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竹编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开发研究

合集下载

竹编调查报告总结

竹编调查报告总结

竹编调查报告总结竹编调查报告总结引言:竹编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追求,竹编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竹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竹编调查,本报告将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竹编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竹编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起源于古代中国,并在历史长河中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竹编的制作工艺独特,通过将竹子剥皮、切割、编织等过程,将竹子制作成各种精美的器物和装饰品。

竹编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人们展示民族文化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方式。

二、竹编的应用领域竹编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家居装饰方面,竹编可以用于制作各种家具、灯具、花盆等,为家居环境增添自然、淳朴的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竹编还可以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如篮子、竹席、竹制餐具等,满足人们对绿色生活方式的需求。

此外,竹编还可以应用于建筑、园林、礼品等领域,为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美感和实用性。

三、竹编的发展现状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追求,竹编在当代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竹编技艺,将其应用于生活和创作中。

同时,竹编作为一种手工艺品,也逐渐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出了一些创新的产品。

例如,利用竹编技艺制作的竹纤维材料,可以应用于纺织、建筑等领域,具有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竹编的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典范。

四、竹编的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尽管竹编在当代社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竹编技艺的传承和培养面临困难,年轻一代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不高,导致竹编技艺的传承受阻。

其次,竹编市场的竞争激烈,一些低质量的竹编产品充斥市场,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

此外,竹编的原材料竹子的供应也存在问题,竹子的生长周期长,采伐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竹丝上的两代对话

竹丝上的两代对话

竹丝上的两代对话作者:文丽君来源:《中华手工》2012年第04期二月的空气中依然弥漫着微冷的因子,宽巷子一家悄然开张的竹艺生活馆却充满春天的暖暖气息。

淡雅的瓷胎竹编茶器、时尚的竹编晚宴包、柔美的竹编吊灯……无一件不颠覆你对传统竹编的印象。

自从“刘氏竹编”在第三届国际非遗节上名声大噪后,刘江趁热打铁地在成都开了两间新店。

对于刘氏竹编的未来,这位新生代接班人有太多的想法。

现在,轮到他大展拳脚了。

偏要“叛逃”的儿子对于“接班”这事,其实刘江最初是相当反感的。

刘江有个厉害的父亲,刘嘉峰,从14岁起就名震四川,是一个被业内称为“竹编圣手”的传奇人物,刘氏竹编也是由他一手开创的。

这些都曾是刘江最引以为豪的事,可随着不断成长,他却越来越觉得压抑甚至透不过气来。

“我感觉好像活在他的阴影下,所有人都告诉我你长大后一定要像你父亲那样,而我更想做我自己。

”刘江故意“叛逆”,不跟父亲学手艺,还想方设法把父亲请来的美术老师气走。

2000年,刘江大学毕业,他决定“北漂”做自己的事。

他学雕塑,做壁画,研究空间设计,还与几个意大利人合开了一个工作室,专做酒店、会所和豪宅的概念设计。

父亲几次叫他回来。

一想到回去就会被人说成是“接班的”,他过不了心里那道坎。

2009年,因为孩子出生,刘江回成都待了一阵子。

他看见年迈的父亲依然在为坚持的竹编事业而奔波,母亲的身体也大不如前,丈母娘又患胃癌,乏人照顾。

他决定结束北漂生活,将工作室搬回成都,但是依然做自己的设计。

一次,父亲又要去杭州参展,看着父亲准备产品时孤独的身影,刘江心中不忍,便陪着父亲一同前往。

在展会上,刘江发现,蜀绣、银花丝、年画等很多工艺世家都有年轻一辈在帮忙。

“他们的前景并不乐观,但我看到那些二三代传承人勇于接过父辈手中的担子,我很感动。

而我父亲还是没人帮忙,他对我寄予厚望,却又总不说出来,怕我耽误自己的事业。

”那一刻,刘江重新用心审视父亲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他的《龙纹梅瓶》是那样气质典雅,他的《维摩演教图》是那样技艺精湛,他的《飞天舞》是那样如梦似幻,在国家级大赛上屡获金奖……“我在上面看到了一个老艺人更多的用心和坚持。

6751089_刘氏竹编:又一代人的匠心独运

6751089_刘氏竹编:又一代人的匠心独运

特策划别
竹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

竹编,其以竹为质,剖劈成篾片或篾丝并编织成各种用具和工艺品的一种手工艺。


致分为:瓷胎竹编,平面竹编,双面竹丝编三类,工艺竹编不仅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更具深厚的历史底蕴。

浙江
嵊州,四川省青神县和渠县先后被评为“中国竹编之乡”。

刘江中国工艺美术大
师刘嘉峰之子,刘氏竹
编第二代传人。

上个世
纪七八十年代,刘嘉峰
首创了竹编字画和提花
编织法,由此创立了刘
氏竹编,成为我国竹编
工艺的一大创举,推动
了我国竹编技艺的发
展。

2008年,刘氏竹编
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江
作为刘氏竹编的第二代
传承人,他把传统的竹
编技艺与现代生活大胆
结合,其创新作品十分
吸引人的眼球。

1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非遗文化传承的川菜餐饮空间设计构建——以渠县刘氏竹编为例

