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院校高尔夫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等院校高尔夫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分析

我国高等院校高尔夫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分析

一、引言

1984年,香港企业家霍英东将现代高尔夫引入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高尔夫球场——中山温泉高尔夫球场;2002年,中国第一个大众高尔夫球场深圳龙岗公众高尔夫球场正式启用。面对中国高尔夫发展的这两个里程碑,我们不禁产生质疑:高尔夫在中国土壤上真正实现它质的飞跃了吗?

中国高尔夫的开展已呈“大众化”了吗?中国高尔夫真的迎来它美丽的春天了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对中国高尔夫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找到一些相应的答案,并提出一些值得高尔夫学术界、高尔夫企业界以及高尔夫教育界参考的借鉴。

二、中国高尔夫发展的基本特征

1、高尔夫球场数量逐年增多

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调查结果显示,90年代以前,全国球场发展速度很慢,一共不到10座,从1992年开始,球场增长速度非常显著,特别是1995-2000年,每年启用的球场在20座以上。2003年达到了增长的高峰。我国球场的增长在地域上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和京津翼等经济发达地区。其中仅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高尔夫球场就达55座,位居全国之首,其次依次为北京、上海、山东、福建等地。截止目前为止,全国已有500余家高尔夫球场和练习场,且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

由于受国家相关政策的限制,全国高尔夫球场的建设步履维艰,出现下滑的趋势,但仍有许多球场在不断兴建,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尔夫球场的大力兴建是亦步亦趋。

2、高尔夫人口迅速膨胀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追求休闲、时尚成为大多数人选择的生活方式,高尔夫作为健身、时尚的新型消费品,必然受到人们的亲赖。据统计,到2002年9月份为止,中国的高尔夫球手已达10万人之多,(其中未包括香港的12万球手),消费者市场需求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专、大专、本科、研究生这几个学历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目标已渐形成。从总体上看,本科院校开办高尔夫专业教育排在首位,大专学历层次的教育规模最大,中等学校在2005年新增专业目录后将会加速扩张,由于市场需求,我国高尔夫专业教育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还会有较大的发展。

(1)学科建设体系初现端倪

高尔夫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但它的发展涉及旅游、经营管理和草质的维护与管理等许多方面。因此,我国的高尔夫学科自然要迎合这些功能性的需要来建设,现已初步形成高尔夫专业基础教育、高尔夫管理(包括高尔夫旅游管理和高尔夫商务运营管理)和高尔夫球场草坪的维护与管理这三个学科体系,这为我国高尔夫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专业规划基础。

(2)课程教学体系良莠不齐

我国高尔夫课程的设置总体上比较零乱,还未形成具有专业特征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课程设置内容繁冗,包罗万象,重点不突出,具有明显的偏学科特征。高尔夫专业基础教育主要以体育学基础理论知识为授课内容,高尔夫管理则偏重于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忽视了高尔夫作为课程主体的重要性,而且各学科之间缺乏相应的制衡点,使高尔夫课程设置的科学化、合理化难以实现。

我国高尔夫的发展特征表明,在经历了24年风雨之后,我国的高尔夫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迎来了它短暂的春天。但是刚刚崭露头角的中国高尔夫,毕竟存在很多现实冲突影响和制约着它的成长,使其发展遭受遏制,甚至停滞不前,下面我们就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三、制约我国高尔夫发展的主要因素

1、成本因素

高尔夫在我国的发展一直笼罩在“高”的面纱之下,以致造成它的曲高和寡。“高税率、高投入、高维护、高管理”,从而增加了高尔夫发展的运作成本。

(1)高税率

国家对高尔夫是按娱乐产品税和文化建设税的双重标准来收税的。其中娱乐产品税20%,文化建设税3%,合计23%,而体育产业的收税标准仅为8%,如此高的税率,给高尔夫的发展套上了很大的项颈;

(2)高投入

国内一个标准18洞的球场投资成本平均为1.53亿元,其中包括多达19项的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和一定的流动资金预算。按照正常状态,一个高尔夫球场的平均投资回收期为12年,甚至更长。地皮成本是造成国内打球贵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尔夫俱乐部投资的近一半是地价。

(3)高维护

草坪和设施的维护管理费用高昂也是制约我国高尔夫发展的一个主要成本因素。中国现时高尔夫球会90%以上的技术、设备都是依赖国外进口,美国高尔夫研究的数据表明,在2002年全球20亿美元设备出口额中,中国占43%,达8.6亿美元。

(4)高管理

高尔夫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本土管理人才的短缺,我国高尔夫球会的管理人才大都需要从国外引进,这无疑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增加了投资成本。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过高的成本因素造成高尔夫发展的生存压力,为了收回成本,俱乐部只有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实现,于是形成了高尔夫的“门槛偏见”,结果导致客源不足,球会难以生存维系,如此恶性循环,不利于我国高尔夫的健康发展。

2、行业因素

(1)起步晚,不成熟

高尔夫在我国尚处于起阶段,无论是高尔夫的理论研究,还是关于高尔夫的实践探索,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很多东西都需经过照搬模仿,方能弥补我国高尔夫发展现实的不足。但我国的国情毕竟有它自身的特色,高尔夫的发展必然要遵循这一规律,不能盲目走捷径。我国的许多高尔夫俱乐部之所以经营不善,原因还是没有找到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经营运作模式,因此,我国高尔夫的发展规律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2)产业规划不合理,产业标准不规范

产业归属始终是我国高尔夫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在国家的行业划分标准里,高尔夫属于娱乐业,具体指主要面向社会开放的休闲健身娱乐场所和综合体育娱乐场所的管理活动。按照这种划分标准,高尔夫属于体育休闲产业的

一部分,其产业归属当是体育事业,应该按体育事业的行业标准来规划,而实际上,高尔夫却被“错位”地划分成为娱乐业,相反,作为体育主管部门的国家体育总局又无全权来履行它的职责,这无疑将高尔夫置于“当管不管”之境,以致出现审批途径混乱,税收偏高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尔夫产业科学化和规范化进程。

(3)产业链不健全

实践证明:任何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必将以健全的产业链作为支撑,如此才能形成规模效益,促进产业的正常运行。高尔夫产业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集高尔夫竞赛表演、高尔夫用品制造、高尔夫教育培训、高尔夫经营管理、高尔夫传媒广告、餐饮住宿等为一体,任何方面的缺失,都将影响其整体效益的发挥。

我国高尔夫产业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因此产业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很多问题,诸如高尔夫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模式之困”“品牌之困”“经营之困”三大困境,高尔夫用品的“中国制造”现象,这都是我国高尔夫产业链不健全的具体体现。故而高尔夫的联动效应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4)行业人才短缺

高尔夫在我国是新兴行业,同其他成熟行业相比,我国高尔夫经营管理人才匮乏,高尔夫从业人员素质低,专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着我国高尔夫的发展。

而且,我国高尔夫教育事业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高尔夫现实人才短缺这一需求,很多人才不得不依靠引进,加剧了投资成本。随着高尔夫在我国的深入发展,这一行业对高尔夫从业人才的需求缺口也会进一步扩大。可见,行业人才短缺仍将成为制约我国高尔夫发展的主要“瓶颈”。

3、社会媒体因素

著名的体育人文社会学学者卢元镇教授评价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如是说:“高尔夫在中国受到欢迎的程度与遭到的抵制是同样强烈的,高尔夫在西方经历了百年的发展,而中国在浓缩这个过程,在这个微妙的过程中,高尔夫很容易被当成经济过热、贪大求洋的代名词,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却只服务于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