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诗人——顾城

合集下载

童话诗人——顾城ppt

童话诗人——顾城ppt
中 陈 明
顾城(1956—1993)
是我 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 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 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他的诗纯真无瑕、扑朔迷 离。但是,在充满梦幻和 童稚的诗中,却也充溢着 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 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 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 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 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 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 产生的忧伤。
纯真无暇的激流岛生活
他们在新西兰的南太平洋上,找到了一个原始的小 岛——激流岛。他们住了下来,一穷二白,没有吃的。 曾经啃过树,还吃过能够制造幻觉的野草。最后,牡 蛎救了他们。这样,他们就做了岛上的渔民。然后, 顾城就去种菜了,他每天扛着锄头去开荒,锄子扎进 泥土又翻起泥土的一瞬间,他喜不自禁。顾城深翻了 泥土,播下菜籽,等待菜籽发芽,长出叶子,叶子再 被各种无名的虫子吃光。最后,他心满意足地扛着锄 子回家。 他们那个小屋是他们两个人亲手盖的,吃了很多苦。 顾城跟我讲,怎么从山上把石头搬下来,为了盖这石 头屋,盖了洗澡,又没自来水啊,做个蓄水池在屋顶 上,怎么艰苦。讲了很多这种事。这小屋是顾城整个 的心血。
顾城: 1956年生于北京。 12岁时辍学放猪。 “文革”中开始写作。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 京在厂桥街道做工。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 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 生活。1985年加入中 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 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 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 语系研究员。 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 在德国写作。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辞 世。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
童话诗人
顾城说他从小就想要一块地,然后在上面耕作, 他很早就在为垦荒作准备,他甚至收集了关于 木耳的知识,他知道所有的木耳都能吃,只除 了一种生长在西藏的有毒素。 顾城在上海找到了他的妻子谢烨。他们生活在 这拥挤的寸土为金的城市里一间租赁来的小屋, 那里的空气使顾城窒息。这城市的天空被楼房 与高墙分割为一条条、一块块,路面也是支离 破碎的,而且车水马龙,走在路上,简直险象 环生。 有一天,顾城决计要走了,

顾城

顾城

人物素材之顾城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1]1956年生于诗人之家,父亲是著名诗人顾工。

顾城17岁开始写作生涯,给各个报社杂志投稿。

1987年开始游历欧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隐居新西兰激流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

[2]一、人物生平顾城[3],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父亲为顾工。

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

1968年,即12岁时辍学在家养猪,“文革”前,他开始写诗,总是一个人独处,不和别人一起玩耍,而是低头写自己的内心想法。

而且文革的暴行给他的内心带来了冲击,使他变得更加敏感。

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一部队农场,在那里度过了五年,但他并不喜欢农作的生活,这种劳作的生活与他想象中玻璃一样的世界有很大的距离,而这种距离让他感到痛苦。

1973年开始学画,写诗事业也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

1974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过搬运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

《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

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1978年底顾城开始阅读张贴在北京西单体育场围墙外(后被称作“民主墙”)的首期地下诗歌刊物《今天》。

并通过这份刊物更多更深地认识到外面的世界。

1979年初参加北京西城区文化馆业余诗歌小组。

7月:在上海至北京的火车上与谢烨相识,并堕入爱河。

11月:在《诗刊》首次发表诗作,为《歌乐山诗组》。

与谢烨的相识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到多个城市游历,对看到的城市、社会风貌、人情冷暖而写诗,但始终反感城市的喧闹世俗并没有感到归属感。

[顾城的朦胧诗代表作]顾城的诗歌代表作

[顾城的朦胧诗代表作]顾城的诗歌代表作

[顾城的朦胧诗代表作]顾城的诗歌代表作顾城的诗歌的代表作《我总觉得》我总觉得顾城我总觉得,星星曾生长在一起,像一串绿葡萄,因为天体的转动,滚落到四方。

我总觉得,人类曾聚集在一起,像一碟小彩豆,因为陆地的破裂,迸溅到各方。

我总觉得,心灵曾依恋在一起,像一窝野蜜蜂,因为生活的风暴,飞散在远方。

一九八O年六月借助于意象的比喻进行并列式的呈现,把焦点集中在一种感觉上面,使这首诗成为有较完整的结构之作。

在“星星”与“绿葡萄”、“人类”与“小彩豆”、“心灵”与“野蜜蜂”之间,诗人所完成的是物象之间的比喻;而在“星星”、“人类”、“心灵”的遥相呼应之间,他却完成了一种空阔的从物到人、从人到心的思考。

“星”与“心”的微妙联系,不也是一种隐秘的天人合一和物我共存的暗示吗赏析2:顾城(1956-1993),是一位极有个性的朦胧派诗人。

他认为“诗就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写的是雨滴中闪现的世界,写那“遥远而清晰”的梦,写梦中的“天国”。

他善于以一颗童真的心,展开奇谲的幻想,创造奇异的意象,隐曲地表现诗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理想,因此,他被称为“童话诗人”。

在《我总觉得》这首诗中,诗人以孩子的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世界,透过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理性思考,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缺乏心灵沟通的遗憾与无奈,是一曲发人深省的理想悲歌。

这首诗由三节构成,每一节的前三句是写“我”理想中的世界,后两句写现实生活。

我们先来看看“我”理想中的世界。

“我总觉得/星星曾生长在一起/像一串绿葡萄”,“我总觉得/人类曾聚集在一起/像一碟小彩豆”,“我总觉得/心灵曾依恋在一起/像一窝野蜜蜂”。

诗人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写出了“我”理想中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如此地美丽、温馨。

