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偻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强直性脊柱炎(大偻)古籍整理

强直性脊柱炎(大偻)古籍整理

强直性脊柱炎(大偻)古籍整理《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备急千金要方》曰:“腰背痛者皆是肾气虚弱”;《医学入门》曰:“腰痛新久总肾虚”《医学衷中参西录》载:“凡人之腰痛,皆脊梁处作痛,此实督脉主之……肾虚者,其督脉必虚,是以腰疼”;《本草经疏》曰:“肾虚则腰背强,机关有缓急之病”;《张氏医通》载:“民乃足少阴与督脉所过之处,兼属厥阴”;《石室秘篆》载:“脊背骨痛者,乃肾水衰竭,不能上润于脑,则河车之路干涩而难行,故而作痛”;《本草汇言》载:“如肝肾阴虚,而无风湿病,乃因精乏髓枯,血燥液干而成痪痹,成讴楼,以致俯仰屈伸”;《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素问·风论》曰:“肾风之状,脊痛不能正立”;《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太阳在泉,寒复内余,则腰民痛,屈伸不利,股胫足膝中痛”;《东医宝鉴》曰:“膀肤肾间冷气攻冲背普,腰脊强倪仰不利”;《素问·至真要大论》载:“太阴司天,湿淫所胜,腰脊头项痛”;《叶选医衡》载:“大抵湿之为病,入肾,则腰痛胯痛、身如板挟、胁如沙坠……注入关节,或肿或疼流于经络,难伸难屈”;《景岳全书》曰:“湿之为病……在经络则为痹,为重,为筋骨疼痛,为腰痛不能转侧,为四肢矮弱酸痛”;《傅青主男科》曰:“腰痛……痛而不能直者,风寒也”;《张氏医通》曰:“寒湿流注于足少阳之经络,则为腰胯痛”;《证治准绳》曰:“若因伤于寒湿,流注经络,结滞骨节,气血不和,而致腰胯脊疼痛”;《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驰长为痿”;《医学启源》载:“湿热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隔不利,遍身疼,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诸病源候论》曰:“肾主腰脚,肾虚弱,则为风邪所乘,风冷客于骸枢之间,故痛也”;《药性论》曰:“肾冷臀腰痛,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类证治裁》曰:“多因先天肾气衰薄,阴寒凝聚于腰膝”;《本草经疏》曰:“肝脾肾虚,则寒湿之邪客之而成痹,及病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医学入门》曰:“因醉饱入房,湿热乘虚入肾,故腰痛难以俯仰也”;《本草经疏》曰:“关节重者,血虚兼有湿也”;《诸病源候论》载:“肝主筋而藏血‘血为阴,气为阳’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针对阳痿早泄的中医药康复方案设计

针对阳痿早泄的中医药康复方案设计

针对阳痿早泄的中医药康复方案设计正文:导言:阳痿和早泄是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常见问题,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中医药作为传统的疗法之一,拥有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已在治疗阳痿早泄方面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中医药康复方案,针对阳痿早泄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中医诊断中医药治疗阳痿早泄首先需要准确诊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察和判断:1. 脉象: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来判断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状况。

2. 舌诊:通过观察舌苔、舌质颜色和形态等来判断体内的阴阳调和情况。

3. 问诊: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日常生活习惯等,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中医诊断。

二、中医药调理方案1. 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阳痿早泄常使用多种有效的中药方剂,例如补肾壮阳汤、金匮肾气丸等,以调理肾气、补益精血为主要目的。

具体的中药配方和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中医辨证来决定,患者应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体内的气血流动。

对于阳痿早泄患者,常用的穴位有气海、肾俞等,以及根据个体差异来选取适合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3. 中医经络推拿:经络推拿是通过手法按摩身体的经络系统,疏通气血,调理阴阳平衡。

对于阳痿早泄患者,常用的经络推拿手法包括腰部捏脊、睾丸搓揉等,可以帮助患者改善阳痿早泄的症状。

4. 艾灸疗法:艾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通过燃烧艾草将热量作用在特定的穴位上,起到温通经络,活血化淤的作用。

对于阳痿早泄患者,常用的艾灸穴位包括关元、气海等,可以帮助恢复患者的性功能。

5. 中医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因此合理的饮食调理在治疗阳痿早泄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E、锌等有助于促进性功能的食物摄入。

三、中医药康复与生活方式建议1. 积极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素质,对阳痿早泄的康复非常重要。

独活寄生汤,治疗“大偻”病

独活寄生汤,治疗“大偻”病

独活寄生汤,治疗“大偻”病
某男30岁,新彊人,眉清目秀,腰背部佝偻伴疼痛、行走困难10年,年轻时因为这个病被认为是残疾人,一直处不到对象。

这个病人腰弯得很厉害,大约90度,头基本上抬不起来,生活自理都成问题。

自诉经常被人欺负,很害怕,也看了不少的中西医生,西医院说要手术,但拍了片没发现肿瘤,不知道切那里,最后做腰部理疗、针灸一段时间,但腰部还是慢慢越来越弯。

症见腰两边胀痛,人比较瘦,苔薄白,脉弦细。

综合以上情况,辩症为肝肾两亏,外感风寒湿邪。

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用了7付药后,腰痛减轻,在上方加上路路通,乌梢蛇等药加强风湿止痛作用,后用几个疗程的药,腰痛不再明显,头慢慢能抬起来,能干一些家务活。

前两年我回新彊去看朋友,特意去看一下他,现在能正常行走,生活能自理,正在处对象。

此案中患者因常年恐惧,恐伤肾,新彊地又寒冷,常年感受寒邪,又有心理作用,诸因导致症状越来越严重,估计以前他吃的药多是补肾为主的药,没有考虑到寒邪。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

