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人工林栽培的试验研究
杉木林冠下桑黄人工栽培技术探讨

杉木林冠下桑黄人工栽培技术探讨杉木林是我国重要的营林树种,也是我国林业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
杉木林冠下桑黄人工栽培技术是杉木林养护和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桑黄的生理学和人工栽培技术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桑黄的生理学桑黄是杉木林中的一种草本植物,其生长环境时常并不理想,在松林或杉木林冠下生长,生产经验表明,树种的生长比草本植物要快,而且容易被压抑。
桑黄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有补虚强身、润肠通便、解热解毒等功效。
因此,对于杉木林冠下桑黄的人工栽培,需要了解其生长发育的生理学特点。
1. 光合作用强:桑黄的光合作用强,能够吸收充足的阳光能量,进行充分照射和光合作用,并利用积累的能量进行生长、繁殖和修复。
2. 呼吸作用旺盛:桑黄具有旺盛的呼吸作用,可以利用有机物进行能量代谢,促进内部物质循环和代谢。
在低温和不良环境条件下,桑黄的呼吸作用可以发挥缓冲作用,提高其抵抗能力。
3. 汁液含量大:桑黄具有丰富的汁液,其汁液含量大,富含矿物质元素、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适宜于人体健康。
4. 繁殖能力强:桑黄的繁殖能力强,种子发芽率高,且能够进行分株和扦插繁殖,生长周期短,补充速度快。
1. 环境适应:桑黄适应性强,能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
但对土壤和水分要求较高,生长适宜在有机质和疏松的土壤、湿润的环境中。
在杉木林冠下栽培桑黄,可通过清除草本植物和控制灌木丛生,增加光照和空气流通性。
2. 种植方法:桑黄适合于育种、扦插和分株繁殖,其扦插于春季3-4月进行,以上一年的芽茎为材料。
分株繁殖于秋季,每个分株应留下一至两颗芽。
在种植时,应根据桑黄的生长习性,选择合适的营养土和疏松的土壤,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持土壤湿润和通风。
对于定植后的植株,应及时除草、疏干和修剪,促进营养供给和芽茎的生长。
3. 技术管理:桑黄栽培中,应定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经常清理杂草、采收过程中注意保护根部、加强营养供给和定期修剪,加强植物生长调节,促进桑黄的生长和繁殖,提高其经济价值。
杉木的栽培技术研究的论文[合集]
![杉木的栽培技术研究的论文[合集]](https://img.taocdn.com/s3/m/7d765b1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d.png)
杉木的栽培技术研究的论文[合集]第一篇:杉木的栽培技术研究的论文论文关键词:杉木;丰产;造林技术论文摘要:从整地、选种、育苗、起苗假植、运输、造林和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杉木栽培技术,以期为建设以杉木为主的用材林提供参考。
杉木又名刺杉,是主要用材林树种,生长快、材质好,木材普遍用于建筑、桥梁、桅杆、家具和农具。
杉木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吸毒防尘,消除噪音,还为多种经营开辟了门路。
因此,多种杉木,种好杉木,加速以杉木为主的用材林基地建设,是当前林业生产的一项迫切任务,对支援国家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有重要意义。
1因地制宜,细致整地根据杉木生长特性、经营要求、地形条件以及当地劳力情况,可因地制宜采取全垦、撩壕(抽槽)、水平带(水平阶)整地。
坡度较大的山地,全垦要注意水土保持;坡度比较平缓的山地和丘陵,全垦之后再筑成水平带,带上挖定植穴。
2选种要建立大面积用材林基地,实现速生、优质、高产的要求,采集良种是其重要的一环。
良种一般是指籽粒饱满、发芽率高、遗传品质好的种子。
凡是建立母树林、种子园,并已生产种子的单位,要从母树林、种子园中采集种子。
没有建立良种基地的单位,可从立地条件较好、光照充足、林木生长旺盛的林分中选择优良母树采种。
用材林树种一般要求生长快,干形通直圆满,分枝较高,树冠窄而浓密,健壮而无病虫害。
3培育壮苗杉木育苗大多在雨水至春分播种。
播后用黄心土或焦泥灰覆盖,也可用2份黄心土和1份焦泥灰混和盖土,要覆得薄而均匀,以看不到种子为度。
覆土后覆草,并用草绳或树枝压草,以防被大风吹散。
用塑料薄膜覆盖育苗,要专人负责,出土前要保持土壤湿润,出土后,尤其要掌握好薄膜内的温度,一般控制在35℃以下,并且每天上午9时揭膜通风,下午3时以后盖膜,直到天气转暖,幼苗茁壮生长为止。
当年生苗除少数高达30cm、根径0.4cm可出圃定植外,一般高12~15cm、根径0.25cm,需分床移植。
经过移植,二年生苗高50cm以上,根系比较发达,造林成活率高。
杉木造林技术的实施要点研究

