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历史简介 土族的来源与由来
介绍土家族
民族文化的琼浆,是滋润我们的营养。土家毛古斯,2008 年走进北京奥运会的赛场,在鸟巢里尽情释放,粗犷原始, 刚劲激昂,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他的阳刚
毛古斯节歌舞
腊肉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冬至一过,将大块的猪肉用 盐、花椒、五香粉腌制好,吊挂在火炕上,下烧柏树枝田, 烟熏而成。
为表示对客人尊敬和真诚,待客的肉要切成大片,酒要用大 碗来装。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 一般习惯于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无八碗桌、十 碗桌。因为八碗桌被称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 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 入席时座位分辈份老少,上菜先后有序。土家族的饮酒, 特别是在节日或待客时,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 高梁酿制的甜酒和咂酒,度数不高,味道纯正。
土家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一般在年 节举行,并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体 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摆手” 有大小之分。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的叫“大摆 手”。“大摆手”规模大、套数多、时间长,历 时七、八天,与集市贸易、文艺体育活动一起, 在“摆手堂”前举行。“摆手堂”,在土王祠。 “小摆手”规模小,套数少,一般是一至三天, 多在本氏族祠堂举行。土家人在摆手活动中,追 忆祖先创业的艰辛,缅怀祖先的功绩,展示土家 先民的生活场景,整个活动都有着浓厚的祖先崇 拜痕迹。
日常食俗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
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 而成。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 食用,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 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 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土家 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 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酸辣椒炒肉视为美味,辣 椒不仅是一种菜肴,也是每餐不离的调味品。如插秧季节, 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 绿豆粉一类的小吃。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 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
土族历史简介 土族的来源与由来
土族历史简介土族的来源与由来>土族是民和地区的土着民族,但土族之“土”字,并非土着的意思,而是特定的民族称呼。
长期以来当地土族自称“土昆”、“忙古”,汉族称土族为“土人”,“土昆”,藏族称土族为“霍尔”。
从这些称呼中可以看出,土族的形成、发展过程是十分复杂的。
其族源可追溯到西晋时期西迁的吐谷浑,其族名也由“吐谷浑”之“吐”字逐步演化而来。
这一说法为民和大部分土族群众所认同。
民和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们已在此繁衍生息。
秦汉以前为羌人居地,西汉时纳入中央版籍。
汉武帝昭和时期,在包括民和地区的湟水流域设郡建县。
金城郡治(允吾),就设在今民和下川口一带,自此,民和成为青藏高原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通道。
汉宣帝时,赵充国屯兵河湟,中原先进的农业技术开始传入青海。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今中川、官亭一带设白土县。
(《民和县志》1-2页)两晋南北朝时的“土谷浑”,中唐而后语谬为“退浑”,(《新唐书·土谷浑》),《新五代史》和《宋史》卷492,《辽史》又称作“吐浑”。
总之,唐宋时有称作“退浑”、“吐浑”者。
而“浑”蒙古语是“人”的意思,故到元正式称作“土人”了。
这时史书记载的“土人”,已是一个单一的民族。
它是既不同于土谷浑,也不同于汉、藏、蒙古等族的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族。
土族族源以吐谷浑遗裔为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又不断融合了蒙古、汉、藏、回、羌等民族的成份。
唃啰相传在北宋年间,西来的阴山鞑靼与西夏结合,同斯进行过长期的战争。
蒙古族系的部族在这个时期经黄河临津渡进驻黄河谷地民和三川地区,由成吉思汗部将格日利特带领的部属余部在这里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土族一部,主要生活在赵木川地区。
现在民和三川赵木川土族自称祖先是蒙古人,每逢重大祭典都要往东祭酒,以示不忘其祖。
当地还留有当时蒙古军驻军的遗迹,据说赵木川窑洞是蒙军格日利特指挥部所在地,在当地人心目中极为神圣,只是祭祀祖先时才聚会于此。
三川喇家村、鲍家村土族,原是黄南同仁迁来的藏民,过去每年正月十五,他们还穿上藏式服装,到各庄巡游,以纪念祖先。
土族
土族土族,又称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等省份。
土族自古以来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以下将从土族的起源、生活习俗、传统节日、音乐舞蹈、民间传说等方面进行探讨。
土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骑夫部落,后来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土家族群。