一、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大偻(TCD 编码:BNV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ICD-10 编码:M45.99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0~135-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1984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纽约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案”。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常见证候:肾虚督寒证肾虚湿热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0~13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大偻(强直性脊柱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大偻(TCD 编码:BNV070)和强直性脊柱炎(ICD-10 编码: M45.991)的患者。

2.若患者已使用西药治疗,可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 231—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便常规(4)肝功能、肾功能(5)ESR、CRP、RF(6)HLA-B27(7)X 线片(脊柱关节、骶髂关节、髋关节)。

大偻辨治——精选推荐

大偻辨治——精选推荐

⼤偻辨治 ·朱良春治⼤偻(强直性脊柱炎)⽤药独到之处:⼀是细⾟,他认为该品功能温散内在寒⽔之⽓,为仲景治外寒内饮之主药,盖由于味⾟⾛窜、善于通阳散结之故。

⽆论风寒湿痹、风热湿痹均可⽤之,只是寒证⽤量需加⼤⽽已。

·⼆是⽩芥⼦,内⽽逐寒痰⽔饮,宽利胸膈,外⽽⾛经络、消痰结、⽌痹痛、除⿇⽊。

他认为,久痹疼痛,未有不因停痰留瘀阻于经遂者,故常在痹证⽅中加⽤⽩芥⼦。

·三是葛根,⼀为引经,⼀为疏筋解肌。

他常以葛根善解肌舒筋之⽤⽽常⽤于痹证之颈项不适者,认为本品有较强的缓解肌⾁痉挛作⽤。

□朱婉华江苏省南通良春中医医院院长病因治则阳虚为本、寒湿为因的病因观朱良春认为,⼤偻(强直性脊柱炎)以阳⽓虚弱为本,与 阳虚为本、寒湿为因的病因观外邪侵袭、筋⾻失养相关。

督脉所过乃脊柱所在,肾督空虚复感外邪,病⽓留恋,病或缓或急,但总不离此病本。

《素问·⽣⽓通天论》⽈:“阳⽓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开阖不得,寒⽓从之,乃⽣⼤偻。

”⾔明其病因与阳虚感受外邪相关。

⼤偻(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与肾督两者相关。

肾督正⽓不⾜,风、寒、湿三邪(尤其是寒 ⼤偻(强直性脊柱炎)湿偏重者)深侵肾督,督脉督⼀⾝之阳,受邪则阳⽓不得开阉失于布化;肾受邪,则⾻失淖泽,且不能养肝,肝失养则⾎海不⾜,冲任失调,筋⾻失养;肾督两虚,脊背腰胯之阳失布化、失营荣,寒则凝涩⽽致腰胯疼痛,精⾎不荣渐致筋脉僵急,督阳失布,⽓⾎不化⽽致脊柱僵曲,形成⼤偻之疾。

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治则观《素问·痹论》云:“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 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治则观较形象地描述了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髋关节的畸形改变。

该病病位在督脉,病机核⼼为肾虚督寒。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是由于先天肾阳亏虚,后天感受风寒湿等邪⽓,病邪趁机体正虚之时侵袭⼈体督脉,⽓⾎不通,壅滞经脉,邪⽓深⼊脊柱、⾻骼、督脉之中,胶着不去,痰瘀阻滞经络,导致脊柱关节僵硬疼痛。

补肾通督胶囊联合华佗夹脊穴位注射治疗大偻疗效观察

补肾通督胶囊联合华佗夹脊穴位注射治疗大偻疗效观察

补肾通督胶囊联合华佗夹脊穴位注射治疗大偻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补肾通督胶囊联合华佗夹脊穴位注射治疗大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大偻患者129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照治疗。

治疗组102例采用补肾通督胶囊口服,联合每日三对华佗夹脊穴穴位注射。

对照组27例采用补肾通督胶囊口服,联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口服。

两组均用药6周。

观察指标:治疗前、治疗后症状、体征及前后治疗有效率。

结果:运用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统计,对各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研究。

治疗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有效率为70.3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通督胶囊联合华佗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大偻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大偻;华佗夹脊穴;补肾通督胶囊;疗效对比大偻,为现代名老中医焦树德教授所提出的西医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病名。

属于“痹”证范畴,古人称之为“龟背风”“竹节风”“脊痹”“肾痹”等。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痹论中亦说: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形象说明大偻最终病情带给患者的痛苦。

本病主要为青年男性发病居多,多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病情逐渐加重,最终发展为纤维性和骨性强直,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

该病在病情发展至中后期时,腰背胸颈疼痛、转侧不利以至强直一直以来为棘手问题,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不良作用大,停药后病情反复。

通过多例临床应用及观察,找到合理有效方法解决以上问题,同时为华佗夹脊穴在大偻的临床应用方面提供新的思路。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我院2011年5月——2015年3月住院符合大偻诊断的129例的患者,以患者接受情况分为治疗组102例,男85例,女17例,平均年龄23.80±9.12岁,平均病程8.35±5.88年;对照组27例,男21例,女6例,平均年龄20.60±10.64岁;平均病程7.04±3.38年。

“大偻”病机分析与辨治

“大偻”病机分析与辨治

“大偻”病机分析与辨治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nondylitis)简称A.S,是西医学的病名,也是世界公认的难治病。

