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生态学家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简介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简介蕾切尔·卡逊(RachelCarson,1907年5月27日-1964年4月14日),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她的作品《寂静的春天》(SilentSpring)引发了美国以至于全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蕾切尔·卡逊简介蕾切尔·卡逊出生于1907年的5月27日,她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中。
1929年的时候,蕾切尔·卡逊从宾夕尼亚女子学院毕业,开始攻读硕士学位,并于1932年在霍普金斯大学获得了动物学硕士学位。
之后,蕾切尔·卡逊一边在伍德豪海洋生物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一边先后在霍普金斯大学和马里兰大学任教。
1932年的时候,蕾切尔·卡逊的父亲去世了,她的经济条件不再允许她攻读博士学位,她要回家赡养自己的母亲,便在渔业管理局做兼职和为电台专有频道广播撰写科技文章。
1936年的时候,蕾切尔·卡逊在严格的考试筛选之后,以水生生物学家的身份成为渔业管理局受聘的第二位女性。
一年之后,蕾切尔·卡逊的姐姐去世,为了抚养自己的两个外甥女,她出版了第一部著作《海风的下面》——一部描写海洋生物的著作。
蕾切尔·卡逊的一天便是在科研工作和环保问题的写作中度过的,她的《海风的下面》便是涉及了一些环保问题,但是当时的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不是非常地重视,所以蕾切尔·卡逊便开始直接撰文探讨环保问题。
1948年,蕾切尔·卡逊撰写了一部关于海洋自然科学发展的专著——《我们周围的海洋》,1955年出版《海洋的边缘》,1962年出版《寂静的春天》。
正是这本《寂静的春天》,促使了环境保护事业在美国和全世界迅速发展。
蕾切尔·卡逊的作品虽然蕾切尔·卡逊是一位美国的海洋生物学家,但是在她的一生当中,撰写了很多文章。
著名的生态学家及其故事
著名的生态学家及其故事好嘞,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些超级著名的生态学家,他们的故事可真是让人心潮澎湃,简直是既有趣又有料。
让我们来聊聊约翰·缪尔。
这位老兄可真是个传奇人物,简直就像是大自然的代言人。
想象一下,19世纪的美国,他就像个狂热的环保者,跑到山里去,跟大树、花草打成一片。
他的故事可不是简单的“我爱大自然”,而是一个追求自由、热爱生活的灵魂。
他甚至跟西部的自然风光恋爱了一样,简直让人羡慕得不行。
他为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多少人因他而爱上了大自然。
话说,他的口号就是“保护自然,拯救自己”,听上去是不是特别有道理?再说说蕾切尔·卡森,哎,她的故事可真让人感慨万千。
她是个气质优雅的女性,写的书可真是振聋发聩。
特别是她的《寂静的春天》,简直像是一声警钟,唤醒了无数人对环境的关注。
她揭露了化学农药对生态的影响,那时候可没多少人愿意听她的,但她就是不怕吃亏,毅然决然地站出来。
你想想,一个女人,面对当时那样的环境保护无视,勇敢地发声,真是令人钦佩。
她的坚持就像一颗小种子,慢慢在全世界生根发芽。
现在,每当我们提到环保,心里总会想到她,简直是女神级别的人物。
然后呢,咱们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贾雷德·戴蒙德。
这位老兄可谓是个多才多艺的家伙,既是生态学家,又是人类学家,甚至还是历史学家,简直就是个百科全书。
他的书《枪炮、病菌与钢铁》可是卖得火热,讲述了文明发展的背后故事,里面的道理让人一看就懂。
他用简单的语言告诉我们,生态和社会是息息相关的,咱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忽视了大自然的规则。
听说他在野外考察的时候,看到濒危动物的那种无奈,简直让人心痛。
他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学术,而是希望唤起大家对未来的责任感。
说到这里,咱们再来聊聊海洋生物学家简·古道尔。
她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她跟黑猩猩的故事可真是让人惊叹。
想象一下,一个小姑娘,背着背包,跑到非洲的丛林里,和黑猩猩们一起生活,研究它们的行为。
中国引领着世界的生态文明——记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
中国引领着 世界 的生态文 明
— — 记美 国国家人文科 学院 院士小约翰 ·柯布
文 I铁 铮
34 CC 绿色 中 国
2018年 5月 19日,在 中 国生 态 文 明建 设 史 上是一个具 有重大意义的一天 。
这一天 ,习近平总书 记在全 国生态环境 保护大 会发 表了重要 讲话 ,强调 打好污 染防治攻坚 战 ,推 动生 态文 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
的生 态村里 。他知 行合一 ,生活 极简 。20多 年没 著 名论断后 ,在 多种场合强调 ,直接进入生 态文明
买过新衣服 。眼 睛做 白内障手术后回到家里 ,吃 的 的发 展抉择 ,带给 中国一 个千载 难逢 的伟 大机会 。
是前一天剩 的速 食骊 。为了热衷的事业 ,他捐 出了 这个机会 是中国独有 的机 会 。抓住这个 机会 ,将选
抵达克莱 蒙是当地的 下午 。为 了倒 时差 ,也为 了利用有 限的时间 ,尽 管已 20多个 小时没有睡觉 , 但还是坚持在大学城里 转 。脚板 已经走疼了的时候 ,
王治河老兄打来 电话 ,要 带我 和另一位老师去拜 访 社会等各个领 域的 巨大发 展 ,尤其是生 态文明建设
祠 布 博 士 。
广袤的 自然 、滋养人类的生态 ,不 停地眺望着世 界
他所倡导 的过程哲学 ,一 直尝试着将生 态与文
的远方 ,当然包括大洋彼岸的中国 。
听说 我 从 中 国来 ,他 慈祥 的 双 眼 更 加 明 亮 。
他 有 异 常浓 郁 的 中 国情 结 ,与 中 国有 不 解 之 缘 。
每 遇正 式场 合 ,他 总 爱身 着枣 红色 的 唐装 。这 是
请简要介绍以下五位著名生态学家及其贡献
请简要介绍以下五位著名生态学家及其贡献
