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及途径与策略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及途径与策略作者:李隐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6期摘要:为适应当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家培养21世纪人才的现实需要,教育部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就学校教育方面来说,需要国家和学校共同努力,在课程和教材,课堂和教学以及考试和评价各个过程层层把关,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必要性;途径及策略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件,其中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
一、培养核心素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从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衷来看,既有其作为“培育”这一词语本身就具有的教育学意义,又有其现实必要性。
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培育”这一名词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所以核心素养的培养必然是由教育目的决定的。
以我国教育法为例,《教育法》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培养核心素养的必然性从教育的社会本位来看,从古至今,我国都十分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
例如,孔子曾提出: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大学》开篇便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还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由此可见,“止于至善”目的不仅仅是针对完善个人道德情操修养而言的,而更多的是要肩负一种治国平天下的使命。
《礼记学记》曾提到: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顾炎武先生在《日知录正始》终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后来梁启超先生将其总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由此可见,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必然要求教育培养出符合国家,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我国教育的历史文化传统需要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初中英语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成为了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
核心素养指的是一些基本的、跨学科的认知技能,如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信息素养、人际交往等。
本文将就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针对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要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制定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理解、听力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文本中的信息,比较不同的观点和观点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阅读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增强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交际情境中运用英语,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发言,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应用英语教学不再局限于语言知识本身,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应用。
在阅读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与英语相关的历史、地理、文化等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教学实践案例来说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的具体应用。
案例一:在一节英语听力课上,教师通过播放一段英语新闻,让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但是在听力结束后,教师并没有立即播放答案,而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新闻中的重点信息和消息要点。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听力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二:在一节英语口语课上,教师设计了一个情景对话的活动。
学生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在规定的情景下进行对话练习。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既可以在实际情境中练习语言,又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评价体系。
基于核心素养下校际协作现状及改进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下校际协作现状及改进策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核心素养指的是对个体智力、情感、道德、审美、体育、劳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此大背景下,校际间协作成为重要的教育实践方式之一。
一、校际协作的现状1. 校际间合作存在局限性目前,在校际协作方面,各个学校之间存在合作的欠缺,主要表现为信息不畅通、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
学校之间的交流沟通不畅,资源配置不均等等问题,限制了校际合作的深入开展。
甚至有一些学校存在不愿意与他校合作的情况,这对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起到了很大的制约作用。
2. 校际间合作主要停留在表面一些学校的合作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主义的行为居多,真正的合作精神与理念并没有得到贯彻。
而且一些合作项目缺乏长期规划和跟踪,敷衍的现象较为普遍。
3. 学校缺乏对于核心素养教育的深入理解对于核心素养教育,一些学校缺乏对其深入的理解,校际间合作更是在这种背景下,缺乏了推进和深化。
二、改进策略1.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专门的信息共享平台,让各个学校之间的信息可以及时、全面、准确地进行共享,这样可以提高校际间的合作效率。
2. 加强教师交流,促进共同成长教师是校际协作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交流可以促进个体间的共同成长。
可以通过举办教研活动、教学观摩等方式,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制定长期规划,推进深入合作为了解决合作主要停留在表面的问题,可以制定长期规划,对合作项目进行跟踪和评估,鼓励学校之间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
4. 提升学校对核心素养教育的理解学校应该加强对核心素养教育的宣传与理解,鼓励教师深入研究,加强学科间的交叉合作和课程整合。
5. 建立校际间合作联盟建立校际间合作联盟,促进学校之间的资源整合和共享,提高校际间合作的效率和广度。
三、结语校际协作是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
通过强化教师交流,优化资源配置,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学校间可以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养。
小学语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思路
小学语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思路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演进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那么如何将小学语文与核心素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呢?接下来,本文将从培养思路、教学方法和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思路1. 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提高综合素质。
2. 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多写多练,提高写作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方法1. 注重情境教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情境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感知语言的魅力和表达的情感。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活动,例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2. 注重合作学习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式学习活动,例如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写作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注重个性化教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实施策略1. 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学应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实践反思与改进建议
要点一
完善课程设置和评价 机制
在实践过程中,有些学校的课程设置 和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基于核 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发挥 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设 置和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 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要点二
