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实施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构想与思考
究 生 教 育 。 要 以 培 养 学 术 型 研 究 生 主
善 我 国 新 闻 学 与 传播 学 教 育 体 系具 有
重要意 义。
在 此 背 景 下 ,0 0年 1 ,国 务 21 月
为主 . 以常常无法 满足新 闻媒体对 所
高层 次 应 用 型 新 闻 专 业 人 才 的 需 要 ,
定 标 准 和其 他 相 应 政 策 规 定 。 新 闻 院
校 新 闻传 播 专 业 执 教 ,始 终 以学 术 为
本 的教 师 来 说 .不 能 不 说 是 一 个 极 大 的挑 战 。
体 悟 和 研 究 专 业 学 位 教 育 的新 特 点 、 新 趋 势 、 要 求 , 一 方 面 要 尽 可 能 利 新 另
实施新 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的构想 与思考
◎郑 保 卫( 人民 中国 大学新闻 与社会 发展研究中 心主任, 新闻学院 责任教授、 博导, 新闻学 全国 研究会会 长)
一
、
设置 新闻传播 硕士专 业
之 一 。严 格 区分 学 术 型 硕 士学 位 与应
用型硕士学位 , 在美 国 、 国 、 国 、 英 法 日 本 、 国 以 及 我 国 香 港 等 地 已成 为 新 韩 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常态 。
从 业 人 员 的 理 论 和 业 务 水 平 。 而 完 进
学位 的意义
新 闻学 是 实 践 性 很 强 的应 用 型学
科 , 闻 学 教 育 的 典 型模 式 是 职业 培 新
训 。 国外 的 新 闻教 育 注 重 以实 务 导 向
为 主 的办 学 方 向 . 因此 . 养 专 业 型 硕 培
程 , 应 主 动 参 与 科 研 项 目 、 文 考 评 还 论
全日制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 24 学分,实践训练 8 学分。
(一)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授课 学分
学期
考核 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全校公共课
36
2
必
英语
32
2
学位 修
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
课 课 专业公共课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32
2
32
2
新媒体研究
32
2
公共限选课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论文选题 选题应着眼于行业、专业范围的前沿、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应具有较强 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应用价值。选题范围应尽量聚焦,本着“小题大作”的原则, 就较为具体的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可将研究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 析、管理方案、发明专利、文学艺术作品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的形式表示。 (二)开题报告
2
3-5 考查
(二)毕业学分要求
学位课程(11 学分) 全校公共课 专业公共课 公共限选课
非学位课程(≥13 学分) 实践环节
专业限选课 专业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4 学分
6 学分
1 学分
6 学分
≥5 学分
2 学分
8 学分
(三)其他
非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入学后,应补修 2 门新闻传播学本科阶段的主干课
程,不计学分。
18
1
媒介经营与管理
32
2
专业限选课 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
32
2
跨媒体项目
32
2
新闻与传播行业发展前沿
16
1
深度报道
16
1
选 非学 修 位课 课
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
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是经过我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专业学位证书,旨在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系统掌握新闻与传播理论、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新闻与传播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的背景介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闻与传播行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
为了满足社会对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于2009年开始设立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经过多年的发展,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逐渐成为行业内具有重要地位的学位证书。
二、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的主要特点1.跨学科交叉: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涵盖了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跨学科交叉的特点。
2.实践操作能力: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设置了丰富的实践课程,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能够熟练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策划等技能。
3.国际化视野:新闻与传播专业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新闻与传播领域的发展动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我国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的价值和认可度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在我国具有较高的价值和认可度。
获得该证书的学生,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具备一定实力,还能够胜任各类新闻与传播工作岗位,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四、全球范围内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新闻与传播行业的需求持续增长。
各国高校纷纷设立新闻与传播专业,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可以看出,全球范围内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的发展趋势是良好的。
五、如何提升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学术研究能力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实践教学:设置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升自己。
3.国际化培养: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4.注重思政教育: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的新闻与传播人才。
六、结语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是培养新闻与传播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
南京师范大学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5300)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专业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新闻传播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学识修养,了解新闻传播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把握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基本理念和方法。
3、具有较强的新闻传播实践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媒介手段和方法,胜任新闻传播业务工作。
4、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与专业工作。
5、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学习年限本专业学制为2年。
三、招生对象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对象相同。
四、课程设置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着重提升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研讨、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总学分不低于36(含学术讲座与专业实践学分),包括以下几方面课程。
注:跨专业考生至少补修3门学科专业课(如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学概论等),不计入总学分。
五、专业实践(4学分)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培养过程须突出新闻与传播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原则上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
学生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在实践基地的采、写、编、评以及创意策划等与专业相关的多种方式开展专业实践。
学生应有明确的专业实践实施计划,导师给予指导,确保专业实践质量。
