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 史元顺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一种新形态,旨在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研究、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和创新,研究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了解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应该以活动为主导,让学生主动实践、探索、创造、探究和质疑,贴近生活,让学生亲近实践。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研究,增强自我意识,勇于参与活动,积极动口、动手、动脑,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发展个性特长。
只有将“活”与“动”有机地结合,才能使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应该体现“实践”与“活动”的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
例如,在教学主题《平安每一天》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危险活动的调查以及该如何处理遇到的危险。
这样的主题是每个学期每个年级每个学生每一天都必须注意的问题,但每天的强调却起不到什么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将安全话题列入本学期的研究目标,通过让学生对危险进行调查,让他们发现危险的存在和发生危险时的代价。
这样,学生们会更加认真地进行该主题的研究,甚至会在研究危险时想到工厂、医院以及出现在这些地方的安全标志。
通过这样的研究,学生们不知不觉地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了自己的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因此,我们应该发掘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实践、探索、创造和质疑,真正贴近生活,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活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方式最普遍的是实践,让学生真正地去做。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
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学生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轨迹,将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原则——由《怎样滚得远》想到的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原则——由《怎
样滚得远》想到的
石永娟
【期刊名称】《文理导航》
【年(卷),期】2017(000)012
【摘要】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增设的内容。
教材从一年级开始,每个学期安排了两个内容的综合与实践活动。
对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我们一线的老师应该明确编排意图,领会它的课程特点,同时还得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
【总页数】1页(P17-17)
【作者】石永娟
【作者单位】南通市十里坊小学,江苏南通226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5
【相关文献】
1.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r——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开展[J], 陈双琴
2.数学实验姓"数"不姓"科"——由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怎样滚得远》想到的 [J], 郑学琴
3.重视引导规范操作——例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怎样滚得远》 [J], 陈莉
4.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开展[J], 陆建峰
5.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开展 [J], 陆建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浅谈(2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参考。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1. 定义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指以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的一种新型课程。
2. 特点(1)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4)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具有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实践,强化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应以实践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3. 鼓励探究,培养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合作交流,共同进步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提高。
5. 评价多元,注重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来源(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理论依据和实践探索三个方面,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来源。
二、历史背景1. 国内外教育改革浪潮20世纪末,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也呈现出一股浪潮。
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纷纷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此次改革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应运而生。
三、理论依据1. 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人文素养。
2. 课程理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源于课程理论的发展。
在传统的学科课程中,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实现知识的内化。
3.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被动接受和记忆,而是通过主动建构来获得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建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实践探索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体现实践性;(2)课程内容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体现综合性;(3)课程内容与学生兴趣相结合,体现选择性;(4)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体现时代性。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1)课程实施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2)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指导、评价等作用;(3)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浅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实践
浅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实践作者:钱卫刚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07期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是小学阶段的一门新兴学科,这门课程的开展是为了顺应新的教学要求,以达到对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小学教师在专业工作上的完善和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小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合教学经验,从多角度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开展进行了阐述研究,希望可以进一步推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发展。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现如今的小学教育中,对教学课程的建立设置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学课程需要满足学生后续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能够与社会的发展要求同步。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设立就很好地满足了以上要求,这门课程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校、社会的发展需求入手,设立了真正能够帮助学生与社会解决他们关心的实际问题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充分地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
因此,我们小学教师应该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
那么,我们就需要准确地理解这门课程的教学本质,在牢牢把握该课程的本质内涵后,科学合理地设计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实践方案。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已经是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的课程任务就是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以适应来自社会的竞争。
所以,这门课程也就具备了以下几个特点。
1.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课程性质就是实践性了。
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就是要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在社会活动中得到实践锻炼。
这样学生才能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
2.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要求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自主完成探究性实践活动。
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仅仅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要帮助学生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学习自主性。
3.综合性现在社会要求的是全能型的综合人才,但小学生由于年纪尚小,心智发育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也不足,对待事物往往无法全面地看待。
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概念、意义、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我国,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以来,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概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是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意义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涵盖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团队协作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
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四、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1. 注重选题与设计。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活动主题,并精心设计活动方案,确保活动具有趣味性、实用性和挑战性。
2. 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
教师应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注重实践与反思。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正是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全面调动学习主体的心智技能、动作技能、语言技能、交往技能去展现客体情境。
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势在必行。
走进自然,感受生活是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取得实效的前提;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是综合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基础;培养创新能力是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载体;进行课文延伸拓展教学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方法。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之一。
它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正是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全面调动学习主体的心智技能、动作技能、语言技能、交往技能去展现客体情境。
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势在必行。
一、走进自然,感受生活是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取得实效的前提在教学中,我发现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怎么办?过去,一般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中的客观事物而获取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能力,而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以学生的体验、感受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通过亲身体验,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一门实践性课程。
过去的做法,不但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今,我在教学中,运用先设置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答案的实践活动教学方法施教,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如三年级课文《大自然的语言》这篇生动、有趣、颇具散文色彩的说明文中,以生动形象、清丽典雅的词语介绍物候学知识时,课前我布置学生通过观察或向别人请教等不同形式,了解大自然中有哪些自然现象,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拓宽了学习渠道,培养了实践能力,激发了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增强了进一步了解大自然的信心和决心,而且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习效果明显好转。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阶段,而综合实践活动对于语文教学的有效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特点和运用三个方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运用。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它注重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参观、调查、实验、游览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实践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一些特点。