西医学认为“本病病因迄今未明,因此尚缺乏特异治疗(《风湿病学》)。

中医学中虽无强直性脊柱炎这一病名,但从其临床表现来看,它属于“痹”病范畴,在前些年中,我曾把它归属于“尪痹”、“肾虚督寒证”,中药用自拟的“补肾强督治尪汤”治疗,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近几年由于本病就诊人数的增多,也随着对本病研究工作深入,逐渐认为把强直性脊柱炎仅仅归在“尪痹”的“肾虚督寒证”一证中,还不够全面。

因为有的病人的确多出现肾虚督寒证,但也有不少病人,出现邪郁化热证,虽腰脊疼但不怕凉,也不喜热;还有的病人虽然主要病变在腰脊,但可累及上下肢等等。

所以,我认为中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一病进行专门地系统全面的观察与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况且,1994年6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疗效标准》中,也收入了“尪痹”这一病名,规定是指类风湿性关节炎。

因而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一病应该考虑建立新的中医病名,以适应临床治疗与研究的需要。

“大偻”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该书“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大偻”。

大偻,王冰注曰:身体俯曲,不能直立。

偻,背脊弯曲。

”再结合“痹论”中所说:“肾痹者善胀,以尻代踵,脊以代头”等论述,我认为可将强直性脊柱炎称为“大偻”,并且仍可归于“痹”病范畴。

“偻”读“旅”音(lǔ),《新华字典》注说:“脊背弯曲”;“大”字,有两种涵义:一指脊柱为人体最大的支柱,一指病情深重。

大偻即是指病情深重、脊柱弯曲、背俯的疾病,我们用“大偻”来指强直性脊柱炎是比较合适的,是符合中医理论的。

大偻的病因病机《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诸病源候论》“背偻候”说:“肝主筋而藏血,血为阴,气为阳,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阴阳和同则气血调适,共相荣养也,邪不能伤。

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16版)【精选】

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16版)【精选】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未溃期诊疗方案蝮蛇咬伤诊疗方案臁疮咬伤诊疗方案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烧伤诊疗方案11.风湿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案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痛风诊疗方案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燥痹(干燥综合征)诊疗方案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方案12.皮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湿疮(湿疹)诊疗方案13.肿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肺癌诊疗方案14.血液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诊疗方案慢性髓劳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方案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方案紫癜风(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15.眼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诊疗方案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疗方案青盲(视神经萎缩)诊疗方案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疗方案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诊疗方案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16.肝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诊疗方案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积聚(肝硬化)诊疗方案急性病毒性肝炎诊疗方案17.传染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手足口病(普通型)诊疗方案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诊疗方案18.肛肠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脱肛病(直肠脱垂)诊疗方案痔(混合痔)诊疗方案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19.脾胃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疗方案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20.儿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4 11 201628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21.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耳鸣诊疗方案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慢喉瘖(慢性喉炎)诊疗方案22.妇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盆腔炎诊疗方案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联系人:张 洋 联系电话:************,131****7122征订方式:货到付款4学”要求员讲党课学系列 讲话,做合“学党印发〈关016〕2”学习教全面贯彻三严三实、创先争进一步坚以上率下“决胜全做合格尊《中医临床路径实用指南》—首批22个专业95个病种的中医临床治疗规范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科学技术出版社定价:68元▲为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制和发布了首批22个专业95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并于2011年2月启动和实施试点工作。

大偻中医诊疗方案

大偻中医诊疗方案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疗方案大偻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闭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以全身关节呈游走性红、肿、重着、疼痛甚至关节畸形、强直为主要临床表现。

本病的西医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

常见于16~40岁的青壮年,以男性多见。

临床以关节重着腰骶、胯疼痛,僵直不舒,继尔沿脊柱由下而上渐及胸椎、颈椎(少数可见由上而下的)之征象,可按大偻辨证论治。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0~135-2008)。

凡症见腰骶、胯疼痛,僵直不舒,继尔沿脊柱由下而上渐及胸椎、颈椎(少数可见由上而下的),或见生理弯度消失、僵硬如柱,俯仰不能;或见腰弯、背突、颈重,形体羸(LEI);或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之征象,均可诊为大偻。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1984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纽约标准。

(1)临床标准①背痛的病程至少持续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②腰椎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③胸廓的活动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小于5CM)(2)放射学标准:双侧骶髂关节炎≧Ⅱ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

(3)如果患者具备(2)和一项临床标准为肯定强直性脊柱炎;仅仅符合临床标准或仅符合放射学标准为可能强直性脊柱炎。

(二)症候诊断1、风寒湿型主证:腰骶部疼痛,晨僵不适,活动后减轻,脊柱活动度减少,或合并外周大关节肿胀、疼痛畏寒喜暖,天气变化或受凉时疼痛加重舌淡、苔白腻,脉沉或沉细。

2、风湿热型主证:腰骶部疼痛,脊柱活动受限,外周关节肿胀、疼痛,局部发热;关节僵硬不适,屈伸不利,夜间痛甚,转侧困难,伴全身发热,或高热、疲倦身困着,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

3、正虚血瘀型主证:脊柱关节疼痛、僵硬不舒,甚或肿胀变形,肌肉萎缩,肢节活动受限,腰膝酸软乏力,或颜面虚浮无华体质瘦弱;或畏寒肢冷,遇冷疼痛加重,得温痛减。

大偻

大偻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护理常规一、疾病名称大偻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闭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证型:1、风寒湿型2、风湿热型3、正虚血瘀型二、临床表现以全身关节呈游走性红肿、重着、疼痛甚至关节畸形、强直为主要临床表现。

