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试卷}高一语文《指南录后序》复习[仅供参考]

合集下载

(完整版)《指南录后序》-最新练习及答案.docx

(完整版)《指南录后序》-最新练习及答案.docx

《指南录后序》练习一、文言基知1.下列加的字注音。

萃翌日縻分当引决号呼靡及渚洲大酋自巡徼愧怍得奔真州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

(1)出通解:(2)主辱,臣死有余僇通解:(3)巡徼所陵迫通解:3.解多字::得奔真州以所遭靡: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望其旗靡殆:以父母之体行殆思而不学殆如:如州,瓜州子夕行步如平常文:微以自文于君越俗断文身度:予自度不得脱何不改乎此度以:夜以兵所寓所翌日,以政殿学士行4.解活用。

(1)指出并解下列句子中用作状的名:北貌敬予分当引决草行露宿(2)指出并解下列句子中用作的名:道海安、如皋直前失信陵文天祥自序其5.下列加点的含与代相同的一是()A 、众予一行可以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也C、以父母之体行殆D、如高沙,常恐无辜死6.指出下列句中加点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的一:()A. 但欲求死,不复利害B.即具以北虚告西二C.死生,昼夜事也。

D.昼夜勤作息,伶俜苦辛7.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各不同的一是()A 、青,取之于而青于B、即具以北虚告西二,以兵大C、行城子河,出入乱石中D、罪于母,母不8、解下列各句加点的重要虚以意北亦尚可以口舌也以政殿学士行夜以兵所寓舍余等以祈使北然而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也。

”即具以北虚告西二以兵大展四明⋯,以至于永嘉挟匕首以不至通州,几以不死以小舟涉波出以所遭以父母之体行殆生无以救国死犹鬼以从王于,以前而予更欲一北,而求救国之策夜以兵所寓舍,而予不得矣北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死而死矣,而境界危以父母之体行殆,而死有余于萃于左丞相府从王于师然微以自文于君亲予之及于死者将藏之于家将请罪于君,君不许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二、选择题 (每题 3 分,共 30 分)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荟萃(cuì)缙(jìn)绅纾(shū)祸翌(yì)日....B 遽( j ǜ)然羁縻(mí)诟(gòu)病造诣(yì)....C 诋(dǐ)毁庶几(jǐ)酋(qiǘ)长彷(páng)徨....D 愧怍(zuò)自刭(jǐng)巡徼(jiào)檄(xí)文....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予自度不得脱何不改乎此度..B 夜则以兵围所寓所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C 竟使遇哨,无不死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D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微斯人,吾谁与归..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除:解除.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意:料想.C.予更欲一觇北觇:窥视.D.北亦未敢遽轻吾国遽:立刻.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归而求救国之策B.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C.北虽貌敬,实则愤怒D.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5.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B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C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D 如高沙,常恐无辜死....6.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其现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B.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C.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D.穷饿无聊,追购又急....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 ①归而求救国之策②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B.①以资政殿学士行②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前②以至于永嘉C.①不幸吕师孟构恶于..直前诟虏帅失信②夜则以兵围所寓舍D.①予自度不得脱,则..8.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A.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B.北虽貌敬,实则愤怒.C.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D.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造成“国事不可收拾”的一组是()①时北兵已迫修门外②战、守、迁皆不及施③北邀当国者相见④吕师孟构恶于前⑤予羁縻不得还⑥辞相印不拜A .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将以有为也殁不能抚汝以尽哀..B.莫知计所出而不知其所止..C.而余不得归矣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后溪虽莫利于世D.贾余庆献谄于..三、句子翻译(每题 3 分,共 18 分)1.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高一指南录后序习题

高一指南录后序习题

《高一指南录后序习题》一、选择题1. 高中生活中,学生最应注重的是:A) 追求成绩的高低B) 培养好的学习习惯C) 参加各种兴趣班D) 与同学之间的关系2. 高一学生在选择科目时,最重要的是:A) 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潜力B) 考虑双亲的意见C) 参考同学的选科情况D) 看重科目的难度和考试成绩3. 高中生活中,充实自己的方法可以有:A) 参加各类学术竞赛B) 参加体育锻炼C) 学习一门乐器D)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4. 以下哪个方法可以帮助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A) 多看电视节目B) 每天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C) 长时间连续学习D)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5. 高中学习中,最需要注意的是:A) 尽量避免问问题,以免被同学嘲笑B)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C) 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不用考虑D) 被动接受老师的讲解二、简答题1. 请列举三种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

答:(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避免临时抱佛脚和拖延症。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记好笔记、及时复习等。

(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

2. 在高一年级,你认为最需要学会的技能是什么?答:我认为高一年级最需要学会的技能是时间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阶段,课业压力较大,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学会如何高效地完成任务。