杉木造林技术的实施要点研究【摘要】杉木是一种重要的造林树种,具有广泛的用途和经济价值。
本文通过对杉木造林技术的实施要点进行研究,从选择合适的杉木品种、科学确定造林区域、科学施肥技术、管理和保护技术以及定期检测和评估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对这些要点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杉木造林的成功率和生长速度。
实施杉木造林技术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杉木造林技术的创新和完善,以更好地发挥杉木在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作用。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可以为我国的林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关键词:杉木造林技术、杉木品种、造林区域、施肥技术、管理技术、保护技术、检测评估、实施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杉木是一种生长迅速,木质优良,耐腐蚀的树种,被广泛用于家具、建筑和造纸等领域。
随着国内对木材资源需求的增加,杉木的种植和利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种植区域的不同,土壤肥力的差异,以及生长环境的影响,杉木的生长状况千差万别。
如何科学地实施杉木造林技术,提高杉木的生长速度和木材质量,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木材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选择合适的杉木品种、科学确定造林区域、科学施肥技术、管理和保护技术以及定期检测和评估等方面对杉木造林技术的实施要点进行研究,旨在为提高杉木林木材质量和数量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意义杉木造林技术的实施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杉木是一种优质的木材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以广泛用于建筑、家具制作等领域。
杉木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和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因此在各种地质环境下都可以实施造林。
杉木造林可以有效改善土壤和水质,增加土地的生产力,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对杉木造林技术的研究和实施,可以有效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研究杉木造林技术的实施要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期意义。
杉木林冠下桑黄人工栽培技术探讨

杉木林冠下桑黄人工栽培技术探讨杉木是一种重要的木材树种,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
在杉木林的冠下,常常种植了桑树和黄栌等作为次生林的栽培树种。
这种人工栽培技术既可以有效利用杉木林地资源,也可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对杉木林冠下桑黄人工栽培技术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和对此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参考。
一、选择适宜的桑树和黄栌品种在杉木林冠下种植桑树和黄栌需要选择适宜的树种品种。
桑树是一种常见的经济树种,拥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在人工栽培中,可以选择高产、抗逆性强的桑蚕树种进行种植。
而黄栌则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乔木树种,具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和经济价值。
选择适宜的树种品种是保证人工栽培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合理的间作植栽布局在进行杉木林冠下桑黄人工栽培时,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植栽布局。
桑树和黄栌的植栽应根据树种的不同特性和生长需求确定植栽的密度和间距,一般可以采用行距和株距相结合的布局方式。
合理的植栽布局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杉木林地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三、科学施肥和管理在进行杉木林冠下桑黄人工栽培的过程中,科学施肥和管理是确保树木健康生长和提高产量的重要环节。
针对桑树和黄栌的生长特点和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可以提高树木的养分供应和抗逆能力。
合理的管理措施也可以促进树木的健康生长,提高经济效益。
四、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在桑黄人工栽培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为了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量,需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控制。
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以保证树木的生长品质和经济价值。
五、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为了提高杉木林冠下桑黄人工栽培的效果和经济效益,需要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通过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活动,可以帮助从业人员了解桑黄人工栽培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为人工栽培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六、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在总结一份关于【杉木林冠下桑黄人工栽培技术探讨】的文章后,我们可以看到,杉木林的冠下桑黄人工栽培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第二代杉木人工林栽培技术探析

第二代杉木人工林栽培技术探析摘要:杉木连栽存在许多弊端,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亟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文章通过造林实验,对杉木二代更新采取优化栽培技术措施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实践证明,在采用优化栽培技术的情况下,林木具有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超过行业标准,林分生长茂盛,速生等特征。
关键词:二代杉木;育苗;造林方法;成活率;木保存率;病虫害;生长量1 引言杉木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树种,栽培历史悠久,生长快,干形直,材质好,一般20~30年即可成材,单位面积产量高,每公顷最高蓄积量可达一千立方米左右。
随着社会的发展,杉木被广泛用于建筑、船舶、桥梁等用材市场,而且具有药用价值,在医药学上同样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许多种植地在杉木采伐后,土地更新造林树种仍首选杉木。
但培育第一代杉木林时长达20年以上,会导致林地生产力下降、土壤肥力减退、物理性状变差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降低,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
基于此,笔者通过实际研究,在第二代杉木人工林栽培技术上进一步优化,为杉木林达到速生、丰产提供技术保障,提高经济效益。
下面,就其优化栽培技术进行小结。
2 造林地概况造林地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营造的第一代杉木近熟林地,面积100亩,平均海拨610m。
造林地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暧湿润,年均气温15.6℃,7月平均气温33℃,1月平均气温6℃,极端最高温度39℃,极端低温度4℃,无霜期350d,年降雨量1300mm以上,雨量充沛,多集中在2~8月。
土壤质地为变质岩,山脊可见硅铁质红砂岩,土壤为红黄壤,pH值4.5~5.5,土层平均厚度在80cm以上,腐殖质层一般为10~15cm。
迹地地被物为伐桩、晒干的树枝、树叶,地上植被生长芭芒、蕨类植物,盖度30%。
林地交通更利,林区公路环绕。
3 材料与方法3.1 定向育苗定向育苗主要是满足本区造林用苗,指定育苗品种、规定苗木质量、数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采取的措施。
杉木造林技术的实施要点研究

