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分类模型评估

合集下载

Python技术的文本分类方法

Python技术的文本分类方法

Python技术的文本分类方法随着电子文本内容的爆炸式增长,人们对于高效的文本分类方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文本分类是一种将文本按照其语义和主题进行预先定义的类别划分的技术,可应用于信息检索、情感分析、垃圾邮件过滤等众多领域。

Python作为一种功能强大且易于上手的编程语言,为实现文本分类提供了各种灵活可靠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Python技术的文本分类方法。

1. 词袋模型(Bag of Words)词袋模型是文本分类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将文本看作是一个词语的集合,而文本的特征表示则是单词的出现频率。

实现词袋模型的一种常见方法是使用Python中的CountVectorizer类。

这个类可将文本数据中的词语转换为特征向量,然后使用统计学算法训练分类器。

这个方法在文本分类中非常有效,然而它忽略了词语的顺序和语境信息。

2. TF-IDFTF-IDF(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是另一种常用的文本分类方法,用于评估一个词语在文本中的重要性。

它通过计算词语的词频和逆文档频率,得出一个特征向量来表示文本。

在Python中的实现方式是使用TfidfVectorizer 类。

相比词袋模型,TF-IDF更加关注文本的主题和关键词,能够提供更准确的特征表示。

3.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是一种基于贝叶斯定理和特征条件独立性假设的分类方法。

在文本分类中,朴素贝叶斯分类器被广泛应用于垃圾邮件过滤和情感分析等任务。

Python中的scikit-learn库提供了多种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实现,如MultinomialNB 和BernoulliNB。

这些分类器可以将文本转换为特征向量,并使用贝叶斯概率模型来进行训练和分类。

4. 支持向量机(SVM)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强大的监督学习算法,也常用于文本分类。

SVM通过构建超平面将不同类别的样本点分开。

在文本分类中,支持向量机可以将文本数据转换为高维特征空间,并寻找最佳超平面来实现分类。

分类模型评价方法

分类模型评价方法

分类模型评价方法一、引言分类模型是机器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模型,它可以将输入的样本数据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

在应用分类模型时,评价模型的性能非常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分类模型评价方法,包括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值和ROC曲线。

二、准确率准确率是最常见的分类模型评价指标之一,它表示模型正确预测的样本比例。

准确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准确率 = 预测正确的样本数 / 总样本数三、精确率和召回率精确率和召回率是一对相互补充的指标,用来评价二分类模型的性能。

精确率表示模型预测为正例的样本中真正为正例的比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精确率 = 真正例数 / (真正例数 + 假正例数)召回率表示真正例样本中被模型预测为正例的比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召回率 = 真正例数 / (真正例数 + 假反例数)四、F1值F1值是综合考虑精确率和召回率的分类模型评价指标,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F1值 = 2 * (精确率 * 召回率) / (精确率 + 召回率)五、ROC曲线ROC曲线是一种常用的分类模型评价方法,它能够通过绘制真正例率(TPR)和假正例率(FPR)之间的关系图来评估模型的性能。

TPR 表示真正例样本中被模型正确预测为正例的比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TPR = 真正例数 / (真正例数 + 假反例数)FPR表示真反例样本中被模型错误预测为正例的比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FPR = 假正例数 / (假正例数 + 真反例数)通过绘制不同阈值下的TPR和FPR,可以得到一条ROC曲线。

ROC曲线的斜率越大,说明模型的性能越好。

此外,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也是评价模型性能的重要指标,AUC越大,说明模型的性能越好。

六、比较与选择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评价指标来选择合适的分类模型。

如果注重模型的准确性,可以选择准确率作为评价指标;如果注重模型的稳定性和可信度,可以选择F1值作为评价指标;如果注重模型对正例和反例的区分能力,可以选择ROC曲线和AUC作为评价指标。

三分类roc曲线 python 代码

三分类roc曲线 python 代码

三分类ROC曲线 Python代码摘要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领域,分类是一个常见的任务。

而在一些分类问题中,我们需要将数据分为三个或多个不同的类别。

为了评估分类算法的性能,我们可以使用ROC曲线。

本文将介绍ROC曲线的概念以及如何绘制三分类ROC曲线的Python代码。

首先,我们会简要介绍ROC曲线的定义和评估指标,然后详细讨论如何使用Python进行绘制。

一、ROC曲线概述1.1 定义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是一种常用于评估二分类模型的性能的工具。

ROC曲线以不同阈值作为横轴,真阳性率(True Positive Rate,TPR)和假阳性率(False Positive Rate,FPR)作为纵轴。

TPR是指被正确分类为正例的样本占所有正例样本的比例,而FPR是指被错误分类为正例的样本占所有负例样本的比例。

1.2 评估指标在ROC曲线上,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些评估指标,如AUC(Area Under Curve)和Gini系数。

AUC是ROC曲线下的面积,用来表示分类模型的性能,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越接近1表示模型的性能越好。

Gini系数是AUC的两倍减1,也是用来评估分类模型性能的指标,越接近1表示模型的性能越好。

二、绘制三分类ROC曲线的Python代码2.1 数据准备在绘制三分类ROC曲线之前,首先需要准备数据。

假设我们有一组数据集,包含三个类别(类别1、类别2和类别3),每个类别有相应的预测概率。

import numpy as np# 生成随机预测概率prob_class1 = np.random.rand(100)prob_class2 = np.random.rand(100)prob_class3 = np.random.rand(100)# 将预测概率归一化为概率分布prob_class1 /= np.sum(prob_class1)prob_class2 /= np.sum(prob_class2)prob_class3 /= np.sum(prob_class3)2.2 计算TPR和FPR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每个类别的TPR和FPR。

python随机森林分类构建模型及评估

python随机森林分类构建模型及评估

Python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及评估1. 简介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是一种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方法,它通过构建多个决策树并进行投票或取平均值的方式来进行分类或回归任务。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中的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分类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

2. 数据准备在构建模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准备数据。

随机森林可以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数据,包括数值型和类别型特征。

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特征选择、缺失值填充、标准化等步骤。

在本例中,我们将使用一个名为iris的经典数据集作为示例。

该数据集包含了150个样本,每个样本有4个特征:花萼长度、花萼宽度、花瓣长度和花瓣宽度。

每个样本还有一个类别标签,表示鸢尾花的种类。

首先,我们需要导入必要的库和数据集:import pandas as pd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加载iris数据集data = load_iris()df = pd.DataFrame(data.data, columns=data.feature_names)df['target'] = data.target3. 数据探索在构建模型之前,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一些基本的探索,以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之间的关系等信息。

