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合集下载
专题02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60—1895)-2021年高三历史总复习之通史复习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意在考查考生提炼有效 信息,迁移教材所学知识,判断分析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联系近代洋务 派举办的军事企业的特点,洞悉题干史料的核心信息,“一切生产技术大 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体现出洋务企业在技术领域过度依赖西方的现象, 可判断B项正确。 答案 B
2、目的: 自强求富——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时间: 19C60-90年代
一、经济:
(一)洋务运动
4、企业: (1)创办军用企业---(自强)
创办者 代表 地位 企业
经营方 性质 式
军 曾 安庆内 第一家官办军用
用 国 军械所 企业,标志着中国
带有浓
企藩
近代工业起步
官
厚封建
业
李 鸿 章
❖ 民族工业
❖ 广义:中国人投资兴办的运用机器化方式进 行生产的工业。
❖ 狭义:一般民族工业是在我国近代半殖民地 半封建时期由中国私人资本(民间资本)投 资创办的运用机器生产的工业,又叫民族资 本主义企业。
2.早期民族工业兴起的概况
时间:Leabharlann 贻来牟机器磨坊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点:
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地区
解析:洋务派的军工企业属于官办企业,产品无偿调拨,后来由订购方提供资金(“协造 ”)说明官办企业的经费出现困难,后来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为缓解其资金压力进一步证 实其经费压力的增大,故选B项。各省用船方“协造”,并不是商办,A项错误;军工产 品不可能市场化,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也无从体现,排除。
四、社会生活:
(二)教育
起步: 洋务运动 (1)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科技人才、翻译人才、 军事人才
2、目的: 自强求富——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时间: 19C60-90年代
一、经济:
(一)洋务运动
4、企业: (1)创办军用企业---(自强)
创办者 代表 地位 企业
经营方 性质 式
军 曾 安庆内 第一家官办军用
用 国 军械所 企业,标志着中国
带有浓
企藩
近代工业起步
官
厚封建
业
李 鸿 章
❖ 民族工业
❖ 广义:中国人投资兴办的运用机器化方式进 行生产的工业。
❖ 狭义:一般民族工业是在我国近代半殖民地 半封建时期由中国私人资本(民间资本)投 资创办的运用机器生产的工业,又叫民族资 本主义企业。
2.早期民族工业兴起的概况
时间:Leabharlann 贻来牟机器磨坊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点:
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地区
解析:洋务派的军工企业属于官办企业,产品无偿调拨,后来由订购方提供资金(“协造 ”)说明官办企业的经费出现困难,后来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为缓解其资金压力进一步证 实其经费压力的增大,故选B项。各省用船方“协造”,并不是商办,A项错误;军工产 品不可能市场化,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也无从体现,排除。
四、社会生活:
(二)教育
起步: 洋务运动 (1)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科技人才、翻译人才、 军事人才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
的艰难起步
汇报人:XX
20XX-01-25
• 近代中国转型背景与原因 • 近代化历程梳理 • 重要人物及其思想贡献 • 近代化过程中重大事件分析 • 近代化艰难起步表现与特点 • 总结:近代中国转型与近代化意义和
影响
01
近代中国转型背景与原因
西方冲击与民族危机
抗日战争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战争背景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全面抗战。
战争过程
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中国军民 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牺牲。
结果与影响
战争以中国胜利告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取得了胜利,中国的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05
近代化艰难起步表现与特点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
戊戌变法的影响
戊戌变法的内容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鼓励 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 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 播新思想。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 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
戊戌变法的背景
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康有 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发起戊 戌变法。
清末新政的内容
辛亥革命的影响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济文化发展
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状况
01
北洋政府实行军阀专制统治,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
安。
北洋政府时期的经济状况
02 民族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受到外国资本和本国封
孙中山等革命派领袖人物
孙中山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他提出三民主义思想,主 张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
的艰难起步
汇报人:XX
20XX-01-25
• 近代中国转型背景与原因 • 近代化历程梳理 • 重要人物及其思想贡献 • 近代化过程中重大事件分析 • 近代化艰难起步表现与特点 • 总结:近代中国转型与近代化意义和
影响
01
近代中国转型背景与原因
西方冲击与民族危机
抗日战争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战争背景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全面抗战。
战争过程
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中国军民 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牺牲。
结果与影响
战争以中国胜利告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取得了胜利,中国的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05
近代化艰难起步表现与特点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
戊戌变法的影响
戊戌变法的内容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鼓励 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 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 播新思想。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 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
戊戌变法的背景
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康有 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发起戊 戌变法。
清末新政的内容
辛亥革命的影响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济文化发展
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状况
01
北洋政府实行军阀专制统治,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
安。
北洋政府时期的经济状况
02 民族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受到外国资本和本国封
孙中山等革命派领袖人物
孙中山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他提出三民主义思想,主 张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7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 1.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 2.《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 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 3.《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 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
第 7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840~1894)
考向分析 讲 解 一 讲 解 二
讲 解 三