同时,自主学习能力也很重要,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不依赖于老师的指导和辅导。

3. 如何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答: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主动沟通,坦诚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

(2)保持冷静,不要激动和过激,避免情绪激化和事态扩大。

(3)寻求第三方的介入,如班主任或老师的协助,以中立的角度给予帮助和建议。

三、论述题请简述高一学习中的时间管理对于学业提升的重要性。

答:时间管理对于学业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高中阶段,时间非常宝贵,要学习的知识量庞大,任务繁重,如果没有合理的时间管理,很容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完整版)指南录后序复习整理.doc

(完整版)指南录后序复习整理.doc

指南后序〔宋〕文天祥解:又名序文、序言、叙、叙文、叙言、前言、引、引言、言,”一般置于籍或文章前面,置于后的称“跋”,或“后序”。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 ,内容多明写的主、范、目的及成、写体例等;人代写的序叫“代序” ,内容多介和的作者、作品思想内容和特色。

言表达方式比灵活,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主,也可以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文天祥的《 <指南 >后序》是叙述与抒情相合,中山的《<黄花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把叙事、抒情、融一体。

抒情成分多的序,多半是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如王羲之的《亭集序》。

另一种序是惜言的文字,叫作“ 序”,内容多是于所友的、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阳生序》即是作者写同晚的序。

有一种是写在歌前面的序,叫“ 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的起。

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分属于明文或文,描写写目的、介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明文。

作者作品行或行的属于文。

《指南》是文天祥从出使元大到南返福州期的作,以《渡子江》中句“臣心一片磁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句意命名。

指南:向着南方。

:是段程的。

序:写在作品正文前面的文章,“后序”是因之前已有了“自序”。

本文是一篇序跋文章,作者通自身出使元、逃永嘉的程的叙,扼要地叙述了作生的背景,同也要明了集的体例和目的,作序的和集命名,是一篇典范的序;但又是一篇文兼美的叙事散文。

写作上的特点是叙中兼用了抒情和。

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自号文山。

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南宋末年的国政治家、文学家和人。

宋理宗曾被拔士第一名,任官不到两月即与作尖的斗争,屡遭劾仍持正。

德佑元年,国事危急,文天祥以全部家充,武装力量。

次年元大南下,文天祥被任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和,他不辱国体,慷慨辞,触怒元方丞相伯,被扣,解送北方;至江逃脱,尽,才得南。

端宗昰派遣他与南下元作,(1278 年)兵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辞拒。

指南录后序复习

指南录后序复习

颁奖词写法
1、大笔写意,点明人物事迹
2、纵身开掘,彰显人物精神
3、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
4、言简意丰,自然流畅,富有音韵美
他感动苍天, 让他的惶恐和零丁 都融入了草木山川。他感动世人不 只因为他对故国故土故民的无限依 恋,还因为他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矢 志不渝,毫不世俗和功利的不识时 务,以及视死如归的浩然气概。一 个忠臣孤子的泣血残红,谱写成一 首人间绝响的正气歌。
重点语句翻译
①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 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不幸的是,吕师孟早就同我结怨,贾余庆又紧跟 着媚敌献计,于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国,国事就不 可收拾了。
②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 有为也”。
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正 如古人所说:“将要凭借这有所作为啊!”
余僇( lù )
号呼靡及(háo )( mǐ )
注意释义
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 (萃:聚集) 北亦未敢遽(jù)轻吾国 (遽:匆忙,马上) 吕师孟构恶(è)于前 (坏事。构恶:做坏事。) 予羁(jī)縻(mí)不得还
(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 (诣:到……去。) 天高地迥(jiǒng) (迥:远) 避渚(zhǔ)洲 (渚:水中小块陆地。洲:水中陆地,比渚大。)
• 素材积累
• 文天祥是南宋爱国政治家、民族英雄 、爱国诗人 。他以 自述抒怀的形式, 历数作者自己出使北营被扣及伺机脱 逃九死一生的艰险历程。文章气宇轩 昂,慷慨悲歌,气断声吞,扣人弦心 ,爱国之志,充满字里行间,舍生取 义的崇高品格跃然纸上。以此做以下 练习 :
素材 应用 实践
文笔提升

(完整word版)《指南录后序》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指南录后序》练习题及答案

