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三课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是什么学前儿童思维特点在幼儿早期思维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以直觉行为思维为主,在幼儿中期思维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在幼儿末期思维发展过程中,主要呈现出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是属于抽象思维发育的前端形式。
通过现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幼儿思维发展特点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
其特点的概括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内容,譬如信息加工理论,先天模块论,理论论等。
当然这些探讨还处于研究的早期阶段。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这就是说,学前的思维结构的材料,主要是具体形象或表象,而不是理性的或抽象的概念。
我们所说的“主要特点”,就暗含了还有“次要特点”。
虽然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但婴儿期的直观行动性思维还没有彻底销声匿迹,学前期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已开始萌芽。
在学前期,直观行动思维还占有一定地位,但这时的直观行动性,比起3岁前儿童的特点来,发生了质的变化。
突出的特点是概括性的提高,如第二个研究中所示,直观一言语性的概括正在替代直观一动作和直观一表象性的概括。
这样,学前期儿童解决直观问题的复杂性和直觉性就比婴儿时期高得多。
产生这个质变的原因,是言语对直观行动思维的作用逐步增加。
因此,学前期继续发展着的直观行动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3岁前的思维,这个阶段新发展起来的直观行动思维,向“操作性思维”或“实践性思维”靠近了一步。
学前期也有抽象逻辑思维,但仅仅是个开始。
所以说,学前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
2.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学前期儿童在知识经验所涉及的范围内,是能够开始最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上述两个材料说明了这一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前儿童进行最简单的逻辑思维的例子。
如:4岁的儿童可以猜中像关于“花生”“星星”的谜语;5岁的儿童已知道“把桃核种在地下可以长出桃树来”这一类因果性的联系。
当然,对于不熟悉的事物,要想去发现它的本质的逻辑关系,就不容易了。
第五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PPT课件完整版
三、思维的基本形式
(二)判断和推理
判断是肯定或否定事物之间或事物与它们的特征之间的 联系的思维形式。 比如,老鼠是一种动物;蝴蝶不是鸟;鱼会游水等。
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的判断(结论)的 思维形式。推理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
橙子:橘子
A.土豆:马铃薯
B.桃子:水蜜桃
(一)直觉行动思维
2.特点
(1)直观性与行动性
感知 动作
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具体形象思维
指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幼儿期典型的思维形式
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具体形象思维
2.特点
(1)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2)具体形象性(表面性)
比如,爷爷总是长着花白胡子,杵着拐杖,戴着老花眼镜的人; 穿着军装的就是“解放军”;兔子总是“小小的兔,且是白色的兔 子”等。
GRADUATE
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一节 思维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三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二、思维的种类
三、思维的基本形式
一、思维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借助动作、表象或语言实现的, 对客观事物概括性和间接性的认识, 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 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结论。
它反映的是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
把握的是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而不仅限于个别事物的给别特征
(二)思维的基本特点 思维是对经验的重组
已知
未知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小资料:什么是动物?
老师带孩子们去动物园,一边看猴子、老虎、大象等,一边 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动物。回到班上,老师问孩子们“什么是 动物”时,很多幼儿都回答“是动物园里的,让小朋友看 的。”“是狮子、老虎、大象....”老师又告诉孩子们“蝴 蝶、蚂蚁也是动物”。很多孩子觉得奇怪,老师又告诉他 们:“人也是动物。”孩子们更难理解,甚至有的孩子争辩 说:“人是到动物园看动物的,人怎么是动物呢?哪有把人关 在笼子里让人看的!”