考 向 分 析
①从考查角度和立意看:西方列强侵略与冲击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观念、 外交、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的深刻影响。 ②从命题动向看:通常以地图、漫画、多元史观评价、历史评述与论证等题型 形式出现。
考生答案 问题诊断
A、B
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图片含义并准确再现与图片相关的史实或不能正 确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而错选。 首先正确识读图片内容,其次联系相关史实进行分析,鸦片战争爆 发的直接原因是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 D
剖析矫正
满分答案
• 方法总结 • • • • 全面认识近代列强的侵华 (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 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美国转移的变化。 (3)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 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4)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说明只有全 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
• (5)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①破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 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 济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源。②建设性(客观影响):他们把西 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 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推动了西方思想文化在中 国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共24张PPT)
-10-
(2)洋务运动 ①口号与目的: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 清朝封建统治。 ②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③性质:军事工业是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企业;民用工业 带有较强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但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 ④意义: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 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既诱导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瓦解了本国封建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 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1-
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受外商企业的刺 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 近代企业。 (2)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 来牟机器磨坊。 (3)影响: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促使自然经济进一 步解体,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专题七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2-
-3-
政 治 上 经 济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求 民主的伟大历程;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化的程度加深了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 开始解体。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中国向近代化迈进。同时,中国社会生活习俗也发生巨大变化 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向西 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6-
2.太平天国运动 (1)原因 ①清政府吏治腐败,剥削沉重,阶级矛盾激化。 ②列强倾销商品,小农破产,使阶级矛盾进一步尖锐。 ③自然灾害严重。 (2)过程 ①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②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正式建立政权。 ③1853—1856年,进行北伐、西征,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④1856年,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⑤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概要
割香港岛,居住及租地权,军舰“巡查贸易”权,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经济上:勒索赔款,开始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 品和掠夺原料,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赔2100万,五处通商,协定关税
思想文化上:精神文化侵略开始,为其政治、 经济侵略服务
传教士传教权
重点提升
鸦片战争后甲午战前列强侵华的特点 侵略国家: 英法美俄 侵略目的: 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侵略方式: 发动战争、经济侵略、精神渗透 侵略范围: 东南沿海—沿海---长江中下游
理论认识
一、近代化的含义: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政治民主化、 法治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为主要标志。近代化的核心是经济 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它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 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二、如何实现近代化:
1、 近代化(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 “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而是被轰 指的是西欧和北美,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 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 出中世纪的。” 应和学习。
重点提升
一、从中西对比来理解鸦片战争爆发背景
政治
中国
农耕 文明 西方 君主专制 空前强化 主权独立
经济
小农经济占 主导资本主 义萌芽发展 缓慢 工业革 命
思想
思想专制 理学主导 进步思潮
对外
海禁 闭关
资产阶级革 工业 命资产阶级 文明 代议制确立
思想解放 殖民扩张 近代科学 世界市场 产生 扩大
第 7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
►
考向一
从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和碰撞看两次鸦片战争
经济上:勒索赔款,开始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 品和掠夺原料,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赔2100万,五处通商,协定关税
思想文化上:精神文化侵略开始,为其政治、 经济侵略服务
传教士传教权
重点提升
鸦片战争后甲午战前列强侵华的特点 侵略国家: 英法美俄 侵略目的: 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侵略方式: 发动战争、经济侵略、精神渗透 侵略范围: 东南沿海—沿海---长江中下游
理论认识
一、近代化的含义: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政治民主化、 法治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为主要标志。近代化的核心是经济 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它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 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二、如何实现近代化:
1、 近代化(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 “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而是被轰 指的是西欧和北美,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 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 出中世纪的。” 应和学习。
重点提升
一、从中西对比来理解鸦片战争爆发背景
政治
中国
农耕 文明 西方 君主专制 空前强化 主权独立
经济
小农经济占 主导资本主 义萌芽发展 缓慢 工业革 命
思想
思想专制 理学主导 进步思潮
对外
海禁 闭关
资产阶级革 工业 命资产阶级 文明 代议制确立
思想解放 殖民扩张 近代科学 世界市场 产生 扩大