《指南录后序》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荟萃.(cuì)缙.(jìn)绅纾.(shū)祸翌.(yì)日B 遽.(jǜ)然羁縻.(mí)诟.(gòu)病造诣.(yì)C 诋.(dǐ)毁庶几.(jǐ)酋.(qiǘ)长彷.(páng)徨D 愧怍.(zuò)自刭.(jǐng)巡徼.(jiào)檄.(xí)文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予自度.不得脱何不改乎此度.B 夜则以.兵围所寓所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C 竟.使遇哨,无不死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D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微.斯人,吾谁与归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除:解除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意:料想C.予更欲一觇.北觇:窥视D.北亦未敢遽.轻吾国遽:立刻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归而求救国之策B.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C.北虽貌敬,实则愤怒D.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5.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众谓予一行为..口舌动也..可以纾祸 B 意北亦尚可以C 以父母之遗体..死..行殆 D 如高沙,常恐无辜6.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其现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C.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D.穷饿无聊..,追购又急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归而.求救国之策②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B.①以.资政殿学士行②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C.①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②以至于.永嘉D.①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②夜则.以兵围所寓舍8.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A.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B.北虽貌.敬,实则愤怒C.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D.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造成“国事不可收拾”的一组是()①时北兵已迫修门外②战、守、迁皆不及施③北邀当国者相见④吕师孟构恶于前⑤予羁縻不得还⑥辞相印不拜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将以.有为也殁不能抚汝以.尽哀B.莫知计所.出而不知其所.止C.而.余不得归矣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D.贾余庆献谄于.后溪虽莫利于.世二、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8分)1.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高中语文《指南录后序》同步练习测试题

高中语文《指南录后序》同步练习测试题

《指南录后序》基础知识测试题一、夯实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缙.绅 ⑵纾.祸 ⑶翌.日 ⑷酋. ⑸天高地迥. ⑹二阃. ⑺自刭. ⑻巡徼. ⑼檄. ⑽邂逅.. ⑾觇. ⑿遽. ⒀渚. ⒁诋. ⒂羁縻..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靡 贾 徼 3.为下列形近字组词。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 通 ) ⑵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 通 ) ⑶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 通 ) ⑷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通 ) ⑸主辱,臣死有余僇 ( 通 ) 5.重点实词⑴除: ⑵纾祸: ⑶构恶: ⑷羁縻: ⑸诟: ⑹分当引决:: ⑺无聊: ⑻号呼靡及: ⑼质明: ⑽邂逅: ⑾悲予志焉: 6.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

7. 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

8. 写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⑴穷饿无聊.. 古义: ;今义:①精神无寄托而烦闷。

②形容没有积极意义而令人生厌。

⑵但欲死,不复顾利害.. 古义: ;今义:“利”和“害”两个方面,指利益和害处。

9.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①北虽貌敬 ②草行露宿 ③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④道海安、如皋 ⑤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10.关注文言句式并翻译 ⑴判断句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⑵介词结构后置句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⑶被动句予羁縻不得还二、 当堂检测基能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渚.洲(zh ǔ) 缙.绅(j ìng) 愧怍.(zu ò) 枢.密使(sh ū) B .自刭.(j ǐng) 献谄.(ch ǎn) 邂.逅(xi è) 诟.虏帅(g òu) C .羁縻.(m ǐ) 巡徼.(ji ào) 车辙.(zh é) 诋.大酋(d ǐ) D .觇.视(zh ān) 庶几.(j ī) 檄.文(xi) 纾.国难(sh ū) 2.选出诵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 ( )A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B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C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D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授官。

苏教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高中语文第二专题 指南录后序同步练测 苏教版必修3

苏教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高中语文第二专题 指南录后序同步练测 苏教版必修3

指南录后序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缙.绅(jìn)纾.祸(shū)翌.日(lì)觇.视(chān)B.诋.(dǐ)骂愧怍.(zuò)羁縻..(jīmí)湮.没(yān)C.巡徼.(jiào)遽.(jù)自刭.(jǐnɡ)天高地迥.(jiǒnɡ)D.檄.文(xí)自度.(duó)邂逅..(xièhòu)毗.陵(pí)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于是辞相印不拜.(接受任命)得间.奔真州(空隙,引申为机会)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与“直”相对,错的)B.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而不在使者之目.(列,名单)自分.已死久矣(料想)C.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到……去)北虽貌.敬(貌:表面上)以.资政殿学士行(用……的身份)D.萃.于左丞相府(聚集)北亦未敢遽.轻吾国(非常)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到……去)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例: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A.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C.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D.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4.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统一指挥各路兵马。

B.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大小官员聚集在左丞相的府中,都想不出办法来。

C.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我估计脱不了身,就径直走上前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多次参与吕师孟叔侄的叛国罪行。

D.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把元军的虚实完全告诉了淮东、淮西两位边防统帅,约定(他们)联合兵力奋起反击敌人。

二、课堂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指南录〉后序》同步测试1 (苏教版必修三)

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指南录〉后序》同步测试1 (苏教版必修三)