1.阿尔杰·赫兹贝格:他是生态学的奠基人之一,提出了生态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为生物学、地理学、气象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 瑞秋·卡森:她是环保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其著名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为代表,揭示了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引起了全球的环保意识。
3. 戈特弗里德·穆勒:他是生态学的先驱之一,提出了“生态位”等概念,通过研究物种间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揭示了生物的适应机制和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规律。
4. 伦纳德·桑顿:他是生态学的著名学者,通过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循环和地球表层过程,揭示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后来的生态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5. 詹姆斯·洛弗洛克:他是生态学与文化研究的跨学科学者,提出了“生态学价值观”等概念,将生态学与社会科学联系起来,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支撑。
- 1 -。
外国现代生态学家:奥德姆人物简介
⌛️
奥德姆对环境保护事业的贡献
奥德姆的生态系统管理
实践为环境保护事业提
供了技术支持和管理经
验
奥德姆的生态保护观点为环境保护事
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奥德姆的生态伦理思想
为环境保护事业提供了
道德约束和指导
• 奥德姆的环境保护理论强调人类
• 奥德姆的生态系统管理方法和技
• 奥德姆的生态伦理观念强调人类
• 大学时期专攻生物学,辅修地理学
• 硕士阶段开始研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03
教育背景
• 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学士
• 芝加哥大学生态学硕士
• 哈佛大学生态学博士
奥德姆的教育背景和专业领域
教育背景
• 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学士
• 芝加哥大学生态学硕士
• 哈佛大学生态学博士
专业领域
• 生态系统生态学
• 环境保护
生态伦理的基本原则
• 尊重自然原则
• 生态平衡原则
• 共同责任原则
奥德姆的生态伦理实践
生态伦理教育
⌛️
• 开展生态伦理教育活
动,提高公众生态伦理意
识
• 培养生态伦理人才,提
高生态伦理工作水平
生态伦理实践
• 推动生态伦理教育纳入
国民教育体系
• 在生产、生活、消费等
生态伦理立法
方面践行生态伦理原则
•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外国现代生态学家:奥德姆人物简
介
DOCS
01
奥德姆的生平和背景
奥德姆的出生地和成长经历
01
出生地:美国纽约州
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心_
55科学中国人在潘文石教授的倡导下,由海外华人出资建立了大熊猫与野生动物研究中心,主要开展大熊猫、白头叶猴和中华白海豚等濒危野生动物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
培养出一支以吕植教授为首的年轻队伍。
鉴于北京大学已有的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的雄厚基础和颇具活力的保护生物学的发展,中心整合了相关学科,更名为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心,完备了保护生物学的学科体系,整合和带动其他宏观生物学科发展。
中心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
研究中心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主要研究地域,坚持生物多样性野外研究工作,将宏观生命科学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利用北大交叉学科的优势,不断发展新的理论问题并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危机提供可行的思路,为我国在经济崛起中留下绿色的生态足迹作出我们的努力。
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心潘文石教授和学生们在一起吕植教授生态学及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的队伍 潘文石 教授,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中心主任,美国史密森学会和圣地亚哥动物学会的兼职研究员。
先后获得国家教委科学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美国大熊猫基金会科学特别成就奖,荷兰王子颁发的保护野生生物金奖,圣地亚哥动物学会野生动物保护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吕 植 教授。
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生物学系生物化学专业,1992年获博士学位。
现兼任美国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e)NOAHS中心兼职科学家,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物种保护区负责人。
吕植1985年以来即从事大熊猫的生态学研究,在野生大熊猫的研究工作中成绩斐然,先后两次获国家科委、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被中国科协评为杰出青年科学家,获第九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的荣誉称号。
布鲁斯E.瑞特曼(BruceE.Rittmann)教授简介
