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汉字的起源
说文解字第一章主要内容
说文解字第一章主要内容(实用版)目录一、说文解字概述二、说文解字第一章的主要内容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2.汉字的构造与演变3.汉字的形声字与假借字4.汉字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正文【一、说文解字概述】《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一部极富盛名的字典,作者是汉朝学者许慎。
全书共分五十卷,收录了当时常用的九千多个汉字,并对每个字进行了形、音、义的详细解释,堪称古代汉字研究的瑰宝。
【二、说文解字第一章的主要内容】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说文解字》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骨骼等器物上的原始记号,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纹样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原始记号逐渐演变为甲骨文、金文等形式,最终发展为小篆、隶书等现代汉字。
2.汉字的构造与演变第一章详细介绍了汉字的构造与演变。
汉字的构造主要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方法。
象形字是描绘事物形状的汉字,如“日”表示太阳,“月”表示月亮等。
指事字是通过象征性符号表示意义的汉字,如“上”表示上方,“下”表示下方等。
会意字是由多个象形字组合而成,表示一种抽象概念,如“明”由“日”和“月”组成,表示明亮。
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汉字,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如“湖”字,“氵”是形旁,表示与水有关,“胡”是声旁,表示读音。
假借字是借用已有的汉字表示另一种意义,如“借”字,原意是“借助”,后来演变为“借给”的意思。
3.汉字的形声字与假借字第一章还重点讲解了形声字与假借字。
形声字是汉字演变的重要阶段,其构造方式为形旁和声旁组合,形旁表示意义范畴,声旁表示发音。
形声字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汉字的词汇量,提高了汉字的表述能力。
假借字则是借用已有的汉字表示另一种意义,这种现象在汉字演变过程中也非常常见。
4.汉字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
汉字的形状、结构、笔划等方面都体现了古人的审美观念。
第一章 汉字的起源
第二節 漢字的形成 一、漢字形成過程的推測
一、建立漢字起源假說的原則和 依據
二、關於漢字起源的舊說
1、倉頡造字說
《呂氏春秋· 君守》說:“奚仲作 車,倉頡作書,後稷作稼,皋陶 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此 六人者,所作當矣。”
《淮南子· 本經訓》 :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這樣那些無法用表意造字的詞也 可以用文字記錄下來了,這種記 錄語言的辦法,即是文字學上所 說的假借,用這種方法為詞配備 的字就是假借字。
根據上面的討論,我們可以進一 步說,跟圖畫有明確界限的表意 字和假借字的出現,是文字形成 過程正式開始的具體標志。
為克服假借所引起的字義混淆現 象,人們把有些表意字或表意符 號用作指示字義的符號,加注在 假借字上。這種由表音的符號和 指示字義的符號一起組成的字, 就是文字學上所說的形聲字,表 音的部分稱聲旁,表意的部分稱 形旁。人們還可在表意字的基礎 上加注音符。
從這些新的研究成果看,文字源 于八卦的說法就顯得更加荒謬了。
三、考古視覺下的漢字起源
1、甲類符號 就目前情況看,甲類符號絕大部分 刻畫或繪寫在陶器上,小部分刻在 龜甲、獸骨或骨器上。這類符號分 布廣:仰韶、馬家窯、龍山、良渚 文化遺址中皆有發現。行用時間長: 就上限言,在距今七八千年的早于 仰韶文化的大地灣一期文化遺址中 就已發現;就下限言,不但原始社 會末期在用,即使進入歷史時期以 後,漢字已經產生的情況下,仍在
2、乙類符號 乙類符號主要發現於山東大汶口 文化晚期(前2800——前2500) 遺址,一般都刻在一種大口的陶 尊上,已發現的刻有符號的陶尊 和殘器片共16件,共刻符號18個, 可歸納為8種。
對於這類符號的性質,有學者認為 是文字,并加以考釋。如于省吾釋A 為旦。唐蘭釋A為炅,B為炅的繁體, C為斤,D為戌和戉。李學勤釋B為 炅山合文,F為封。 有些學者認為這些符號還不是文字, 如汪寧生認為它們“屬於圖畫記事 的范疇”,是“代表個人或氏族的 形象化的圖形標記。”
汉字的来历[优秀范文五篇]
汉字的来历[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汉字的来历汉字的来历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苍颉是皇帝的史官,他长着跟龙一样的面貌,四只炯炯有神的眼睛。
他特别喜欢观察身边和周围的事物,他也非常爱动脑筋或者是想问题。
他每天抬头观察天上星星的变化,看乌龟背上的花纹、雀鸟羽毛的色彩和山川起伏的样子和形象,经常在自己的手上描画事物的形体和特征。
久而久之就创造丁文字。
苍颉在创造文字的时候,上天下起鱼点一样的粟米,怕人们光顾写字。
将来人们饿肚子。
鬼在黑夜里偷偷的哭泣,龙也藏躲起来,是因为怕文字把他们的丑恶行为记录起来,昭告天下,使他们遗臭万年。
这就是汉字的来历。
一个伟大的苍颉,我特别佩服他。
汉字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甲骨文: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汉字形态,起源于殷商时期。
金文:刻铸在钟鼎等器物上的文字,商周时期出现。
大篆:又叫做籀文,周太史籀创造,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秦国等地。
小篆:适应秦统一中国的形式而形成,由大篆简化而成.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成熟于汉代,由小篆简化而成。