当我们碰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会“想一想”或 “考虑一下”,当幼儿发现问题时会提出并思考‘是 什么”或“为什么”,都是思维的表现。
(二)思维与感知觉
感知觉(直接反映):颜色,形状 思维 (间接反映) :概念
(三)思维的特性
1.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能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 事物作媒介,理解和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或根本 不可能有直接感知的事物、事物间的关系及事物发 展的进程。 2.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将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 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抽取出来,概括,得出 结论。
三、幼儿思维的发展 (一)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婴儿期和幼儿初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 (1)思维依赖直观的事物和情境 (2)思维离不开儿童自己的动作 2.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3.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二)幼儿对概念的初步掌握和分类能力的发展
1.幼儿对概念的初步掌握 (1)幼儿概括的特点与对概念的掌握 幼儿概括能力有以下两个特点: ①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 ②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 对概念的掌握: ①内涵与外延不准确; ②大多数是具体实物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性质概念、关系 概念、道德概念。
4.主次不分
• 一个妈妈对儿童说:“留神别吃下苹果里的虫子。”宝宝 说:“为什么我要留神呢?该让它留神我才是。”这也是 儿童的可爱之处,所以,幼儿说话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家 长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来倾听。
简述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特点主要包括:
1. 幼儿开始产生简单的概念:在幼儿期末期,大多数儿童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比较和序列化操作,开始形成基本的概念知识。
2. 外显性思维:幼儿思维表现形式偏向于外显性,不善于推理和抽象思考,更多地依赖于具体的事物形象。
3. 意向性行为思维:幼儿思维具有朝向目标实现的趋势,且表现为动作和操作的形式。
4. 可变性思维:幼儿思维容易被外界刺激所影响,且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受干扰性。
5. 集束思维:幼儿思维容易出现集束效应,即只关注到服从于当前目标的局部特征,忽视更为全面综合的信息因素。
6. 意识流程的发展:从意向性行为转移到意向性思维,从外显性思维转移到隐性思维、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
7. 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幼儿思维的发展不仅关注于外显性的接受与理解,而且重在逐步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这是幼儿思维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五章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
❃(三)思维的分类
(一)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可分为:动 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二)根据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成果的特点可分 为:集中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三)根据思维的新颖性、独创性可分为:常规思 维和创造思维。 (四)根据思维是否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可分为: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五)根据思维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还是科学概念 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请根据思维的特性分析思维与 感觉、知觉、记忆等心理活动之 间关系?(案例分析)
• 案例:幼儿看到蚂蚁搬家,这是感知过程, 是对蚂蚁搬家的直接反映。但同时幼儿由 此知道天快要下雨了,这是幼儿由看见蚂 蚁搬家而抽想出来的,就是间接的反映, 是思维。至于孩子为什么能从蚂蚁搬家想 到天快下雨,则是因为幼儿过去多次有这 样的感性经验。久而久之,“蚂蚁搬家” 和“天下雨”两件事就连接起来,以后再 看到蚂蚁搬家,他就可以利用这种概况化 了的经验去间接推知大雨将到。
3.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
幼儿理解事物的水平不高,不深刻,常受外部条件的限制。
(1)对事物的理解常是孤立的,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内 在关系。如让幼儿看一幅画,年龄越小幼儿经常看到的 是个别的人或物。
(2)对事物的理解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如幼儿听 故事时,常需要图形或失误来辅助。
(3)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不能理解事物的内部 含义。如一个小朋友想上厕所,其他幼儿也要去,教师 生气地说“去,去,去,都去!”,这时幼儿根本不理 解教师的意思,反而高高兴兴地一拥而去。
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 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抽象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 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2. 直观性和行动性 直觉行动思维实际是“手和眼的思维” 。一方面思维离不开对具体事物的直接感知, 另一方面思维离不开自身的实际动作,离开感 知的客体或脱离实际的行动,思维就会随之中 止或转移。
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这是从 直觉行动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过渡的方式。 1. 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2. 具体形象性
知识链接
自我中心的表现 1. 不可逆性,即单向性。通俗地说,是指不能翻过来、倒过去地考 虑问题,不能转换思维的角度。比如,有人问一个小女孩儿:“恩琪,你有 姐姐吗?”小女孩说:“有,我姐姐是安妮。”过了一会儿,再问她:“恩 琪,你们家的安妮有妹妹吗?”她摇了摇头。她只知道从自己的角度看, 安妮是姐姐,而不知从姐姐的角度看,自己是妹妹。由于缺乏逆向思考的 能力,才使学前儿童很难获得物质守恒的概念,即他们不懂得一定量的物 体(如一杯水或一块橡皮泥)虽然形状改变了(如被倒进另一粗细不同的 杯子或被捏扁),但只要不添加或减少,还是可以变回原状的。
