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个文言实词复习精品(41-80).pdf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完整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1爱:①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
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高考语文复习《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高考语文复习《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一)爱愛愛爱小篆隶书繁体楷书简体楷书“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夊”部,(ài)声。
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
字义例释①恩惠例:古之遗爱.也。
(《左传》)②疼爱,爱护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喜欢,爱好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④爱惜,珍惜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阿房宫赋》)⑤同情,怜惜例:仁而爱.人。
(《高祖本纪》)⑥羡慕,欣赏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赠孟浩然》)⑦爱戴例: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李将军列传》)⑧吝啬,吝惜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识记方法“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思,“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成语助记爱.(同情)莫能助爱.(喜爱)屋及乌爱.(喜爱)不释手爱.(喜爱)毛反裘(二)安安安小篆隶书楷书“安”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
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
表示安定。
字义例释①安稳,安定,稳固例: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活用)使……安定(安心)例: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②平安,安全例: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苏武传》)③养生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④习惯,满足例:安.于现状、随遇而安.⑤安放,安置例:安.营扎寨⑥安逸,安适例: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论》)⑦怎么,哪里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识记方法“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安放”“养生”等义。
成语助记居安.(安稳)思危安.(安生)身立命生于忧患,死于安.(安适)乐安.(安然,坦然)之若素安.(平安)然无恙安.(安居)土重迁安.(安适)居乐业(三)被被被小篆隶书楷书“被”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皮声。
高考文言实词120整理打印版

本未倒置
9.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
鄙
1.边界地方,名词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2.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鄙人不知忌讳
3.轻视,动词
孔子鄙其小器
兵
1.兵器,军械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2.士兵,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3.用兵策略,战略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4.用兵器杀人,名词作动词
左右欲兵之
实 词
含义及用法
本
1.草本的根或茎干
例句 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
2.根本,基础
盖亦反其本矣
3.本来,原来
本在冀州之南
4.版本,稿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 录
5.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是无难,别具本间章
6.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若止印三二本
7.天赋的善心
此之谓失其本心
8.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高考文言实词 120 整理打印版
整理的高考文言实词 120 个的整理版,包含了每个实词的不同含义和用法,以 及部分例句,供您参考:
实 词
含义及用法
安
1.安全
2.安逸
3.安抚,抚慰
4.安置、安放
5.哪里
6.养生
7.使——安
倍
1.一倍,加倍
2.通“倍”,增加
3.越发、更加
被
1.蒙受,遭受
2.表示被动,助词
5.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
3.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通“披”,披散
5.被子
6.覆盖
例句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然后得一夕安寝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衣食所安 既来之,则安之 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焉用亡邻以陪郑 每逢佳节倍思亲 禹,汤被之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发行吟泽畔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120个文言实词复习精品(1-40)

返回导航页 第3页,共124页。
结束放映
1、爱
• 从心,旡(jì)声。本义:吝啬,舍不得 • “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 。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 “爱女”)
第4页,共124页。
• 成语助记: • 爱莫能助 爱屋及乌 • 爱不释手
节用爱民
第5页,共124页。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1乘犊车,从吏卒 2乘彼诡垣 3因利乘便 4自京师乘风雪 5车六七百乘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
师
驾,坐 登上
趁着,凭借
冒着
shèng量词,一
车四马为一乘
shèng四
第35页,共124页。
13、诚
• 形声。从言,成声。 “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 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 真”等义。
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第44页,共124页。
6鄙人不知忌讳
边界地方
以…为边界
鄙陋 , 鄙陋,见识浅
庸俗,浅陋
自称的谦辞
第21页,共124页。
7、兵
• 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 斧之类;下面是“廾”( gǒng,双手),象双手持
斤。本义:兵器,武器
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 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 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 等义。
第41页,共124页。
辞
1以文害辞(成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4《归去来兮辞》 5卮酒安足辞 6我从去年辞帝京
7大礼不辞小让 8娴于辞令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言辞,言语 文词,文学 借口,理由 一种文体 推辞 告别,辞别 讲究,计较 应酬的文辞 婉言道歉
120个文言实词整理

