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大师法语精华录

合集下载

德师法语81则(分类整理版)

德师法语81则(分类整理版)

德师法语81则(分类整理版)觉知和正精进•禅修的心要和“觉知”在一起,而不是和“经验”在一起。

•“觉知”就是禅修的心,它是修行五根之一。

(注:其它4根是信、精进、定和慧)•你修行有多少,进步就有多少——不会多也不会少。

•你在觉知上多用一分精力,在烦恼上就会少用一分。

•当觉知比较微弱时,心就不能够学习。

•在家修行的正确态度:任何一次觉知都不会浪费。

•好的禅修者是能够觉知,而不是拥有什么特殊的禅修经验。

•通过心门(觉知心、动机等)观察所缘时,觉知会更持续。

•当心和经验待在一起,喜欢和不喜欢升起当心和觉知待在一起,觉知会变得越来越强。

•通过心门(觉知心、动机等)观察所缘时,觉知会更持续。

•每当心认识到觉知在场,觉知将会变得越来越好。

•如果你不觉知,心就是愚痴的;当有愚痴的时候,任何烦恼都可能升起。

•觉知不使用专注。

•不用使劲觉知,因为心已经知道了。

••当你用力专注于所缘时,心就会开始想所缘像什么,然后它就变成了一个概念,一个心想象出来的东西。

•如果你在觉知,这就够了。

不需要专注,不需要费力。

•你并不需要努力去看,也不需要仔细看。

你只需等待眼镜变得清晰起来。

•如果你睁开眼睛,你不可能过分专注,因为在80%的时间里,心的注意力会转向眼门。

••和觉知待在一起,记住觉知才是重要的,所缘并不重要。

•禅修者不需要关注所缘,或者关注所缘有多清晰,他应关注的是如何觉知,以及如何让觉知连续起来。

•你应该珍视觉知,而不是抱怨经验。

(问问自己的心,所缘不重要,觉知才重要,它相信吗?)•当心和经验待在一起,喜欢和不喜欢升起;当心和觉知待在一起,觉知会变得越来越强。

••许多禅修者想禅修,但并不想全天候禅修。

这就是他们不能进步的原因。

•当我们一再重复地做某件事时,惯性才会建立起来,这是一种自然地精进。

•“将来”里没有禅修,我们只是需要现在就做。

•觉知只可能在现在,而不是在未来。

•当正念在场,智慧会生起。

如果你持续这样做,心的品质会越来越好.•如果你知道怎么赚钱,你就不会担心赔钱(如果心知道如何觉知,它就不会担心觉知丢失)。

善导西方劝导文

善导西方劝导文

善导西方劝导文善导大师开示‘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号。

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

若修杂业求生百希一、⼆,千希三、四,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系念不相续故,心不相续报佛恩故,虽有行业,常与名利相应故,乐于杂缘,自障障他生净土故。

’明朝,传灯法师阐扬净土法门时提到:杨次公云:‘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娑婆有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所牵。

极乐有念不一,则临终为此念所转。

’有一物之不忘,爱也。

有一念之不遗,爱也。

有爱存于怀则念不一。

娑婆有一境,则众生有一心。

众生有一心,则娑婆有一境。

众缘内摇,趣外奔逸,心境交驰,纷若尘沙。

故欲轻其爱者,莫若杜其境。

众境皆空,万缘都寂,一念自成。

一念既成则爱缘俱尽矣。

问⼆:‘杜境有道乎?’答⼆:‘杜境者⼆屏除万有也。

亦⼆闭⼆,不睹也。

即境以了其虚,会本以空其末也。

万法本自不有,有之者情。

故情在物在,情念产生为此,求生净土的心则不专。

情空物空。

万法空而本性现。

本性现情念息。

自然而然,⼆加勉强。

’⼆僧大德说:‘要知道,在娑婆世界,只要贪恋一枝草,一枝花,就要再来轮回。

’因在世上,有形相可见的东西都属生灭无常,有一天终会坏掉消失,落于空幻,如果执著、留恋,往生西方净土的愿望就不会实现。

念佛法门虽然能藉阿弥陀佛的大誓愿⼆,带业往生,但因众生的心都贪恋尘境,不肯放下,没有真心求生净土,以致无法往生。

所以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近来有感念佛的⼆增多,但到临命终时,能预知时至,安祥西归的⼆则很少。

