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大全)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错误。理由:确定课程目标,首先应该处理好课程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对学生的特点、社会需求、学科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行之有效盼课程目标。
6.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就是为取得教师资格证。
错误。理由: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运用中,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师资格证只是从事教学的资格证明,不能狭隘地把它作为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
错误。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基础地位,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势在必行。素质教育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其次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本题中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是不全面的,它只强调了加强学生的体育和美育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智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此外,素质教育还强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正确。理由: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错误。理由: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7.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错误。理由: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3、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新的适应行为。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集锦)
辨析题作答思路(总—分—总)1.判断正确/错误2.分析思路:概念解释、关系、理论陈述,抓住关键词;3.总结,回扣观点注意事项1.判断正误:①正确/错误②不能出现“✔”“✖”2.分析理由:①对错都要分析②不要例子堆砌③答案不唯一,思路很重要1.课程就是学科。
该说法是错误的。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题干中,缩小了课程的内涵。
因此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2.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
此说法错误。
做事先做人,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学校工作中应该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
但这并不代表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德育,教学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故题目说法错误。
3.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题干的观点是错误的。
教学任务除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之外,还能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因此题干缩小了教学的任务。
PS:教学任务(双基观心+德智体美)因此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4.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此说法错误。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教学评价既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题干将教学评价等同于学生学业评价,缩小了教学评价的内涵。
因此,教学评价不只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故题目说法错误。
5.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想象。
表述错误。
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在 1 分钟左右,容量为 5 ~ 9 个组块的记忆;长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在 1 分钟以上,甚至是终身且容量无限的记忆。
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二60道必背辨析题
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二60道必背辨析题【辨析1】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该表述错误。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根据教育的概念可知,判断一个活动是不是教育,要满足:第一,有目的;第二,增进知识和技能或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或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
题干中的说法,没满足“有目的”,因此说法错误。
【辨析2】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该表述错误。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题干中学校教育是指狭义的教育,所以是不全面的。
因此说法错误。
【辨析3】教育者是教学的主体。
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题干中的说法混淆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因此说法错误。
【辨析4】教育形态一定会跟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
该表述错误。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这种不平衡性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生产力发展,但一定时期内,人们的思想落后于较为先进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方法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种是生产力落后,但受文化交流、社会转型或传统的影响,其教育内容、方法等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已打印)《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题目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8分每题(2012下)1.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2.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3.习得性无助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有关。
4.负强化就是惩罚。
(2013上)1.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2.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3.逆向迁移即负迁移。
4.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2013下)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2.教育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3.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4.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2014上)1.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2.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3.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4.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2014下)1.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2.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4.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2015上)1.教肓目的和培养目标是统一概念。
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3.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肓的影响较大。
4.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德、智、体、美、劳,其中,德育是五育中的基础。
2.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3.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
4.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转化过程。
答案: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但是,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和基础;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汇总版
⋯⋯⋯⋯⋯⋯⋯⋯⋯⋯⋯⋯⋯⋯⋯⋯⋯⋯⋯⋯⋯⋯⋯最新料介绍⋯⋯⋯⋯⋯⋯⋯⋯⋯⋯⋯⋯⋯⋯⋯⋯⋯⋯⋯第一章(一)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三个因素构成,这三个因素是相互独立的。
①这个看法是错误的。
教育的三因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好的实践活动系统。
②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行能睁开,受教育者也不行能获取有效的指导;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掉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中介,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没法实现。
③ 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因素的有机联合。
(二)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①这类说法是不正确的。
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育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差别于其余事物现象的根本特点,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它要解决的特别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假如失掉了这一质的规定性,那就不可以称为教育。
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自觉的,比如模拟,而只有有目的的培育人的活动才是教育。
③如上所述,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这一句话是错误的。
(三)动物界也存在教育①此看法是错误。
②教育是人类的有目的的培育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差别其余事物现象的本质特点,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由此可知,教师是人类的独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是存心识、有目的、自觉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培育的过程。
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不过动物的一种生计本能,不具备社会性,不切合教育的本质。
③综上所知,动物界是不存在教育的,所以能够判断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四)教育发源于小孩对成人的无心识模拟。
①这个看法是片面的②教育是人类的有目的的培育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差别其余事物现象的本质特点,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因而可知题干中的说法能否认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③依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理论,教育发源于生产劳动中传达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汇总在教育领域,辨析题常常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教育知识和提升教育能力。
下面为您汇总了一些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题 1:教育就是学校教育。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
