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说明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21、智取生辰纲【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即运用两条线索巧妙地组织故事,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

4.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以及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有一颗璀璨明珠,它以我国历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为主要内容,描述了曲折的故事,刻画了生动的形象,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英雄传奇,成为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它就是我们今天将接触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

(播放《好汉歌》,整体把握小说的主题。

二、《水浒》相关知识介绍阅读名著导读《水浒》部分课本229页,完成填空题。

三、预习检查四、主要人物——杨志介绍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梁山军马里做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排行第三。

林冲来到梁山,王伦不容,要他先下山取“投名状”杀一人上山。

不想正巧碰见青面兽杨志,两人拔刀大战三十余回,不分胜负。

原来杨志是杨老令公杨家将的后代,本来是殿帅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畏罪逃避。

与林冲不打不相识,被王伦一起邀上梁山。

但杨志一心想到东京找个官做,不肯入伙。

杨志在东京花光了身上的钱,只好去卖祖传宝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

为梁中书护送生辰纲去东京,又被晁盖等所劫。

杨志无奈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做了山寨之主。

后归了梁山泊。

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

五、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理清情节结构线索1、学生速读课文,把握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主要人物:杨志、老督管、虞侯、军健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主要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

明确:双线结构:杨志押送金银担——明线吴用智取生辰纲——暗线2、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明确: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六、紧扣住“智”,分析小说中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形象,体会作者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202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02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 创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锻炼表达和创作能力。
3. 互动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三顾茅庐》,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理解传统文化中忠诚、智谋等价值观。
2. 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自然环境描写
2. 人物心理描写
六、三国时期历史背景
七、忠诚、智谋等价值观的应用
八、课后拓展
(1)阅读材料:《三国演义》其他章节选读,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和人物。
(2)视频资源:《三国演义》电视剧片段,如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等经典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④ 文言文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⑤ 描写手法(自然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等)
⑥ 三国时期历史背景
⑦ 忠诚、智谋等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 重点词:
① 三顾茅庐
② 茅庐
③ 谦逊
④ 智慧
⑤ 忠诚
⑥ 智谋
3. 重点句:
① “刘备闻诸葛亮卧龙先生,便欲往见之。”
② “诸葛亮出山,刘备大喜,拜为军师中郎将。”
③ “诸葛亮论天下大势,刘备如梦初醒。”
④ “刘备三顾茅庐,终得卧龙辅佐。”
⑤ “诸葛亮之智,刘备之仁,共成蜀汉大业。”
板书设计:
一、《三国演义》背景及作者
二、刘备三顾茅庐
1. 原因
2. 过程
3. 结果
三、人物形象分析
1. 刘备
2. 诸葛亮
四、文言文知识
1. 词汇
2. 句式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刘姥姥进大观园》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描述,展示了贾府的奢华与腐败,以及封建社会的阶级差异。

课文以刘姥姥的视角,描绘了她在大观园中的所见所闻,使读者对贾府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文语言幽默风趣,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文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但学生对封建社会的了解可能不够深入,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封建社会的阶级差异,体会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难点:对封建社会的理解,以及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课文翻译和注释,以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参考。

3.准备相关练习题,以便在巩固环节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贾府的大观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然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示例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示例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示例本文为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示例。

第一节教学目标
1. 掌握单词、词组:
2. 掌握课文中重点句型的用法;
3. 能够听、说、读、写有关课文的内容,初步理解主要的生词及句型;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节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词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难点:学会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第三节教学准备
1. 备好所需教材,包括课本、参考书等;
2. 准备多媒体课件,以便更好地展示课文内容;
3. 确保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课件、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齐全。

第四节教学过程
1. 师生交流,通过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3. 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节课堂小结
1. 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小结,梳理学生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2. 鼓励学生,激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各位同学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设计一、单元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字词,培养文言语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熟读背诵课文,弄清基本含义,品味精彩文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历史地看问题,增长历史知识,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精华,学习历史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