00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古之遗爱也(恩惠)6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002安7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8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9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10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11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12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13既来之,则安之(使…安)003被14被八创(蒙受,遭受)1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16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17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18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19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004倍2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1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22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23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005本24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5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26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27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28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29若止印二三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30本末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31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006鄙32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3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3鄙人(自称的谦词)3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007兵35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36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7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008病38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39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40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1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42夫粜,二十病农(损害)43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009察44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45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46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47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48 人至察则无鱼(精明)010朝49朝服衣冠(zhao早晨)50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51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52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3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54期年不听朝(朝政)55坐南朝北(对、向)011曾5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57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58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59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60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012乘6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6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63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6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e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6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四)013诚67帝感其诚(诚心,诚意)68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69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014除70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71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72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73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7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015辞75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76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77动以朝廷为辞(藉口)78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79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80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古代的一种文体)81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教)8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婉言道歉)83近者奉辞伐罪(命令)016从8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85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86 从此道至吾军(由,自)87弟走从军阿姨死(参加)88其从如云(随从的人)89欲不可从(放纵)90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ong次于最亲的亲属)91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92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官名)93可以便宜从事(办事)100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舒缓/不急迫)017殆10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10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几乎)10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018当104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105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106有大石当中流(处在)107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108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109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110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111犯法当死(判处,判罪)112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挡)113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114当是时也,商佐之(值,在、正此)115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定、一定)019道116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117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11