非遗文化传承的川菜餐饮空间设计构建——以渠县刘氏竹编为例

非遗文化传承的川菜餐饮空间设计构建——以渠县刘氏竹编
为例
邓贵艳
【期刊名称】《鞋类工艺与设计》
【年(卷),期】2024(4)1
【摘要】刘氏竹编作为一种传统的非遗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但在川菜餐饮空间设计中却鲜有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刘氏竹编介入川菜餐饮空间设计为切入点,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刘氏竹编在川菜餐饮空间设计中遵循的设计原则,总结归纳其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构建方法,拓展川菜餐饮空间设计新路径,营造特色文化餐饮空间,不仅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延续,也探寻到餐饮空间设计的新方向。

【总页数】3页(P69-71)
【作者】邓贵艳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7.3
【相关文献】
1.民间艺术在现代文化语境下的发展模式研究——以四川渠县刘氏竹编为例
2.非遗品牌化视角下的湘西竹编传承人口述史档案拓展应用研究
——以湘西竹编为例3.非遗展示的传播方式与空间形式研究——以南京铁道职业
技术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秦淮灯彩非遗展馆为例4.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进非遗活态传承的思考——以柳编为例5.浅谈非遗工艺艺术的传承发展——以程河柳编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非遗文件竹编文化

中国非遗文件竹编文化

到明代初期,江南一带从事竹编de艺人不断增加,游街串巷上门加工.竹席、竹篮、竹箱都是相当讲究de工艺竹编,尤其以竹 席最为著名,益阳de水竹凉席创始于元末明初.到明代中期,竹编de用途进一步扩大,编织越来越精巧,还和漆器等工艺结合起 来,创制了不少上档次de竹编器皿,如珍藏书画de画盒、盛放首饰de小圆盒、安置食品de大圆盒等.
感 国
家 级
千 磨 万




,
谢 质
文 化 遗 产
观 竹
坚 劲 任 尔 东西 南 北
看 编

,
竹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编 尔
东西
分 南
第 肆 部 分



竹编分类
竹编工艺可分为细丝工艺和粗丝工艺.成品主要是经过对竹子de切丝、刮纹、打光、劈细等工序,将剖成一 定粗细de篾丝编结起来制成.
一、细丝竹编工艺 (瓷胎竹编工艺):
瓷胎竹编技艺独特,以精细见长,具有“精选料、特细丝、紧 贴胎、密藏头、五彩图”de技艺特色.
,
化 青 国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竹

击 还 坚
青劲 为任

傲东 绕西 指骨 南
北 风
柔竹
目录 CONTENTS
壹 非遗竹编 贰 历史渊源 叁 制作流程 肆 竹编分类 伍 主要特点 陆 传承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
非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遗 尔
东西
竹 南
第 壹 部 分



非遗竹编
竹编是我国传统de手工艺,古老而悠久.远古人类用竹搭棚遮风避雨,用竹篱笆圈养剩余de猎物和幼禽,李冰用竹笼装 卵石修筑都江堰,人民群众用竹编制成各种农具、日常用品,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用竹篾编制成有形有态de艺术品,都 赋予了竹以文化de内涵.有竹便有竹编,竹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de各个角落,可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传统手工编织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手工编织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手工编织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传统手工编织艺术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手工艺术,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传统和智慧。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许多传统手工艺正在逐渐消失。

传统手工编织艺术却在不断传承和发展。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载体。

本文将就传统手工编织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探讨。

一、传统手工编织艺术的传承手工编织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史前时期人类就开始利用植物纤维、动物毛发等原材料进行编织。

在古代,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编织技艺和样式。

中国古代的丝绸织造技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古埃及的薄纱织造技术也是举世闻名。

编织艺术在不同的文化中发展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成为各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手工编织艺术的传承离不开传统手工艺人的努力和执着。

这些手工艺人多数是在家族中代代相传的,他们从小就开始学习编织技术,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掌握了精湛的手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

他们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下一代,确保传统手工编织艺术得以传承下去。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手工编织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一方面,现代科技的进步为手工编织艺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传统的手工编织工具如梭、织机等被替代或改进,使得编织工艺更加高效和精确。

现代科技还为传统手工编织艺术注入了新的元素,如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等,使得传统手工编织艺术更具现代感和市场竞争力。

传统手工编织艺术也在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

中国的刺绣艺术和日本的和服文化相互借鉴,创造出了独具东方韵味的传统手工编织作品。

这种文化融合不仅丰富了传统手工编织艺术的内涵,也为其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虽然传统手工编织艺术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手工编织艺术失去了兴趣,造成了传承的困难。

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也给传统手工编织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许多传统手工编织艺人面临着生存困境。

传统竹工艺产品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传统竹工艺产品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传统竹工艺产品的传承与创新研究概述:竹是中国的传统材料之一,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手工艺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竹制品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随着现代化的冲击和工艺水平的提高,传统竹工艺产品的传承与创新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传统竹工艺产品的传承与创新,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建议。

一、传统竹工艺产品的传承1. 传统竹工艺产品的历史与地位竹制品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制作工艺经过了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竹工艺产品包括竹编、竹雕、竹篾编织等,其中不乏许多精美的艺术品和实用品,如竹编篮、竹雕像、竹篾编织家具等。

这些产品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2. 传统竹工艺产品的技艺传承传统竹工艺产品的制作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这些技艺的传承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在中国,有许多家族或地域性的传统竹工艺产品制作技艺,这些技艺往往只在家族内部或地域内部传承。