确定完单元目标,我们就可以进入单篇课文的教学了。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极少规划整册的教学目标,也极少真正地结合学生实际去确定单元目标。

我们常常是拿到课本就上阵,就文论文,更为恐怖的是单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也是从教参上照搬过来的,没有个人的思考,在教学中把教学目标做为摆设,我行我素,想讲什么就讲什么,三年下来,学生学的知识没有梯度,没有形成系统,中考必然考得不好。

二、单元内容《陈涉世家》文中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过程和义军迅猛发展的形势,刻画了一个农民领导者具有卓越才干的形象。

《唐睢不辱使命》故事塑造了维护国土、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义士形象,揭示了弱国战胜强国和正义战胜非正义的范例。

《隆中对》这篇策论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事”的天才预见和雄才伟略。

《出师表》本表文表达了诸葛亮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继承遗志,复兴汉室的决心。

《词五首》五首词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和流派,通过学习了解词的常见题材和风格,提高审美能力。

三、学情分析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四、教学策略在教材的研习中,我们一定要确合学生的实际去拟定课文教学目标,从而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要想真正地把课文上好,我们就必须要吃透教材,对这篇课文我们要有我们自己的理解,要理清我们的教学思路。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师必须首先考虑到作者,编者的意图和语文教学的总导向性,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尤其是课时目标,它应该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链节,所有的课时目标之和就等于整个语文教学的总目标的完成。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课件新人教版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课件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教学建议
2.把课文学习与整本书阅读相结合。 (1)结合《水浒传》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了 解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特点,掌握古典 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 (2)在学习《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 姥姥进大观园》的基础上推荐学生课外阅 读《儒林外史》《三国演义》《红楼梦》 等中国古典名著。
第六单元教学建议
1.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 2.梳理线索与情节。 3.把握人物形象。 写作目标:学习改写
阅读课文教学重点
《智取生辰纲》: 1.波澜起伏的情节,明暗结合的双 线结构 2.结合《水浒》原著,探讨杨志性 格形成的原因
阅读课文教学重点
《范进中举》: 1.讽刺小说的特点 2.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பைடு நூலகம்
阅读课文教学重点
3.把古典小说阅读与史传阅读相 结合。
如:把《三顾茅庐》与《三国志》 中的《隆中对》做比较阅读, 进一步领会历史小说的特点。
第六单元教学建议
4.把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结合本单元写 作教学目标“改写”,作各种形式的改 写练习。
(1)《智取生辰纲》 改变叙事线索:尝试把明暗线颠倒 (从吴用等人的视角写)会是什么效果?
(2)《范进中举》 改变文体:改写成课本剧。
第六单元教学建议
(3)《三顾茅庐》: ▪改变语体:改写“隆中对”片段。 (4)《刘姥姥进大观园》 ▪改变人称:以刘姥姥为第一人称改 写课文片段,结合扩写,补充刘姥姥 的心理。
第六单元教学建议
5.学习用传统的批注方式去阅读古 典小说。 教学《智取生辰纲》,可以适当展 示金圣叹的批语,教学《刘姥姥进 大观园》可以适当展示脂砚斋的批 语,一方面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 文,一方面尝试让学生学习用传统 的批注方式去阅读本单元其他课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智取生辰纲说课稿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智取生辰纲说课稿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智取生辰纲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智取生辰纲》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智慧与勇气”。

《智取生辰纲》讲述了宋江等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展现了他们运用智慧、勇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本文语言生动,情节曲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领略到梁山好汉的英勇智谋,感受到他们的忠诚义气,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古代历史和文学常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结构产生困惑,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可能对梁山好汉的形象和故事较为熟悉,但对《智取生辰纲》的具体情节和背后的历史背景可能了解不多,这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结构,了解《智取生辰纲》的历史背景,把握梁山好汉的形象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梁山好汉的英勇智谋和忠诚义气,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梁山好汉的形象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难点: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和句式结构,了解《智取生辰纲》的历史背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智取生辰纲》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梁山好汉的形象。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和句式结构,共同解决问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困惑和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说明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说明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说明内容预览:第六单元单元说明我国古代史传文学非常发达,涌现过大量的优秀作品。