布鲁斯E.瑞特曼(Bruce E.Rittmann)教授简介布鲁斯E.瑞特曼(BruceE.Rittmann)教授简介布鲁斯E.瑞特曼(BruceE.Rittmann,1950一)教授是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西北大学环境工程约翰?埃文斯教授,美国环境工程与科学教授协会会长,美国国家水科学与技术研究理事会副主席.瑞特曼教授目前还受聘担任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瑞特曼教授研究领域主要是结合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地球化学和微生物生态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并应用于水和废水的生物处理以及污染水体和土壤的生物修复.他目前还是国际着名杂志《生物降解》(Biodegradation)的主编和《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编辑委员会的顾问.瑞特曼教授还曾担任美国环保局的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20o2—20o3).由于瑞特曼教授在水科学与技术方面的杰出成就,他曾是美国国家水研究学院第一个Clarke奖的获得者;他还曾获得WalterHuber研究奖;伊利诺斯大学优秀学者奖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总统青年奖.他的名字列入了美国科学信息学院被引用频次最高的名单.他还是2004年环境工程与科学教授协会杰出演讲者.瑞特曼教授与PerryMcCaay教授于2001年出版的着作——《环境生物技术:原理与应用》现已被翻译为西班牙文,中文,朝鲜文和日文.Dr.BruceE.RittmanniSJohnEvansProfessorofEnvironmentalEngineeringatNorthwester nUniversity.Hisresearchcombinesengineeringwithmicrobiology,biochemistry,geochemistry,and microbialecologytoaddressfundamentalandappliedissuesinthebiologicaltreatmentofwat ersand wastewaterandinthebioremediationofcontaminatedaquifersandsoils.Dr.RittmanniSamemberoftheNationalAcademyofEngineering.HealsohasbeenthePres —identoftheAssociationofEnvironmentalEngineeringandScienceProfeSSOrs.theVice—Chairof theWaterScienceandTechnologyBoardoftheNationalResearchCouncil(NRC),andamem beroftheE.P.A.ScienceAdvisoryBoard(SAB).HecurrentlyiStheEditor—in—Chiefoftheinter—nationaliournalBiodegradationandontlleEditorialAdvisoryBoardofEnvironmentalScien ce&Technology.Dr.RittmannchairedtheNRCcommitteesthatpublishedInSituBioremediatio n:WhenDoesItWork?andNaturalAttenuationforGroundwaterRemediation.Dr.RittmannwasawardedthefirstClarkePrizeforOutstandingAchievementsinWaterSci —enceandTechnologyfromtheNationalWaterResearchInstitute.HepreviouslywontheWalt erHu—berResearchPrizefromtheASCE,theUniversityScholarAwardfromtheUniversityofIllino is,andthePresidentialY oungInvestigatorawardfromthe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Dr.Rittma nniSon theListofMostHighlyCitedResearchersofthe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ISI).Dr.R itt—mannisthe2004DistinguishedLecturerfortheAssociationofEnvironmentalEngineeringa ndSci—enceProfeSSOrs.TogetherwithDr.PerryMcCarty.Dr.RittmannauthoredthetextbookEnvironmentalBiotec h—nology:PrinciplesandApplications(McGraw—HillBookCo.),whichwasreleasedin20o1andistranslatedintoSpanish,Chinese,Korean,andJapanese.(永明)。
罗伯特·梅
罗伯特·梅(1936-2020年)被誉为澳大利亚最有造诣的跨界科学家之一。
就和领导力,罗伯特·梅曾于1995-2000年期间担任英国首席科学顾问,
英国皇家学会主席,并于2001年受封为勋爵。
求学期间,罗伯特
学和物理,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期,他致力于将数学方法应用于自然群落研究,发现生态系统中的混沌。
的工作促进了混沌理论的成型,
型迁移到人类传染病的建模研究上。
罗伯特·梅借用生态学概念,
选择”科学家:正处于发展早期,
简单且重要的事情。
这种自我评价低估了罗伯特·梅的惊人著作,但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他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的职业生涯——在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理论生态学、
病学、生物多样性等多个领域都有值得瞩目的成果。
一生辗转多个学科领域,
寻找复杂系统背后的统一规律。
1972年,罗伯特·
学模型,为了弄清楚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否能够一直保持稳定,或者说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否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物种灭绝其他物。
外国现代生态学家:坦斯利人物简介
•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该假说