为什么呢?因一般⼆初学佛时都很热诚,护持三宝道场以及修持佛法,因此在不知不觉中,消灾转福。

但自从得到福报之后便忙于追求物质上享受,把所有时间都尽花费于世俗之事,变成没有时间念佛,所以憨⼆大师开示⼆:‘众生无量劫来,念念妄想,情深蒂固即使今生出世,何曾一念,痛为生死。

善导大师发愿文

善导大师发愿文

善导大师发愿文
摘要:
1.引言:介绍善导大师及其发愿文
2.发愿文的内容:概括介绍善导大师发愿文的主要内容
3.发愿文的特点:分析善导大师发愿文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结语:总结善导大师发愿文的意义和价值
正文:
善导大师是我国佛教净土宗的著名祖师,他的发愿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发愿文是善导大师对其信仰和修行的表白,也是他对佛教的贡献之一。

善导大师发愿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信仰上的愿、修行上的愿和社会上的愿。

信仰上的愿,他坚定地信仰阿弥陀佛,愿求生净土,这是他发愿文的核心内容。

修行上的愿,他发愿精进修行,以净土为归宿,这是他作为一个佛教徒的信仰实践。

社会上的愿,他发愿要度尽众生,使他们都能信仰佛教,这是他对社会的贡献。

善导大师发愿文的特点在于其信仰的坚定、愿行的明确和社会责任感的强烈。

他的发愿文表达了他对佛教的深深信仰,同时也揭示了他的修行方向和社会责任。

这对后世的佛教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纷纷以善导大师的发愿文为榜样,坚定信仰,明确愿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总的来说,善导大师的发愿文不仅是他对自己信仰和修行的表白,也是他对后世的教诲和鼓励。

善导大师八首偈

善导大师八首偈

善导大师八首偈
以下是善导大师八首偈语的示例:1. 慈悲众生福满怀,
智慧光明照万灾。

舍己利他情无限,
善导大师普渡来。

2. 世间众生苦难多,
善导大师护法船。

慈悲无私普渡度,
慈音普照众生心。

3. 大悲智慧善导师,
觉者普渡众生时。

慈悲无尽如大海,
普照众生令福添。

4. 慈悲智慧善导身,
教导众生返本源。

渡化众生离苦海,
善导大师永安然。

5. 心如大地慈悲深,
智慧光明照世间。

善导大师普渡度,
众生福慧皆丰盈。

6. 善导大师慈悲心,
普渡众生无边恩。

舍己利他度苦海,
智慧光明普照门。

7. 大悲深入善导师,
智慧光明度众生。

心心相系悲悯心,
渡尽云山普度愿。

8. 善导大师普渡愿,
慈悲智慧度众生。

掌握船桨心依止,
渡化众生入彼岸。

这些偈语是对善导大师的赞美,表达了他的慈悲智慧和普渡众生的愿望。

请注意,这些偈语是参考示例,实际上可能有不同的版本和变体。

法华子堂上法语(5)

法华子堂上法语(5)