土族的祖先是古代的南方蛮夷,他们善于耕作和狩猎,具有良好的社会组织和合作精神。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土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土族人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薯类作物。
他们注重保护土地和环境,崇尚自然,对于土地的利用有着独特的智慧和方法。
他们善于利用山地、林地和水域资源,同时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土族人的生活方式朴实而充实,他们讲究节俭和勤劳,注重家庭生活和家族关系。
土族有丰富的传统节日,其中最有名的是“土龙舞”。
土龙舞是土族人在每年农历九月十五庆祝中秋节时进行的一项重要的传统活动。
在节日当天,土族人会戴上花冠,身着盛装,载歌载舞地欢庆佳节。
这是土族人祈福丰收和团圆的时刻,也是展示他们独特文化的机会。
土族音乐舞蹈是土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族人民间流传着许多动听的民歌和舞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兴歌”。
兴歌以其欢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闻名,是土族婚礼、喜庆和庆典中常见的舞蹈形式。
土族人跳兴歌时,手牵手、肩并肩,簇拥着在中央跳舞的领舞者,共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土族人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土秧和土抱的民间传说。
土秧被视为土族人的精神图腾,代表着土族人民对土地的崇拜和依赖。
土抱则是传说中的一种神秘生物,被认为是土地的守护者,能为土族人带来好运和祝福。
这些传说不仅在土族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为后代的土族人传承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土族的文化和传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之一。
土族人民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保持着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土族历史与独特习俗
土族历史与独特习俗土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青海、宁夏、甘肃等地。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习俗,展示出独特的民族特色。
一、土族历史土族起源于青海湖周边地区,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土族就已经在这个地区居住,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他们是以农耕和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与周边的藏族、回族等民族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和互动。
在历史上,土族曾先后存在过多个部落联盟,如历史上较为有名的土廓、土鲁布、土都拉等。
这些部落联盟不仅在政治上有着紧密的联系,还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传统和地域认同。
随着历史的演变,土族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但他们依然保留着自己的语言、信仰和风俗习惯,成为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独特存在。
二、土族习俗1. 土族民居土族人民居住在大环境恶劣的高原地区,他们的房屋通常都是以石头、土坯为材料,依山傍水,呈现出与当地环境协调一致的建筑风格。
2. 土族服饰土族的传统服饰给人以亮眼夺目之感。
男子通常穿着宽大的长袍和宽裤,裤腿绣满了各种图案,并配以华丽的腰带;女子则以彩色质地轻薄的上装和宽大的裙子为主,上衣袖口和裙摆处都镶嵌着各种丝质绣花,给人以绚丽多彩的感觉。
3. 土族宴会土族人民非常热情好客,对待客人十分讲究。
在土族的宴会上,人们习惯以羊肉、牛肉、酸奶、酥油茶等传统食物为主,宴席上各种美食口味丰富,色彩艳丽。
此外,土族还有独特的盛酒礼仪,都是由一位负责人主持。
4. 土族祭祀土族的信仰体系主要是“百神信仰”,他们崇拜自然元素,如山、水、树木等,并将其视作神灵。
每当重要节日或仪式到来时,土族人民会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5. 土族舞蹈土族舞蹈是土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族舞蹈通常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与鼓点,舞者身着传统服饰,在舞台上翩翩起舞,以流畅的动作和轻盈的步伐展示出土族人民的大胆豪放和热情奔放。
三、土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为了保护土族的历史和独特习俗,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土族历史简介 土族的政治变革是怎样的
土族历史简介土族的政治变革是怎样的>土族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据史载,1227年,成吉思汗将领格日乐图在灭西夏时,率三千蒙古军驻于互助威远镇,因为这里是祁连山麓的军事重地,所以后来格日乐图部属(包括家眷)世居于此。
到13世纪中后期,吐谷浑人后裔们的蒙古化倾向更加明显,其民族特征也基本构成。
据明清史志记载,明代土族已经成为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已有了本民族的聚居区。
元、明之际的土族经济,也已由畜牧业为主开始转向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和手工业状态。
元朝时,土族地区归元廷封授的土官管辖。
明朝统治者继承元朝“封土司民”的政策,对他们“待之以礼、授之以官”,命其“各统其部落,以听征调、守卫、朝贡、保塞之令”(《明史·职官志》)。
清灭明后,土族地区的各土司先后率部归附于清朝,清承明制,发给其号纸印敕,准其照旧承袭,是为土司。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又授予东李土司李化龙之弟李化鳌世袭百户之职,是为小李土司。
