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镇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标准文本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1)
1.1项目意义 (1)
1.1.1项目背景 (1)
1.1.2项目意义 (2)
1.2基本现状 (5)
1.2.1项目区概况 (5)
第二章项目可行性 (15)
2.1项目必要性 (15)
2.2项目优势 (16)
2.4项目目标 (21)
2.5村民意愿 (26)
第三章项目实施内容 (29)
3.1工程数量及规模 (29)
3.2项目投资估算 (29)
3.2.1估算依据 (29)
3.2.2投资估算包括的内容 (30)
3.3项目组织实施机构 (30)
3.3.1项目实施机构 (30)
3.3.2项目管理 (31)
3.4项目后期运行管护方案 (32)
3.4.1管护主体 (32)
3.4.2管理办法 (32)
3.4.3管护内容 (33)
3.4.4经费保障方面 (35)
第四章项目资金来源 (37)
4.1上级补助资金 (37)
4.2地方配套资金 (37)
4.3整合专项资金 (38)
4.4集体投入或个人捐赠资金 (38)
4.5农民筹资筹劳 (38)
4.6社会其他资金 (38)
第五章项目效益 (41)
5.1经济效益 (41)
5.2社会效益 (41)
5.3生态效益 (43)
5.4示范作用 (43)
5.5项目的创新性 (45)
5.6可持续发展 (45)
1
5.6.1规划先行 (45)
第六章项目规划与设计 (47)
6.1项目总体规划及说明 (47)
6.1.1与上位规划衔接 (47)
6.1.2项目总体规划及说明 (56)
6.2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及说明 (56)
6.3项目初步设计及依据说明 (61)
6.3.1项目规划 (61)
6.3.2主要建设内容 (62)
6.3.3工程技术方案 (62)
6.3.4项目总投资估算 (78)
6.3.5资金使用方案 (79)
第七章项目执行保障 (81)
7.1组织领导 (81)
7.2部门协调 (81)
7.3资金筹措与整合 (81)
7.4招标采购 (82)
7.4.1项目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 (82)
7.4.2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83)
7.4.3评标委员会 (83)
7.4.4招标内容 (84)
7.4.4项目招标范围、组织形式、方式 (84)
7.5施工管理 (84)
7.5.1质量管理 (84)
7.5.2进度管理 (85)
7.5.3现场管理 (85)
7.6资金管理 (85)
7.7竣工验收 (86)
附件
1.附表
(1)附表1:项目建设内容、规模一览表
(2)附表2: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明细表
(3)附表3:项目总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表
(4)附表4:各单项工程预算表
(4)附表5:项目其他费用及资金来源表
2.附图
(1)现状图及效果图Z1:(Z1-1/Z1-2)
(2)区位图Z2:(Z2-1——Z2-2)
(3)地理位置图Z3:(Z3-1)
(4)与王屋镇总体规划衔接图Z4:(Z4-1/Z4-16)
(5)与王屋镇镇区详细规划衔接图Z5:(Z5-1——Z5-11)
2
(6)道路系统图Z6:(Z6-1-----Z6-18,路01-路42,雨水01-雨水-23,污水01-污水21)(7)污水沟治理工程图Z7:(Z7-1——Z7-3)
(8)健身广场工程图Z8:(Z8-1——Z8-15)
(9)污水厂工程图Z9:(Z9-1/Z9-2)
(10)垃圾中转站图Z10:(Z10-1-----Z10-4)
3.有关证明材料
(1)关于成立济源市美丽乡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2)关于成立济源市王屋镇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3)济源市财政局配套资金承诺函
(4)王屋镇监管意见书
(5)王屋镇五里桥美丽乡村项目议事会议记录
3
4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意义
1.1.1项目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此次建设美丽乡村工程,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从2013年起,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手段。

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及跨世纪的发展目标”的文件,其目的就是推动城镇化建设,使小城镇成为各个区域的经济中心,信息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此次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就是为了贯彻落实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水平,进一步优化农村农民的生活环境,改善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就是要让党的政策真正惠及农村农民。

财政部《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明确而具体的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目标是,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形势和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注重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自下而上民主决策、农村民生需求导向和以县为主统筹使用的制度优势,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领撬动作用,通过局部试点,探索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和有效模式,为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积累经验,完善政策。

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主体地位。

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守一事一议民主议事程序,尊重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让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二是坚持规划引导,突出地域特色。

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1
规划。

三是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

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先行先试,突出重点,统筹协调,在局部地区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

四是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

充分发挥一事一议民办公助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五是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

继续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发挥县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六是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制度机制。

深化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保障机制等改革,创新适应美丽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