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119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120伐无道,诛暴秦(道义)121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122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123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124故园谁道有书来(知道、料想)125道之以政(通导、引导)020得126所得表众亦七八万耳(得到,获得)127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128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129吾得兄事之(应该)130得无教我虫所耶(莫非,岂不是)131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13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133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134此言得之(对、合适)021度135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携大(量,计算)136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137度义而后动(考虑)138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139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140衡下车,整法度(制度,法度)141一夜飞度镜湖夜(通“渡”渡过/越过)142常有大度。
120个文言实词(打印)

120个文言实词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4古之遗爱也(恩惠)5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被1荆轲被八创(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3鄙人不知忌讳。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徒(精明)朝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4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5坐南朝北(对、向)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是高、曾时为一户4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乘1乘犊车,从吏卒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诚1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2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3帝感其诚(诚心,诚意)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4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7秦王恐其破璧,(辞谢,婉言道歉)8近者奉辞伐罪(命令)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樊哙从良坐(依傍)4其从如云(随从的人)4欲不可从(放纵)6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7合从缔交,相与为一8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9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办事)10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殆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当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5敢作敢当(承担)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9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10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11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道1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3于是废先王之道4伐无道,诛暴秦(道义)5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6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得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4吾得兄事之(应该)5所识穷乏者得我欤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10此言得之(对、合适)度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3度义而后动(考虑)4乃曰"吾忘持度" (尺寸,尺码)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7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8常有大度。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81 - 120)字源解说、成语助记、课文示例

7.如汤浇雪: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同“如汤沃
雪”。 8.空心汤圆 :指徒有虚名,并无实利可图的东西。
制作: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41 - 80)字源解说、成语助记、课文示例
汤
1臣请就汤镬
2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4淇水汤汤 热水,开水 汤剂 水势浩大的样子
3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 同“烫”,用热水焐
85、亡
小篆字从入,从乚。“入”是人字。乚( yǐn)隐蔽。 合起来表示人到隐蔽处。本义:逃离,出走。“亡”的本 义是“逃跑”,作名词则为“逃亡的人”;逃跑即人 “失掉”,国家“失掉”即“灭亡”;生命“失掉” 即“死亡”;东西失掉当然就“没有”了。
制作: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41 - 80)字源解说、成语助记、课文示例
成语助记:
1.涕泗滂沱:滂沱:雨下得很大。眼泪鼻涕像下雨一样。 形容哭得很厉害。
2.感激涕零:因感激而流泪,形容极度感激。 3.破涕为笑: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转悲 为喜,一下子从哭变为了笑。
4.拾人唾涕:比喻自己没有创见,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 见解。 5.涕泗交颐:眼泪鼻涕流满脸颊。形容哀恸哭泣。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41 - 80)字源解说、成语助记、课文示例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81-120)
字源解说、成语助记、课文示例
制作: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41 - 80)字源解说、成语助记、课文示例
81、素
“素”的本义是“没有染色的丝娟”。“没有染色” 说明是平时就是这样不加修饰的,故引申出“朴 素”“素来,一向”等义。“真情”当然是“朴素, 朴实”的,不需修饰的,所以老子说:信言不美。
制作: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41 - 80)字源解说、成语助记、课文示例
高考常考文言实词辑录 PDF

高考常考文言实词辑录PDF 学习修养为人1、工:擅长。
如:工擅文。
2、厉:磨练,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6、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7、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善待。
8、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美好;高,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9、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10、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11、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2、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3、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
14、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15、敬: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尊敬,尊重。