专业实践结束后,学生应向指导教师提供以下材料:(1)发表的实践成果5份(注:根据媒体特性作出不同要求,如报刊、视音频光盘或创意策划与设计等);(2)媒体阅听报告1-2份。
(3)专业实践总结报告1份。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1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MJC)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掌握新闻与传播的理论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与传播领域人才。
本考试力求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试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
考生如获得新闻传播方面的全国、省、行业奖励,可适当加分。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侧重考察考生新闻传播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
题型以简答、材料分析、写作为主。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侧重考察基础知识,以新闻与传播史论基础知识为主,兼顾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
题型以选择、简答、论述题为主。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内容: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1. 传播媒介的界定2. 传播媒介的类型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一、媒介与政治舆论二、媒介与经济发展三、媒介与社会文化四、媒介与国际关系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1. 效果与效果研究2. 媒介与说服3. 媒介与议程4. 媒介与教养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一、口语传播二、书写传播三、印刷传播三、电子传播四、数字多媒体传播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第三节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4.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2. 媒介制度的类型二、媒介产业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2. 媒介产业的特点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三、媒介组织1. 媒介组织的类型2. 媒介组织的结构3. 媒介组织的管理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一、报纸的生产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3. 报纸的版面设计4. 报纸的出版发行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第四章媒介伦理与法规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一、媒介伦理概述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二、媒介伦理的失范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2. 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3. 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4. 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1.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3.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二、媒介与权利1.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2.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3.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1. 报刊业管理规制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内容:《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测试中新闻与传播史论基础知识部分参照《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内容;相关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考察常识性基础,不指定范围。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新闻传播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是一种新型的研究生教育形式,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
本文将从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背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就业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出现是必然的。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是在新闻学、传播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上,为新闻传播行业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一种研究生教育形式。
它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训练,培养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
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的新闻传播理论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新闻传播专业研究和应用的能力,能够在新闻传播行业中从事教学、研究、管理和实践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三、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闻传播基础课程: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媒介经济学、媒介法律等方面的基础课程。
2.新闻传播研究方法课程:包括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统计学、调查研究等方面的课程。
3.新闻传播前沿课程:包括新闻与社会变革、新闻传播与文化、新闻传播与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前沿课程。
4.实践课程:包括新闻传播实践、媒体管理实践、新闻传播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实践课程。
五、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师资力量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师资力量是决定其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师资力量应该包括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授、副教授、讲师等各级别的教师。
此外,还应该聘请一些新闻传播行业的专家和知名人士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以增强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六、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就业前景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毕业生可以在新闻传播行业的各个领域中从事教学、研究、管理和实践工作。
新闻学专硕
新闻学专硕
新闻学专硕指的是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academic degree)
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学制有两年制也有三年制,招生院校包括但不限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
该专业硕士的考试科目包括政治、英语一、专业课一、专业课二。
此外,专硕全名为新闻与传播专硕,学制有两年制也有三年制。
学硕的专业有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符号学等等,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会开设所有的学硕专业。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掌握新闻与传播的理论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与传播领域人才。
本考试力求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试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
考生如获得新闻传播方面的全国、省、行业奖励,可适当加分。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侧重考察考生新闻传播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
题型以简答、材料分析、写作为主。
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侧重考察基础知识,以新闻与传播史论基础知识为主,兼顾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
题型以选择、简答、论述题为主。