星星像一串绿葡萄生长在一起,人类像一碟小彩豆聚集在一起,心灵像一窝野蜜蜂依恋在一起。

它们的特点都是聚拢在一起。

“绿葡萄”、“小彩豆”、“野蜜蜂”都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诗人通过比喻的方式,给人以具体可感的形象,让人产生联想。

顾城有哪些古诗 顾城最经典的十首短诗及赏析

顾城有哪些古诗 顾城最经典的十首短诗及赏析

顾城有哪些古诗顾城最经典的十首短诗及赏析顾城,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朦胧诗人”最主要的代表之一,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也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相信很多人认识顾城都是通过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我也一样,而《一代人》也成了他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他的诗简单美好,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不需多加的雕琢,淡淡吐出,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只一眼便深陷其中,若要问你,陷在何处,你也不知道,你也难以说明,但是就是这样深陷不已。

这,就是顾城的诗,我们读着他的诗,就十分美好。

顾城10首最美的短诗,简单的像童话《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一代人》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避免》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

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门前》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小巷》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顾城10首最美的短诗,简单的像童话一般《错过》一切都明明白白,但我们仍匆匆错过,因为你相信命运,因为我怀疑生活。

《我的幻想》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因为思念的缘故》字迹已模糊因为思念的缘故《早发的种子》我从没被谁知道,所以也没被谁忘记。

在别人的回忆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

顾城10首最美的短诗,简单的像童话一般。

顾城 童话诗人

顾城 童话诗人
1 Chp1 知识概述
朦胧诗人:顾城简介
顾城,1956年生于诗人之家,父亲是著名诗人顾工,顾城写 诗功力深厚不但新诗了得还精于写旧体诗[1]及创作寓言故事 诗[2],顾城是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 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 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 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后期隐居激流岛,1993年10月8 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留下大量 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作品译成英、法、德、西班牙、 瑞典等十多种文字。
4 Chp1 知识概述
幻想构造世界
• 贝壳是小船 • 柳枝做船篷 • 晨雾是帆 • 太阳是纤夫 • 阳光是绳索 • 纽扣做车轮 • 新月做船锚 • ……
追忆的特定意义
• 我好像被融化了! • 皮肤不再是饿哦的边界, • 大地不能用引力把我捕获 • …… • 我是那么那么地自由 • 随着滚热的气流在太空中浮动 • ……
5 Chp1 知识概述
幻想构造世界
对于比喻本体而言,这些自然界事物选取的非 常恰当,但是与通常比喻略有不同的是,比喻的 本体并不是实有的东西(船并不是贝壳做的,帆 并不是晨雾做的),而是幻想出来的。顾城这种 用诗歌构筑幻想世界的特点在这首诗歌中表露无 遗,这一点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许多人看来顾城诗 歌中的抒情自我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生命幻想曲》体现了生命的一种勃勃向上的 生气:原始、自然、野蛮可以撼动万物。以及人 类征服自然的雄心,一种积极昂扬的人生姿态和 一个人充盈的心态从此诗中展现出来
追忆的特定意义

顾城在多次的回忆录里提到了写这首诗的
状态,并赋予这种状态以“无为无不为”的典

顾城

顾城

顾城成名不久后舒婷将一首《童话 诗人》赠给了顾城: 你相信你编写了童话/自己就成了 童话中幽兰的花/……你的眼睛省略 过/病树颓城/锈崩的铁栅/只凭一个 简单的信号/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 蝈的队伍/向着没有被污染的远方/出 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珍惜我们的童话世界
顾城
顾城诗歌鉴赏
《一代人》 《远和近》
顾城简介
顾城, 1956年九月生于北京, 并于“文革”期间开 始诗歌写作。他是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当代 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是我国现当代诗歌史上唯 一一位“童话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 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 的少年生活。后期隐居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在其 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代表作品: 《一代人》、《远和近》、长篇小说《英儿》(与谢 烨合著)、诗集《白昼的月亮》等。需要注意的是顾 城总是戴着一顶用裤腿改造成的帽子,他为什么戴帽 子?按照他的解释是为了避免尘世间污染了他思想, 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对纯净的渴望。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2、现实冷漠
诗里创造了“我”、“你”和“云”三个意 象,用“远”和“近”来描述三者的距 离。 这首诗利用“你”、“我”、“云”主 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 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 心理距离的变换,也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 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 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也许,正是这孤 寂,常使顾城想到梦的天国。可顾城应该知 道,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梦的天国是 不存在的。
童话诗人
他一生都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织自己 的梦,这是顾城的执著,也是他的魅力。在纷繁、 肮脏的成人世界里,他情愿“闭上眼,世界就与 我无关了”。他甘愿守住的是他自己心中的世界, 他要“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 没有污染的远方出发” 顾城认为“诗是理想之 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纯银,铸 一把钥匙,去开启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的 美”。这种诗观,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现实 世界的不可弥合的分裂,不和谐的痛苦将在诗观 中得到解决,以实现人的心灵的“绝对自由”。

顾城诗歌赏析5篇

顾城诗歌赏析5篇

顾城诗歌赏析5篇第一篇:顾城诗歌赏析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也许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画下丘陵——长满淡淡的茸毛我让它们挨得很近让它们相爱让每一个默许每一阵静静的春天激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我还想画下未来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但知道她很美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画下许多因为爱她而熄灭的心画下婚礼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上面贴着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的插图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想画下风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画下大海——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最后,在纸角上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只树熊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我在希望在想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小时候,一个寒冷的冬天,顾城在幼儿园里发起了高烧,妈妈赶来了,把顾城包得厚厚的放进儿童车里,在推着去医务室的路上,顾城感觉到世界都睡了,只有星星还又大又亮,小车吱吱地响着,而妈妈给他讲了一个又一个童话,然后他看见了那童话中的世界,正和那洁白的水汽一起,在夜空中轻飘…… 在妈妈为顾城建造的童话的世界里,他不想长大,想要永远做个孩子,永远坐在妈妈的小推车里,但是他却不能拒绝长大,所以此后漂泊在江湖里,他就像一块漂在大海的小木片一样,思念着他的陆地,思念着他童话的城池。