为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规范管理,根据《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豫财农改[2013]27号),济源市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将济源市王屋镇五里桥村作为2014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上报,计划通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整治环境、提升王屋镇镇区形象、推动城乡一体化等,将五里桥村打造成为济源市的一个美丽乡村建设亮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

1.1.2项目意义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践的又一重大创新。

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提升村庄整治、农房改造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内在要求。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美丽乡村——五里桥村建设意义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建设美丽乡村,是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同时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和丰富的物质生活,人民群众的温饱需求、富裕需求、保障需求、文化需求正逐步得到满足。

在新的发展阶段,建设美丽乡村,就是为了更好地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2
(二)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从全省范围来讲,美丽乡村就好比是生态河南的一个细胞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我们认为只有做好这个细胞工程,做好这个基础,生态文明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

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我们要遵循高标准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管理、加快健康发展、加快全面惠及的原则,把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推向深入,全面构筑美丽乡村建设这个基础,为生态河南奠定基础,把河南建设得更具活力、更具魅力。

(三)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任务。

河南省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强调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主要抓好生活、生态环境治理、构建优美的农村环境体系。

完善农村环保设施,本项目重点做好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项目,提高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

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本项目通过建设完善的路网、供水管网、排水管网、电力网、燃气管网等基础设施,使农村环境明显优化。

(四)建设美丽乡村,有利于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建设美丽乡村,是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支撑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要素,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有利于兼顾当代人利益与后代人利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五)建设美丽乡村,有利于全面构建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

建设美丽乡村既需要资源要素向农村区域倾斜配置,也需要农村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镇加快集聚。

这就要求把协调推进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途径,把城市与乡村作为有机整体,加快形成以大中城市为龙头、小城市和中心镇为纽带、中心村为基础的城乡规划建设和人口布局的新格局,加快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城乡公共服务全面共享的新体制。

(六)建设美丽乡村,有利于全面提升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水平。

建设美丽乡村,既是对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也是为提升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水平明确导向。

其目的就在于全面提升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房
3
改造建设水平,拓展村庄整治建设内涵和领域,以更加美好的愿望、更有针对性的思路和更为切实有力的举措,来推进村庄整治和农房改造建设,从而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七)建设美丽乡村,有利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美丽乡村是我省在农村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行动,也应成为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

这些年来,全国各地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建设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农村建设,把建设新农村与建设生态文明高度统一起来,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八)建设美丽乡村,是加快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

加快济源市王屋镇五里桥村科学发展,必须依托当地基础实施条件和优势项目,推进整体化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是基于当地特色优势的深刻认识、基于对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建规律的全面把握、基于对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提升、基于对济源优势劣势的科学洞察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九)建设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实践。

建设“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实践。

济源市王屋镇积极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出台了《美丽乡村实施意见》,明确了“美丽乡村”的实施机构、考核办法、奖励政策和长效管理机制,把新农村建设从一个方向性的概念具体化为可操作的工作。

(十)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

建设“美丽乡村”能够存进新农村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落实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之中,继续保持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

(十一)建设美丽乡村,是展示当地特色的有力抓手
在建设过程中,既要有助开发地方的生态资源和产业发展,又要通过美丽乡村项目的实施,促进新农村建设整体化发展,使项目成为当前工作的载体和工作的方向,更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今后王屋镇经济转型和发展的助推器。

五里桥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影响力、吸引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完善了五里桥村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设施,大大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同时五里桥作为阳台宫景区的入口,提高景区整体形象,提高旅游产业发展,增加村民就业,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

4
(十二)美丽乡村的建设将直接促进五里桥村旅游的发展。

五里桥村作为阳台宫景区的入口,占有优越的地理优势,可以说,美丽乡村的建设,将直接促进五里桥村旅游的发展,把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情风貌、农民劳动生活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加工转化,形成旅游产品并推向市场,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拓宽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发挥农业本身具有、但以前不被重视的观光旅游、文化传承等功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村民可以地照种,庄稼照长,粮食照收,但都产生了附加值,有力促进了“生产发展”。

美丽乡村的建设,提升五里桥村和景区整体的形象,就能够把更多的游客吸引过来,更好地把五里桥村风景推介出去,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该项目建成后对五里桥村的经济建设及完善基础设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建设美丽乡村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梦想,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

我们要从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高度,更加自觉地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主旋律,强化组织领导、重点投入、宣传引导、管理服务,形成共建、共创、共享美丽乡村的良好氛围。

1.2基本现状
1.2.1项目区概况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邻接山西省。

北依太行,西距王屋,南临九朝古都洛阳,东接太极故里焦作,是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

济源市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传说中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祥地。

市域面积1931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面积28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区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88%。