杉木造林技术的实施要点研究杉木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资源,其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细腻,色泽自然,可制作家具、建筑材料等,受到广泛的应用。
为了高效地培育和管理杉木造林,需要对杉木造林技术的实施要点进行研究。
本文将就杉木造林技术的实施要点做一些探讨。
一、选址和土壤准备1.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杉木喜欢湿润多雨的气候,适宜的气候条件可以促进杉木的生长发育。
在选址时应选择雨量充足、气温适宜的地方,以便促进杉木的生长。
2.土壤准备杉木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宜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造林前,应对土壤进行改良,保证土壤的肥力,提高杉木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二、种子选择和育苗1.种子选择应选择种子质量好、来源可靠的杉木种子,避免使用劣质种子造成后期的林木生长问题。
2.育苗在育苗过程中,应注意做好播种密度、肥料施用、灌溉等工作,以保证育苗成功率和幼苗的健康生长。
三、地块布局和造林密度1.地块布局应根据地形地貌和土壤条件,合理布局地块,避免盲目开垦土地,影响环境和生态平衡。
2.造林密度根据杉木的生长习性和树种特点,合理确定造林密度。
一般来说,初期造林密度可适当增加,后期再进行疏伐。
四、管理措施1.灌溉在种植初期,应加强对杉木的灌溉管理,保证幼苗生长所需的水分。
2.施肥在适当的季节,为杉木进行施肥,以保证杉木的生长速度和木材质量。
3.整枝修剪在杉木生长过程中,应根据树木的生长情况,适时进行整枝修剪,保证杉木的优质木材产量。
4.病虫害防治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保证杉木的健康生长。
五、疏伐和更新1.疏伐在杉木生长成熟后,应适时进行疏伐,保证杉木的生长空间和光线。
2.更新定期进行森林更新工作,及时补植和更新杉木种子,以保证森林的持续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通过对杉木造林技术的实施要点进行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杉木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保证杉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也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森林资源的健康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能够加强对杉木造林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
杉木造林技术的实施要点研究

杉木造林技术的实施要点研究杉木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包括木材、建筑材料、纸浆和纤维等。
杉木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对于提高木材供应、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杉木造林技术的实施要点,旨在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提高杉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目的。
一、选择适宜的地块选择适宜的地块是杉木造林技术的第一步。
杉木适合在山地、丘陵地、沟壑地和平原地等各种地形地貌种植。
要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良好、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块,以确保杉木的生长条件。
还要考虑到地块的水源供应情况,确保杉木在生长期间有充足的水源供应。
还要考虑到地块的土壤肥力状况,及时进行土壤肥力改良,为杉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二、科学的育苗和育苗技术杉木的育苗工作是杉木造林技术的重要环节。
科学的育苗工作可以保证杉木苗木的质量和数量,为后续的造林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育苗工作中,要选择具有生长势旺盛、不易发生病害的健壮苗木,确保苗木的品质。
还要注意苗木的播种密度和培育方式,合理控制苗木的生长状况,以便为后续的移栽工作做好准备。
三、合理的造林密度和造林结构杉木造林密度和造林结构的选择对于杉木的生长发育和木材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造林密度可以保证每株杉木都能够得到充足的光照和营养,从而有利于杉木的生长和发育。
合理的造林结构可以降低杉木之间的竞争,减少杉木的自然凋落,提高杉木的木材质量。
选择合理的造林密度和造林结构是杉木造林技术实施的重要环节。
四、科学的管理和保护技术科学的管理和保护技术是杉木造林技术的重要保障。
在杉木的生长过程中,要注意定期的松土、施肥、修剪和病虫害防治,保证杉木生长的良好条件。
还要合理利用杉木的休闲和住林覆盖作用,保护杉木和土壤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经济效益。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杉木的成长过程中,要加强防火和防洪工作,保护杉木资源的安全和稳定。
五、注重杉木的科学利用杉木的科学利用是杉木造林技术的最终目的。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2019Vol.51No.1林业科技情报广西国有高峰林场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张力罡1卢桂平2(1.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广西南宁530000;2.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4)[摘要]以广西国有高峰林场5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林分内的生物量。
根据林分调查数据分析,研究结果如下:在8个同林龄的杉木林分中,每个杉木样地的单株生物量各不相同,说明杉木的生物量大小是由各个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杉木的枝下高和冠幅大小能明显地影响杉木树叶、活枝的生物量,其中又以冠幅的影响作用最大,杉木树高和胸径的大小能明显地影响杉木枯枝的生物量,而枝下高与冠幅对枯枝的影响很小。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生物量Study on the Biomass of Chinese Fir Plantation inState-owned Gao Feng Forest Farm of GuangxiZhang Ligang1Lu Guiping2(1.Guangxizhuang AutonomousRegion stute-owned Peak forest farm,Nanning,Gugangxi530000;2.Guangxi Ecdogic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iuzhou,Guangxi545004)Abstract:Based on the peak of Guangxi state owned forest farms in a field of5year ol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to explore the biomass in the forest.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forest survey da-ta,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In the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 stands,the biomass per plant of each fir plot is different,indicating that the biomass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is the result of various factors.The height of the branches and the size of the crown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biomass of the leaves and live branches of the Cun-ninghamia lanceolata,and the effect of the crown width is the largest.The height of the fir tree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breast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biomass of the Chinese fir.The height of the branches and the width of the crown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dead branches.Key words:Cunninghamia lanceolata;plantation;biomass1杉木的研究现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属杉科(Tax-odiaceae)杉木属(Cunninghami),是中国特有的树种,也是与我国南方的环境特征相适应的重要速生树种,在河南、陕西、浙江、安徽、江苏、四川、福建、江西、广东、重庆、云南、广西等地区均有分布[1]。
福建人工杉木林的培育和经营方式研究