从先秦时期开始,史传文学就已经初具规模了。

记言为《尚书》,记事为《春秋》,其后又有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至西汉纪传体的《史记》把中国古代史传文学推向了高峰。

这个单元就是以史传文学为学习重点的,所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述。

学习这一单元,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尽可能客观地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使他们明白,了解历史应该从古代典籍入手,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偏听偏信;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同古人展开心灵对话,理解古人特殊的思想情感,从这些历史资料中去发现和领会中华民族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美德。

还可以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砥砺学生的意志。

《陈涉世家》一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约占全文篇幅的五分之一,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

文章属于传记体裁,它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着力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再现了这位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作者着重表现了陈胜洞察时局的能力。

陈胜对吴广说的那一番话,实际上就是一段很精彩的形势分析。

“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

太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必然会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刻的社会矛盾;楚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受荼毒最深,早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而当时的楚人又把他们的这种心情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

陈胜抓住了当时这两个最敏感的问题,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的这一情况,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

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方案

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方案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单元
单元
目标
教材
内容
课时
教学重点
内容目标(文本特质)
课程资源
单元评价要点




1.复述课文内容,理清小说的主要线索,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联系时代背景,利用小说要素的分析方法,探寻选文中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
3.以人物塑造为例,探寻
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探讨小说表达的主题思想。
1.烘云托月的出场艺术
2.以情节波折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三国志》中,关于三顾茅庐”凡三往,乃见”的记叙与小说故事情节的区别
电视剧《三顾茅庐》片段
《出师表》 《三国志》
评书《三国演义》
4 刘姥姥进大观园※
1
1.整体感知,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1
1.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2.了解小说环环相扣,线索分明的特点。
3.学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会运用恰当的方法对自己所写的人物形象进行肖像、动作、语言描写。
1.写作背景
2.内容概述
3.人物形象分析
4.小说的矛盾冲突(情节的巧妙安排)
《水浒传》
复习
1
参见单元评价要点
2
1.在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内涵,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本着忠实原著的态度,进行改写。
2.能熟练掌握不同的改写方法,并根据原文进行恰当选择。
3.养成读写结合的好习惯,做到忠实原著,保持改写前后风格一致,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1.熟读原作,提炼中心。
2.明确改写的方式,方法。
《范进中举》变更人称讲述
《智取生辰纲》杨志的语言,换成通俗的白话文。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质课教学设计_3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优质课教学设计_3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3、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人生智慧。

4、学会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构建知识树【学习重点、难点】1.结合小说情节深入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学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热身1、《水浒传》的作者______(朝代)______(人名),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小说。

2、绰号豹子头的_______,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_____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_______,后雪夜上梁山。

3、性格粗犷、强悍、正直、讲义气,拳打“镇关西”的英雄是4、《水浒》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善盗的是()善射的是()善行的是()二、导入,板书课题1、中考点解读2、回顾名著阅读方法3、历年名著对人物及情节考查的命题形式三、阅读指导(一)看下面句子,分析人物性格特征:1、鲁达听了道:“……这个腌臜泼才,投托在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

”回头看看李忠、史进道:“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

”…...2、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

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小结1:通过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二)、《水浒传》中最精彩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千人千面。

请以:“我最喜欢(人名)的(特征),因为(情节)”的句式来说说你喜欢的人物。

小结2:把人物放在特定故事情节中分析性格特点。

(三)《水浒传》的许多故事充满智慧,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描写得极其精彩。

你还爱读哪些精彩的故事?请以:“我认为好,因为,比如”形式回答。

小结3:情节概括方法: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样(三)真题演练1、《水浒传》中的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一直安分守己的他去在高俅等人步步追杀之下,雪夜上梁山。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说课稿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说课稿