• 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联的理论模型
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的实践
生态系统恢复的实践
• 参与了国际生态恢复与保护项目
• 提出了生态系统恢复的实践方法和关键技术
生态系统保护的政策建议
• 提出了生态系统保护的目标和原则
• 强调了政府在生态系统保护中的责任和作用
03
坦斯利的重要学术贡献
• 为生态学实践应用提供了政策指导
• 为生态系统保护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支持
对生态学教育与交流的促进作用
积极参与国际生态学会的领导工作
设立生态学奖学金和资助项目
• 推动了国际生态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 支持生态学教育和研究
• 为生态学教育提供了国际交流平台
•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生态学家
05
坦斯利的学术传承与影响
• 硕士阶段深入研究生态学的理论与实践
• 博士阶段开始关注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问题
毕业后在世界各地进行生态学研究
• 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 与世界各地的生态学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
坦斯利的学术研究与职业生涯
坦斯利在学术界的地位逐渐上升
• 成为国际生态学会的领导者之一
• 荣获多项国际生态学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 他的学生和弟子继续研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 为生态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
坦斯利在生态学领域的地位与影响
成为国际生态学会的领导者之一
• 他在生态学领域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 为生态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荣获多项国际生态学奖项和荣誉
• 体现了他在生态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和贡献
(已)著名生态学家介绍
一、国外著名生态学家介绍一、E.P.OdumEugene Pleasants Odum(哥哥)(1913~2002),1913年 9月17日生于美国新罕布什尔。
1934年获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学士学位;1939年获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学位。
1937~1939年在北卡罗来纳大学任助教;1939~1940年在纽约州埃德蒙·奈尔斯爱斯基摩人保护区任生物学研究员。
1940~1957年在佐治亚大学先后任助教授、教授;并于1957年任该大学阿鲁尼基金会动物学教授;1961年任该大学生态学研究所所长。
他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生态学,他与其弟H. T. Odum 最早认识到把能流作为生态学原理的重要性,并使生态学与经济学结合起来,发展了人类生态学。
此外,他在鸟类生态、脊椎动物种群以及河口、湿地生态学等方面,也有不少的研究。
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发展协会会员。
1964~1965年被选为美国生态学会主席。
1953 出版了经典著作《Fundamentals of Ecology 》(国内翻译为《生态学基础》),开创了“生态系统”研究的热潮,并一直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演替、生态系统服务等生态学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生物“冗余”概念,引起世界范围的反响(见动植物板块的“生物的冗余“一帖)。
1977 获得泰勒奖(Tyler Award ),1988获得瑞典科学院颁发的克拉夫奖(Craafort Prize。
生态学的诺贝尔奖)。
二、H.T.OdumHoward Thomas Odum(弟弟)(1924, Chapel Hill,North Carolina–2002 Gainesville, Florida) 由Howard Thomas Odum创立的能值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传播始于1990年Howard Thomas Odum的第二次访华。
在此期间,即1990年8月1日至1990年8月21日他访问了台北、广州、北京和沈阳,并作了多个学术报告,如"自组织与系统生态学"和"能值分析与环境评价"等。
牛满江简介
虽然长期身居国外,牛满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依然不改。七十年代初,中国的乒乓外交导致了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2月访华。2月28日,中美联合公报签署后,牛满江就急切要求去中国探亲。回到美国后,他热情地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向美国人民介绍中国,为增进中美人民之间的感情和友谊,促进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历史的原因,那时候的中美两国学者之间是不允许有任何来往和交流的,这是一个谁也不敢逾越的“禁区”。牛满江以一个科学家的远见和胆识,冲破这一禁区,开辟了科学合作改善中美关系的途径,架设了中美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桥梁。1973年,他与童第周教授发表用mrna改变遗传性的报告;1978年,他打破禁令,接收了中科院派往美国的访问学者。他积极帮助中科院筹建“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为其争取洛氏基金及联合国的资助,1980年7月25日,idb奠基建所,他受中科院聘请担任了idb科学顾问。
无疑地,牛满江的“外基因学说”开创了人工培育新物种的新思路,是人类在生物遗传工程方面的一大突破。牛满江因此获得了“利利学术”奖及“古根海姆”奖,并于1970年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土。