加强教师培训和支持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 师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心理素 质,为实践探索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02
目的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整合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培
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适应性。
03
实践探究
在实践探究中,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结合具体学科的特
点和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实施,同时要注重评价和反
馈,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模式。
02 基于核心素养的 课堂教学模式的 设计与实施
案例一:数学课堂上的核心素养培养
1. 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如逻辑推理、抽象思维 、数据分析和空间想象等。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和引导学生进 行探究实践等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其数学核心素养。
案例一:数学课堂上的核心素养培养
2. 问题情境创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不 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一:数学课堂上的核心素养培养
3.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的实践价值
VS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策略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策略摘要:语文是小学时期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并且也是其它学科开展教育教学的基础。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不再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为重点开展教学。
尽管如此,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着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或者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等等。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下面本文将对此进行讨论。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体现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和意义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实现语文教学改革和现代化教学的重要途径。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的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以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为重点,通过对教学方式和思想的改革加强语文教学的建设,并且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更加充分的体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和本质,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一)传统教学模式依旧存在,核心素养的培养得不到重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很难对一件事物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他们比较喜欢开展一些活动性的学习,并且喜欢和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
但是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很多语文教师并没有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单一的教学形式,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台上长篇大论的讲述语文知识,学生紧张的记笔记,在课后教师会布置大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似乎这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在给学生安排任务,把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习计划都强加给了学生,所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长期在这种不能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中,不仅无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无法促进学生的内在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不到体现和重视。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析
的民族精神;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创新评价体系,强化核心素 养的考核
传统的以知识记忆为主的评价体系已无法满足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因此, 教师应创新评价体系,强化对核心素养的考核。例如,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 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同时,还可以 引入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核心素养的要求,优化教学内容,突出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其解 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 历史理解
三、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探究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实 验探究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授“光的折射和反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 探究光的折射和反射规律。
谢谢观看
体,如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四、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情 境、教学方式、情感教育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和创新。只有这样,才 能真正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培养 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等 方面。
本次演示将探讨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完整word版)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策略
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策略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知识理解”“知识迁移"和“知识创新”三个层面。
要突破囿于“知识理解”层面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应当做到知识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结果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相结合、学科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相结合、外显性知识与内隐性知识相结合、证实性知识与证伪性知识相结合.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教学途径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界定了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
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专家对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修订,要求把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修订课程标准的主线,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制定教学内容、评价标准和教材编制体系。
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提取、水平划分、体系建构是当前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人员正在做的主要工作,而且取得了比较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国内学者也相继开展了核心素养的一些研究,如关于核心素养的体系建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数学核心素养成分析取的实证研究.本文讨论基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问题,涉及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
一、核心素养的诉求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个内涵应当从两个维度来理解。
其一,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是指学生自身发展应具备的素质需求,具有个体性质.这种提法是有理论依据的,因为“在人的一生中,童年期(小学阶段)和青少年或青春期(中学阶段),无论在生理上(身)或心理上(心),都是一个迅速成长发展的时期".-个人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优良品格的树立、一些关键能力的发展,都是在中小学阶段完成的.在这个阶段中存在认知发展的关键期。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下面为大家带来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作者简介:姜宇,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解放军后勤学院后勤政治工作系讲师;辛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霞,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副教授;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5)。