第 7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
►
考向一
从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和碰撞看两次鸦片战争
复习课件:近代中国的转型与现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之思想部分【课件】
——摘自陆勇《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 传统“中国”观念的调适》
学读史(信息知多 少) Nhomakorabea本材料属于论证型材料,重在抓论点,明论据。此类材料往往采取“总—分—分” 或“分—分—总”的形式,因此论点往往在材料的开头或结尾。本材料的论据在 开头第一句,而论据则在两个省略号后,即俗称的“答案就在省略号后”,分别 从保守派和务实派(洋务派)两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深化拓展
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与顽固派) (1)焦点:是否兼采西方文化变革救世。 (2)表现:洋务派:中体西用;
顽固派:原封不动维持原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本质上:没有区别,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秩序,手段不一样而已。 (3)评价 局限:仅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不涉及封建制度。 积极:冲破了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传播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推动 了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发展。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推动着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器物”逐 渐过渡到“制度”。
一、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840—1894)——思想文化
• 明线——晚清中国的思想文化 1、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萌发 2、洋务运动期间的“中体西用” 3、早期的维新思想 • 暗线:交流与传播(西学中用) • 重点 • 1、 “中体西用” • 2、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 • 3、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 4、洋务派与维新派的区别 • 5、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不利因素 • 难点: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特点
6.纵观近代前期先进人士的有关言论,少数人对“中体西用” 这一文化原则整体上的正确性有过疑虑,但从未有人对其所
含的民族性提出过怀疑。对“民族性”的解读,正确的是
学读史(信息知多 少) Nhomakorabea本材料属于论证型材料,重在抓论点,明论据。此类材料往往采取“总—分—分” 或“分—分—总”的形式,因此论点往往在材料的开头或结尾。本材料的论据在 开头第一句,而论据则在两个省略号后,即俗称的“答案就在省略号后”,分别 从保守派和务实派(洋务派)两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深化拓展
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与顽固派) (1)焦点:是否兼采西方文化变革救世。 (2)表现:洋务派:中体西用;
顽固派:原封不动维持原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本质上:没有区别,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秩序,手段不一样而已。 (3)评价 局限:仅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不涉及封建制度。 积极:冲破了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传播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推动 了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发展。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推动着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器物”逐 渐过渡到“制度”。
一、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840—1894)——思想文化
• 明线——晚清中国的思想文化 1、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萌发 2、洋务运动期间的“中体西用” 3、早期的维新思想 • 暗线:交流与传播(西学中用) • 重点 • 1、 “中体西用” • 2、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 • 3、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 4、洋务派与维新派的区别 • 5、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不利因素 • 难点: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特点
6.纵观近代前期先进人士的有关言论,少数人对“中体西用” 这一文化原则整体上的正确性有过疑虑,但从未有人对其所
含的民族性提出过怀疑。对“民族性”的解读,正确的是
高三复习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教学课件(共20页PPT)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 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 以简要分析。
解: 信息:1898年秦皇岛、三都奥
、岳州开放,标志着近代中 国自开商埠的开始 说明:①这些开商埠与约开商 埠有本质的不同,即权自我 操。清政府自行开放形式扼 要之区,商贾荟萃之地。② 原因是近代重商思想的结果 ;③以自开抵制约开,挽回
权利;④解决财政困难。
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随着中西方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中国人的生活习俗受到冲击,开始发生变化。
[核心整合(1840—1894)]
一、政治: 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列强的侵略 (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体系; ②洋务运动创办大量近代企业;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汉阳铁厂
江南制造总局
(3)思想上: 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
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逐步陷入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在民族危机加剧的背景下,太平天 国运动兴起,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 动势力。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①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②洋 务运动创办大量近代企业;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 向近代化迈进。
实战训练
6. ( 2017年全国新课标1卷· 28 )开平煤矿正 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 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 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 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
第一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
史实梳理 (一)1894年至1919年的政治变化
1、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大大加深
民族 危机 政治特征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辛丑条约》——完全沦为 加深 ①随着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4、一战期间日本企图独占中国(占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迫使 社会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中国近代两大矛盾趋于汇流,集中体现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为人民大众同清政府、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
重点提升
二、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新的生 产方式,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冲击自然经济,抵制外国侵略, 促进中国经济近代化。 ②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 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重要经济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 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 备了经济和阶级条件。 ③思想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 着封建正统思想,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 件,推动了近代思想解放。
