论、写作、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方法的创新1.启发式教学:教师应善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2.情境教学: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文。
例如,在教授口语交际课时,教师可以组织模拟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小组活动,如共同完成一篇研究报告、策划一场文艺演出等。
教学评价的创新1.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2.自主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立学习目标,定期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
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动态创生
强 化教 学 的预见 性 , 如 : 生对 例 学
哪些 学 习 内容会 感兴 趣 ,对 哪些 内容 又会 感 到 困难 ,可 能从 哪些 角度 提 出问 题 ,哪些 地方 是 教学
的关 键点 ,哪些是 教 学必 须达 成
的心 声 。《 文课 程 标 准》 指 出 : 语 “ 读 教学 是学 生 、 阅 文本 、 师 之 教
急功 近利 的教 学 方式 ,也 许 能让 学 生 “ 、 、 、 ” 接 受 一 个 多 快 好 省 地
非 预设 性 教学 比之 完 全依 赖 教 案 照本 宣科 、按 图索 骥 的教 学 难 度更 大 , 教 师的要 求更 高 。 对 教 师 既要 吃 透教 材 、 了解学 情 、 富 丰 教 学 经验 ,还 应具备 广 博 的知 识 视 野 、良好 的文化修 养 和 敏捷 的 反 应 能力 。 只有 这样 , 才能 预见 教
◎
安 徽
得 语
: 电
=
谈
文
如教学《 芦花荡》 让学生体会 时, 文 本 中“ 晚 , 夜 敌人从 炮 楼 的小 窗
子 里 ,呆 望着 这 阴森黑 暗 的大 苇
塘 … …” 段环境 描写 的作 用 , 一 一 名 学生认 为 :一是 表 明敌人 的恐 惧 心理 , 是预 示 了敌人 的结 局 。 二 这 时一名 学生提出质疑 : 明敌人 表 的心理与 主 人 公有什么关系呢? 这 时学 生们 开始 思考 景物 描写 对 于 刻画人物 的作 用 , 归纳 出以下 三 并 点 :1 ()侧面衬托 了 白洋 淀军 民的 英勇 ;2 ()交 代人物—— 老头子 的 活动 背景 ; ) 面衬托 了老头子 ( 侧 3 高超 的水 上功夫 , 扬了老英雄 的 赞 功绩 。这 样的课堂 , 生成基于质 疑 而丰 富多彩 , 问借 于生成而豁 然 疑
高中语文课整书阅读材料的重组运用创生
高中语文课整书阅读材料的重组运用创生
摘要:
1.介绍高中语文课整书阅读材料的重组运用创生的背景和意义
2.分析整书阅读材料的特点和价值
3.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整书阅读材料的重组运用创生
4.提出建议和策略,推动高中语文课整书阅读材料的重组运用创生
正文:
【提纲】
1.介绍高中语文课整书阅读材料的重组运用创生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逐步深入,对高中语文课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背景下,整书阅读材料的重组运用创生应运而生,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分析整书阅读材料的特点和价值
整书阅读材料具有完整性、连贯性和系统性等特点,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深入的阅读体验。
这种阅读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整书阅读材料也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趣。
3.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整书阅读材料的重组运用创生
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整书阅读材料。
其次,教师需要设计合理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理解作品。
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重组运用,创生新的作品。
4.提出建议和策略,推动高中语文课整书阅读材料的重组运用创生
首先,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熟悉整书阅读材料的教学方法。
其次,学校需要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支持整书阅读材料的教学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创生探讨
摘要:本文就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创生这个问题,先是重点分析了“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互动,然后就实践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创生进行了较为有探索性的阐述。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创生
当前,语文教学内容的课堂呈现或者说课堂创生过程,缺乏一定
程度的理性指导,极易形成盲目、混乱,甚至是无作为现象。
在目前语文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的开发与研制工作,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以深刻把握语文教学内容创生的内涵为根本,着重从语
文课堂教学实践的主体等角度,分析和探讨语文教学中一些大家较为关注的主要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方法论,辩证统一
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必将使我们向着“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目标,迈出更为坚实的一步。
一、“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互动
(一)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想教(学)什么”首先取决于语文课程的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层面的概念,它主要面对“语文是什么”的问题,即“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和学生个体的发展,国家期望学生具备的语文素养‘是什么’”。
语文课程目标大致包括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这两个方面。