童话诗人顾城

童话诗人顾城
• 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 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 你的眼睛省略过 病树、颓墙 锈崩的铁栅 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 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 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 出发
(一)、顾城
• 顾城, 1956年9月生于北京, 少年时随父亲下放山东农村。
• 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 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 零点

的鬼
• 走路非常小心
• 他害怕摔跟头

变成

了人
三、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顾城 1981年3月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诗歌欣赏:内容
1.幻想天国花园
• “自由”、“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属于天 空的羽毛和树叶”“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早晨 、露水、微笑”、“没有痛苦的爱情”、“晴空 颜色的眼睛”、“遥远的风景:小河、丘陵”、 “美丽的未来”“婚礼”、“窗子”“风”“大 海”“树熊”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童话诗人——顾城
一、顾城诗歌欣赏
顾城诗歌欣赏(1964年)
松塔 • 松枝上, • 露滴晶光闪亮, • 好像绿漆的宝塔, • 挂满银铃铛。
杨树 • 我失去了一只臂膀, • 就睁开了一只眼睛。
生命幻想曲(1971年,节选)
• 让阳光的瀑布 洗黑我的皮肤
• 太阳是我的纤夫 它拉着我 用强光的绳索 一步步 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
• “童话诗人”。早期的诗歌有 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 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 童话般的少年生活。

顾城《种子的梦想》原文欣赏

顾城《种子的梦想》原文欣赏

顾城《种子的梦想》原文欣赏顾城《种子的梦想》原文欣赏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顾城《种子的梦想》原文欣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种子在冻土里梦想春天。

它梦见——龙钟的冬神下葬了,彩色的地平线上走来了少年;它梦见——自己颤动地舒展着腰身,长睫旁闪耀着露滴的银钻;它梦见——伴娘蝴蝶轻轻吻它,蚕姐姐张开了新房的金幔;它梦见——无数儿女睁开了稚气的眼睛,就像月亮身边的万千星点……种子呵,在冻土里梦想春天,它的头顶覆盖着一块巨大的石板。

顾城简介:顾城,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出生于北京。

其父顾工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受到家庭良好文化氛围的熏陶,幼年的顾城便显现出他在诗歌方面的天赋,五岁已可作诗。

12岁辍学放猪,后来受到文革的影响,顾城随父一起被下放到山东的一个农场,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

1977年正式发表作品,与同时期的江河,舒婷,北岛,杨炼共属朦胧诗派。

顾城的诗充满梦幻和纯稚,大自然的万物在他笔下也有着喜怒哀乐,因此又被人称为“童话诗人”。

1979年在火车上与妻子--谢烨相遇,两人一见钟情,后于1983年结婚。

1988年赴新西兰并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传授中国古典文学,辞职后隐居激流岛。

1993年10月砍杀妻子后自缢,留下大量诗作,绘画。

诗歌赏析:我是一颗种子,父母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使命。

我随着风漂泊了很久很久,看到了大雁、看到了小溪、也看到了松柏,风姐姐时而温柔时而泼辣,我一路看呀看呀,最后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醒来之后我就躺在了阴暗潮湿的土壤里,旁边的小动物们都在冬眠,世界很安静,安静得只剩下冰姑娘咯咯的笑声--她要盛装打扮去迎接冬神爷爷。

听着那个笑声我的眼皮渐渐的沉重了起来,我努力的想睁开眼睛,冲破土壤去外面看看,竟一点力气都没有。

突然想起来以前妈妈的话--孩子们,有一天你们会脱离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随着风去安家,那时你们会遇到冰姑娘,会遇到冬神爷爷,想挣脱束缚却又会感到无能为力。

顾城

顾城
心也许很小很小 世界却很大很大
于是, 人们相信了你
相信了雨后的塔松 有千万颗小太阳悬挂 桑椹、钓鱼竿弯弯绷住河面 云儿缠住风筝的尾巴 无数被摇撼的记忆 抖落岁月的尘沙 以纯银一样的声音 和你的梦对话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 心的领域很大很大
2、致力追求一种“纯净”
的审美境界。语言简单、 平易,有朴素的谣曲的 风格。
顾城:一个童话诗人,或者一个“任性的孩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诗就是理想之树 上,闪耀的雨 滴。”“要用心中的 纯银,铸一把钥匙, 去开启那天国的门”。 顾城幻想用童话般的 诗的世界,来抚慰和 化解现实世界中的矛 盾、痛苦、伤害和丑 恶。
童话诗人——给G· C

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 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 你的眼睛省略过 病树、颓墙 锈崩的铁栅 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 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 的队伍 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 出发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高大的山岭 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很多很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象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画下想象中 我的爱人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顾城的诗的赏析

顾城的诗的赏析

顾城的诗的赏析顾城的诗的赏析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下面是店铺推荐给大家的顾城的诗的赏析,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顾城的诗的赏析一如果以为童话诗人仅在假定性*世界虚构他的幻象天国,用纯净的本真童心和异想型人格编制“梦游症”,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童话与现实的边缘,在异想与梦幻的氛围里,他的诗亦时有渗透着对社会存在的介入,以及对生命的体味,尽管不是重笔浓墨,倒象是透明淡远的水彩。

