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机关年轻干部医改专题调研报告汇编三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bd5719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8.png)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一、引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谋求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资源的紧缺、医疗费用的高涨、医疗服务质量的不稳定等问题日益突出,迫使国家必须对医药卫生体制进行深化改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不断推出相关政策,以期实现医药卫生体制的良性循环。
本调研报告将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1.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全民的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质医疗服务的可持续供应。
2.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可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其次,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可以解决医疗资源紧缺和医疗费用高涨的问题,提高人民的医疗服务水平。
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1. 医疗资源紧缺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整体供给不足,医疗服务难以满足人民对健康的需求。
主要表现在医院床位紧缺、医生及护士数量不足、医疗设备缺乏等方面。
2. 医疗费用高涨近年来,我国的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主要原因是医疗服务价格过高、医保支付不足、医疗机构过度投资等。
3. 医疗服务质量不稳定尽管我国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医疗资源紧缺和医疗费用高涨等问题,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不稳定,存在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等风险。
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措施1. 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通过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推行全民医保、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政策,保障人民的医疗需求。
2. 完善医疗资源配置机制加强和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机制,提高医生及护士的数量,增加医疗设备的投入,在各地建立医共体,推动医疗资源的统筹配置。
3. 规范医药市场秩序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管,规范医药市场秩序,防止价格虚高和市场乱象,提高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3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230802
![3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230802](https://img.taocdn.com/s3/m/cb0e8bf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b.png)
3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23080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背景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患者就医体验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举措,以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我们随机选取了全国不同城市的医疗机构和患者,并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一些专家学者进行实地访谈,以获取更深入的信息和意见。
三、调研结果针对患者就医体验问题,调研结果表明,患者普遍对就医流程长、排队繁琐、医患矛盾等问题表示不满意。
其中,就医流程长是最主要的问题,约占调研样本的60%。
而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调研结果显示,医生数量不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是最为突出的。
四、问题原因分析导致患者就医体验不佳的原因主要包括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疗服务流程不合理、医患矛盾等;导致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人才流失严重、激励机制不合理等。
五、改善举措建议为了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我们提出以下改善举措建议:1.加强医疗资源配置和调整,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缩小医疗资源差距,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2.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建立便捷的预约挂号系统,加快患者就医流程,提高医院就诊效率。
3.加强对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同时,改善卫生人才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增加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4.加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矛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5.提高医疗信息化水平,推动电子病历、药房自助取药等技术应用,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举措。
2019年医改调研报告 卫生部机关年轻干部医改专题调研报告汇编五 精品
![2019年医改调研报告 卫生部机关年轻干部医改专题调研报告汇编五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6ee3aebfcc22bcd126ff0c3c.png)
2019年医改调研报告卫生部机关年轻干部医改专题调研报告汇编五--赴宁夏自治区基层开展医改工作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第五调研组(吴良有梅扬薛波)为了解基层卫生工作状况和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重点任务的情况,根据部党组研究决定,我部组织开展机关干部医改专题调研活动.根据调研活动通知要求,由疾控局和应急办组成的第五调研小组于2019年12月15-17日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和沙坡头区,重点就当地医改工作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落实情况和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展开调研.调研组通过与中宁县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行座谈,实地考察中宁县新堡镇卫生院、红苑社区服务站、创业村卫生室和中卫市沙坡头区宣和中心卫生院,与就诊农民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基层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现状、存在困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情况,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调研地区卫生工作基本情况2019年底,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中卫市,中卫市位于宁夏中西部,总面积14453平方千米,人口114万.辖沙坡头区、中宁县和海原县.中宁县总面积4418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总人口31万,其中农业人口近24万.共设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3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县级中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县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各1所(个)、乡镇中心卫生院3所,一般乡镇卫生院8所,社区卫生生服务站2个,村卫生室131所,个体诊所53个.在编各类医疗卫生技术服务人员72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08人(其中,正高12人,副高61人,中级258人,初级126人).