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逐句翻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 说
韩 愈
二、时代背景
“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 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 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 是得狂名。”
——柳宗元《答韦中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师道书 》
一、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 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 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 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
译文: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比我早出生还是比我晚出生呢?
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是故:所以,因此。 ?无:不论,不分,动词。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所:代词,代方位,这里可译成“地方”。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译文:因此,无论地位显贵或是低下,无论年长年少,道理所存 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存在的地方。
译文: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糊涂啊!
dòu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之:代词,代童子。 ?习:学习。 ?句读:古时指文章的断句。 ?所谓:说的。
译文:那些教他读书,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传授 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fǒu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之:宾语前置标志。 ?或:有的。 ?不:通“否”
译文:不懂得文章的断句,不能解决的问题,有的(字句) 向老师学习,有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
呢?
望时而得之, 孰与应时而使之?
1
2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惑 1 :疑惑
?从:动词,跟从,追随。
?为:动词,作为,成为。
?惑 2 :疑难的问题
?解:解决
译文:(有了)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 题,终究不能解决。
1
2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乎 1 :介词,在。 ?闻:知道,懂得。 ?固:本来 ?乎 2 :作“于”用,比的意思。 ?从:追随,跟随,省略了宾语(之)。 ?师:意动,“以 ……为老师”。
译文: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 为羞耻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前一个“圣”,名词,圣明的人; 后一个“圣”,形容词,圣明。
?益:更加 ?愚:前一个“愚”,名词,愚蠢的人,
后一个“愚”,形容词,愚蠢。
译文: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 于此乎?
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三、分析课文
第
古之学者必有师
一
段
者:辅助性代词,这里指“人 ” 。
学者
古:即求学的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师:老师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 ……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所以
1、表示“‥‥‥的原因”。 2、表示“用来 ‥‥‥的东西”。 ?这里是:“用来 ‥‥‥的”
?之:代词,代道理询 相,问 比知,....一识”般。 译为“与谁(哪一个)
?孰:谁,疑问代词。 吾孰与徐公美?
?惑:名词,疑难问题。 吾与徐公孰美?
孰与用在动词前,则表示在比较中 反问,意在肯定后者,一般译为 哪 译文:人不是生下来里就比懂得的上道理...的”,或谁“能怎没比有得疑上难的...问. ”题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出:动词,超出。 ?远:多,形容词。 ?犹且:还,副词。 ?问:请教,动词。
译文: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多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 师请教学问道理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众人
古义:一般人,普通人 今义:许多的人
状语后置
?下:名词作动词,低于,相差。 ?耻:意动,“以……为耻”。
第一段
提出中心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正面阐述道理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
1、从师的原因 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从师的标准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
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修辞探微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解惑也。
顶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治学名联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 愈
知人论世
韩愈(公元768—824),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县, 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
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 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推崇儒学,力排佛老。主 张写文章要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为唐宋实用 散文奠定了基础,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译文: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知识和道理本来就比我早, 我跟从他并以他为师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译文: 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知识和道理也比我早,我 跟从他并以他为师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动词,学习。 ?庸:副词,表疑问,岂,哪。 ?年:年龄 ,生年。 ?于:比
?所以:...的原因 ?其:语气副词,表揣度,大概的意思 ?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译文: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能成为愚人的原因,大 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其:代词,他的; ?而:连词,表顺承关系。
译文: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身:自身,自己。 ?则:副词,表转折。 ?耻:意动用法,以 ……为耻 ?惑:糊涂,形容词。
传:传授 道:道理,具体指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 想理论。 受:通“授”,传授 业:学业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 的(人)。
人非生而知之孰者与,用孰孰在与能名词无或惑代?词与前,...与...
孰
.... 孰之
?知:动词,懂得,间明为白名词。或代词,则表示在比较中
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作用
前后紧凑,气势通畅,前后事理有机联系, 充分阐明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 难矣 !
?师道:从师学习的风尚。 ?师,动词,从师学习;道:名词,风尚。 ?欲:动词,想要。
译文:唉!从师求学的风尚已经失传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 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