重点提升
一、全面理解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看文综(二)38题 1、分析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政治体制和经济落后;国民缺乏爱国精神;闭目塞听、崇本 抑末的陈腐认识;军费不足和军事制度与管理的滞后(8分) 2、甲午战争“给两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的含义是什么? 对台湾: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台湾人民陷入日本殖民统 治的灾难中。 对中国: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陷入空前严重的 民族危机中。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群体意识觉醒,成为中 国近代史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对日本:极大提高了日本国际地位(改变东亚国际局势);一 系列巨额赔款和特权,极大促进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也导致日本军国主义膨胀,为其以后失败埋下伏笔。
中华文明转型和近代化艰难起步
农民阶级最早担 经济结构变动 学习西方 近代化 负起反封反侵任务 近代化全球化 逐步深入 文明化
中华文明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
3 2.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 .中国社会的转型,体现在哪些方面?
政治上 半半社会,民族危机加深;无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封建势力还很强大 经济上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企业产生 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思想上 向西方学习思潮出现,主要是学习技术 新式学堂出现 保守、封建思想影响很大 社会生活 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发生变化,西 方生活方式传入 旧的生活陋习普遍
方案新: 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方案《资政新篇》 败因新: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变式训练】
右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 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 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 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前的中国社会
领域 重大 史实 政治 经济 思想 生活
中华文明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
1.中华文明的转型指的是什么?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中华文明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
2.中国社会的转型,体现在哪些方面?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前的中国社会
领域 政治 经济 思想 生活
太平天国运动
重大 史实 特征
两次鸦片战争
【变式训练】
【重点深化1】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前(1840—1894) 列强侵华的特点
侵略国家: 英法美俄 侵略目的: 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侵略方式: 发动战争、经济侵略、精神渗透
侵略范围: 东南沿海—沿海---长江中下游
【重点深化2】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课件]
史实梳理
(三)1840年至1894年的思想文化变化
派别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影响
“睁眼 地主阶 林则徐、 “师夷长技以 启迪人们关注世 界,迈出了向西 制夷” 看世界”级抵抗 魏源 派 方学习的第一步 思想文化特征 地主阶 李鸿章、 “师夷长技以 指导了洋务运动。 “天朝上国”观念收到冲击,思想界萌发了向西 洋务思 级洋务 曾国藩、 自强” 促进了西学在中 方学习的新思潮,主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器 想 张之洞等 “中学为体, 国的传播 派 物”),“西学东渐”局面再度形成。
思想主张没有付诸实践
关注高考
1.(2014· 北京文综· 16)《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 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 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注高考
3.(2014· 江苏单科· 5)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 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史实梳理 (二)1840年至1894年的经济变化
手段:列强对华进行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 列强对 的经济侵略方式。 华经济 结果: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 侵略 经济特征 经济发展的附庸
时间划分
1840 1912 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7
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晚清时期
民国时期
清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
国民政府时期
1840年-1894年
2.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
“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实际领土完整和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主权均已遭到破坏(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的国家,是相对于“独立国家”和“殖民地”而言的。
“半封建”:是指封建制度已遭瓦解破坏,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2.内容
(1)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
(2)经济:发展工商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
(3)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4)文教:兴办学管,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3.评价
(1)进步性: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第一单元近代中国转型与近代化艰难起步----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1840—1894年)
阶段特征: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1.政治上:由于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逐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为取得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进行了艰难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4.影响:天京事变和石达开率军出走,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由进攻转向防御,出现了“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四)治国方案——《资政新篇》
重建领导核心:提拔陈玉成和李秀成,指挥军事,让洪仁干总理朝政,实行政治改革
1.提出:1859年由洪仁玕提出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实际领土完整和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主权均已遭到破坏(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的国家,是相对于“独立国家”和“殖民地”而言的。
“半封建”:是指封建制度已遭瓦解破坏,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2.内容
(1)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
(2)经济:发展工商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
(3)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4)文教:兴办学管,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3.评价
(1)进步性: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第一单元近代中国转型与近代化艰难起步----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1840—1894年)