一、思维的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概括性和间接性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学前儿童的思维与成人思维一样,都是对客观事物概括而间接 地反映,但概括和间接的程度不同,思维水平也不同。
一、思维的概述
(二)思维的特点 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的特点。所谓间接性,是指思维不是直接地认识 事物,而是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方法来组织和理解那些未感知的事物,或 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所谓概括性,是指思维必须把握大量的感性材料,并能够从同一类材料中概括出 它们的共同特性和本质特性,或者从一类事物中揭示出它们内部的联系及规律性。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三课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幻灯片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二、学前儿童思维方式的发展 (一)思维方式的发展 直观行动思维 → 具体形象思维 → 抽象逻辑思维
15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1.直观行动思维
⑴3岁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 ⑵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①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 不能离开直观的事物; ②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离 开了行动关于该动作的思维也就停止了。 ⑶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在2~3岁儿童身上表 现最突出。 ⑷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
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6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一)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 3岁前的思维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 3岁后,直观行动思维继续发展,并发生
质的变化,表现为: ①思维解决的问题复杂化; ②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概括化; ③思维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强。 ④逐步超越感知运动阶段,脱离此时此
16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直观行动思维举例
1.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盆里面的时 候,才会发生。当离开澡盆的时候,这种动作就停止了, 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时候复现。
2.儿童作画常常事先没有目的,即先做后想,或者边做 边想,只有画出来之后才知道画的是什么。
17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 娄新岭
1
儿童有自己的思维
2
学前教育既不可违背科 学,也不可违背儿童。
3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思维的发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 1.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知过程已经齐全; 2.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 3.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绪、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 4.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
巧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派生特点
巧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派生特点知识详解1.经验性: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的。
比如,听奶奶抱怨小鸡长得慢,就把小鸡埋在沙里,把鸡头留在外面,还用水浇,并告诉奶奶:“您的小鸡一定会长得大大的。
”【解析】幼儿的思维方式往往是从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出发的,考试中,题干展示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例如:幼儿幼儿不小心吞了一颗西瓜籽,她会担心自己的肚子里长出一个大西瓜,这就是思维经验性的表现。
2.拟人性: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人来对待。
他们以自己的行动经验和思想感情赋予小动物或玩具,和它们说话,把它们当作好朋友。
【解析】幼儿把动物当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加到小动物的或小玩具的身上,例如,幼儿会提出拟人化的问题:“春天来了,冬天躲到哪里去了?”或者孩子孩子听了小猪的故事,知道小猪不洗手就吃东西生病了,当孩子肚子疼时,他们会说“我不让当小猪”。
由己推人,以为万事万物和自己一样有灵性,这便是拟人性的特点。
3.表面性: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表面现象来进行。
因此,幼儿的思维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
【真题】【20XX年上】幼儿难以理解反话的含义,是因为幼儿理解事物具有( )。
A.双关性B.表面性C.形象性D.绝对性【解析】表面性强调的是幼儿在思维过程中,看不到事物的本质联系。
例如:幼儿听妈妈说:“看那个女孩长得多甜!”孩子问:“妈妈,你舔过她吗?”这一案例中体现了即是幼儿不理解词的含义,对于幼儿来说“甜”一词体现的是味觉的感受,对于词语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看不到本质的联系。
像幼儿不理解反话,也是思维表面性的特点。
4.片面性:由于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幼儿的思维常常是片面的。
【解析】幼儿在思维的过程中,常常只考虑到事物的一个维度,不能同时兼顾两个维度,例如:孩子喜欢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就是他们不善于全面的看待问题。
思维的片面性还体现在“好心办坏事”,孩子想在妈妈下班前把米饭做好,结果只放了米在锅里,没有放水,帮了“倒忙”,就是因为幼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三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一、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是瑞士的心理学家,在21岁时就获得了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是生物学家、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一生论着丰富。