# 查看数据前几行df.head()# 查看数据统计信息df.describe()# 查看类别分布df['target'].value_counts()# 可视化特征之间的关系import seaborn as snssns.pairplot(df, hue='target')4. 特征工程在构建随机森林模型之前,我们可能需要进行一些特征工程操作,以提取更有用的特征或减少特征维度。

常见的特征工程方法包括特征选择、特征变换和特征生成等。

python实验报告分类

python实验报告分类

python实验报告分类Python实验报告分类引言:Python作为一种高级编程语言,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学习和使用Python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编写实验报告来总结和展示我们的实验成果。

然而,随着实验报告数量的增加,如何对这些报告进行分类和管理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Python的实验报告分类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报告分类的意义实验报告是我们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总结和记录,对于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实验报告数量的增加,我们需要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对这些报告进行分类和管理。

实验报告分类的意义在于:1. 提高检索效率:通过分类,我们可以更快地找到特定主题或实验的报告,节省时间和精力。

2. 促进知识共享:分类后的实验报告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分享,促进知识的传播和交流。

3. 便于进一步分析:通过对分类后的实验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验的趋势和结果,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报告分类的方法为了实现实验报告的分类,我们可以采用文本分类的方法。

文本分类是一种将文本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技术,常用于自然语言处理和信息检索领域。

在Python中,我们可以利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的库来实现实验报告的分类。

1. 数据准备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已经标注好类别的实验报告作为训练数据。

这些实验报告可以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实验或者公开的数据集。

对于每篇实验报告,我们需要将其分词并提取出特征,比如词频、词性等。

2. 特征选择在进行文本分类之前,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特征来表示每篇实验报告。

常用的特征选择方法包括词频、TF-IDF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表示实验报告的内容和特点。

3. 模型训练在特征选择完成后,我们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训练文本分类模型。

常用的算法包括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等。

通过使用训练数据,我们可以训练一个分类器,使其能够根据实验报告的特征将其分类到相应的类别中。

scikit-learn库的简单用法

scikit-learn库的简单用法

scikit-learn库的简单用法Scikit-learn是一个基于Python语言的机器学习库,提供了丰富的机器学习算法和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搭建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

本文将详细介绍scikit-learn库的简单用法,并逐步回答与之相关的问题。

1. 什么是Scikit-learn?Scikit-learn是一个方便易用的Python机器学习库,集成了几乎所有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和工具。

它建立在NumPy、SciPy和Matplotlib等科学计算库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机器学习函数和API,可以有效地处理分类、回归、聚类、降维等各种机器学习任务。

2. 安装Scikit-learn库在开始使用Scikit-learn之前,需要先安装该库。

可以使用pip或conda 等包管理工具进行安装。

在命令行中运行如下命令即可完成安装:pip install scikit-learn3. Scikit-learn的基本功能Scikit-learn提供了各种功能,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模型选择、模型评估等。

下面将逐步介绍这些功能的用法。

3.1 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机器学习任务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主要包括数据清洗、特征选择、特征变换等。

Scikit-learn库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和类来支持数据预处理。

3.1.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以去除噪声、缺失值、异常值等,并将数据转换为可用的形式。

Scikit-learn提供了Imputer类来处理缺失值,可以使用如下代码进行处理:pythonfrom sklearn.impute import SimpleImputerimputer = SimpleImputer(strategy='mean')imputed_data = imputer.fit_transform(data)3.1.2 特征选择特征选择是指从原始特征集中选择出最佳特征子集,以提高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

python计算分类指标

python计算分类指标

python计算分类指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Python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领域。

在数据分类任务中,评估模型性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评估分类模型性能,我们通常会使用一些指标来衡量模型的准确性、召回率、精确率等。

在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内置的库来计算这些分类指标,如scikit-learn和pandas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分类指标,并演示如何使用Python来计算这些指标。

1. 准确率(Accuracy)准确率是最常用的评估分类模型性能的指标之一,它表示分类器正确分类样本的比例。

在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scikit-learn的accuracy_score函数来计算准确率。

例如:```python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y_true = [0, 1, 1, 0, 1]y_pred = [0, 1, 0, 0, 1]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rue, y_pred)print("Accuracy: ", accuracy)```2. 精确率(Precision)3. 召回率(Recall)4. F1分数(F1-score)5. 混淆矩阵(Confusion Matrix)通过以上示例,我们可以看到,Python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库来计算分类指标,帮助我们评估分类模型的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合的指标来评估模型,以更好地优化和改进分类器的性能。

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Python进行分类模型性能评估。

第二篇示例:Python是一种强大的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领域。

在数据分析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分类指标来评估模型的分类性能。

本篇文章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计算常见的分类指标,包括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值等。

外卖评价情感分类python模型

外卖评价情感分类python模型

外卖评价情感分类Python模型1. 概述外卖行业在我国已经发展多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外卖订餐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外卖的品质和服务质量对顾客的满意度至关重要。

顾客在收到外卖后,会根据食物的味道、外卖员的服务态度等方面给予评价。

而这些评价内容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色彩,情感分类则可以帮助商家更好地了解顾客的需求和喜好,从而提升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

2. 外卖评价情感分类的意义外卖评台收集了大量的用户评价数据,这些数据中包含了用户的情感倾向,如正面评价中蕴含满意、喜爱、愉悦等情感,负面评价中则包含不满意、失望、愤怒等情感。

有效地对这些评价进行情感分类可以帮助外卖评台和商家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提升服务质量,改善用户体验。

3. 外卖评价情感分类的挑战外卖评价文本的情感分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一方面是由于评价文本的长度和表达方式多样化,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同用户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方式,因此需要特定的模型和算法来进行情感分类。

情感分类还需要考虑到消极情感和积极情感的平衡与不平衡问题,以及对中性情感的处理。

4. 外卖评价情感分类Python模型的建立在实际建立外卖评价情感分类模型时,我们可以采用Python语言及相关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和机器学习库,如NLTK、scikit-learn等,通过以下步骤完成模型的建立:4.1 数据采集和预处理我们需要从外卖评台的数据库中获取大量的用户评价数据,并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

