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乌龙茶生产新技术研究精品PPT课件
创新乌龙茶制作工艺探究
![创新乌龙茶制作工艺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f6bb7cb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f.png)
创新乌龙茶制作工艺探究摘要:乌龙茶(青茶)是中华民族的独创茶类,目前只有中国掌握这种制茶秘诀,乌龙茶的制作工艺是六大茶类中最复杂的一种。
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铁观音、大红袍、洞顶乌龙、凤凰单枞等。
在进行乌龙茶创新制作加工的时候需要结合传统制作,在制作工序上可分为6道工序: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
关键词:创新制作;二次晒青;加工工艺制造;揉捻机转数引言加工工艺特征:乌龙茶秉承古老手工传统制作,工序繁多复杂。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从采摘到成品经过鲜叶、晒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等工序,不但工序多,而且讲究时间、火候控制等要领,形成南靖乌龙茶复杂、精细的加工特性[1]。
一、乌龙茶介绍清代雍正年间,在福建安溪县有一个茶农,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为长得黑,身材健壮,村民都叫他"乌龙",春天采茶时节到了,采完茶遇到一头猎物,他紧追不舍,最终捕获成功,一家人在分享美味的时候,早已忘记制茶。
第二天才将采回的鲜叶进行杀青,没想到经过放置一晚上的茶叶叶片边缘破损已经变红,并散发出阵阵香气,当茶叶制成后,并无之前的苦涩味,反而清香浓郁,回甘生津,滋味厚重而香醇,于是他反复琢磨研制,终于制成了新品茶类——乌龙茶,自此安溪也成为了乌龙茶的名乡了。
乌龙茶是介于绿茶(不发酵)与红茶(全发酵)之间的半发酵茶类,因为乌龙茶的茶叶外形为青褐色,所以也成为"青茶",它的特点是在冲泡后,绿色叶片的边缘出现红色的边,素有"绿叶红镶边"的美称,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制作是茶叶互相碰撞,使叶片边缘破损,正也是因为这道工序,才有了乌龙茶独特的香气!乌龙茶的具有减肥健美,抗氧化,防辐射等方面,也被日本誉为"美容茶"、"减肥茶"。
饭后饮用,可以促进肠胃消化,消耗热量,是减肥美容必备的良品[2]。
二、乌龙茶制作工艺主要制作过程:鲜叶——晒青(或加温萎凋)——做青(摇青、凉青)——杀青——揉捻——烘焙。
闽南乌龙茶生产新技术
![闽南乌龙茶生产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b73eeaf3186bceb18e8bb35.png)
摘要:作为全国乌龙茶主产区之一,我国福建省拥有悠久的闽南乌龙茶产制历史和成熟的加工技术,而随着科技发展、乌龙茶产品的热销,各类新型闽南乌龙茶生产技术也因此涌现,基于此,选择南安市作为研究对象,并就闽南乌龙茶生产技术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开展了详细论述,希望论述内容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闽南乌龙茶;生产技术;南安市随着闽南乌龙茶生产技术的成熟,当下闽南乌龙茶各种工艺的工序基本一致,各道工序参数、程度控制的不同则是闽南乌龙茶品质特征差异的主要源头,而在笔者的实际调研中发现,萎凋、做青、揉捻造型和干燥属于影响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工序,而这些也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 闽南乌龙茶生产技术发展现状考虑到萎凋、做青、揉捻造型和干燥属于影响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本文研究首先围绕四种工序的发展现状开展了深入分析。