16、忠:(做事)尽心竭力,如: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
17、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
18、谅:诚信,如“友直,友谅”;相信,如“不谅人”;原谅。
19、勤:劳,辛苦,与“逸”相对,如:四体不勤;努力,尽力,与“惰”相对。
20、质:本质纯真朴实,如:君子质而已矣。
21、文:华美,有文采,如:“何以文为”。
22、忍:狠心,如:君王为人不忍;残忍;忍心,如:今存其本,不忍废;忍耐,忍受,如然而隐忍以行。
人物心理1、疾:厌恶,憎恨,如:疾恶如仇;妒忌,如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病;痛苦,疾苦;缺点,毛病,如: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120个文言实词词义例释+迁移阅读(41-80)备战高考120个文言实词多角度训练

》120 个文言实词词义例释+迁移阅读(41-80)41、胡【词义例释】①国胡以馈之。
——疑问代词,什么——《论积贮疏》②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佚兮。
——疑问代词,为什么,怎么——《伐檀》③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名词,对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的泛称——《过秦论》④虽及胡考,获则取之。
——名词,年老的人——《左传(子鱼论战)【迁移阅读——解释加点字】汉时,李陵受诏抗胡()人,后困降于胡。
皇上诛其族。
司马迁为之辩,谓上胡()不法先王之道,皇上斥曰:“一派胡言。
”大臣皆不敢言。
如此,国胡()以富强?42、或【词义例释】①人或益之,人或损之。
——无定代词,有的人——《察今》②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无定代词,有时候——《岳阳楼记》③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无定代词,任何人——《论积贮疏》④冀君实或见恕也。
——副词,也许,或许——《答司马谏议书》⑤或以尺书寄托侍者。
——连词,假如,如果——《柳毅传》【迁移阅读——解释加点字】李蟠求学于韩愈,始或()于嬉,嗜玩,或( )逃。
愈惩其曰:“为学,贵在恒也。
为学或()匪恒,则或( )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李蟠闻后,方心定,乃有所成。
众人以为愈之功。
后或( )责愈,以为童为学,当顺自然,后功或()未易量。
43、即【词义例释】①以缚即火炉烧之。
——动词,走近,靠近——《童区寄传》②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责其旧。
——动词,取——《原毁》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介词,就在,当——《鸿门宴》“ “④项伯即入见沛公。
——副词,就,便——《鸿门宴》⑤即今之?在墓者也。
——副词,帮助判断,就是——《五人墓碑记》⑥太守即遗人随其往。
——副词,立即,马上——《桃花源记》⑦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连词,假如,如果——《论积贮疏》⑧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受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
——连词,表示让步,即使,纵使——《信陵君窃符赵》【迁移阅读——解释加点字】庄公初即()位,即( )令人击邻国,众人以为不妥。
《考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打印版)

《考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打印版)《考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一组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_______(《师说》)(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________(《过秦论》)(3)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________(《陈涉世家》)(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________(《六国论》)(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爱莲说》)答案(1)疼爱(2)吝惜(3)爱护(4)爱惜,珍惜(5)爱慕,欣赏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________(《五人墓碑记》(3)然后得一夕安寝________(《六国论》)(4)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________(《谏太宗十思疏》)(5)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________(《赤壁赋》)(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________(《曹刿论战》)(7)既来之,则安之________(《论语》)答案(1)安稳(2)怎么(3)安逸(4)安定(5)哪里(6)养生(7)使……安3.被(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________(《琵琶行》)(2)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____(《陈涉世家》)(3)被发行吟泽畔________(《屈原列传》)(4)闻妻一言,如被冰雪________(《促织》)(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________(《荆轲刺秦王》)(6)虽万被戮,岂有悔哉________(《报任安书》)答案(1)表示被动(2)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3)通“披”,披散(4)覆盖(5)遭受(6)遭受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鸿门宴》)(2)每逢佳节倍思亲_______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答案(1)通“背”,背叛,违背(2)越发、更加5.本(1)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________(《琵琶行》)(2)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鱼我所欲也》)(3)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________(《孔雀东南飞》)(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________(《归园田居》)(5)盖亦反其本矣________(《齐桓晋文之事》)(6)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________(《〈指南录〉后序》)答案(1)本来,原来(2)原本的(3)原本(4)本质(5)根本,基础(6)版本,底稿6.鄙(1)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出师表》)(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________(《曹刿论战》)答案(1)庸俗,浅陋,鄙俗(2)身份低微(3)把……当作边邑(4)浅陋7.兵(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________(《六国论》)(4)斯用兵之效也________(《六国论》)(5)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________(《过秦论》)答案(1)兵器,军械(2)士兵,军队(3)军队(4)用兵策略,战略(5)兵器8.病(1)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________(《苏武传》)(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登高》)(4)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________(《项脊轩志》)答案(1)患疾病(2)生病(3)疾病(4)疾病9.察(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________(《童趣》)(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________(《陈情表》)(3)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曹刿论战》)(4)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________(《离骚》)(5)咨诹善道,察纳雅言________(《出师表》)(6)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答案(1)仔细看,观察(2)察举(3)了解,弄清楚(4)体察(5)辨别清楚(6)考察10.朝(1)朝服衣冠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________(《项脊轩志》)(4)强国请服,弱国入朝________(《过秦论》)(5)逮奉圣朝,沐浴清化________(《陈情表》)(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________(《秋词》)答案(1)朝(zhāo),早晨(2)上朝(3)上朝(4)朝拜(5)朝代(6)时光学生用书第64页二组11.