这首诗短短 13个句子,形而上地触及了现实生存挣扎与死亡命定的严峻谜面。

首句“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是概括性*背景,有着映衬作用与反讽效果,联系整首诗可以联想为在这貌似明亮宽敞的社会舞台上,芸芸众生正在演出各自的剧目:正剧、闹剧、悲剧、喜剧…… 而对熙熙攘攘的众生相,诗人仿佛是以“场记”的身份出现,坐在角落,冷静审视各种剧情发生发展,然后做出法官似的判定:“人们走来走去/他们围绕着自己/像一匹匹马/围绕着木桩”。

人们为了生存需要所进行的各种拼搏角逐,(“走来走去”)或巧取,或豪夺,其目的虽然是一种生存本能(“围绕自己”),但不无可悲的是,却被另一种社会性*异己力量(“木桩”)所主宰、所支配、所控制,以致近乎盲目围绕着它一团一团一转,还洋洋得意以为生存得“宽敞明亮”呢!这一剖析显示童话诗人并非天真,从“围绕自己”到“围绕木桩”的双重圆心运动中可以悟出,被“木桩”所异化的人无法自一由地施展自己的本质,人时时陷入外部世界异己力量规定的重围中。

当然,这只是第一层的社会性*含义。

另一层的本体含义是:人围绕着自己一团一团一转,人陷入自身的木桩“圈套”,这种作茧自缚是现代人生最大的悲剧——人既是他人的地狱又是自身的囚徒。

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马与木桩关系)贴切地道出人的悖论。

为了不至于过于分散,第二节首句再现一次“背景”以便收拢,接着道出“偶尔”也有极少数英勇的“蒲公英”,能够做超脱性*飞行。

“童话诗人顾城诗歌中的童话色彩

“童话诗人顾城诗歌中的童话色彩

导语:顾城是我国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被誉为“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相比,顾城诗歌的特色十分鲜明,尤其是其梦幻与童真的色彩,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童话世界”,故而被称作“童话诗人”。

作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顾城取得了较大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诗坛不可多得的灵魂人物。

顾城出生于1956年,文革期间开始创作。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顾城很少去关注现实人生,而是保持了自己纯洁的心灵,书写了纯净的篇章,展现了纯美的世界。

因此“朦胧”时代虽已过去,顾城的诗歌却被人们传诵至今。

一、顾城诗歌艺术特色顾城的诗歌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其不仅十分注重意象的选取,还极具童话色彩。

1.注重意象选取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顾城在诗歌创作中,对于意象的选取是十分关注的。

他善于通过敏锐的观察与捕捉发现自然事物的特征,挖掘自然事物的特点,选取真善美的一项。

比如,顾城喜欢选取“阳光”“云朵”“月光”“雨滴”“沙滩”“蜜蜂”“蝴蝶”“蟋蟀”“蒲公英”等意象,这些意象是真实的,未加修饰的,组合在一起,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

比如他的《睡莲》:在绿影的摇荡中/你梦着使最纯的云朵 /都显得陈旧不是雕栏 /不是晴空闪过的长窗不是蜜蜂的低语/或彩蝶礼貌的吻是颗晶亮的水珠吧 /它被石子溅起石子来自海岸/曾装在一个顽童的兜里这首诗歌是“云朵”“蜜蜂”“彩蝶”“水珠”等自然意象的随机排列,正是这些意象的选取使得顾城的诗歌纯净到与众不同。

2.极具童话色彩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你的眼睛省略过/病树、颓墙锈崩的铁栅/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被污染的远方/出发――舒婷《童话诗人》顾城诗歌极具童话色彩。

虽然顾城幼时在文革时期所目睹的事情难以理解,甚至为他的心灵留下了抚平的伤痕,但他并没有将其带进诗歌中,而是远离现实生活,以孩子般的稚嫩语言、孩童化的视角、纯净的意象描绘了一个童话般的理想世界。

顾城

顾城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鉴赏一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此中的两个“黑”无疑 是“文眼”,颇值玩味。 “黑”是扼杀光明的结果,黑夜便是光的坟墓,是一 种令人窒息的特定时代象征。然而“黑色的眼睛”却 无疑是黑夜的叛逆,它的黑色是黑夜 “给”的,是 黑夜阻断光明的结果。此外眼睛的黑并不象征着背弃 光明,反倒是渴求光明的象征。黑色既然对光不反射 也就具备了对光全盘吸收的特性,黑色的眼睛正是这 种随时准备吸收光明的“一代人”的眼睛。 《一代人》干脆的语言,执着的追求意向同样显示了 一种性格,可以说,这也是一首“性格诗”。它汇集 了思维与表现、形式和内容、标题与诗体之间在大小、 深浅、形象抽象等方面的一系列矛盾,最终熔入18个 字中,深沉而潇洒地突出了当代人的精神意象。
感觉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诗裁为两节,每节四行,格式齐整。首节 驱灰色天地扑入读者眼帘:天、路、楼、雨 是灰色的——这是铺垫,在色彩上是欲扬先 抑;第二节别见洞天,豁然开朗,在一片灰 色的世界里,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 淡绿诗人从调色盘里,仅撷取灰、红、绿三 种颜色,却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多么精彩的印 象派画景! 顾城是以童心为诗的生命的呵!诗的画面仿 佛告诉人们,在一片灰蒙蒙的天地间,“鲜 红”的孩子和“淡绿”的孩子给世界带来了 希望。
顾城

顾城,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12岁 时辍学养猪 “文革”前即开始写诗。 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京在厂桥街道 做木工。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并成为 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1980年初所 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 活。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重访欧 美并创作。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 德国写作。1993 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 寓所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 画等作品。

