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菲茨杰拉德将1919年至1929年的十年命名为“爵士时代”,在他的作品中,你能读到对这一时代精神面貌最全面生动的写真。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时代背景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年),经济大萧条(1929年)又还没有到来。在这一时期,传统的清教徒道德已经土崩瓦解,享乐主义开始大行其道。用菲茨杰拉德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

B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它所特有的象征、理想和生活方式),只要是活的东西,就必然对民族成员的共同命运的意义产生影响。文化精神,是文化参与者对于自己利害攸关的事物进行激烈思辨的结果,是一切个人与社会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无论对于现实和未来,理解并追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无疑有着现实意义。

何谓文化?它是社会成员用来待人接物、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共同信仰、价值观、习俗、行为。基于此,我们来看美国文化就不得不提一下那份著名的《独立宣言》。《独立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宣告人民主权的政治纲领,被马克思称作“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它所倡导的价值观:生存、自由、平等、民主以及隐私权等几百年来一直为美国人民所推崇,并对美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们之所以对美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向往之情和期盼,并产生了所谓的“美国梦”这一历史性的名词,无疑和美国文化所倡导的这些彰显了人类共同渴盼和追求的价值观,有着莫大的联系。也正是这种独特的美国文化所蕴藏的魅力,吸引了来自全球范围的目光,并在19世纪形成了一股波及世界的移民浪潮,从而奠定了美国当下的丰富多彩又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美国是民族的大熔炉,这是世界所公认的。迄今为止,还没有谁看见过在其他的国度和地区出现过这样的境况——来自世界五大洲,带着不同的肤色,操着发音各异的语言,有着各自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人们同时宣称自己是美国人,并都以这个国家的建设者或功臣自居。这种民族、文化、宗教的多样性意味着接受并认同这种多样性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值得尊敬的是,很多美国人都看到了文化多样性的力量,并且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认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美国近一百多年的经济飞速发展和政治进步,得益于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起点,得益于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更得益于他丰富而充满活力的民族文化精神,

20世纪的美国进入了文化发展的转型期。一方面,这是一个人类创造力空前高涨的时代,经济繁荣、科学文化事业突飞猛进,美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同时带来了人们的各种观念乃至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剧烈而深刻的变革: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个相对主义的时代、分析的时代、理性主义衰落的时代,历史与伦理的冲突,科学的与价值的冲突以前所未有的尖锐形式展现出来,诸如科学技术的进步无情的肢解和扼制人的前面发展,造成了人的隔膜、人的心理负担和人的异化。理性万能、理性至善的思想普遍受到质疑,人们开始了对理性自身的反思,没有一个绝对的普遍适用的价值标准,各种文化思潮的出现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在这样一种时代大背景下,菲茨杰拉德写出了他的那部著名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是一位以反映20年代美国社会文化见长的作家。所以要透过这部小说来反观美国文化,就必须先了解一下那个时代。美国的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时代。它虽然只有区区十年,却因处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而具有一种独特的研究价值,而且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时都是绝对的胜利者,所以研究这段时间,便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美国的文化。期间,美国经济经历了战后的迅猛发展,到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后的十年经济萧条这一戏剧性的变化。一战后富足、安逸的生活在混乱和喧嚣中让人头昏目眩;而此时,美国的知识分子却纷纷出走,进行着文化上的自我流放,他们在痛苦和迷茫中度过了自己孤独的青