随着现代化的冲击和年轻一代对传统工艺的冷漠,传统竹工艺产品的技艺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3. 传统竹工艺产品的价值传承传统竹工艺产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也是其传承的重要方面。

这些产品不仅具有美学品味,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

对传统竹工艺产品的价值传承,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传统竹工艺产品的创新1. 传统竹工艺产品的材料创新在保持传统竹工艺产品的传统魅力的前提下,可以进行材料创新,采用现代科技所提供的新型材料,如环保竹材、强化竹材等,使传统产品在保持传统特色的拥有更好的质地和性能。

2. 传统竹工艺产品的设计创新传统竹工艺产品的设计一直以来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小幅度的改进,很少有大胆的设计创新。

在今天,可以通过引入现代工业设计理念和方法,创新传统竹工艺产品的设计,使其更加贴近现代生活需求和审美趋势。

3. 传统竹工艺产品的功能创新除了美观性和艺术性,传统竹工艺产品在功能上也可以进行创新。

21192024_成都市刘江竹编技能大师工作室——“以竹作画”技艺精湛“刘氏竹编”独树一帜

21192024_成都市刘江竹编技能大师工作室——“以竹作画”技艺精湛“刘氏竹编”独树一帜

—61—各种收藏品。

这种将竹文化与各种文化相结合的产品,集观赏和实用为一体,先后被评为四川省优质产品和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质产品,四川省人民政府连续三届授予四川名牌称号,荣获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工艺美术旅游产品金奖、中国旅游特色商品金奖等,曾六十余次荣获国际国内各种金奖,也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

成立大师工作室,秉持匠人精神成都市刘江竹编技能大师工作室设立在成都文殊院街刘氏竹编旗舰店院内,主管竹编技能的传承与发扬、竹编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培养吸纳竹编人才。

工作室有强大的技能导师团队,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亚太竹工艺大师、刘氏竹编国家级传承人刘嘉峰担任顾问,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刘氏竹编省级传承人刘江带队,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鲁利竹和李春梅担任技术老师。

刘江竹编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创作的道路上秉持一路向前永不止步的匠人精神,以对竹文化的未来探索促进竹编艺术的永续前行。

工作室以竹为本,以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呈现时代的风华及新世代的美感,古意新作,创作出更多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竹编产品。

成都市刘江竹编技能大师工作室——“以竹作画”技艺精湛 “刘氏竹编”独树一帜作为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竹编是成都重要城市名片之一。

成都刘氏竹编工艺有限公司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竹工艺大师刘嘉峰先生主持创立,其传承人是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刘江。

多年来,刘嘉峰之子刘江致力于继承和发扬非遗文化,将传统竹编技术与时尚现代生活结合,不但研究开发生产出了大批新款竹编工艺品,还多次进入学校、社区进行竹文化传播和竹编技能培训,受到广大民众的好评和赞赏。

目前,成都刘氏竹编工艺有限公司拥有位于北京前门大街,上海豫园,成都文殊院、宽窄巷子、杜甫草堂、锦门等六家直营门店,为传播中国竹文化及竹编技艺助力。

我国竹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刘氏竹编精选优质慈竹为原料,有的以陶瓷为胎,依胎编织而成各种瓷胎竹编花器、茶具;有的以各种书法及绘画为题材,精心编织成各种竹编字画等竹编工艺品。

竹编织工艺品的传承与保护

竹编织工艺品的传承与保护

竹编织工艺品的传承与保护竹编织工艺品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竹编织工艺品的传承与保护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竹编织工艺品的传承是通过口传和示范传授的方式进行的。

在传统的竹编织工艺中,传统手艺人是主要的传承者。

他们通常通过口述和示范的方式将手艺传给后代。

这种传承方式虽然能保证技艺的流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口述传承容易出现信息传递的错误或遗漏。

有些细节和技巧可能无法通过口述而准确传达。

其次,示范传授需要学徒和手艺人在一起长时间学习和工作,这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条件有一定的限制。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方式来传承竹编织工艺品。

其次,保护竹编织工艺品需要加强对竹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竹编织工艺品的制作离不开竹材,而现在许多地方都存在滥砍滥伐竹林的现象。

这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也给竹编织工艺品的制作带来了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引导人们正确利用和保护竹资源,推动竹林的可持续管理和利用,以保证竹编织工艺品的制作。

此外,要传承和保护竹编织工艺品,我们还需要弘扬传统文化,增加对竹编织工艺品的重视和认同。

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许多竞争和挑战。

很多人更加追求现代化和时尚的东西,对传统手工艺品的需求逐渐减少。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推广和宣传竹编织工艺品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增加人们对竹编织工艺品的认同和重视,从而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手工艺品。

最后,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竹编织工艺品的扶持和保护政策。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培训,为手艺传人和相关机构提供帮助。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竹编织工艺品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包括收藏和展示竹编织工艺品,举办相关展览和活动,提高竹编织工艺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之,竹编织工艺品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寻找更有效的传承方式,保护竹资源,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保护。

刘氏竹编:两代人匠心独运让传统融入生活

刘氏竹编:两代人匠心独运让传统融入生活

2018┃中国林业产业┃大师艺录┃文化 65刘氏竹编:两代人匠心独运让传统融入生活文/综合刘氏竹编创始人 刘嘉峰66 文化 ┃大师艺录┃中国林业产业┃2018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刘嘉峰首创了竹编字画和提花编织法,并由此创立了刘氏竹编,成为我国竹编工艺的一大创举。