内容提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当前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深化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主要体现在课程标准改革、课程实施、教师培训、考试评价等方面。
其中,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标准是基础,要重新梳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理清核心素养与各学科素养的关系、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改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是根本,要改善教材编写结构和教师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理解核心素养是关键,要建立通用教师能力。
一、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标准是基础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标准是指导学校教育的基本准则。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建构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将核心素养纳入并深化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去,尤其是融入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
(一)重新梳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标准,首先要重新梳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结构。
根据国际课程改革的经验,现代课程体系一般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具体化的教学目标,即描述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落实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二是内容标准,即规定学生在具体学科领域应知道和掌握的知识技能等;三是教学建议,也称“机会标准”,即为保障受教育者的学习质量提供的教育经验和资源,包括课堂讲授内容的结构、组织安排、重点处理及传授方式,还有学校公平性、教育资源的分配、学习环境的创设等;四是质量标准,即描述经历一段时间的教育之后,学生在知识技能、继续接受教育、适应未来社会等方面应该或必须达到的基本能力水平和程度要求。
[1]在课程标准中贯彻核心素养的要求,主要涉及三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马来亚大学教育学硕士马来硕..核心燕亲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境略,马来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制1-2年,性价比高,可集中授广告留服认证,专业顾句1对1申请服务,马来亚/素莱/博特拉/思特雅/国民/世纪/拉受/马来理科大.个方面。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实践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情感和数学文化四个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
二、注重数学实践和数学探究三、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文化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需要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评价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实践和数学情感的评价。
教师可以采用观察评价、讨论评价、实践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情况。
五、课堂教学实践的策略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需要教师运用一些策略。
教师应该注重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整合,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实践和课外拓展,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数学实践和数学探究,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实践和数学探究,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文化,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运用一些策略。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示例: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实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近年来,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讨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数学核心素养不仅是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延伸,更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数学教学的目标和方法,探索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作者:李丽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29期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现阶段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如何把核心素养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去,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育人功能,是如今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的关键就是把核心素养有效融入课程标准,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不断优化考核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出它的教育功能和社会价值。
本文主要分析和探索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基于核心素养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其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能够指导教学实践,引领广大教育工作者向专业化发展,还能为学生指明正确的学习方向,有效指导教育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以后社会的发展。
[1]一、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切实落实课程目标及时调整课程结构是基于核心素养教育改革的基础,切实落实课程目标才能有效确保教育改革的效果,因此,我们在重新制定课程目标后,一定要循序渐进地把新的课程目标有效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思想中,教学思想是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的推动力,也是促进教育改革目的实现的重要指导,只有科学合理地分配核心素养目标,各个学科才能全面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但是各个学科要注意的是必须注重落实培养某一种核心素养,这样的课程结构分布不仅充分体现了课程的特色,还极大地缓解了各个学科的教学压力,但是它的不足之处是弱化了核心素养目标自身的系统性。
[2]二、基于核心素养积极改善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来培养学生,其一教师可以把原本复杂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情境,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给予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正好符合了基于核心素养教育改革的要求,促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如今这飞速发展的社会;其二是注重培养学生形成高于学科知识的学科素养,学科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但现阶段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教学,极大地忽略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师必须树立以知识获得教育的教学思想,从内心里真正明白学科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形成高于学科知识的学科素养;其三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意识,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目的,尤其要注意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并指导他们由浅入深地展开探索,从而形成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近年来,教育领域普遍认识到传统教育模式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许多国家开始思考如何进行教育改革,以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
本文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的实践途径与策略。
首先,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品质。
这些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等。
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而非仅仅掌握知识和技术。
在实践层面,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育机构应该重新审视教学目标和方法。
传统的教育目标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的评定,这种模式下很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因此,教育机构应该重新设定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而非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另外,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培训机会。
学校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术、艺术和实践活动。
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合作,提供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