除了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德、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教育则通过各种社会机构、文化活动等,让人们在更广泛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学校教育具有系统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等特点,但它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教育形式。
不同的教育形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支持。
题 2: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这一观点存在局限性。
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授知识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如果仅仅关注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的培养,那么教育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让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社会担当的人。
题 3: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但绝不是唯一标准。
教师的教学水平体现在多个方面,如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课堂管理能力、对学生的关注与指导等。
有些教师可能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虽然短期内学生的成绩可能不突出,但从长远来看,这些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
而且,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学生自身的基础、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
因此,不能简单地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判定教师的教学水平。
题 4:惩罚就是体罚。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惩罚和体罚有着本质的区别。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法。
这句话是错误的。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2、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研究的主体。
此观点是正确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研究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1)教学过程即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3)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往活动。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和学生心身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3、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
此观点是错误的。
做事先做人,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因而,在学校工作中应该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
但这并不代表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德育。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主要体现在: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4、(2012下,2014上)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此观点错误。
直观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倾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工具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但不是教学目的。
5、复上研究之母”体现的是教学的牢固性原则。
此观点是正确的。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长久地保持在影象中,在需求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术的运用。
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冲突而提出的。
6、教学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法,谈话法是启发式的教学法。
此观点错误。
此观点混淆了讲授法和注入式”、问答法和“启发式”的含义。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真题(1)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错误。
教育的发展虽然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教育的发展也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2)知识越多,能力越强错误。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越多,越有利于能力的发展。
但知识掌握的多少和能力高低不成正比。
(3)接受学习一定是有意义学习错误。
接受学习是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程度、教师的作用来界定的。
有意义学习是从新旧知识是否有联系来界定的。
二者并不冲突,接受学习可以是有意义学习,也可以是机械学习。
(4)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发展的阶段性是固定的,相同年龄段的人都能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错误。
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论,道德是连续的按照不变的顺序由低到高逐步展开的过程,各阶段的时间长短不等,个体道德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异。
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习俗水平而永远达不到后习俗水平(5)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正确。
遗传素质具有先天的稳定性,也具有随环境影响而改变的可塑性。
遗传因素可以随着环境、教育的改变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等而发生改变(6)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错误。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7)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错误。
行为改变不全是学习的结果,一些由本能、疲劳、成熟等引起的行为改变,就不是学习的结果。
(8)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错误。
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与活动的动机,还有利于生命潜能的发挥。
(9)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错误。
教育目的的确定虽然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同时也要把个体的发展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放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考察。
(10)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错误。
德育过程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多种开端。
(11)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持久保持错误。
工作记忆也叫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信息在头脑种保持1分钟以内的记忆,其保持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2.5-20秒。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资料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资料一、辨析题1.学生上课时,边听、边看、边记笔记反映了注意具有稳定性的品质特征。
1.【参考答案】此题说法错误。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注意的分配指的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题中强调的不是注意的保持时间,而是在同一时间集中在听、看、记这三件事情上,体现的是注意的分配。
综上,题干表述错误。
2.由于教学活动以间接认识为主,因而直接经验相对来说可有可无。
此题说法错误。
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告诉我们: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是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综上,题干表述错误。
3.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充分利用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控制。
此题说法错误。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班级管理的功能包括:第一,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第二,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第三,锻炼学生能力,提高自治水平。
其中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是锻炼学生能力,提高自治水平,而不是单纯地要求班主任充分利用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控制。
综上,题干表述错误。
4.在教育的功能选择上应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其个体功能是可以忽视的。
4.此题说法错误。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根本功能、基本功能)。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汇总1教育的概念——广义与狭义混淆、教育的本质(人独有)广义教育:凡是增加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教育:主要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对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主要指学校教育本质: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不平衡性教育受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现不平衡,一种情况是教育落后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这是教育对政治经济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另一种情况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这时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地位混淆遗传——人身心发展物质前提,具有可塑性,发展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不可夸大作用环境——现实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人身心发展的动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校教育——主导作用4.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概念混淆教育目的——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与教学目标是特殊与普遍的关系教学目标——教师,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者产生的预期变化,是微观层次的教育目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三者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平均发展地位德智体美劳构成相互依存相互,全面发展≠平均发展也可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德育——灵魂和统帅,方向保证智育——前提和支持,知识能力基础体育——物质基础美育——动力劳动技术教育——综合6.课程的类型概念混淆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单一学科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相对独立性综合课程——2科以上构成的一门学科,强调学科间内在联系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界限,从儿童兴趣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以儿童心里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让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7教学相关(1)教学的含义教师教的活动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2)教学的地位一一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跟德育混淆)(3)教学的任务传授知识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一、教育的概念•1.对教育的概念进行缩小•eg: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答案】(1)此说法错误。