牛满江1912年10月31日出生于中国河北省保定府博野县东程召村的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他自幼好学上进,读书很刻苦,1932年考人北京大学生物学系,1936年毕业留校担任助教。牛满江1943年与张葆英女士结婚,生有二女。
莫定森
孟宪承
马化腾
马祖光
中教科文卫名人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外国现代生态学家:保罗·谢泼德人物简介
02
保罗·谢泼德的生态学研究方法与理论
保罗·谢泼德的生态学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
生态系统实验方法
数据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验证
• 采用长期定位观测和实验的方法
• 运用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GIS)
• 通过重复实验和对比分析,验证研
• 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
• 证明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的重要作用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理论
• 提出了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和方法
• 为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保罗·谢泼德与其他生态学家的合作与交流
对生态学发展的影响
• 通过合作与交流,推动了生态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 为生态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为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保罗·谢泼德在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方面的研究
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关系
• 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关系
• 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方法和框架
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与评估
• 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分类和评估
• 揭示了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的重要价值
保罗·谢泼德在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方面的研究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理论
• 提出了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和方法
• 为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实践案例
• 分析了一些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实践案例
• 提出了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未来展望
• 展望了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生态保护实践的指导
新闻:李百炼院士为农学新生上“第一节课”
李百炼院士为农学新生上“第一节课”(通讯员谭亮魁)“听说外籍院士要来给我们上大学的第一节课,我一定要去听听!” 9月12日下午,西校区2教1楼学术报告厅,坐满了来自农学院的新生,优秀校友、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终身教授、美国人类生态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科学委员会名誉教授李百炼与学生进行了温馨交流。
李教授结合自己读书时代留下的大量珍贵照片,讲述了在原湖北农学院的前身旧校址沙洋七里湖读书的故事,尽管条件很艰苦,但同学们都已成才,有海外学者、商界精英、政坛要员、科研能手。
听完李教授的讲述,同学们送上了热烈的掌声。
关于人生,李教授介绍了自己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述了学习和工作中的一些重要转折,特别是他对生态系统建模探索的艰辛之路。
为了引导学生看清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李百炼教授提醒所有新生应该变通螺丝钉精神,向与时俱进靠拢,要想办法学到真本事,争取全面发展。
他告诉同学们:成长没有捷径,成功绝非偶然,优秀是一种习惯,刚进校的新生从大一就要制定目标,自己不是天才,所以要勤奋,要敢想,更重要的是付出行动。
报告会结束后,农学1403张露感言,因为自己来自农村,被长江大学农学院录取后,父母不是很开心,我自己也有点失落,在听了李教授从农学院走出去的成才经历后,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很多,感觉农学专业发展的空间很大,我一定会铭记李教授的教诲,用他的特殊经历激励自己好好学习。
李百炼简介:1981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前身之一的原华中农学院荆州分院植物保护专业,现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Riverside)数学与理论生态学终身教授和CAU-UCR国际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科学促进会院士(AAAS Fellow),美国人类生态科学院院士(IHE Fellow),俄罗斯科学院科学委员会名誉教授,国际《生态复杂性》杂志主编,世界生态学高峰会议国际科学委员会主席。
多年从事科学研究及应用研究工作,在国际权威杂志专著发表了180多篇论文和章节,并出版了具有广泛影响的6本学术著作。
外国现代生态学家:雷蒙德·林德曼人物简介
生态保护实践
• 林德曼的生态伦理观对生态保护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生态保护政策的制定