三顾茅庐一.说教材地位:这篇课文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九上第六单元的课文,本课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节选。

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

小说,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小说教学,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深刻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

学好这一课,对于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本单元都是古典名著的节选,所以同学们已经学习过《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等名篇,所以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说的有关知识及欣赏小说的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

九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已初步形成,所以我把着眼于培养学生欣赏小说的能力确立本文重点、难点。

加之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第一课时已经完成疏通文意的任务,所以我把本文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确立为:1.知识与能力体会小说精妙的构思。

感悟刘备真诚的礼贤下士的人物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习并深入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侧面烘托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人物的精神,体会真诚的人性之美。

4.教学重点体会小说精妙的构思,学会欣赏小说的常用方法。

5.教学难点把握文章思想内涵,感悟人物形象的人性之美。

三.说教法和学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本文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只要处理得当,是很容易吸引所有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

因此,我采用以下教法:阅读复述法起到整体感知的作用启发引导法引领学生在品评人物、探究文旨。

板书及多媒体辅助法既能纲举目张,又能总结提升,使一些问题和要点形象化。

扩展讨论法起到扩展学生视野,增强学习的自主性的作用。

《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建议中曾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觉得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与参与者,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法的指导。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说课 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说课 PPT

重视 文本朗读
延伸
教 课外训练 学 建 议
2课时
隆中对 唐雎不辱
使命
3课时 陈涉世家
出师表
词五首
课 时 安 排
问题反馈和探究, 人物性格分析,重
点字词点拨。
自主阅读,梳

通文义,翻译
重点语句。



陈涉世家
目 标
背诵重点段落, 主题理解和作
品延伸。

重点:
策略和分析 原因、策略、 舆论
谋划起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说课
编写体例及特点
内容结构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说课标
说教材
说课流程
元第


教学设计
说建议
评价建议
一、说课标
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
识字写字
---
七 学 综合性学习
九 年 级
段 目 标
初中文言文
阅读浅易文
言文,能借
助注释和工
了解课文 涉及的重
具书理解基 本内容
要作家作
品知识和
单元提示
语文常识
活动中积累材料
交流中锻炼口语
综合性学习
写作
体教 例材 特编 点写
人物传记及诗词
赏析语言美,从中
得到人一辈子的
启发

引导学生诵 读这些作品
材 编 排
增长文言 文知识


唐雎不辱 使命
陈涉 世家
一个农民 的“逆袭”
单 元


三顾之恩,成就 霸业。
隆中对
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
出师表
词五首
妇喜悦、急切、兴奋、失望、 伤心、哀怨的心理变化婉 直截了当抒情,从愁思满怀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第六单元(复习课)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以史传文学为学习重点,第24、25课是是某某中招的必考篇目,其中24课在2014年中招已考过,25课中的《江城子.密州出猎》2009年考过。

据此,古诗文复习应立足于课本,明确考试X围,注重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答题技巧。

3.中招考点:某某中考近7年,文言文阅读采用课内外对比形式考查,每年设4道小题,1题1考点:实词理解、句子翻译、文意理解、迁移运用。

古诗词阅读考查点有炼字、赏析诗句、诗人的思想感情、描述画面、词语指代义,其中炼字、赏析诗句、诗人的思想感情为高频考点。

4.学情分析:学生在复习本单元时,对基本内容和情感有了较全面的掌握,但是对于常考考点的答题技巧与答题格式还很陌生。

二、复习目标(一)文言文1.通过背诵课下注释及课文,能说出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准确默写和翻译重点句子。

2.通过反复背诵,能说出文本内容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感。

(二)古诗词1.通过对诗歌名句的品评,能说出”赏析名句”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反复朗读描述诗句所展现画面的文字,总结出古诗文阅读考点“画面描述“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评价任务:针对目标一,设计两个活动:学生能说出关于作者的文学常识;通过整理实词含义,学生能准确说出一系列实词的含义。