福建人工杉木林的培育和经营方式研究
杨旭雄
【期刊名称】《河南农业》
【年(卷),期】2024()8
【摘要】杉木为裸子植物中的一种,属于杉科。
在中国的速生商品材树种中,它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树种,在我国南方,其造林面积和林分蓄积均居我国人工林的首位。
杉木生长快,材质好,在福建省广泛种植。
杉木有很多特性,如纹理通直、强度适中、质量较好等。
由于具有这些特性,杉木通常被用于家具的制造、建筑用材料、船只的建造等,有广泛的用途。
在我国福建省,杉木是一种主要的造林树种。
因此,优质杉木苗木的培育及成活率的提升,给福建省的杉木产业建设带来很大的价值。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杨旭雄
【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
【相关文献】
1.杉木林下南方红豆杉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2.人工杉木林纯林与杉、荷混交林的生长性状差异分析
3.短轮伐期菇木林人工培育技术研究
4.人工杉木林造林成效研究——以福建省永安市安砂镇近十年人工杉木林为例
5.杉楠混交与人工杉木林自养机制的恢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杉木人工林无节材培育技术分析

杉木人工林无节材培育技术分析摘要:从杉木生长特性入手,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在阐述了保留密度与修剪强度直接影响杉木人工林无节材培育的基础上,重点从人工修枝的角度出发,对杉木人工林无节材培育中的技术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合理选择林分、控制修剪强度、规范人工修枝等方法,以助于优化杉木人工林无节材培育成效。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无节材;培育技术1 引言在培育杉木人工林时,如果缺乏科学正确的培育技术,未能对杉木人工林培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准确把握,则容易导致杉木材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众多节子,进而严重影响杉木材的美观性与自身经济价值。
因此本研究可有效丰富杉木人工林无节材培育领域的理论研究,并为真正落实其培育工作提供相应实践指导与帮助。
2 杉木的生长特性分析杉木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树种,喜光且适宜在温度、湿润的环境下生长,所在地区的平均温度宜在15~23 ℃之间,年降水量在800~2000 mm。
在气温寒冷或是高温湿热、多风干旱的环境下,则极易出现生长不良甚至彻底死亡的情况[1]。
杉木也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其极端最低温度可达-17 ℃,杉木的水湿与土壤条件直接影响着杉木的生长与杉木材的质量水平。
相较于普通树种,杉木对土壤有着较高要求,其适宜种植在肥力较高、土壤深厚且具有一定湿润度与良好排水性能的酸性土壤中,杉木无明显主根,但其拥有较为发达的侧根与须根。
这也使得杉木具有较强的再生力,由于杉木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且产量颇高,同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杉木人工林培育事业[2]。
3 杉木人工林无节材培育的影响因素3.1 保留密度在杉木人工林无节材培育当中,保留密度是影响其整体培育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3]。
笔者通过选择本地区国有林场作为试验地,设置面积为600 m2的20块固定标准地,选择20~30株品质上乘、生长良好的单株杉木作为目标树,进行实验分析。
实验中通过分别选择3种密度处理方式,即900株/hm2、1200株/hm2与1800株/hm2对选定林分的目标杉木进行处理,处理年限为3 a。
浅谈杉木的人工造林技术

浅谈杉木的人工造林技术廖耀刚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四荣乡林业管理站【摘要】本文对一种速生杉木10年早成材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杉木人工造林技术的效果与效益,并浅谈了杉木人工造林的体会。
以期为杉木的人工造林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杉木人工造林技术杉木又名沙木、沙树、黄杉、铁杉,常绿乔木,是我国特有的速生用材树种,约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近几年,为了配合生态环境建设。
充分提高荒山造林成活率和发挥退耕还林地块的生态效益,我们对一种速生杉木早成材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栽培技术1.选地。
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的山脚、谷地、阴坡种植。
因为杉树是一种喜温喜湿,怕风怕旱的树种;种植在肥沃疏松的土壤里,杉树就能速生快长早成材。
2.炼山开荒。
在种杉前年的秋冬季节,要开好防火带,进行落青炼山;接着随地势开成倒倾斜的梯带,以提高水土保持;然后按1.5×1.5米的规格挖成深和宽各50×50厘米的大穴,让土壤充分晒白风化;待春来下雨后回泥种植。
3.适时种植。
春雨后,选取一年生的壮苗种植:种植时间一般在2月份,当杉苗的芽苞呈大豆般大小,尚未开放前的雨天抢种;种时把苗木挖起,斩去不整齐的须根;然后用稀黄泥浆浆根,要栽正覆土轻提苗再压实;提苗以利于根系舒展,压实利于吸收水分易成活。
4.除草施肥。
杉苗成活后的当年夏季,要进行除草、松土、施肥1~2次;可用稀粪水淋施,每年春夏季各施肥一次;1~2年内应以施用农家肥为好,从第3年起,可根据树势和土壤肥瘦酌量用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在每次施肥前要进行除草。
5.杉木切忌修剪。
杉树是节节高的直生乔木,它的枝条是自下而上交替新陈代谢自然脱落的;杉树若修剪则不易长大,且会因斩树枝而损伤木材,抑制生长。
6.杉木猝倒病防治。
刚出土的幼苗要注意防治杉木猝倒病。
杉木猝倒病防治的具体方法是:用1%—2%有硫酸亚铁溶液,每亩喷洒150斤,连续喷洒4次--7次,每隔7日一次,每次喷洒完后要立即用清水清洗幼苗。
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强度试验研究