他把观察法、询问法、测验法和实验法综合起来研究儿童智力的发展,揭示人类认识发生的规律,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与思维发展过程(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二)前运算阶段(2~6、7岁)(三)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四)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1.客体永久性: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2.延迟模仿:能够对已经不存在的模式进行模仿•3. 直觉行动思维指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指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
儿童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是依靠对物体的直接感知和动作进行的思维,是思维的最低级形式。
•婴儿的思维是典型的直觉行动思维只有在直接感知具体事物时才能进行思维婴儿的思维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进行,婴儿不会先想好了再行动,而总是边做边想(英格取苹果)思维依赖一定的情境•2-3岁托班和3-4岁小班的幼儿直观行动思维非常突出和明显。
离开实物和玩具就不会游戏。
•因此,应该提供充分的玩具材料。
感知运动阶段思维特征–直观性和行动性(看见才能想,边做边想)–间接性和概括性(客体永久性、延迟模仿)–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片面性(即不守恒,把面团压扁,问和刚才那面团是否一样多,认为不一样多)。
–形象性(爷爷都是白胡子、奶奶都是花白头发、穿军装都是解放军、兔子就是小白兔)(二)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形象思维:指思维活动主要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表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即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
1.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1.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如下:
1. 意象思维阶段:学前儿童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主,缺乏抽象思维、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前概念阶段:学前儿童开始具有分类、数量和时间等概念,但概念还不够严密,常常存在模糊和不准确。
3. 操作逆转阶段:学前儿童有一定的思维逆转能力,但还不够灵活和准确,常常需要指导和提示。
4. 语言思维阶段:学前儿童开始运用语言来表达思维,但语言表达还不够丰富和准确。
5. 社会化思维阶段:学前儿童开始具有一定的社会化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但也存在自我中心、依赖大人等问题。
1.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1.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图像化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以图像为主,他们通过观察、感受、模仿等方式来认识世界。
因此,他们的思维方式比较具体、形象,缺乏抽象思维能力。
2. 单一思维方式: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比较单一,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容易被局部的感觉所迷惑,从而难以进行整体思考。
3. 固定思维模式:学前儿童的思维模式比较固定,缺乏创造性思维能力。
他们往往只能按照既有的思维模式去进行思考。
4. 好奇心强:学前儿童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他们对新事物、新环境、未知领域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好奇心的驱动也促使他们进行思维发展和认知建构。
5. 简单思维维度:学前儿童的思维维度比较简单和狭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
他们往往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难以理解别人的想法和观点。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及规律ppt课件
可编辑ppt
3
思维在幼儿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 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 思维的发展是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
▪ 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幼儿感情、意志、和社会性的发展 。
▪ 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1、直觉行动思维(0~3岁左右) 2、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 3、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
思维:
▪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 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联系。思维是人类认识的高级 阶段,它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形式。
可编辑ppt
2
思维的特点
1、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指思维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借助某些媒介与 头脑加工来进行反应。
2、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所反应的是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反应的是 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由于这一特性,人能通过事物的表面现 象和外部特征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可编辑ppt
19
思考题
1.学前儿童思维的三个发展阶段?各个的年龄阶段? 2.学前儿童的思维最主要是哪个阶段,有什么特征? 3.今天学习的理论是否和你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情况相符?对此你有何见解?
可编辑ppt
20
谢谢大家
可编辑ppt
2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可编辑ppt
14
由于表象功能的发展,幼儿思维逐渐从动作中解脱出来,也可以从直接感知的客体中 转移出来,从而比直觉行动思维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但思维仍有较大的局限性 。皮亚杰将这一阶段幼儿的思维称为前运算阶段。此阶段幼儿思维的特点表现为幼儿 普遍存在的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幼儿的泛灵论是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 色彩。例如,幼儿认为在采摘植物时植物会受到伤害。植物也会感到疼痛。在整个前 运算阶段,幼儿思维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不可逆性,幼儿不理解逻辑运算的可逆性 。例如,4岁的幼儿不能理解当A>B时,则B<A。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是儿童了解现实世界、掌握有用知识和传统等过程的关键性组成部分。