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内容: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传播媒介的界定. 传播媒介的类型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一、媒介与政治舆论二、媒介与经济发展三、媒介与社会文化四、媒介与国际关系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效果与效果研究. 媒介与说服. 媒介与议程. 媒介与教养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一、口语传播二、书写传播三、印刷传播三、电子传播四、数字多媒体传播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第三节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媒介制度的类型二、媒介产业.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媒介产业的特点.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三、媒介组织. 媒介组织的类型. 媒介组织的结构. 媒介组织的管理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一、报纸的生产.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 报纸的版面设计. 报纸的出版发行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
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摘要:一、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的背景与意义二、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的主要特点三、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的含金量与就业前景四、如何获得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五、总结与建议正文: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是授予在新闻与传播领域取得硕士学位的学生的学术证明。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的背景、意义、专业特点、含金量、就业前景以及如何获得该证书等方面内容,以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一、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的背景与意义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的设立,旨在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新闻与传播领域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与传播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也因此成为了越来越多学生的追求。
二、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的主要特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涵盖了新闻采编、广告传播、公关关系、网络与新媒体等多个方向。
这些专业特点主要体现在实践性强、跨学科、注重创新和国际化等方面。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全面了解新闻与传播领域的各个方面,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的含金量与就业前景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毕业生可在新闻媒体、广告公司、公关公司、政府宣传部门、网络新媒体等领域担任重要职务。
随着我国新闻与传播行业的快速发展,该领域的人才需求将持续增长,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的含金量也将进一步凸显。
四、如何获得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要获得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首先需要报考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研究生阶段,学生需要系统学习专业课程,参加实践环节,完成学位论文。
在顺利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后,学生将获得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
五、总结与建议总之,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在当今社会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实用性。
对于热爱新闻与传播领域、希望从事相关职业的学生来说,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在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时,建议充分了解各校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特点、师资力量和就业情况,为自己的未来发展规划好道路。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生产的业务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以及对相关伦理、法规等问题的理解水平。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新闻业务(一)新闻采访1、新闻记者的产生和发展2、新闻记者的常见分类3、新闻采访的内涵与性质4、新闻采访的常见方式及基本要求(1)访问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观察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书面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4)电话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互联网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新闻采访的特殊方式及基本要求(1)隐性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体验式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追踪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6、采访准备的内涵及基本要求7、新闻敏感的内涵及培养方法8、新闻线索的内涵及获取方法9、采访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技巧10、新闻发布会的内涵及采访技巧11、突发事件的内涵及采访要求12、旅行采访的内涵及要求(二)新闻写作1、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4)借助“直接引语”说话2、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3、新闻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方法4、新闻跳笔的内涵及运用方法5、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6、消息的内涵、特点与优势7、消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导语、主体、结尾、新闻背景8、各类消息的内涵及基本写作要求(1)事件性消息(2)非事件性消息(3)描写性消息9、通讯的内涵、特点10、消息与通讯的区别I1.通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提炼主题(2)通讯选材(3)通讯的结构12、各类通讯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5)社会观察通讯(6)专访写作(7)新闻特写(三)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3、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4、编辑策划(1)编辑策划的内涵(2)编辑策划的意义(3)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5、新闻稿件的分析及选择6、新闻稿件的修改7、制作新闻标题(1)新闻标题的内涵及功能(2)新闻标题的特点(3)新闻标题的类型8、新闻稿的配置9、版面和图片编辑10、专刊与副刊编辑I1.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2、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3、网络编辑特点与要求(四)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评论的地位及作用3、新闻评论的类型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5、新闻评论的选题6、新闻评论的立论7、新闻评论的论证8、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社论和编辑部文章(2)评论员文章和特约评论员文章(3)专栏评论(4)短评(5)编者按(6)述评(7)广播新闻评论(8)电视新闻评论(9)网络新闻评论第二部分传媒生产与传媒伦理、法规第一章媒介内容生产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1.媒介制度及其功能2.媒介制度的类型二、媒介产业1.作为产业的媒介业2.媒介产业的特点3.媒介产业的全球化三、媒介组织1.媒介组织的类型2.媒介组织的结构3.媒介组织的管理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一、报纸的生产1.报纸的选题与策划2.报纸的采访与编辑3.报纸的版面设计4.报纸的出版发行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3.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第二章媒介伦理与法规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一、媒介伦理概述1.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2.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二、媒介伦理的失范1.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2.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3.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4.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1.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3.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二、媒介与权利1.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2.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3.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1.报刊业管理规制2.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3.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新闻生产的实际操作、伦理法规的案例分析和论述题为主。