常见于16-40岁的青壮年,以男性多见。

关节重着腰骶、胯疼痛,僵直不舒,继而沿脊柱由下而上渐及胸椎、颈椎(少数可见由上而下)。

三、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患者的房间最好向阳、通风、室内干燥,切忌住在阴冷潮湿的地方。

四、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质、时间,有无诱发因素。

2、观察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

3、观察关节活动,生活自理及营养情况。

五、临证(症)施护1、疼痛时,应卧床休息,防止发生驼背畸形;可遵医嘱行冷热敷、局部按摩、中药熏蒸、灸法等治疗。

但在使用物理疗法时避免皮肤损伤。

疼痛缓解后,鼓励病人多活动,进行功能锻炼。

2、脊柱变形的患者宜睡硬板床,保持衣被清洁干燥,出汗多时及时擦干,更换衣单。

3、生活不能自理卧床的患者。

经常帮助患者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防止压疮的发生。

六、饮食护理1、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钙质和铁质且易消化的食物,饮食应多样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均衡并富于营养。

2、风盛者宜葱,姜等辛温发散之品,3、寒盛者宜胡椒,干姜等温热之品,而禁忌生冷;4、湿痹宜用茯苓、薏仁、白扁豆等;5、热痹者宜用黄豆芽,绿豆芽,丝瓜,冬瓜等,而不宜羊肉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6、血瘀者宜多食山楂,黑木耳,黑豆,红糖等活血化瘀之品。

7、虚证者,宜多食富含营养的食物,牛肉、羊肉、鸡肉、鱼等。

七、用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

2、注意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出现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师。

3、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应饭后服,以减少对胃的刺激。

4、使用抗风湿类药物及肾上腺素激素时,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如有发生,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吴生元:大偻中医辨证论治

吴生元:大偻中医辨证论治

吴生元:大偻中医辨证论治大偻一、概述大偻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摄失当(房室不节、情志刺激、病后失调等)而致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督脉失养;风、寒、湿、热等外邪乘虚侵袭,深入骨骱,留于脊柱而形成本病。

临床以腰背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为主症。

中医学“大偻”“腰痛”“肾痹”“骨痹”“龟背风”“竹节风”等曾有记述,现多称之为“大偻”,相当于西医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髋、肩、膝、踝等周围关节也可累及,以骶髂关节炎、肌腱端炎、炎性下腰痛为主要临床特点。

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并可有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肾等多个器官的病变。

AS的病因未明,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其发病中发挥作用。

现已证实,AS的发病和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发病倾向。

健康人群的B27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区不同差别很大,如欧洲的白种人为4%~13%,我国为2%~7%,可AS忠者的B27的阳性率在我国患者中高达90%左右。

AS的病理性标志和早期表现之一为骶髂关节炎,脊柱受累到晚期的典型表现为竹节样脊柱。

外周关节的滑膜炎在组织学上与类风湿关节炎难以区别。

肌腱末端病为AS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本病患病率在各国报道不一,日本本土人为0.05%~0.2%,我国初步调查为0.3%左右。

以往研究认为本病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0.6:1,现报告男女之比约为2~3:1。

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高峰在20~30岁,40岁以后及8岁以前发病者少见。

二、病因病机《素问●骨空论》云:“督脉为病,脊强反折,腰痛不可以转摇。

”《素问●痹论》指出:“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会于肾……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由此说明,大偻是一种脊柱强直,不能屈伸,坐起困难,腰颈转侧均受限制的疾病。

本病不同于一般的痹证,具有难治性、致残性和破坏性等特点。

中药熏蒸治疗大偻的护理疗效

中药熏蒸治疗大偻的护理疗效

中药熏蒸治疗大偻的护理疗效摘要:“大偻”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

该书“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开阖不得。

寒气从之,乃大偻”。

大偻,正冰注曰:身体俯曲,不能直立。

偻,背脊弯曲。

”再结合“痹论”所说:“肾痹者善胀,以尻代距,脊以代头”等论述,我认为可将强直性脊柱炎称为“大偻”,并且仍可归于“痹”病范畴。

将“大偻”作为AS的中医病名,解释大偻为病情严重、脊柱弯曲、背俯的疾病。

当代诸多医家都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肾、督关系密切。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肝主筋,肾主骨”,本病发生以“肝肾精亏、督阳不足”为本,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为标。

近现代医家辨治AS多从肝、肾、督入手,但脾虚作为AS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病机之一,亦得到众多医家的重视,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血亏虚,筋脉失养在AS发生中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中药熏蒸;大偻;治疗1 引言:中医学中虽无强直性脊柱炎这一病名,但从其临床表现来看,它属于“痹”病范畴,在前些年中,我曾把它归属于“旭痹”、“肾虚督寒证”,中药用自拟的“补肾强督治压汤”治疗,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近几年由于本病就诊人数的增多。

也随着对本病研究工作深入,逐渐认为把强直性脊柱炎仅仅归在“旭痹”的“肾虚督寒证”一证中,还不够全面。

因为有的病人的确多出现肾虚督寒证,但也有不少病人,出现邪郁化热证,虽腰脊疼但不怕凉,也不喜热;还有的病人虽然主要病变在腰脊,但可累及上下肢等等。

所以,我认为中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一病进行专门地系统全面的观察与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2 中药熏蒸治疗大偻中药熏蒸为中医传统疗法,其功能包括调和腠理、脉络、气血。

西医学认为,熏蒸可使药物蒸气中的有效成分以离子状态渗入肌肤,直达病所,发挥治疗作用;熏蒸时其温热作用可改善机体循环、代谢,舒缓局部肌肉,调节神经,同时有助药物有效成分的快速吸收;还可减轻炎症、代谢产物的堆积,促进组织恢复;活跃网内皮状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加细胞的通透性。