数据清洗过程包括去除无效数据、停用词过滤、分词、词性标注等操作,从而得到干净、规范的评价文本数据。

4.2 文本特征提取在情感分类模型中,文本特征的提取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我们可以通过词袋模型、TF-IDF特征提取等方法将文本数据转化为可供模型训练的特征向量。

还可以考虑使用Word2Vec、GloVe等词向量模型来获取文本的语义信息。

4.3 模型选择和训练在选择情感分类模型时,可以考虑使用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深度学习等方法。

python 六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python 六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python 六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对六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常见方法:
1. 平均值法:将所有指标的数值相加,然后除以指标的数量,得到平均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的情况。

2. 加权平均值法:根据各指标的重要程度,给每个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将各指标的数值与对应的权重相乘,最后将所有结果相加,得到综合评价分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关联的情况。

3. 层次分析法:将各指标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各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和计算,最终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和综合评价分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指标之间存在复杂关联的情况。

4. 主成分分析法:将各指标进行数学变换,得到新的综合指标(主成分),然后根据各主成分的贡献率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综合评价分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指标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情况。

5. 熵权法:根据各指标的熵值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综合评价分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指标之间存在较大波动的情况。

以上方法各有优缺点,具体使用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Python中的分类算法

Python中的分类算法

Python中的分类算法分类算法是机器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目的是通过对已知样本的学习,构建一个能够对未知样本进行正确分类的模型。

在Python 中,常用的分类算法包括决策树、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等。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3种常用的分类算法,并且分析其优缺点以及应用场景,以帮助读者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的算法。

一、决策树决策树是一个树形结构,每个内部节点表示一个属性判断,每个分支代表一个属性的取值,每个叶节点表示一种分类结果。

具体的建树过程是从根节点开始,选择一个最优属性判断,根据属性的取值进行分支,直到叶节点为止。

决策树算法的优点是易于理解和解释,可以处理不完整的数据、缺失值和非数值属性,适用于多分类问题。

决策树模型的训练过程时间复杂度较低,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决策树算法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

当决策树过于复杂时容易出现过拟合现象,这样就会导致模型在应用新数据时的性能下降。

在处理连续性数据和样本数据分布有偏时,决策树的表现也较为欠佳。

二、支持向量机支持向量机是一种二分类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在给定的数据集中,构建一个能够进行最大间隔分类的超平面。

在构建超平面时,SVM算法需要寻找使得分类间隔最大的支持向量。

在分类时,SVM算法将新样本点映射到特征空间中,通过超平面的位置和方向来进行判断。

支持向量机算法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处理高维数据和非线性问题,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在数据较少、样本不平衡的情况下也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同时,由于SVM算法本身只需要用到支持向量,所以样本规模较大时也能保证运算速度较快。

然而,支持向量机算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为了确保最大间隔,SVM算法对局部异常点比较敏感,需要进行损失函数,而选择不同的损失函数可能会影响算法的性能。

此外,在多分类问题上,SVM算法需要进行多次二分类,效率较低。

三、朴素贝叶斯朴素贝叶斯算法是基于贝叶斯定理和特征独立假设的一种分类算法。

对于给定的样本,朴素贝叶斯算法将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输入,根据贝叶斯定理计算其属于某一类的概率,并选取概率最大的那个类别作为其分类标签。

python模型训练算法

python模型训练算法

Python模型训练算法本文将介绍Python模型训练算法的基本概念、常用算法和实现步骤。

模型训练算法是机器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它通过使用已有的数据集来训练模型,以便在未知数据上做出准确的预测或分类。

Python作为一种功能强大且易于使用的编程语言,被广泛应用于机器学习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库和工具来支持模型训练算法的实现。

1. 模型训练算法的基本概念在开始介绍模型训练算法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些基本概念:•数据集:模型训练算法需要使用已有的数据集进行训练。

数据集通常由输入特征和对应的输出标签组成。

•特征:数据集中的输入变量,用来描述样本的特征。

例如,在房价预测问题中,特征可以是房子的面积、卧室数量等。

•标签:数据集中的输出变量,用来表示样本的类别或目标值。

在房价预测问题中,标签可以是房子的实际售价。

•模型:模型是根据训练数据学习到的一种函数关系,用来预测或分类未知数据。

模型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问题和数据集。

2. 常用的模型训练算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模型训练算法:2.1 线性回归线性回归是一种常见的模型训练算法,用于预测连续的数值型输出。

它基于线性关系建立模型,并通过最小化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来训练模型。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scikit-learn库来实现线性回归算法。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inearRegression# 创建线性回归模型model = LinearRegression()# 训练模型model.fit(X_train, y_train)# 预测y_pred = model.predict(X_test)2.2 决策树决策树是一种基于树结构的模型训练算法,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

它通过对特征进行逐步划分,构建一个树形结构来进行预测。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scikit-learn库来实现决策树算法。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创建决策树模型model = DecisionTreeClassifier()# 训练模型model.fit(X_train, y_train)# 预测y_pred = model.predict(X_test)2.3 支持向量机支持向量机是一种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的模型训练算法,其基本思想是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来分割不同类别的样本。

决策树分类模型实验报告

决策树分类模型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决策树分类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通过构建一棵树状结构来对数据进行分类。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Python编程语言和Scikit-learn库来实现决策树分类模型,并使用鸢尾花数据集进行训练和测试。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决策树分类模型的基本原理和算法流程;2. 掌握使用Python和Scikit-learn库实现决策树分类模型的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决策树分类模型的性能,并分析其对不同数据集的适用性。

三、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Python3.7;3. 数据库:Scikit-learn库。

四、实验步骤1. 数据导入与预处理首先,我们需要导入鸢尾花数据集。

鸢尾花数据集是机器学习领域常用的数据集,包含150个样本,每个样本有4个特征,分别是花萼长度、花萼宽度、花瓣长度和花瓣宽度,以及对应的类别标签(Iris-setosa、Iris-versicolor、Iris-virginica)。

```python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iris = load_iris()X = iris.dataY = iris.target```2. 决策树模型构建接下来,我们使用Scikit-learn库中的DecisionTreeClassifier类来构建决策树分类模型。

我们需要设置一些参数,如树的深度、最大叶节点数、最小样本数等。