它能够帮助孩子掌握诸如实验学习、行为建模和概念识别等能力,从而为他们构建一个坚实的基础,能够建立可靠的理论视角,指导实践行为。
在该阶段,教师在指导孩子学习思想发展的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是具有易受影响性和相对封闭性。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具有易受影响的特点,家庭、学校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尤其显著,因此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及正面的影响有助于他们的思维发展。
另外,学前儿童无法改变固定性观念和模式,所思所想受本身现有经验的影响更甚,受现实条件限制较大,对外部世界的反应更加简单和相对固定,一个新鲜事物和经历都会引起其高度重视、好奇心和质疑,表现为封闭性。
二是具有直观显现性和发展不利性。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以直观的方式显现,以最大限度的便捷性快速发挥出效果,他们往往以当下的喜好和需求去行动,忽略长远观念和理性结论,同时他们也没有利用现有资源、能力去判断或概括,以发展不利的特点而显现出来;由于他们还未发展出精深的思维,所以表达的也比较有限,也让人感受到极大的发展不利性。
三是具有想象创造性和社会化性质。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对于儿童的想象力具有较强的发展容量,他们喜欢发挥想象力,拓展外部世界的概念,倾向于借助想象来替代客观可见的事物,意识到自己处于社会中。
另外,学前儿童思维发展也具有社会化性质,他们认知过程多以人文和社会为导向,喜欢照顾和蒙养,在认知发展中认同多种角色的行为表达,可以说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也是一种朝社会的方向发展。
总之,学前儿童思维发展具有易受影响性和相对封闭性、直观显现性和发展不利性以及想象创造性和社会化性质等特点。
这些特点是对学前儿童个性特征、学习动机以及感知能力特点等方面的应用与综合,只有全面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才能更好地为孩子提供指导,培养他们正确的思想及正确的学习方法,把他们所能发挥的本领和能力培养得更为完善。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及规律的研究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及规律的研究学前儿童是指3-6岁之间的儿童,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及规律是指儿童在这个阶段的思维能力及其发展的规律。
以下将详细阐述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及规律。
一、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意象思维学前儿童思维主要是以感性为主,他们的思维是以形象、具体的形式表现的。
因此,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之一就是意象思维。
他们无法通过抽象的思维来理解事物,而是通过感性体验、观察、模仿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例如,他们往往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来感知世界,通过具体的形象来理解事物。
综合思维学前儿童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综合思维。
他们的思维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性的,即将不同的信息、经验综合在一起来进行思考。
例如,当他们接触到一个新物体时,他们会综合运用自己的感官和经验来理解这个物体。
直觉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直觉思维。
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逻辑训练,也不会使用系统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是凭借自己的直觉来进行思考和判断。
例如,当学前儿童看到一幅画时,他们不会去分析画中的构图、颜色和形状等因素,而是凭借自己的直觉来感受画的美。
自我中心思维学前儿童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自我中心思维。
他们往往将自己放在事物的中心,无法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例如,当他们发生争执时,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无法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
不稳定性思维学前儿童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不稳定性思维。
他们的思维随时都在变化中,很难保持一个固定的状态。
例如,当他们看到一件事物时,他们可能会忽然想到其他事情,然后又回到原来的思路,这种思维的不稳定性是学前儿童思维的常见特点。
意识流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有时也被称为“意识流思维”,这是因为他们的思维过程很少是一个连贯的逻辑链条,而是一个自由流动的状态。
他们往往不受时间、空间等限制,可以自由地思考和想象。
二、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规律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规律是指儿童思维能力发展的规律性。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指学龄前阶段(3-6岁)儿童理解事物、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正逐渐从感知向概念过渡,从单纯形象思维向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发展。
下面将详细探讨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感知思维:3-4岁的学龄前儿童主要通过感知来认识世界。
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感官经验中,通过观察、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获得信息。
例如,他们会触摸、闻、尝、听火车,通过感官体验来认识火车。
2.形象思维:4-5岁的学前儿童开始具备形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想象力和符号的使用来思考和表达。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玩具模型或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想象,可以用玩具车模拟驾驶。
3.具象思维:5-6岁的学前儿童开始具备具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分类和比较来理解事物。
例如,他们可以将玩具按照颜色、形状或尺寸进行分类,可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重量或高低。
4.抽象思维:6岁及以上的学前儿童开始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可以进行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除了上述几个思维发展方面,学前儿童的思维还有以下几个特点: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学前儿童倾向于将事物看作整体,而不是关注细节或部分。