和实施
• 他的生态教育理念为当代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雷蒙德·林德曼的生态美学观及其对生态旅游的影响
生态美学观
生态旅游实践
• 林德曼认为,生态系统具有美学价值,人类应该欣赏和
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雷蒙德·林德曼与加勒特·哈丁的比较研究
研究领域比较
• 林德曼主要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
• 加勒特·哈丁主要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
贡献比较
• 林德曼提出了林德曼定律和生物多样性假说,为生态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加勒特·哈丁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生态保护政策的制定
• 他的研究成果为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
• 这些方法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
论支持
手段
雷蒙德·林德曼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方面的贡献
生物多样性假说
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 林德曼提出了生物多样性假说,认为生物多样性对生态
• 林德曼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包括保护生物多样
• 这些方法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雷蒙德·林德曼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研究方面的贡献
养分循环的研究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研究方法
• 林德曼对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
• 林德曼提出了一套研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方法,包括
了养分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和循环机制
养分动力学和生态系统代谢
• 在芝加哥大学期间,林德曼受到了生态学家奥斯卡·奥德
论述一名国际上顶级生态学家的杰出成就综述文
论述一名国际上顶级生态学家的杰出成就综述文
刘慎鄂(1895-1975)中国植物分类学、地植物学、植物地理学、历史植物学和森林生态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他对中国植物生态学的主要贡献在于,1931-1933年对中国西北植被地理的开拓性研究,对中国内蒙古、新疆、西藏地区的植物种类、植被地理和植被区划提供了最早的一批科学数据。
1950后转入东北植物地理与植物生态研究,总结了东北林区的植物演替规律,并用于解决林业生产问题,提出了森林采伐的“因地制宜、因林制宜、因树制宜、因时制宜、因型制宜”方针。
他的研究成果,经过推广,直接推动了林业的发展。
主要著述有《中国北部植物图志》(1931-1936)、《中国北部与西部植物地理概论》(1934)、《中国南部和西南部植物地理概要》(1936)、《动态地植物学》(1962)、《历史植物地理学》(1963)等。
外国现代生态学家:蕾切尔·卡逊人物简介
学士学位
1935年成
为美国著
名杂志
《纽约
客》的作
家
1960年代
成为美国
生态学的
代表人物
02
• 主修生物学,辅修文学
• 对植物学和动物学有深入研究
观察和记录
03
• 开始撰写关于自然和环境的文章
• 成为当时最著名的环保作家之一
04
• 反对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破
坏
• 提倡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蕾切尔·卡逊的主要成就
03
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 认为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
• 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蕾切尔·卡逊的环保发展过程
20世纪40年代开始关注环境问题
• 意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 开始撰写关于环保的文章
20世纪50年代逐渐成为环保运动的领军人物
• 发表了大量关于环保的文章和演讲
• 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和组织
1980年获得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金质奖章
• 被授予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金质奖章
• 表彰她在自然保护领域的杰出贡献
⌛️
蕾切尔·卡逊的纪念活动和纪念物
蕾切尔·卡逊纪念基金会
• 1980年成立了蕾切尔·卡逊纪念基金会
• 致力于环保事业和生态保护的宣传和教育
蕾切尔·卡逊广场
• 在美国纽约市的布鲁克林有一个蕾切尔·卡逊广场
• 她的荣誉和纪念影响了美国政府对
发更多人参与环保事业
注环境问题
环保政策的制定
• 为环保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支
• 为生态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
• 为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理
持
著名生态学家及其贡献
著名生态学家及其贡献1. 鲍勃·皮尔(Bob Paine):他发现了食物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扰动假设”(Disturbance Hypothesis),指出一个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可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凯文·卡尔森(Kevin Carson):他开发了生态学网络理论,帮助人们理解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相互作用和信息流动。