杉 木 人 工 林 抚 育 间伐 强 度试 验研 究
朱 少华
( 建 省 莆 田 黄龙 国 有 林 场 , 建 莆 田 3 1 2 ) 福 福 5 1 7
摘 要 : 了研 究 间伐 强度 的规 律 性 , 验 采 取 弱度 、 为 试 中度 、 度 、 强度 及 对 照 等 5种 不 同 强 度 的 间伐 处 理 。试 验 表 明 , 强 极 抚
F。。 .9与 一3 4 ,
.
性 。试 验采 取 弱 度 、 中度 、 度 、 强 度 及 对 照 等 5 强 极 种不 同强度 的 间伐处 理 , 共设 置 2 O块标 准 地 。标 准 地 面积 为 1 ×1 m, O 0 设计 的处 理数 为 5 每 个 处理 出 ,
现 重复 为 4 。不 同处理 的 间伐强 度[ 见表 1 2 。 试 验地 于 2 0 0 7年 设 置 ,0 0年 全 面 复 查 。根 21 据 前后 两 次调查 结果 , 别林 分平 均 直径生 长 量 、 分 平
山东 林 业 科 技
2 1 年 第 3期 01
总 14期 9
S ND N O E T Y S I N E AN E HNO O HA O G F R S R CE C D T C L GY
21. o3 0 1 N .
文 章 编 号 :0 2 2 2 2 1 ) 3 0 5 — 0 1 0 — 7 4( 0 1 0 - 0 6 3
1 . 24
1℃ , 1 7月份平 均 2 ~ 2 ℃ , 均 相 对 湿度 8 。 7 8 年 7/ 9 6
初 霜 期在 l 2月份 下 旬 , 霜 期 在 1月 下 旬 , 间 约 终 时 4 0天 。试 验 样 地设 在 该 场 可 山工 区 7 3小 班 , — 面 积 4 7 m 地 貌 为低 山丘 陵 , 拔 3 0 4 m, 向 .h , 海 2  ̄3 0 坡
杉木人工林生长率模型的研究

2 1 杉木人 工林单禾 直径 生 长率模 型 .
建立单 木 生 长 模 型的 方法 常 有 生长 分析 法 、 经验 方 程 法 、 变量
代换法 及生 长量修 正等 4种 方法 ( 成子 纯 ,9 1 关毓 秀 ,9 2 孟 宪宇 ,9 6 。本 文采 用 生长 量 修 正法 , 19 ; 19 ; . 19 )
变量代换法及生长量修正等种方法成子纯关毓秀孟宪宇?本文采用生长量修正法即以绝对优势木的生长过程代替疏开木的生长过程建立与距离无关的单木潜在生长模型以相对植距指标和相对优势度指标为自变量建立林分个体林木的竞争指标函数即修正函数则林分内单木竞争生长模型为??式中?为单木直径竞争连年生长量?为单木直径潜在连年生长量为修正函数其中为竞争指数?单木直径竞争连年生长量与直径的百分比就是直径生长率?收稿日期22?按马克劳林级数公34单木直径潜在生长模型单木直径生长遵从?生长理论那么由?生长函数有??式中?为单木直径竞争生长量为单木直径潜在生长量与竞争生长量的转换系数它反映了单木在林分中间的竞争能力的大小可以将参数看作是竞争指数的函数记作??为直径潜在生长量记为??因为是林木的合成代谢率和分解代谢率与直径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和比例关系的常数它们受林分密度的影响较小仅与树种和立地条件相关则可将单木直径潜在生长模型构成为?式中?为单木直径潜在连年生长量为林分地位指数?为单木实际直径为待定参数?以株优势木解析木作为疏开木利用系统软件对式进行拟合得出单木杉木人工林单木直径潜在生长模型为?134修正函数的建立生长量修正法就是由潜在生长量乘以修正系数得到各单木的实际生长量通常修正系数是由反映林分内树木拥挤程度的林分密度指标和单木在林分中的竞争能力的竞争指标两部分构成?林分密度指标的选择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很多本文采用相对植距指数??相对植距孟宪宇是指林分密度的一种量化指标定义为林木平均植距与优势木高之比记作?对人工林采用平方植距则式中为相对植距为林分密度为林分优势木高?单木竞争指标的选择采用相对优势度作为指标来描述单木竞争能力的大小?相对优势度定义为???即单木的实际直径与林分优势木直径的比值?式中?为单木相对优势度?为单木的实际直径?为林分优势木直径?根据修正函数与
良种杉木造林技术与效益分析

良种杉木造林技术与效益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杉木资源种类繁多,但优良材质的杉木并不多见。
当前,我国林木种子良种基地建设尚不完善,种苗质量和数量都无法满足实际造林需求,增加了造林技术难度。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大量的杉木林地需进行更新和再造,提高杉木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迫在眉睫。
本文旨在探讨良种杉木的选择、造林技术、管理措施以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为提高我国杉木林木种植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良种杉木造林技术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潜在优势。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探索合适的良种杉木种植技术,提高造林效率和质量。
2. 分析管理措施,研究提高良种杉木生长速度和品质的方法。
3. 评估良种杉木造林的经济效益,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4. 探讨良种杉木造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研究上述目的,旨在为良种杉木造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促进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1.3 研究意义杉木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由于长期的滥伐和种植不规范,导致我国杉木资源面临严重的衰退和退化。
开展良种杉木造林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种杉木造林技术可以提高杉木的生长速度和品质,增加木材的产量和质量,提高杉木的经济价值。
良种杉木具有优良的生长性状和抗逆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良种杉木造林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我国杉木造林的质量和效益,为杉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良种杉木造林技术还可以促进杉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水平。
良种杉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能够促进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增加林地的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同时减少对天然林资源的开采压力,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开展良种杉木造林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杉木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促进杉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做出积极贡献。
杉木人工林管理密度问题的研究