“童话诗人”的悲剧——读《顾城的诗》有感

“童话诗人”的悲剧——读《顾城的诗》有感

“童话诗人”的悲剧——读《顾城的诗》有感顾城(1956-1993)是一个早熟的、神童型的诗人,是中国现代诗史上少有的天赋极高的诗人。

他是文革后崛起的一代中“朦胧诗人”的代表,但他并不同于其他朦胧诗人:不像北岛那样冷峻、深沉,具有长者的睿智和理想主义的英雄人格;也不像舒婷那般积极、自尊,充满浪漫情调与奉献精神;他显得纤弱、敏感、忧郁、纯粹,在众多的朦胧诗派诗人当中,他以童真的孩子形象确立了自己诗歌的和人格的独特性。

顾城沉醉于他的梦幻般远离尘嚣世俗的“生命幻想曲”中。

他是“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一个悲哀的孩子”,“一个始终没有长大的孩子”;(《简历》) 他任性、倔强、执着,同样,他也令人崇敬。

因为他的任性,他的倔强,不是如小孩因为没有得到自己心爱的玩具或没有吃到香甜的糖果,而放肆大声啼哭吵闹的任性与倔强,他的任性与倔强是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

“他的童话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童话,他曾特意强调这个‘童’是李贽的童心说的‘童’,指未被污染的纯真的本心,而不是儿童的幼稚的心。

”“他具有超乎寻常的敏锐的直觉能力,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抽象能力以及对宇宙世界的宏观把握能力”,以及诗歌给读者带来真善美的感动,这些因素使得他在那个年代脱颖而出。

也使得他的诗歌不乏成人的视角——敏锐、深刻、幽远且富于哲理, (甚至出现创作中后期近乎“玄学”般的晦涩难懂的诗)又具有儿童语言的外壳——倔强任性、简洁纯净。

这点在他的很多诗歌中都有体现,如他的名作《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简洁的两行,短短的十八个字,诗的意象也只有“黑夜”、“黑色的眼睛”、“光明”三个,但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却十分地博大堂皇,且耐人寻味。

顾城以简洁的意象,表达了一代人的处境和心愿。

首先将诗题“一代人”与内容相结合,再联系它的写作背景1978年4月,不难得出:这“一代人”指的是经历文革并在脑海中存留有惨痛印象的那一代人。

顾城的经典诗句

顾城的经典诗句

顾城的经典诗句顾城的经典诗句寄语: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胧诗,是当时激动人心的思想、文学“解放”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80年代新诗潮运动的起点。

今天分享给读者的是顾城的经典诗句,欢迎阅读。

1. 好久没看见雪了/只有春天和绣球花/开得盛呢盖着/我薄薄的屋顶/有人爱花有人爱人/有人爱雪/而我/却爱灰烬的纯洁/提水看山看火被烟带走/落叶纷纷绿荫长长/光束累累/阳光水和灰烬/一朵花的颜色/爱的三个季节——顾城《岛》2. 热风推动着新月型的波浪,波浪起伏汇成黄金的海洋,海洋吞没了多少迷途的生命,每个生命都化作一粒石英的光。

——顾城《沙漠》3. 隔膜的薄冰溶化了,湖水是那样透彻,被雪和谜掩埋的生命,都在春光中复活。

一切都明明白白,但我们仍匆匆错过,因为你相信命运,因为我怀疑生活。

——顾城《错过》4. 真实未必在现实里,梦往往是最值得依赖的,他不说谎。

——顾城《别有天地非人间》5. 一个人,生活可以变得好,也可以变得坏;可以活得久,也可以活得不久;可以做一个艺术家,也可以锯木头,没有多大区别。

但是有一点,就是他不能面目全非,他不能变成一个鬼,他不能说鬼话、说谎言,他不能在醒来的时候看见自己觉得不堪入目。

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

——顾城6. "雷,跟你在一起,真动情,也就离开了魔鬼了。

我跟自己在一起,就和跟魔鬼在一起一样。

"——顾城《英儿》7. 凹面镜般的天宇,紧扣着大地——这块不透明的玻璃。

太阳用光焰的扫帚,扫除着——冬天那冰雪的足迹。

——顾城《春分》8. 我没有被谁知道,也没有被谁忘记。

活在别人的回忆里,那不是我的目的。

——顾城9. 只要闪电降临,就会有跳舞的火焰。

——顾城《猿人之猎》10. 生命是闪耀的此刻,不是过程,就像芳香不需要道路一样。

——顾城《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11. 执者失之。

我想当一个诗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诗,我想当一个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我自己。

赏析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赏析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赏析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前尘往事顾城,在朦胧诗派来说,很独特的一位诗人,他被人们称为童话诗人。

顾城于1977年开始写诗,1979年《诗刊》刊物首次发表诗作,成名,成为朦胧诗人代表之一。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这首诗写于1981年,属于顾城前期的创作阶段�D�D童话阶段。

这个阶段,顾城诗作的整体风格是明丽纯净,这个时期,他专注于自然界的那些美好、纯净而明媚的事物,辅以丰富奇崛的想象,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理想的童话世界。

他是一个天生的诗人,敏感而细腻的感知力,与生俱来的才华,无不昭示着这个诗人得天独厚的令人嫉妒的天赋。

而后期的梦幻阶段也没有缺失童话之美,在激流岛的生活,让顾城与陌生人之间的交际退回到孩童时代,不喜与人交流,过上了隐居的生活,虽然苦,但是顾城并未能摆脱自己的孩子气。