曾(1)曾不若孀妻弱子________(《愚公移山》)(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1)竟然(2)曾经(3)通“增”,增加12.乘(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________(《过秦论》)(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________(《诗经·氓》)(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________(《黄鹤楼》)(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________(《游山西村》)(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________(《水调歌头》)(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________(《行路难》)答案(1)趁着,凭借(2)登上(3)乘坐(4)冒着(5)坐,驾(6)乘坐13.诚(1)诚知其如此……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________(《祭十二郎文》)(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________(《六国论》)(3)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________(《谏太宗十思疏》)(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________(《陈涉世家》)(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________(《出师表》)答案(1)如果(2)实在,的确(3)果真,如果(4)如果(5)实在,确实14.除(1)攘除奸凶,兴复汉室________(《出师表》)(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________(《荆轲刺秦王》)(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________(《陈情表》)(4)扶辇下除,触柱折辕________(《苏武传》)(5)服孝将除了也________(《窦娥冤》)(6)除了外百事不知________(《窦娥冤》)答案(1)铲除,消灭(2)消除(3)拜官授职(4)台阶(5)解除,脱下(6)副词,除外15.辞(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________(《荆轲刺秦王》)(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________(《鸿门宴》)(4)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________(《孔雀东南飞》)(5)大礼不辞小让________(《鸿门宴》)(6)臣等不肖,请辞去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7)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8)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________(《苏武传》)答案(1)辞别,告别(2)推托,推辞(3)推辞(4)告别(5)讲究,计较(6)辞别(7)辞谢,婉言道歉(8)审讯16.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________(《鸿门宴》)(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________(《师说》)(4)樊哙从良坐________(《鸿门宴》)(5)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________(《鸿门宴》)(6)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琵琶行》)(7)合从缔交,相与为一________(《过秦论》)答案(1)使……跟随,使……随从(2)听从,顺从(3)向……学习(4)依傍(5)由,自(6)投身(7)通“纵”,合纵之策17.殆(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________(《孙子兵法》)(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________(《六国论》)(3)得不焚,殆有神护者________(《项脊轩志》)(4)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论语》)答案(1)危险(2)近于,几乎(3)大概,恐怕(4)精神疲倦而无所得18.当(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________(《蜀道难》)(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________(《孔雀东南飞》)(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________(《鸿门宴》)(4)当是时也,商君佐之________(《过秦论》)(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________(《窦娥冤》)(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7)有狼当道,人立而啼________(《狼》)(8)一夫当关,万夫莫开________(《蜀道难》)(9)垣墙周庭,以当南日________(《项脊轩志》)答案(1)对着(2)必然,一定(3)对等,比得上(4)值,正在(5)承担(6)应当,应该(7)阻,拦(8)占据,把守(9)挡住,屏蔽19.道(1)怀其璧,从径道亡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________(《鸿门宴》)(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师说》)(4)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________(《六国论》)(5)伐无道,诛暴秦________(《陈涉世家》)(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7)复道行空,不霁何虹?________(《阿房宫赋》)(8)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__(《过秦论》)答案(1)路,道路(2)取道(3)道理,规律(4)原因(5)道义(6)说,谈论(7)廊道(8)主张,思想,学说20.得(1)此言得之________(《六国论》)(2)未得与项羽相见________(《鸿门宴》)(3)吾得兄事之________(《鸿门宴》)(4)所识穷乏者得我欤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5)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游褒禅山记》)(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________(《劝学》)答案(1)心得,收获(2)能够(3)要,必须(4)通“德”,感恩(5)收获(6)具备三组21.度(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隆中对》)(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________(《鸿门宴》)(3)猿猱欲度愁攀援________(《蜀道难》)(4)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________(《过秦论》)(5)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________(《离骚》)(6)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________(《荆轲刺秦王》)(7)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________(《滕王阁诗》)(8)秋月春风等闲度________(《琵琶行》)答案(1)揣度,衡量(2)推测,估计(3)翻越,越过(4)量,计算(5)法度(6)常态(7)量词,次、回(8)度过22.非(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________(《劝学》)(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________(《六国论》)(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________(《师说》)(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________(《鸿门宴》)(5)觉今是而昨非________(《归去来兮辞》)(6)举世非之而不加沮________(《逍遥游》)答案(1)不,没有(2)不是(3)不是(4)非常:意外的变故(5)不对的,错误的(6)非难,诋毁,毁谤23.复(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阿房宫赋》)(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________(《师说》)(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4)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游山西村》)(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________(《阿房宫赋》)(6)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________(《出师表》)答案(1)又(2)恢复(3)再,又(4)往复(5)复叠,重复(6)复兴24.