(2)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因此,题干描述的是狭义的教育。
(3)故题目说法错误。
•2.对教育的本质进行曲解•eg:动物界存在着大猫教小猫抓老鼠、大鸭教小鸭游水的现象,说明动物界存在教育行为。
【答案】(1)此说法错误。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动物在养护幼崽方面虽然与人类抚育后代有相似之处,但动物的活动只是一种本能活动,而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
题目说法无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认为在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因此大猫教小猫抓老鼠、大鸭教小鸭游水的现象都不属于教育现象0(3)故该说法错误。
•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eg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1)此说法错误。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是教育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②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③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因此,虽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教育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3)故题目说法错误。
•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一地位混淆•eg: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答案】(1)此说法错误。
(2)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汇总一、教育的本质有人说:“教育就是传授知识。
”这种说法对吗?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它具有更广泛和深刻的内涵。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传授知识只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
教育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品德、价值观、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
例如,通过道德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诚实守信、有社会责任感;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进行,家庭、社会等环境也对人的教育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二、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遗传决定人的发展,环境对人的发展不起作用。
”这种观点正确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例如,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然而,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
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优质的学校环境能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教育资源;和谐的社会环境能够塑造人的价值观和社会行为。
同时,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发展中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即使有良好的遗传和环境,如果个人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努力,也难以实现良好的发展。
比如,一个具有优秀遗传基因的学生,如果在学习中不勤奋努力,也可能成绩不佳。
总之,遗传、环境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人的发展。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比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更优越。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从个人的本性和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
社会本位论则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公民。
个人本位论重视个人的价值和需要,有助于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教育特指学校教育。
参考答案:错误。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
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并不一定都发生在学校内部。
而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
所谓的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借机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该命题缺少一个前提条件,是错误的。
2)科学教育形成的标志是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参考答案:正确。
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将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
因此,他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3)制度化教育的最大特征是出现了学校。
参考答案:错误。
典型特征是建立了学校制度,即学制。
时间大约是19世纪下半期。
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左右,制度化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是学校,典型表征是建立了学制。
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的科学。
参考答案:错误。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事实只是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对象,但不是全部对象。
5)学制是指教育制度。
参考答案:错误。
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校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
它发生在学校系统内部。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要的种种规范、规则、和规定的总和。
教育制度包括学制,但并不就是指学制。
因此是错误的。
6)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参考答案:错误。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因为教育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7)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驯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
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答案】正确。
理由:略。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答案错误。
理由: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答案】错误。
理由: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是“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答案】正确。
理由: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7、从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看,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下位学习和上位学习。
【答案】错误。
理由: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8、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答案正确。
理由: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9、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
【答案正确。
理由: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完整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及简答题
一、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参考答案】错误。
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在一个国家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基本上是由政治决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
2.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越大。
【参考答案】正确。
要确保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知识经验是必不可少的。
知识经验是思维的原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3.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参考答案】错误。
新课程虽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同时也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4.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参考答案】错误。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关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部分。
5.德语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参考答案】正确。
德育途径主要包括直接的道德教学和间接的道德教育,直接的道德教学包括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
间接的道德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外的其他各科教学、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等一些教学形式。
所以,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认知策略有很多种,每一种策略都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参考答案】错误。
认知策略有很多种,每一种策略都有其适用的特定条件。
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及其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各种认知策略的适用性不尽相同。
2.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错误。
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如解决一般问题时,定势可能会起促进作用;而对特殊问题,定势很可能起阻碍作用。
3.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操作技能的学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正确。
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教育特指学校教育。
参考答案:错误。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
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并不一定都发生在学校内部。
而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
所谓的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借机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该命题缺少一个前提条件,是错误的。
2)科学教育形成的标志是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参考答案:正确。
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将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
因此,他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3)制度化教育的最大特征是出现了学校。
参考答案:错误。
典型特征是建立了学校制度,即学制。
时间大约是19世纪下半期。