法华子堂上法语(5)***所谓的大乘见道:是明白第八识如何现起三界万法,即《法华经》:诸佛世尊之所守护,从昔已来未曾显说。

就是指这个。

初悟人到底知道什么,不能说的,但可以先把参究范围限缩在五蕴上面,这是《心经》告诉的。

参究不出来,觉得很苦,故最好先发起修所成慧,在轻安定境中参究,才能持久。

是以正智缘真如而修,称真如三昧。

***如来藏意义:佛教讲缘起性空,一切法都虚妄有,诸法体性是空,即真如: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无明会伴真如而生,无明是一种劳相,昏而不明:没道理的昏昧。

昏昧就有了分别,于是产生诸法万有之相。

真如、无明与阿赖耶识可以解释本体与现象的关系,染中的如来藏是一切众生的本源。

***阿赖耶识与如来藏的区别:前含无明,属识;后不含无明,属智。

如来藏含藏宇宙一切善恶、不善不恶种子,包括真如生或外返薰而来者,亦具阿赖耶识能藏诸功能。

除尽一切无明,转识成智时,如来藏即称法身(或大圆镜智)。

如来藏与无明成为众生之源,类似外道真我与业障形成众生,只是外道以为真我是不变的永存实体,而如来藏具妙真如空性及虚妄有性质。

空(不可言说)与虚妄缘生的真理与外道神我永久不同。

外道大梵、神我皆自然生,与妙真如性不同;如来藏体不生灭,众生轮回只是无明生的虚妄有,与外道神我参与轮回不相同。

***见到的一切尘相都不是真有因缘或自然生灭,是如来藏的功用,由如来藏如幻而生。

其它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一切相皆如此。

如来藏体性无生灭,所谓的因缘生灭是虚妄有无之义。

***六识所见都阿赖耶识变,看见色是阿赖耶识变现,眼根是阿赖耶识变现,见色的眼识是阿赖耶识变现,那有自己?全体都是阿赖耶识。

我们的身体是阿赖耶识变现的,接触的一切法都是阿赖耶识变现的,我们的识心是阿赖耶识变现的,有自己什么呢?五蕴是什么?十八界是什么?全部是阿赖耶识。

哪有自己,意根还执著这是我做的,那是我的,哪有意根啊?意根也是阿赖耶识变现的,本质上还是阿赖耶识。

明了阿赖耶识的功用就是证得,不是眼睛看见。

善导大师语录(范文)

善导大师语录(范文)

善导大师语录善‎导大师语录善导‎大师语录善导大师‎语录-- 专杂得‎失3.《观经疏‎》「要弘废立」之‎文: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4.《观‎经疏》「一一愿言‎」之文: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一一愿言: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6.《观念‎法门》「皆乘佛力‎」之文:若有众‎生,得生西方无量‎寿佛国者,皆乘弥‎陀佛大愿等业力为‎增上缘。

8.《‎法事》「逆谤得生‎」之文: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18.《往生礼》‎「专杂得失」之文‎: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

‎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

‎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20.《往‎生礼》「唯摄念佛‎」之文: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

‎21.《观念法‎门》「唯摄念佛」‎之文: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22.《观经‎疏》「光摄三缘」‎之文: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

‎问曰: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有‎何意也?答曰:‎此有三义:一明‎「亲缘」: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

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

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

二‎明「近缘」: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故‎名「近缘」也。

‎三明「增上缘」:‎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也。

‎23.《观经疏‎》「三经唯明专念‎」之文: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世界宗教名人语录

世界宗教名人语录

世界宗教名人语录1. "Love is the bridge between you and everything." - Rumi (《The Essential Rumi》)爱是你和一切之间的桥梁。

- 鲁米(《鲁米必读》)2. "The best way to find yourself is to lose yourself in the service of others." - Mahatma Gandhi找到自己的最好方法是在为他人服务中迷失自己。

- 圣雄甘地3. "Do not let the behavior of others destroy your inner peace." - Dalai Lama不要让他人的行为破坏你的内心平静。

- 达赖喇嘛4. "To be free from evil thoughts is true knowledge." - Buddha摆脱邪恶思想才是真正的智慧。

- 佛陀5. "Faith is taking the first step even when you don't see the whole staircase." - Martin Luther King Jr.信仰就是在你看不到整个楼梯的时候迈出第一步。

- 马丁·路德·金6. "Happiness can be found, even in the darkest of times, if one only remembers to turn on the light." - Albus Dumbledore in "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by J.K. Rowling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只要记得点亮灯光,幸福也能找到。

仁德上人 经典法语精选(二十六)

仁德上人 经典法语精选(二十六)

仁德上人经典法语精选(二十六)1、真修行在家居士学佛,情爱名利、家庭事业、红尘的留恋,难舍难放。

有时也发现,抓住这些生死烦恼的梦幻泡影,一生会白白空过,刚刚动一个舍掉放下的念头,马上想不到的魔障就会现前。

因为自己智慧定力福报不够,只有再被业力牵着鼻子走,口里虽念佛,心里却胡思乱想,只是做了一点自认为的好事善事,种一点人天福报而已,想此生得到真正的解脱真是难之又难、远之又远。