1.1 萎凋工序作为闽南乌龙茶生产的重要环节,萎凋工序能够使叶片适度失水,并满足做青工序需要,因此萎凋工序对于闽南乌龙茶来说存在重要的品质诱导作用。
在传统的闽南乌龙茶生产中,日光萎凋属于最为基本的生产技术,但由于日光萎凋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为保证闽南乌龙茶的品质稳定,近年来南安市闽南乌龙茶生产企业在人工控制萎凋技术领域开展了大量探索和实践,白炽光加温萎凋、远红外加温萎凋、镝灯照射萎凋、混合光吹风萎凋、红光光源萎凋均属于经过实际生产验证的闽南乌龙茶人工控制萎凋技术。
但值得注意的是,受市场竞争较为激励影响,南安市闽南乌龙茶生产企业大多不具备自主更新萎凋技术的能力,直接在市场中购进茶叶萎凋机属于这类企业的常态,而红光光源功率设定为300 W、辐照距离设定为0.3 m、辐照时间设定为30 min则属于很多企业的茶叶萎凋机参数设置,由此即可较好保证闽南乌龙茶的成茶质量[1]。
1.2 做青工序做青工序同样属于闽南乌龙茶的关键生产工序,该工序也属于长期以来业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学界围绕闽南乌龙茶做青工序水分运动机理、机械运动机理、酶学机理开展的大量研究也具备较高借鉴价值。
乌龙茶的制作工艺.ppt
![乌龙茶的制作工艺.ppt](https://img.taocdn.com/s3/m/c51a0283ad02de80d5d84021.png)
初制基本工艺: 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
精制工艺: 拣剔→复焙→包装。
乌龙茶初制过程图
采摘
乌龙茶的采摘期约为每年的4月10日左右至5月20 日,顶叶驻芽形成时,采摘驻芽开面的二三叶开面和大开面之区 别。闽南、台湾采摘多在小开面至中开面之间, 闽北、台湾采摘多在中开面和大开面之间。顶叶 开展4-7天达中开面,此时采摘比小开面时采摘 的香味较佳,冲泡次数也多。
乌龙茶精制工艺图
拣剔
将初制好的茶叶通过拣剔,去除茶梗、老叶及头尾 ,有的还须筛去碎屑,使外形更加均整、美观,口
感更好。
这道工序直到现在还是手工操作。
的酚类物质转化,达到气香味醇的目的。
杀青
是结束做青工序的标志,是固定毛茶品质和做青质量的主要因 素。主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蛋白酶活性,防止做青的继续 氧化和发酵,同时使做青叶失去水分呈热软状态,为揉捻程序
提供基础条件。
揉捻
是形成岩茶外形的界定因素,也是影响茶叶制率的 因素之一。
干燥
稳定茶叶品质,补充杀青效果的作用,使茶叶 达到较长时间的储藏而不变质。
开面:茶树新梢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驻芽后 即称开面,新梢顶部第一叶与第二叶的比例小于 三分之一称小开面,介于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
间称中开面,达三分之二以上称大开面。
萎凋
萎凋是做青的基础,是使茶青失水变软的一个过程。
做青
乌龙茶做青工序极为繁复,需经过多次的走水、摇青、发酵等交替进行 。摇青的目的是促进边缘摩擦,从而让水分走失更快,但是走失太快, 就达不到保留有益成分的目的,所以要走走停停。等青的目的是让茶青 在水分走势过程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的作用下起发酵作用,促进茶
其他茶类及深加工化学ppt
![其他茶类及深加工化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b7e2da08f12d2af90242e626.png)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在其加工过程中,以多酚类氧 化和相关色素形成作为“发酵”特征的化学反应被 控制在鲜叶局部和一定变化范围内进行,因而形成 了“绿心红边”、汤色金黄的品质特点。 乌龙茶滋味浓厚爽口,既有别于红茶以多酚类及其 氧化产物为主体的味觉风格,也不同于绿茶由多酚 类主导的“苦、涩”主味。 乌龙茶的特征加工工序为晒青、凉青和做青,对鲜 叶的理化性状有着特殊的要求,且工艺上讲究内含 物转化的节奏和控制。尤其在香气方面,随着加工 的推进,鲜 叶气味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最后形成 浓郁持久的成茶香气及特色鲜明的“品种香”。