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
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摘要:一、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的含义二、获得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的途径三、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的价值和优势四、如何提高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就业竞争力五、结语正文: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象征着持有者具备了一定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在新闻与传播领域独立开展研究与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的含义、获得途径、价值优势以及如何提高持有者的就业竞争力。
一、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的含义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是对持有者在学术研究、实践能力、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认可。
在我国,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新闻与传播理论基础、宽广的文化与社会科学知识、较强的新闻采编与传播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二、获得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的途径获得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进入设有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的高校进行学术研究;二是通过在职研究生学位课程学习,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学术研究。
三、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的价值和优势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在求职、晋升、评职称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含金量。
持有该证书的人员不仅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新闻与传播行业,持有硕士学位证书的人员更容易获得高层管理、策划、采编等重要岗位。
四、如何提高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就业竞争力1.扎实的专业基础:深入学习新闻与传播理论,掌握传播学、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2.实践经验:积极参与实习、实践活动,提高新闻采编、策划、管理等实际操作能力。
3.外语能力: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以便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拓展视野和机遇。
4.创新思维:关注行业动态,培养创新意识和跨界思维,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5.社交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扩大人脉,为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13607吉林动画学院0552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3607吉林动画学院0552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吉林动画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新闻与传播类别:(0552)(适用方向:广告策划与传播、跨媒介传播应用)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是在大传媒产业生态背景下对传统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领域的扩展和延伸,主要研究应用传播中的广告策划与表现策略,策划活动执行与传播的实践方法;研究不同媒介信息的呈现状态、写作编辑与制播转换的技术与方法,以及不同媒介之间交叉传播与整合互动的发展规律等。
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基本国情,具有扎实的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从事广告策划与跨媒介传播及其他相近岗位信息传播和媒介综合应用等方面的工作,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能够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职业理念,恪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
2.熟练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新闻传播实践所需要的专业素养、技能与方法;能够胜任新技术变革对新闻传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3.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进行广告与媒介业务活动和研究。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一)学习方式全日制学习,研究生以课堂授课和实习实践方式完成34学分的课程学习,其中公共学位课6学分,学科基础课6学分,专业学位课7学分,方向选修课4学分,学科内选修4学分,两个必修环节共5学分。
(二)学习年限学制3年,课程学习时间为1.5年,实践环节与学位论文时间1.5年;最长在校年限不超过5年。
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定,硕士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或延期毕业。
四、教学与培养方式(一)教学方式以课程教学为主,兼有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模拟演练、现场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密切联系我国新闻传播业和国际同行业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重视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注重对学生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教育始于1946年,是全国创办最早的三大新闻院系之一。
1986年获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点,2001年获传播学硕士学位点,2006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新闻学博士点,2010年获全国首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JC)点。
2011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4年获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点。
已建立了完善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在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良好的学科资源和办学条件,现有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平台包括:广东省和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广东省第一个文科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华南新闻传媒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媒体实验中心”、华南地区首个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及每年一度的面向全国研究生与青年教师的“传媒领袖讲习班”。
在62位专任教师中,现有博导14人、教授21人、副教授23人。
教师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
“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人才1人。
新闻出版总署“行业领军人才”1人,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1人,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1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业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为: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遵守法律、能够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职业理念,恪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职业理想,勇于创新,敏于实践,敢于担当。