2008年,刘氏竹编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嘉峰之子,刘氏竹编第二代传人。

如果说,刘嘉峰老人创立的竹编字画和提花编织法,推动了我国竹编技艺的发展,那么对于刘嘉峰之子、刘氏竹编的第二代传人刘江而言,他却让竹编回归了生活。

与父亲不同,对于竹编的传承发展,刘江有自己的想法。

而刘氏竹编,也呈现了又一代人的匠心独运。

出于爱,选择了接班“再也不忍心看到一把年纪的父亲还继续这样辛苦,于是主动提出接下这个摊子。

”刘嘉峰老人从14岁起就名震四川,是一个被业内称为“竹编圣手”的传奇人物,刘氏竹编也是由他一手开创的。

如大多数人所想的,刘江理应接过父亲手中的担子,会顺理成章地成为刘氏竹编的第一传承人。

然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年轻人,刘江刚开始对竹编并没有太多感情可言。

也许是因为叛逆,刘江选择了美术,一条与竹编完全不同的路。

2000年,刘江大学毕业,他一路北上。

他学雕塑,做壁画,研究空间设计,还与几个意大利人合开了一个工作室,专做酒店、会所和豪宅的概念设计……父子二人就这样分居两地,各自忙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刘嘉峰老人多次要求刘江回来帮忙,刘江却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

直到2010年,刘江再也看不过一把年纪的父亲继续这样辛苦,才向父亲主动提出接下这个摊子。

据刘江回忆,一次,父亲又要去杭州参展,看着父亲准备产品时孤独的身影,刘江心中不忍,便陪着父亲一同前往。

在展会上,刘江发现,蜀绣、银花丝、年画等很多工艺世家都有年轻一辈在帮忙。

“他们的前景并不乐观,但我看到那些二、三代传承人勇于接过父辈手中的担子时,我很感动。

” 那一刻,刘江重新用心审视父亲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也似乎被父亲的坚持打动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产品发展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产品发展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天工|2023年第34期[摘 要]竹编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之一,近年来面临着产品应用单一、继承人稀缺、经营方式老旧等现状。

针对上述现状,提出了应对建议,即“非遗竹编+数字经济+技术创新”的方式,将竹编产品与数字技术相结合,为非遗竹编产品的二次创作、商业价值转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平台和出路。

基于应用数字技术对于非遗竹编产品的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推动传统竹编产品的发展,探索非遗竹编产品保护与传承的新途径、新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向来是一项非常有难度的任务。

如何能更好地保护非遗竹编,在对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上,提出应用数字技术保护非遗竹编的理念,从而推动竹编产品的发展。

[关键词]数字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产品;竹迹App[中图分类号]J52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34-0058-03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王鑫艺,杜修芹.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产品发展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天工,2023(34):58-60.王鑫艺 杜修芹*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产品发展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基金项目:本文为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科研项目资助(编号:S20231143903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鑫艺(2002—),女,汉族,河北怀安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通讯作者:杜修芹(1971—),女,汉族,山东高密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竹编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早在商代,竹子就已经开始被用来编制各种器物和工艺品,竹编产品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0世纪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竹编产品面临着衰落的局面。

21世纪以来,竹编产品迎来了新的复兴,一些年轻设计师开始将传统的竹编技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时代意义和精美的竹编产品。

同时,竹编作为一种环保材料和手工艺品,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关于刘氏竹编的演讲稿

关于刘氏竹编的演讲稿

关于刘氏竹编的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分享关于刘氏竹编的演讲稿。

刘氏竹编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刘氏竹编的历史、技艺和文化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刘氏竹编的历史。

刘氏竹编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商代。

在那个时候,人们发现竹子的韧性和可塑性,开始将竹子编织成各种实用的器物,如篮子、箱子和筐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竹编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且在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刘氏竹编的技艺。

刘氏竹编以其精湛的技艺而闻名,其特点是细腻、精巧、富有变化和立体感。

刘氏竹编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如剥竹皮、修整竹子、编织、上色等。

其中,编织是最关键的一步,需要编织师傅们耐心细致地将竹子编织成各种形状,如花朵、动物和人物等。

刘氏竹编的技艺要求高度的专注力和手工巧妙,只有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这门技艺。

然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刘氏竹编的文化意义。

刘氏竹编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代表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赋予了诗意和哲学的意义。

刘氏竹编通过将竹子编织成各种形状,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刘氏竹编也是一种传统的工艺传承方式,通过师徒制度,将技艺代代相传,保护和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我对刘氏竹编的个人体验和感受。

我曾有幸亲眼目睹刘氏竹编师傅们的制作过程,他们手法熟练、娴熟地将竹子编织成各种形状,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

我被他们的耐心和专注所感动,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刘氏竹编所传递的文化内涵。

刘氏竹编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文化的传播。

总结一下,刘氏竹编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它通过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传递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乡村振兴背景下湘西地区传统竹编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湘西地区传统竹编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湘西地区传统竹编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湘西地区作为中国传统的农村地区之一,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竹编工艺作为湘西地区的重要传统手工艺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湘西地区传统竹编工艺的传承与创新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