六堡茶:为圆柱形篓包装,每篓净重有55kg、 50kg、45kg、40kg、37.5kg等几种规格。品质特 征为条索肥壮或粗状,压结成块,色泽黑褐润; 内质香气陈香浓郁,似槟榔香,汤色红浓深厚, 滋味陈醇甘滑,叶底黑褐。
专家建议重新确定普洱茶的分类地位
(新华网云南频道11月26日电,2004)
要技术性概念是“适度”和“控制”。所涉 及的范畴包括成分组成、化学变化和工艺条 件等各个方面,其已经和尚待揭示的内容构 成了乌龙茶制造化学研究体系的基础。 乌龙茶制造中一个著名的现象俗称“走水、 还阳”,据现有成果认为,这是将鲜叶内有 限的水分和内含物通过多次转移逐步加以利 用,并由此进一步控制包括多酚类在内的多 种物质反应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乌龙茶制 造化学研究已超出其化学反应本身,扩展到 制茶原料理化性状和做青微域环境调控等重 要领域。
从表6-6(p255)可看出,细菌从渥堆开始至30h前 后,其数量呈迅速增加趋势,并达到高峰,渥堆 后期则呈现下降趋势。真菌则有所不同,其数量 随渥堆时间的延长一直处于增加状态,只是到渥 堆末期才略有下降。 渥堆后期,由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积累,堆内酸 度的增加及温度的升高,使内部环境逐渐偏离了 已有微生物类群生长的最佳条件,故各菌类的数 量均相继下降。
PPT第六章 乌龙茶分析
![PPT第六章 乌龙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40799069dc5022aaea00df.png)
乌龙茶名品介绍
福建乌龙茶按照产地、制作工艺的不同,分为闽北乌龙和闽南乌龙。 闽北乌龙主要分布于武夷岩山、建瓯、建阳等地,其中以武夷岩茶为极品。 武夷岩茶总体特征为:外形条索肥壮紧接匀整,俗称“蜻蜓头”,叶背起蛙皮 状沙粒,俗称“蛤蟆背”,色泽绿润带宝光,俗称“砂绿润”。内置香气馥郁隽永, 具有特殊的“岩韵”,俗称“豆浆韵”,滋味醇厚回甘,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 澈艳丽,叶底柔软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浅黄绿色,耐冲泡。 武夷岩茶产品分为大红袍、名枞、肉桂、水仙、奇种。
六、干燥
茶叶经过揉捻后,采用烘焙的方法进行干燥,分为毛火和足火。一般揉捻
和烘焙交替进行。目的在于蒸发茶叶中的水分,缩小茶叶体积,固定外形, 保持足干,防止霉变。 七、摊凉 茶叶干燥后,通过自动摊凉机将叶内热量迅速散发,以达到冷却的目的, 摊凉后茶叶的含水量应该控制在3.5-4%之间。
任务三
乌龙茶名品介绍——福建乌龙
任务三
乌龙茶名品介绍——大红袍
乌龙茶名品介绍
大红袍属四大名枞之首,可谓乌龙茶中的“茶中之王”。大红袍既是茶树名, 也是茶名。其发酵程度比铁观音深,干茶、茶汤香气、味道接近红茶。其品质特征 为特级外形紧结、壮实、稍扭曲,色泽带宝色或油润;香气锐、浓长,滋味醇厚、 岩韵明显、回味干爽;汤色深橙黄;叶底软亮匀齐,边红或带朱砂色。分特级、一 级和二级。 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 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
四、杀青
乌龙茶的内质已在做青阶段根基形成,炒青是承先启后的转折工序,
象绿茶的杀青一样,主要是按捺鲜叶中的酶的活性,控制氧化进程,防止 叶子继续红变,固定做青形成的品质。其次是低沸点青草气挥发和转化, 形成馥郁的茶香。同时通过湿热感化粉碎部分叶绿素,使叶片黄绿而亮。 此外,还可挥发部分水分,使叶片柔软,便于揉捻。 杀青方法分为机械杀青和手工杀青两种,以机械杀青为主。
《乌龙茶茶艺》课件
![《乌龙茶茶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4fb06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7.png)