例如,他们可能会将一个完整的人形认为是一个大头和一个身体的组合,而不是由头部、手臂、腿部等部分构成。
2.可逆性的缺乏:学前儿童缺乏逆向思维的能力,即不能理解反方向或逆过程。
例如,他们可能不能理解衣服穿反的概念,认为只要穿上就可以了。
3.过度一般化:学前儿童倾向于将自己的经验一般化到所有类似的事物上,缺乏具体化和个性化的思维。
例如,他们可能认为所有狗都会咬人,或者认为所有红色的东西都是苹果。
4.智力发展不平衡: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不均衡,他们在不同领域的思维能力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他们可能在语言表达方面较强,但在数学思维方面相对较弱。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1.引言1.1 概述在学前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转变和成长。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是指其思考、认知和语言能力的特殊表现。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主要包括认知特点和语言特点。
在认知方面,学前儿童的思维逐渐从感性向理性转变。
他们开始注重通过感觉、观察和实验来获取知识和信息,开始逐渐形成概念和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
此外,学前儿童的思维呈现出直观性、非逻辑性、非连续性等特点,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多地依赖于直觉和联想。
此时期的儿童思维发展也呈现出矛盾性,他们常常产生一种“认为和不认为”的现象,对于同一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认知。
同时,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还表现出宏观和微观的特征,他们善于从整体中提取重要信息,并能够对细节进行关注。
在语言方面,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方面更加自由和灵活。
学前儿童逐渐掌握了语言的规则和结构,能够使用简单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观点。
此外,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还表现出富于形象、联络和自由联想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想象力丰富的语言来描述事物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前儿童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逐渐成熟,这对于他们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教育和家庭教育活动,为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指导。
此外,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根据学前儿童的认知和语言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只有充分关注并满足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他们的未来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编写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章内容,使文章有条理、有逻辑性,并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直观、感性和具体的特点。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解释这一特点。
1. 直观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的,即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主要通过感观直接获得。
他们倾向于通过触摸、观察、听觉等感官来获取信息,对于抽象概念和抽象思维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例如,当他们看到一只小鸟飞过时,他们可能会用手指着并且尖叫着说“鸟飞走了!”,而不会去探究鸟的种类、飞行速度等抽象的概念。
2. 感性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感性的,即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感受和体验来认识事物。
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主要基于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往往缺乏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例如,当他们吃到一种美味的食物时,他们会觉得这是好吃的,并且想要再次尝试,但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地描述出食物的成分和做法。
3. 具体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具体的,即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是基于具体的事例和个体。
他们往往只关注事物的具体特征和表面现象,缺乏对整体和抽象概念的理解。
例如,当他们看到一只小狗时,他们只会关注它的毛色、大小等具体特征,而不会考虑它是属于哪个品种、它的行为习惯等抽象的概念。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这些特点是由于他们的大脑发育尚未成熟,神经连接不完善以及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相对较少所致。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他们的思维方式会逐渐从直观、感性和具体向抽象、逻辑和综合发展。
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采用直观、感性和具体的教学方法,通过感官体验、亲身参与等方式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同时,还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观察、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绘画等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总之,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对于他们的教育和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及活动组织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及活动组织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和活动的组织在14和15年的教师资格考试中均已单选和案例和形式考察过,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前儿童发展这一部分的重点内容,在今后的考试中建议广大考生依然以单选、简单和案例分析的形式记忆。
如何来理解并记忆思维发展特点及活动的组织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思维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为:直觉行动性思维(0-3岁),具体形象思维(3-6岁),抽象逻辑思维(5岁以后)。