楷书:出现于东汉时期,六朝时进一步完善,唐代时成熟,由隶书简化而成。
第二篇:汉字来历王”字原是一把斧头的轮廓。
那时的大斧是两面双刃的,显示了它的无所不能。
于是它的斧口部分,就形成了“王”字上下部分的两横,斧柄则形成“王”字中部的一横。
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王”就成为古代隶书和今天楷书时的样子。
“王”字的原义是大斧,大斧既是劈山开路的工具,也是征战杀戮的兵器,谁掌握大斧.谁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谁就是“王”,这也是祖先以大斧作为权力的象征的原因。
王字三横一竖,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管的”王”的不二学说。
古代汉语(上册)小学讲义
古代汉语第一章文字第一节汉字的产生(了解)一、汉字产生的传说1.结绳说2.八卦说3.仓颉造字说:仓颉在群体创造的基础上,将艺体纷呈的汉字进行了加工整理,因此也称为造自大众的杰出代表。
二、汉字产生的途径和汉字体系的形成途径:①产生于契刻号;②产生于记事图画,而且主要是生产于记事图画。
第二节汉字的性质和演变一、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的性质:表意。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以秦为分界,汉字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秦朝以前,即先秦文字(甲骨文、金文、六国文字、籀字和小篆)属于古文字范畴;秦以后的文字基本属于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
第一阶段,秦以前的文字。
㈠殷周文字1.甲骨文甲骨文又名殷墟文字和殷墟书契。
甲骨文的特点:①因其字是从原始文字发展而来,有些字与原始文字较为接近,还保留浓重的描画物象的色彩,形象逼真,颇似画面。
②异体字繁多。
③偏旁不固定,可以互换。
④款式自由灵活,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
2.金文金文又称钟鼎文。
毛公鼎竟多达497个字,足抵《尚书》一篇。
㈡战国文字1.六国文字(蝌蚪文)主要写在竹简和缯帛上。
字体草率诡异,简体流行,俗体字大量涌现。
2.秦国文字分大篆和小篆。
大篆有籀文、石鼓文和诅楚文。
第二阶段,秦以后的文字。
1.隶书隶书分为古隶和今隶,古隶又称秦隶,今隶书又称汉隶。
今隶后人又称“八分”。
(简答)汉字的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剧烈的变革。
它结束了古文字时代,开创了今文字的新时期,使汉字的形体发生了质的变化。
由古文字形象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今文字符号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彻底地改变了古汉字的象形面貌,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
最重要的标志是:大曲折婉转的线条变成了点横折曲撇。
那挑勾的笔画及他的摆脱了线条的束缚,整个字方正平直,棱角鲜明。
成了不像形的象形字。
第三节汉字的形体构造一、传统的“六书”说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屈曲),日月是也。
”——所谓象形,就是要画成所表达的物体,随着物体形状曲折婉转即成,“日”、“月”就是这样的字。
第1节 汉字的起源
漢代劉熙《釋名》: 契,刻也,刻識其數也。 《後漢書· 烏桓傳》: 大人有所招呼,則刻木以為信,雖無文字, 亦不敢違。 《隋書· 突厥傳》: 突厥無文字,刻木爲契。
契刻,是竹木等物體上刻畫記號,其作用主 要是記數,或用作某種標識,或用於兵符、 債券、信約等。 《史記· 信陵君列傳》就記載過竊符救趙的 事。
漢字,先秦叫“名”“書”“文”“字”。 例如:《儀禮·聘禮》: 百名以上書於策,不及百名書于方。 《荀子·解蔽》: 好書者衆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 《左傳·宣公十二年》: 夫文,止戈爲武。 《呂氏春秋·序》: 暴之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有能增損一字 者與千金。
“文字”並稱,始見於秦始皇二十八年 (西元前219年)時所刊立的琅邪刻石(在 山東諸城縣東南150里處)的“器械一量, 同書文字”一語中。 許慎在《說文解字· 敘》裏對“文”、“字” 進行了分辨: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 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 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那麽,即獨體爲“文”,合體爲“字”。 而事實上,“文”、“字”之別在許慎之前 和之後,並沒有如此嚴格。 此後“文字”既可以用來指記錄某種語言的 文字符號的整個體系,也可以用來指一個 個的字。
(二)文 字 學 文字學就是研究文字系統的科學。文字學主 要研究文字的性質和類型、結構和功能、 起源和發展、改革和規範,以及文字與語 言、社會、文化的關係等問題。
古代漢語
漢語言文學專業 專業基礎必修課
主講教師
范 建 國
第一章 文字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漢字的起源 漢字的形體構造 漢字形體的演變 古書中的用字
第一節 漢字的起源
一、文字和文字学 (一)文 字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體系,是語言書 面化的體現者,是最重要的擴大語言 交際作用的輔助工具。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5篇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5篇第一篇: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
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