据清代部分史志记载,清代甘、青土族地区的土司共有十八家之多,其中青海土族地区十六家,即:东祁土司、西祁土司、东李土司、西李土司、吉土司、纳土司、陈土司、赵土司、辛土司、阿土司、冶土司、甘土司、朱土司、喇土司、汪土司、小李土司(李南哥后代)。
甘肃卓尼勺哇土族原共有三大部落,藏文史籍中称为勺哇三族。
明、清至解放前夕,勺哇土族属杨土司管辖,为上治三旗的勺哇旗,由力吾、拉代、的力、汇十那、萨迪、拉叭等七族组成。
清代自雍正、乾隆以后,土司权威有所削弱。
到了清末,土司已处在名存实亡的境地。
明、清时期,藏传佛教格鲁派传入土族地区后,青海互助土族地区出现了一种与封建土司制度并存的土官制度,这是西藏地方政教合一制度在青海互助土族地区的延续和发展。
明、清时期,土族的经济、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
土族已从一个主要从事畜牧经济的民族,发展成了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兼营畜牧业、手工业的民族。
由于河湟一带原有的农业基础较好,加之中原先进耕作技术的不断传入,促进了该地区土族农业经济及与之相伴随的手工业(如酿酒、纺织等)的发展。
土家族历史沿革与传统习俗
土家族历史沿革与传统习俗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中南部的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土家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土家族的历史沿革以及他们独特的传统习俗。
历史沿革土家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夏朝时期。
在古代,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一带,是以农业为主要生活方式的社会群体。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迁徙,土家族逐渐扩张到贵州、四川等地。
在中国历史上,土家族的一些部落曾经组成联盟,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形成了复杂的关系。
土家族在中原王朝的统治下,保持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并保留了自己的语言、传统和文化特色。
传统习俗土家族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体现了土家族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念。
1. 婚礼习俗土家族的婚礼习俗独特而庄重。
新娘会穿上传统的土家族服饰,新郎则会戴上特殊的帽子和腰带,象征着男子的成年和婚姻的责任。
婚礼上,亲友们会载歌载舞,祝福新人幸福美满。
2. 藏婴习俗土家族有一项独特的习俗叫做“藏婴”。
据传,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家人会将婴儿藏在天花板上的秘密地方,然后宴请亲朋好友来寻找并“解救”婴儿。
这个习俗寓意着土家族对孩子未来幸福的祝愿。
3. 灶王爷庙会灶王爷庙会是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土家族信徒会前往灶王爷庙,为灶王爷祈福。
他们会举行祭祀仪式、燃放烟火、舞狮子等活动,庆祝农历新年的到来。
4. 赛龙舟赛龙舟是土家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之一。
每年的农历端午节,土家族会举行龙舟比赛,队伍在汩汩的江水中竞渡,船上的船手会齐声呐喊,使人们的士气高昂。
这项活动既是对历史传统的纪念,也是一种团结与交流的方式。
5. 女儿节土家族有一个特殊的节日,叫做女儿节。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二,全族各地的男家庭成员会一同祭祀女神,并为家中的女性成员准备各种礼物,表达对她们的崇敬和爱护。
这个节日体现了土家族对女性的尊重以及家庭的重要性。
总结土家族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传统习俗。
他们的历史沿革让他们保持了一定的自主性,传统习俗则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土族文化的介绍
化中心。
土族禁忌
1.忌吃圆蹄牲畜(马、骡、驴)肉;
2.忌讳用有裂缝的碗给客人倒茶;
3.在客人面前吵、打孩子是最大失礼,会被认为是下
逐客令;
3. 忌从僧侣的跪垫和其他物品上跨过;
4.寺院附近禁止打猎和随地大小便。
5.忌对酥油灯打喷嚏和咳嗽;
节庆活动
土族人民的重要节日有,农历正月十四日佑宁寺官经会, 二月二威远镇擂台会,三月三、四月八庙会,六月十一丹麻 戏会,六月十三、二十九“少年”会,七月二十三至九月民
土族历史
土族与蒙古族有着密切关系。在互助土族中,广泛流传
着祖先来自蒙古人,以及成吉思汗属将格日利特(格热台)率 部留驻今互助县一带,以后与当地霍尔人通婚,逐渐繁衍而 成土族的传说。过去土族人把格日利特当作本民族的祖先来 崇拜。
土族语言
土族有自己的语言。土语属阿尔泰语系 蒙古语族,基本词汇和蒙古语相同或相近。 各方言间只有语音的微小差异。在蒙古语族 内,土语与东乡语、保安语更为接近。土族 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1979年创制了以拉丁 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现正在试用当中。
土族服饰
土族服饰具有独特风格,色彩 搭配和谐自然,五彩缤纷,复杂 多样,以五彩花袖衫最具代表性, 充分体现了土族妇女高超的刺绣 技艺和对美独特的感悟能力。较 为典型的服饰除花袖衫外,还有 毡帽、扭达、坎肩、腰带、鞋袜、 围肚、钱褡、烟袋、枕顶、针扎
等,品类众多,自成一个系列。
文化艺术
土族人民能歌善舞,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文学全为口头传统, 其中大都可以演唱的叙事诗 《土族舞蹈》 陈玉先《拉仁布与且门索》已搬上 舞台。土族高级喇嘛、僧侣也著书立说。由土族活佛所著的《宗教流派镜史》 一书,曾被译成英、德文流传国内外。代表着土、藏两族文化交流频繁。歌曲 种类繁多,有“安昭”、“花儿”等,分家曲和山歌。曲调都有衬句,而且尾 音拖长而下滑,深沉,回味无穷。家曲有赞歌、问答歌、婚礼曲、圆舞曲等。 土族居民举行婚礼时,常伴以歌舞等娱乐活动。婚礼舞一般以两个穿着白褐子 长衫的领亲人为主,其他人伴唱。舞蹈动作,各地不尽相同。
土家族的来历
土家族的来历土家族在中国五十多个民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土家族有802.81多万人,集中散居在湘鄂渝黔四省市毗邻的武陵山区和湖北宜都以上的长江沿岸,其中主要在湘西的保靖、永顺、桑植、永定、古丈、凤凰等县区,鄂西的长阳、五峰、恩施、利川、来凤、鹤峰、咸丰等县市,渝东的石柱、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等县区,黔东北的印江、德江,沿河等县。