负(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秦贪,负其强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6)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________(《六国论》)(7)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________(《阿房宫赋》)(8)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9)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________(《逍遥游》)答案(1)背东西,以背载物(2)担负,使……承担(3)依仗,凭借(4)对不起,辜负(5)违背,背弃(6)失败(7)承载,支撑(8)背着(9)承载25.盖(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2)今已亭亭如盖矣________(《项脊轩志》)(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________(《游褒禅山记》)(4)盖失强援,不能独完________(《六国论》)(5)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________(《出师表》)答案(1)大概(2)车盖(3)大概,大约(4)表示原因,原来是(5)发语词,兼表原因26.故(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劝学》)(2)暮去朝来颜色故________(《琵琶行》)(3)豫章故郡,洪都新府________(《滕王阁序》)(4)君安与项伯有故________(《鸿门宴》)(5)故遣将守关者________(《鸿门宴》)(6)故臣复取璧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7)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________(《六国论》)答案(1)因此,所以(2)衰老(3)以前;原来的(4)老朋友,引申为交情(5)故意,特意(6)所以,因此(7)以往的27.固(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________(《赤壁赋》)(2)固请,召有司案图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________(《阿房宫赋》)(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________(《六国论》)(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_______(《师说》)(6)秦孝公据崤函之固________(《过秦论》)(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________(《鸿门宴》)(8)君臣固守以窥周室________(《过秦论》)答案(1)本来(2)坚持,坚决(3)顽固,固执(4)本来,原来(5)本来(6)牢固,险要(7)当然,固然(8)牢牢地28.顾(1)赢得仓皇北顾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出师表》)(3)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________(《荆轲刺秦王》)(4)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鸿门宴》)(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6)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________(《项脊轩志》)答案(1)回头看,引申为逃跑(2)探问,拜访(3)只是,表轻微转折(4)考虑(5)只是,表示轻微转折(6)四处看29.国(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____(《春望》)(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________(《六国论》)(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岳阳楼记》)(4)等死,死国可乎________(《陈涉世家》)答案(1)国都,京城(2)诸侯国(3)国都,京城(4)国事30.过(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________(《阿房宫赋》)(2)以其境过清________(《小石潭记》)(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劝学》)(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________(《鸿门宴》)(5)一日,大母过余曰________(《项脊轩志》)(6)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________(《鸿门宴》)答案(1)经过,通过(2)过分,过于(3)错误,过失(4)追究过错,责备(5)到,到来(6)超过四组31.何(1)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_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________(《观沧海》)(5)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1)哪里,代词(2)什么,代词(3)怎么办,对……怎么办(4)多么(5)怎么32.恨(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________(《出师表》)(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琵琶行》)(3)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________(《孔雀东南飞》)(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________(《水调歌头》)答案(1)遗憾,不满意(2)怨恨(3)恨恨:惆怅,悲伤(4)仇怨33.胡(1)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________(《蜀道难》)(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________(《过秦论》)(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________(《塞翁失马》)答案(1)为什么(2)我国古代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统称(3)胡人居住的地方34.患(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________(《六国论》)(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________(《论语》)(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________(《鱼我所欲也》)答案(1)动词,忧虑,担心(2)名词,忧虑,忧患(3)担心(4)威胁(5)灾祸,灾难35.或(1)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________(《六国论》)(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________(《游褒禅山记》)(3)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________(《项脊轩志》)(4)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________(《蜀道难》)(5)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6)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________(《六国论》)(7)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________(《兰亭集序》)(8)或命巾车,或棹孤舟________(《归去来兮辞》)答案(1)有的人(2)有(某)人(3)有时,偶或(4)也许,或许(5)有的人(6)或许,也许(7)有的(8)有时36.疾(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________(《季氏将伐颛臾》)(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________(《劝学》)(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________(《观猎》)(4)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________(《陈情表》)(5)尝问天下所疾恶者________(《张衡传》)答案(1)痛恨(2)强,猛烈(3)锐利(4)病,疾病(5)痛恨37.