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特征、成因机制和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21: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特征、成因机制和防治措施
[P1]同学们,今天,我们讲述地面变形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地面塌陷。
[P2]下面从三个方面对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进行介绍,一是我国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二是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三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P3]先讲第一个问题:我国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
[P4]地面塌陷是指天然洞穴或人工洞室、巷道上覆岩土体失稳突然陷落,导致地面快速下沉、开裂的现象和过程。主要分为岩溶地面塌陷和采空区地面塌陷。
[P5]1、岩溶地面塌陷分布特点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现代岩溶地面塌陷比较发育,长江以北地区岩溶发育程度不高,除古代的岩溶洞穴系统有部分残留外,现代岩溶主要以溶蚀裂隙为主。据1993年的不完全统计,南方岩溶地面塌陷点已发现34072个,占全国总数的96.5%。其中湖南省有14152个,居全国之首,其次为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别为8751个、8735个,再其次为贵州、云南、四川。
矿山排水、开采地下水、水库蓄水等人为干扰岩溶水流场的活动,是诱发岩溶地面塌陷的主导力量。
[P6]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的分布
目前我国采矿业造成的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全国20个省区市,塌陷点总数达17138个,占全国各种类型地面塌陷总点数
44.4%,其中湖南省为12549个,再其次为内蒙古自治区2800个,再其次分别为山西、黑龙江、安徽、河南等省。
[P7]下面讲第二个问题: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
[P8]1、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可以从岩土体内、外部条件进行探讨。
(1)岩土体的内部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下存在空洞(先决条件);二是洞穴围岩状况,是否发生塌陷取决于顶板能够形成稳定的支撑拱。一般而论,当洞穴埋藏深度与洞穴高度之比小于25:1时,洞顶上部就会形成三个变形特点不同的带,即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带。
(2)岩土体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自然影响因素(如大气降水、河、湖近岸地带的侧向倒灌作用、地震)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P9]2、地面塌陷的发生机理
(1)岩溶地面塌陷的机理
岩溶塌陷的原因有潜蚀、真空吸蚀、振动、土体软化、建筑荷载等。因条件不同,产生塌陷的原因而不同,也可能是以一种原因为主导,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P10](2)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的机理
第一阶段为掘进和回采的初期,存在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带;第二阶段为地裂缝发展阶段,仅存在冒落带和裂隙带;第三阶段为地面塌陷阶段,仅存在冒落带。
[P11]最后再讲讲第三个问题: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P12]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防治贯彻“以防为主、及时治理”的方针。
[P13](一)岩溶地面塌陷的防治
1、岩溶地面塌陷灾害预防:要及时查明洞穴分布,对已出现地面变形,但尚未塌陷的地点,要圈围出警戒区,及时撤离人员;拟建的以岩溶水为开采对象的供水源地布设地点,场地选择时,应事先进行致塌危险性的充分论证,并尽可能远离村镇和人口密集区;对分散开采的农村井机,应强调小流量小降深逐渐过渡到预定开采量的操作方法,以避免洞穴负压的形成;在可能出现塌陷的地段,要防止地表水的进入,对严重漏水的河溪、库塘进行铺底防漏或人工改道;加强对岩溶水位,尤其是地面变形的监测,要注意宣传,加强群测群报的工作。
[P14]2、岩溶地面塌陷的治理主要方法:
(1)清除填堵法:常用于相对较浅的塌坑或埋藏浅的土洞。
(2)跨越法:用于较深大的塌陷坑或土洞。
(3)强夯法:在土体厚度较小、地形平坦的情况下,采用强夯砸实覆盖层的方法消除土洞,提高土层的强度。
(4)钻孔充气法:设置各种岩溶管道的通气调压装置,破坏真空腔的岩溶封闭条件,平衡其水、气压力,减少发生冲爆塌陷的机会。
(5)灌注填充法:在溶洞埋藏较深时,通过钻孔灌注水泥砂浆,填充岩溶孔洞或缝隙、隔断地下水流通道,达到加固建筑物地基的目的。
(6)深基础法:使用于一些深度较大,跨越结构无能为力的土洞、塌陷。
(7)旋喷加固法:在浅部用旋喷桩形成一“硬壳层”,在其上再设置筏板基础。一般10 ~20 m 即可。
[P15](二)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的防治
1、采空区地面塌陷危害的预防
(1)矿山开采前应结合开采方式、开采进度,运用采动理论估算不同开采期,地面变形的范围和程度,做出风险评估。
(2)要明确禁采区和限采区,对地表重要建筑物、水库和城镇所在地要结合采深采厚和地质条件分析,拿出危害后果最小的开采方案。
(3)开采过程中要对不同区块的地面变形进行监测预报,及时撤离人员。
(4)矿坑排水设计必须考虑地面塌陷的可能地点、规模,避免单纯追求疏干工期的做法。
(5)改进井巷顶板管理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充填法。在一般情况下,为减少地面变形造成的损失,应留有足够数量的保安矿柱,而且禁止对矿柱的回采。
[P16]2、采空区地面塌陷的治理
(1)对破坏的土地应进行整理、平复,以防滑坡、崩塌的出现。
(2)危房改造必须到位,严重损毁的房屋必须拆除。
(3)对进入充分采动阶段(冒落带发育到地表)的地段,土地整理工作至少应在塌陷后两年进行,由于残余变形将持续很长时间,这些地段短期内一般不宜建造永久性建筑物。对仍处于非充分采动阶段的地段,不宜开展正规的土地整理,以免前功尽弃,或采用钻孔灌注法,填充地下空腔,使之达到稳定状态。
同学们,地面塌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要多注意这方面的信息,为今后参与这方面的救援打下基础。好的,今天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