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
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
在商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 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
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
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平。
然后,在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
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
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
这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
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
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
目前,考古学者共发掘甲骨16万余片。
其中有的完整,有的只是没有文字记载的碎块。
据统计,所有这些甲骨上的各种文字总计为四千多个,其中经过学者们考证研究的约有三千个,在三千余字里面,学者们释读一致的是一千多字。
其余的或者不可释读,或者学者们分歧严重。
尽管如此,通过这一千多字,人们已经可以大致了解有关商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了。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汉字又经历了铜铭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形式,并一直沿用至今。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
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
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第一篇:汉字的起源中国汉字是世界文字之林中独一无二的见形见音又见意的文字, 中国汉字的魅力不仅表现在它独特的读音上, 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独特的形体和寓意上。
读音、形体、寓意的独特性, 为研究中国文字的起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特别是20 世纪考古资料的大发现, 改变了中国学术界在探索中国文字起源课题上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传统的研究手法逐渐被摒弃, 全新的手法和全新的思路陆续出台, 由此掀起了利用最新的考古资料进行探索中国文字起源的热潮。
由于学者对出土资料的理解、研究方法与研究重点的不同, 以及对材料的取舍上存在着差异, 所以对中国文字的起源考订还无法形成统一的结论。
综合目前的研究现状, 在20 世纪有关中国文字起源的论说中, 至少形成了8000 多年说、6000 ) 7000 年说, 4000多年说和3000 多年说等多种不同的观点。
一、汉字起源八千年说此说以20 世纪80 年代河南舞阳贾湖考古发现的龟甲、骨、陶、石等刻画符号为依据, 认为贾湖契刻是中国汉字的正源, 是汉字的始祖。
1987年光明日报记者侯红光报道了河南舞阳贾湖契刻的发掘情况:“ 出土这批甲骨遗址, 位于河南舞阳城北22 公里的沙河故道旁。
经碳14 测定, 这里的文化层异常单纯, 是一处距今八千年且保存完好的相当于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址”。
“在几片呈灰黄色的龟板浮甲表层, 显而易见的人为契刻符号不容置疑。
此外, 还有用锐器画在石具和骨片上较规则的符号可以佐证新发现的甲骨契刻符号, 多载于随葬的带孔龟甲板上, 是与远古时期人类占卜相联系的佩在身上的饰物”。
据王忠恕先生和张居中先生研究认为:“这些符号的刻画、笔势、形态、组合等各方面都与殷墟甲骨文基本一致”,“所以说这些符号应该是八千年前贾湖人使用的文字,……贾湖契刻才是中国汉字的正源, 才是汉字的始祖”。
据此, 研究者认为中国汉字的起源至少已有8000 年以上的历史。
汉字的来历故事(大全五篇)
汉字的来历故事(大全五篇)第一篇:汉字的来历故事先秦传说造字者为仓颉,《旬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
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
《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
史学家徐旭认为,文字的出现,应与仓颉有关。
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因此,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
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书台北有仓颉陵墓。
他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世纪。
据此推测,四、五千年前,我国的文字就比较成熟了。
到了现代,有人在承认仓颉的同时又扩大了造字者的队伍。
比如鲁迅先生,他认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事了。
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
”《鲁迅.门外文谈》。
也就是说,汉字当然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像仓颉这样的人慢慢丰富起来的,仓颉只不过在这些人当中比较重要、起的作用比较大而已。
我们所重视的不是到底是不是仓颉造的汉字,而是造字这件事本身的意义。