3. 瑞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她的著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揭示了残杀昆虫的农药对环境和人类的潜在危害,激起了环保运动的兴起。
4. 保罗·艾日里希(Paul Ehrlich):他提出了“人口爆炸”(population explosion)的概念,并发明了许多生态学模型来描述类似于物种灭绝这样的过程。
5. 格蕾丝·霍普(Grace Hopper):她的探索和发现帮助解释了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生命力。
6. 罗伯特·帕奇(Robert Pacheco):他通过对生态系统的数学建模,证明了如果一个物种被消灭,这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瓦解。
7. 罗伯特·马歇尔(Robert Marshall):他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的概念,创造了美国保护自然的意识。
8. 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他提出了“地球生态系统”(Gaia Hypothesis)的概念,指出地球上所有有机和无机元素、空气、水和土壤都构成了一个互相联系,自我调节和稳定的系统。
9. 格蕾丝·奥尔德(Grace Alder):她作为一名飞行员和自然保护主义者,她的工作致力于保护和推广美国国家公园和其他自然地质区。
10. 丹妮尔·詹金斯(Danielle Jeitler):她的研究重点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减少污染,其中她的贡献之一是证明了废水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中外主要环境学家生态学家及其重要理论及观点
中外主要环境学家生态学家及其重要理论及观点中外主要环境学家、生态学家及其重要理论及观点1. 环境学家及其重要理论1.1 ·E·古德曼(Paul E. Goodman)·E·古德曼是一位美国环境学家,他提出了"生态学与人文学科的综合研究"的理论,使环境学得到了跨学科的发展。
他认为环境问题不仅涉及到自然科学,还与社会、经济、政治等人文学科紧密相关。
1.2 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瑞秋·卡森是一位美国生物学家兼环保作家,她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
她警示人们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环境保护的理念。
1.3 格雷特·哈德林(Garrett Hardin)格雷特·哈德林是一位美国生态学家,他在他的著作《人口与永续发展》中提出了“公地悲剧”理论。
他认为过度利用共有资源会导致资源的衰竭和破坏,因此强调了资源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
2. 外国生态学家及其观点2.1 维克多·谢尔尼亚(Victor Shelford)维克多·谢尔尼亚是一位美国生态学家,他提出了生态位理论,强调各个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适应。
他认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各个物种的同步演化和平衡。
2.2 赫廷德·玛克(H. T. Odum)赫廷德·玛克是一位美国生态学家,他提出了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概念。
他的观点强调了生态系统内部各个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3 雅伊·拉文(Jay R. Lund)雅伊·拉文是一位美国水资源经济学家,他提出了"综合水资源管理"的理念。
他认为水资源应该以整体的、综合的方式来管理,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 中国环境学家及其观点3.1 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国农业科学家,他提出了"杂交水稻"的理念,并在实践中推动了中国农业的革命性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缪世利
缪世利,女,1950年生,美国波士顿大学生物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现工作于南佛罗里达州水资源管理局,高级环境科学研究员,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佛罗里达A&M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研究领域为湿地生态学、生态系统恢复、植物生理生态等,主持研究哈佛大学、南佛罗里达州水资源管理局等的多项研究项目。
中华海外生态学者协会(SINO-ECO)现届主席。
发表论文50多篇。
E-mail: smiao@
邬建国
邬建国,男,1957年生,美国迈阿密大学植物学博士,康奈尔大学生态学及系统学系博士后,普林斯顿大学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系博士后,现就任于亚利桑那大学植物生物学系,副教授。
美国景观生态学会理事,美国生态学会亚洲分会前主席,入选2001,2002美国名人录。
研究方向为景观生态学和城市生态学。
主持美国国家环保署地区生态分析与评价的尺度问题、地区模拟与尺度研究的层次动力学方法研究、美国科学基金的亚利桑那凤凰城的长期生态学研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内蒙古地区景观格局与的生态学过程整合研究、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亚利桑那大学城市生态综合教育与研究培训项目、美国农业部的大盆地景观格局与生态特征关系以及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北方森林表面能量和水分平衡的生态控制等一系列研究项目。
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刊2期,专著2部
钱宏章来源: 中国生物论坛/asp/ShowPost.asp?id=127870)钱宏,男,1957年生,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现工作于美国伊利诺斯州博物馆。