《指南录后序》[文言基础知识]1. 字词解析①注音释义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萃:聚集)北亦未敢遽(jù)轻吾国(遽:匆忙,马上)吕师孟构恶(è)于前(恶:坏事。

构恶:做坏事。

)予羁(jī)縻(mí)不得还(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诣:到……去。

)天高地迥(jiǒng)(迥:远)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块陆地。

洲:水中陆地,比渚大。

)诋(dǐ)大酋当死(诋:斥骂。

)境界危恶(è)(恶:困难。

)②通假字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

全,都,作副词。

)层见错出(见,通“现”。

)③词性活用A.名词作状语北虽貌敬(貌: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分:按名份)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

露: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B.名词作动词道海安、如皋(道:取道)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④一词多义[间]A名词jiān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扁鹊立有间(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出没于长淮间(之间)B动词jiàn中间崩倒之声(夹杂《口技》)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C量词jiān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副词jiàn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秘密地《陈涉世家》)[靡]A动词mǐ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曹刿论战》)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B动词mí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浪费《冯婉贞》)C形容词mǐ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训俭示康》)D副词mǐ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

靡及:达不到)[如]A动词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往……去,到……去)劳苦功高如此(像《鸿门宴》)固不如也(比得上《鸿门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就怕《鸿门宴》)B介词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按照《狱中杂记》)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愚公移山》)⑤古今异义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没有依托。

苏教版语文高一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第三中学高一语文《指南录后序》识整理练习题

苏教版语文高一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第三中学高一语文《指南录后序》识整理练习题

【重点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缙.绅、大夫、土萃于左丞相府通,意义(2)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通,意义(3)层见.错出通,意义(4)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通,意义2.古今异义(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义:今义:(2)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古义:今义:(3)为巡船所物色..古义:今义:(4)以至于..永嘉古义:今义:(5)几彷徨..死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1)间得间.奔真州(jiàn,意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àn,意义)(2)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意义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意义(3)如如.扬州,过瓜洲杨子桥意义4.词类活用(1)用法北虽貌.敬意义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意义草.行露.宿意义日.与北骑相出没意义(2))用法道.海安、如皋意义二、文言虚词1.而归而.求国之策/死而.死矣而.不在使者之目/而.幸生也何所为2.以(1)相当于“当”。

然而隐忍以.行(2)挟匕首以.备不测(3)几以.捕系死(4)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5)以.资政殿学士行(6)将以.有为也3.则(1)则.直前诟虏帅失信(2)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三、文言句式1.句式(1)初至北营,(我)抗辞慷慨,(元军)上下颇惊动(2)(我)但欲求死,不复顾(个人)利害(3)(我)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4)(我)坐桂公塘土围中,(元人)骑数千过其门,(我)几落贼手死2.句式(1)予羁縻不得还()(2)无日而非可死()(3)几以不纳死()3.句式(1)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2)君亲其谓予何四、自我整理4.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表面上)/则直前.诟虏帅失信(上前)/予分.当引决(按名分)/草.行露.宿(在野草间,在露天里)/日.与北骑相出没(每天)(2)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取道)二、文言虚词1.而(1)连词,表承接。

归而.求国之策/死而.死矣(2)连词,表转折。

而.不在使者之目/而.幸生也何所为2.以(1)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当”。

高中语文《指南录后序》期末复习试题

高中语文《指南录后序》期末复习试题

《指南录后序》期末复习试题一、重要实词积累:解释加点字词意义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会.使辙交驰,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追购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质明..,避哨竹林中,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二、虚词积累1.而(1)归而.求救国之策( ) (2)死而.死矣()(3)而.不在使者之目() (4)而.幸生也何为()2.则(1)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2)夜则.以兵围所寓舍()3.以(1)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2)以.资政殿学士行()(3)将以.有为也() (4)然而隐忍以.行()(5)挟匕首以.备不测() (6)几以.捕系死()(7)夜则以.兵围所寓舍()4.为(1)为.巡船所物色() (2)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三、重点句子翻译与理解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的用法或意义,并指出句中所包含的特殊文言现象。

①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②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③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④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⑤予分.当引决..,然面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⑥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四、文章理解1.下列对文段(呜呼……复何憾哉)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本段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担忧以及自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决心。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2单元 指南录后序 训练—落实提升 Word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2单元 指南录后序 训练—落实提升 Word版含答案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B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C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D .主辱,臣死有余僇【解析】 A 项,“陵”同“凌”;C 项,“见”同“现”;D 项,“僇”同“戮”。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导学号:76722026】A.⎩⎪⎨⎪⎧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 B.⎩⎪⎨⎪⎧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将以有为.也 C.⎩⎪⎨⎪⎧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D.⎩⎪⎨⎪⎧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死而后已,亦义也.【解析】 A 项,介词,在。