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走进了由文字记载的时代,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件大事,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仓颉造字仓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汉字创始人,被尊为“造字圣人”。
今南乐县城西北35华里吴村有仓颉陵、仓颉庙和造书台,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
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
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
,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
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第一章汉字的起源
第一章汉字的起源文字学参考教材: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8月第1版。
王宁主编《汉字学概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第一章汉字的起源与性质一、中国文字的产生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常常能听到有人提问:“汉字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或者问:“汉字起源于何时?”严格说起来,这种提法并不恰当,因为汉字这种独立创造的文字体系,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所以,准确的提法是:汉字这一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开始于何时?结束于何时?汉字是怎样从不成熟的原始文字发展到成熟的、能完整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的?讨论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传统典籍的相关记载,一是考古发掘的相关文物。
1、有关文字起源的几种说法迄今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有关汉字起源的文献记载,最早来自周秦的典籍,而且大都是传说,有的还带有神话色彩。
但是,它们对推断汉字起源前后的状况和推断汉字起源的大体时间,都是很有价值的。
中国古代有关文字起源的种种传说中,结绳说和仓颉造字说最值得注意。
(1)结绳说结绳记事的说法首先见于《易经·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周易正义》进一步解释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
中国许多典籍,如《庄子》、《说文解字》等都记载了类似的说法。
将结绳与文字联系起来,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一件事情要想保存在人脑里,光靠记忆是难以持久的,需要借助外部的标志来提示,创造结绳记事的方法与发明文字的想法是一致的。
尽管结绳记事的功能与利用文字记录语言的功能不可同日而语,但两者的性质是比较接近的,所以,从历史发展的逻辑上看,结绳说有自己的合理性。
从世界范围的历史来看,结绳记事也是人类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
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直到很晚还有使用这种方法的;非洲、澳洲的土著都有使用这种方法的记录或历史;最著名的是秘鲁的印第安人,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绳子并在一起,再利用结绳的位置,可以传递出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信息。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文字系统之一。
它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结构、书法和影响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汉字的完整版起源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1.1 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出现在商朝晚期,大约公元前14世纪。
它是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记录祭祀活动。
1.2 金文的演变:金文是汉字的重要演变阶段,出现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
金文的特点是线条流畅,笔画繁多,形态多样,成为后来汉字演变的基础。
1.3 汉字的定型: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下令将各个地区的文字进行统一,形成了统一的汉字体系。
这一过程被称为“汉字的定型”,使汉字的形态更加统一、规范。
二、汉字的演变2.1 简化字的出现:为了提高汉字的书写速度和简化繁复的字形,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次汉字简化的潮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56年的简化字方案,将一些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使汉字书写更加方便。
2.2 繁体字的保留:尽管简化字在中国大陆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区,繁体字仍然保留并广泛使用。