针对目标二,设计两个活动,通过演板,学生能按要求写出重点语句并能准确翻译这些句子。

针对目标三,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讨论,学生能说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四、教学过程。

202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02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5.请从课文中挑选一段描写生辰纲的段落,分析其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并尝试进行仿写。
答案:
1.宋江的性格特点包括智谋、勇敢、仁义、忠诚等。在智取生辰纲中,宋江的智谋体现在他精心策划了整个行动,勇敢体现在他敢于冒险,仁义体现在他对兄弟们的关心和照顾,忠诚体现在他对梁山好汉的忠诚。
2.杨志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他过于信任他人,二是他的傲慢自大。他虽然武艺高强,但缺乏智谋和策略,因此不值得同情。
3.例如:宋江智取生辰纲,如“智勇双全”的宋江,用“假途伐虢”的计策,巧妙地取得了生辰纲。
4.宋江智取生辰纲的策略启示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善于分析形势,制定合理的计划,并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5.生辰纲的描写,如“黄金满载,价值连城”,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生辰纲的珍贵和富有。仿写示例:“珠宝熠熠,光彩夺目,价值不可估量。”
2.拓展建议:
(1)组织学生进行古代白话小说的阅读活动,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片段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
(2)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可以选取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历史事件,让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史研究能力。
(3)开展电影、电视剧欣赏活动,可以选取一部与课文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古代白话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这些作品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
(2)相关历史资料: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关于宋江、生辰纲的历史资料,了解历史背景,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电影、电视剧:《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可以通过观看这些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情节。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3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3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3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3)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2、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的用意。

【教学设想】教师试图从老树的特点、功用入手,探究老树的命运,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及对都市文明与自然界共同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

【教学课时及辅助教具】一课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请学生观看展示图片。

2、导语: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

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板书课题:那树王鼎钧)(二)走进,注重积累1、展示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2、字词积累。

(三)朗读感知,赏析课文1、学生以深沉的语调、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1、根据时间顺序和标志性语句划分文章结构?2、文章中大树遭遇了怎样的命运?(教师点拨提示,学生发言,共同明确。

)2、速读课文,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

思考:(1)写早期的大树,写了几方面的内容?(2)写近期的大树,着眼于“矛盾冲突”,写了几方面的矛盾?(3)写现时的大树,叙述了几件事?(学生读后分组讨论,教师巡视,适时提示,然后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同组成员补充,师生达成共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智取生辰纲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智取生辰纲教案新人教版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水浒传》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智取生辰纲》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写作技巧,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教学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4. 创新与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故事情节进行个性化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例如,宋江的智谋、吴用的机智、生辰纲守卫的愚昧等。
(2)鉴赏文中使用的写作技巧,如对话、描写等。例如,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如宋江与吴用的智谋较量;通过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如生辰纲守卫的紧张气氛。
4. 影视作品:观看《水浒传》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比较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差异。
(二)拓展建议:
1. 组织学生进行《水浒传》全书阅读,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2. 引导学生关注《水浒传》中的其他英雄人物,了解他们的故事背景、性格特点和贡献。
3. 对比分析《智取生辰纲》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与《水浒传》其他故事进行对比,探讨作家创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智取生辰纲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21课《智取生辰纲》。本课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讲述了宋江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对文中使用的写作技巧的鉴赏。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进入九年级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水浒传》中的部分选段,对小说的基本情节、人物有所了解。此外,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节、理解寓意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学生普遍对具有悬疑、智谋色彩的故事感兴趣,本节课的《智取生辰纲》正符合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故事情节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但表达和写作能力参差不齐。在学习风格上,学生更倾向于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喜欢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
3.智谋策略分析:请从《智取生辰纲》中挑选一场智谋对决,分析双方的策略运用及效果,并谈谈你对这场对决的看法。(要求:不少于400字)
4.创新写作:请以《智取生辰纲》为背景,创作一篇短篇小说,可以是对原著的改编,也可以是全新的人物和情节。(要求:不少于800字)
5.观后感分享:请观看一部与《智取生辰纲》相关的影视作品,并分享你的观后感,包括你对作品的整体评价、与原著的异同之处以及对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的看法。(要求:不少于500字)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智取生辰纲》。该章节通过讲述《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及魅力,同时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七、八年级已学习过《水浒传》选段,对其中的人物及故事背景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杨志、吴用等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及智谋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通过对故事中人物关系的剖析,培养学生对复杂情节的梳理和解读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说明内容预览:第六单元单元说明我国古代史传文学非常发达,涌现过大量的优秀作品。