家长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为他们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和阅读材料。
同时,家长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价值观,教导他们如何与他人相处和合作。
家庭与学校之间应该进行积极的沟通,形成育人合力。
最后,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政府和社会各界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心得体会12篇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心得体会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心得体会12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心得体会12篇,供大家赏析。
探讨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
探讨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摘要:一、引言1.核心素养的定义与重要性2.我国教育部门对核心素养培育的倡导二、核心素养培育的策略1.跨学科融合2.实践性教学3.个性化教育4.信息技术支持三、教师在核心素养培育中的角色1.教师的专业素养2.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3.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成长四、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参与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社会资源的利用3.共建良好教育环境五、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与反思1.案例分享2.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3.持续优化教育策略六、总结1.核心素养培育的成效2.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正文: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越来越聚焦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终身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它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信息素养等。
在我国,教育部门已明确提出要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那么,如何有效地推进这一战略呢?首先,跨学科融合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关注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打破传统的教育界限,将各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此外,实践性教学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
学校应加大实践课程的设置,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升素养。
其次,个性化教育有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和兴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大数据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方案,以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
在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还需具备自我反思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家庭和社会也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参与者。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工作者们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也日益增强。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更加关注学生的品德和态度培养,使学生在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上具备正确的认知和行为习惯。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方法和引导学生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教育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当前初中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品德修养和自身素质的提升。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这包括了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他们理性对待个人行为和社会事件,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通过开设法律课程、案例分析以及模拟法庭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遵纪守法,学习遵守法律和法规的行为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素养。
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并实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转化和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从而得以全面发展。
二、提升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至关重要。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以灌输式的知识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效果较差。
我们应当从以上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案例分析、思辨讨论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独立分析,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判断能力。
要运用体验式教学法。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
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法。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讨
小学教育59一、引言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使小学生在学习阶段中收获不同的知识和技能。
由于小学阶段属于学生的知识初始时期,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系统构建还是空白,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来讲,需要善于抓住这个有利机会,充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算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出主动思考、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生,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他们后期的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很大的现实教育意义。
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以及特征,学生能够在接受数学教学的同时,对数学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记忆,使学生充分掌握数学知识中涉及的技能,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遇到的数学问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养成善于思考和分析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之路奠定基础。
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路径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数学在小学教学当中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样也是重点学科,而数学教师的专业会对数学教学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也关乎着学生的升学与未来的就业。
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与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可以在日常当中进行自主的学习或是教学当中的时间、对于课题的研究等多方面进行培训,而在道德思想、数学知识的了解与能力等方面需要做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才可以稳定教学时的状态。
小学的数学教师应当从知识、能力与精神三方面的素养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自己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学的学习,充满学习数学的动力,注重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培育自己的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概念教学路径与实践
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01
制定明确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与 教学之中,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加强师资培训与合作交 流。
02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等多种途径培养学 生的核心素养。
03
采用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 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交流合作,提高核 心素养水平。
VS
详细描述