土家人是巴人演变而来,是巴人的主体后裔。
巴人是中国西南的远古民族,形成和得名于夏商之际,活动于商代后期到南北朝。
在此之前,巴人中某一核心民族可能出自东方部族。
相传,远古时期,武落钟离山上(今湖北长阳县夷水河畔)有赤黑两个洞穴,住着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五姓人家;巴氏之子生于赤洞,名务相,其未四姓之子生于黑洞;五姓人家渔猎为生,没有首领,五姓之子共掷剑于一石洞,中者为首,巴氏之子独中,众子惊叹。
又令各乘船,浮者为首,惟巴氏之子独浮,其余四子皆沉。
于是共立巴氏之子巴务相为首领,称“廪君”。
五氏联盟,形成了巴人最早的部族。
廪君乘土船逆夷水(今清江)而上到盐阳(今恩施),盐水女神告诉廪君,此处出鱼出盐,要与廪君长守共享,是夜要与廪君同宿,廪君不从,女神变成虫子群飞,掩天蔽日十余日,廪君射杀虫子,战胜了女神。
于是廪君帅巴人定都恩施,形成了远古巴人部族最早的都城。
早期巴人以恩施为中心,活动于鄂西,在其后的漫长岁月里巴人在清江流域繁衍。
随着势力不断增强.兴盛时期,势力范围发展到西至四川的阆中,北至陕西的汉中,东至宜都下面枝江,南至黔东北与湘西的整个武陵山区,方圆数千里,巴人随着活亏领域不断扩张,一面由清江往上到利川入石柱,一面沿清江东行到宜都入长江,再顺江而上。
同时,巴族也受到兴起的楚人的压迫,被迫向西面迁移、渐次将都城即中心区域迁至“枳(现在的涪陵市),再后迁移至重庆,西周时期,公元前1122之年,能征善舞的巴族参加周武王举伐殷商幕君的战争,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表现勇锐顽强,不但产生了“武王伐纣,前歌后舞”的世称同时增强了巴人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巴族社会的发展。
清朝的土族文化
清朝的土族文化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存在时间长达267年,建立者是满洲族人,也称为清族。
然而,在清朝的统治期间,还有其他少数民族群体生活在中国的各个地区。
其中之一就是土族,他们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土著民族之一。
本文将探讨清朝时期土族的文化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一、土族历史与起源土族,又称土众,属于蒙古族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今天的青海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
土族起源于古代羌族,后来受到突厥、西夏和元朝等在西北地区的统治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二、土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土族信仰藏传佛教,以及传统的萨满教和土族神话故事。
土族人民虔诚地崇拜神灵,视宗教信仰为重要的精神支柱。
他们有着独特的宗教仪式和节日,如传统的纳尔麦和科斯塔节。
土族还保留了许多古老的风俗习惯,如婚嫁、葬礼等。
他们以独特的歌舞和民俗活动展示自己的文化传统,如著名的土族舞蹈“贝加尔”和“卡子拉”。
三、土族的语言和文字土族使用的语言属于蒙古语族,但由于受到多个民族影响,土族语言也有许多方言和口音。
在清朝时期,清廷将满汉两族文字推广到全国各地,但土族并没有完全采用。
相反,土族人民一直沿用自己的文字系统,称为土字。
土字是土族人民创造的一种表音文字,每个文字都有对应的发音和含义。
它既能记录土族的日常生活,也能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文字系统不仅使土族能够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而且也为后来者研究土族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四、土族的文学艺术与建筑特色土族拥有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如土族史诗《贝加尔传说》和《诺曼下山》等。
这些史诗描绘了土族的英雄事迹、神话传说和社会生活,成为土族文化的珍贵遗产。
土族的建筑特色主要表现在寺庙和民居。
寺庙建筑采用了藏传佛教的建筑风格,以大门、宗教堂宇和宝塔为主要构造。
而土族的民居则以封土墙和泥坯屋顶为特色,适应西北地区的干旱气候和环境条件。
五、土族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在清朝时期,土族人民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军事事务,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土族的来历
土族的来历土族与蒙古族有着密切关系。
在我的家乡青海土族自治县土族中,广泛流传着祖先来自蒙古人,以及成吉思汗属将格日利特(格热台)率部留驻今互助县一带,以后与当地霍尔人通婚,逐渐繁衍而成土族的传说。
过去土族人把格日利特当作本民族的祖先来崇拜。
不过,现在一般的看法是,以历史上的吐谷浑人为主体,在以后吸收了部分羌、党项、藏、蒙古、汉等民族成分形成发展而来。
服饰土族服饰具有独特风格。
男女上衣都有绣花高领。
男子常穿小领斜襟,袖镶黑边的长袍,腰系绣花长带,穿大裆裤,系两头绣花腰带,小腿扎上黑下白的绑腿带,戴毡帽,穿云纹布鞋,老年人在长袍外套黑坎肩。
妇女穿绣花小领镶花边斜襟衣衫,两袖由五色布做成,外套黑、蓝、紫镶花边坎肩,腰系锈花宽腰带或彩绸带,悬挂花手帕、花钱袋、荷包、小铜铃等。
裤腿外夹1尺高裤筒,下沿蓝、土族人民有重礼仪的传统。
尤其注重尊敬长者,如路遇相识的老人,要下马问候。
土族人热情好客,忠实守信。
客人来时;主人常说:“客来了,福来了!”客人在铺有大红羊毛毡的炕上,先敬一杯加青盐的浓茯茶,再端上西瓜般大小的“孔锅馍”。
若是贵宾,桌上加摆一个插着酥油花的炒面盆,端上大盘手抓肉块,上插一把五寸刀子,酒壶上系一撮白羊毛。
喝酒时,主人先向客人敬酒三杯,叫做“上马三杯酒”,不能喝酒的人,用中指蘸三滴,对空弹三下即可免喝。
残阳渐逝,血红冲天。
半是夕阳余光,半是狰狞血雨。
是的,血,到处都是冷腥的鲜血。
整个皇宫之内,血流成河,白玉理石全被洗涮成黑红之色,到处是断壁残肢,尸横一片,到处是厮杀后的痕迹。
“为什么?”百里冰左手紧捂着胸口,瞪大着眼睛看着对面十米敌对方处,挥手点兵之人。
那是她的未婚夫,她倾尽一生所爱之人。
亦是绝杀她百里一族,将她迫入绝境之人。
她不懂,为何倾尽所有的爱,换来的是百里一族的灭顶之灾。
台下之人仍是一身儒雅白衣,清俊的脸上,就连平日里对她宠溺的笑容都没有变过。
冷逸辰就这样含笑相对,却不肯多说只字片语。