一、湘西地区传统竹编工艺的传承湘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竹编工艺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竹木资源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中,竹编制品无处不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用具、建筑材料,还作为礼品和手工艺品,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地方特色。

湘西地区的竹编工艺以其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例如竹篾编织的簸箕、筐篓、扇子等,工艺精湛,造型优美,被誉为“中国竹编之乡”。

随着城乡结构的调整和传统文化的冲击,竹编工艺面临着严重的传承危机,后继无人的情况愈发严重。

在当前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保护和传承湘西地区的传统竹编工艺显得尤为紧迫。

需要积极挖掘当地的竹编工艺大师和技艺传承人,在其身上发掘潜力,增强其对传统工艺的理解和认同。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竹编工艺的保护和研究,推动其融入当代生活和市场经济中,提升其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开展竹编工艺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传承并创新竹编工艺。

传统的竹编工艺在传承的基础上,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与时俱进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传统竹编工艺急需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和创新,以适应当代市场的需求和文化艺术的变革。

可以采用新型的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将竹编工艺品赋予更多的时尚和个性化元素,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材料,探索竹编工艺与其他材料的结合,创造出更具创新意识和审美价值的作品,拓展竹编工艺的市场空间和经济效益。

我的家乡渠县

我的家乡渠县

• • • •
• • •
渠县出名人
• • 李淑芳 李漱芳字艺圃,四川渠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授吏部主事。再迁郎中。三十三年,授河南道监察御史。巡 视中城,尚书福隆安家奴蓝大恃势纵恣,挟无赖酗酒,横行市肆间。漱芳捕治,论奏,高宗深嘉之,命戍蓝大,以 福隆安下吏议。寻擢工科给事中。三十九年,寿张民王伦为乱。漱芳疏陈*民聚众滋事,为饥寒所迫;又言近畿亦有 流民扶老携幼,迁徙逃亡,有司监卢沟桥,阻不使北行。给事中范宜宾亦以为言,请增设粥厂。上命侍郎高朴、袁 守侗率宜宾、漱芳往卢沟桥及近畿诸城镇省视,初无流民。伦乱定,俘其徒槛致京师廷鞫,命漱芳旁视,无言为饥 寒迫者。问岁事,对秋收尚及半。上责漱芳妄言,代*民解说,心术不可问,不宜复居言路,为世道人心害,宥罪, 降礼部主事。四十三年,礼部请以漱芳升授员外郎。故事,郎中、员外郎员缺,选应升授者,拟正、陪上请。至是, 独以漱芳请。上不怿,责尚书永贵擅专邀誉,涉明季党援朋比之习,夺其职。漱芳久之乃迁员外郎。卒。 黄英 黄英,2009年“快乐女声”季军。这次晋级得到渠县官方的大力支持。 1989年1月27日出生于四川省达州 市渠县,身高157厘米,体重40公斤。喜好乐器架子鼓,2007年达州举办的唱响达州获大竹赛区亚军。2009年参加 全国快乐女声比赛,在层层晋级赛中,她凭借其天籁般的嗓音以及独特的金属唱法,将民歌与通俗唱法有机结合在 一起,自创了一种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黄英唱腔”,先后演绎了《山歌好比春江水》、《映山红》、《斜 当》、《水上花》、《红军阿哥你慢慢走》等歌曲,精彩的演唱博得了现场不断的掌声以及粉丝的热情尖叫,也得 到了数位资深评委的较高评价。特别是《映山红》可以视为其成名曲,引得一大片60、70、80、90
特色汉碑
• 汉碑(音hàn bēi)即 汉代碑刻。碑文字体 以隶为主,碑额文字 多用篆书。汉碑(包括 拓本)流传甚多﹐著名 的有《麃孝禹碑》﹑ 《华山庙碑》﹑《礼 器碑》﹑《史晨碑》 ﹑《曹全碑》等。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新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三)含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新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三)含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三)(答案在最后)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保护”这一概念区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保存:“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

”更高的一个层次是保护:“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

”这里所说的保存也类似基因保存的两种方法。

从这些文件中的相关概念来看,基因保存的方式与非遗保护的确有可比较之处。

然而这并不是非遗保护的全部涵义,甚至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涵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公约中关于“保护”的完整表述是:“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和振兴。

”这是与遗传基因保存不同的观念:对DNA的保存——无论是对分子活性的封闭保存还是数据档案保存,都是离开了生物生命体的分离保存。

这种保存的意义在于为未来可能的再生、复制或参考比较保留一些基本条件,而不在于保护现有生物的生命活力。

非遗保护与以往关于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的观念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就在于保护生命力。

保存文化要素与保护文化生命力,这是非遗保护观念的不同层次要求。

我国非遗法中关于保护观念的“保存”与“保护”之区分正是体现了这种层次区别性。

这种区别可以理解为非遗的消极保护与积极保护——对非遗的核心要素进行基因封存或档案式保存是一种对文化遗产的“临终关怀”,并为后代保存了可供提取、复制的原型模块;而保护文化生命力的延续性和成长性,则是一种“传宗接代”式积极保护,是为传统文化创造新的生存空间和成长机遇。

(摘编自高小康《非遗活态传承的悖论:保存与发展》)材料二:“在传承中创新”,是传统手工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践行着的基本原则。

手工艺与“纯艺术”不同,它的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

手工艺原本就是日用之物,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之本性,成为“纯艺术”。

如何打造优秀传统文化IP之“非遗篇”