他越来越感受到写诗于他而言是一种最为基本的纯自然的生命现象,完全处于“无我”、“忘我”的境界。

如果说前期顾城的创作是在营造一个理想的童话世界,那么后期的顾城则是疯狂地执着于建造自己奇幻的梦幻城堡。

要说顾城的创作风格的形成,我想除了父亲顾工的教育熏陶以及西班牙诗人洛尔迦和安徒生的影响,更值得一说的是他的经历。

顾城是一个“‘童年质情节’极强的人”[1],他的童年的记忆固执地停留在他与父亲下放的那段时间那个地点。

他的乡下经历从人的天性上来说,是一种解放,那个河岸放猪的少年,在那其中发现了很多不为人说道的乐趣。

而当他返回城市时,城市带给他很多不一样的感受,甚至可以说是困扰。

他对城市最大的感受是不自由、无趣。

他的诗从自然为对象转向了“非自然”状态。

在《河岸的幻影�D�D与王伟明问答》一文中,作者坦言,“我习惯了农村,习惯了那个粘土做成的村子,周围是大地,像轮盘一样转动。

我习惯了,我是在那里塑造成型的我可以想象道路,可以直接面对着太阳、风,面对着海湾一样干净的颜色。

”在顾城看来,“为了生命,为了艺术,我走向城市,走进一间冰冷的小北屋里,非常愚蠢地把铅笔削得尖尖的,画那些石膏球和碎花瓶。

诗人顾城的的简介

诗人顾城的的简介

诗人顾城的的简介顾城,中国朦胧诗代表人物,被称为当代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等。

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诗人顾城的的简介,欢迎参考学习!诗人顾城的的简介顾城,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

12岁时辍学养猪。

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木工。

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

后辞职隐居激流岛。

1992年重访欧美并创作。

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

1993 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自杀。

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

人物生平顾城,男,北京市人,原籍上海,1956年九月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一部队农场,1974年回北京。

做过搬运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

1973年开始学画,并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1974年起于《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

1977年起重新进入纯净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

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

1982年加入北京市作家协会,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

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

后加入新西兰国籍并辞职隐居激流岛。

1992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创作年金,1993年,又获德国伯尔创作基金,在德国写作。

1993年10月8日于新西兰所居岛因为离婚与其妻谢烨发生冲突,谢烨受伤倒地,过程成谜,顾城随即自杀,谢烨于其死后数小时不治。

媒体捕风捉影称“顾城用斧头杀妻”,令诗人在死后从童话诗人被妖魔化成精神异常的杀人恶魔,死后蒙冤。

(从顾城姐姐顾乡所做“顾城最后的十四天”中看,斧头只是偶然在场物件,跟案件根本无关。

)1993年3月曾回国探亲,惨案发生时,值其夫妇从德返新西兰不久。

顾城简介_顾城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顾城简介_顾城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顾城黑夜给了他黑色的眼睛--童话诗人顾城与他的童话王国顾城以“童话诗人”著称于世,他的童话般的诗作中洋溢着他纯净的童心。

他总是把自己的寄托在乌托邦式的童话国度中,希望那里有彩云、有湖泊、有一片纯静的天空,能够容纳沾满尘埃的心灵。

他就像是一个一直守候在自然童话里的孩子,他拒绝世俗的尘雾,抑或说是为了逃避社会纷扰,希望像古人那样寄情自然万物,超脱红尘。

顾城成为“童话诗人”,他的心理机制对他的创作追求与诗歌美学风格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天赐予他一颗充满灵气,朴素活跃的童心,而且在顾城童年时代他就因十年动乱就被放逐到农村,与白云、沙滩、野花为伴,这使他得以逃避和掠过现实这一令人惊恐的世界。

早在文革初期,顾城就已经“越来越想躲开人,躲开眼睛,躲开喧嚣,激越的声音,只想去那没有人只有天籁的世界。

”他曾固执地说:“我是在一片碱滩上长大的孩子。

”“我是个放猪的小孩,没受过”他忘情于无忧无虑的童年和自在的自然,并使记忆固执地停留在那个时代。

由于他一直有意无意地游离于人群、游离于社会,他的心理层次中具有主观性、幻想性的下层仍然没有被现实层所压迫,从而导致上下两层的混成。

在王国里,他永远是一位拥有不衰童心的“王子”。

就是凭着这不衰的童心,他的早已据有先天的优势了。

因为顾城起初写诗完全是在心灵直觉的引导下开始了向诗的王国探索和进军的,他对中外文化养分的吸收也完全出自本能的情感与价值取向。

所以在顾城的笔下营造出的是一个由童年、自然和自由构成童话王国世界。

这是他心灵的王国,只有在这里他才寻找到彻底的闲适和放松,灵性饱满的诗句也就飘然而出。

这是由星星、紫云英、蝈蝈、风筝、钓鱼竿、露珠、雨滴等组成的“净土”,在他刚出名不久的1980年,舒婷就把一首《童话诗人》赠给他:“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你的眼睛省略过/病树颓墙/锈崩的铁栅/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被污染的远方/出发……”似乎顾城所有的艺术创造真的仅仅是他童心的再现而已。

顾城的简介代表作品

顾城的简介代表作品

顾城的简介代表作品顾城简介顾城,1956年9月24日出生于北京诗人之家,朦胧诗代表人物,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

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

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等,其作品被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

诗人顾城的创作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的诗》《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

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

另与谢烨合著长篇小说《英儿》。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顾城的诗》。

诗集《白昼的月亮》。

顾城是中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

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

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

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经历过“_”的一代青年,对著名朦胧诗人顾城(1956年9月~1993年10月)的这两句诗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胧诗,是当时激动人心的思想、文学“解放”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代新诗革新的起点。