连最方便容易的净土念佛法门,也要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达一心不乱,才能有把握往生。

虽有十念往生的方便法,也要临命终时,无病无灾不昏迷,清清楚楚地念十句或三句也可往生。

这样往生的福报根基有多大,我们自己可思维。

出家人舍去了家庭红尘的障碍,又会被法执、道场事务法务活动名闻利养而障碍,甚至功夫不到、定力不够,又被弘法利生障碍了自己的修行进展,也有的因提前收徒弟而障碍了自己的道业。

这是非常可怕的要事。

自认为发心出家能了生死,谁知又被想了生死的心给障住了。

出家修都是这么难,何况在家居士,真是难上加难。

所以祖师大德慈悲到顶,才说出真修的绝招,“好心不如无心,好事不如无事”“平常念佛,梦中念佛,病中也念佛还不算数,要四大分离痛苦至极的临命终时能念佛,才算有功夫、才算是个真修行人。

这些话虽常听,但有很深的道理。

我们不能再马虎粗心大意了。

2、听法须知学佛人八忌:(1)求神通;(2)疑;(3)急于求成;(4)以情代法;(5)重法门轻见地;(6)失觉照;(7)呆板执着;(8)未得言得,未证言证。

佛弟子要以佛说的四依法来听闻佛法:(1)依法不依人。

无论讲法者的声望多高,也要依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印证。

凡与法印不相符的,不可听。

(2)依义不依语。

就是要听所讲法的义趣,讲法的言语水平程度可深可浅,但义趣目的要明确。

就是一定要符合无常无我证空性这个原则。

所说的法是让人破执着,还是让人增加执着?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整个的佛法是让人去执解缚,破迷开悟。

般舟心法法语摘录(8800字 )

般舟心法法语摘录(8800字 )

般舟心法——常善法师法语摘录1、人贵为道器。

2、心为王,身为臣。

3、改变是在一念之间。

4、学佛成就其实是信成就,任何成就都顶不过信成就,信成就构成一切成就的基础。

如果信不具足,用其它修行来弥补,几乎是不可能的。

5、有多大信心,就有多大的受用。

6、“信为道元功德母”,这个信心是第一位的。

7、般舟讲,要决定信心,无有疑惑如毛发许,非常重要。

你有头发丝儿那么丁点儿的疑惑,就是个蚂蚁洞,都会决堤。

8、般舟首要的法则就是决定信心,决定成就。

决定信心,只要你一声佛号傻人傻念念下去,不用管任何次第就能消净一切业障,赚尽一切运气,圆满一切功德,现身见佛,当身成就,得佛授记,得无生法忍。

9、决定信心是什么哪?就是这个法则,我不用管一切,不用计较一切,不用分别一切,不用执着一切,不要有任何挂碍,不要有任何恐怖,不要有任何颠倒梦想,只管念佛,就一定能够决定成就。

10、你根本不用去想怎么成就怎么成功,就只管念佛,念不念佛在你,成不成就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定能成就你的,我们要充满无上的信心,一定能成就,你抓住了只管念就是抓住了成就,就是抓住了阿弥陀佛,就是抓住了一切,懂了吗?千万不要再颠倒梦想,抓别的东西。

11、般舟三昧第一课叫信行般舟。

然后心行般舟,难行能行之心,勇猛精进之心,金刚之心。

接下来就是身行般舟,踏下去喊出来。

12、般舟行法,一个是信心成就,一个是相续成就,还有一个是亲近善知识。

13、只要你深信:般舟圣众对你皆共赞誉,皆共拥护,承事供养,瞻视敬仰,思欲相见,梦中摩顶,梦中教授诸余经典,并且是悉在前立来帮助你,来成就你,来造化你的话,你还夫复何求?复有何忧?14、如果你要反省自己的话就经常反省一个问题:我信般舟吗?哪个地方体现你的信心不够?这很重要!这个信心主要体现在行为上的信,不是想象当中的信,不是想当然的信。