闽北乌龙茶主要产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一带,是乌龙茶的重 要产地之一。其茶树生长在岩石缝里,因此具有独特的岩香 和韵味。闽北乌龙茶的代表品种有武夷岩茶、大红袍等,其 制作工艺精湛,是中国茶文化的瑰宝。
闽南乌龙茶
总结词
闽南乌龙茶以安溪铁观音为代表,具有独特的兰花香和滋味,是中国乌龙茶的代 表之一。
量。
用纯净水冲泡
使用纯净水来冲泡乌龙茶,以 保证茶汤的口感和品质。
注意泡茶技巧
掌握好泡茶技巧,如水温、浸 泡时间等,以充分展现乌龙茶 的特点和品质。
客观评价
在品鉴和品尝过程中,要客观 评价乌龙茶的品质,不掺杂个
人喜好和情感因素。
05
CATALOGUE
乌龙茶的保健功能与养生之道
乌龙茶的保健功能
降低血压
乌龙茶的传说
相传乌龙茶的发现是因为乌龙僧 人在某次采茶过程中,将茶叶放 在石磨上磨碎,意外地发现了这 种半发酵茶。
乌龙茶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文化内涵
乌龙茶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 茶道、茶艺、茶文化等,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价值体现
乌龙茶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口感 和品质,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和历史意义。
泡茶水温
乌龙茶的冲泡水温一般在95℃-100℃之间,可以根据茶叶的品质和个人的口感喜好来 选择。如果水温过低,茶叶的香气和味道无法充分释放;如果水温过高,则容易造成茶
叶苦涩。
用水选择
泡茶用水应该选择清洁、无异味的自来水或者纯净水。尽量避免使用含有氯、铅等有害 物质的自来水,以免对茶叶产生不良影响。
泡茶的步骤与技巧
CATALOGUE
乌龙茶的品鉴与品尝
品鉴乌龙茶的方法与技巧
观察茶形
最新乌龙茶加工课件PPT
![最新乌龙茶加工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8b3eeff20722192e4536f6fa.png)
1.水分变化与品质的形成
水浸出物和水溶性几茶素含量的增加能使茶汤滋 味浓厚,氨基酸和唐类的增加和控制,萎凋的适宜条 件,及适度标准,促使这些物质的转化形成,对青茶 品质的提高是很重要的。
2.萎凋技术对品质的影响
萎凋是青茶制造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青茶香气 和滋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工序中主要掌 握如下几个方面:
(二) 做青
1.水分变化与品质的形成 2.做青技术对品质的影响
1.水分变化与品质的形成
做青过程中,水分蒸发非常缓慢,失水也较少, 摇青进随着水分的蒸发,推动梗脉中的水分和水溶 性物质,通过输导组织向叶南渗透,远转,水分从 叶面蒸发,而水溶性物质在叶片内积累起来,这是 摇青时水分变化的特点。
老茶称摇青过程是:行水,过程。也是以水分 的变化控制物质的变化,促进香气滋味的形成如发 展过程。掌握和控制好摇青过程中的水分变化,足 青茶控制的一个关键。
乌龙茶加工
第十章 青茶初制
青茶,习惯上称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青茶制工 精细,综合了红、绿茶初制的工艺特点,即鲜叶先经 萎凋,摇青,促使发酵,后进行杀青,揉捻和烘干。 成品茶品质兼有红茶之甜醇与绿茶之清香。
青茶的品质特点:绿叶红镶边。要求汤色金黄, 香高味厚,喝后回味甘爽。高级青茶必须有韵味。如 武夷岩茶需有岩骨茶香之岩韵。安溪铁观音盾需有香 味独特的观音韵。优良品种茶,都具有特殊的香气类 型,如肉桂之桂皮香,黄旦之蜜桃香,凤凰单枞具有 天然的花香。
2.做青技术对品质的影响
2),摇青时动作要轻,防止叶脉折断,阻止水分 及干物质的运输,而使折断处多酚化 物先期氧化形成不规则的红变而影响品质。
3),摇青次数,转速和程度要根据季节气候不同 灵活掌握。 一般原料嫩的少摇,原料老的多摇。 含水量高的水仙品种多摇,含水量低的乌龙品种少摇。 摇青不足,汤味涩口,苦而不甘。 摇青过度,香气低沉,叶低死红不活,外形色枯。