在顾城冥寿50周岁的前一年,四卷本的“顾城文学系列”首卷――《顾城文选·别有天地》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顾城1962年开始写诗,1987年5月应邀赴德国参加明斯特“国际诗歌节”,随后开始周游西欧和北欧诸国,后定居新西兰,1993年10月8日,他与妻子谢烨双双死在新西兰激流岛上。

顾城《给我的尊师安徒生》赏析

顾城《给我的尊师安徒生》赏析

顾城《给我的尊师安徒生》赏析顾城《给我的尊师安徒生》赏析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顾城《给我的尊师安徒生》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给我的尊师安徒生(一)你推动木刨,象驾驶着独木舟,在那平滑的海上,缓缓漂流……刨花象浪花散开,消逝在海天尽头;木纹象波动的诗行,带来岁月的问候。

没有旗帜,没有金银、彩绸,但全世界的帝王,也不会比你富有。

你运载着一个天国,运载着花和梦的气球,所有纯美的童心,都是你的港口。

(二)金色*的流沙湮没了你的童话连同我——无知的微笑和眼泪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种子只有经过埋葬才有生机当我回来的时候眉发已雪白沙漠却成了一个碧绿的'世界我愿在这里安歇在花朵和露水中间我将重新找到儿时丢失的情感赏析:顾城从少年时代就喜欢读安徒生童话,他说:“当我打开安徒生童话,浅浅的脑海里就充满光辉。

我向它走去,我渐渐透明,抛掉了身后的暗影。

只有路,自由的路。

”一个是丹麦的童话作者,一个是中国的“童话诗人”;然而,在对艺术美的追求上,在对人生的体验上,二人却有相通之处。

顾城追求一种透明的美、纯净的美、神奇变幻的美,他想和安徒生一样“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那天国的门,向着人类”。

《给我的尊师安徒生》,就是“童话诗人”顾城用自己的诗美学观和自己独特的心境,建构的一个梦幻般的诗的空间。

在这里,没有昏暗的工作间,没有飞扬的锯屑,有的是“缓缓漂流”的“独木舟”和“散开的浪花”,有的是“运载着花和梦的气球”。

这是一个美丽、纯净的童话世界,这个世界既是安徒生的,也是诗人自己的;然而,现实的-阴-影总要潜入那美好的梦境。

诗人感觉到“金色*的流沙/湮没了你的童话/连同我——/无知的微笑和眼泪”。

人生的厄运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将苦涩的“种子”“埋葬”在地的深处,让它重新发芽,将荒芜的“沙漠”变成“一个碧绿的世界”。

顾城将眼泪在生活的蚌贝中磨砺成晶莹的诗句,将“遥远而清晰”的梦,雕琢成高于现实世界的艺术天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话诗人
——顾城的诗中之城
13级对外2班吴媛媛38号
大概很多人最早读到的顾城的诗会是《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样一首简短的两行诗是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它在发表后震动了整个诗坛,不管是对朦胧诗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态度的人,对这首诗却是一致的称赞。

现今的我们在看到这首诗的时候也能感受到经过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黑暗,以及那一代人的觉醒。

而我个人开始读顾城的诗是在高三时期,图书馆打折区淘到的诗集成为了我最爱的书目,其中《给我的尊师安徒生》中有一句“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种子/只有经过埋葬/才有生机”从那时起就成为了我的励志铭。

这正是顾城的诗的力量,对生命的幻想能够激起人们对未来的希冀。

可以说,高三对于我也是一个黑暗的时期。

每个人都在压力之中担心自己的前途,却又对未来一无所知。

事实上确实如顾城所说,在高考之后很多事情就明朗起来了。

我们每段时期的经历和情感都会在岁月里沉淀、发酵,成为以后我们成长的养分。

种子需要埋在土壤中才能萌芽,过去也要葬在光阴河岸才会开花。

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里,安徒生的童话就是顾城的养分。

他说:“我爱美,酷爱一种纯净的美,新生的美。

∕我总是长久地凝望着露滴、孩子的眼睛、安徒生和韩美林的童话世界,深深感到一种净化的愉快。

∕我渴望进入这样一种美的艺术境界,把那里的一切,笨拙的摹画下来,献给人民,献给人类。

∕我生活,我写作,寻找美并表现美,这就是我的目的。

”所以在顾城的诗中总是充满梦幻和童稚,纯真无暇、扑朔迷离。

诗人期盼着这个世界能够像童话中的那样纯净美好,也毫不掩饰地将这种期盼化为诗句,并幻想那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纯净美的世界。

我相信并不止我一个人为这个世界着迷。

舒婷写给顾城的诗——《童话诗人》中道:“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出发”儿童的世界无疑是美好的,成人往往都向往着孩童的无忧无虑。

但向往归向往,成人也往往懂得自己无法回到孩童时期,顾城却为此幻想出了一个世界。

他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宣布自己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这或许就是诗人一生的写照。

顾城以一个孩童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如此悲悯地想要拯救这个世界、拯救人类,他的幻想不是以自己为中心的。

因为“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很多很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现实的世界
纷乱、肮脏,所以诗人情愿“闭上眼睛,世界就与我无关了”,守着心中的童真世界,大概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也将没有痛苦和不幸。

在顾城构建的独立于自我和现实之外的“纯净美”的孩童世界中,同时也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

那一段沉重的历史带给他们那一代人的忧伤,让我们在读着顾城的诗的时候为他们感到惋惜,也为那个时代感到遗憾。

诗人也知道,现实并不是完美的,幻想正是为了弥补现实而存在的。

顾城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织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着,也是他的魅力。