B 项,动词,做;名词,作为。

C 项,介词,因为;介词,用。

D 项,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

【答案】 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76722027】 ①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②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③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④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⑤不复顾利害..⑥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⑦为巡船所物色..⑧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A .③④⑥⑧B .①②⑤⑦C .②④⑥⑧D .①③④⑥【解析】②中兴:国家由衰落而复兴。

④出没:时隐时现。

⑥曲直:是非。

⑧邂逅:不期而遇。

其余都不同。

【答案】 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北虽貌.敬B.道.海安、如皋C.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D.予分.当引决【解析】A、C、D三项为名词作状语,B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 B5.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导学号:76722028】(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不指南方不肯休。

(3)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留取丹心照汗青(2)臣心一片磁针石(3)而死固付之度外矣阅读课文“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至“以至于永嘉”,完成6~9题。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课课练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课课练

《指南录》后序(高一必修二)主编人:曹林祥一、文言文基础训练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纾.祸(shū)诟.骂(gòu )诋.大酋(dǐ)枢.密(shū)B.得间.(jiàn )东西二阃.(kǔn )毗.陵.(pí)巡徼.(jiào )C.羁縻..(jīmí)靡.(mǐ)及觇.视(jiàn )天高地迥.(jiǒng)D.自度.(duó)庶几..(shùjī)渚.州(zhǔ)缙.绅(jìn )2.选出注释有误的一项()A.都督诸路.军马(行政区划名)但.欲求死(只)尚可以..口舌动也(可以用)B.去.京口(离开)如.(到)扬州于是辞相印不拜.(就职)C.间.以诗记所遭(有时)得间.(机会)奔真州追购..又急(悬赏捕捉)D.竟使..遇哨(假使)诋.大酋当死(骂)予除.右丞相(除去)3.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偏义复词的一项()A.不复顾利害..,昼夜事也..B.死生C.陟罚臧否,不宜异同..D.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4.下列加点词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A.为巡船所物色..。

..。

B.避渚洲,出北海C.不复顾利害..死。

..。

D.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5.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正确的一项是()①北亦未敢遽轻.吾国②北虽貌.敬③草.行露宿④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⑤道.海安、如皋⑥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⑦亦以明死.生之大⑧粪土..当年万户侯⑨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⑩吾从而师.之A.①⑦/②③④/⑤⑥⑨/⑧⑩B.①⑦/②③④/⑤⑥⑩/⑨⑧C.①⑦/②③④⑧/⑤⑥⑨/⑩D.①⑦/②③④⑥/⑤⑧⑩/⑨6.选出对联“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所赞美的历史人物()A..文天祥B.岳飞C.司马迁D.屈原7.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A.《〈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言,由于在这篇序文之前已经写过一篇自序,所以把这篇序叫做后序。

《指南录后序复习》

《指南录后序复习》

• [间] •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 • 扁鹊立有间(一会儿) •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 中间崩倒之声(夹杂)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 安得广厦千万间(量词) •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 •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秘
密地)
• [靡] • A动词mǐ •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 • 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 • B动词mí • 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浪费) • C形容词mí •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 • D副词mǐ •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靡及:
• 未几:不久。 • 诣:到……去。 • 驱:驱使。 • 而:表转折,但,却。 • 分当:本当,理当。 • 昔人:即古人。
翻译
未几,贾余庆等以
• 不久,贾余庆等以祈
祈请使诣北,北驱 予并往,而不在使 者之目。予分当引 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
请使的身份到元京大 都去,元军驱使我一 同前往,但不列入使 者的名单。我按理应 当自杀,然而仍然含 恨忍辱地前往。正如
• 1、通假字
•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同“俱”
• 2、古今异义词
• ①穷饿无聊,
• 古:没有依托
今:没有价值
• ②抗辞慷慨
• 古:意气激昂
今:大方
• ③以至于永嘉。
• 古:到达
今:另提一事
• 3、词类活用 • ①北虽貌敬 名词做状语,表面上
②予分当引决 名词做状语 按本分
• ③草行露宿, 名词做状语,在草丛中 • ④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 名词做状语,每天 • ⑤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 名词做动词,走上前
为也。”
古人说:“将要有所
作为啊!”