15、最好的修行方法是什么啊?视师如佛,依教奉行。

16、般舟三昧有一条修行的法则叫视师如佛。

你只有视师如佛,把师父讲的话当佛的话一样去看、去做、去无思、去无想、去坚决做,做过了你就明白了。

善导大师经典语录

善导大师经典语录

善导大师经典语录
1. 不要抱怨已经过去的事情,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刻。

2. 不要念念不忘昨天,每日都要重头开始。

3. 修行是毅力的积累,持之以恒才能获得真正的成果。

4. 心灵洁净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消除贪念烦恼,才能真正享受生命的美好。

5. 善良是最美好的品质,关爱他人也是一种福报。

6. 功德不分大小,只要做了善事就是功德。

7. 不要过分追求物质的享受,内心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

8. 真正的智慧来源于正念的修炼,通过观照自己的内心,才能消除偏见和无明。

9. 不要随波逐流,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10. 修行是一场漫长且艰难的旅程,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和锤炼,才能得到真正的灵魂升华。

善导大师法语朗诵

善导大师法语朗诵

善导大师法语朗诵(男)在遥远的十劫以前,宇宙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法藏比丘的成佛,他圆满了自己所发的四十八大愿,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

成就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

(女)他的成佛与众生息息相关,他的成佛给苦海无助的众生带来了希望与光明。

他的成佛标志着,一切苦难众生将得到解脱……(男女师兄同念)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女)极乐世界是怎么来的呢?(男)是法藏比丘经过五劫思维、兆载永劫的修行。

他头目手足的布施,乃至剥皮为纸,刺血为墨,勇猛精进,血流成河……(女)他是为了给我们累积成佛的功德,为了救度我们解脱生死轮回。

(男女同念)誓到弥陀瞻仰界,还来秽国度人天。

愿我慈悲无极限,长时长劫报慈恩。

(男)极乐世界,黄金为地,七重栏轩,七重罗网,七宝莲池,八功德水。

清净莲花,处处开放。

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光寿无量,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男女同念)得此无生宝国地,皆是弥陀愿力恩。

(女)极乐世界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庄严。

而我们这个世界呢?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更有畜生,饿鬼,地狱无量诸苦。

(男女同念)大众同心厌此界,乘佛愿力见弥陀!(男)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女)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的往生。

(男女同念)利剑既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

谤法阐提行十恶,回心念佛罪皆除。

(男)极乐世界在哪里呢?(女)极乐世界就在“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里。

(男)极乐世界又怎么去呢?(女)只要我们至心称念,必定得生彼国!(男女同念)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男)南无阿弥陀佛,您是我们的安慰、是我们的依靠、是我们的希望。

(女)南无阿弥陀佛,您是我们的大慈父,是救度众生的大愿船!(男女同念)自信教人信,难中转更难,大悲传普化,真诚报佛恩。

达真堪布法语365则

达真堪布法语365则

达真堪布法语365则1、发现自己的错误,这就是开悟;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是成就。

发现了所有的错误,这就是彻悟;改正了所有的错误,这就是圆满。

2、因贪嗔痴而发生的一言一行,包括每一个起心动念,一切都是恶。

在不贪、不嗔恨、不愚痴的状态下,一言一行,包括每一个起心动念,一切都是善。

3、多看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多看别人的优点,才能学到别人的功德。

4、你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在最低处;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在最高处。

5、我们学佛修行的过程就是忏悔的过程,直至我们圆满、成佛那天才不要忏悔,之前一直都要忏悔。

6、我们都不愿意感受痛苦,但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痛苦的因;我们都想得到快乐,但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快乐的因。