繁体字保留了汉字的传统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汉字在世界的传播: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汉语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汉字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如今,许多国家的学校都开设汉语课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字,这为汉字的演变和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汉字的结构3.1 笔画的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是笔画,汉字的形态是由不同的笔画组合而成的。
汉字的笔画有横、竖、撇、捺、点等,每个笔画都有一定的顺序和书写规范。
3.2 部首的作用:部首是汉字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汉字的分类标志。
部首可以帮助人们查找和理解汉字的意义,是学习汉字的重要辅助工具。
3.3 偏旁的组合:汉字的形态往往由多个偏旁组合而成,每个偏旁都有一定的意义。
通过组合不同的偏旁,可以形成新的汉字,丰富了汉字的表达能力。
第一章 1汉字的起源
注音:兑duì 巽xùn
艮ɡèn
《河图玉版》:
“仓颉为帝,南巡守,发阳虚之
山,临于元扈洛洞之水,灵龟负
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河图洛书说评价
合理: 八卦符号各代表一定物象又相互区别;汉字的发 源地点在河洛一带。 不合理: 形体太简单,区别性太小,不可信,不符合客观 实际。因为汉字与八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符号系 统,八卦图中主要是“—”和“— —”两种符号为 基 础,它和汉字应该很明显是两种不同的系统。两 者之间有很多不同之处,也无相互继承关系。
局限:
结绳只起帮助记忆的作用,不能算是文字;结绳的可区别 性很低,只能用结大结小来表示大事小事,记录功能很脆 弱,所以它只适用于小范围的、短时间的交流、记忆。结 绳本身尚不可能独立完整地记录事情,更不可能表示语言 中的读音。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方位 的一些简单的概念,是一种表意形式,可以把它看成是文 字产生前的一个孕育阶段,但它不能演变成文字,更不是 文字的产生。
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
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 异也,初造书契。”
《论衡·骨象》:“仓颉四目。”
仓颉造字的效果 •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 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仓颉造字说评价
• 合理性
提供了创造文字的条件: 社会的发展;史官的职责。
• 不合理性
文字不可能由一个人来造, 需要约定俗成。 汉字系统不是一人一时所能创造的。 鲁迅“文字在人民间萌芽” “仓颉也不止一个。”
第一章汉字
第一节 汉字的产生和发展
师范教育系
宋巍
本次课教学内容
文字概念廓清 汉字基础知识 汉字的起源 汉字产生的时代 汉字的发明
汉字的演变(总)PDF.pdf
第一章汉字的起源文字在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曾经采用了各种各样的记事方法。
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在他的著作《说文解字》里,谈到过汉字的起源:“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仪),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义,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许慎认为,汉字产生之前,曾有过一些过渡阶段。
起初是庖牺(伏羲)氏创作八卦符号用来表示世界万象;其后有神农氏结绳记事,但却难以适应日益繁多的事物;直至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书契文字,百官由此得到治理,万民由此得到督查。
1. 结绳记事在没有文字的时代,记事的方法可能有多种,结绳是原始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记事法。
所谓结绳记事,就是在绳子上打结,原始时期,人们用柔软而有韧性的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
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
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这样的方式似乎只能帮助记忆,本身还不能独立完整地记录事情,所以几乎不可能形成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2.契刻记事除了结绳记录之外,还有通过在树皮上、木头上做记号以及契刻等方法来记事的。
契刻也往往与数字有关。
人们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
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
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
木契上的简单刻划,也只起帮助记忆的作用,不能算是文字。
不过,契刻的这种形式,却很可能是最早的文字书写形式之一。
古人利用这种形式把一些数字符号或象形符号刻划在陶器或竹木片上,用以传递某种信息,就有可能逐渐演化成类似青铜器文字或竹简木牍这类文书,继而慢慢形成了文字和文献。
第1章 第1节 汉字的起源
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 阶级的产生 巫、吏对原始汉字的搜集、加工 和整理
体系形成
跟图画有着明确界限的假借字和形