济源北倚美丽太行山水,南眺壮美母亲河黄河,西临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东望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隔河与中华九朝帝都中京洛阳城相望,美景天成山水甲于天下,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驰名中外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近些年,济源市依托众多的名山胜水和文物古迹,本着“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指导思想,突出“一山一水一漂一庙一猴”,投资数亿元强力开发旅游资源,建成了王屋山、王屋山漂流、五龙口、小浪底、黄河三峡五大景
5
6区,并与济渎庙一起,形成了旅游业的六大品牌。

王屋镇位于济源市西部山区,是传说中愚公的故里。

西与邵原镇接壤;南与下冶镇毗邻;北与山西省阳城县山
水相连;东与大峪镇、承留镇搭界,
距市区37公里。

辖44个行政村(愚
公、新林、商庄、寨岭、罗庄、柳
沟、桥后沟、桃花洞、上二里桥、
杨沟、原庄、迎门、五里桥、枣园、
韩旺、柏木洼、风门腰、乔庄、麻
庄、太洼、燕庄、毛洼、茶坊、和沟、庭芳、大店、清虚宫、汤洼、林山、西坪、桶沟、石匣、谭庄、封门、大路、竹泉、上观、西门、麻院、铁山、和平、东西山、前刘沟、王屋镇),总户数7954户,总人口3.12万人,全镇总面积240.34平方公里。

王屋山交通便利。

济邵路(S312)穿境而过,境内全长30千米,经过17个行政村。

济邵高速从镇域南部经过,在乔庄村设有高速路出入口。

五里桥村位于王屋镇西2公里处,镇域面积3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33.15亩,全村4个居民组,户籍人口520人,590亩耕地,村民人均年收入4000元,济运高速王屋山站出入口至王屋山景区道路穿境而过,是王屋境内主要旅游线路,五里桥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旅游业优势。

通过近年来实施拆旧建新,集中并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等新型社区建设工程,该村面貌焕然一新,已建成古色古香的农家乐宾馆100余户,建成了村文化活动中心,生态停车场、景观垂钓鱼塘和村游园绿地,利用“四荒”及退耕还林政策建成鲜果自主采摘园1170余亩,发展大白菜制种、烟草种植等特色优质高效农业610余亩(大白菜制种230亩,烟草380亩)。

根据王屋镇总体规划(2013-2030)和王屋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3-2030),五里桥村在镇区规划区内。

1.地形地貌
王屋镇地处王屋山区,地势北高南低。

该镇北部正处于王屋山中心地带,山势陡峭,层峦叠障,群峰如绣,林海苍茫,自然景观十分优美。

该镇阳台宫以北为中山区,平均海拔千米以上。

王屋山主峰天坛山海拔达1715米,号称豫北群
山之冠。

该区土壤多为棕色森林土和砂土,一层极薄,分布不均。

区内自然植被较好,大部分为栎类植被林,其余多为次生栎树林和杂生林。

阳台宫以南该镇南部地区为低山区,山岭走向南北,为太行山和中条山支脉,海拔高度在500-800米,相对高度约300米。

河流由北向南,汇入黄河。

断层发育,山坡呈阶梯状,造成波浪起伏的低山、丘陵、盆地相间的参差地貌。

岩层以砂页岩为主,间以泥质砂岩、泥岩等。

岩层较松,易于风化,故切割强烈,形成深谷,谷深达100-300米。

成土母质多为紫红色泥页岩。

其上覆盖着第四纪黄土及红色粘土。

部分盆地区土层较厚,一般在10米左右,其余地区土层较薄,在5米左右。

2.气候特点
王屋镇位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气候干燥,四季替换较为明显。

气温偏低,冬冷且长。

年平均气温13.2℃,低于全市平均气温,最冷1月平均气温-1.0℃,最热7月平均气温25.6℃,无霜期在215天以下,热量资源少,不利于农作物一年两熟制。

由于山地对东南气流有抬升作用,因而降水较多,且变率大,年平均降水量650.1毫米,高于全市平均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且强度大,多为暴雨,形成山洪暴发,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灾害。

冬、春雨雪少,干旱严重。

(1)日照
日照时数:年平均2370.5小时,年际变化差异较小。

最多的1965年,高达2602.0小时;1964年却只有1948.5小时。

全年中日照时数最多的时期是春夏交接的5、6月,高达240-560小时。

其它各月变化在150-220小时之间,2月最少,只有159.0小时。

日照百分率:年平均54%。

最高达59%(1962、1965年),最低只有44%(1964年)。

在一年中,以6、12两月最高,为59%;9月最低,只有48%。

(2)气温
全镇年平均气温13.2℃。

冷暖年平均气温相差1.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5.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1.0℃。

全年≥0℃的活动积温平均为5261.5℃,平均持续天数为311天;≥5℃的活动积温平均为5061℃,平均持续天数为259天;≥10℃的活动积温平均为4692.6℃,平均持续天数为218天。