杉木人工林管理密度问题的研究杉木(学名: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其茂密的枝叶和高大的树干使得其在园林绿化和木材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加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杉木人工林的管理密度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人工林的管理密度不仅关系到杉木的生长情况和产品质量,还直接影响着土壤水分、养分和光照的利用效率,因此对于杉木人工林管理密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杉木人工林管理密度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观测和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有关杉木人工林管理密度的规律和经验。
本文将从生长特性、产品质量和生态效应三个方面对杉木人工林管理密度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杉木人工林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一、生长特性杉木是一种快速生长的树种,其生长速度与管理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表明,适当的管理密度可以促进杉木的生长,提高生长速度和干质量;而密度过大则会造成光照不足、竞争激烈,导致杉木生长缓慢,甚至出现细弱生长、死亡和枯萎现象;密度过小则会造成养分和水分的浪费,降低了土壤的养分利用效率。
在杉木人工林的管理中,要根据地理环境、水土条件和树木品质等因素,科学确定适宜的管理密度,以保证杉木的正常生长和优质产品的产量。
二、产品质量杉木是一种优质木材树种,对于其木材的产品质量要求较高。
研究表明,适当的管理密度可以提高杉木的木材密度、强度和耐久性,使其木材更加坚硬、紧实和耐久;而密度过大则木材的纤维细长,抗张强度降低,容易产生裂纹和变形;密度过小则木材的纤维粗短,造成木材质地松软、腐朽易;在杉木人工林的管理中,要进行适度的疏伐和调整密度,保证杉木的木质品质和产品质量。
三、生态效应杉木人工林的管理密度问题是一个涉及生长特性、产品质量和生态效应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水土条件、树木品质和生态效应等因素。
在杉木人工林的管理中,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科学确定适宜的管理密度,保证杉木的正常生长和优质产品的产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杉木人工林栽培的试验

2023-11-11•试验目的和背景•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结果和分析目录•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试验目的和背景01探究杉木人工林的栽培技术试验旨在研究杉木人工林的栽培方法和技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02验证不同栽培措施的效果通过对比不同栽培措施下杉木的生长情况,验证各项措施的有效性。
03优化杉木人工林的经营管理通过试验结果,为经营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方案。
试验目的试验背景国家政策支持01国家重视林业发展,鼓励人工林种植,为杉木人工林栽培提供了政策支持。
市场需求02杉木是一种常见的建筑和家具材料,市场需求量大,开展杉木人工林栽培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
学术研究03杉木人工林栽培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许多学者都在从事相关研究,为试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试验材料和方法种子处理种子在播种前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消毒、催芽等,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速度。
种子来源试验所用的杉木种子来自福建省的杉木种植基地。
这些种子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检验,以保证其遗传品质和适应性。
种子来源0102试验地点试验地位于福建省的某山区,该地区气候适宜,雨量充足,土壤肥沃,适合杉木的生长。
试验面积试验面积设定为20亩,分成10个小区,每个小区2亩。
试验地概况播种在试验区域内进行播种,每个小区采用不同的播种密度进行试验。
播种密度分为1000株/亩、1500株/亩、2000株/亩、2500株/亩、3000株/亩五种。
施肥在生长过程中,对各小区分别施用不同的肥料,以观察其对杉木生长的影响。
观测和记录对每个小区内的杉木进行观测和记录,包括树高、胸径、病虫害情况等。
观测周期为一年,每年观测一次。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不同播种密度和不同施肥条件对杉木生长的影响。
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和分析试验中的杉木人工林生长速度较自然林快,年平均增高约1.5米。
生长速度树高树径生长周期通过观察和测量,发现树高和树径的增长与栽培和管理措施密切相关。
面向可持续经营的杉木人工林栽培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面向可持续经营的杉木人工林栽培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面向可持续经营的杉木人工林栽培制度研究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世界的林木资源受到严重的压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森林保护和人工林建设计划,以保护、恢复和发展其森林资源。
然而,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森林病虫害的流行、土壤质量下降以及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杉木作为一种重要的林木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和应用。
然而,在杉木种植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包括生长缓慢、抗逆性差、易感染病虫害等。
因此,建立一种面向可持续经营的杉木人工林栽培制度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面向可持续经营的杉木人工林栽培制度,以提高杉木的生长和抗逆能力,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并提高人工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研究内容:1. 杉木栽培原理和技术分析:分析杉木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影响杉木生长的环境因素、杉木栽培的基本技术等,为制定杉木人工林栽培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2. 杉木人工林栽培制度的设计:根据杉木的生态特征和需求,结合实际生产情况,设计一套针对杉木的科学合理的栽培制度,包括板控、灌溉、施肥、修剪等方面的技术。
3. 杉木栽培制度的验证:对实施杉木栽培制度的人工林进行跟踪和观察,分析其生长状况、水量和土壤水分等指标的变化,验证制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研究意义:通过建立一种面向可持续经营的杉木人工林栽培制度,能够提高杉木的生长和抗逆能力,提高人工林的安全、高效、可持续经营性和社会效益。
同时,这种制度的研究成果也能为杉木种植生产提供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支持,促进中国林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杉木人工林管理密度问题的研究