```python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clf = DecisionTreeClassifier(max_depth=3, min_samples_leaf=5)```3. 模型训练与测试使用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并使用测试集对模型进行测试。

```python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0)clf.fit(X_train, Y_train)Y_pred = clf.predict(X_test)```4. 模型评估使用准确率、召回率、F1值等指标来评估模型的性能。

python模型训练与预测评估

python模型训练与预测评估

python模型训练与预测评估在Python中,可以使用许多机器学习框架来训练模型并进行预测评估,其中一些流行的框架包括:Scikit-learn:Scikit-learn是一个Python机器学习库,提供了许多用于分类、回归、聚类等任务的算法和工具。

TensorFlow:TensorFlow是一个开源的机器学习框架,由Google开发,可以用于构建深度学习模型。

PyTorch:PyTorch是另一个流行的机器学习框架,也可以用于构建深度学习模型。

Keras:Keras是一个高级神经网络API,可以在TensorFlow、Theano和CNTK等后端上运行。

下面是一个基本的模型训练和预测评估的示例,使用Scikit-learn中的线性回归模型:# 导入必要的库import numpy as np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inearRegression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mean_squared_error# 创建一些随机数据X = np.random.rand(100, 1)y = np.random.rand(100, 1)# 创建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训练model = LinearRegression()model.fit(X, y)# 进行预测并计算误差y_pred = model.predict(X)mse = mean_squared_error(y, y_pred)print("Mean Squared Error: ", mse)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导入必要的库,然后创建一些随机数据。

我们使用这些数据来创建一个线性回归模型,并使用fit()方法对模型进行训练。

然后,我们使用predict()方法来对数据进行预测,并计算预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均方误差(MSE)。

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例子,实际上在训练模型和评估预测性能时需要考虑许多其他因素,例如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超参数优化等。

实验报告代码格式

实验报告代码格式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文本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 掌握Python中常用的文本处理和机器学习库的使用。

3. 实现一个简单的文本分类器,并对分类效果进行评估。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Python3.73. 依赖库:jieba(中文分词库)、sklearn(机器学习库)、pandas(数据处理库)三、实验内容1. 数据预处理2. 特征提取3. 模型训练4. 模型评估5. 实验结果分析四、实验步骤1. 数据预处理(1)数据获取本实验使用的是某中文论坛的评论数据,包含正面评论、负面评论和中性评论。

(2)数据清洗对数据进行去重、去除无效评论、去除停用词等操作。

(3)分词使用jieba库对评论进行分词处理。

2. 特征提取(1)TF-IDF使用sklearn库中的TfidfVectorizer对分词后的文本进行TF-IDF特征提取。

(2)词袋模型使用sklearn库中的CountVectorizer对分词后的文本进行词袋模型特征提取。

3. 模型训练(1)选择模型本实验选择支持向量机(SVM)作为分类模型。

(2)训练模型使用训练集数据对SVM模型进行训练。

4. 模型评估(1)测试集划分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比例为7:3。

(2)模型评估指标选择准确率、召回率、F1值等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估。

5. 实验结果分析(1)准确率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使用TF-IDF特征提取和SVM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为85.3%。

(2)召回率召回率表示模型能够正确识别的正面评论数量与实际正面评论数量的比例。

实验结果显示,召回率为82.5%。

(3)F1值F1值是准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值,可以反映模型的综合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F1值为83.8%。

五、实验总结1. 本实验实现了基于Python的文本分类器,通过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型训练和模型评估等步骤,成功对中文论坛评论进行了分类。

2. 实验结果表明,使用TF-IDF特征提取和SVM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分类效果较好,准确率达到85.3%,召回率为82.5%,F1值为83.8%。

python使用RNN实现文本分类

python使用RNN实现文本分类

python使⽤RNN实现⽂本分类本⽂实例为⼤家分享了使⽤RNN进⾏⽂本分类,python代码实现,供⼤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1、本博客项⽬由来是oxford 的nlp 深度学习课程第三周作业,作业要求使⽤LSTM进⾏⽂本分类。

和上⼀篇CNN⽂本分类类似,本此代码风格也是仿照sklearn风格,三步⾛形式(模型实体化,模型训练和模型预测)但因为训练时间较久不知道什么时候训练⽐较理想,因此在次基础上加⼊了继续训练的功能。

2、构造⽂本分类的rnn类,(保存⽂件为ClassifierRNN.py)2.1 相应配置参数因为较为繁琐,不利于阅读,因此仿照tensorflow源码形式,将代码分成⽹络配置参数 nn_config 和计算配置参数:calc_config,也相应声明了其对应的类:NN_config,CALC_config。

2.2 声明 ClassifierRNN类,该类的主要函数有:(init, build_inputs, build_rnns, build_loss, build_optimizer, random_batches,fit,load_model, predict_accuracy, predict),代码如下:import tensorflow as tf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import osimport timeclass NN_config(object):def __init__(self,num_seqs=1000,num_steps=10,num_units=128,num_classes = 8,\num_layers = 1,embedding_size=100,vocab_size = 10000,\use_embeddings=False,embedding_init=None):self.num_seqs = num_seqsself.num_steps = num_stepsself.num_units = num_unitsself.num_classes = num_classesself.num_layers = num_layersself.vocab_size = vocab_sizeself.embedding_size = embedding_sizee_embeddings = use_embeddingsself.embedding_init = embedding_initclass CALC_config(object):def __init__(self,batch_size=64,num_epoches = 20,learning_rate = 1.0e-3, \keep_prob=0.5,show_every_steps = 10,save_every_steps=100):self.batch_size = batch_sizeself.num_epoches = num_epochesself.learning_rate = learning_rateself.keep_prob = keep_probself.show_every_steps = show_every_stepsself.save_every_steps = save_every_stepsclass ClassifierRNN(object):def __init__(self, nn_config, calc_config):# assign revalent parametersself.num_seqs = nn_config.num_seqsself.num_steps = nn_config.num_stepsself.num_units = nn_config.num_unitsself.num_layers = nn_config.num_layersself.num_classes = nn_config.num_classesself.embedding_size = nn_config.embedding_sizeself.vocab_size = nn_config.vocab_sizee_embeddings = nn_e_embeddingsself.embedding_init = nn_config.embedding_init# assign calc ravalant valuesself.batch_size = calc_config.batch_sizeself.num_epoches = calc_config.num_epochesself.learning_rate = calc_config.learning_rateself.train_keep_prob= calc_config.keep_probself.show_every_steps = calc_config.show_every_stepsself.save_every_steps = calc_config.save_every_steps# create networks modelstf.reset_default_graph()self.build_inputs()self.build_rnns()self.build_loss()self.build_optimizer()self.saver = tf.train.Saver()def build_inputs(self):with _scope('inputs'):self.inputs = tf.placeholder(tf.int32, shape=[None,self.num_seqs],\name='inputs')self.targets = tf.placeholder(tf.int32, shape=[None, self.num_classes],\name='classes')self.keep_prob = tf.placeholder(tf.float32,name='keep_prob')self.embedding_ph = tf.placeholder(tf.float32, name='embedding_ph')if e_embeddings == False:self.embeddings = tf.Variable(tf.random_uniform([self.vocab_size,\self.embedding_size],-0.1,0.1),name='embedding_flase')self.rnn_inputs = tf.nn.embedding_lookup(self.embeddings,self.inputs)else:embeddings = tf.Variable(tf.constant(0.0,shape=[self.vocab_size,self.embedding_size]),\trainable=False,name='embeddings_true')self.embeddings = embeddings.assign(self.embedding_ph)self.rnn_inputs = tf.nn.embedding_lookup(self.embeddings,self.inputs)print('self.rnn_inputs.shape:',self.rnn_inputs.shape)def build_rnns(self):def get_a_cell(num_units,keep_prob):rnn_cell = tf.contrib.rnn.BasicLSTMCell(num_units=num_units)drop = tf.contrib.rnn.DropoutWrapper(rnn_cell, output_keep_prob=keep_prob)return dropwith _scope('rnns'):self.cell = tf.contrib.rnn.MultiRNNCell([get_a_cell(self.num_units,self.keep_prob) for _ in range(self.num_layers)]) self.initial_state = self.cell.zero_state(self.batch_size,tf.float32)self.outputs, self.final_state = tf.nn.dynamic_rnn(self.cell,tf.cast(self.rnn_inputs,tf.float32),\initial_state = self.initial_state )print('rnn_outputs',self.outputs.shape)def build_loss(self):with _scope('loss'):self.logits = yers.fully_connected(inputs = tf.reduce_mean(self.outputs, axis=1), \num_outputs = self.num_classes, activation_fn = None)print('self.logits.shape:',self.logits.shape)self.cost = tf.reduce_mean(tf.nn.softmax_cross_entropy_with_logits(logits=self.logits,\labels = self.targets))print('self.cost.shape',self.cost.shape)self.predictions = self.logitsself.correct_predictions = tf.equal(tf.argmax(self.predictions, axis=1), tf.argmax(self.targets, axis=1))self.accuracy = tf.reduce_mean(tf.cast(self.correct_predictions,tf.float32))print(self.cost.shape)print(self.correct_predictions.shape)def build_optimizer(self):with _scope('optimizer'):self.optimizer = tf.train.AdamOptimizer(self.learning_rate).minimize(self.cost)def random_batches(self,data,shuffle=True):data = np.array(data)data_size = len(data)num_batches_per_epoch = int(data_size/self.batch_size)#del datafor epoch in range(self.num_epoches):if shuffle :shuffle_index = np.random.permutation(np.arange(data_size))shuffled_data = data[shuffle_index]else:shuffled_data = datafor batch_num in range(num_batches_per_epoch):start = batch_num * self.batch_sizeend = min(start + self.batch_size,data_size)yield shuffled_data[start:end]def fit(self,data,restart=False):if restart :self.load_model()else:self.session = tf.Session()self.session.run(tf.global_variables_initializer())with self.session as sess:step = 0accuracy_list = []# model savingsave_path = os.path.abspath(os.path.join(os.path.curdir, 'models'))if not os.path.exists(save_path):os.makedirs(save_path)plt.ion()#new_state = sess.run(self.initial_state)new_state = sess.run(self.initial_state)batches = self.random_batches(data)for batch in batches:x,y = zip(*batch)x = np.array(x)y = np.array(y)print(len(x),len(y),step)step += 1start = time.time()if e_embeddings == False:feed = {self.inputs :x,self.targets:y,self.keep_prob : self.train_keep_prob,self.initial_state: new_state}else:feed = {self.inputs :x,self.targets:y,self.keep_prob : self.train_keep_prob,self.initial_state: new_state,self.embedding_ph: self.embedding_init}batch_loss, new_state, batch_accuracy , _ = sess.run([self.cost,self.final_state,\self.accuracy, self.optimizer],feed_dict = feed)end = time.time()accuracy_list.append(batch_accuracy)# control the print linesif step%self.show_every_steps == 0:print('steps/epoch:{}/{}...'