这样的顾城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打动世人的作品,正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给我们留下了如此美好的画面,如果谁能不为之心动,那么他真的不该拥有读诗的权利。

所以我喜爱顾城的诗,在他的诗里生长着生命的愿望和幻想。

当我读到“即使星球熄灭了/果实也会燃烧/在印加帝国的酒窖里/储存着太阳的血液”,就为着生命的不息而感动。

物质并不会凭空消失,千万年之后的我们只是化作了尘埃、水分或者花草树木,成为生命的能量。

生命会不断地要求,在地下生长,变成强大的根块,永远也不会消亡。

以自然为伴的童话诗人对生命充满了好奇、关注和崇拜,我们总是能在顾城的诗里看到这些有生命意识的意象,天空、月亮、云、海、花朵、树枝。

在《无名的小花》中,诗人带我们走在寂静的野外,看到星星点点撒落的野花。

“它没有秋菊/卷曲的金发,/也没有牡丹/娇艳的容颜。

/它只有微小的花,/和瘦弱的叶片,/把淡淡的芬芳/融进美好的春天。

”,但对比秋菊和牡丹更显得朴素而美好,这就是对自然最真诚的礼赞,也让我们油然而生对这个小生命的崇敬。

我们被这个十二岁孩子的诗吸引住,他站在窗前,凝望着北京冬日的夜空,思考《星月的由来》,天真地幻想着“树枝想去撕裂天空,/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透出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

”给我们以新鲜的诗意,我们甚至感受到树枝的挣扎,向往着天空之后的世界,就像诗人向往的现实世界之外的纯净光芒,并为此想要撕裂天空。

顾城创作于十五岁的代表作《生命幻想曲》“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

/太阳是我的纤夫。

/它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一步步,/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时间的马,/累倒了,/黄尾的太平鸟/在我的车中做窝。

/我仍然要徒步走遍世界--沙漠、森林和偏僻的角落。

/太阳烘着地球,/象烤一块面包。

/……我把我的足迹/象图章印遍大地,/世界也就融进了/我的生命。

/我要唱/一支人类的歌曲,/千百年后/在宇宙中共鸣。

”或许年轻的诗人也意识到了人生的无奈,但在这样的无奈中顾城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唤起对生命的热爱而去赞美和歌颂生命的伟大。

即使时代在拖着我们前行,他也不愿就此低头,而是反抗着时代,吟唱着生命的力量无法抹杀。

曾经处于高考前的我们在时间的迷雾里不知未来会是什么样,但时间还是在推着我们前进。

我们会迷茫、会恐惧、会踌躇不前,不知道哪里才是终点,哪里才能
看见日出。

人都会有这样的时期,仿佛身陷沙漠,找不到绿洲,仿佛下一刻就会被炙热的太阳蒸发。

但只要我们有勇气走下去,把足迹像图章印遍大地,不曾放弃就不会后悔,那段经历也将是我们人生中的养分,融进我们的生命里。

对于自然毫无戒心的顾城,对他人却有一种本能的怀疑和防范。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人与人之间,即使是亲密的情人之间,也不知是远或近。

在顾城看来,唯一不会背叛他的就只有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姐顾乡了。

1982年顾乡结婚,顾城为她写了一诗《铁铃》。

诗人自白道,小时候也想过,按照习俗,姐姐应该会先自己离开家,却没想过带姐姐走的那个人。

因为儿时的顾城甚至不愿姐姐的同学将她叫走,以更有意义的学习为由,拯救姐姐“免于堕落”,以没时间和同学玩儿为限度。

他藏起姐姐的日记,吓唬姐姐说已经烧掉,还撕下过若干页藏在若干地方言明“改邪归正”才有望收回。

爱意的表现笨拙而天真。

“书都有最后一页,即使你不去读它”,离别也这样不知不觉到来了,即使人们总是无法相信。

面对姐姐的出嫁,顾城感觉到“一切都在走,等待就等于倒行/为什么心要留在原处,原处已经走开”,从小一起成长的两人有着最深厚的感情。

甚至于他在留给姐姐顾乡的遗书里说道:“也就你不恨我,人人报复了我。

”但当时,写下这些文字的顾城心中充满的是对现实的绝望。

我们都知道,顾城的童话幻想最终在现实生活的逼迫中破灭了。

城市的现实生活越来越使顾城感觉到无法逃避物质的束缚、城市的压迫、生存的困境,生存世界破坏了顾城心中纯净美好的天国,是生存世界砸碎了顾城童话般的诗心。

由于对现实生活陷入绝望,顾城因此似乎已经无法再行使“童话诗人”的职责了。

当诗歌不再能安慰诗人的灵魂的时候,他要寻找一个能慰藉他灵魂的真正客观环境所在,以至于最后终于逃到新西兰的一个荒岛上去了。

在激流岛的与情人英儿和妻子谢烨共同生活的一年半可以说是成就了诗人的理想国,可惜好景不长。

情人和妻子先后弃他而去,让顾城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虽然最后决定放弃自己的理想王国,接回小木耳,过正常人的日子,但是遭到的妻子的拒绝。

无法承受现实的诗人最后走向了死亡。

或许诗人的死,并不是我三言两语能够说明的。

但是我们都能看到,像顾城以及与他相似的海子都对生命有着清醒的意识,而他们的幻灭都有一种悲凉的意味。

一个用整个的生命去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的真正的艺术家,即使肉体的消亡、灵魂的熄灭,血液也会在储存在一行行的诗里。

顾城作为新时期文学中最具有革命性、标志性的艺术先锋朦胧诗派的一个风格特异的“童话诗人”以其特有的精神美,影响着未来的读者和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