杉木人工林管理密度问题的研究杉木人工林是指通过人为种植和管理形成的杉木林地,通常被用于木材生产和生态功能恢复。
而杉木人工林的管理密度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因为管理密度直接影响到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发育、木材质量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围绕杉木人工林管理密度问题展开研究,探讨不同管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并为合理管理杉木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
一、杉木人工林管理密度概述杉木人工林管理密度是指在一定面积内种植的杉木数量,通常以株/亩或株/公顷为单位进行计量。
合理的管理密度可以提高杉木人工林的光能利用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促进杉木个体生长发育,提高木材质量和经济效益。
若管理密度过大,会导致光照和养分竞争加剧,影响杉木生长发育,降低木材质量和经济效益;若管理密度过小,则会导致光能利用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低下,浪费资源,降低经济效益。
合理的管理密度对于杉木人工林的健康生长和持续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1. 生长速度:研究表明,适当的管理密度可以提高杉木的生长速度。
适度的密度可以增加光能和养分的利用效率,促进树木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加快生长速度;而过大或过小的管理密度都会导致生长速度降低,影响杉木的正常生长。
2. 树冠结构:管理密度对杉木树冠的结构有显著影响。
适度的管理密度可以使树冠均匀发育,形成较好的冠层结构;但管理密度过大时,树冠会竞争光能和空间资源,导致冠层不均匀,阳光无法充分照射到树冠底部,影响下层树木的生长;管理密度过小时,树冠发育松散,影响光合作用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
3. 木材质量:管理密度也对杉木的木材质量有一定影响。
适度的管理密度可以使杉木生长稳健,并形成较为密实的生长年轮,木材质地坚实,抗风抗倒性好;而管理密度过大时,树木竞争激烈,导致生长年轮稀疏,木材质量下降;管理密度过小时,树木间距大,生长年轮松散,影响木材的抗风抗倒性能。
4. 经济收益:最终,管理密度直接关系到杉木人工林的经济效益。
适度的管理密度可以使杉木人工林保持健康生长,木材产量和质量均较高,经济效益显著;而管理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木材产量和质量,降低经济效益。
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树干呼吸研究的开题报告