(二)熟练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新闻传播实践所需要的专业素养、技能与方法;能够胜任新技术变革对新闻传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范围涉及新闻与传播行业的核心知识和关
键技能。
核心知识包括:国内外主流新闻媒体、广告公关传播机构、政府或企业宣传部门的运作及其特点;国内外新闻与传播产业以及IT产业、文化产业等关联产业的历史轨迹、经验教训、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及其政策启示;我国新闻与传播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建设;基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理论知识对媒体发展与经济、社会的互动关系的探讨,对国家新闻与传播行业发展战略及其实施的探讨;我国新闻、广电、广告、公关行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等等。
关键技能包括:全面熟练地掌握各类媒体的新闻、公关、广告等业务技能,扎实系统地掌握新闻与传播产业和市场的调查、分析理论和方法,经培养具备入职和职业发展所需的个人能力,经培养具备一定的项目策划、运营和管理协调能力。
(三)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三、学习方式及学制、在学年限
学习方式包括兼读制、全日制。
全日制学制2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兼读制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一)采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三大环节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1、课程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主,兼有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模拟训练、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我国新闻传播业和国际同行业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重视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注重对学生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的培养。
同时,根据本培养单位的学科优势,在全面提升学生新闻传播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特色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2、对于学生日常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指导方式采取“双导师制”,即每名学生均由一名学术型指导老师,及一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综合业务素质高的实践指导教师共同指导。
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由业界资深从业人员和有实际从业经验的校外专家组成,以加强本培养单位与新闻传播实务单位及主管部门的联系和交流。
指导教师以师生互选方式确定,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学习和实践计划。
导师组由3至5人组成,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
拓展学生知识面和研究视野。
(二)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方法灵活多样,重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在读期间,在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学术期刊发表有实用价值的论文,研究报告,鼓励参与申请科研项目,参与“挑战杯”竞赛等科技创新或创业实践。
五、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应用性、实务性。
课程体系由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三种类别组成。
实行学分制,修读总学分为3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6学分,专业学位课9学分,非学位课程19学分。
其中,新闻传播实务前沿讲座为限定选修,计1学分。
实践教学为全日制研究生的必修环节,计4学分。
非学位课程可以跨一级学科选修不超过4学分。
跨一级学科选修是指可选修除新闻传播学以外的暨南大学其他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学时、学分、开课时间、考核方式都遵循相应院系培养方案的有关规定。
选课在网络上进行。
在网络上选修的课程,应在规定的学期内完成学习,并记入学习成绩;未完成课程学习而又无特殊原因的,该门课程成绩以零分计,并记入成绩单。
课程设置如下:
《新闻传播实务前沿讲座》为讲座课程,限定选修,可在1-3学期内任选听20场专题讲座,也可以是暨南传媒学术大讲坛或是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省广告公司等机构合作开办的各类“专业训练营”中的讲座。
每次须携研会证完成相应考勤登记,在此基础上独立撰写听讲心得报告,交指定教师评定成绩。
学科前沿讲座考核合格计1学分。
对跨学科、专业招收的硕士研究生,须补修3-4门新闻传播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成绩需由任课教师认定。
六、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区别于科学学位硕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应届本科毕业生及未在新闻与传播行业工作满一年以上的非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本专业学位期间,必须保证参加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教学;已在新闻与传播各行业工作满一年以上的非应届本科毕业生
攻读本专业学位期间,不必安排专门的实践教学,但应按实践教学的要求提交相关作品及其心得报告,
实践教学考核的依据为所在实习单位开具的鉴定材料,及一份本人的实习报告。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进行。
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学位课程成绩和所修总学分、实践教学环节等情况。
具体参照《暨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进行。
根据《暨南大学研究生学业成绩考核管理规定》,学位课程成绩不低于70分为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非学位课程成绩不低于60分或考查及格,即可获得学分。
学位课程平均成绩不得低于75分。
对严重违纪或有严重思想、学术道德问题或不具备科研潜质的硕士研究生,将予以中期淘汰,进行退学处理。
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八.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通过中期考核,可进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时间原则上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
学位论文选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来源于工作实践,面向新闻传播业的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实践应用价值。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可以是学术性学位论文,也可以是调研报告、案例研究、专业作品等多种形式。
(一)学术性学位论文
本形式适用于新闻方向、传播方向与广告方向。
学位论文选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来源于工作实践,面向新闻传播业的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实践应用价值。
学术性学位论文须完成一篇15000字以上的学位论文。
论文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又要考虑科学研究的可行性以及社会应用价值。
(二)调研报告
本形式适用于新闻方向、传播方向与广告方向。
研究生可以选择某一区域的受众群体,就其媒体使用和接触情况进行田野调查或问卷调查,要求有第一手材料、第一手访谈、第一手问卷数据,研究结论分析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调研报告的字数不少于15000字。
(三)案例研究
本形式适用于新闻方向、传播方向与广告方向。
要求研究生针对创新型媒体(含广告公司)和媒体的创新性改革实践进行案例研究,案例研究要在充分调研和访谈的基础上,总结梳理媒体的经验和发展中的问题,并对媒体未来改革和发展趋势提出建设性的分析意见。
论文开题时间为第3学期,案例研究报告字数一般不低于15000字。
(四)专业作品
本形式适用于新闻方向与广播电视方向
新闻方向要求研究生在媒体实习期间,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并发
表一篇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深度报道(单篇字数在3000字以上,连续报道在5000字以上),并能结合报道的选题策划、报道手法和特色撰写一篇不少于8000字以上的新闻业务研讨性论文。
广播电视方向要求研究生在媒体实习期间,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一部不少于15分钟的音视频作品,并能结合选题策划撰写一篇不少于8000字以上的包含选题策划思路的作品研究报告。
学位论文的评审、答辩等工作按《暨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执行。
十、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成绩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暨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十一、选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