我们所想与所作所为都是背道而驰的,这就叫颠倒。

7、观想不是着相。

不执着于空,也不执着于相,这才叫不着相。

相不是障碍,执着才是障碍。

8、念佛一定能管用,一定能往生,但是我们嘴里念的是佛,心里念的是魔,都是私心杂念。

这样“念佛”实际上就是念魔,表面上修行,实际上在造业。

9、让众生高兴,这就是善事;让父母高兴,这就是孝顺。

10、精进不是一种刻意、一种勉强,而是内心里的一种欢喜、一种迫切,渴望能学、能修、能得到,每时每刻都不会忘掉。

11、没有希求正法的心,就没有意乐圆满;没有意乐圆满,我们就不能修持正法;不能修持正法,就不能解脱,不能成佛。

12、我们是修大乘佛法的,要饶益众生,但是首先要饶益自己身边的,与自己最有缘分的众生。

13、很多人学佛精进不起来,根本的原因就是出离心没有修好。

四外加行是修出离心的方法,把四外加行修好了,相续中才能产生真正的出离心。

14、我们现在所遭受到的所有的痛苦与烦恼,都来自于对轮回的贪念,对世间琐事的贪着。

15、无论什么时候都敢面对、敢承担,这叫出离心,是一种勇敢的心。

会面对、会承担,这叫菩提心,是一种智慧。

16、修行的过程就是修正自己的过程,并不是修正别人的过程。

仁德上人精典法语(2017.10.10)

仁德上人精典法语(2017.10.10)

仁德上人精典法语(2017.10.10)1、以事来证明你悟的理,以理来指导你所有的一切事无论什么样的人生,不离开理与事这两大因素。

理在事之中,事在理之中。

无理不能成为事,无事不能表明理。

理与事、事与理,是相互相关、相应相合,一如不一的合和体理。

决定不能偏执一边,偏一边就是障碍。

一个不明真理而盲目乱做事的人,一定是错误百出,造下无量无边的罪业,自受果报。

不明理而乱做事的人,是世界上最最愚痴糊涂的人。

这个不明理乱做事的人,必定是害人又害己,最后让自己造下无量无边的大罪业。

自作自受,自己造下罪业,还要连累周围的一大批人跟着造业受恶报。

这就是要远离恶人的证明。

恶人就是傲慢自以为是,我行我素,我有理,始终按照自己的意思,一意孤行,从来不考虑别人,更不怕因果报应。

一个明理具有大智慧的人,每一件事情都会做得恰到好处。

凡是自己不会的事情,就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凡是自己已经做过,会做的事情,一定要认真谨慎的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完美,决定不出差错。

这个具有大智慧的人,明明白白的知道,一切事的当下,正是表现真理显现空性的最好验证啊!一个傲慢自大自以为是的罪业深重之人,对于不会的事情不愿意向别人虚心请教,总认为自己会做,一做就犯下大错误,还不懂得深深忏悔。