从先秦时期开始,史传文学就已经初具规模了。

记言为《尚书》,记事为《春秋》,其后又有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至西汉纪传体的《史记》把中国古代史传文学推向了高峰。

这个单元就是以史传文学为学习重点的,所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述。

学习这一单元,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尽可能客观地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使他们明白,了解历史应该从古代典籍入手,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偏听偏信;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同古人展开心灵对话,理解古人特殊的思想情感,从这些历史资料中去发现和领会中华民族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美德。

还可以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砥砺学生的意志。

《陈涉世家》一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约占全文篇幅的五分之一,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

文章属于传记体裁,它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着力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再现了这位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作者着重表现了陈胜洞察时局的能力。

陈胜对吴广说的那一番话,实际上就是一段很精彩的形势分析。

“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

太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必然会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刻的社会矛盾;楚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受荼毒最深,早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而当时的楚人又把他们的这种心情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

陈胜抓住了当时这两个最敏感的问题,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的这一情况,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

他的这个策略的效果很快就得到了证明:起义军到达陈的时候,已经发展成为一支“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的庞大队伍了;在张楚政权建立的同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在危机时刻,陈胜的清醒与果断是难能可贵的。

对陈胜的组织领导才干,作者也描写得极为生动。

首先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陈胜、吴广从卜者“然足下卜之鬼乎”的建议中,得到了借鬼神“威众”的启示,先以鱼腹中书树立陈胜的形象,然后“狐鸣”而呼,把陈胜的形象跟楚国的复兴联系在一起,顺应士兵的愿望,从而进一步巩固了陈胜在士卒们心目中的地位。

其次是发动起义。

关键是既要杀死两尉,又要得到士兵的支持,所以先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这又表现了陈胜的勇敢机智。

就在群龙无首的时候,陈胜站了出来,先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然后用“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抗争的信念。

这一席话令人信服地说明,参加起义是士卒们的惟一出路;它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全体士卒的拥护。

接着提出策略口号,并“为坛而盟”,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宣告组成。

这支队伍的迅速组成证明陈胜是一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作者善于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用“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笔法如实描述了两千多年前爆发的这场震撼王座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

由于这篇课文较长,无论采取哪一种教学方式,都应当抓住重点,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这次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的情况和起义发动的经过,特别是要在理解陈涉说的几句话的含义的基础上,了解陈涉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许多策士故事中的一个,它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被后人作为写人记事的典范。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文章在人物对话中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文章篇幅不长,却绘声绘形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

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

文中虽然只有他的两段话,却不难看出他对秦王的阴险狡诈是有认识的,如何应付也早已成竹在胸,因此,在这场面对面的交锋中,他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

当秦王以“轻寡人”相责难时,他立即坚决予以驳斥:“否,非若是也。

”不仅如此,为了掌握斗争的主动权,他有意激怒秦王,以“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表达维护国土的强硬立场。

当秦王恼羞成怒,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相威胁时,他毫不惊慌,而是以非凡的机锋转问秦王是否听说过“布衣之怒”,再就秦王的答话点出“士之怒”这个要害,然后慷慨陈辞,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歌颂他们的壮举,这就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对方。