.format(step,self.num_epoches),'loss:{:.4f}...'.format(batch_loss),'{:.4f} sec/batch'.format((end - start)),'batch_Accuracy:{:.4f}...'.format(batch_accuracy))plt.plot(accuracy_list)plt.pause(0.5)if step%self.save_every_steps == 0:self.saver.save(sess,os.path.join(save_path, 'model') ,global_step = step)self.saver.save(sess, os.path.join(save_path, 'model'), global_step=step)def load_model(self, start_path=None):if start_path == None:model_path = os.path.abspath(os.path.join(os.path.curdir,"models"))ckpt = tf.train.get_checkpoint_state(model_path)path = ckpt.model_checkpoint_pathprint("this is the start path of model:",path)self.session = tf.Session()self.saver.restore(self.session, path)print("Restored model parameters is complete!")else:self.session = tf.Session()self.saver.restore(self.session,start_path)print("Restored model parameters is complete!")def predict_accuracy(self,data,test=True):# loading_modelself.load_model()sess = self.sessioniterations = 0accuracy_list = []predictions = []epoch_temp = self.num_epochesself.num_epoches = 1batches = self.random_batches(data,shuffle=False)for batch in batches:iterations += 1x_inputs, y_inputs = zip(*batch)x_inputs = np.array(x_inputs)y_inputs = np.array(y_inputs)if e_embeddings == False:feed = {self.inputs: x_inputs,self.targets: y_inputs,self.keep_prob: 1.0}else:feed = {self.inputs: x_inputs,self.targets: y_inputs,self.keep_prob: 1.0,self.embedding_ph: self.embedding_init}to_train = [self.cost, self.final_state, self.predictions,self.accuracy]batch_loss,new_state,batch_pred,batch_accuracy = sess.run(to_train, feed_dict = feed) accuracy_list.append(np.mean(batch_accuracy))predictions.append(batch_pred)print('The trainning step is {0}'.format(iterations),\'trainning_accuracy: {:.3f}'.format(accuracy_list[-1]))accuracy = np.mean(accuracy_list)predictions = [list(pred) for pred in predictions]predictions = [p for pred in predictions for p in pred]predictions = np.array(predictions)self.num_epoches = epoch_tempif test :return predictions, accuracyelse:return accuracydef predict(self, data):# load_modelself.load_model()sess = self.sessioniterations = 0predictionss = []epoch_temp = self.num_epochesself.num_epoches = 1batches = self.random_batches(data)for batch in batches:x_inputs = batchif e_embeddings == False:feed = {self.inputs : x_inputs,self.keep_prob:1.0}else:feed = {self.inputs : x_inputs,self.keep_prob:1.0,self.embedding_ph: self.embedding_init}batch_pred = sess.run([self.predictions],feed_dict=feed)predictions.append(batch_pred)predictions = [list(pred) for pred in predictions]predictions = [p for pred in predictions for p in pred]predictions = np.array(predictions)return predictions3、进⾏模型数据的导⼊以及处理和模型训练,集中在⼀个处理⽂件中(sampling_trainning.py)相应代码如下:ps:在下⾯⽂档⽤⽤到glove的⽂档,这个可⽹上搜索进⾏相应的下载,下载后需要将glove对应的⽣成格式转化成word2vec对应的格式,就是在⽂件头步加⼊⼀⾏两个整数(字典的数⽬和嵌⼊的特征长度),也可⽤python库⾃带的转化⼯具,⽹上进⾏相应使⽤⽅法的搜索便可。

在Python中如何进行推荐系统模型评估

在Python中如何进行推荐系统模型评估

在Python中如何进行推荐系统模型评估推荐系统是现代互联网应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行为、兴趣等信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结果。

而推荐系统的质量评估是保证系统准确性和用户满意度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在Python中如何进行推荐系统模型评估的方法和步骤。

1. 数据准备在进行推荐系统模型评估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数据集。

推荐系统的数据通常包括用户信息、物品信息以及用户和物品之间的交互行为信息。

可以利用Python中的pandas库来加载和处理数据,通过数据预处理和清洗,得到符合模型评估要求的数据集。

2. 划分数据集要进行模型评估,一般需要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可以使用Python中的scikit-learn库中的train_test_split函数来实现数据集的划分。

一般情况下,可以将80%的数据用于训练模型,将20%的数据用于评估模型。

3. 选择评估指标在进行推荐系统模型评估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来度量推荐结果的准确性和质量。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召回率、F1值等。

根据具体的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并在Python中实现相应的评估函数。

4. 模型训练与评估在Python中,有众多的推荐系统模型可以选择和使用,如基于协同过滤的模型(如UserCF、ItemCF)、基于矩阵分解的模型(如LFM、ALS)、深度学习模型(如神经网络、深度神经网络)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并使用训练集训练模型。

之后使用测试集进行评估,计算评估指标的数值。

5. 交叉验证为了保证模型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

交叉验证将数据集分为多个互斥的子集,每次使用其中一个子集作为测试集,其余子集作为训练集,多次进行模型训练和评估。

通过多次交叉验证,可以得到更可靠的评估结果。

6. 参数调优在推荐系统模型评估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调整模型参数来提高模型的性能和准确性。

可以使用Python中的GridSearchCV等工具来自动化地进行参数搜索和优化,找到最优的模型参数组合,并用于最终的模型评估。

python模型预测auc代码

python模型预测auc代码

一、介绍在机器学习领域,模型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其中,AUC (Area Under Curve)是一种常用的模型评价指标,用于评估二分类模型的性能。

在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库来实现对模型预测AUC值的计算和评估。

二、使用sklearn库实现AUC计算1.导入必要的库在Python中,我们通常会使用sklearn库来构建和评估机器学习模型。

要计算模型的AUC值,我们首先需要导入sklearn库中的一些模块。