及(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________(《兰亭集序》)(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________(《过秦论》)(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________(《荆轲刺秦王》)(5)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________(《荆轲刺秦王》)(6)方急时,不及召下兵________(《荆轲刺秦王》)(7)其贤不及孔子________(《师说》)(8)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________(《离骚》)(9)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________(《孔雀东南飞》)(10)传以示美人及左右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11)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________(《马嵬(二)》)答案(1)达到(2)等到(3)到了(4)和(5)等到(6)不及:来不及(7)比得上(8)趁着(9)及时:不耽搁(10)和,以及(11)不及:不如38.即(1)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________(《苏武传》)(2)项伯即入见沛公________(《鸿门宴》)(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________(《鸿门宴》)(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陈涉世家》)(5)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________(《滕王阁序》)(6)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7)匪来贸丝,来即我谋________(《诗经》)答案(1)登上(帝位)(2)立即,马上(3)当,当时(4)相当于“就”的意思(5)依照,就(6)却(7)就39.既(1)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________(《六国论》)(2)将军既帝室之胄________(《隆中对》)(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________(《五人墓碑记》)(4)壬戌之秋,七月既望________(《赤壁赋》)(5)既来之,则安之________(《论语》)(6)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________(《离骚》)(7)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答案(1)已经(2)既然(3)不久(4)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5)既然(6)连词,表并列(7)连词,表并列40.假(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送东阳马生序》)(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_______(《劝学》)(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________(《狼》)(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________(《报任安书》)(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________(《劝学》)答案(1)借(2)凭借,借助(3)假装(4)如果,假如(5)借助,利用五组41.间(1)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出师表》)(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徘徊于斗牛之间________(《赤壁赋》)(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________(《曹刿论战》)(5)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琵琶行》)(6)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7)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________(《鸿门宴》)(8)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答案(1)中间,期间(2)量词,房屋的间数(3)区间,两者或几者之间的地方(4)参与(5)间关:形容鸟声婉转(6)表时间,有时,偶然(7)从小路(8)其间,同时42.见(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________(《劝学》)(2)项伯即入见沛公________(《鸿门宴》)(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4)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________(《游褒禅山记》)(5)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________(《师说》)(7)有不见者,三十六年________(《阿房宫赋》)(8)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9)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________(《滕王阁序》)答案(1)看见(2)拜见,会见(3)召见,接见(4)看见的东西(5)叩见,朝见(6)看得出(7)见面,相见(8)(自己)被……(9)观察43.解(1)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________(《满井游记》)(2)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________(《公输》)(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师说》)(4)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________(《师说》)(5)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________(《隆中对》)(6)好读书,不求甚解________(《五柳先生传》)(7)解衣欲睡,月色入户________(《记承天寺夜游》)答案(1)融解,融化(2)把系着的东西解开(3)解答(4)理解,懂得(5)解释(6)理解(7)解开(衣服)44.就(1)金就砺则利________(《劝学》)(2)连辟公府不就________(《张衡传》)(3)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4)轲自知事不就________(《荆轲刺秦王》)(5)荆轲遂就车而去________(《荆轲刺秦王》)(6)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________(《隆中对》)(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________(《过故人庄》)(8)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________(《陈情表》)答案(1)靠近,引申为“磨”(2)赴任,就职(3)靠近,接受(4)完成,达到目的,成功(5)登上,走上(6)前往(7)欣赏(8)接受职位,上任45.举(1)举类迩而见义远________(《屈原列传》)(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________(《陈涉世家》)(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________(《张衡传》)(4)举疾首蹙而相告曰________(《庄暴见孟子》)(5)杀人如不能举________(《鸿门宴》)(6)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________(《孔雀东南飞》)(7)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________(《过秦论》)(8)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阿房宫赋》)答案(1)举出,提出(2)发动,举行(3)推荐,推举(4)全,皆(5)尽(6)发言(7)并吞(8)被攻占,被占领46.绝(1)而绝秦、赵之欢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桃花源记》)(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劝学》)(5)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赤壁赋》)(6)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公输》)(7)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________(《口技》)(8)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________(《蜀道难》)(9)口占一绝,为君送行________(《长亭送别》)(10)绝云气,负青天________(《逍遥游》)(11)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________(《口技》)答案(1)断绝(2)消除(3)隔绝,阻绝(4)横渡(5)断,消失(6)穷尽(7)消失(8)翻越,跨越(9)绝句,格律诗的一种体式(10)直上穿过(11)极点47.