权利?利益?她虽是寒月帝国唯一的继承人,可是她早已与身为寒月帝国帝皇的外公达成协议,她与冷逸辰成婚后,冷逸辰为帝,她为后,她会做好他的贤内助,她从来不是他成功之路上的绊脚石,他为何要如此对她?冷逸辰仍是气定神闲的坐在不远处,手中的白羽扇仍旧轻摇着,完全不惧百里冰眼中的怒意,只是仿佛没有听到她的问话般,仍一派温和之笑,却坚定的吐出一个字,“杀!”百里冰怒上心头。
土族历史 土族和土家族有啥区别
土族历史土族和土家族有啥区别
>土族的族名则源于其祖先“吐谷浑”,因“吐谷浑”在唐代中期后称“吐浑”,而“浑”在蒙古语中是“人”的意思,所以后来被称为“土人”,建国以后,根据土族人民的意愿,统一称为土族。
两个民族在人口数量、地区分布、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各方面都有着根本的不同。
没有华夏化的湖北百姓则成为土家族的祖先,12世纪后,吐谷浑也多融合于汉族或土族之中。
而土家族是秦灭巴后,巴人迁徙与当地土著融合发展而成的。
他们的先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今湘西、鄂西一带繁衍生息。
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意思是“土生土长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民族识别,长期不被承认的土家族才被确定为单一民族。
土族是中国人口比较少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大约接近29万。
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和乐都县。
部分散居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还有2万多人聚居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兰州市永登县、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等地区。
土家族也称毕基族、毕基卡族。
土家族北支(湖南省湘西州,张家界市以及湖北省恩施州、宜昌市的五峰、长阳,渝东南,贵州黔东北)自称“毕兹卡、毕基卡、密基卡等等”。
南支土家族仅分布于湖南湘西州泸溪县内的几个村落。
自称“孟兹”,南支土家语与北部土家语不能通话,现只有泸溪的九百余人使用。
土族历史简介 土族族源的“吐谷浑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土族历史简介土族族源的“吐谷浑说”导语:在有关土族族源问题上,学术界主要有吐谷浑说、阴山白鞑靼说、蒙古人与霍尔人融合说、沙陀突厥说、多源混合说等等,至今尚无定论。
持“吐在有关土族族源问题上,学术界主要有吐谷浑说、阴山白鞑靼说、蒙古人与霍尔人融合说、沙陀突厥说、多源混合说等等,至今尚无定论。
持“吐谷浑说”者认为,土族主要是鲜卑支系吐谷浑人的后裔。
而吐谷浑,是辽东鲜卑慕容氏首领涉归之子。
涉归分给他“部落一千七百家以隶之”(《晋书·吐谷浑传》)。
约公元283年(晋太康四年),涉归卒,吐谷浑庶弟嗣位。
不久因吐谷浑与其庶弟“二部马斗”,发生矛盾,吐谷浑遂率部西迁,“西附阴山”(今内蒙古河套北之阴山)。
吐谷浑于阴山一带游牧了二十余年后,乘“永嘉之乱”(312-313年),又率部“度陇而西”(同上),到达今甘肃临夏西北一带。
至317年(东晋建武元年),吐谷浑已控制了东起洮水,西至白兰(今青海都兰县巴隆一带),南抵昂城(今四川阿坝)、龙涸(今四川松潘),北达青海湖一带的广大地区,建国于羌族故地。
至吐谷浑之孙叶延时,遂以吐谷浑为姓氏、国号和部落名称。
吐谷浑国极盛时的疆域,东起今甘肃南部、四川西北,南抵今青海南部,西及新疆的若羌、且末,北隔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相接。
吐谷浑国后期的政治中心在今青海湖西15千米的伏俟城。
唐龙朔三年(663年),维持300余年的吐谷浑国为吐蕃政权所灭。
于是,除一部分吐谷浑人内徙外,大部分降于吐蕃,留居原地。
在吐蕃统治下的吐谷浑人,后来又逐渐降唐,被唐安置在甘、瓜、肃、凉等州。
唐朝还在祁连山南,今大通河一带设州,隶属凉州都督府,专门安置降附的吐谷浑人。
这一带,正是今天土族聚居的地区。
至北宋初,一部分生活常识分享。
土家族历史与发展
土家族历史与发展土家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本文将介绍土家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内容。
一、历史沿革土家族起源于古代巴蜀地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的夏、商、周时期。
在西周时期,土家族是巴蜀地区的主要居民之一,他们当时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居住在山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家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二、文化传统土家族的文化传统丰富多样,包括语言、服饰、婚俗等方面。
土家族有独特的土家话,是一种属于汉藏语系的分支语言。
土家族人民善于歌舞,他们的歌曲多以劳动、爱情和生活为主题,节奏欢快,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土家族的服饰也非常独特,男性多穿短衣马裤,戴斗笠、草帽等;女性则穿着彩色上衣和绣花蓬蓬裙,头戴银饰,非常鲜艳夺目。
这些服饰不仅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审美观念,更是他们对土地和自然的热爱的表达。
土家族的婚俗也十分独特。
传统的土家族婚礼有祭神、合婚、抬娘等环节,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对传统婚姻的尊重和珍视。
三、经济发展土家族人民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
由于土家族居住在山区,土地资源较为有限,森林资源丰富,因此木材加工、林业和畜牧业成为了土家族人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此外,土家族还以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为主,发展了自己独特的农耕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家族人民逐渐涉足其他行业,如旅游业、手工艺品制作等。
土家族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同时,土家族人民还利用自己的手工艺技巧,制作出精美的手工艺品,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四、现代发展当代土家族人民积极融入社会主流,提升自身发展水平。