中药熏蒸以补肾祛寒、强督助阳为主,辅以化湿疏风、养肝柔筋治疗AS,取得较好疗效。

强直性脊柱炎 (大偻)诊疗方案

强直性脊柱炎 (大偻)诊疗方案

附件1:专科诊疗方案强直性脊柱炎 (大偻)诊疗方案一、定义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轴关节的全身性、慢性、炎症性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和外周关节,以及眼、心、肺等多器官。

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青年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5:1。

16岁以前发病的强直性脊柱炎者称儿童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古人称之为“龟背风”、“竹节风”、“尪痹”、“骨痹”、“肾痹”等。

1997年中国国家标准《中医病症治法术语》将其归属于“脊痹”,焦树德教授将其成为“大偻”。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痹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痹症的辨证分型及《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中大偻的证候特点。

凡症见腰骶、胯疼痛,僵直不舒,继而沿脊柱由下而上渐及胸椎、颈椎(少数可见由上而下者),或见生理弯度消失、僵硬如柱,俯仰不能;或见腰弯、背突、颈重、肩随,形体赢:或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等临床表现,甚还可见“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之征象,均可诊为大偻。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4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纽约标准。

(1)临床标准①腰痛、僵直3个月以上,活动改善,休息无改善。

②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

③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5cm)。

(2)放射学标准双侧骶髂关节炎≥2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3--4级。

(3)分级①肯定强直性脊柱炎:符合放射学标准和至少1项临床标准;②可能强直性脊柱炎:符合3项临床标准;符合放射学标准而不具备任何临床标准(应除外其他原因所致骶髂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1.肾虚督寒,风寒侵袭证腰骶、脊背、颈项、臀酸痛重着,僵硬不舒,伴僵硬,转侧、屈伸不利,遇寒或劳累加重,得温痛减,甚则腰脊僵直或后凸变形,行走坐卧不能,或见男子阴囊寒冷,女子白带寒滑,舌质谈,苔薄白或腻,脉多沉迟或细弱。

2.肾虚督热,湿瘀互结证腰骶、脊背、臀酸痛,沉重、僵硬不适,夜间尤甚,晨僵明显,或伴膝、踝等关节红肿热疼,脊柱强直变形。

大偻中医诊疗方案

大偻中医诊疗方案

大偻中医诊疗方案大偻(又称大病偻,是指严重型佝偻病)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又称为严重型佝偻病。

该病主要由于体内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磷代谢,导致骨骼发育不良、肌肉松弛、心脏和呼吸系统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

中医认为大偻属于“软骨病”,主要病机为脾肾不足,肝胆火盛。

在中医诊疗方面,对大偻的治疗主要包括补肾固脱、调脾健脾,清利肝胆等治疗方法。

具体方案如下:1.补肾固脱:大偻的根本问题是肾功能不足,所以补肾固脱是治疗的重点。

可选用补肾壮阳的中药:枸杞子、肉苁蓉、淫羊藿等,并辅助使用一些帮助补肾的药物如鹿茸、紫河车等。

2.调脾健脾:脾胃功能不好是导致大偻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根据患儿的病情选用一些健脾养胃的中药,如山药、党参、炙甘草、苍术等。

同时还可以适量服用一些含有丰富维生素D的食物如奶制品、鱼肝油等,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摄入。

3.清利肝胆:对于肝胆火盛引起的大偻,可以采用清利肝胆的治疗方法。

可以选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黄芩、栀子、夏枯草、生地黄等,以清热解毒,清利肝胆。

4.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大偻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针刺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肌肉强度,促进骨骼的发育。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神阙等。

5.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治疗大偻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按摩促进穴位和经络的通畅,调整脏腑功能,促进肌肉的发展和骨骼的生长。

总之,中医治疗大偻主要是通过补肾固脱、调脾健脾、清利肝胆等方法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此外,良好的日常护理和合理的饮食也是治疗大偻的重要环节,家长应该多注意给患儿提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户外运动,促进骨骼健康发育。

同时,家长也应该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坚持治疗,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达到治愈的效果。

中医结合西医的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祖传漆针治大偻——兼漆针疗法介绍

祖传漆针治大偻——兼漆针疗法介绍

5 0只 ) 制 马钱 子 5 g 生 川 乌 10 , 牛虻 5 g 蟾 酥 , 0 , 0g雌 0 ,
2, g 樟脑 1 g 醋 10 ml老 白干 10 ml京香 墨 1 磨 0 , 00 , 00 , 块
水 5 0 l 以 白酒 武 火 煮 马 钱 子 、 川 乌 半 小 时 , 入 0m , 生 加 黄蜂 、 狗睾 丸 、 牛虻 、 酥 、 脑 和 醋文 火 熬 1小 时 , 蟾 樟 再 加 入香 墨水 文 火 煎 熬 1小 时 , 渣 存 汁约 10 ml装 去 00 , 瓶 备用 , 此剂 量 够 1 强 直性脊 柱炎 患者使 用半 年 。 个 13 针 法操 作 以碘 伏 消 毒 患 部 皮 肤 ,5 酒 精 脱 . 7% 碘, 以新毛 笔蘸 药汁涂 于 患部皮 肤 , 自制 漆针 轻刺 皮 持 肤( 浅刺 ) 令 皮肤 潮 红 或 星点 出血 , 蘸 药 汁重 复 涂 , 再
d i 1 .9 9 j i n 1 0 —9 4 2 1 . 2 0 4 o :0 3 6 / . s . 0 38 1 . 0 0 1 .7 s 文章 编 号 :0 38 1 ( 0 0 一22 6 —2 1 0 —9 4 2 1 ) 1 —2 5 0
吾家 数 辈业 医 , 以漆 针 治 疗 多 种 疾 病 , 有 显效 。 常 漆 针 当今 人所 不知 , 思 医虽小 道 , 天下 苍生 性命 所 窃 实
杨致 民. 拿针灸治疗 8 推 6例 肩周 炎 体 会 [ ] 齐 齐 哈 尔 医 学 院 学 J.
报 , 0 5 7( ) 1 9 2 0 , 4 :6 .
2 5 防 肩 周 炎 行 之 效3 方 法 。 有 的4
; j