语文教师要对语文课程总目标深刻理解,使其成为自身语文教学实践潜在的自觉意识,又要明确具体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领域的侧重点以及相互联
系,这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创生的“学理地图”。
面对同一篇课文,不同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完全可以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因为一个文本,可以“教”的东西是很多的,但这些并不需要用一堂课全部完成,教师在课程目标、年段目标的指导下,可以将它们进行筛选,制定更为具体细化的课堂教学目标,来直接
指导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实现“有目标的教学内容创生”。
当然,语文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选择、取舍,而且还要对教材中简要的或没有的内容偶尔展开或补充,一些内容甚至需教师制定合适的方案开展专题研究或小课题研究,这些都是教师创造性运用教材的体现。
另外,教师还应该合理吸收课外教学资源,或者扩张,或者深化,以丰富教材的时空内涵和生活意蕴,使教
材上的内容活起来,实现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再创造。
(二)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深化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
语文课堂教学中“实际教(学)什么”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经验。
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也不是由教材一个要素决定的,还涉及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性的问题。
因此也不可能是教材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什么,我们只能选择教材中与学生认知发展相一致的内容。
下面,以一位老师教学《故都的秋》为例,来简要分析一下。
首先,由学生自主提出学习内容。
在具体操作中,先让学生自读。
自读中,教师不做明示或暗示,不左右和影响学生的思维。
自读之后,
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文本特点,决定文本或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应
该了解和掌握的内容,自己感到困惑无法解决的问题。
通过归纳,学生提出的应该了解的内容有:故都有哪些秋景、故都的秋景有怎样的特点。
又提出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郁达夫是个怎样的作家、他当时的处境如何、他是在怎样的心情下写作此文的、散文的结构有什么特色……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有的过于
零碎,有的价值不高,有的偏颇甚至错误。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没有弃之不顾,而是告诉学生将采取课外单独交流的方式解决。
而对于教师认为很重要的问题学生却言有不及的情况,又做了适当的补充,比如:学生对作者表达的细腻兴趣不大,缺乏对语言的感受和细细
品味;对秋天这一意象理解比较肤浅等等。
因而,教师又提出了以下问题供他们讨论:①故都秋景的清、静、悲凉的特点,作者郁达夫是如何进行细腻刻画的?青紫又找出几个句子加以评点分析。
②秋天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请列举古人写秋
的名句,并谈谈人、秋与深沉幽远严酷萧索的感触三者之间的关系。
可以看出,这位教师是努力把学生的需要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的,无论是由学生提出的“教学内容”,还是由教师补充的“教学内容”,都是站在现实的角度,在尊重学生主体需要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师对问题进行质量把关和深度拓展,也是本着切合学生的实
际需求和体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学内容自然而然被重构和创生。
因而是有效的。
二、客体内容的创生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所共同指向的活动对象,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语文教学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和语文活动这两部分内容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语文知识与言语认识活动直接相关,并且通过言语认识活动指导着言语实践。
可见语文知识与语文活动的关系非常密切。
一方面,活动内容必须要以知识内容作基础,“知识内容”往往规定了“活动内容”的要求和方向。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语文教学中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认识到教师指导的重要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是否有“教师运用有关知识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是区分学校语文教育和社会、家庭语文熏陶的重要标志,是“语文教学”或“语文学习”活动与生活中的语言自然习得行为的分水岭。
我们引入认知心理学对知识类型的划分方式,来认识语文知识在语文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是“陈述性知识”,即关于“是什么、怎么样”的知识。
如“比喻是什么”、“意象是什么”、“什么叫论点(观点)、什么叫论据(材料)”等。
这些陈述性知识是语文活动得以开展的认知基础、认知起点或认知背景。
当然这种知识对语文教学的意义是有限的。
二是“程序性知识”,即关于“做什么”“怎么做”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对语文活动起着引导性的作用,它规定了语文活动的要求和方向,是语文活动得以开展的操作模型。
例如,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们在议论文中通过举什么样的例子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该怎样做?三是“策略性知识”,即关于“如何确定”“做什么”、“如何做”的知识。
它的特点是“反思
性”和“元认知”。
后两种知识对语文教学的意义是巨大的,因为它直接作用于语文教学的能力目标。
只不过现在的语文课程在这方面的知识太少,我们还需要不断创造这方面的知识。
作者单位:温州市第22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