(3)气压和风
气压:年平均气压为999.7毫巴,年较差为23.6毫巴。

月平均气压最高出现在12月,为1009.8毫巴;最低在7月,为986.2毫巴。

风向:镇北邻王屋、太行山区使南北气流受阻,而沿东西向山势流动。

历年平均东风出现次数最多,盛行于初冬至秋季,频率为21%;秋末至冬初,冬为西南风或西风;西北风出现次数最少,其频率只有2%。

风速:平均风速为2.2米/秒。

冬半年(12-5月)是冬季风的变换季节,风速较大,为2.3-2.5米/秒;夏半年(6-11月)受大陆副高压控制,风速较小,为1.6-2.5米/秒。

(4)降水
全镇年平均降水量为651.5毫米。

年际差别较大,降水量最大年为1964年,最小年为1965年。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6-8月),占全年的54%;秋季降水量占全年的25%。

春、冬两季雨雪少,降水量分别占全年的17%和4%。

(5)湿度和蒸发
湿度:绝对湿度年平均为12.8毫巴。

一年中定时最大绝对温度为405毫巴,出现在8月,最小为9.1毫巴,出现在2月,差异甚大。

相对湿度年平均为66%。

月平均最大为80%,出现在8月;最小为1%,出现在2月和12月。

蒸发量:年平均为1810.2毫米。

月平均蒸发量最大在6月,为317.4毫米;最小在1月,为64.0毫米。

(6)霜期与无霜期
平均初霜日在10月31日,最早在10月14日(1962年),最晚在11月23日(1963年),两者相差40天;
终霜日在3月21日,最早在3
月2日(1977年),最晚在4
月9日(1922年),最晚相差
29天。

无霜期历年平均为223
天,1977年长达262天,而
1960年只有185天。

3.河流水系
王屋镇属黄河流域,河流皆属黄河水系,主要有铁山河、大店河、逢石河等。

铁山河源出山西省阳城县盘道山。

河道坡度1/18-1/53,年均径流深160毫米,年均径流量0.28亿立方米。

1971年在唐沟该河主干流上,筑坝截水建成王屋山水库。

大店河源出山西省阳城县阳柏乡风山岭。

自北南流。

河道纵坡1/17-1/80。

年均径流深156毫米,年均径流量0.44亿立方米。

1977年在该河主干流上,拦河筑坝,修建天坛山水库。

逢石河上段称东阳河,源出山西省阳城县风摩岭小尖山一带。

河道纵坡1/18-1/128。

年均径流深152毫米,年均径流量0.85亿立方米。

4.土地资源现状
全镇土地总面积为24033.98公顷,其中农用地22280.63公顷,建设用地1320.26公顷,其他用地433.09公顷。

(1)农林用地
全镇农用地22280.63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92.07%。

其中:
耕地3832.50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15.95%。

园地103.70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0.43%。

林地17605.23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73.25%。

草地151.52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0.63%。

其他农用地587.68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2.45%。

(2)建设用地
全镇建设用地1320.26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5.49%。

其中:
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929.15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3.87%。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341.33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1.42%。

采矿用地37.57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0.16%。

其他建设用地12.21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0.05%。

(3)其他用地
全镇其他用地433.09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1.80%。

5.矿产资源现状
王屋镇处于王屋山区,该区具有多种地层,既有太古界、元古界老地层,又
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等古生界地层;既有三迭系、侏罗系、白栗系等中生界地层,又有第三纪、第四纪等新生界地层。

王屋镇地质构造复杂,由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组成,北部为太行山复背斜,西部为中条山台凸的一部分。

王屋镇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地层系统较齐全,岩浆活动较为频繁,形成了境内丰富而多样的矿藏资源。

主要矿藏资源有:煤炭、铁矿、黄铁矿、石英石、大理石等。

6.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王屋镇干部群众深入贯
彻科学发展观,抢抓政策机
遇,转变思想观念,改革创新,
团结拼搏,求实求效,全镇经
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2013
年,全镇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
产值5.65亿元,增长17.8%;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60万元,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89元,增长13.5%。

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5.8亿元,增长7.4%;完成招商引资4亿元,增长100%。

(1)农业现状
王屋镇以发展高效农业为主,全镇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创新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建设高效农业精品园区,王屋镇高效农业园区着力推广“蔬菜制种+烟草+晚茬西红柿”种植模式,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化发展之路。

主要为蔬菜制种、烟叶种植、林
果业及林下经济、薄片核
桃、冬凌草、中药材等高效
农业的种植。

王屋镇与郑州君和公
司合作的引资5000万元的
千亩高端生态有机农场已
进入生产阶段,生产的“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