苏教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选修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第二专题 《指南录》后序习题 苏教版必修3

苏教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选修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第二专题 《指南录》后序习题 苏教版必修3

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高中语文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习题苏教版必修3课题《指南录》练习日期3月6日主备人熊晓燕审核人胡兴国书写评价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解.数/解.甲归田着.凉/着.手成春连累./硕果累.累提.防/提.心吊胆B.济.世/人才济.济应.届/应.有尽有豪强./强.词夺理铜臭./遗臭.万年C.落拓./经文拓.片肥胖./心宽体胖.悄.然/悄.无声息折.本/百折.不挠D.复辟./鞭辟.入里瘦削./削.足适履收拾./拾.级而上模.样/模.棱两可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面对国内彩电市场严重滞销的不利形势,长虹电器集团积极更新技术并提升售后服务质量,恪守”韧性、信心、开放”的创新观念,在竞争中一下子取得了优势地位。

B.海洋国家依赖对外贸易,国家安全范围不仅取决于主权所不及的海洋和贸易区域的秩序,还取决于本土治理。

这是海洋国家把海权作为战略重点的根本原因。

C.说起成都以及附近游玩的地方,非常的多,但是几乎都离不开历史二字,这个巴蜀文化重镇,发生过多少历史事件,有多少历史人物曾在这里上演了传奇的人生大戏。

D.据记者了解,为了维持房价数据的“稳定”,部分一线城市对高价房暂停发放预售许可证,使高价房无法入市销售,低价房源则加大入市,从而拉低了新房的平均成交价格。

3.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荟萃.(cuì)缙.(jìn)绅纾.(shū)祸翌.(yì)日B 遽.(jǜ)然羁縻.(mí)诟.(gòu)病造诣.(yì)C 诋.(dǐ)毁庶几.(jǐ)酋.(qiǘ)长彷.(páng)徨D 愧怍.(zuò)自刭.(jǐng)巡徼.(jiào)檄.(xí)文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予自度.不得脱何不改乎此度.B 夜则以.兵围所寓所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C 竟.使遇哨,无不死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D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微.斯人,吾谁与归5.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C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D 如高沙,常恐无辜..死6.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B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C 行城子河,出入乱石中D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7.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A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B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C 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D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8.翻译下列句子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完整版)《指南录后序》练习题及答案.docx

(完整版)《指南录后序》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东明一中高一语文下《指南录后序》练习题2016-2-27《指南录后序》练习题一、选择题 (每题 3 分,共 30 分)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荟萃( cuì)缙(j ìn)绅纾(shū)祸翌(yì)日....B 遽(j ǜ)然羁縻(mí)诟(gòu)病造诣( yì)....C 诋(dǐ)毁庶几( j ǐ)酋(qi ǘ)长彷(páng)徨....D 愧怍( zuò)自刭(j ǐng)巡徼(ji oà)檄( xí)文....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予自度不得脱何不改乎此度..B 夜则以兵围所寓所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C 竟使遇哨,无不死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D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微斯人,吾谁与归..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除:解除.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意:料想.C.予更欲一觇北觇:窥视.D.北亦未敢遽轻吾国遽:立刻.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归而求救国之策B.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C.北虽貌敬,实则愤怒D.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5.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B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C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D 如高沙,常恐无辜死....6.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其现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B.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C.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D.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 ①归而求救国之策②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B.①以资政殿学士行②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前②以至于永嘉C.①不幸吕师孟构恶于..直前诟虏帅失信②夜则以兵围所寓舍D.①予自度不得脱,则..8.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A.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B.北虽貌敬,实则愤怒.C.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D.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造成“国事不可收拾”的一组是()①时北兵已迫修门外②战、守、迁皆不及施③北邀当国者相见④吕师孟构恶于前⑤予羁縻不得还⑥辞相印不拜A.①③⑤ B .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将以有为也殁不能抚汝以尽哀..B.莫知计所出而不知其所止..C.而余不得归矣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后溪虽莫利于世D.贾余庆献谄于..二、句子翻译(每题 3 分,共 18 分)1.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苏教版语文高一语文高中必修Ⅲ苏教版《指南录后序》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高一语文高中必修Ⅲ苏教版《指南录后序》同步练习

语文高中必修Ⅲ苏教版《指南录后序》同步练习【夯基达标】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荟萃.(cuì)缙.(jìn)绅纾.(shū)祸翌.(yì)日B 遽.(jù)然羁縻.(mí)诟.(gòu)病造诣.(yì)C 诋.(dǐ)毁庶几.(jǐ)酋.(qiú)长彷.(páng)徨D 愧怍.(zuò)自刭.(jǐng)巡徼.(jiào)檄.(xí)文★解析:C项有误。

庶几(jī)答案:C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予自度.不得脱何不改乎此度.B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C 竟.使遇哨,无不死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D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微.斯人,吾谁与归★解析:D项相同。

微:无、没有;(A:度:估计;法度。

B:以:率领;凭借……身份。

C:竟:假使;到……终了的时候。

)答案:D3.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众谓予一行为..口舌动也..可以纾祸 B 意北亦尚可以C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D 如高沙,常恐无辜..死★解析:D项相同。