春。20年代又是一个充满运动、变革、反叛的时代,年轻一代最终义无反顾的走上了与传统决裂的不归路。20年代的美国文坛异彩纷巨匠百出,菲茨杰拉德便是一位以反映20年代美国社会文化见长的大作家。海明威曾用“迷惘”两个字概括20年代的情绪,塞林格则用《麦田里的守望者》表达了他对“垮掉的一代”的出路的担忧和思考,而菲茨杰拉德则抓住了那个时代的反叛、变化、大胆的社会特征,将之命名为“爵士时代”。他本人也因此被认为是“爵士时代”的最佳代言人。作为那个时代的年轻一代,他亲身经历着爵士时代的纵酒欢歌,挥金如土;作为那个时代的作家,他又用动人的笔触描述着20年代的喧嚣与繁华及其背后掩饰不住的萧索和悲凉。而《了不起的盖茨比》无疑是对这一时期这一社会特质描述最为成功的作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空气中弥漫着欢歌与纵饮的气息。一个偶然的机会,穷职员尼克闯入了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隐秘的世界,惊讶的发现,他内心唯一的牵绊竟是河对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灯影婆娑中,住着他心爱的黛西。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飘渺的梦,到头来,盖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过是凡尘俗世的物质女郎,是一个彻底的“艳俗主义者”。当一切真相大白,盖茨比的悲剧人生亦如烟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灭才是永恒。一阕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挽歌,在杰拉德的笔下,如歌如梦,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墨色浓重的印痕。

一,禁酒的年代与酒的狂欢

酒,一直以来被视为神的赐予。这一点,从人们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疯狂崇拜中可见。所以千百年来,酒穿梭在社会的各阶层中,穿梭在不同的文化区域中,充当了一种沟通的纽带。所以在这部小说中,对于随处可见的饮酒场面便不足为奇了。几乎从第一章尼克与其他人在黛西家中见面起,葡萄酒、鸡尾酒等各种酒便随之出场。男女主人公们在谈话间饮酒是那么随意、自然。紧接着第二章、尼克跟随汤姆及其情妇威尔逊太太来到他们纽约的公寓里,威尔逊太太因酒而醉,情绪激动,一开始便将故事推上了一个小高潮。而神秘人物盖茨比出场时,作者描绘了富有的盖茨比为吸引昔日恋人黛西的注意而举办的豪华宴会,对酒及饮酒场面的描写更是不惜笔墨。在那段描写中,酒的存在突出了宴会上的迷乱、狂欢的气氛。但有一个词却令人生奇,那便是“早已罕见”。宴会上大量供应的酒想来并非什么价值连城、制作工艺特别的酒,何以会“早已罕见”?更让人迷惑的是举办这次酒宴的主人盖茨比本人却不饮酒。这无疑造成了读者的最大好奇。后来我们知道盖茨比的发迹史其实是和酒分不开的,准确的说是“贩卖私酒”。在中国对于最广大的人们来说,贩卖私盐并不陌生,却很少听说有“贩卖私酒”一说的。但是美国毕竟不是中国,而且在那个时代确实是禁酒的,唯有如此,贩卖私酒才有了极为广阔的生财空间。

作为一个历史事件,美国在20年代的禁酒令是不容忽视的。美国反对酗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殖民时期。按照颁布禁酒令的上层的理论,酗酒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酗酒者因为行为无法自控,便容易导致暴力恶性事件的发生。这些都有悖于清教主义所提倡的“节俭”、“禁欲”、“克己”等信条。在保守的宗教思想中,酒即是犯罪。禁酒运动始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已经初有成效。到1917年,美国共有27个州实现了禁酒。1919年1月16日的宪法第18条修正案,收录了禁酒令一条并获得批准。根据该项修正案,联邦政府将“禁止在合众国及其管辖范围下的一切领土内酿造、出售和运送作为饮料的致醉酒类‘禁止此类酒输入或输出合众国及其管辖下的一切领土”。据相关资料记载,联邦政府在整个20年代以反禁酒法逮捕了50万人,进行了30万次起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禁酒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禁酒斗争逐渐演变为农村与城市、传统意识与现代城市文明之间的斗争。禁酒运动于是成了禁而不止的运动,最终以1933年第21条宪法修正案废除禁酒法而宣告结束。所以,在20年代,禁酒还是饮酒已不再是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方式的选择,它代表了文化上的选择。狂欢和禁酒成了坚持传统和扬弃传统的文化表态。青年人的饮酒是对禁欲的清教文化的身体力行的反抗,他们通过酒的狂欢挑衅传统并取得胜利。20年代美国人对饮酒的空前渴望,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