堪(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雨霖铃》)(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________(《蜀相》)(4)众不能堪,抶而仆之________(《五人墓碑记》)(5)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________(《虞美人》)(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________(《声声慢》)答案(1)经得起,忍受(2)能够,可以(3)能够,可以(4)忍受(5)经得起,承受(6)能够,可以48.克(1)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________(《祭十二郎文》)(2)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论语》)(3)彼竭我盈,故克之________(《曹刿论战》)(4)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________(《隆中对》)答案(1)能够(2)克制(3)战胜(4)战胜49.类(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兰亭集序》)(2)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________(《项脊轩志》)(3)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________(《公输》)(4)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________(《核舟记》)答案(1)种类(2)像(3)类推(4)像50.怜(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________(《阿房宫赋》)(2)小姐之意差,张珙更敢怜谁________(《长亭送别》)(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________(《渡荆门送别》)(4)赢得生前身后名。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精编版)

高考文言实词120例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 ”,隐蔽,躲藏)【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3、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推导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5、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末倒置(树根,树梢。
(完整版)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3.被,读音一:bè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120个文言实词复习

•本 •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
信)
•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鄙 •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
方)
•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 浅陋,鄙俗)
• 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 谦辞)
•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兵 •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
队)
•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
120个文言实词(一)
•爱 •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 ) •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 爱惜,吝惜 •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爱惜,吝惜 ) •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慕,欣赏 ) • 6古之遗爱也( 恩惠 ) •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 隐蔽,躲藏
•曾
•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 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 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 乘chéng •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 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
(完整word版)高考必背120个文言实词

(完整word版)高考必背120个文言实词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10.朝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
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120实词

常有的文言实词有以下120 个: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别的还有常有文言虚词的用法,也属于察看范围。
文言虚词较之实词比较复杂,灵便多样,难以区分和掌握。
常有的文言虚词有18 个,即: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 、养(衣食所安)2.卑: 1、低下(非天质之卑) 2 、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鄙俗)3.备 : 1 、周祥、详尽。
(先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 、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 1、影响(被于来世) 2 、同“披” ,穿(皆被绮绣)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鄙俗《出师表》)6.毕: 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 、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 1、迫近,凑近。
(傍晚冥冥《岳阳楼记》) 2 、小瞧。
(不宜自轻自贱《出师表》) 3 、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 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 、鞭打、驱遣。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 、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 、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 )9. 长: cháng 1 、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 、长久,健康。
120个常用文言实词(41-80)

1我见jiàn相如,必辱之(看见,看到) 译文:我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2项伯即入见jiàn沛公(会见) 译文:项伯立刻进去会见沛公。 3曹刿请见jiàn(谒见,拜见) 译文:曹刿请求谒见(庄公)。 4秦王坐章台见jiàn相如(召见,接见) 译文:秦王坐在章台宫召见蔺相如。 5汝真女子之见jiàn(见识,见解) 译文:你真是女人的见识。 6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jiàn愈奇(看见的东西) 译文:进入的越深,前进就越困,松懈,懈怠) 译文:杀死了几个人,胡人更加懈怠了 7天下土崩瓦解(分裂、涣散) 译文:秦的天下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 (土崩瓦解:比喻事物的分裂。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 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8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解开) 译文: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都埋到地里,解掉那些 绑缚的棕绳。 9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解围) 译文:秦军解围离开,于是救下了邯郸,使赵国得以保存。 10谓颜太师以兵解(解脱) 译文:说颜真卿太师因尸解而成仙。 11太后之色少解(缓和,消减) 译文:太后(愤怒的)神色稍微缓和了一些。
11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绝交)
译文:如果能够凭借江东的军队同中原的曹操相对抗,不
如及早和他绝交。
12以为妙绝(达到极点)
译文:认为(这段口技)妙到了极点。
13佛印绝类弥勒(很、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