阶段特征: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1.政治上:由于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逐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为取得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进行了艰难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4.影响:天京事变和石达开率军出走,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由进攻转向防御,出现了“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四)治国方案——《资政新篇》
重建领导核心:提拔陈玉成和李秀成,指挥军事,让洪仁干总理朝政,实行政治改革
1.提出:1859年由洪仁玕提出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未能实施
相同点
革命纲领;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未能真正 实施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年 ) 1. 1894 年 7 月,日本军队悍然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 军运兵船, 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主要战役: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威 海卫战役。 2.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列强侵略进 入资本输出阶段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整合二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 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鸦片战争后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 ,攫取经济特权。第二次鸦 片战争增开 11 个通商口岸,外国经济势力由此深入内地, 扩大了外国 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2.在外国经济侵略的冲击下 ,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原 有的经济结构遭到破坏。
全面理解鸦片战争的影响
社会性质 社会政治 社会经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 务都随之发生变化 导致清朝政局开始变化,出现洋务派 开始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 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工 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农民负担加重,清政府的腐败进一步暴露,社会矛盾激 化,农民起义爆发 “闭目塞听”局面有所改变。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 (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推动中 国的近代化进程
《天朝田亩制度》 背景 经济 主张 群众 基础 特点 作用
颁布于太平天国强盛时期
《资政新篇》
颁布于太平天国衰落时期
企图在自然经济基 础上消灭私有制
主张学习西方,发展 资本主义
满足了农民的利益要求, 没有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不可能得到农民的拥护 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 平达到最高峰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 国运动的发展
2018秋季高三复习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教学课件 (共20张PPT).ppt(1)
实战训练
3. (2014·重庆卷·6)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 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 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 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 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李鸿 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 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 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 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实战训练
4.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29)1877年,清政 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 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 、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 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随着中西方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中国人的生活习俗受到冲击,开始发生变化。
政 治
表 现 经 济 思 想 生 活
[核心整合(1840—1894)]
一、政治: 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列强的侵略 (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实战训练
6. ( 2017年全国新课标1卷· 28 )开平煤矿正 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 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 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 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 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实战训练
5. (2017年天津卷· 5) 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 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 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 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 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 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高考历史大二轮人教全国通用课件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为后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奠定了工业基础
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等自强 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兴办近代工业,为后来中国
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培养了人才
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如京 师同文馆、新式学堂的设立 ,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知识 和技能的人才,为后来的现 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
传播了现代思想
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 如新文化运动等,传播了民 主、科学等现代思想,为后 来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思想 基础。
轻工业显著发展
纺织业和面粉业等轻工业部门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知名的民族企业家 和品牌,如张謇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的福新面粉公司等。
03
工人队伍壮大
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
要力量。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政策调整及效果
经济政策调整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如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等。
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领袖思想贡献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积极倡导民主与科学,批判封建专制和迷信,为思想 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 发展。
五四运动对思想解放推动作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 主主义的开始。
妇女地位提高和女权运动兴起
妇女地位提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 庭,参与社会工作,经济地位得到提高。
女权运动兴起
女权运动逐渐兴起,呼吁保障妇女权益,争取男女平等 。一些女性开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感知]