如何打造优秀传统文化IP之“非遗篇”

如何打造优秀传统文化IP之“非遗篇”近些年,“IP经济”频出爆款,持续火热;电商平台成熟壮大;“直播带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非遗”能否跟上时代步伐?如何打造IP?如何拓宽市场?如何创新升级?本文整合了相关信息,为您解答。

一、“非遗”如何结合IP?1、传统非遗结合热门IP的新表达暑期的成都,宽窄巷子里人流如织。

在国家级非遗、渠县刘氏竹编专卖店里,游客总会注意到杯身编有憨态可掬大熊猫形象的盖碗茶杯。

刘氏竹编第二代传人刘江介绍:“大熊猫盖碗茶杯特别好卖,300多元一个的杯子,一年要卖几千上万个。

”蜀绣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郝淑萍透露,大熊猫和芙蓉鲤鱼一样,一直以来就是蜀绣最经典的图案。

“早年,各种外贸订单最爱批量定制蜀绣大熊猫摆件。

即使现在,蜀绣大熊猫也是最受旅游市场欢迎的产品之一、”国家级非遗,成都漆艺的创作主角同样是大熊猫。

成都漆器厂负责人王岳峰透露,古色古香的大熊猫漆盘是成都漆艺最传统的产品,“外国人看到可爱的大熊猫漆盘就‘走不动了’。

”而另一款产品,580元一个的熊猫漆碗,因漆碗身上卡通版的大熊猫图案,吸引了一大批年轻消费者。

“大熊猫元素的漆器产品很受市场欢迎。

最近,一个蓝牙音箱品牌专门找我们定做了大熊猫造型的音箱。

”王岳峰说。

以大熊猫为原型的熊猫IP,在四川已有多个品牌,当它和非遗、文创碰撞、嫁接,不仅搭起一座四川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桥梁,更成为文创产业发展最受欢迎的大IP。

2、探索“授权”新路径从2023年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华珍先后与植村秀、星巴克等国际知名品牌合作,将她根据藏羌地区的传统故事和藏羌织绣传统纹样创作的织绣作品授权给品牌使用,既帮助品牌创新了产品设计,也让传统文化融入了年轻一代的生活时尚。

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IP”“跨界”“赋能”等成为热词。

首次举办的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展,吸引了53家机构携300多个授权元素参加。

这些授权元素都是取材于非遗技艺的原创作品。

四川渠县“刘氏竹编”工艺美术品的传承、保护与开发研究

四川渠县“刘氏竹编”工艺美术品的传承、保护与开发研究
兰 竹菊 ” 四君 子 之 一 、 “ 梅松竹” 岁 寒 三 友 之 一 等 美称 . 竹 还是 高雅 、 纯洁 、 虚心 、 有 节 的精神 文 化 象
征, 对 中 国文 化影 响 深远 . 早 在新 石器 时期 的 良渚 文化 遗物 中 , 就 已经 出现 竹编 器具 , 竹 编也 用 于 陶
1 国 内竹 编工艺美术 品的历 史及现状
民间工 艺美 术 品 , 是 指 民 间 的 劳 动人 民 为 满
的一部分. “ 宁可食 无 肉, 不可居无竹 ; 无 肉令人 瘦, 无竹令人 俗 ” , 道 出 了竹 在 先 民生 活 中的地 位. 竹枝杆挺拔修长 , 四季青翠 , 凌霜傲雨 , 有“ 梅
四川渠县刘氏竹编工艺美术品的传承保护与开发研究2013年第21期表2itjii省iqr艺美术产品生存状况调查部分生存困难企业本表资料来源自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报告书第852页表3137工艺美术产品生存状况调查生存困难企业竹编工艺美术品除了上述一些具体的问题渠县竹编工艺是用慈竹作材料制作生产工具编外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收稿 日期 : 2 0 1 2人文社科 重点研 究项 目“ 城 乡统筹发 展 背景 下 巴渝 民俗 民间工 艺 美术的保 护 开发研 究”
( 0 9 s k e 0 2 ) ; 2 0 1 2年重庆 市宣传 文化 高层次人 才成 果转化项 目( 2 0 1 2 0 4 0 4 )
卿尚东 , 杜 兆恒 : 四川渠县 “ 刘氏竹 编” 工 艺美术品 的传承 、 保护与开发研 究
其 装饰 性 功能 的应用 , 竹 编 的用途 进一 步扩 大 , 编 织 越来 越精 巧 , 还和 漆器 等工 艺结 合起 来 , 创 制 了 不 少高 雅 的竹编 器皿 . 如珍 藏 书画 的 画盒 、 盛 放 首 饰 的小 圆盒 、 安 置食 品 的描金 大 圆盒 等. 竹 编 主要 集 中在 四川 、 广东 、 浙江 、 云南 等地 . 竹 编工 艺 的 门 派、 种类 也 十分 丰富 , 如东 阳竹 编 、 四川 竹编 等 , 浙 江嵊州、 四 川 青 神 和 渠 县 被 评 为 “中 国 竹 编 之 乡” . 2 0 0 8年 6月 , 渠县“ 刘 氏竹 编 ” 人选 国家 级 非

竹编传承和振兴的建议

竹编传承和振兴的建议

竹编传承和振兴的建议竹编这门手艺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但现在知道和从事的人越来越少了,得想办法让它重新火起来。