艺术鉴赏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它通过感受、欣赏、评价艺术作品,提 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在教学过 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形式 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戏剧等,鼓 励他们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从而培养他 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实践四:社会调查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社会调查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它通过观察、调查、分析社会现象,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问 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 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组织他们开展社会调查, 鼓励他们分析数据、总结结论,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增 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详细描述
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方式,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并指导他们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 果,从而形成科学观念。
实践二:人文关怀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总结词
拓展人文视野,培养人文精神
详细描述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概念教学路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在这一过程中,核心素养教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展素质教育。
本文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实践策略。
一、理念转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首先需要进行理念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也应该倡导积极主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多元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应该倡导多元评价的理念,包括平时表现、参与度、学习成果展示等。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少对考试的过分依赖。
三、项目式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可以倡导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通过项目设计和实施,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项目式教学中,学生扮演者主导角色,教师则担任指导者的角色。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跨学科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应该倡导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教学是一种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突破学科的界限,促进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跨学科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应该倡导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是一种强大的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拓展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成为了教育界研究和实践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终身发展过程中必备的能力和素质。
它主要包括学科素养、能力素养、情感素养和文化素养。
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对于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素养是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素养是指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文化素养是指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情景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究。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素养。
2. 项目制学习:项目制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个真实的项目。
在项目制学习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和情感素养。
3. 反思式教学:反思式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反思式教学,学生可以提高学科素养和能力素养。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方法1.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指综合考虑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力素养、情感素养和文化素养进行评价。
综合评价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还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
2. 评价工具多样化: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工具,如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
这些评价工具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自评与互评: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可以提高对自身学习情况的认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的优势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具有以下优势:1. 发展多元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注重学科素养,还注重学生的能力素养、情感素养和文化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团队受教育部委托,遴选和界定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即21世纪我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整个研究历时三年多时间,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涉及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共5所高校的96名研究人员。
现将研究团队的部分成果整理成相关文章,与广大读者一起交流和探讨。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旨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如何将核心素养从一套理论框架或者育人目标体系,落实与推行到具体的教育和社会活动中去,进而真正实现其育人功能与价值,是教育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就是要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标准,并基于此改进课程实施,推进教师培训,指导考试评价,渗透到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中去。
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标准是基础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标准是指导学校教育的基本准则。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建构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将核心素养纳入并深化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去,尤其是融入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
(一)重新梳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标准,首先要重新梳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结构。
根据国际课程改革的经验,现代课程体系一般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具体化的教学目标,即描述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落实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二是内容标准,即规定学生在具体学科领域应知道和掌握的知识技能等;三是教学建议,也称“机会标准”,即为保障受教育者的学习质量提供的教育经验和资源,包括课堂讲授内容的结构、组织安排、重点处理及传授方式,还有学校公平性、教育资源的分配、学习环境的创设等;四是质量标准,即描述经历一段时间的教育之后,学生在知识技能、继续接受教育、适应未来社会等方面应该或必须达到的基本能力水平和程度要求。
在课程标准中贯彻核心素养的要求,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具体化的教学目标一定是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每一门学科需要根据本学段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与表现形式,结合本学科的内容与特点,提出该学科实现本学段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同时要体现本学科特色。
第二,内容标准和机会标准是促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保证。
各学科需要结合本学科、本学段的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来安排学科知识,并且要根据素养培养目标和学科内容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第三,质量标准是学生核心素养在学业上的具体体现。
学生核心素养可以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评判依据,通过将核心素养与质量标准紧密结合,不仅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结合了内容标准后还可以用来指导教育评价,监测学生核心素养达到的程度,并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理清核心素养与各学科素养的关系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养建立的,而非基于学科知识体系建立。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养不是仅靠某一个学科就能够培养的,而是需要借助多学科、多种知识和多种能力的共同作用。