• 政治—(1)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 遭到破坏,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2)中国人民为取得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进行了艰苦的 抗争,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 经济以及社会风俗—(1)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 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 解体;洋务运动创办大量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6、对外关系: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
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
7、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
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核心素养感悟
家国情怀: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 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不断高 涨。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逐渐强化。
四、四条基本线索: 1.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2.中国人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的 抗争史 3.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4.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史
一、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 二、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4—1919) 三、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19—1949)
1、“新思想”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 一人。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 夷”的思想 2、“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 思想 为代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文化 ”的思想,掀起了洋务运动 3、早期维新思想: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主张发展民 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兴办学校,实行君主立宪制 度
1、物质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 市流行,长袍马褂与西装并行不悖 2、交通与通信的进步 社 ①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 会 化进程 生 ②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 活 ③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3、近代报刊的出现: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 版时间最长、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
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有利于中国近
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阶级关系: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社会结构发
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先后产生。
5、社会思想:“闭目塞听”局面有所改变,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
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产生了
高考考向研析
考向一、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政治
国家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领土、 领海、司法、关税、贸易)
中
社会 性质
国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 经济 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近
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代 史 思想 新思想萌发
的
倡导者:林则徐、魏源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开 闭关锁国——向西方学习
1、自然经济逐步瓦解: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 产,中国农产品日趋商品化,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体系,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洋务运动兴起: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 经济 ”“求富”为目标,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中日战争中 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和 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顺应了 工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
3革命纲领 ①《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 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和 政治 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②《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 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 义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
• (2)随着中西方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生活方式和 社会礼仪受到冲击。
• 思想—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 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时空坐标通览]
主干知识梳理
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 1、列强的侵略——两次鸦片战争 ①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鸦片 战争,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 政 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治 屈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 辱 场联合发动,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与 抗 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①背景:鸦片战争后,封建压迫和西方侵略激化矛盾 争 ②过程:爆发—金田起义;高潮—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 制度》,北伐、西征;转折—天京变乱;防御陈玉成、李秀成
第5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 化的艰难起步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1840——1894)
[阶段特征]
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 (1840~1894年)
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 成时期,中国社会在屈辱中开始向近 代化迈进。
基本分期
中国近代史(1840— 1949年)
1840
1912 1919 1927
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
晚清时期
民国时期
清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时 国民政府
期
时期
整体认知
一、一个形态: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两对主要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 的矛盾
民族独立: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三、两大历史任务:国家富强: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端 革命任务
及性质
反封建——反封建反侵略 旧民主主义革命
[主题深化]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
1、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
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中国步入近代历史。
2、社会政治:导致晚清政局的变化,出现洋务派。
3、社会经济:开始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