1.思维发展的最初阶段:直觉行动思维(发展),依靠的是感知和动作。
感知强调的是依靠感觉器官,对直观材料所产生的视听嗅味肤等感觉。
而动作强调的是先做再想,事先无目的、无计划。
此部分在考试中常考单选:如:15年真题:一个幼儿在玩橡皮泥的时候,往往没有计划性。
橡皮泥搓成团就说是包子,搓成条就说是油条,长条橡皮泥卷起来就说是麻花。
这反映了该幼的思维发展的( )特点。
A.具体形象思维B.直觉行动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象征性思维解析:体现在的是直觉行动思维,先做再想的特点。
学习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为了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因此,直觉行动性思维的发展特点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1.提供可以直接感知的活动材料。
(因为需要直观活动材料)。
2.提供可操作的条件和机会。
(因为先做再想,所以:提供操作机会)。
3.表象代替动作,逐渐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
(从动作过渡到表象)2.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发展特点:具体性和形象性。
(1)具体性:与抽象相对应,处于具体形象性思维阶段的幼儿理解不了抽象的概念,如:加减法运算、定义、原理、集合概念(如:玩具、家具、水果……)等。
如:幼儿理解不了“这是什么水果?”,但是知道“这是苹果”,因为相对来说苹果是具体的,而水果则是抽象的集合概念。
(2)形象性:指的是可以使用一些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来描绘某个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气味等,使之更生动形象、直观。
如:这是一个苹果---这是一个红红的苹果----这是一个红红的、圆圆的苹果---这是一个红红的、圆圆的、香喷喷的大苹果……具体性和形象性在考试中考察单选的概率比较大,但考生往往容易混淆,所以一定要注意区分二者的不同才能正确的做出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一、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总体特点和趋势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总体特点: 1.儿童思维的形成是在2岁左右。 2.幼儿期(3~6、7岁)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 3.在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4.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它是在 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四)思维的“单维度” 在幼儿期,儿童在认识事物和思考 问题时,往往只注意某个方面,而忽略 其它方面,以偏盖全,不会全面地、多 角度思考和认识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认识 水平的提高,幼儿会逐步扩大思维的范 围,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五)思维的“情绪化” 在幼儿期,儿童常常以自己的好恶 来判断事物的存在与否。 原因:幼儿的主观、客观还没有完 全分化。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三)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在幼儿期,儿童在认识事物和思考 问题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 角度,而不会站在他人角度去理解和思 考。往往只管说自己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认识 水平的提高,幼儿思维开始逐步去自我 中心化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1、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大致有两种类型: (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学前儿童获得的概念几乎都 是这种学习方式的结果。 (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 在较正规的学习中,成 人也常用给概念下定义,即讲解的方式帮助儿童掌握概 念。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四)学前儿童概括的发展 幼儿的概括水平是处 于从表面的、具体的感知和 经验的概括,到开始进行某 些内部的、靠近本质概括的 发展阶段。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四、学前儿童思维形式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 属性的反映。概念是用词来标示的,词是概念的物 质外衣,也就是概念的名称。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二)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1.具体形象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①具体性:是指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他们能 够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概念。 比如,“家具”这个概念比“桌子”、“椅子”概 念抽象,幼儿就较难掌握。 ②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 思维。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颜色、形状、声音等生 动的形象。比如,兔子总是“小白兔” 、狗总是 “小花狗”;认为老奶奶总是白头发的,他们不肯 称头发不白的人为奶奶。
(1)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外部的表面特征,而不能反映事 物的本质特征。 (2)外延不适当,往往失之过宽或过窄。比如,认为“家具” 是“是用的东西”;“儿子”一定是“小孩”等。 (3)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 (4)掌握概念的名称容易,真正掌握概念困难。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2.具体形象思维 ⑴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事物在 头脑中形成的表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 ⑵★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具体形象思维举例
1.2+3=5的计算,幼儿虽然可 以进行,但实际上他们在计算的 时候并非对抽象数字进行分析综 合,而是依靠头脑中再现的事物 表象,如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 或者2个手指加上3个手指,再数 数结果是5个苹果或手指才算出 结果的。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案例分析】 老师带孩子们去动物园,一边看猴子、老虎、大象等,一 边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动物。回到班上,老师问孩子们“什 么是动物”时,很多幼儿都回答“是动物园里的,让小朋 友看的”,“是狮子、老虎、大象……”。老师又告诉孩子 们“蝴蝶、蚂蚁也是动物”。很多孩子觉得奇怪,老师又 告诉他们“人也是动物“,孩子们更难理解,甚至有的孩 子争辩说“人是到动物园看动物的,人怎么是动物呢,哪 有把人关在笼子里让人看的!”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二、学前儿童思维方式的发展