一、传承方面。

1. 从娃娃抓起。

在学校里开设竹编兴趣班或者手工课。

就像美术课、音乐课一样,让孩子们从小就有机会接触竹编。

老师可以先从简单的小物件教起,比如编个竹蜻蜓或者小竹篮。

孩子们的小手可巧了,只要给他们机会,说不定能编出好多有创意的东西呢。

而且啊,在学校里学,还能让孩子们互相交流,比着谁编得好,这样就更有积极性了。

2. 老手艺人带新人。

政府或者相关的民间组织可以给那些竹编老手艺人一些补贴,鼓励他们带徒弟。

这些老手艺人就像一个个宝藏,他们肚子里有无数的竹编技巧和花样。

让他们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地教年轻人,年轻人可以到老手艺人家里或者工作坊去学习。

而且呢,还可以搞个拜师仪式,让徒弟们更有仪式感,也能让大家更重视竹编传承这件事。

3. 建立传承基地。

在一些竹编比较有传统的地方,建立专门的竹编传承基地。

这个基地就像一个竹编的大乐园,可以展示各种各样精美的竹编作品,从古代的到现代的。

还可以有不同的工作室,让手艺人在里面制作竹编。

定期举办一些竹编传承活动,比如竹编技艺大赛,让大家都来参加,看看谁是竹编小能手或者竹编大师。

二、振兴方面。

1. 与现代设计结合。

竹编不能老是那些老样子,得跟上时代的潮流。

可以找一些年轻的设计师和竹编手艺人合作。

设计师们脑洞大,他们能把竹编和现代的家居用品、时尚饰品结合起来。

比如说,把竹编用在灯具的设计上,编出那种很有艺术感的灯罩;或者设计竹编的手机壳,又环保又有特色。

这样的竹编产品肯定能吸引很多年轻人的眼球。

2. 网络营销。

现在可是网络时代啊,得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大平台。

竹编艺人或者竹编企业可以开网店,在抖音、小红书这些社交平台上开账号。

拍一些竹编制作的小视频,从选材到最后的成品,详细地展示出来。

还可以搞直播,现场教大家编一些简单的竹编,同时在直播间卖竹编产品。

我跟你说,只要视频拍得有趣,产品又好,肯定能吸引很多粉丝,订单也会像雪花一样飞来。

青神竹编传承保护与发展调查研究报告

青神竹编传承保护与发展调查研究报告

青神竹编传承保护与发展调查研究报告一、引言青神竹编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技艺,传自唐宋时期,以青神县为发祥地。

该传统技艺以其精致的编织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得以广为流传。

然而,随着现代工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青神竹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许多挑战。

本调查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如何保护和发展青神竹编,以保留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背景2.1 青神竹编的历史和特点青神竹编是一种利用当地自然资源——青神县产的竹子编织而成的手工艺品。

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纹理设计受到了广泛的赞誉,成为了当地的一张名片。

青神竹编的制作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匠人,他们将竹子剥皮、晾晒、切割,并运用各种编织技巧,最终制作出精美的竹编作品。

2.2 传承和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青神竹编在地方民俗活动和节庆中仍然存在,但新一代的年轻人对这一传统技艺的兴趣逐渐减少。

这可能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经济压力有关。

另外,青神竹编的市场需求也面临着困境,许多人更愿意购买廉价的大规模生产的竹制品。

三、保护青神竹编的措施3.1 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应用青神竹编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应用《文化遗产保护法》来保护。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青神竹编的保护力度,建立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3.2 培养传承人和意识传播为了确保青神竹编的传承,有必要培养更多专业和有经验的竹编匠人。

通过建立培训计划、学习班和工作坊,吸引年轻人参与,进而培养新的竹编传承人。

此外,要积极开展青神竹编的文化交流活动,提高公众对青神竹编重要性的认识。

3.3 创新设计和市场拓展青神竹编需要与时俱进,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通过创新设计,使竹编作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同时,要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大销售渠道的开发和宣传。

四、保护青神竹编的意义4.1 文化传承青神竹编是青神县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通过保护青神竹编,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青神竹编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氏竹编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开发研究
早在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遗物中,就已经出现竹编器具,竹编也用于陶胎的制作.殷商时代,竹编纹样丰富,在陶的印纹上出现了方格纹、米字纹、回纹、波纹等竹编纹饰.随着历史的发展,竹编除了实用性功能外还扩展其装饰性功能的应用,竹编的用途进一步扩大,编织越来越精巧,还和漆器等工艺结合起来,创制了不少高雅的竹编器皿.如珍藏书画的画盒、盛放首饰的小圆盒、安置食品的描金大圆盒等.竹编主要集中在四川、广东、浙江、云南等地.竹编工艺的门派、种类也十分丰富,如东阳竹编、四川竹编等,浙江嵊州、四川青神和渠县被评为“中国竹编之乡”.2008年6月,渠县“刘氏竹编”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350,编号:Ⅶ-51)。