研究方向为生物地理学、植物系统分类、植物多性样性格局及其形成过程。
研究项目包括不列颠哥伦比亚海岸植物分类、气候对不列颠哥伦比亚主要针叶林生产力的影响、植物和生态信息管理及生态系统分析等。
发表论文45篇,其中2篇发表于国际权威刊物Nature,SCI收录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1部。
Hqian@
潘愉德
潘愉德,女,1957年生,纽约州立大学植物生态学博士,现工作于美国农业部森林服务局(USDA Forest Service),俄亥俄州托利多大学兼职教授,USDA亚太项目主管、美国生态学会亚洲生态学部秘书。
研究领域包括全球变化、生态系统生态学、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模型等。
研究项目包括美国农业部的森林碳素研究、中国森林碳储量与积累、森林服务与森林健康监测、全球变化对区域的影响评价、基于过程的生态系统模型整合、美国宇航局的碳研究计划、中华海外生态学者协会(SINO-ECO)2000-2002届主席。
发表论文50多篇。
E-mail: ypan@
武昕原
武昕原(Xinyuan Ben Wu),男,1956年生,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生态学博士,现就任于德克萨斯A&M大学,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湿地生态与恢复、景观生态学、保护生态学、自然资源管理。
主持研究美国科学基金的稀树草原碳氮储量测度、
美国国家公园服务局的城市化景观的湿地恢复、德克萨斯A&M大学的基于GIS 的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途径等项目,发表论文40多篇。
b-wu@
江洪
江洪,男,1955年生,西北林学院博士,阿尔伯塔大学博士后,现工作于美国生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领域包括景观生态学、保护生态学、森林生态、遥感和GIS应用、生态学模型等。
研究项目包括阿拉斯加森林监测、俄勒冈州海岸森林植被遥感分类、美国西北太平洋保护评价、美国西北太平洋地区森林演替后期保护及空间格局、全球变化条件下北方森林的碳动态、加拿大北方森林碳分配空间分析与模拟等。
发表论文70篇,出版专著7部。
郭勤峰
郭勤峰,男,1962生,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生态学博士,加利佛利亚大学博士后,现工作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
研究领域涉及植物种群/群落生态、生物多样性、生物入侵、火生态、动植物协同进化、群落/生态系统自组织、生物地理等。
研究项目包括土壤动物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美国加州圣塔蒙尼卡山火烧后早期演替、线性森林动态模拟、东亚-北美植物分裂研究、亚利桑那图森Tumomoc山长期植被变化、泛太平洋生物入侵、草原生态恢复实验等。
在Ecology 等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
E-mail: qguo@
邹伯才
邹伯才(Chris Bocai Zou),男,1965年生,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森林生态学博士,现为德克萨斯A&M大学研究助理。
研究方向包括植物水分与土壤关系、植物对环境压力的响应、生态系统氮循环与水分平衡、气候变化与植物动态等。
目前研究项目为美国科学基金的德克萨斯稀树干草原的水力提升及其生态学意义。
发表论文20多篇。
E-mail: czou@
朱伟兴
朱伟兴,男,1965年生,美国新泽西州洛特格斯大学生态学博士,统计学硕士,弗德汉姆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博士后,现就任于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分校,副教授。
研究涉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土壤生物学,森林生态系统,氮循环,城市生态学,湿地生态学等领域。
研究项目包括中亚利桑那凤凰城长期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市效和未开发湿地的氮矿化与滞留、外生菌根对针叶林土壤分解作用的影响、土壤氮循环等。
合作意项:我在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分校的实验室愿意积极寻求与国内生态学同行的合作。
我在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土壤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兴趣和经验将有助于这些合作。
E-mail: wxzhu@
刘秦勤
刘秦勤,女,1957年生,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
后,现工作于加利福尼亚资源管理局。
研究方向为流域生态系统生物保护。
研究项目包括植物与微生物对磷吸收相互作用的、木本植物的固氮、湿地与陆地生态系统中保护物种的繁殖机制、浅水区与流域生态系统多物种保护与管理等。
E-mail: qliu@
古滨河
古滨河,男,1957年生,美国阿拉斯加大学水产学硕士、海洋学博士。
国际水产养殖公司(美国) 总裁。
现工作于南佛罗里达州水资源管理局,高级环境科学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湿地生态学、湖沼学、生物地球化学。
研究项目有南佛州水管局研究基金“一个沉水植物型湿地沉水植物和其它水生植物的生态学研究”、“一个沉水植物型湖泊磷的沉积率的研究”、“比较不同植被型湖泊磷的沉积率的研究”、美国环境保护署研究基金“利用沉水植物和石灰岩处理系统对表面水处理”圣.约翰河水管局基金“华盛顿湖浮游植物的限制性因子”、“圣.约翰河上游沉积物的稳定同位素分析”的研究、美国国立海洋与太空署基金“虾虎鱼食物链农药累积分析”研究(与密执安大学合作)。
发表论文30余篇。
E-mail: bgu@
方炜
方炜,女,1969年生。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植物生态学博士、研究助理。
研究方向为植物种群/群落生态学、入侵生态学、恢复生态学。
曾获美国华盛顿妇女科学教育基金奖,发表论文30余篇。
E-mail: wei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