自己会做的能做的事情,又变成了自己贡高我慢,自我表现,造业造罪的资本。

认为自我多么能,多么比别人强,在人前显示自己的优点长处。

妄想出人头地,让所有人都来恭敬赞叹我,说我一声好,傲慢自大的我就会满意高兴。

这就是傲慢自大的人所犯下的极大罪行,自己还不知道,还得意洋洋的暗自欣赏高兴。

2、有情执傲慢的人总是原谅自己喜欢的一切的错误罪恶大家可以认真的观察一下世间的一般人,总是有情执在自己心中作怪。

有情执就会有爱憎取舍之幻心。

有了幻心我我我的人,必然会有贡高我慢、自以为是的错误心念冒出来。

只要有傲慢、自以为是的恶心毒心冒出来,必定会造下无量无边的大罪业,有了大罪业恶业必然要受果报。

赞善导大师

赞善导大师

「善導和尚,世傳彌陀化身。

觀其自行之精嚴,利生之廣博,萬代而下猶能感發人之信心。

脫非彌陀必觀音普賢之儔也。

猗歟大哉!」蓮池(袾宏)大師被世人尊為淨土宗八祖。

參笑岩寶祖,聞樵樓之鼓聲忽然大悟,後入杭州雲棲山修唸佛三昧。

蓮池大師深深景仰善導和尚高德,在其著作《往生集》中盛讚和尚乃彌陀化現。

自行精嚴,則入堂唸佛非力竭不休。

凡有人請法,即專為人演說淨土法義;三十餘年很少休息睡眠。

利生廣博,則遵從大師化導而唸佛者多不勝數。

有唸佛日課萬聲至十萬聲的,有得唸佛三昧、往生淨土者。

種種殊勝之利益,筆端難述!大師的自行德化之深廣,普被遐邇,即使遠在萬代以下的眾生,仍然遵奉信受大師之教,發起求生淨土之心。

善導大師必定是彌陀、觀音、普賢之大聖者應化於世。

實在是太偉大了!道宣律師感善導大師之德為其立傳《續高僧傳》第三十七「遺身篇」云:「近有山僧善導者,周遊寰鍔求訪道津。

行至西河遇道綽師唯行唸佛彌陀淨業,既入京師廣行此化,寫彌陀經數萬卷,士女奉者其數無量。

時在光明寺說法,有人告導曰:今唸佛名,定生淨土不?導曰:定生、定生!其人禮拜訖口誦南無阿彌陀佛,聲聲相次出光明寺門,上柳樹表,合掌西望倒投,身下至地遂死。

事聞台省。

」道宣律師,是律宗的開宗祖師,因其持戒精嚴,戒德巍巍而感得天人時常供養護持。

由律師所著之傳,無有錯訛,真實可信。

道宣律師與善導大師同一時代,長大師十七歲。

善導大師人尚在世,時又青年,道宣律師即於其《續高僧傳》中就其所聞,預先為大師寫下眾所讚揚的事蹟。

印光大師贊善導大師1.贊彌陀化身、楷定專修德善導和尚系彌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

其宏闡淨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實處,教人修持。

至於所示專雜二修,其利無窮。

專修謂身業專禮,口業專稱,意業專念。

如是則往生西方,萬不漏一。

雜修謂兼修種種法門,回嚮往生。

以心不純一,故難得益,則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

此金口誠言,千古不易之鐵案也。

2.贊所說等佛德世傳師是彌陀現,提倡唸佛義周贍。

鸠摩罗什经典语录

鸠摩罗什经典语录

鸠摩‎罗什‎经典‎语录‎‎鸠摩‎罗什‎经典‎语录‎鸠摩‎罗什‎经典‎语录‎1‎.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2.‎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3‎.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是名‎知足‎。

‎4.‎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

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

‎5.‎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6.‎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

‎7‎.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

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

‎8.‎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

‎集真‎是因‎,更‎无异‎因。

‎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

‎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

‎9.‎当自‎端心‎,正‎念求‎度。

‎1‎0.‎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

‎譬如‎著铠‎入阵‎,则‎无所‎畏,‎是名‎不忘‎念。

‎1‎1.‎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1‎2.‎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

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

‎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

‎13‎.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

‎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

‎14‎.若‎有不‎忘念‎者,‎诸烦‎恼贼‎,则‎不能‎入。

‎是故‎汝等‎,常‎当摄‎念在‎心。

‎1‎5.‎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

‎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

善导大师法语

善导大师法语

1.《观经》〈流通分〉言: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2.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3.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4.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5.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6.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7.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

顺彼佛愿故。

8.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

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9.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10.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

大意者:一发心已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11.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

12.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

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13.凡夫乘佛愿力,定得往生。

14.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15.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16.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17.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

18.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

19.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此亦是生护念增上缘。

20.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

善导大师法事赞金句

善导大师法事赞金句

善导大师法事赞金句善导大师是众多人心目中的导师和榜样,他的法事赞金句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和激励。

下面是我为您列举的善导大师法事赞金句:1. 人生无常,唯有善行方能超越。

2. 修行之路,须以慈悲为基石。

3. 心存善念,世界才能更加美好。

4. 善行善事,源于内心的真善美。

5. 真正的修行,是心与行的完美结合。

6. 慈悲是善行的最高境界,也是心灵的滋养。

7. 心怀感恩,才能体验生命的无限美好。

8. 修行不分宗教,只要心存善念即可。

9. 悲悯众生,是真正的智慧与慈悲。

10. 善行善事,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善导大师的法事赞金句,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传达了修行的真谛和慈悲的重要性。

这些金句不仅具有启发人心的力量,也是人们实践善行、追求幸福的指引。

我们应该时刻铭记这些金句,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成为行善的动力和方向。

善导大师的法事赞金句中,强调了慈悲和善行的重要性。

这是因为善行善事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心怀慈悲,才能真正理解他人的痛苦,才能真正为他人着想,才能真正帮助他人。

慈悲是善行的基础和动力,也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只有通过行善,我们才能体验到无尽的喜悦和幸福。