声字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的标 志。 根据现有资料,大概形成于夏代。
古代汉语
绪 论
汉语发展的分期 :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 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 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
运动前 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
一、 什么是古代汉语?
广义地说,就是古代汉民族所使用
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 族语言。
古代汉民族的书面语言。
古代书面语分为两个系统 文言文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 语书面语言以及历代作家仿古作品
中的语言
文言文的主要特点
单音词居多 与口语脱节 超方言性 超时代性
古白话
魏晋以后,某些作品中已出现了一些口语化
的文字,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古白
语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变文,禅
契刻说
《史记· 三皇本纪》:“太昊、伏羲氏造书 契,以代结绳之政。”
傣族地契
西 安 半 坡 陶 符
临 潼 姜 寨 陶 符
甘肃马家窑陶符
青海柳湾陶符
浙江良渚陶符
上 海 马 桥 陶 符
大汶口文化的图画性陶符
国外用图画记录传递信息的实例
墨西哥危岩警示画 奥基布娃部落女子的情书
印第安车偃部落的书信
宗语录。 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古白话的正式形成。
这些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 基础课(理论性),也是一门工具课 (实践性)。
学习内容
通论+文选
专业-MY WORK-《字体设计》笔记
上篇汉字部分第一章汉字的起源与发展简史第一节汉字的起源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公元189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商代故都)发现的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商代甲骨文,到现在已有了3000多年的历史。
第二节汉字的发展简史1)甲金文: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两者合称甲金文。
2)大篆: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石鼓文、籀(音“昼”)文均称为大篆。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从以前象形图画的基础上逐渐产生出线条笔划,早期粗细不均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刻划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逐渐脱离了图画的原形,字体结构趋向整齐,打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3)小篆: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废除了异形字,产生了统一的文字,就是秦篆,后人称为小篆。
它是汉字史上统一文字的运动,也是古文字时代文字简化的总结。
它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协调整齐、十分美观,基本是长方形的方块文字。
4)隶书:1.古隶:古隶是由小篆走向今隶的过渡字体。
其特点是将小篆的圆字体改为方字体。
字体趋向简单化,出现了字体的偏旁部首,用笔书写起来也很方便了。
2.今隶:古隶发展到汉代在其笔划的基础上形成了笔划工整,有波动挑法,更易写易认的今隶。
今隶有“蚕头燕尾”之称。
又称为“八分书”。
5)楷书:楷书也称真书,其历史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
在西汉宣帝时开始萌芽,东汉末成熟,魏以后兴盛起来(其产生和发展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等人的突出贡献);隋唐后不断得到美化和完善(有颜真卿、柳公权、欧阳修等等书法名家)。
楷书运笔有力而平稳(隶书的笔划是具有波动的波势挑法),字体结构是向里集中的“永”字形方块字(隶书是“八分书”的字势)。
6)宋体字:公元十一世纪中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
印刷术发明后,对汉字的形体影响很大,由于雕刻刀在刻字时对汉字的形体产生了影响,出现了一种横轻直重、易于阅读的印刷字体。
北宋时雕版印刷的印刷体,后人称为宋体字。
看书笔记摘抄四年级上册(3篇)
第1篇第一章:识字与写字摘抄一:汉字的起源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甲骨文。
在古代,人们用龟甲或兽骨作为载体,用刀刻上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随着历史的发展,汉字逐渐演变,形成了今天我们所使用的楷书。
摘抄二:汉字的结构汉字的结构分为三大类:独体字、合体字和会意字。
独体字是指由一个基本笔画构成的字,如“一”、“二”、“三”等;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笔画组合而成的字,如“人”、“山”、“水”等;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而成,通过字的含义来表达新的意思,如“休”、“明”、“观”等。
摘抄三:写字的注意事项1. 保持正确的坐姿,身体挺直,双脚平放。
2. 保持笔的正确握法,手指自然弯曲,握笔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
3. 写字时,要保持笔画的顺序,先横后竖,先撇后捺。