```python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roc_auc_score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2.准备数据在使用模型进行预测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

我们可以使用sklearn库中的train_test_split函数来进行数据集的划分。

```python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test_size=0.2, random_state=42)```3.训练模型在准备好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之后,我们可以使用sklearn库中的各种模型来进行训练。

这里以LogisticRegression为例。

```pythonmodel = LogisticRegression()model.fit(X_train, y_train)```4.预测并计算AUC当模型训练完成后,我们可以使用predict_proba函数来进行预测,并使用roc_auc_score函数来计算AUC。

```pythony_pred = model.predict_proba(X_test)[:,1]auc = roc_auc_score(y_test, y_pred)print("AUC:", auc)```三、使用xgboost库实现AUC计算1.导入必要的库与sklearn类似,xgboost也是一个常用的机器学习库,它提供了丰富的模型和评价指标。

tpr和fpr计算方法 python

tpr和fpr计算方法 python

tpr和fpr计算方法 python(原创实用版6篇)目录(篇1)1.TPR 和 FPR 的定义2.Python 中计算 TPR 和 FPR 的方法3.应用实例正文(篇1)在许多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任务中,我们需要评估分类模型的性能。

其中,真正例率(True Positive Rate,TPR)和假正例率(False Positive Rate,FPR)是常用的评估指标。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如何在 Python 中计算 TPR 和 FPR。

1.TPR 和 FPR 的定义真正例率(TPR)表示模型正确地识别为正例的样本占总正例样本的比例。

假正例率(FPR)表示模型错误地识别为正例的样本占总负例样本的比例。

它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TPR = TP / (TP + FN)FPR = FP / (FP + FN)其中,TP 表示真正例(True Positive),FP 表示假正例(False Positive),TN 表示真正负例(True Negative),FN 表示假负例(False Negative)。

2.Python 中计算 TPR 和 FPR 的方法在 Python 中,我们可以使用`sklearn`库来计算 TPR 和 FPR。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python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lassification_report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加载数据集iris = load_iris()X, y = iris.data, iris.target#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训练模型clf = LogisticRegression(max_iter=10000)clf.fit(X_train, y_train)# 预测y_pred = clf.predict(X_test)# 计算 TPR 和 FPRprint(classification_report(y_test, y_pred))```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导入了`sklearn.metrics`模块的`classification_report`函数,它可以方便地计算出 TPR 和 FPR。

基因roc曲线 python

基因roc曲线 python

基因ROC曲线分析是生物信息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评估基因表达数据的分类准确性。

Python作为一种强大的编程语言,能够提供丰富的工具和库来进行基因ROC曲线分析。

本文将介绍基因ROC 曲线的概念和原理,并利用Python语言进行实际的分析和可视化,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方法。

1. 基因ROC曲线概述基因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是一种用于评估分类模型性能的图形工具。

在基因表达数据分析中,常常需要将基因样本进行分类,如肿瘤和正常样本。

基因ROC曲线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分类模型在不同阈值下的性能,同时比较不同模型的性能优劣。

2. 基因ROC曲线原理基因ROC曲线的横轴为假阳率(False Positive Rate,FPR),纵轴为真阳率(True Positive Rate,TPR)。

FPR反映了将阴性样本错误地判定为阳性样本的概率,而TPR反映了将阳性样本正确地判定为阳性样本的概率。

通过改变分类模型的阈值,我们可以得到不同FPR和TPR的取值,从而绘制出基因ROC曲线。

3. Python实现基因ROC曲线在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scikit-learn库来进行基因ROC曲线分析。

我们需要导入相关的库和数据集,并进行数据预处理。

我们可以利用scikit-learn中的分类模型,如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等,来构建分类器并进行训练。

4. 数据集准备在进行基因ROC曲线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基因表达数据,并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这样可以保证我们的模型在未知数据上的性能。

5. 模型训练与预测通过调用scikit-learn库中的模型接口,我们可以进行模型的训练和预测。

在训练完成后,我们可以利用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并得到预测结果。

6. ROC曲线绘制得到预测结果后,我们可以利用scikit-learn中的roc_curve函数来计算不同阈值下的FPR和TPR,并利用matplotlib库来绘制基因ROC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型评估与模型监控1.模型评估模型评估指标是对模型的数理性能的评价,不涉及业务参数的调优。

模型构建时期的评估主要用于评估模型是否对业务预测的有用信息有很好的提取;模型使用时期的评估用于评估模型是否因业务、环境、产品、人群的改变而发生退化。

1.1混淆矩阵在二分类模型预测中,混淆矩阵是评估模型好坏的一种基本方法,其通过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一致性来判断模型表现。

表1.1.1是混淆矩阵的一般形式。

表1.1.1 混淆矩阵示例这里,实际值与预测值的一致性有四种情况,对应于上表中的单元格内容,它们依次为:•TP:命中,即实际坏客户和模型预测的坏客户情况一致•FP:误报,即模型预测是坏客户,但实际是好客户•FN:漏报,即模型预测是好客户,但实际是坏客户•TN:正确否定, 即实际好客户和模型预测的好客户情况一致围绕着这四个指标,可以衍生出评价模型好坏的一些列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强调模型精准情况,另一类强调模型的覆盖情况,如表1.1.2所示:表1.1.2 混淆矩阵指标•正确率:模型预测结果实际结果一致占总数之比,反应模型预测正确情况•精准度:模型预测违约正确个数与预测违约个数之比,反应模型预测违约正确的情况•提升度:精准率与实际违约率之比,反应模型预测效果是随机预测效果提升的多少倍•召回率:模型预测违约正确个数与实际违约个数之比,反应模型预测违约覆盖实际违约个数情况。