第六章 其它茶类加工化学 第一讲 乌龙茶制造化学 中国茶艺 教学课件
![第六章 其它茶类加工化学 第一讲 乌龙茶制造化学 中国茶艺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571c8b6edb6f1aff001ffb.png)
4)减少苦涩味的多酚类物质,改善茶汤滋味
晒青时间 晒青程度
(分钟)
(%)
0
76.41
多酚类 (%)
37.06
黄酮类 (mg/g)
氨基酸 水溶性糖(%) (mg/g)
11.02 2075.23
4.18
10
75.60
36.70
10.94 2159.36
4.49
20
74.35
35.76
10.56 2277.41
叶绿素酶的催化水解; 邻醌的氧化降解; 受叶细胞内酸性增强,产生脱镁;
4、做青条件的控制
做青的工艺特点和物质变化规律,决定了做青需要一定 的温、湿度,才能保证正常的物质变化:
➢ 适宜的温度:22-26℃; ➢ 适宜的湿度:75-85%;
如果温度太高(30 ℃以上):
➢ 氧化酶活性太强,多酚类氧化过于强烈,做青 难控制,大量形成棕红色及暗褐色的聚、缩合 产物。不利于促进香气的生成。导致多酚类大 量与蛋白质结合,水溶性多酚类含量明显减少。
分蒸发,但更重要的是受阳光中的各种光谱 的作用,使叶内产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变化, 形成乌龙茶的色香味。
1、晒青的综合作用
1)、提高酶活性,促进物质转化,为 后序物质变化做准备
• 受太阳光的热和化学作用,晒青中酶的活性得
到提高。
酶活化 游离态增加
武夷岩茶晒青凉青过程中酶活性变化
项目 水分(%)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合,形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降低茶汤浓度,并 使茶汤混浊而不清澈,叶底红褐。
表6-5茶树芽叶伸育过程蛋白质的含量变化
伸育期
初期
粗蛋白(%) 33.31
纤维素(%) 8.88
中期 28.37 12.92
乌龙茶 ppt课件
![乌龙茶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359ddb76c66137ef06199f.png)
PPT课件
7
乌龙茶的传播
• 乌龙茶历经300多年的发展,到20世纪中叶,乌龙茶的树品种、制法以及产 品在武夷山出现后,便开始像外传播,基本形成了闽北、闽南、广东、台湾 四大乌龙茶并行的格局。
PPT课件
8
乌龙茶的特征
• 茶叶外观:绿叶红镶边 • 茶汤颜色:金黄澄澈 • 茶味品鉴:有绿茶的清幽鲜爽,又不似绿
• 降血脂,乌龙茶有防止和减轻血中脂质在 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抗衰老,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 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
PPT课件
17
乌龙茶饮用禁忌
一是空腹不饮,否则感到饥肠辘辘,头 晕欲吐,人们称是“茶醉”; 二是睡前不饮,否则难以入睡; 三是冷茶不饮,冷后性寒,对胃不利。 这三忌对初饮乌龙茶的人尤为重要,因
客服部培训(三)
乌龙茶
培训人:解粉萍 培训时间:2015年03月02日
PPT课件
1
乌龙茶
• 初识乌龙 • 乌龙茶的传播 • 乌龙茶的分类 • 乌龙茶的品质特征 • 乌龙茶的制作工艺 • 乌龙茶的功效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PPT课件
6
乌龙茶的起源与历史
• 中国茶文化底蕴深厚,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乌龙茶根植于 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吸收融合了红茶和绿茶的加工技 术,形成了独有的特色。
• 龙凤团茶是乌龙茶的前身,宋元时期的贡茶为龙凤团茶, 直到明朝时期,由于明太祖朱元璋觉得龙凤团茶的工艺复 杂,徒耗民力,因而下令罢贡,龙凤团茶随之消失,渐渐 演变为今日散状的乌龙茶。