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左右,制度化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是学校,典型表征是建立了学制。
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的科学。
参考答案:错误。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事实只是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对象,但不是全部对象。
5)学制是指教育制度。
参考答案:错误。
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校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
它发生在学校系统内部。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要的种种规范、规则、和规定的总和。
教育制度包括学制,但并不就是指学制。
因此是错误的。
6)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参考答案:错误。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因为教育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7)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驯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
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答案】正确。
理由:略。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答案】错误。
理由: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答案】错误。
理由: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是“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答案】正确。
理由: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7、从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看,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下位学习和上位学习。
【答案】错误。
理由: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8、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答案】正确。
理由: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9、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
【答案】正确。
理由: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10、心理测验就是拿些量表来测测学生。
【答案】错误。
理由:心理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
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1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答案】正确。
理由:现代社会随着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1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答案】错误。
理由:十三四岁到十六七岁是个体发展的少年期。
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搞得惊惶失措。
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对这一阶段的少年如果管教过严,会使他们出现逆反心理。
要尊重、支持和引导少年独立的要求,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理想。
1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答案】正确。
理由: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1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答案】错误。
理由: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答案】错误。
理由:确定课程目标,首先应该处理好课程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
其次,要对学生的特点、社会需求、学科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行之有效的课程目标。
16、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就是为取得教师资格证。
【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运用中,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师资格证只是从事教学的资格证明,不能狭隘地把它作为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
17、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答案】错误。
理由: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8、人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特点。
【答案】正确。
理由: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它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
其二,定向性和顺序性。
其三,不平衡性。
其四,差异性。
1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对社会、对自然的意识。
【答案】错误。
理由: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20、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S—R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
【答案】正确。
理由: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2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答案】正确。
理由: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2、课程只包括智育的内容。
【答案】错误。
理由: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23、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重要途径。
【答案】正确。
理由: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
24、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教育内容单一,方法较严厉。
【答案】错误。
理由:题干所指是斯巴达的教育。
25、生在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少年一定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答案】错误。
理由:这是新时代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6、常规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是绝对的,不可因人而异。
【答案】错误。
理由:二者是相对的,同样一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对甲可能属于常规性的,对乙可能就是创造性的。
27、态度是通过遗传继承的。
【答案】错误。
理由:态度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并非天生的。
28、只要有强迫观念,就有神经症的表现。
【答案】错误。
理由: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观念,但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适应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
29、学生对真实性的问题不理解时,可以给以间接指导。
【答案】错误。
理由:因为事实性的问题不能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因此对这些问题应给以直接指导。
30、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它的管理。
【答案】错误。
理由: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程度。
31、评价量表和行为检查单有一定的关系。
【答案】正确。
理由:二者都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判断,可以在观察过程中或结束后使用。
但二者的评价标准不同,检查单只需要做定性的判断,而等级评价量表要做定量的判断。
32、阐述规则的时候,新教师往往是简单明了的。
【答案】错误。
理由:阐述规则时,新教师往往是含糊其辞的。
3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4、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
【答案】错误。
理由: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2岁,4~5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35、学习是导致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唯一因素。
【答案】错误。
理由:行为的变化除学习可以引起外,别的因素如疾病、疲劳均可导致。
36、德育就是品德教育。
【答案】错误。
理由:二者不完全等同,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品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37、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方面的素养要求就是指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精通。
【答案】错误。
理由: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专业知识,也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教育理论知识等。
38、教材就是教科书。
【答案】错误。
理由:教科书只是教材的主要部分,此外还有其他内容。
39、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
【答案】错误。
理由:只有有效的教学才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教育影响。
40、备课就是备教材。
【答案】错误。
理由:备教材仅仅是备课的一方面,此外还有备学生、备教法。
41、教学中应用首尾时间来处理课堂纪律问题、整理材料之类的事。
【答案】错误。
理由:学习活动开始和结尾效果较好,因为它们只受倒摄抑制或者前摄抑制的单重影响,所以不应处理琐碎的事而应学习重要的新概念。
42、思维越灵活,相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能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提出越多的合理假设。
【答案】正确。
理由:在这样的前提下问题解决的可能性较大。
43、态度可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有什么态度就有什么行为。
【答案】错误。
理由:态度可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但二者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44、行为塑造法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
【答案】错误。
理由:题干阐述的是代币奖励法的优点。
45、课堂里的人际关系对课堂气氛没有影响。
【答案】错误。
理由:课堂里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
46、“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学习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答案】正确。
理由:教给学生知识是重要的,但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更重要。
47、古代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
【答案】错误。
理由:题干所指是雅典的教育。
48、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高等教育延伸。
【答案】错误。
理由: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49、杜威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所以他的教育理论也被称为教师中心理论。
【答案】错误。
理由:杜威强调的是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所以他的教育理论也被称为儿童中心论。
50、西方古代教育以埃及和雅典最为典型。
【答案】错误。
理由:西方古代教育以古希腊的斯巴达和雅典最为典型。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2.只要升学率提高了,学校就实现的素质教育目标。
3.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班主任工作。
4.课堂情境结构对课堂纪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上。
5.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1.【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