老年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老年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老年病科中医诊疗方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老年病科是一个重要的医学领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病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大偻诊疗方案

大偻诊疗方案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凡症见腰、胯疼痛,僵直不舒,继而沿脊柱由下而上渐及胸椎、颈椎(少数可见由上而下者),或见生理弯度消失、僵硬如柱,俯仰不能;或见腰弯、背突、颈重、肩随,形体赢;或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等临床表现,甚还可见“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之征象,均可诊为大偻。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4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纽约标准。

(1)临床标准①腰痛、僵3个月以上,活动改善,休息无改善。

②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

③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5cm)。

(2)放射学标准:双侧骶髂关节炎≥2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3-4级。

(3)分级①肯定强制性脊柱炎:符合放射学标准和至少1项临床标准;②可能强制性脊柱炎:符合3项临床标准或符合放射学标准而不具备任何临床标准(应除外其他原因所致骶髂关节炎)。

(二)症候判断1.肾虚督寒证:腰骶、脊背、臀疼痛,僵硬不舒,牵及膝腿痛或酸软无力,畏寒喜暖,得热则舒,俯仰受限,活动不利,甚则腰脊僵直或后凸变形,行走坐卧不能,或见男子阴囊寒冷,女子白带寒滑,舌暗红,苔薄白或白厚,脉多沉弦或沉弦细。

2.肾虚湿热证:腰骶、脊背、臀酸痛,沉重、僵硬不适、身热不扬、绵绵不解、汗出心烦、口苦黏腻或口干不欲饮,或见脘闷纳呆、大便溏软,或黏滞不爽,小便黄赤或伴见关节红肿灼热焮痛,或有积液,屈伸活动受限,舌质偏红,苔腻或黄腻或垢腻,脉沉滑、弦滑或弦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肾虚督寒证治法:补肾强督,祛寒除湿。

推荐方药:补肾强督祛寒汤加减,狗脊、熟地、制附片、鹿角霜、骨碎补、杜仲、桂枝、白芍、知母、独活、羌活、续断、防风、威灵仙、川牛膝、炙山甲。

中成药:金乌骨痛胶囊、天麻壮骨丸、尪痹颗粒(片、胶囊)、草乌甲素片、金匮肾气丸、帕夫林胶囊、昆仙胶囊、祖师麻片、益肾蠲痹丸、血塞通胶囊、七厘散、盘龙七片、痹祺胶囊等。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44痹症—大偻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44痹症—大偻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44痹症—大偻厉某,男,28岁。

10月9日初诊。

主诉:反复腰背疼痛7年余现病史: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腰部疼痛,伴有腰背僵硬,活动后减轻,休息后加重,自服用止痛药控制病情、现腰背僵硬,腰椎活动受限,疼痛,有冷感,翻身不便,气候变化时疼痛加重,喷嚏多,纳可,二便调。

体格检查:舌苔白,脉细涩。

理化检查:CRP:6.67mg/l,ESR:7.91mm/h,HLA-B27(+ ),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

X片:腰椎生理曲度消失,椎间隙改变,L2/3椎体融合。

正位片呈竹节样改变。

中医诊断:大偻,寒湿痹阻、痰阻脉络证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治则:散寒祛湿,化痰通络。

方选强脊汤加减。

处方:生地15g,熟地15g,淫羊藿10g,补骨脂10g,黄芪10g,鸡血藤15g,鹿角霜10g,仙茅10g,肉苁蓉10g,延胡索10g,乌梢蛇10g,骨碎补10g,穿山甲5g,巴戟天10g,麻黄6g,威灵仙10g,王不留行10g,雪莲花5g,全蝎6g,土鳖10g,14付。

每日1剂,加水1000毫升,煎至40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日剂。

二诊(11月6日):服上药后喷嚏止,疼痛已平。

仍有背部僵硬,久坐后腰部亦有僵硬,活动后减轻,纳可,二便调,胃脘不适,胃气较重。

舌苦,脉细涩。

效不更方,守方续进。

上方去麻黄加僵蚕10g,苍术20g,14付。

每日1剂,加水1000毫升,煎至40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14剂。

三诊(11月23日):诸证减轻,继予上方加减调理善后。

感悟: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之“大偻”,该病现代医学无特效药物,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需常服药物,毒副作用明显,故很多患者依从性较低。

但中医治疗该病有悠久的历史与较好的疗效,如《医示必读·痹》高度概括了痹症的治疗原则:“治外者,散邪为急:治脏者,养正为先。

治行痹者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大抵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治痛痹者散寒为主,散风燥湿,似不可缺,大抵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凝寒之害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疗方案大偻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闭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以全身关节呈游走性红、肿、重着、疼痛甚至关节畸形、强直为主要临床表现。

本病的西医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

常见于16~40岁的青壮年,以男性多见。

临床以关节重着腰骶、胯疼痛,僵直不舒,继尔沿脊柱由下而上渐及胸椎、颈椎(少数可见由上而下的)之征象,可按大偻辨证论治。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0~135-2008)。