二、调研地区医改工作进展与主要做法中宁县县委、县政府对医改工作积极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发改、财政、卫生、民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医改领导小组,并于11月初召开全县深化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落实五项重点改革任务.调研组重点围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行调研.(一)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宁夏自治区制定了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确定了9类33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结核病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和妇幼卫生四免一救助内容.结合自治区要求,中宁县全面落实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做好重大疾病防治的工作目标.一是顺利完成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全覆盖,十一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完成了全县17002名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工作.二是开展了城乡居民健康体检工作,为城市居民建立健康档案5.38万份,建档率达到96%.对45岁以上农民共48865人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体检率84%.对筛查出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病人群实行专档管理,积极开展健康指导.三是加强对传染病监测和防治工作,结核病防治实现了国家规划目标.四是开展了0-3岁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工作,对0-3岁婴幼儿和所有孕产妇建立保健管理手册,开展访视、健康检查等保健服务.五是开展了妇女病检查、宫颈癌检查、乳腺癌检查工作,共完成了15815人的检查任务.孕早期孕妇补服叶酸工作也已启动.六是完成了1000个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在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能积极宣传引导,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广泛宣传各项措施,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调研中发现,当地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了解程度较高,参与积极性也很高.为促进不发达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素质,自治区卫生厅联合人事厅、教育厅、财政厅,启动实施特岗见习医生项目,从2019年开始,连续两年,每年选拨1000名大学生作为特岗医生,充实到卫生技术人员缺乏地区和边远山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持当地开展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自治区对特岗医师每月补贴1200元.这一项目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短缺的压力.(二)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中宁县2019年农民参合率达到95%,2019年1-11月共支出统筹资金1916.85万元,统筹资金总使用率为86.8%.其中为18657人次报销补偿住院基金1879.3万元,为51571人次报销补偿门诊统筹基金37.55万元.为了让农民群众更好地受益,中宁县通过科学测算,对合作医疗方案进行了调整,做到了一降低、三提高、三扩大.一降低:即降低起付线,乡镇级医疗机构由最初的150元降至目前的100元,县级医疗机构由最初的350元降至300元.三提高:一是提高筹资标准,由过去的50元提高到100元.二是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报销比例乡镇医疗机构由最初的35%提高到目前的80%,县级医疗机构由30%提高到目前的65%,县外非定点机构由15%提高到目前的25%;报销封顶线由最初的4000元提高到目前的20000元.三是提高对产妇补助,由2019年的50元提高到300元,剖宫产补助600元.三扩大:一是扩大报销范围,将标准床位费、治疗费、检查费、新增中医治疗项目都纳入报销范围,对手术中一次性材料进行报销,对各乡镇卫生院及试点的村卫生室实行门诊统筹报销,门诊就诊按20%进行即时核销;二是扩大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乡镇级由2019年的320种增加到595种,县级由2019年的554种增加到928种;三是扩大了报销地域.通过建立以住院统筹为主、门诊统筹为辅、结余门诊家庭账户基金继续使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既方便参合农民的就医,又增大了参合农民的受益面,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通过与就诊病人的访谈,农民的共同感觉是新农合制度实施后,看病更方便。
医改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医改工作调研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e18d7d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f.png)
医改工作调研报告范文改革动力不足是中国医改遇到的现实难题,而医改的政治成本及其分担状况对改革动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改工作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医改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篇1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全面了解掌握__县基层医改工作现状,促进基层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笔者深入东坪、药山、白鹤滩等众多乡(镇)卫生院及部分村卫生室进行了实地调研。
通过采取看、听、查、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基层卫生工作发展现状,听取了基层医疗机构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就相关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一)基层卫生队伍现状全县共有基层医疗机构211所,其中乡镇卫生院19所,村卫生室191所。
全县卫生系统共有事业编制773人(县直医疗卫生机构405人,乡镇卫生院368人),实有在职人员521人(县直医疗卫生单位269人,乡镇卫生院252人)。
乡镇卫生院有卫生技术人员240人,工人12人;大学本科学历8人,专科学历161人,中专及以下学历83人;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6人,初级职称52人。
农村每千人仅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0.89人,远低于全市(2.14人)、全省(3.8人)的平均水平。
全县有乡村医生426名。
其中大专学历1人,中专及类似中专学历311人,短期培训78人,初中学历36人。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全县19个乡镇卫生院有6个配置了救护车,有9个乡镇卫生院配置了彩超,中寨、铅厂、金塘、药山等还配置了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有6个乡镇卫生院配置了_光机;少数卫生院配备了适宜中医药设备,能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村卫生所自行配备了血压计,体温表,听诊器等简宜设备。
二、基层卫生工作开展情况(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面推进20__年6月医改启动以来,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__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拟定医改政策,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和办法,分解细化医改目标任务,统筹推动全县医改工作。
医改工作调研报告
![医改工作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9c098d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9.png)
医改工作调研报告医改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难点和瓶颈,如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医患关系紧张等。
为更好地推进医改工作,了解医疗领域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医改工作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一些重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访谈。
三、调研结果1、医疗资源不均衡从调研结果来看,医疗资源在我国整体上还存在相当大的不均衡性。
一方面,一线城市的医疗资源得到了较大的投入,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较高;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医患纠纷也较多。
2、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在医疗服务方面,有超过40%的患者认为医疗服务质量不高。