无辜:无罪。

答案:D4.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B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C 行城子河,出入乱石中D 请罪于母,母不许★解析:C项为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其他各句均为倒装句。

答案:C5.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A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B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C 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D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名词活用为状语。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语文必修三练习2.5指南录后序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语文必修三练习2.5指南录后序

5 指南录后序(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基础巩固(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荟萃.(cuì)缙.绅(jìn)纾.祸(shū)翌.日(yì)B.遽.然(jù) 羁縻.(mí) 诟.病(ɡòu) 造诣.(yì)C.诋.毁(dǐ) 庶几.(jǐ) 酋.长(qiǘ) 彷.徨(pánɡ)D.愧怍.(zuò) 自刭.(jǐnɡ) 巡徼.(jiào) 檄.文(xí)解析C项“几”应读jī,“酋”应读qiú。

答案 C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予自度.不得脱物换星移几度.秋B.夜则以.兵围所寓舍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C.竟.使遇哨,无不死有志者事竟.成D.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微.斯人,吾谁与归解析D项,微:无、没有。

A项,度:估计/量词,表次数。

B项,以:率领/凭借……身份。

C项,竟:假使/终于,终究。

答案 D3.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C.以父母之遗体..行殆D.如高沙,常恐无辜..死解析D项,无辜:无罪。

古今义相同。

A项,行为:(古)两个词,“去一趟就”;(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B项,可以:(古)两个词,“可以凭借”;(今)能愿动词,表示可能或许可。

C项,遗体:(古)赐予的生命,留给(自己)的身体;(今)死者的尸体或动植物的残留物质。

答案 D4.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B.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C.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D.请罪于母,母不许解析C项,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其他各项均状语后置句。

答案 C5.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A.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B.北虽貌.敬,实则愤怒C.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D.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名词用作状语。

高中精练精析 第2专题 指南录后序 必修3 试题(共10页)

高中精练精析 第2专题 指南录后序 必修3 试题(共10页)

第二专题(zhuāntí) 指南录后序【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以下文段,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1.对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除:解除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意:料想觇.北觇:窥视遽.轻吾国遽:立即【解析】选A。

除:授予官职。

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A.①归而.求救国之策②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B.①以.资政殿学士行②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C.①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②以致于.永嘉D.①予自度不得脱,那么..以兵围所寓舍..直前诟虏帅失信②夜那么【解析】选B。

A项,前者连词,表承接;后者连词,表转折。

B项,都是介词,凭借……〔身份〕。

C项,前者介词,在;后者介词,到。

D项,前者副词,于是,就;后者副词,却。

3.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其现代意义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 )行为..可以纾祸B.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虚实..告东西二阃无聊..,追购又急【解析】选C。

都是指假和真,泛指内部情况。

4.以下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哪一项〔〕B.缙绅(jìnshēn)、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C.北虽貌敬,实那么愤怒【解析】选B。

“缙〞,同“搢〞,插。

5.关于这局部文字的段落分析错误的一项是哪一项〔〕A.第1段,述说出使的背景。

B.第2段,表达在元HY营不辱使命,保卫民族尊严的经历。

C.第3、4段,写北行途中逃脱的行程。

D.第1至4段重在抒情。

【解析】选D。

重在“记叙〞。

6.对?指南录后序?一文讲解有误的一项是哪一项( )A.?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

B.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之意,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爱国之情。

C.由于在这篇序文之前作者已经写过一篇?自序?,所以把这篇序叫做“后序〞。

D.本文表达和抒情相结合,前面四段以表达为主,间或者抒情,第五段以议论为主,又历数了种种危险的遭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高中测试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指南录后序》学案
[学习要求]
1. 学习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为……所”被动句式。

2.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

3. 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论证,抒情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文言基础知识]
1. 字词解析
①注音释义
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萃:聚集)
北亦未敢遽.(jù)轻吾国(遽:匆忙,马上)
吕师孟构恶.(è)于前(恶:坏事。

构恶:做坏事。


予羁.(jī)縻.(mí)不得还(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诣:到……去。


天高地迥.(jiǒng)(迥:远)
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块陆地。

洲:水中陆地,比渚大。

)诋.(dǐ)大酋当死(诋:斥骂。


境界危恶.(è)(恶:困难。


②通假字
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

全,都,作副词。


层见.错出(见,通“现”。


③词性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表面上)
予分.当引决(分:按名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

露: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
B.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④一词多义
[间]
A名词jiān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
扁鹊立有间(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B动词jiàn
中间崩倒之声(夹杂《口技》)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
C量词jiān
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副词jiàn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秘密地《陈涉世家》)
[靡]
A动词m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曹刿论战》)
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
B动词mí
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浪费《冯婉贞》)
C形容词mǐ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训俭示康》)
D副词mǐ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