(一)思维方式的发展 直观行动思维 → 具体形象思维 → 抽象逻辑思维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1.直观行动思维
⑴3岁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 ⑵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①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 不能离开直观的事物; ②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离 开了行动关于该动作的思维也就停止了。 ⑶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在2~3岁儿童身上表 现最突出。 ⑷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三)学前儿童分类的发展 分类能力的发展是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学前儿童分类的5种类型: 1.不能分类。把性质上毫无联系的一些图片放在一起,或者任意的分 成若干类,不能说出原因。 2.依据感知特点分类。依据颜色、形状、大小或其他特点进行分类。 3.依生活情景分类。把日常生活情景中经常在一起的东西归为一类; 4.依据功用分类。也就是根据他们的用途分类。如桌、椅是“写字用 的”;碗、筷是“吃饭用的”; 5.依概念分类。如按照“玩具”、“交通工具”、“学习用具”等分 类,并能给这些概念下定义,说明分类原因,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出现最初的语词概括 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直观的概括。儿童最初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 的外部特征(主要是颜色)进行概括。 2.第二阶段:动作概括阶段。儿童学会了用物体进行各种动 作,逐渐掌握各种物体的用途。 3.第三阶段:语词的概括。2岁左右出现了语词的概括。儿 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 舍弃那些可变的次要特征。
2、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5)、儿童最初掌握的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各种事物的名称,如 人称、玩具、动物等。 (6)儿童最先掌握基本概念,依次出发,上行或下行掌握上级概念或 下级概念。 (7)儿童对抽象概念的掌握离不开具体形象和活动的支持。 (8)成人的“典型实例”有时产生消极的定势作用。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学前儿童分类的年龄特点 1.4岁以下儿童基本上不能分类。 2.5~6岁是儿童处于由不会分类向开始发展初步分类能力 的过渡时期。该年龄的儿童主要依据物体的感知特点和情 境联系起来分类。 3.5岁半~6岁半是儿童分类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4.6岁以后,儿童的概括水平开始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一)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 3岁前的思维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 3岁后,直观行动思维继续发展,并发生 质的变化,表现为: ①思维解决的问题复杂化; ②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概括化; ③思维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强。 ④逐步超越感知运动阶段,脱离此时此 地的束缚 ⑤从个别活动转向交往活动
帮助幼儿从“兔子”、“狗”、“猫”中抽象出更为 一般的概念——“动物”。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2)别通过语言理解获得 什么是小鸟? 身上长着羽毛,在天中飞的动物。 什么是人? 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2、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2.科学工作者进行各种科研工作。 3.判断、推理。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二)思维工具的变化
儿童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是与所用工具的变 化相联系的。 1.直观行动思维的工具是:感知和动作; 2.具体形象思维的工具是:表象;
3.抽象逻辑思维的工具是:语词所代表的概念。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2.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还有一系列的派生特点: ①经验性——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思维经验来进行的。 ②拟人性——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做人。他们把自己的行动经 验和思想感情夹到小动物或玩具身上,是常有的事。 ③表面性——指幼儿的思维只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所以, 幼儿的思维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 ④片面性——幼儿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幼儿的思维常常是片 面的,不善于全面的看问题。 ⑤固定性——指幼儿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幼儿较难掌握相对性的概念。 比如,三个人比高矮,这样的问题,他们就感到困难。生活中,幼儿还 常常性——指幼儿只能考虑到事物眼前的关系,而不会更多的去考虑 事情的后果。
(一)学前儿童分析综合的发展 幼儿逐渐学会凭借语言在头脑中进行分析和综 合,但还不能把握事物复杂的组成部分。 对于3~6岁的儿童来说,要求分析的环节越少, 相应的概括就完成得越好。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二)学前儿童比较的发展 1.比较是在思想上把各种事物进行对比,并确定他们的异同。 比较是分类的前提,通过比较才能进行分类和概括。 2.学前儿童比较的2个特点和发展趋势 ①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部分:小班的儿童还不善于找出物 体的相应部分,他们常常按照物体的颜色进行比较;中班的幼 儿逐渐能找出物体的相应部分,并进行比较,但他们只能找到 两三处相应部分。 ②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学会 找物体的相似处:找物体的相似处,对幼儿来说比较困难,因 为找相似处,即要找出共同出,又要找出不同处,需要较复杂 的分析和综合。需要在成人的教育下才能学会。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直观行动思维举例 1.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盆里面的 时候,才会发生。当离开澡盆的时候,这种动作就停 止了,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时候复现。 2.儿童作画常常事先没有目的,即先做后想,或者边 做边想,只有画出来之后才知道画的是什么。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