政府积极推动农村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土家族地区的交通、能源和通讯条件,改善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政府还加强对土家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培养土家族青年人才,推动土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结:土家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土族介绍-中国少数民族
文化传承
土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 统,政府在土族地区设立了文化保护 机构,推动土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土族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生态环境
土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资源会对环境造 成破坏。
经济发展不平衡
土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贫困问题依然存在。
文化冲突与认同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土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些年轻人对本 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减弱。
土族人民注重信誉和产品质量,在商业活动中赢得了良 好的口碑和信誉。
04
土族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土族地区的发展现状
经济发展
教育水平
土族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依靠农 业、畜牧业和旅游业,近年来工业发 展也有所加快。
土族地区的教育水平逐年提高,政府 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了学校的 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
土族的人口和分布
人口
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据统计 ,土家族人口约为60万人。
分布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青海、甘肃 、四川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其中青海 省的土家族人口最多。
土族的语言和文化特色
语言
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其语言特点是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词汇。
文化特色
土家族的文化独具特色,他们有自己的传统服饰、歌舞、节庆等。其中,土家族 的传统歌舞如“土家山歌”、“土家舞”等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土家族的传统手工艺如刺绣、编织等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土族人民善于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副业。
土族的手工业和商业
土族的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特色,如制 作羊毛毡、刺绣、雕刻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族人民的商业意识逐渐增强, 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土家族概况3
第二,从跳丧的动作看,反映了土家族刚劲、勇猛、爽朗的民族心理特征和
性格特点。跳丧的舞蹈动作大致可以概括为曲、颤、稳、靠、转、活六个字。 我们对这六个字进行分析,亦不难发现土家族的多种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 表演者总是保持一种八字步弯腰、弓背、曲膝。反映在舞蹈中即为腿部半蹲和 上身略向前倾的姿势。这种动作姿势可能与巴人的虎图腾有关。“曲”这个动 作的本身和其表现的象征性意义,就具有了刚劲、有力、勇猛的特点,这些动 作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并不是舞蹈动作本身所具有的,而是这个民族心灵深处的 内在心理特质的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的反映。
•
的变化,土家族地区得以在鸦片战争后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土 家族地区社会形态呈现为全封建性质的时间很短,从改土归流到鸦片战争,前后
•
•
返回
土家族史上的部分名人
罗荣光,字耀庭,土家族,清道光十 三年(1833)出生在乾城县(今吉首) 鸦溪村。罗荣光任天津总兵镇守京津 门户之大沽口炮台长达24年,被誉为 “天下第一海防”。清光绪二十六年 (1900),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由于 清政府腐败无能,官军大多不堪一击。 罗荣光却以67岁高龄率领三千兵勇, 身先士卒,誓死保卫大沽口炮台。后 因兵力悬殊,弹尽援绝,壮烈殉国, 保持了中华民族的崇高气节,谱写了 一曲气壮山河的正气之歌
“未有君长,俱事鬼神”的
原始氏族社会
阶段。
二、巴子国时期
• 这一时期上起于周武王克商后,封其亲族姬姓于 巴地,建立巴子国,下至秦灭巴国。巴国是土家族先 民历史上产生的第一个奴隶制诸侯国,它标志着土家 族地区基本上脱离了原始氏族社会阶段,正式进入了 阶级分化的过程。这一时期的巴国已经建立了国家机 构。有国君,有正规的军队,有“将军”、“使者” 等职官,说明巴国已正式成为了奴隶制国家。此时的 巴国虽以巴族为主,但还包括了濮、苴、共等多个族 类。巴国的政治主要是通过军事活动来体现的,巴与 楚的战争几乎贯穿了巴国的整个历史。这一时期土家 族地区在经济上属农奴制经济,除了
中国土族文化
中国土族文化中国土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的东北部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民族之一。