其中,长时间等待、医生态度不好、医生技术不熟练等问题最为突出。
一些患者甚至表示,医生只是在开药方和检查,而不是真正地进行诊疗。
3、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关系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
尽管近年来有一些政策和举措,但医患关系仍然较为紧张。
患者缺乏信任,不信任医生;医生则感到自己遭到了不必要的指责和攻击。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患者甚至发生了暴力伤医事件。
4、医保体系问题在医疗保障方面,目前医保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医保费用支付较慢、报销额度较低等,影响了百姓的就医体验。
四、结论与建议1、加强医疗资源的投入,优化医疗资源在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分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整体水平。
2、加强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医生对患者的沟通和服务能力,积极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
3、完善医疗保险体系,加快报销速度,提高报销额度,降低百姓就医负担。
4、引导和培养更多的医疗人才,完善医疗服务流程和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五、总结医疗体制改革离不开政府的积极作为和百姓的理解与支持。
通过本次医改工作调研,我们看到了医疗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2eeee3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4.png)
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全面了解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下是我们的报告。
一、背景我国的医疗卫生总体情况正在不断得到改善,老龄化等人口结构变化意味着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会增加,其与现有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短缺越来越不匹配,以及新发疾病的出现和传统健康服务的变化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应对。
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疗卫生改革成为了我们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
二、调研分析1.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医联体、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家庭医生等新的医疗模式得到了迅速发展。
此外,药品价格改革、医保制度改革也得到了逐步推进,目前全国已经基本地实现了基本的医疗保险覆盖。
2.存在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服务供给的短缺、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平衡等。
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医疗服务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包括医疗机构等方面的,对于一些慢性病,很多机构并不重视防范治疗,导致了治疗效果不佳、重病化等问题。
针对上述一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三、建议措施1.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建树、吸引和培养优秀医务人员,优化医疗卫生人才组合结构。
扩增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建立和完善严格的培训制度,推动卫生服务自身的转型升级。
2.推进医疗服务的质量优化加强“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健康”等新的医疗模式的建设,引进国际先进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医疗技能和诊疗水平,加快推进医疗卫生科技创新。
3.完善医药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全链条的药品管理机制,紧盯用药过程,严格独立审查机制,确保医药卫生行业规范管理和科学决策。
同时完善医疗服务管理体制,逐步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推广基层医生多点执业的机制。
4.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推进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建立健康管理人才培训基地等医疗技能培训机构,加快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功能,提升卫生服务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让群众能够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3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3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aee1e5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f.png)
(3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
首先,我们调研了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情况。
通过对多家医疗机构的实地调研和座谈会,我们发现有些医疗机构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因此,我们建议进一步完善医疗资源分配机制,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其次,我们调研了药品供应体制的改革情况。
通过对药店和药企的访谈,我们发现一些地区存在药品价格虚高、药品质量不过关等问题。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药品价格监控,促进药品质量提升,并且加强对药店和药企的监管力度。
最后,我们调研了医保体系的改革情况。
通过对参保人员和医保机构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些地方的医保政策不够完善,导致个人负担过重,医保资金不足等问题。
因此,我们建议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推进医保基金合理使用和管理,并加强对医保机构的监管。
总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认识到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为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调研报告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我们首先调研了医院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
通过对患者的问卷调查和医院的实地观察,我们发现一些医院的服务态度不够友好,服务质量不过关。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其次,我们调研了医院就医流程的改善情况。
通过对患者的访谈和医院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一些医院的就医流程繁琐、排队时间长等问题。
因此,我们建议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
最后,我们调研了医疗技术设备的更新情况。
深化医改调研报告(3)
![深化医改调研报告(3)](https://img.taocdn.com/s3/m/e63b3b0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9.png)
深化医改调研报告(3)深化医改调研报告1.转变“小病去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功能定位和宣传误区,健全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应该是以社区和家庭为对象,开展疾病预防、常见病与多发病诊治、医疗与伤残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妇女儿童与老人残疾人保健等“六位一体”的服务,医疗只是其中的一项,而且是全科医疗服务。
这就是称之为“社区卫生服务站”而非“社区医院”的缘由。
而现在广为传之的“小病去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功能定位和宣传,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质内涵会产生两方面的误导:一是使广大群众,包括医疗卫生人员普遍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与大医院是一样的,只有医疗功能,不同的是看不了大病,是离家近、规模小、水平低的医院和药店。
因而往往拿大医院的医疗水平一项指标来要求和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以此来决定是否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或者是否就职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二是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专业、业务技术能力的配备,也不利于医疗卫生人员从治疗模式转到“六位一体”的思维习惯上来,大部分人员的知识结构、从业经验和思想意识仍集中在治疗上,缺乏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相应的意识、知识和技能,因而距担负相应职能尚存在较大差距。