善导大师的法事赞金句中,也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

修行不分宗教,关键在于内心的善念和善行。

修行是一种修炼内心的过程,通过培养善念和善行,我们可以净化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品质。

只有通过修行,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安。

善导大师的法事赞金句中,还强调了感恩的重要性。

感恩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是一种对他人的关爱和感激。

只有心怀感恩,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无限美好。

感恩是善行善事的源泉,也是心灵的滋养之源。

善导大师的法事赞金句是我们修行的指南和激励。

通过铭记这些金句,我们可以更好地实践善行,追求幸福,让世界更加美好。

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善行善事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成为善导大师的真正弟子。

大愿法师法语

大愿法师法语

大愿法师语录最早大家学佛不可以将生活跟修行分为两部分,我们应该将佛陀的智慧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这样你每一天的生活都非常的快乐,非常的开心。

——《做个快乐的修行人》1.如果有一个人不孝顺父母,那他就算有福报都很快会消散,所以孝顺父母可以令我们增长福报,这些是种福报的种子。

——《做个快乐的修行人》2.因为是你自己内在的习气,所以很自然见到别人的缺点。

——《做个快乐的修行人》3.如果你心觉悟的话,你懂得按照这个经上面佛陀教我们的智慧去做,才是真正地叫做诵经。

——《做个快乐的修行人》4.一切修行,如果你不能降伏自心都是表面修行,要降伏自己的心,你学一切法都是为了降伏自己的心。

如果你心觉悟的话,你懂得按照这个经上面佛陀教我们的智慧去做,才是真正地叫做诵经。

——《做个快乐的修行人》5.我们的心起烦恼,起贪嗔痴的时候佛陀就涅槃了。

——《做个快乐的修行人》6.你有一个平等心,慈悲心,要广结善缘,和一切众生都有一个很友善的缘分,去到哪里你都很顺利。

——《做个快乐的修行人》7.如果有人对你不好,这个恶缘都是好事,提醒你自己不要傲慢。

——《做个快乐的修行人》8.他对你不好,你也要对他好;他对你好,你也要对他好;而且修一种平等心,这样你的修行就会进步。

——《做个快乐的修行人》9.主要最关键的是修心、种因,注重这个因果。

——《做个快乐的修行人》10.大家要明白,所谓的忍辱波罗蜜是运用佛陀的智慧转变你的念头,让你心中间真的没有烦恼,真正不生气。

——《做个快乐的修行人》11.自己满足自己,降伏自己的心,这样任何时间你都可以自己心无挂碍,都可以自主,这样你就任何时间都很快乐。

——《做个快乐的修行人》12.如果果报没有成熟之前,你保持正知正念,多点忏罪,培福报,这样就可转了。

——《做个快乐的修行人》13.大众之中讲话要特别谨慎。

——《做个快乐的修行人》14.你平时任何时候要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一举一动保持正知正念。

——《做个快乐的修行人》15.凡夫,凡修贪嗔就搞轮回;圣修悲智就得解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导大师法语精华录
1.
《观经》〈流通分〉言: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2.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
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3.
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4.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
愿生我国,称我名字,
下至十声,乘我愿力,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5.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
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
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6.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
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
但使信心求念;
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
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7.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

顺彼佛愿故。

8.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

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9.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
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
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10.
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
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

大意者:一发心已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11.
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
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
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

12.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
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

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13.
凡夫乘佛愿力,定得往生。

14.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
15.
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
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16.
一者决定深信:
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
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
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17.
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

18.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

19.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
常照是人,摄护不舍;
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此亦是生护念增上缘。

20.
口常称佛,佛即闻之;
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
心常念佛,佛即知之。

众生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
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

21.
若称佛往生者,常为六方恒河沙等诸佛之所护念。

22.
专念弥陀名号者,即观音势至,常随影护,亦如亲友知识。

23.
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

24.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25.
称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
现生即得延年转寿,不遭九横之难。

26.
净土之中,一切圣人,皆以无漏为体,大悲为用。

27.
凡夫生死不可贪而不厌,
弥陀净土不可轻而不欣;
厌则娑婆永隔,
欣则极乐常居。

28.
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

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

29.
人不厌善,贤不厌德,佛不厌圣。

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30.
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者,正由称名易故。

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

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