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例谈课程改革下的语文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例谈课程改革下的语文练习广饶县花官乡王新梅257300
[摘要]为了改进语文教材,练习设计应该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来研究,教师不仅要从宏观方面研究练习题如何通盘安排,还要从微观方面研究每一个练习题如何设计。在当今课程改革、教材改革的基础上,把握教材、突出主题、加强整合、多向拓展,让作业革命带领学生走出重压的困境,一同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
语文课程要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发展语文素养、训练语文能力,对汉语言的学习还是要通过各种语文训练来进行。语文训练应如何进行呢?黄光硕先生在«语文教材论»中论道:〝主要通过语文的练习来表达。练习设计得好,语文训练就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效果就可以预料。反之,那么会影响整个语文训练的进行。为了改进语文教材,练习设计应该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不仅要从宏观方面研究练习题如何通盘安排,还要从微观方面研究每一个练习题如何设计。〞[1]那么,怎样在当今课程改革、教材改革的基础上改出作业设计的新意,使作业设计进入一个创新的境界,使学生不再厌烦,使教师不再头疼?
【一】把握教材,突出主题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整体系统,表达着«课标»总目标;年级教材是一个整体,表达着阶段目标;单元教材作为一个整体,表达着单元目标;而课文又作为一个整体,表达达成能力目标。人教版实验教材每单元由课文、课后题、语文乐园3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具有整体性。课后题以阅读积累为主,同时也设计了一些结合课文和儿童生活的思考拓展性的题目。语文乐园也分为三大板块,其中:〝语海拾贝〞这一板块加强了词语句子的积累与拓展;〝阅读欣赏〞在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增加了词语积累的内容;〝语文生活〞把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习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动脑、动手、动口、动笔相结合。人教版实验教材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注重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单元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互为渗透。这样的编排,目的在于引领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在教学中瞻前顾后,即单元学习前精密部署,单
元学习中不时回应,单元结束时总结延伸,从而突出单元主题、加强内容整合,以防孤立地进行各部分的教学。练习是〝文本〞转换成〝学本〞的关键,也是编者匠心独运之所在。因此,设计课堂练习就要考虑到这个有序的整体,避免随意性。我认为主要应在4个方面做文章:多方位强调〝读〞,以凸显学生的感悟认识和积累;重视创意阅读,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敏锐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着力于以读促写,以期突破语文学习的难点;结构简明,题量精简,以加强学生的读写实践,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读词语盘点。想一想:〝读读写写〞的词语自己都会写吗?〝读读记记〞的词语自己都知道意思吗?同桌同学互相考一考。
背诵自己在本单元课文学习中积累的好的句段和名人名言。
你最喜欢哪篇课文?为什么?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围绕〝热爱生命〞专题,收集相关资料,办一张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手抄报并在班内展览,同时将收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学到了哪些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阅读美国作家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并思考,两篇«生
命生命»,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上述练习设计包括字词句、语言素材的积累,语言基础知识的点拨,文章写法的讨论等。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在新课标提出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背景下,把语言知识的介绍、语言素材的积累放在课后练习中,是一种很好的措施。同时,这类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关键之处,体会作者寄予的情感态度,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整组课文。这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技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2]5
【二】加强整合,多向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
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2]7
〔一〕加强三个维度之间的整合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课堂练习这一重要环节。我们在关注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和人生观等深层次的素质。比如: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题目:在本册课文所描写的人物中,你最佩服的是哪一位?请谈谈你的想法。
请学生观看记者在南亚地震后拍到的一幅照片并提问:当你看到照片中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帮助的眼睛时,可能会想到很多很多,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二〕加强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
练习的内容可以涉及多门学科,包含多种知识,以利于学科之间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包括学生对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运用,还包括综合运用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真正表达语文的价值,使学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学语文、用语文。以下面的题目为例:
下边的节日同在大月的一组是:
A劳动节建军节B儿童节国庆节
C元旦教师节D妇女节清明节
这一题不仅检测了学生关于〝年、月、日〞的数学知识,特别是对一年中有哪几个月是大月的了解,还借助全年中一些重大节日这一背景,介绍这些重大节日的由来,检测学生对社会知识了解的程度。通过相关学科知识整合的练习,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根据«开国大典»一文中一段话的介绍,把天安门广场及有关的事物画下来。
天安门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
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注:用〝〞表示河;用〝〔〕〞表示一座白石桥;用〝〞表示城墙;用〝△〞表示天安门城楼;用〝□〞表示中华门;用〝○〞表示电动旗杆。
这道题首先要求学生理解语句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弄清句中揭示的方位关系;其次要求学生作图时一定要准确使用各种符号;最后要求学生作图前根据方位坐标以及文字表述准确地设计每个事物的位置和方向。这样的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课程标准»说得好:〝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2]9上述两类练习意在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要素的联系以及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动手动脑,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分析判断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三〕加强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整合
以往的听、说、读、写练习设计总是限定在单元末,一般由标准化的语文基本训练、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组成。这种单一的、模式化的设计方式已渐渐被打破,人教版实验教材除单项的写字、口语交际、写作外,还有围绕某一主题的综合性学习、专题性活动。这些活动远远超出了单
元总结、单元训练的作用,它的位置变得较为灵活,成为教科书中较为独立的一部分,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素材,也是语文教育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在教科书编制中的具体表达。以教材中如下题目为例:
播放余冠中的«乡愁»,让学生跟着朗诵并默写下来,然后思考:诗人为什么把乡愁比喻成〝邮票〞和〝船票〞?诗人为什么把乡愁比喻成〝坟墓〞和〝海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话要说?把它写下来。
«黄继光»一课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