土族人口虽然不多,但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却深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土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带您了解这个丰富多彩的民族。
一、土族的起源与发展土族源自于青海东北部的土木巴山区。
据考古学家研究,土族在公元青海南北诸羌的融合中形成,并与唐朝时期的农民阶级中原后裔相结合,形成了现今的土族。
国家将土族列为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土族也被国家喜爱,被列入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二、土族的宗教与信仰土族主要信仰伊斯兰教,他们遵循《古兰经》的教义,尊重并追求着“安拉”的信仰。
土族人民敬仰古兰经神圣不可亵渎,并弘扬着伊斯兰教的精神,其中包括同胞之义、谦和之风、友善待人等等。
在土族地区,伊斯兰教的影响无处不在,人们每天都要进行几次礼拜,这一切都体现着土族人民对于宗教的虔诚信仰。
三、土族的婚嫁风俗土族的婚嫁风俗独特而丰富多彩。
在土族人的心中,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婚礼在他们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土族的婚礼仪式繁复而庄重,由香师主持,举行时通常要进行三次宗教仪式。
新郎在结婚前,必须学习播种、耕种、经商等实用技能,以维持婚姻家庭的良好生活。
四、土族传统节日土族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祭祀汽车”节日。
每年的这个节日,土族人会用传统的方法装饰汽车,祈求旅途平安和遥远地方商贸欣欣动人。
这个节日被认为是土族人民的精神符号,代表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许。
五、土族的传统艺术土族的传统艺术多样而独特。
土族善于编织毛毡制品,尤其以精美的手工帽子和鞋子而闻名。
土族人还擅长民族舞蹈、民族音乐和民族绘画等艺术形式。
他们的舞蹈动作流畅优美,音乐悠扬动听,绘画作品色彩斑斓,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六、土族的传统饮食土族的传统饮食以牛羊肉、奶制品、面食、糌粑为主。
他们崇尚自然环保的生活方式,烹饪食材多采用天然无污染的原材料。
土族人会用特制的食材来丰富菜品的味道,如菜肴中所用的藏红花、茴香、糖葫芦等。
土家族—搜狗百科
土家族—搜狗百科族源关于土家族的族源,说法不一。
一说是古代巴人的后裔。
认为从《十道志》等书的记载和唐代刘长卿、刘禹锡等人反映湖南风习的诗词来看,“巴人”的确广泛进入湘东北、湘西和沅、湘流域;今湘西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比兹卡”),历史上巴人聚居与活动区域内的有些地名,读音与“比兹”近似;巴人的姓名、族名等,也有些和“比兹”的读音近似;巴人和土家族都有关于虎的故事与神话;巴人崇拜白虎神与土家族相同;巴人与土家人的姓氏一部分相同。
一说是古代由贵州迁入湘西的“乌蛮”的一部。
此说根据《溪州铜9张百科图册柱记》说:“盖闻牂牁接境,盘瓠遗风,因六子以分居,入五溪而聚族。
”认为土家族来自贵州。
贵州境内一直有“比兹”族,如民国《大定县志》卷五谓:“比济系白罗罗之名,因号其地为比跻,久之讹为为毕节”。
元代的《经世大典招捕总录》的《八番顺元诸蛮》篇中也说今贵阳、惠水之间有“必际”一族。
“比跻”、“必际”,当即“比兹”,和土家族的自称相近。
据历史记载,中唐以后,“越嶲”一带的“乌蛮”曾入贵州。
“兵敷出,侵地数千里” 。
当地土著一部分被其征服,就是“白罗罗”称谓的起源,一部分与他们进行长期的斗争,最后被迫迁入湘西和云南。
“土家”这个名称即是对新侵入的“乌蛮”而言。
土家族的语言与西南彝族比较接近,也是土家族来自贵州的一个佐证。
一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前后)由彭瑊率领的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
一部分人在沅陵定居下来,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又由沅陵莲花池迁往湘鄂西山区,披荆斩棘,开山辟岭,繁殖生息。
一说是以自古以来就定居在湘鄂渝黔边境的土著先民为主体,融合4张土家族老照片了其他一些部族的先民而形成的,特别是构成湘西土家族主体的是湘西古代土著居民。
主要证据是:其一,从湘西地区所发掘的文化遗址来看,湘西地区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前即有人类栖息;其二,土家族人自称“毕兹卡”,即“本地人”之意,称苗族为“白卡”,即“邻居的人”之意,称汉族为“帕卡”,即“外来的人”之意,这一语言现象说明土家族和苗族是湘西地区土生土长的古老居民;其三,从土家族巫师“土老司”的祭祖唱词和摆手舞的歌词来看,传说中的土家族祖先迁徙都在酉水流域回旋,并未越过大江大河和经过长途跋涉。
土族介绍-中国少数民族
历史
他们其实是吐谷浑人与不同时间来到的蒙古 与汪古军人混血种,明代以后逐渐定居,改 为从事农业生产,并逐渐和汉族、蒙古族等 融合,简称为“土人”。清朝因为土司服从, 不用土族改土归流,清政府大力推崇藏传佛 教,导致土族人口减少。到了清朝末年只余 下不到两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 于执行了鼓励少数民族文化的政策,人口迅 速增加。
饮食
“哈力海”是土族最 有持色的食品,看上 去有些像是春卷。做 法是将晒干的嫩荨麻 揉碎成粉末,下到锅 里煮一煮,拌上青稞 面,作成较稠的拌汤, 调好各种调料,舀到 摊开的薄油饼上,卷 起来即可食用,既味 美可口,营养丰富, 且可防治痢疾肠炎。
饮食
“羊肉筏子”,做 法是先将整块的漫 肚油取下摊开,将 瘦肉剁碎成饺子馅 状平摊在漫肚油上 卷起,外面用小肠 密密缠裹,煮熟后 切段食用,肥瘦相 间,味美可口。
服饰
土族服饰具有独特风格。男 女上衣都有绣花高领。
女 妇女穿绣花小领镶花边斜 襟衣衫,两袖由五色布做 成,外套黑、蓝、紫镶花 边坎肩,腰系锈花宽腰带 或彩绸带,悬挂花手帕、 花钱袋、荷包、小铜铃等。 裤腿外夹1尺高裤筒,下沿 蓝、黑色搭配镶边。穿绣 花腰鞋,形如靴子。戴各 种“扭达”头饰。
男 男子常穿小领斜襟袖镶黑 边的长袍,腰系绣花长带, 穿大裆裤,系两头绣花腰 带,小腿扎上黑下白的绑 腿带,戴毡帽,穿云纹布 鞋,老年人在长袍外套黑 坎肩。
土族
族名起源
“土族”族名源于部分土族人自称“土 昆”、“蒙古尔”、“察罕蒙古尔”,蒙 古族称土族为“白鞑靼”,藏族称其为 “霍尔”。藏族很早就知道蒙古尔人,东 胡有一部分人前往青海游牧,藏族称为霍 尔。土族是东胡一部分,因此称为霍尔。 沙陀与汪古及吐谷浑是最主要的族源。
土家族的起源是什么?身为盘瓠后裔的土家族,有哪些古老习俗?