• 武夷肉桂:又称玉桂
青茶乌龙茶课件PPT
![青茶乌龙茶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5cea2249649b6649d747ce.png)
摇青
摇青后茶青红边开始出现。
静置
摇完青后把茶青围成窝状(也就是四周茶青 较厚,当中较薄)。
《制茶民谣》中说: 人说粮如银,我道茶似金。 武夷岩茶兴,大念制茶经。 一采二倒青,三摇四围水。 五炒六揉金,七烘八拣梗。 九复十筛分,道道工夫精。 人说粮如银,我道茶似金。 武夷岩茶兴,全靠制茶人。
3. 铁观音茶
原产于福建安溪县,为闽南乌龙茶的代表品类。 外形条索卷曲、壮洁、沉重,有的形如秤勾,有 的状似晴蜒头,色泽鲜润、砂绿显,滋味醇厚鲜 爽、入口回甘带蜜味,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 有余香”之誉。
4.东方美人
主产于台湾新竹县一带,属重发酵(80%) 的乌龙白毫茶,又名为白毫乌龙茶。曾风行 欧美,成为英国王室贡品,女王命名为“东 方美人”。茶芽肥大呈条状,有甜香,汤色 橙红,有熟果味香或蜂蜜香,滋味甜醇。
东方美人茶采收期在炎夏六、七月,即 端午节前后10天。东方美人茶最特别的地 方在于,茶菁必须让小绿叶蝉(又称浮尘 子)叮咬吸食,昆虫的唾液与茶叶酵素混 合出特别的香气,茶的好坏决定于小绿叶 蝉的叮咬程度。
为了要让小绿叶蝉生长良好,东方美人 茶在生产过程绝不能使用农药,因此生产 较为不易,也更显其珍贵。
主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蛋白酶活性,防 止做青叶的继续氧化和发酵,同时使做青叶失 去鄣分水分呈热软态,为后道揉捻程序提供基 础条件。
炒青时间约为7~10分钟。成熟标准为叶 态干软,叶片边缘起白泡状,手揉紧后无水 溢出且呈粘手感,青气去尽呈清香味即可。
杀青火候需要掌握前中期旺火高温,后期 低火直至出锅。
因茶树长在岩石中,故名岩茶。
两种方式。 其间还不断用沸水浇淋壶身,为的是加温,把茶的精美真味泡出来。
台湾著名茶文化专家范增平先生曾说的好:一壶茶泡出它的人情、诗情和乡情。 武夷岩茶初制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乌龙茶(1).ppt
![乌龙茶(1).ppt](https://img.taocdn.com/s3/m/3bb99538a0116c175e0e481d.png)
程度:萎凋叶含水量68~70%,减重率 10~15%。
感官:第一叶或第二叶呈现下垂,青气 减退,花香显露。
萎凋槽 萎凋
萎凋
第六章 名优乌龙茶加工技术
三、武夷岩茶加工技术
2)凉青 晒青或加温萎凋后,将晒青叶两筛并一
筛,移动到室内凉青架上,边萎凋边散热。 过程:发生走水还阳现象,做青的开始。
乌龙茶原料
第六章 名优乌龙茶加工技术
三、武夷岩茶加工技术
1、品质特征 外形条索粗壮紧实,色泽砂绿蜜黄、
鲜润光泽,泛宝色,花果香浓郁高长,滋 味浓醇甘爽,岩韵显,汤色橙黄显金圈, 叶底肥厚柔软。
2、加工工艺 鲜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
—干燥
第六章名优乌龙茶加工技术
三、武夷岩茶加工技术
耐泡,香高味醇打好基础。 ➢ 叶缘细胞:由黄——红——朱砂红。 ➢ 内含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同红茶发酵)。 ➢ 水分蒸发。
第六章 名优乌龙茶加工技术
三、武夷岩茶加工技术
3)做青
❖方法:
➢手工:叶子在水筛面上作圆周旋转、上下 跳动运动。6~8次,历时10h左右。
➢机械:摇青机摇青。转速:28转/min。
乌龙茶做青
第六章 名优乌龙茶加工技术
三、武夷岩茶加工技术
3)做青
制 做青次 法数
1
23
4
5
6
7 89
摇青转 手数 工 静置时
间min
10~15 20~30 30~40 40~50 50~60 50~60 40~50 30~40 7~8
30~50
60~70 60~80
60~0
第六章 名优乌龙茶加工技术
产地:福建:闽南(铁观音为代表) 闽北(武夷岩茶为代表)
乌龙茶制造技术(五)
![乌龙茶制造技术(五)](https://img.taocdn.com/s3/m/b3e3b85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9.png)