待到最后说出“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并且“挺剑而起”时,秦王就只剩下“长跪而谢之”一条退路了。

这一场斗争,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在文中,秦王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的形象也被刻画得很鲜明。

他开始向安陵君提出“易地”要求时,就用了发号施令的口气,不得违抗,实际上是把一个明显的骗局强加于人,表现出十足的骄横。

在会见唐雎时,劈头就是严厉的质问,接着就炫耀起自己“灭韩亡魏”的武功来,透露出他完全可以用武力来吞并安陵的意思,但由于还想兜售“易地”的骗局,又虚情假意地称安陵君为“长者”,用“不错意”来麻痹对方,显得极其狡诈。

这样软硬兼施之后,又进一步向唐雎施加压力,以所谓“逆寡人”“轻寡人”大兴问罪之辞。

短短的几句话,其盛气凌人之态触目即是。

待到唐雎表示了“不易地”的强硬立场后,他不顾刚刚说过的好话,立即进行战争恫吓。

但他错误地估计了这个小国使者的反抗程度,直到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他才气焰顿减,“色挠”,“长跪而谢之”,并极力称颂唐雎的胆识。

可见,在文章中,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是互为衬托的,它们共同成就了这正义与非正义间拼死较量的一幕。

教学时可以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文章脉络。

《隆中对》出自陈寿的《三国志》,是人物传记的节选,但它的核心部分却是一篇才华横溢的对策──诸葛亮对刘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作的回答。

因为对策的地点在诸葛亮的隐居地隆中,所以后人称它为“隆中对”。

对策的主要内容是,劝说刘备先夺取荆、益二州作为王业的根基,然后跟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并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使战略后方得到巩固;待到时机成熟,再从荆、益二州出兵,北定中原。

这是诸葛亮在精辟分析当时形势特点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对发展前景所作的天才预见。

人们常说的“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就是指这篇对策而言。

历史人物传记,叙事既要重点突出,又要保持事件的完整性,有些事情不可不说,但又不宜多说,这就要求选材得当、语言精练。

在这篇文章中,这个特点十分突出。

例如刘备访诸葛亮源于徐庶的推荐,这本来需要说明徐庶为什么推荐诸葛亮、刘备为什么接受徐庶的推荐,为什么亲自去邀请等等。

对这些问题作者都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作了回答:“先主屯新野”,说明刘备当时处境极其困难,需要贤人来帮助他:“卧龙”一喻和上文的“谓为信然”,说明诸葛亮在徐庶心中的地位;“先主器之”则表现了刘备对徐庶的重视和信任。

又如刘备三顾茅庐,仅用“凡三往,乃见”一句带过,略去了前两次的情形不说;而对策的密谈性质则仅用“屏人”一语就指明了。

另外,历史人物传记主要是表现主人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突出作用。

这篇课文虽属节选,但仍可从诸葛亮策略的内容中,看出诸葛亮在推动汉末的纷乱局势向三国分立的方向发展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以情真意切感动过无数读者,我们把它拿来与《隆中对》参照阅读,便于加深对诸葛亮其人的认识和理解。

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具体地说,文章开始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因此一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即表达了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先人的作用。

中间部分是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已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最后一部分中,“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体现。

诸葛亮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

刘勰曾把它跟孔融的《荐祢衡表》相提并论,说“至于文举(孔融,字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采飞;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

虽华实异旨,并一时之英也。

”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的《正气歌》亦云:“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感人之深,于此可见。

综合以上四篇文章的具体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历史作用,脱离特定环境审视人物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这个单元还将五首词放在一起让学生集中学习。

这五位词作者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词的常见题材和风格,提高审美品位。

温庭筠的《望江南》是在中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一篇名作。

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在不到30个字的词作中,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景物层出,情感起伏。

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清新、明快,是温庭筠的代表作品。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是他在西北宫中的感怀之作。

依据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惯常体例,词的上片重在写塞下秋景,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

范仲淹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切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