正确的功能定位和宣传引导,才能增强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了解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有何不同,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居民生活和健康的影响,强化其在防病、养老、保健和康复等健康领域中的“守门人”作用。
2.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按现行法律规定,社区卫生的服务方式是不合法的。
国家《执业医师法》第14条规定:“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即法律规定医师执业仅可在注册的机构及地点内行医。
而许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的服务方式,是“片区医生团队”、家庭医生、24小时呼叫上门等。
这些深受城乡居民的欢迎,也是行之有效的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的基层服务方式,但却是与法律规定相悖的。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763d4e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5.png)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1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起草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从基本国情出发,着眼长远,突出顶层设计,提出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即“一个目标、四大体系、八项支撑”。
征求意见稿下发后,社会反响强烈。
笔者从医药微观层面就征求意见稿试做管窥之见。
一、在“基本药物制度”上应把好品种目录关口。
自1997年中央政府对药品价格进行管理以来,已20次出台降价措施。
在第19次降价政策出台后,我国已降低900多种化学药品和300多种中成药的零售价格,平均降幅达15%,但社会对“药价虚高”依旧反映强烈。
百姓依然“看病难,看病贵”。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药物制度顺民心应民意。
首先要把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定位。
目前存在多种药物目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约2200种药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药参考目录(266种化学药、243种中成药。
其中社保药品451种,占88.6%)、新基本药物目录以及各地区制定的“新农合”药品目录。
国家制定基本药物目录(约300-500种),要从保障人民基本医疗需要出发,依据基本的医疗需要、政府的财政承担能力以及药物成本三个方面,在现有的医疗保险目录规定药物中,由各专业学科有相当临床经验的临床医师、药学专家(药物合成和药剂专家)、药物经济学专家共同组成专家小组,分别考虑广大农村、城市社区和县级以上医院相应治疗水平,筛选出对每一疾病相对有效、安全、且成本低的药物,形成“国家基本药物体系”。
其次要从具体国情出发建立国家基本药物体系。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因为用药习惯、经济条件的限制,在药品消费使用上显示出比较大的'差异,如藏族同胞有使用藏药的习惯,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的人们更愿意使用一些高档药(包括进口药品),显然,由国家制订基本药物目录,不完全适合全国所有地区。
卫生部机关年轻干部医改专题调研报告汇编二
![卫生部机关年轻干部医改专题调研报告汇编二](https://img.taocdn.com/s3/m/67ea0507eff9aef8941e06db.png)
卫生部机关年轻干部医改专题调研报告汇编二山西省医改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第二调研组(周明坚刘阿娜张锐)按照部机关年轻干部医改专题调研活动安排,12月8日-12日,第二调研组赴山西省代县和原平市进行调研。
深入乡村、社区重点了解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药品“零差率”销售、新农合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关情况。
共召开2个座谈会,重点调研了2个乡镇卫生院、 2个乡村卫生室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县(市)卫生局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乡镇卫生院长、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乡村医生及部分群众等10余人进行比较深入的访谈。
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调研地区社会经济和卫生资源状况(一)社会经济状况。
代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革命老区,地处山西省北部。
全县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辖6镇5乡,山区面积占80%。
总人口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16万,占76%。
2008年全县财政收入6.588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536元。
原平市是县级市,总面积2571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7个镇、11个乡,总人口4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万人、农业人口28万人。
2008年财政收入10.2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615元。
(二)卫生资源状况。
1.代县乡镇卫生院。
代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7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6个、乡镇卫生院11个(其中中心卫生院5个),乡镇卫生院下设乡镇卫生服务站6个(其前身为被撤并乡镇的卫生院)。
全县共有行政村384个,村卫生所282个。
部分乡镇卫生院基本情况“*”标示为重点调研乡镇卫生院2.原平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原平市有医疗卫生机构41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乡镇卫生院18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11个、2个小型专科医院。
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7.7万人,主要开展计划免疫、入户建档、健康教育、慢病管理、计生指导和基本医疗等服务。
目前共为7.3万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5%。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情况的自查报告汇编.doc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情况的自查报告汇编.doc](https://img.taocdn.com/s3/m/06926444eff9aef8941e06e2.png)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情况的自查报告汇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核心提示虽然我市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以及社会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医改面临不少困难,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全市卫生系统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农牧民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近年来,全市卫生系统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农牧民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截止20**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医疗机构1657家,其中有医院(疗养院、检验所)5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6个、乡镇卫生院68个、门诊部38个(综合门诊部13个、中医门诊部4个、中西医结合门诊部5个、普通专科门诊部4个、专科门诊部2个、口腔门诊部6个、眼科门诊部2个。
)、妇幼保健所(院)10家、卫生所(医务室)42家、个体诊所815家。
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68个,一体化村卫生室441家。
全市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86个,其中中心47个、站139个。
全市卫生机构有工作人员2440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450人,占总人数的79.7%。