4. 写字要用力均匀,笔画要流畅,字迹要清晰。
第二章:词语与句子摘抄一:词语的分类词语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例如,“太阳”是名词,“走”是动词,“美丽”是形容词,“非常”是副词,“在”是介词,“和”是连词,“了”是助词。
摘抄二:句子的构成句子是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由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构成。
例如,“我读书”中,“我”是主语,“读书”是谓语。
摘抄三:句子类型的分类1. 陈述句:用来陈述事实或描述情况的句子,如“今天天气很好”。
2. 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如“你叫什么名字?”3. 祈使句:用来发出命令或请求的句子,如“请坐”。
4. 感叹句:用来表达强烈情感或感叹的句子,如“多么美丽的风景啊!”第三章:阅读与理解摘抄一:阅读的方法1. 预读: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 精读: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细节。
3. 回读:阅读完文章后,回顾文章内容,加深理解。
摘抄二:理解文章的方法1. 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2. 分析文章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汉字的起源
第一节(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关汉字起源的推测
一、汉字起于结绳
1、学说的提出 结绳是原始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记事方法。 《易经·系辞下》、《说文解字· 叙》、《庄 子·胠箧》均有记载。 如何用结绳来记事?《周易正义》引郑玄注 作了说明。 都表明中国上古在无文字的时代确实有过结 绳记事。
八卦共有八种:
周家寨出土的骨契图形
这种作为契约的契刻在古代是颇为常见。 《管子· 轻重篇甲》:
‚子大夫有五谷菽粟者勿敢左右,请以平 贾取之子。与之定其券契之齿。‛
1、由随意刻划发展起来的符号的作用
《老子》:‚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列子· 说符》:“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 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告邻人曰:‘吾富可 待也。’‛ 都是以契刻的符号作契约凭证的记载。
朱熹曾說:“結繩,今溪洞諸蠻尤有 此俗。” 嚴如煌《苗疆風俗考》云:“苗民不 知文字,„„性善記,懼有忘,則結 於繩。”
2、结绳的习俗及其用途
宋人的记载和直到解放前云南哈尼族人、 独龙族人、台湾高山族人结绳记事的实例, 表明中国从中古至近现代都还保留过结绳 记事的遗俗。 结绳从史料和遗俗看,只是用来帮助记忆、 作契约凭证、传递信息,起记事符号的作 用。
1.学说的提出 把八卦当作汉字的起源,是近人刘师培。 ‚ 大 约 《 易 经 》 六 十 四 卦 , 为 文 字 之 祖 矣。‛——《小学发微》
2.八卦及其来源与作用 八卦是古代筮占的符号。 古人为趋吉避凶,行动前往往要通过占卜 来问鬼神。占卜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卜和筮 两种。
《 太 平 禦 覽 》 卷 931 和 997 引 《 洪 範 五 行 傳》: “龟之言久也,千岁而灵,此禽兽而知吉凶 者。蓍之言为蓍(耆)也,百年一本,生百 茎,此草木之寿知吉凶者也,圣人以问鬼神 焉。”
其数也。‛
《墨子· 备城门》:‚守城之法:必数城中之 木,十人之所举为十挈(契),五人之所举为五 挈(契)。凡轻重以挈(契)为人数。‛
孙诒让:‚十挈(契)、五挈(契),谓该契之 齿以记数也。‛(《墨子间诂· 备城门》)
契刻更多的是记数以表示凭证,作为契约。
《书· 叙》孔《疏》引郑玄 《易注》云:‚书之于木,刻 其侧为契,各持其一,后以相 考合。‛ 这种用作券契的契刻方法, 先制一竹条或木条,刻齿于其 侧,以齿数的多少来代表财物 的数量,再将刻齿的竹条或木 条剖而为二,双方各执一半, 以二者吻合为凭。
四、汉语文字学称谓的沿革
专门研究汉语汉字的学科,在我国具有悠久 的历史,民国以前称为‚小学‛。 我国从西周时起就设有小学。 《汉书· 艺文志》因小学先学文字,所以把教 幼童识字的课本和有关文字方面的著作统称 为‚小学‛。
隋唐以后,‚小学‛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包括了汉语的文字、音韵和训诂,成了传统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三门学科的总名。 中国文字的研究,在当时是为解经艺行王道 服务的,古代目录书一直将文字著作附属于 经部,处于经学附庸的地位。
56个民族
80多种语言(亦说120多种) 有本族文字的民族23个 有现行文字31种
汉文的种类
汉字系统中的汉文,指记录汉语的文字, 有两种: 通行汉字和江永妇女字。 通行汉字,指自夏商以来,社会通用以交 际的汉字,如商周甲金文、现代汉字等。 江永妇女字(妇女字或女书),是在湖南 江永县等地妇女中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汉语书 写系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独特的女 性文字符号体系。
汉 字 经 纬
南京审计学院 通识选修课
蓋文字者, 經藝之本, 王政之始, 前人所以垂後, 後人所以識古。 —— 許 慎
緒 論
汉字和汉语文字学
唐兰《中国文字学》
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
一、关于文字
1、文字
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语言书面化 的体现者,是最重要的扩大语言交际作用的辅 助工具。 2、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在语言的基础 上产生,是记录语言的工具。
女 书
三、文字学及其分支