核心素养推动的课程和教学改革,从人的跨学科能力出发,有利于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科融合,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当前,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基本形成,将它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则需要各个学科根据核心素养体系和本学科特点,研制学科核心素养,并把它贯彻到学科教学当中。
从国际经验来看,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都是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指标直接分解到不同的学科之中,特别强调跨学科的统整性,既可以明确地看到如何通过不同课程的合力共同培养出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可以看到不同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侧重。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核心素养是以整合各个学科共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宗旨,在构建学科核心素养时,需要重视学科融合的思想、摆脱分科解构的思路,否则容易导致各学科抛开总的核心素养框架,各搞各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把学生核心素养拆解为一个个与学科特定内容直接挂钩的零散部分,“各门学科之间的边界不应当是刚性的、僵化的,而是软性的、互通的。
超越了这个底线,无异于否定了核心素养本身。
一个严重的后果是容易导致分科主义思潮泛滥”。
这样核心素养就变了质,发挥不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学科整合的作用。
(三)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必然是相对宏观且宽泛的素养。
学业质量标准则主要界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后应该或必须达到的基本能力水平和程度要求,是学生核心素养在具体学段和具体学科中的体现。
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设置教育质量评估的目标、内容和手段,是各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落实与推进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
当前,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在其课程标准中均有与课程内容相对应的质量标准或能力表现标准,而我国现行课程标准主要是对课程内容的界定,虽然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角度对课程进行了说明,但主要对学什么、学多少讲得比较详细,大部分学科对学到什么程度的要求不明确,难以量化、分级,缺乏明确、具体的能力表现标准,导致各地、各校评判教育质量的标准不一致。
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将学习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有机结合在一起,完善现行课程标准,将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
参照国际经验及其发展趋势,我国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发需要根据各学段的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具体水平和程度,并进一步丰富质量评估内容和手段,以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地反映新时期的人才培养要求。
改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是根本课程实施是指将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师教学实践的过程。
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是保证融入核心素养后的课程标准落实到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基于核心素养改善教材编写结构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具体化,能清楚明确地指引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回顾新课程改革的过程,教材改革也伴随其中,其中一大改革是改变以往的单一教材局面,各个地区、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教材,不同出版社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出版领域迎来了机遇与挑战。
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指引教师课堂教学是教材必须发挥的作用。
应该看到,教材的改革调动了教材编制者的积极性,他们带着自己对新课程和教学理念的理解,将其转化为教材内容,但同时仍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
推进核心素养进入教学实践中,需要在教材编写时突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导向。
一方面,教材编写要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应在编写中体现培育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引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教材要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思想,尤其是编写“科学、社会、艺术”等跨学科教材时,更需要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科之上的综合素养。
编写单一学科的教材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科素养,为综合能力素养的生成提供学科支持,而不是仅盯着学科知识,忽视人的整体性。
(二)基于核心素养改善教师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系列研究,鼓励教育研究者和教师开发更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模式。
无论是传递知识、开拓思维、组织活动还是互动交流,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要将传统的“以知识点为核心”的教学观念,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
具体而言,需要体现以下三个着力点。
第一,由“抽象知识”转向“具体情境”,注重营造学习情境的真实性。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DefinitionandSelectionofcompetencies:Theoreticala ndconceptualFoundations,DeSeco)项目中指出,核心素养着力解决的是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之能够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和复杂多变的未来社会。
传统教学以学科知识点为核心,传授的知识往往过于抽象,难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真实世界中的问题情境往往更加复杂多元,教师教学中需要注意把抽象问题与真实情境相结合,为学生创设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
第二,由“知识中心”转向“能力(素养)中心”,培养学生形成高于学科知识的学科素养。
学科知识在学生学习和成长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学习学科知识,学生的智能、品德、价值观都打上了学科的烙印,这个过程就是学科素养形成的过程。
然而,目前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教学,弱化了由知识转化为学科素养和能力的过程。
要扭转知识本位的思想,就一定要在把知识转化、内化和升华为能力与素养上下足功夫。
“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应该能够提供一种唯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供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
”所以,教师需要确立“通过知识获得教育”而不是“为了知识的教育”的教育思想。
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形成高于学科知识的学科素养。
第三,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是要把教学中心由“教”转向“学”。
教师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之上,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开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关注学生问题生成、实践、操作、思维转化、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指导并促进他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学习探索,进而形成独立思考、实践和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放手让学生自学。
促进教师理解核心素养是关键教师是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转化者的重要角色。
在2001年启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如三维教育目标等,已经体现在2011年的新课程标准中,但是对广大一线教师培训力度还不够,其领会和理解不够深刻,难以将这些观念贯彻到教学当中。
在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确立后,要想真正将其落实到学校教育中,教师的转化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将核心素养融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
(一)研制并建立通用的教师能力和资格标准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是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顺应新的社会发展而产生的,这个学习共同体当中的教师应有的专业技能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制相应的教师通用能力和标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转化效率的重要举措。
2005年,欧盟通过并发布通用的教师能力和资格标准,来支持国家或区域一级的决策者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这里的通用教师能力,也可以认为是教师核心素养,包括学科素养、教学素养、数字化素养、学会学习、人际关系、跨文化和社会素养、公民素养、创业精神、文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