乌龙茶制造技术(五)烘焙和包揉 2武夷岩茶的制法,炒、揉、焙三者分次相间交替进行。
杀青和揉捻交叉进行。
其方法因使用工具不同而差异颇大,如用手工或不同类型的杀青机和揉捻机。
但其共同的要求是,杀青要高温、快速,以闷为主,闷透结合。
揉捻则要求小机(最大40型)热揉、重压、快速、短时,以重为主,轻重结合。
此堪称为武夷岩茶特有的炒揉方法。
操作时,要求做到“二炒二揉”。
初炒,温度240-260℃,投叶量。
7-1.0公斤,时间约2分钟.初炒后趁热用手揉20几下,抖松后再揉20几下,总时间约2-3分钟,揉至茶叶流出,卷成条索时即解块,进行第二次炒揉。
复炒锅温200-240℃,将初揉叶撒在锅内闷炒10几秒钟,至茶条烫手时起锅,复揉1分钟左右,使茶条卷紧。
武夷岩茶的烘焙,要求做到高温水焙和文火慢烤,形成岩茶特有的火功。
.操作时,先将炒揉完成后的茶叶,进行初焙,俗称“走水焙”。
不论用手工焙笼或烘干机,初焙温度应在100-110℃。
焙10-15分钟,约七、八成干时,筛去碎末,簸去黄片,进行摊凉。
摊凉后拣剔,拣去茶梗、粗黄片、茶扑和杂物。
然后进行复焙。
复焙采用低温慢烤,火温75-85℃,时间1-2小时,烘至足干发出茶香时,下焙趁热收藏。
闽北乌龙茶,如闽北水仙、闽北乌龙,其制法与岩茶大同小异。
有的增加了包揉工序,其工序是:鲜叶、晒青、凉青、摇青、杀青、揉捻、毛火、包揉、足火、毛茶。
包种茶按外形特征分,有条型包种茶和半球型包种茶。
条型包种茶不重视芽尖及白毫,而求条索紧结美观,可稍重揉捻,常用二次揉捻,使茶叶完全卷曲紧结成条,然后解块、干燥.半球型包种茶如台湾冻顶茶和松柏长青茶,香气浓厚而温和。
炒青后,经初揉、初干、团揉(包布揉和复炒)等三个步骤。
团揉将茶叶装入特制的布球袋,用手工或布球揉捻机进行,并不时解袋松茶。
再复火再团揉,重复2-3次,使茶叶水分消散,外形逐渐紧结,最后予以干燥。
台湾乌龙茶,搅拌(起做青作用)重,此外炒青、揉捻、干燥与一般乌龙茶基本类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瑞香
黄旦自然杂交后代,产量高,制乌龙茶质量 一般。
9 瑞香
制绿茶清香显,稍带花香, 汤中有板栗香,味浓爽。
10、 悦茗香
是赤叶观音的天然杂交后代,芽叶淡紫绿 色,茸毛少,嫩梢较肥壮,叶质柔软,持 嫩性强,属中生高产品种。制成乌龙茶外 形重实,香气浓郁鲜爽,滋味醇厚爽口, 具“观音韵”。
目前较有推广前景的新品种
不足:产量不太高、持嫩性较差、易粗老
5 九龙袍
从武夷大红袍的天然 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的。 嫩梢叶色暗黄绿,茸毛少。 抗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 春梢萌发期一般在3月下旬, 4月中下旬达一芽三叶期 (芽期迟)。制闽北乌龙茶质量较佳,制闽南乌龙 火功宜稍高。外形重实,色乌润,香气浓长,花香显,
滋味醇爽滑口,耐冲泡。
福建乌龙茶生产 技术创新
主要内容
1、福建乌龙茶品种创新 2、福建乌龙茶栽培技术创新 3、福建乌龙茶加工技术创新 4、福建乌龙茶包装储藏技术创新 5、福建乌龙茶产品创新 6、福建乌龙茶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因其独特的品 质风格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2007年福建省乌龙茶产量达到11.5万吨, 福建乌龙茶的产量、产值、出口、创汇均位 列全国第一。
2.1 茶园选址海拔高度
但是高山茶区春季雨、雾较多,湿度大,不 利于乌龙茶加工中做青过程的“走水”的 进行。
2.2 茶园灌溉
水源成为乌龙茶新开茶园选园的主要条件 之一,茶园多建有蓄水池,以作为茶园灌 溉水源;在灌溉方式上,多采用引水软管 浇灌,一些企业的基地还引进国外微灌、 滴灌节水灌溉系统。
2.3 种植规格
目前主要的种植方式有 单行双株排列、双行单株 排列和三行单株排列。 单行双株种植时,株与株之 间留有3-5厘米的间隙。 双行单株种植时,行距20厘米,两 行植株位置相错,以使根系有更大的发展空
间。
• 三行单株种植时,行距15-20厘米。 • 三行单株种植成本较高,但有利于提早成园。 • 一般亩植4000-6000株,高的8000-10000株,