•特异度:模型预测正常个数与实际正常个数之比,反应模型预测正常覆盖实际正常个数情况。

•F1得分:模型精准性与模型召回率综合指标这里,精准性与召回率对于排序类模型,可以尝试在不同的cut-off阈值下计算出相应的各个指标。

模型中,召回率与特异度情况如图1.1.1所示:图1.1.1 模型召回率与精准性曲线1.2 ROC曲线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stic)曲线,又称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

ROC 曲线尝试在不同的cut-off下计算出模型的召回率和特异度,并以特异度和召回率为横纵轴绘制出ROC曲线。

如图1.2.1所示:图1.2.1 ROC曲线例ROC曲线体现了模型预测的对好客户和坏客户的覆盖程度,首先,当cut-off取0时,模型将全部客户预测为坏客户,因故坏客户召回率为1,好客户为0,对应于上图中右上角的点;当cut-off取1时,模型将全部客户预测为好客户,因故坏客户召回率为0,好客户为1,对应图中左下角的点;当cut-off在0-1之间变化时,想要的好坏客户召回率会不断变化,对应图中曲线;若随机预测,则好坏客户召回率呈线性变化,对应图中对角线。

因故使用曲线下面积AUC来衡量模型预测的覆盖情况,AUC值越大说明模型效果越好,反之则不好。

经验上,•AUC在[0.5,0.7]表示效果较低;•AUC在[0.7,0.85]表示效果一般;•AUC在[0.85,0.95]表示效果良好;•AUC在[0.95,0.1]表示效果太好以至于模型可能有问题。

模型中,ROC情况如图1.2.2所示:图1.2.2 模型ROC曲线可见训练数据与验证数据中,AUC值在0.79-0.77之间。

表示模型效果一般。

需要每月根据实际反馈数据进行滑动验证,并设置预警值,当低于验证数据集的AUC 多次低于预警值时,说明模型失效。

如图1.2.3所示:图1.2.3滚动验证AUC监控图曲线1.3 KS统计量KS统计量用于评价模型对好坏客户的区分能力。

其将模型预测坏客户概率降序排列并进行分段,每一段内统计出好坏客户的累计占比,再绘制出KS曲线。

表1.3.1是KS 曲线对应的统计报表示例:表1.3.1 KS曲线统计报表例这里好坏客户累计占比差异最大的值即为模型的KS统计量,经验上看,•KS在0.20以下,模型无判断能力•KS在0.20-0.40之间时,模型勉强能够接受•KS在0.41-0.50时,模型具有一定区分能力•KS在0.51-0.60时,模型具有很好的区分能力•KS在0.61-0.75时,模型具有非常好的区分能力•KS大于0.75时,效果太好以至于模型可能有问题模型项目中,模型KS曲线如图1.3.1所示图1.3.1模型KS曲线训练集KS为0.48,测试集KS为0.43。

可以看出模型对于好坏客户具有一定的区分能力。

需要每月根据实际反馈数据进行滑动验证,并设置预警值,当低于验证数据集的KS多次低于预警值时,说明模型失效。

如图1.3.2所示:图1.3.2滚动验证KS监控图曲线1.4 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用于衡量模型预测能力相优于随机模型的程度,也可以用于比较多个模型的优劣,其又称为累积提升图或收益曲线。

洛伦兹曲线首先须将数据按照模型预测概率降序排列,并进行分箱,再计算出累计坏客户率。

如表1.4.1所示,表1.4.1 洛伦兹曲线示例数据图1.4.1洛伦兹曲线示例将累计坏客户率绘制为折线图即洛伦兹曲线。

图中,以横轴为5时为切分点为例,即50%的客户将被拒绝时,拒绝客户中94%的客户是坏客户,依次类推。

GINI系数此外,假定曲线与随机预测线围成的面积为A,曲线上方面积为B,则GINI系数定义如下:GINI=A A+B当模型预测能力最强时,分子分母都为A,GINI系数将为1;当模型预测能力差以至于等价于随机预测时,分子为0,GINI系数将为0。

当GINI系数在0-0.4时,说明模型区分能力差,应进行调整和重现开发;当在0.4-0.8之间时,说明模型区分能力好,当在0.8-1时,模型有极佳的鉴别能力以至于可能有问题。

需要每月根据实际反馈数据进行滑动验证,并设置预警值,当低于验证数据集的GINI多次低于预警值时,说明模型失效。

如图1.4.2所示:图1.4.2 滚动验证KS监控图曲线2.模型监控模型监控不但包括模型样本外评估的所有指标,还包括以下指标用于模型的事前和事后监控,及时发现问题。

模型评估的作用在于查看模型在预测能力上是否有退化。

模型监控主要用于发现数据问题和异常行为,比如外部端口数据缺失、策略漏洞或被绕过、平台是否被黑产攻击中。

2.1 前端监控-业务指标监控业务指标中的通过率是监控的重点。

产品准入政策变更、渠道引流策略的变化、数据源统计口径或数据不稳定都可能导致通过率发生波动。

过高的通过率会增大业务风险,这可能由于数据中的负分项变量返回了大量的缺失值,这在黑名单产品中会出现。

过低的通过率则提示客群在变化或数据均置有明显位移。

如图2.1.1所示:图2.1.1通过率监控除此之外,日志数据也是重要的监控数据源,比如数据端口返回值情况等(此处由乙方完善日志监控指标的规划)。

2.2 前端监控-评分分布稳定性评分分布稳定性报告的目的在于生成一个能够代表总体的分值分布随时间变化的指数,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评分卡开发时使用的是历史数据,而新进客户的数据得出的评分描述的是客户的当前行为,比较当前行为和历史行为的差异可以得到差异。

一般来说,差异的产生可能在于:1.客户群体发生变化,新客户进入,老客户流失,都将使得客群发生变化2.市场发生变化,例如经济周期、宏观环境的变化3.行业发生变化,例如新的法律法规的出现为保证评分卡能够被正确使用,需要监测评分分布稳定性。

表2.2.1是评分稳定性示例表2.2.1评分稳定性示例表2.2.1中可以直观观察到分值区间下建模客户和新进客户在各个分值段上的差异,例如可以看出建模时高分值客户正在往低分值进行移动。

这里PSI(群体稳定性系数)的计算方法为:nPSI=ln(d i/b i)×(d i−b i)i=1d i表示评分组别i下建模客户占比,b i表示评分组别i下新进客户占比PSI指数越大说明不同时点评分分布差异越大,反之则小。

一般来说,PSI小于0.1时说明不同时点评分差异小;在0.1-025之间时,说明有一定差异,需要注意;大于0.25时,说明差异较大,需要进行调整。

除此之外可以将每个时点监控的PSI指标绘制为时序图,了解趋势变化情况,图2.2.1是一个示例。

图2.2.1 PSI示例2.3 前端监控-特征分布稳定性评分分布稳定性描述总评分稳定性,当评分稳定性较差时,一定是某些或全部变量的分布稳定性出现了异常,所以需要进行特征分布稳定性监控以了解是哪些变量的分布差异导致了总评分稳定性差异。

表2.3.1是特征分布稳定性的一个示例:表2.3.1 特征分布稳定性例居住属性变量中,计算出建模客户与新进客分布差异,再乘以水平分值得到分数差异,汇总后可得到总差异。

当变量差异为正时,说明较建模客户,新进客户分布往高分分布移动;当变量差异为负时,说明较建模客户,新进客户分布往低分分布移动。

2.4 后端监控-评分正确性在监控模型稳定性的同时,模型对好坏客户的预测正确情况也应纳入到模型监控中。

首先可对评分卡分数与好坏客户率的关系进行分析。

具体实施时,在新的时间段进件的客户统计出其评分分值和定义的好坏客户,形成如表2.4.1所示报表:表2.4.1评分正确性报表例在报表基础上,绘制出好坏客户分布,如图2.4.1所示(此图无需在系统中绘制):图2.4.1 好坏客户在评分区间的分布例图中横轴为评分区间,纵轴为好/坏客户率。

上例中分值低代表坏客户可能性大,而好坏客户分布有着明显的差别。

上图中,好坏客户在不同分值下分布重叠得较少,说明模型对好坏客户有着很好的区分能力;若重叠得较多,说明模型对好坏客户区分能力不佳,需要对模型进行调整。

此外,评分正确性指标可以按照指定时间间隔对相应进件客户进行分析,已观测评分正确性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2.4.2是一个示例:图2.4.2 评分正确性随时间变化情况上图中,横轴代表评分区间,纵轴代表区间下的坏客户率。

不同颜色的趋势线表示不同时间段统计的评分正确性。

该图可以直观的展示不同时间段评分卡在不同分值客户下的坏客户率情况,像图中紫色线(2007年3月进件客户)说明该月分值正确性分布较其他时间内变化较大,尤其是630-660分区间内坏客户数量较多,需要注意该月份异常的原因。

2.5 后端监控-变量有效性若评分分布进行正确性分析时发现了评分正确性异常后,还要关注具体是哪些变量的正确性出现了问题,这就涉及到对评分卡具体变量的有效性分析。

表2.5.1是示例的变量有效性分析:表2.5.1变量有效性分析例图2.5.1变量有效性分析例上图中显示在建模客户与新进客户下,水平“未知”和“男性”的坏客户率差异较大。

依次类推作出评分卡所有变量的有效性分析可找出具体哪些变量的出了问题导致评分正确性出现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