凡症见腰骶、胯疼痛,僵直不舒,继尔沿脊柱由下而上渐及胸椎、颈椎(少数可见由上而下的),或见生理弯度消失、僵硬如柱,俯仰不能;或见腰弯、背突、颈重,形体羸(LEI);或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之征象,均可诊为大偻。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1984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纽约标准。

(1)临床标准①背痛的病程至少持续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②腰椎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③胸廓的活动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小于5CM)(2)放射学标准:双侧骶髂关节炎≧Ⅱ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

(3)如果患者具备(2)和一项临床标准为肯定强直性脊柱炎;仅仅符合临床标准或仅符合放射学标准为可能强直性脊柱炎。

(二)症候诊断1、风寒湿型主证:腰骶部疼痛,晨僵不适,活动后减轻,脊柱活动度减少,或合并外周大关节肿胀、疼痛畏寒喜暖,天气变化或受凉时疼痛加重舌淡、苔白腻,脉沉或沉细。

2、风湿热型主证:腰骶部疼痛,脊柱活动受限,外周关节肿胀、疼痛,局部发热;关节僵硬不适,屈伸不利,夜间痛甚,转侧困难,伴全身发热,或高热、疲倦身困着,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

3、正虚血瘀型主证:脊柱关节疼痛、僵硬不舒,甚或肿胀变形,肌肉萎缩,肢节活动受限,腰膝酸软乏力,或颜面虚浮无华体质瘦弱;或畏寒肢冷,遇冷疼痛加重,得温痛减。

舌淡或暗、苔白,脉细或沉细。

(三)鉴别诊断1、中医鉴别诊断:本病可与骨痹相鉴别,二者均有关节肿胀疼痛并运动受限。

大偻为风寒湿、或风湿热邪气侵袭脊柱,引起关节疼痛晨起僵硬等不适;骨痹为肝肾亏虚,骨脉失养,或痰湿阻络,筋络不通引起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临床易于鉴别。

2、西医鉴别诊断:本病可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鉴别,本病发生在脊柱与骶髂关节,临床表现疼痛,活动受限,晨起僵硬,X片有时见关节间隙骨质破坏或退变,生化检查可见血沉、C 反应蛋白升高,绝大部分强脊炎患者HLA-B27会升高;后者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行走或上下路加重。

无血沉,C反应蛋白等生化检查异常。

X线检查后者多有关节周围退行性改变。

二、治疗方案(一)口服中药辩证治疗:1、风寒湿型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痹症1号方羌独活千年健灵仙乌梢当归土元蜈蚣苍白术制川乌桑寄生陈皮甘草该方药为继承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第五批名中医仝允辉学术思想。

中成药:骨刺消痛胶囊、正清风痛宁片。

2、风湿热型治法:祛风除湿清热活血通络止痛方药:痹症2号方秦艽木防己黄柏知母当归土元苍术制川乌生地二花藤陈皮甘草中成药:清热解毒口服液、知柏地黄丸。

3、正虚血瘀型治法:扶正祛邪活血通络方药:痹症3号方黄芪独活鹿角胶桑寄生制川乌生熟地当归土元骨碎补蜈蚣甘草根据病情,随证加减:如活动期,邪热炽胜,入水牛角、石膏以清热泻火;肢节肿胀严重、湿滞较重者,入生薏米、泽泻之品;邪热郁久伤阴,舌红、苔干入玄参、麦冬、石斛之类;久病入络,脉络不通,入桃仁、土元、全虫、蜈蚣、僵蚕等;畏寒肢冷,肾阳已虚,入熟附片、桂枝之属。

中成药:强骨胶囊、仙灵骨葆胶囊、藤黄健骨丸。

(二)静脉注射液:1、风寒湿型: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疏血通针。

2、风湿热型: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丹参注射液。

3、正虚血瘀型:参麦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丹红注射液。

(三)中医特色治疗1、中药熏蒸:中药熏蒸利用中药在高温加热水蒸气通过皮肤离子渗透, 机体吸收发挥药效的原理。

熏蒸药中川乌、草乌为风寒湿痹, 关节疼痛麻木外用要药; 乳香、没药、红花、牛膝、土鳖虫活血通络, 化瘀止痛; 川断、桑寄生、补骨脂、千年健、补肝肾, 强筋骨; 威灵仙、羌活、独活、宣木瓜、伸筋草具有祛风行气, 通络止痛; 桂枝、细辛温经散寒全方促进血液循环, 缓解疼痛, 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早、中晚期康复训练必不可少, 恢复机体正常功能。

2、中药外治:麝香壮骨膏、筋骨宁膏、奇正消痛贴,或自制膏药外用。

功用: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适用于痛点明显,痛处固定不移的患者。

用法:1日1次1贴,如有对皮肤过敏者忌用。

3、针灸:通过直接针刺背部病灶达到疏通病灶的壅滞气血、逐瘀化滞、散结止痛之功,且夹脊穴和督脉毗邻,关系密切,功用极为相似,而督脉为“阳脉之海”,能总督一身阳气,调补肝肾之虚。

4、推拿按摩:早期以和营通络、活血止痛为主;后期以舒筋通络、滑利关节为主。

部位及取穴:背部督脉及膀胱经、腰背部、骶部、骶髂部、髋关节部;夹脊穴、环跳、秩边、巨髎、髀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绝骨。