全市实有床位共13590张,全市平均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病床4.8张(全国平均3.8张,全区平均4.08张)。
全市有大型医用设备CT24台,核磁10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14台,电子直线加速器(LA)7台。
二、调研中发现的亮点工作(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构筑健康屏障,保障群众能够防得了病。
1全面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着力改变重医轻防的局面,突出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努力使群众少得病、不得病。
积极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市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人数199万人,建档率73%。
医药卫生改革调研报告
![医药卫生改革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80d4a3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6.png)
医药卫生改革调研报告医药卫生改革调研报告1.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医药卫生服务的需求和期望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医疗费用高昂等,亟需进行改革。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医药卫生改革的进展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改革进展在过去几年中,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医药卫生改革的推进力度。
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取消药品加成、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医疗联合体等,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另一方面,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和改善医疗设施、培养医疗人员等,以弥补医疗资源的不足。
3. 存在的问题尽管医药卫生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现象普遍存在,导致部分地区医疗服务能力不足。
其次,药品价格过高,严重加重了患者的负担。
再次,医疗机构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积极性。
4. 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医药卫生改革,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政府应该加大投入,优先发展基层医疗机构,增加医疗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2)降低药品价格: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药品价格的监管,推行药品集中采购制度,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
(3)完善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医疗机构应该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鼓励医生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4)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互通,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5)加强医患沟通和卫生教育: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生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同时加强卫生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
5. 结论医药卫生改革是我国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因此,我们呼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力度,继续深化医药卫生改革,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医改调研报告(精选4篇)
![医改调研报告(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2d698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6.png)
医改调研报告(精选4篇)医改篇1关于x县深化的思考自x9年我县实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在政府主导下,着力实施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全民医保体系的建设,建立起了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推进了公立医院的改革。
通过6年来的改革,医保、医药、医疗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得到了重新调整,广大基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些缓解,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责任得到了切实履行,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初步建立,特别是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医改工作健康、有序、稳步推进。
一、主要成绩(一)机构改革顺利推进,县级层面整合初步完成。
去年12月份,按照省、市机构改革方案要求,成立了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两个单位均在短时间内整合到位,实现了合署办公,完成了职责调整,做到了人员融合、责任融合、平台融合,在整合的形式和内容上,走在了全市前列。
(二)公立医院改革攻坚克难,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我县自x3年12月31日实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两处县级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同步实施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制度、内部运行机制等综合改革,今年6月1日进行了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
改革以来,各级财政投入有所增加,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公益性运行机制初步建立。
全力推进新华医疗与县中医院合作,新中医院迁建项目目前已基本完工,具备验收条件,到位三期出资1.87亿元,在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我县公立医院改革为全国基层医药体制改革探索了新路。
(三)信息化建设抢抓机遇,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供了强力支撑。
县人民医院电子病历通过国家卫计委6级评审,达国家目前评级最高水平,开通了“玫城网医”。
在此基础上,联合市中心医院申报了市科技局重大民生科技专项,获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在前期各医疗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建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县级医疗服务机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互联互通,建立市、县、乡三级联网,联教、联科、联研、联医的“三级四联”信息化网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情况调研报告(3)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情况调研报告(3)](https://img.taocdn.com/s3/m/fc09041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6.png)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情况调研报告(3)(三)强化绩效考核和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绩效考核本意是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待遇。
半年一次的考核,且不能及时兑现绩效工资,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基层和职工的积极性。
希望绩效考核每季度亦或每月进行一次,绩效工资及时发放,真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也希望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考核也可以及时进行,及时兑现。
(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中心要发展,人才是第一要素。
积极培养人才,统筹考虑安排中心相关医务人员进修学习。