竹编工艺美术品的发展及现状
编织工艺品属我国11大工艺美术品类之一.编织是人类最古老手工艺之一,宋代浙江东阳竹编已有龙灯、花灯、走马灯、香蓝、花篮、竹帘画等品种.至明清,浙江、江苏、湖南、四川、福建、广东的草编、藤编、竹编等制作繁荣,并从19世纪末开始出口.[2]2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对工艺品实行“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工艺美术得到进一步发展.20世纪50年代,在新中国最困难的发展时期,传统工艺美术再次发挥了日用、创汇、就业诸多的重要功能.仅创汇而言,至20世纪80年代达到历史高位,竹编工艺美术品和其他工艺美术品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之一,得到很好的发展,以至于只要有竹资源的地方,就有
竹编工艺厂.四川地区竹资源丰富,域内就有成都竹编工艺厂、长宁工艺美术厂、安岳竹编厂、渠县工艺美术厂等数十家生产竹编工艺品的厂家,从业人数上千人.俞樟根、龚玉文、刘宗凡、卢光华、龚道勇等五位竹编艺术家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纯属手工劳动的工艺美术行业逐渐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矛盾,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工艺美术品的社会需求土壤发生巨变,传统工艺美术的生产与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大量工艺美术企业生产停顿,不少企业倒闭,技术人员改行重新创业,整个工艺美术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竹编工艺品也不例外,各竹编厂的生存状况因地区和品种而各异.[2]24竹编工艺品产品总数20个,发展良好的有6个,占30%;生存困难的11个,占55%;濒危的有1个,占5%;停产的2个,占10%.
竹编工艺美术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四川省相关部门和部分竹编工艺美术停产企业和生存困难企业的调查,可以找到目前竹编工艺美术品存在的问题.从表1中可以看出部分竹编工艺品厂停产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应市场经济而自然淘汰.从表2可以看出,部分竹编工艺美术品如瓷胎竹编等竹编工艺品大多存在市场需求不足、产品附加值低、技艺人员新生力量不足等原因而举步维艰、生存困难,龚扇、竹编字画、竹帘画等则是因为技艺复杂、市场占有率低等原因生存困难.竹编工艺美术品除了上述一些具体的问题外,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是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对竹编工艺等传统工艺美术品的认识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够.不少地区
的政府相关部门对国家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知之甚少,缺乏认识.还没有把本地工艺美术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列入支持发展的议事日程,致使不少技艺和传承人无人问津,对辖区内的工艺美术产品不甚了了.二是现有工艺美术企业(作坊)大多呈“小、散、差、低”状况,布局分散,生产条件差,市场化程度和自我发展能力低.三是工艺美术专业从业人员严重缺乏,技艺人员年龄老化,技艺传承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是传承技艺生产条件艰苦,掌握技艺的难度大,很难招收到愿意潜心学习的年轻学员.另一方面企业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承担培养学艺人员的经费支出和接纳大专院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四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影响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与传统工艺的结合应用和新产品的研发,缺乏艺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创新产品.[2]8562“刘氏竹编”的传承、创新及艺术特色渠县“刘氏竹编”具有特定的地域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考工记》强调工艺制作优质须遵循四个原则:天时、地气、材美、工巧,[3]“刘氏竹编”也不例外.渠县境内盛产近百种竹子,尤以慈竹资源特别丰富,竹编工艺已有近千年历史.农户宅旁,家家种慈竹,户户有竹林,山野河岸之间,也有大量慈竹分布.这里的慈竹节稀筒长,质细柔和,纤维韧性强,富有弹性,易于启蔑拉丝,耐水、耐酸、耐碱,性能稳定,是竹编工艺品的上乘材料.渠县竹编工艺是用慈竹作材料,制作生产工具,编织生活用具,在此基础上衍生、创造出来的编织工艺.渠县竹编以经纬编织法为主,贯以穿、插、钉、锁、缠、套多种技巧,产品现有各种篮、盘、碗、灯、扇、盆、椅、画等近百
个大类、八百多个花色品种,近年来又开发出艺术竹编,有壁挂、花插、茶具、凉帽、竹包、仿古家具、竹丝彩绘等品种,尤以竹编书画堪称一绝.2003年,渠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渠县竹编工艺技术精湛、文化品味浓郁,在四川乃至全国具有代表性.它产生在以渠江镇为中心地带的全县范围内,其诞生时间可以追溯至2300年前.古代賨人用竹材编制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到了唐代,渠县竹编业已经很发达了.至清代,渠县竹丝宫扇、细篾凉席等非常有名,成为朝庭贡品.民国初年,渠县竹丝宫扇,精美绝伦,成为达官贵人的收藏珍品.解放后,渠县刘氏竹编业更加兴旺,品种丰富多彩,技艺精益求精,20世纪70年代后,渠县竹编工艺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实体单位也由“渠县工艺美术小组”壮大为“四川省渠县工艺美术厂”.渠县“刘氏竹编”工艺主要传承人刘嘉峰首创了竹编字画、提花编织法,不仅推动了渠县竹编工艺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全国竹编技艺的发展.
“刘氏竹编”的传承情况通过表3可以看出“刘氏竹编”传承的代际关系.“刘氏竹编”第一、二、三代均为父子传承,且是传男不传女.至第四代刘嘉峰增加了“刘氏竹编”的师传传承方式,于1973年,经四川省工艺美术公司介绍向自贡第三代“龚扇”传人龚玉文和龚长荣学习“龚扇”技术,学习外姓技艺.还于1980年起开始传艺授徒,举办培训班,增加社会传承方式,不限男女,30 余年间,培训竹编技艺人员800 余人,遍及全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