土家族的起源是什么?身为盘瓠后裔的土家族,有哪些古老习俗?起源众说纷纭的土家族,传承千年的古老习俗,有什么重要意义?在我国湘、鄂、渝、黔交界地带,有一个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少数民族。
他们从古至今一直都以土家话作为民族语言,虽然他们没有本民族文字,但却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世代流传着土家族的文化习俗与民族精神。
相比较于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来说,土家族的风土人情以及风俗习惯更具特色。
事实上在世人眼中土家族的形象一直都是,身穿蓝布麻衣、住吊脚楼、爱吃糍粑、喝粮食酒的土著形象。
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土家人早已,跟上了时代步伐过上了现代生活。
在少数民族群体中土家族的人口数量,大约有1000万处于中游地位。
土家族与彝族、苗族、壮族、布依族等散落杂居,但主要聚居地却是在两湖地区。
虽然重庆与贵州也有其族人分布,但相比较而言两湖地区的土家族人数更多。
虽然现代学者对于土家族起源有很多争论,但是从不同起源说中却可以体现出,土家族在历史变迁中的民族发展历程。
根据考古发现土家族聚居地曾是新石器遗址,如果按照这个观点来看土家族的民族历史,至少距今有五千多年的时间。
但是笔者认为考究一个民族的起源历史,最核心的论点应该是民族诞生史。
根据古代民族起源可以得知,在公元前2146年我国境内才开始形成民族。
也就是说土家族真正的民族开端,应该是上古时期聚居于西南地区的夷族或西戎。
但按照最新研究发展土家族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唐朝末年。
从这一点来看土家族也应该是,由一些古老民族分立出来的单一民族。
所以才会有“巴人”说与“乌蛮”说,作为一个以多个民族聚居融合而成的民族共同体,土家族的习俗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
土家族众说纷纭的起源历史世界上存在的每一个民族都不会凭空出现,尤其是生活在我国境内的众多少数民族。
更是经历了悠久而漫长的历史洗礼,以及时代变迁与朝代更迭,才最终形成了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民族体系。
土家族就是在这种历史大环境中,出现的一个独具魅力的民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土族历史简介土族的来源与由来
导语:土族是民和地区的土着民族,但土族之“土”字,并非土着的意思,而是特定的民族称呼。
长期以来当地土族自称“土昆”、“忙古”,汉族称土族
土族是民和地区的土着民族,但土族之“土”字,并非土着的意思,而是特定的民族称呼。
长期以来当地土族自称“土昆”、“忙古”,汉族称土族为“土人”,“土昆”,藏族称土族为“霍尔”。
从这些称呼中可以看出,土族的形成、发展过程是十分复杂的。
其族源可追溯到西晋时期西迁的吐谷浑,其族名也由“吐谷浑”之“吐”字逐步演化而来。
这一说法为民和大部分土族群众所认同。
民和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们已在此繁衍生息。
秦汉以前为羌人居地,西汉时纳入中央版籍。
汉武帝昭和时期,在包括民和地区的湟水流域设郡建县。
金城郡治(允吾),就设在今民和下川口一带,自此,民和成为青藏高原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通道。
汉宣帝时,赵充国屯兵河湟,中原先进的农业技术开始传入青海。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今中川、官亭一带设白土县。
(《民和县志》1-
2页)两晋南北朝时的“土谷浑”,中唐而后语谬为“退浑”,(《新唐书·土谷浑》),《新五代史》和《宋史》卷492,《辽史》又称作“吐浑”。
总之,唐宋时有称作“退浑”、“吐浑”者。
而“浑”蒙古语是“人”的意思,故到元正式称作“土人”了。
这时史书记载的“土人”,已是一个单一的民族。
它是既不同于土谷浑,也不同于汉、藏、蒙古等族的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族。
土族族源以吐谷浑遗裔为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又不断融合了蒙古、汉、藏、回、羌等民族的成份。
唃啰相传在北宋年间,西来的阴山鞑靼与西夏结合,同斯进行过长期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