中心可以聘用二、三级医院退休专家到中心坐诊,以提升、带动中心的技术水平及社会影响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真正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对于临床科室缺岗人员,希望能引进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缓解人才压力。
(五)加强学习与沟通,改进工作方法。
基层医改是一项惠及全民的重大民生工程,做好医改工作关键要吃透相关政策,领悟文件精神,把握工作重点,抓住核心问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提高政策水平。
沟通协调至关重要。
医改工作任务重大,涉及面广,要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交流,形成工作的强大合力。
同时要积极主动地与上级沟通联系,一方面让上级动态地了解我区医运行情况,另一方面认真学习贯彻上级下达的新政策或推广的成功经验。
改进工作方法,当好区委、区政府实施基层医改的参谋,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篇2]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
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下面店铺为你送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巩固医改成果,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县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关口、蜀河、神河、赤岩、甘溪、仁河口等镇卫生院,赤岩镇连桥村、神河镇屋场村等6个卫生室xx县直有关医疗机构,围绕医改的重点内容,广泛听取医疗卫生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医改工作情况(一)全县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全县拥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7个,其中:县级公立医院3个(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镇卫生院22个(其中镇中心医院3个:蜀河、神河、小河),公共卫生机构2个(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编制1133人,在编在岗人员1170人,实有在岗人员1740人(含临聘人员),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521人,占卫生工作人员总数的87.5%,(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441人、护士590人;有高级职称124人、中级职称256人、初级以下1141人);开设病床1275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82人、床位2.98张。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6cd13d50b4c2e3f562763b3.png)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篇一:关于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报告关于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报告根据上级工作安排,我科对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察看了多个卫生院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和药品零差率销售等情况,听取了相关单位和科室关于我市医药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就有关我市医药体制改革的具体工作进行了座谈。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系全市人民健康。
为加强对医改工作的领导,我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医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医改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并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为医改工作的推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我市结合医药卫生工作实际,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健全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入开展卫技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着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切实惠利群众、改善民生,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三、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具体做法(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使群众看病有保障。
1、三大医保扩面工作进一步推进。
根据医改有关要求完成了社会保险征缴工作,为扩大覆盖面打下了良好基础。
截止2011年,全市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参保率?%。
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参保率?%,其中成年人参保?人,参保率?%,学生儿童参保?人,参保率?%。
201年新农合参保?人,参保率为?%,基金筹资总额?元。
2、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不断完善提高最高支付限额、降低乙类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自理比例、调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等待期、取消特殊病种门诊起付标准、建立门诊统筹等5个方面的内容。
职工医保报销比例稳定在80%以上。
(3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3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475a7f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6.png)
(3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报告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走访医疗机构:我们走访了数家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其改革情况、医疗服务质量以及管理模式的变化。
2. 会议座谈:与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管理者、医生和患者进行座谈,听取他们对改革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 医疗机构管理模式改善:多家医院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优化内部流程和聘请专业人员,实现了管理效率的提升。
2. 医保改革取得进展:医保支付方式改变,从按项目支付转为按病种付费,提高了医疗机构的效率,减少了患者负担。
3. 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患者通过在线问诊、预约挂号等方式就诊更加方便。
四、建议:1. 继续改善医院管理模式:加强内部流程优化,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2. 深化医保改革: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方式,降低患者的负担,并加强医保基金的管理和监督。
3. 加大对互联网医疗的支持:加强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监管,保证信息安全和医疗质量;加大对医生的培训,提高其互联网医疗技能。
报告二: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患者就医体验的现状,找出问题,并提出措施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二、调研方法:1. 患者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患者的就医体验,包括就诊等待时间、医生态度、医疗费用等方面。
2. 患者座谈会:与患者进行座谈,听取他们对就医体验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 就诊等待时间过长:部分患者反映在医院排队等候看病时间长,希望能够通过加强医院管理和提升医生工作效率来缩短等待时间。
2. 医生态度不友好:一些患者抱怨医生在就诊过程中态度粗暴、冷漠,希望医生能够提高服务意识,与患者进行更加友好和耐心的沟通。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907049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d.png)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医药卫生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和幸福的重要领域,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当前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本次调研旨在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和前景进行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方案和政策建议,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贡献力量。