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树干呼吸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广泛分布于中国南部地区,是重要的经济林种之一。
虽然其生产潜力巨大,但由于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的影响,林木生长存在较大差异。
而林木的呼吸是影响其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树干呼吸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指导其种植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在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中选取适当地点和树木,采用连续记录的方法,记录树干呼吸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其规律和影响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树干呼吸的日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规律。
2. 不同树龄、不同生长状况、不同地理位置的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树干呼吸变化规律。
3. 环境因素对树干呼吸的影响,主要包括气温、光照、水分等因素。
4. 森林管理措施对树干呼吸的影响,如修枝、施肥等。
三、研究方法1. 选取适当地点和树木,采用连续记录法,建立呼吸测定系统,记录树干呼吸强度和环境因素变化情况。
2. 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确定树干呼吸的日变化规律、季节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3. 对研究结果进行解析和阐述,提出相应的森林管理建议。
四、研究意义与预期结果本研究将进一步探究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树干呼吸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指导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预期结果包括:1. 揭示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树干呼吸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2. 确定影响树干呼吸强度的主要因素。
3. 提出合理的森林管理和利用措施,促进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的发展。
五、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预计历时18个月,进度安排如下:第1-2个月:文献调研,确定研究方法。
第3-8个月:确定研究地点、选取适当树木,建立测量系统,开展实验。
第9-14个月: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初步结果。
第15个月:撰写论文,提交指导教师修改。
第16个月:完善论文,准备提交答辩材料。
第17-18个月:进行答辩,完成毕业论文。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的多样性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的多样性摘要:本次研究通过对某地区杉木的试验地情况以及杉木的特征等进行有效的总结分析。
在分析中使用的方法为比对分析法与实验分析法,从而对杉木实验地的情况展开分析。
本文通过对杉木纯林与混交林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实现杉木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杉木纯林;混交林;植物多样性;杉木纯林这些年我国在社会发展中对木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这就导致天然林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对生态环境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我国为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在多地进行了人工林的种植,这些年人工林种植也得到有效增加。
我国杉木是种植较为广泛的树种,也是我国重要的木材资源。
在木材使用中由于杉木具有产量高与生长速度快等特点,人工杉木种植也得到了有效的推广。
但是人工杉木在种植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对杉木纯林与混交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分析就十分重要。
1.实验地基本情况本文研究的区域位于我国南方某丘陵地区,该地气候湿热,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且平均海拔在220m左右。
该地平均温度为18度,湿度为80%,且降雨量较大,平均年降雨量为1668mm。
此试验区内土地有机质含量较高,且土层相对较厚,山地的土壤以红色土壤为主。
本地的环境适宜杉木纯林机混合林的生长,因此在本次研究实验地选择在该地区。
本次研究中,所选林地较为均匀,且该区域前茬为杉木,并且在初次种植的密度为2500株/hm2,试验区内的基本情况为:杉木与枫香的混交比例为1:1,且面积为400m2,密度为杉木1250株/hm2,枫香为1225株/hm2,杉木树高为9.3m,枫香树高为7.2m,生长情况良好;杉木与鹅掌楸的混交比例为1:1,且面积为400m2,密度为杉木225株/hm2,鹅掌楸为650株/hm2,杉木树高为11.7m,鹅掌楸树高为8.8m,生长情况良好;杉木与桤木的混交比例为1:1,且面积为400m2,密度为杉木5050株/hm2,桤木为100株/hm2,杉木树高为6.8m,桤木树高为8.5m,生长情况为桤木生长不良;杉木的面积为400m2,密度为2150株/hm2,高度为11.1m,生长情况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杉木人工林栽培的试验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杉木人工林面积不断扩大,但造林质量的总体水平比较差,很大原因是栽培不科学、不合理。
本文就杉木人工林栽培进行了试验研究,总结并分析了影响杉木高生长量的因素,对保证杉木人工林持续速生、丰产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栽培;因子;影响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树种,具有生长快、材质好等特点,其木材纹理通直,结构均匀,不翘不裂,材质轻韧,强度适中,质量系数高。
杉木木材被广泛用于建筑、家具、器具、造船等各方面。
杉木人工林在我国森林资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栽培技术不高,使得杉木人工林资源的有限增长显然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
因此,如何提高杉木人工林栽培技术,提高产量,是杉木人工林造林生产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总面积约15hm2。
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降雨量1 425.5mm,相对湿度年均78%。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长期长,干旱期短。
试验地坡度为0~35°,ph值为5.5~6.5,土壤厚度为50~100cm,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肥力较好,适合杉木生长。
2.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试验用的苗木是自己培育的1年生实生苗。
育苗用的种子是从种苗站购买的优质种子。
苗木的规格为:苗高35cm、地径0.4cm以上,
粗壮的、菊花头、紫红色、须根多的优质壮苗。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坡位和管护措施二个因子,各因子分别设不同水平,按完全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约2000m2,5次重复,比较不同坡位、不同管护措施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对杉木的生长量的影响。
坡位因子设上、中、下三个水平:山坡下部为坡度在10°以下,山坡中部为10~20°,山坡上部坡度在20°以上。
管护因子设以下四水平:一是每年2次砍杂,二是每年2次砍杂、一次除草中耕,三是每年2次砍杂、一次中耕除草、一次追施肥,四是不作砍杂、除草中耕和施肥等管护措施进行对照。
2.2.2 技术措施
2007年秋季对试验地进行块状整地,株行距为1.5m×2m,挖穴规格为40cm×40cm×30cm。
每穴施5kg农家肥作基肥并回填表土。
2008年早春定植。
追肥为速效氮肥,平均500kg/hm2,结合中耕抚育进行。
管护过程中及时除去根际萌芽条。
2.2.3 调查内容与方法
造林后第一年11月调查成活率,以后每年进行一次抽样调查,调查杉木的树高、地径、保存率以及病虫害等情况。
现将2009年12月试验地杉木的树高和地径抽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各试验因子对杉木高生长量的影响
3.1.1 直观分析
对表1的调查结果进行直观分析。
(1)从不同的试验因子分析
从坡位因子三水平来看,种植在山坡下部的杉木高生长量最大,平均达到了2.01m,中部次之,平均1.89m,山坡上部最差,平均为1.72m,比山坡下部杉木的高生长量少0.29m;在管护因子中,第三种管护措施下的平均高生长量最大,平均达到了2.01m,第二种和第一种次之,平均分别为1.91m和1.88m,对照组即第四种最差,平均只有1.70m。
(2)二个因子交互作用分析
从二个因子交互作用来看,种植在山坡中部采用第三种管护措施和种植在山坡下部采用第二种或第一种管护措施的效果接近,它们的平均高分别为:2.02、2.03、2.02m;种植在山坡上部采用第三种管护措施和种植在山坡中部采用第二种或第一种管护措施的效
果相差不大,它们的平均高分别为:2.01、19.1、1.85m。
从中可以得出:坡度较大时,通过加强栽培管理,可以促进杉木的高生长。
3.1.2 方差分析
为了排除随机因素的影响,对表1的调查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
3.2.1 直观分析
对表3的调查结果进行直观分析。
(1)从不同的试验因子分析
在坡位因子中,种植在山坡下部的杉木地径生长量最大,平均达到了2.27cm,中部次之,平均2.07cm,山坡上部最差,平均为1.82cm,比山坡下部杉木的地径生长量少0.45cm;在管护因子中,第三种管护措施下的平均地径生长量最大,平均达到了2.32cm,第二种和第一种次之,平均分别为2.12cm和平均2.06cm,对照组即第四种最差,平均只有1.72cm。
(2)二个因子交互分析
从二个因子交互作用来看,种植在山坡中部采用第三种管护措施,和种植在山坡下部采用第二种和第一种管护措施的平均地径接近,分别为:2.02、2.02、2.03cm;种植在山坡上部采用第三种管护措施和种植在山坡中部采用第二种或第一种管护措施的效果相
差不大,分别为:1.84、1.85、1.91cm。
可见,坡度较大时,可以通过加强栽培管理来促进杉木的地径生长。
3.2.2 方差分析
对地径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其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管护措施和坡位二个因子对杉木的地径生长量都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杉木的地径生长量也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
3.2.3 多重比较分析
4.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是树高还是地径,坡度越小,生长量越大;坡度越大,生长量越小。
且管护越精细,杉木的长势越好。
而对种
植在坡度较大的山地的杉木,通过加强栽培管理可以促进杉木的高和地径的生长,从而使整片树林达到林相整齐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春福.基于可持续经营的杉木人工林栽培制度探讨[j].才智,2012年25期
[2] 薛沛沛;王兵.大岗山杉木人工林大径材培育优化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