手法:按揉法、点法、按法、拨法、拿法、扳法、推法、擦法、髋关节被动运动。

(四)其他辅助疗法:牵引: 对于畸形不甚严重,畸形存在时间也不太久的病例,可用皮牵引或骨牵引试行纠正。

牵引重量髋关节可用4~6kg,膝关节可用2~4kg。

对驼背畸形尚未发展到骨性强直的时候,通过大力牵引,也能将大部分的畸形纠正。

然后再用躯干支架、背伸肌练功体操和注意姿势等方法来保持所取得的矫形效果。

牵引时病人仰卧床上,可用骨盆吊带及胸带,分别向上、下作对抗牵引,每日牵引两次,每次2小时。

总的牵引重量为20~30kg,分配到上下共四个滑轮上。

(五)西医治疗1、西药治疗: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基泼尼松龙、氟美松)非甾体抗炎药(扶他林、塞莱西布或灵泰邦尼口服)、来氟米特、甲氨蝶呤片、柳氮磺吡啶片、鹿瓜多肽针、胸腺肽针,骨质疏松者和使用激素者可给与钙剂、降钙素。

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血沉、肝、肾功能。

2、根据患者经济状况可适当给予益赛普(抗肿瘤坏死因子)治疗。

疾病活动期,全身症状较重的患者,中西医结合联合用药。

(六)护理1、一般护理(1)按骨伤科护理常规进行。

(2)卧位:脊柱变形者宜卧硬板床、低枕;如果颈椎及上胸段已发生病变,应弃枕;已出现驼背但尚未骨性愈合者,仰卧时腰背部置一薄垫,亦可早晚俯卧一次,时间30---60分钟。

(3)环境及起居:病室安静,温湿度适宜。

风寒湿型、正虚血瘀型患者注意保暖,避风寒。

重症者卧床静心休养,轻症者可在护士指导下坚持功能锻炼,注意劳逸结合。

做好防跌倒护理。

(4)情志护理:本病病程长,反复发作,致残率高,患者易产生抑郁、悲观等的不良情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如说理开导法、移情易性法、发泄解郁法等,减轻其不良情绪,树立信心,坚持治疗。

(5)病情观察:患者疼痛情况、性质、持续情况、发作时间,关节失荣、肢体功能受限情况等。

2、辩证施护:(1)饮食护理饮食原则:一般宜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少食动物脂肪,骨质疏松者应加服钙剂和鱼肝油。

大偻患者因长期服用对胃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饮食宜和胃养胃,多食开胃及粥类食品。

辩证施膳:风寒湿痹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狗肉、黄米、桂圆肉、花生等并可适当饮用药酒,以温中、补阳、散寒,禁食生冷、冰镇食品;风湿热痹者,宜食清热燥湿类食物,如茄子、荞麦、马齿笕等,忌食肥甘之品;正虚血瘀痹者,宜食补益正气、活血化瘀之品,如银耳枸杞莲子粥、红枣粥、皮蛋瘦肉粥、山楂粥等。

(2)疼痛护理:疼痛剧烈时应卧床休息,保暖,仰卧低枕或舒适卧位;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给予心理支持,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疼痛缓解后,鼓励病人适度活动,进行四肢、脊柱等关节、肌肉功能锻炼促进疼痛消失。

3、用药护理(1)风寒湿痹及正虚血瘀痹者,中药汤剂宜温热服。

风湿热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注意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出现唇舌发麻恶心心慌等症状时,要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口服非甾体药物及吲哚美辛(消炎痛)等时,应注意观察有无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应用柳氮磺胺吡啶期间,对粒细胞降低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

4、康复治疗坚持功能锻炼,最大限度的保持关节的活动功能,增加肺活量,增强身体抵抗力。

可根据病情和体质适当活动,如慢跑、打太极拳、散步、做广播体操、矫形体操,游泳等。

三、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痊愈:脊柱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消失,晨起僵硬症状消失,血沉正常,能正常工作;显效:脊柱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明显减轻,晨起僵硬时间简短明显,血沉、C反应蛋白正常;好转:脊柱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减轻,晨起僵硬时间减少,血沉、C反应蛋白降低,但仍高于正常指标;无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变,甚则加重者。

四、难点分析(一)难点问题1、病程较长,容易反复:治疗时我们观察到,给予药物对症治疗,1周后疼痛,肿胀症状有明显减轻或消失;2周后晨僵症状有所改善;血沉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恢复正常往往需要更长时间。

且出院后如不按疗程治疗往往容易复发。

2、长期用药,肝肾损伤:痹症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对抗类风湿类药物或者在活动期使用非甾体抗炎类药物,此类药物易对肝肾损伤。

3、大偻(强直性脊柱炎)往往对人体骨与关节产生不可逆性的破坏,如强柱炎骨桥形成、骶髂部关节炎骶髂关节融合期,类风湿引起的四肢关节炎性病变,致残率高,目前的治疗都仅仅能控制疾病的发展。

(二)解决思路和措施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痹症中的作用,并使其优势得到认可,本专科提出如下解决措施和思路:1、加强临床中医辨证施治水平,吸收国内相关科室治疗痹症的有效经验,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疗效较差的证型进行优化。

2、加强关于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自身对抗疾病的主观能动性——以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关节活动度,取代消极的单纯用药控制病情。

3、对痹症采取中药辨证口服、针灸、理疗及中药热敷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开展痹症患者的中医药早期进行干预的治疗方并不断开展痹症(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药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加强运用中药优势。

进行早起干预,延缓和预防病情进一步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理论指导下,探寻能符合和反映针对某一疾病的某一阶段或症候的诊断标准方法、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和药物、器械、手法及疗效评价体系。

使痹症(强直性脊柱炎)的分型、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标准更规范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