二、调研方法和内容(一)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政策文件,了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和现状。
2. 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医疗机构、卫生保健部门和药店等,深入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专家访谈:与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行业从业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听取他们对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看法和建议。
(二)调研内容1. 医疗机构改革:重点调研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医疗资源配置和医改政策效果等方面情况。
2. 医疗服务改革:重点调研基层医疗服务团队建设、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政策等方面情况。
3. 药品供应改革:重点调研药品采购、药品价格和药品流通环节改革等方面情况。
4. 医保制度改革:重点调研医保支付和费用控制、医保基金管理和社会医疗保障等方面情况。
三、调研结果分析(一)医疗机构改革1. 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已初步建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分类标准不够科学、政策落地难等。
2. 医疗资源配置:我国医疗资源普遍集中在大城市和高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资源匮乏。
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吸引力和服务水平。
3. 医改政策效果:通过医改政策的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得到了控制,就医环境得到了改善,个人负担有所减轻。
但一些地方的医改政策执行力仍然不足,还需加大力度推进。
(二)医疗服务改革1. 基层医疗服务团队建设:基层医疗服务团队建设的进展较为缓慢,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缺乏有效的人才支持和培养机制。
卫生部机关年轻干部医改专题调研报告汇编八
![卫生部机关年轻干部医改专题调研报告汇编八](https://img.taocdn.com/s3/m/fdd29dc76137ee06eff918db.png)
卫生部机关年轻干部医改专题调研报告汇编八黑龙江省医改及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第八调研组(樊静孟莉王欣)为进一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各地医改工作动态和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展,总结经验做法,及时发现问题,为明年医改工作提供基础,按照部机关统一部署,医政司、医管司组成联合调研组,于2009年12月13—17日赴黑龙江省开展了相关调研工作。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工作基本情况为确保调研活动取得实效,在开展调研工作前,调研组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准备工作:一是学习和查阅了大量有关医改的文件和材料,了解相关情况;二是按照本次调研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两个司局业务职能和工作实际,确定将新农合和基本药物制度作为本次调研的重点,并制定了具体的调研方案、调研座谈会提纲和有关医改落实情况的调查表。
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人员座谈、查阅资料、现场查看等方式进行调研,听取了黑龙江省卫生厅的情况介绍,实地走访了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包括哈尔滨市南岗区通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哈尔滨市南岗区燎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双城市人民医院(县级市),阿城区料甸乡卫生院、双城市乐群满族乡卫生院,阿城区料甸乡村卫生所、双城市乐群乡光辉村卫生所),并召开了3次座谈会,参加人员分别是地市级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县、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和医务人员,对黑龙江省贯彻落实医改各项重点工作的进展以及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关情况有了基本了解和感性认识。
二、黑龙江省贯彻落实医改各项重点任务以及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关情况(一)黑龙江省卫生经济发展状况医疗卫生资源及服务提供情况。
1.卫生经济情况。
黑龙江省总人口3830.670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19.3121万人,农业人口(按户籍)1711.3585万人。
地区生产总值8310万元;其中,财政收入1295.4万元,财政支出1717.7万元,卫生事业费用占当地财政支出13.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机关年轻干部医改专题调研报告汇编三北京市部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报告第三调研组(王辉王斐蔡丽萍)经部党组研究决定,部机关组织部分年轻同志赴基层进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
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调研,是卫生部党组着眼大局,着眼于部机关干部队伍实际情况,着眼于为卫生事业健康长远发展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做出的一项带有长远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决策。
通过到基层调查研究,转变年轻同志工作作风,以务实推动工作,不断提高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根据部党组决定和部人事司安排,2009年12月10日—15日,规划财务司和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部分年轻同志组成学习调研小组赴北京市进行学习调研,根据学习调研情况,形成了《北京市部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报告》,供参考。
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学习调研目的、范围(一)目的。
学习调研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情况。
学习调研小组认为,部党组组织年轻同志到基层学习调研,更重要的目的是给年轻同志压担子,挖掘其潜力、进一步树立和强化群众观念,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
通过学习调研,实地学习和实践自身如何与基层同志进行沟通,如何做到看实情、听真话、交朋友。
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听取基层对卫生工作的真实的想法、意见和建议。
要通过学习调研,培养和丰富对卫生事业的感情,培养自己要站在推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认识、考虑和解决问题,要出主意、想办法,进一步巩固卫生战线的上下一心、共同奋进,进一步坚定卫生战线同志们的信心和决心,为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二)范围。
北京市昌平、通州、大兴、崇文、延庆和房山等6区(县),实地学习调研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所村卫生室。
二、学习调研准备工作和要求(一)认真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做好这次学习调研,达到预期目的,学习调研小组进行了集中研究和认真分析,做了充分准备:一是将调研小组改为学习调研小组,重在学习、向基层、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同志请教。
二是制定《调研方案》,明确调研目的和要求。
三是要带题目、带政策、带感情,与基层的一线同志直接见面。
四是要根据学习调研内容,提前学习了解相关政策。
五是从严要求,自己解决交通和吃饭问题,学习调研中不让人陪同,吃饭不陪同,学习调研活动不宣传、不合影、不干扰基层正常工作和群众正常生活。
(二)要求。
在方式上: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调查、入户走访等方式。
在方法上:与基层同志座谈时,先不谈工作,先谈当地情况、当地习俗和家庭生活等,让基层同志不把我们当成是领导而当成是朋友、不把我们的到来是检查工作而是认为来与他们共同研究探讨问题。
在做法上:为了拉近与基层同志之间的距离,我们采取请教问题、畅谈想法等方式,多问为什么、多问怎么办,深入地了解到了基层同志心里的真实想法。
实际进行学习调研中,对学习调研小组人员提出的要求是:不提职务,不摆架子,放下身子,强调学习,多问怎么想,多问怎么办。
对参加座谈的医务人员、管理人员、社区居民群众的做法是:让他们发发牢骚,唠唠家常,多提意见,多说困难。
三、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情况(一)北京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总体情况。