靡及:达不到)
[如]
A动词
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往……去,到……去)
劳苦功高如此(像《鸿门宴》)
固不如也(比得上《鸿门宴》)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就怕《鸿门宴》)
B介词
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按照《狱中杂记》)
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愚公移山》)
⑤古今异义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没有依托。

今:单调,没有价值。


以至于永嘉(古:到达。

今:表示退一步的副词。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古:十分激烈。

今:大方。


为巡船所物色(古:搜寻。

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几彷徨死(古:走投无路。

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⑥偏义复词
不复顾利害(偏指“害”,危害)
⑦源于本文的成语
痛定思痛——悲痛过后再回想痛苦的情景。

含有令人感慨深思的意思。

定:平静、止住。

2. 句式解析
①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

莫知计所出(此句活译为“谁都想不出办法来”。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住的……”,作“舍”的定语)
②“为”与“所”相呼应,表示被动
为巡船所物色
为巡徼所陵迫死
3. 难句解析
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一”,是动量词。

“一行”,是走一趟意思。

“谓……为……”是“说……是……”的意思。

全句译作“大家说我走一趟是可以缓解国家的祸患的。


②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爱”,吝惜。

“意”估计。

“北”,元军方面。

“尚”,追。

“可以”,可以凭借。

“口舌”,代“言辞”。

“动”,说动。

全句译作“国家的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不能吝惜自己的生命,(而且)估计元军方面也还是可以凭借(自己的)言语说动的”。

③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将”,将要。

“以”介词,凭。

“以”后省略了表示“隐忍以行”意思的宾语。

“为”,读wéi,作为。

全句的意思是:(正如)古人所说:“将要凭(隐忍而行)的做法有所作为。


④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逐不可收拾。

吕师孟是南宋的兵部侍郎,在文天祥出使元军之前就投降了元军,“构恶于前”,就是“在……之前已干了什么坏事”。

贾余庆是南宋的右丞相,和文元祥一道出使元军,但他背着文天祥向元军献媚请降,并向元军献计囚系文天祥。

“羁縻”,是“被扣留”的意思。

⑤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庄子》中有“死生为昼夜”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的话。

意思是:死和生,就像有昼有夜的自然现象一样平常。

文天祥这样讲是表现他在生命面临危险面前泰然自若。

全句译作:死与生,如同有昼有夜一样是极平常的事,死就死了。

可是危难险恶的处境不断出现,(真)不是人生在世能够忍受的。

[内容主旨]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4段)自叙出使元营所遭遇的种种磨难。

其中1~3段重在记叙,第4段以抒情为主。

第1自然段中,先讲自己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再讲自己当时的心情是:“不得爱身”,即已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

其意图是:一方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第2自然段中至北营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至北营……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第二阶段是“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不得归矣。

”第三阶段是“未几……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最后讲本来是“分当引决”的,但仍“隐忍以行”是为了“将以有为也”。

第3自然段写北行路中得脱的行程。

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至京口……中兴机会,庶几在此”,写得脱后的喜悦。

第三层,“已而得舟,……以至于永嘉。

”写得舟后急于南下的急迫心情。

第4自然段,以抒情为主,表明爱国、忧国的心志。

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此句引出“及于死”的危难,总起下文。

第二层,“诋大酋当死;……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共用17个排比句。

情感真挚,气势磅礴,再现了文天祥此次北行历经的磨难。

第三层,“呜呼!……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把思想感情向前推进,进一步抒发了出生入死而国事难为的伤痛。

第二部分(5—6段),说明写作情况和结集的目的,题名。

这部分告诉我们文天祥是“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至)“今存其本不忍废”而得以保存。

文天祥将诗结成集目的是“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写作特点]
1. 本文记叙,抒情,议论很完美地结合。

表现在:
①在记叙的基础上抒情。

例如第2段,写被驱北上时,指出“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这里包含着克制内心无限痛苦的强烈感情。

这是在记叙基础上的抒情,而抒情中又带有议论成分。

②在叙事的前后,用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直接抒情。

例如第4段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文中用大段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文字表达心境。

③有时将感情融入叙事。

如第3段,既写出了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而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

2.语言生动而准确,特别是动词的使用。

如文中表现行踪的动词,表示离开某地用“去(京口)”表示前往某地用“如(扬州)”“趋(高邮)”;表示到达某地用“至(海陵)”,“来(三山)”;表示经由某处用“过(瓜州扬子桥)”,“道(海安、如皋)”,“历(吴门毗陵)”。

此外,动词“奔”“变”“诡”“行”“宿”“出”“没”“穷饿”“呼号”“避”“渡”“入”“展转”都准确地表明了活动地点,也表达了作者心情急切、紧张和经历的坎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