春芽萌发期一般在三月上中旬,一芽三叶 期在4月上中旬,制成乌龙茶外形紧结重实, 香气馥郁鲜爽,滋味醇厚回甘,显韵味。 品种抗寒、抗旱性强, 制优率较高。 是目前乌龙茶 新品种中推广面积最 大的一个品种。
2 、茗科2号(黄观音)
从铁观音与黄旦人工杂交 后代中选育而成的无性系新品种。早芽种, 叶色黄绿,叶形 长椭圆或椭圆形, 叶尖钝尖。春芽 萌发期一般在3月 上旬,一芽三叶 期在4月上旬。嫩 梢芽叶黄绿带微紫,茸毛少。
出几种新的优良品种,如丹桂、九龙袍、 黄观音(茗科2号)、茗科1号(金观音)、 春兰等。
1、茗科一号(金观音)
福建省茶科所从铁观音与黄旦的人工杂交 后代中选育而成的无性系新良种,遗传性状 偏向母本铁观音。发 芽密度大且整齐,叶 色深绿,芽叶色泽紫 红,茸毛少,嫩梢肥 壮,持嫩性较强,产 量高。
1、茗科一号(金观音)
保福 护建 区乌 域龙 示茶 意地 图理
标 志
近年来,铁观音市场不断升温,武夷岩茶 市场从2007年开始也呈上升趋势,2008年 岩茶价格比往年拉升约20%-30%,部分 企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乌龙茶市场的繁荣与加工技术的改革与创 新是密不可分的。
一、 乌龙茶品种创新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理条件得天独 厚,茶树种质资源丰富,近年来福建省培育
6 丹桂
武夷肉桂的天然杂交后代 、高香、早生、高产。嫩梢叶色稍黄绿,茸 毛少。抗逆性强。 春梢萌发期一般3月 上、中旬,4月上旬 为一芽三叶盛期。
。
6 丹桂
发芽能力强持嫩性好,产量高,比肉桂、 黄旦、铁观音高20%以上。
丹桂制乌龙茶有特殊花香,但滋味比较苦 涩。制工夫红茶花香明显,品质较佳。
7 紫牡丹
铁观音的自然杂交后代。叶形椭圆,叶率较 低,条索紧结重实,色泽乌黑褐润,香气 馥郁鲜爽,滋味醇厚甘甜,“韵”较显。
8 金牡丹
从铁观音与黄旦人工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 叶芽紫绿色,茸毛少,制优率高,制乌龙 茶品质优异(香),条索紧结重实,香气 馥郁芬芳,滋味醇厚甘爽,“韵”味显。 抗寒、抗旱性较强。
5-6年后挖掉重植(新丛铁观音质量好)。
2.4、修剪
目前闽南茶区多种植 新枞铁观音,修剪一般 采用“以采代剪”方 法,年终进行用平 剪的方法培养树冠 层。
通过持续反复 地对幼龄铁观音进 行打顶采摘,维持 树冠层,因此闽南 铁观音茶区树冠 普遍较矮。
2.5 采摘期调控
(1)为了提高秋、冬茶的产量和品质。 夏茶萌发后,不进行采摘或修剪,任其自然生长, 留养树势,到暑茶季节对留养茶树进行轻修剪, 并追施尿素等速效肥料,以提高秋、冬茶的产量 和质量; 还有一种修剪措施是春茶采后进行深修剪,及时 进行中耕施肥,暑茶对茶树进行打顶采摘,并追 施尿素,也可获得秋、冬茶的高产优质。
• 乌龙茶:金观音、悦茗香、金牡丹
•
台茶12号(金萱)
• 红茶:黄观音
二、 栽培技术的创新
2.1 茶园选址海拔高度 近年来福建地区新建的乌龙茶茶园选址多 在海拔500——800米的山地,甚至在 1000—1200米的高山地区建园,这有利 于提高乌龙茶品质。 海拔较高茶区,一般气候温和,日照短, 昼夜温差较大,云雾弥漫,雨量充沛,土 壤理化性能好,腐殖质含量较高。
早芽种。叶色绿,春芽萌发期3月上旬, 芽叶尚肥壮,茸毛少,抗寒、抗旱能力尚 强
4春兰
从铁观音天然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早生的 乌龙茶新品种。嫩梢叶色黄绿,茸毛少,适 应性好,抗逆性强。
比母本铁观音早10天左右,与黄旦相近。 育芽能力较强,。制乌龙茶香气清幽细长, 兰花香显,滋味醇厚有韵,制优率高。制绿 茶板栗香显,滋味鲜爽。
2 茗科2号(黄观音)
扦插繁育成活率高,抗寒、抗旱性较 强,适应性广,产量较高。制成乌龙茶品质 比较接近黄旦。 亦适制红、绿茶, 制功夫红茶香高味厚, 品质优异。 (2008年春茶 鲜叶原料一芽二叶 40-60元/kg,一芽二三叶 36元/kg)
3 黄奇
从黄旦和白芽奇兰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 分离选育的无性系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