据向北京市了解,2006年12月25日,北京市正式启动实施社区常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
措施启动之初,就覆盖了184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的1830所,机构覆盖率达99%;同时,从全国310个药品生产企业集中采购了312个品种、923个品规的药品,这些药品成交价较2006年度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招标采购价平均下降了21%,并一律取消了药品15%的加价,仅此一项,就较上一年度为社区群众让利3亿元左右。
2008年下半年,北京市对社区卫生服务药品(零差率)集中采购进行调整增补,将《2008年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药品(零差率)集中采购成交品种目录》中的零差率药品扩充为328种1024个品规。
2009年8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正式启动实施,同时公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
随后,北京市立即组织相关单位专门召开会议,要求按照全面落实、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在全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做到四个全部:一是将国家307种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全市社区药品零差率销售目录;二是全部纳入医保报销,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三是全部实行统一招标、全品种网上采购;四是全部实现统一配送,确保基本药物供应充足、及时。
2009年10月,按照差比价规则,北京市对涉及的169种药品的767个剂型规格药品补充公布了暂行零售指导价格,确保国家指导价从10月22日起得到全面执行。
同时,北京市开展了价格专项检查,未发现推迟调价的情况,药品市场总体反映比较平稳,价格秩序良好。
2009年12月初,北京市正式启动了2009年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
本次集中采购全面实行政府主导、以市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努力实现“三转变(即:由六组各自采购向全市集中采购的转变,由中介机构组织实施向政府主导实施的转变,由使用不同中介机构的营利性平台向政府建立的非营利性平台转变)、四统一(即:统一组织,统一平台,统一价格,统一监管)、五体系(即:药品安全、质量准入评价体系,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购销服务和信用体系,医疗机构用药监控体系,集中采购监督管理体系)”。
同时,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结合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实际用药需求,在目前社区零差率药品的基础上,补齐国家基本药物品种,并在全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
本次集中采购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生产企业直接投标,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配送企业集中度,引导建立了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体系。
预计年采购量达180亿元,通过集中采购,每年可为患者让利26亿元,进一步减轻患者药品费用负担。
经过近3年的实践,北京市社区常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减轻了群众负担。
全市统一的社区零差率药品,共有328种1024个品规,均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低端药品,平均零售价格比大医院低30%左右,占基层全部用药费用的70%以上,次均门(急)诊药品费用从92.12元下降到80.87元;二是缓解了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
社区卫生机构日均门(急)诊量由2006年的2万余人次上升到目前的6.5万人次;三是初步形成了城乡统筹的零差率药品购销管理体系和统一配送体系。
(二)学习调研中了解到基层反映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和有关建议。
1.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零差率药品配备的整体比例不高。
从我们学习调研的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配备情况来看(见下表),零差率药品的配备整体比例不高,占药品总量的一半左右(51.5%)。
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配备情况表(2009年)(单位:种)为了降低患者就医用药费用,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用药需求,建议在配备307种基本药物的同时,增加治疗多发病、常见病的药品,并明确规定实施零差率销售。
2.零差率药品采购和配送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
零差率药品采取“通用名+商品名+规格”的采购方式,致使供货厂商单一;采购系统中没有即时反馈缺货信息,容易出现临床急需但零差率药品断档的情况;药品配送企业的服务有待加强。
如:大兴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采购药品时,只能在一周内规定的时间(一般为周一和周四)采购,而且一些零差率药品常常无缘无故断货好几个月,还没有可替代的零差率药品,迫使医院不得不为患者使用价格高、疗效相同的非零差药品,增加了患者就医费用。
建议在药品招标采购中使用药品通用名,在同种通用名的药品中可以选择不同品规的生产厂家。
在采购平台上增加“药品库存量”项目,使采购单位能及时了解药品库存情况,根据药品使用的缓急选择采购途径。
零差率药品供应企业和配送企业最好能分别选择两家以上(可比照非零差率药品的采购和配送模式),这样有利于展开竞争、提高服务质量,一方面便利了医院,另一方面更是让患者得到实惠。
3.个别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配备的零差率药品包装质量得不到保证。
我们了解到,个别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配备的少数零差率药品包装质量较差,有时甚至影响到药品的正常使用。
但药监部门将检查重点放在医疗卫生单位,还缺少对零差率药品供货商和配送企业的监督检查,出现问题总是追究医疗卫生单位责任,缺少对问题源头的核查处罚。
建议药监部门从源头入手抓起,进一步加强对零差率药品供货商和配送企业的监管,更好地保证零差率药品的包装质量,真正使零差率药品让医院用得安全,病人用得放心。
4.城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配备零差率药品以来,患者就医费用逐年下降。
学习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城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门诊人均处方费用在逐年降低。
如:通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人均处方费用2007年为78.38元,2008年为74.25元,2009年1-11月份为66.91元,较2007年下降15%;大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人均处方额2007年为108.72元2008年为102.19元,仅较2007年下降6%(2009年暂无数据)。
5.山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配备零差率药品以来,患者就医费用明显下降,农民看病就医积极性显著提高。
延庆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处深山区,该中心配备零差率药品以来,零差率药品价格较以前下降15%,由于该中心配备的零差率药品占全部药品总数的71%,该乡居民对医疗费用的降低有较明显的感觉。
而且随着就医费用下降,农民就医积极性显著提高。
6.山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配备零差率药品以来,原有乡村医生收入有所减少。
山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配备零差率药品以前,深受农民欢迎的乡村医生收入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政府补助,北京市统一给每位乡村医生每月800元的补助(房山区在此基础上增加700元,达到每月1500元);二是通过药品的差价。
但在实施配送零差率药品后,由于村医无法开零差率药品(没有机打发票,新农合不能报销),很多农民都到村里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或乡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拿药了,不仅便宜,还能通过新农合报销,乡村医生收入较以前有所减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村医的积极性。
建议进一步增加对乡村医生的补助,更好地调动其为农民服务的积极性。
7.实行“收支两条线”后,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存在以收定支现象,限制了发展。
为了改革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突出其公益性质,2006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常用药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疗、药品等所有收入全部上缴区(县)财政专户,支出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待遇由财政予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