按传统观点,文字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 按新的观点,二者是并列的学科。
语言学包含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等;文 字学则以书写符号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揭 示文字发生、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1、文字学:
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研究文字的
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文字的类型及其特点, 研究文字和社会、文字和语言、文字和书写 工具等。
3、结绳与汉字起源的关系
结绳是个人或某些人之间为加强记忆或确定 某种行为而约定的记号,没有普遍的社会意 义,也不是以语言的语音单位为基础,没有 和语言中固定的词联系起来,不能象文字那 样起记录语言和传播语言的作用。 它不可能是文字,与汉字体系的起源无关。
作为一种文化产物,结绳对人们的造字活动 也不是毫无影响,汉字体系中有个别汉字采 用结绳形象来构字。 商周金文中代表‚十‛和‚十‛的倍数的文 字。
仓颉是姓,是名,还是部落名称,《说文 解字叙》前的文献均未明言,是黄帝之史 说始见于《说文解字叙》。
许慎《说文解字叙》: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 (文)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段玉裁注:‚按史者,记事者也。仓颉为 记事之官,思造记事之法,而文生焉。‛
仓颉庙
该碑立于清乾隆十九年十 月(公元1754年)。碑面所镌 28字由白水知县梁善长摹写。 立石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 冬,共28字,重现了象形文字 的原貌,这28字相传为仓颉当 年所造象形文字之本形。字形 若图若画,不易辨认。
在商周金文中“十”、 “廿”、“卅”、“卌”, 象若干打結的繩(另一端 系在一起)。 金文“世”。《說文》: “世,三十年爲一世。” 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
二、仓颉造字
1、有关仓颉造字的传说
战国两汉时代,普遍流传仓颉造字的传说。 把前人传说吸收后加以整理,正式写入早 期汉字史的是许慎。
(2)汉字字源研究
尽量找出汉字最早字形,寻找每个字构字初 期的造字意图,探讨汉字的形体来源。
(3)汉字构形研究
探讨汉字的形体依一定的理据构成和演变的 规律。
(4)汉字文化研究
一方面从文化的角度来观察汉字,解释汉
字; 另一方面对汉字在构形中所携带的文化信 息(包括对个体字符和对总体系统的文化信 息)进行分析。
《左傳· 宣公十二年》:“夫文,止戈爲武。” 《呂氏春秋· 序》:“暴之咸陽市門,懸千金
其上,有能增損一字者與千金。”
‚文字‛合用,始见于秦始皇二十八年时琅 邪刻石上的‚器械一量,同书文字‛一语中。 此后它既可以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 号的整个体系,也可以用来指一个个的字。
中国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 现有:
卜,指龟卜,与‚动物之灵‛的崇拜有关; 筮,指筮占,则与‚植物之灵‛的崇拜有关。
(1)卜占: 龟卜是在修治好的龟甲背后钻穿凿槽,再施 火于钻凿处,以灼出卜兆,再对兆象作解释, 以定凶吉。 《说文》:卜,灼剥龟也。
(2)筮占: 源于原始社会的数卜法,即以数字的奇偶进 行占卜的方法,具体做法为: 取细竹或草杆一束,握于左手,右手随意 分去一部分,看左手所余之数是奇是偶,如 此运作三次,即可得出三个数字(单卦), 然后据三数奇偶及其先后次序来判断所卜之 事的吉凶。
六、汉语文字学的内容
王宁《<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指出
传统汉语文字学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汉字形义研究; 汉字字源研究; 汉字构形研究; 汉字文化研究。
(1)汉字形义研究
理论上,探讨如何通过对汉字形体的分析 达到确定它所记录的词的词义这一目的,并 从中总结出汉字形义统一的规律。 实践上,借助字形的分析来探讨古代文献 的词义,为古书阅读和古籍整理提供语言释 读的依据。
清代末年,章太炎认为‚小学‛之名不确
切,在《论语言文字之学》一文中建议把它 改为‚语言文字之学‛。 其后,人们逐渐用‚汉语文字学‛或‚文 字学‛来代替‚小学‛,专称研究汉语汉字 的学科。 因‚文字学‛只研究汉族的文字,不以国 内少数民族的各种文字为对象,故近人多改 称之为‚汉字学‛(狭义的中国文字学)。
文献的记载和地下出土的秦汉简牍表明,先秦 和秦汉的简牍时代里,社会上曾实行过一种 刻齿计数的方法。在少数民族中也有使用刻 契记事的习俗。
古代的契上刻得是数目,主要用来作债务的 凭证。
2、契刻符号与汉字起源的关系
由随意刻划发展起来的木契上的齿缺和线条符号, 起帮助记忆,作契约凭证等作用,在没有跟语言 中的某个词比较固定地结合起来时,是有义无音 的,还不能算作文字,只是一种记事的符号。 如郭沫若所说,这些符号是原始汉字的一个源头, 它们中相当一部分被借来作了指事字,例如:
文字并非语言本身。
(1)文字是视觉符号系统;其唯一的存在形式 是其形体。
(2)语言是听觉符号系统,语言符号的形式是 语音。
二、中国文字
文字,先秦叫‚名‛、‚书‛、‚文‛或
‚字‛。
《儀禮· 聘禮》:“百名以上書於策,不及百名
書于方。”
《荀子· 解蔽》:“好書者衆矣,而倉頡獨傳者,
壹也。”
2、秦隶以后的汉字,称为今文字。
今文字从书体的角度可分为汉隶、楷书、 草书、行书。
今文字中用来记录现代汉语的规范汉字,
即经过简化、废除了繁体字和异体字的现 代通用楷书汉字,称为现代汉字。
专门研究现代汉字的学科叫现代汉字学。
总结:汉字可分为古文字、今文字两大阶
段;与此相适应,汉语文字学形成古文字 学和现代汉字学两个分支。
五、汉语文字学的分支
根据汉字发展情况,汉字可划为:
古文字、今文字两大阶段(秦隶是二者的 分水岭)。
1、秦隶以前的汉字,称为古文字。 (1)按时代的时代的差异分为:
原始汉字、殷商文字、西周春秋文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