它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将之前学过的各个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有效运用综合实践活动。
可以通过实地参观和调研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
在学习园林诗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园林,感受园林诗的意境和美感。
可以通过实验和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学习古代文人的诗词创作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诗词创作,并进行评审和展示。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学习古代文言文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文言文的演绎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可以通过创新实践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课发展历程(2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逐渐从萌芽阶段走向成熟。
本文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起源、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起源1. 国际背景20世纪6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各国教育开始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这种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新型课程模式应运而生。
2. 国内背景在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当时,我国教育界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素质教育”的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发展历程1. 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在一些地方和学校进行试点,课程内容以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社会实践等形式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进入20世纪90年代,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我国逐渐得到重视。
1993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
此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纷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和实践。
3. 深化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21世纪初,我国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国家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
这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现状1. 课程体系逐步完善目前,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体系已初步形成,包括社会实践、科学探究、信息技术教育、艺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五大领域。
各领域课程内容丰富,相互关联,有利于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2. 教学方法不断创新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浅谈运用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运用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敦化市黄泥河镇第二中学姜秀珍【文章摘要】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运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念,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活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构建历史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历史课堂理念有效性【正文】在2001版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历史课堂教学“倡导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历史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也强调教师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以上历史课程标准的这些基本理念和教学实施建议,正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念相吻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教师不仅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更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利于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引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构建历史课堂的新教学模式。
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生成课,引进历史课堂。
对一节成功的历史课来讲,生动的导课,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通过引用图片、影视、文字等资料,配以生动的讲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形成自己的研究问题,再通过学生的整理和归纳,转变为自己要研究的课题。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把自己变成了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的听教师讲述,为积极主动地研究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使用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使用的几点认识发布时间:2021-06-23T08:48:58.03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21年第3期作者:杜太斌[导读] 科学精神是“反映科学发展内在要求并体现在科学工作者身上的一种精神状态。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和平街小学校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提出,为我们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科学精神”正是六大素养之一,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1]关键词:素养发展;精神传承科学精神是“反映科学发展内在要求并体现在科学工作者身上的一种精神状态。
作为精神状态,如科学探索者的信念、勇气、意志、工作态度、理性思维、人文关怀和牺牲精神等,内涵极为丰富,互相贯通性和可塑性很强……” [2]而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基本理念,对“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的阐述中,也明确地提出“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 [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国家实现长期发展战略,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
从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研究已近十六个年头,在此过程中经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材使用的多次变化。
所以笔者希望通过对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的使用过程中的几点认识和体验,从中尝试与同行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真正地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引领学生传承科学精神的教育目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运用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下面将从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特点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和特点综合实践活动是指把各种学科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有机结合,以学科内容为基础,以学科实践与生活实践为载体,以学科与社会实践为目标,进行有意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它体现了学科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实用性,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它能够在活动中整合各种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2. 灵活性: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提高。
3. 实用性: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它注重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加实践经验,并且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运用,可以是学科课程、教学实践或教学活动等形式。
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语文朗读比赛,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增强学生的语文修养。
2. 丰富语文教学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丰富性,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通过组织学生写作小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热爱程度。
3. 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整合学科知识,在实践中学科知识能够得到更好地应用。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 史元顺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史元顺发表时间:2013-11-18T09:19:51.793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史元顺[导读] 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智和语言素质。
青海省民和县新民乡中心学校(810800)史元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
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
1 实践与文本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的 “做”。
但这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其中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学习。
文本学习是一种符号学习,是对前人积累下来的认识成果通过各种间接学习的方式来获得。
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实际上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关系。
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的深度,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达到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的。
活动课中,我们对现有教材作适当改造,增加一些时代信息和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信息,以促进学生综合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实践知识。
如我校开展了一次《家乡小河的寻访》综合实践活动。
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我们安排了参观、访问、摄影、绘图等,将语文、社会、美术、法律、家乡环境调查等诸项知识与见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活动后,大家又展开了“如何保护环境”大讨论。
同学们积极参与,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声情并茂地表达了他们对污染母亲河的不良行为的愤慨,以及要求保护的请求和愿望。
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智和语言素质,而且得到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启蒙教育,培养了综合素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运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如语言表演、语文游戏、语言探究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虽然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运用,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指导和启示。
1.2 问题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综合实践活动则被认为是一种更具有效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方法。
研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综合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有效运用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运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种类、设计原则、应用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实践指导和教学策略。
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探讨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其对学生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的促进作用。
2.分析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探讨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活动。
3.总结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的注意事项,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作者:钱爱英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5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114-01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我们所开设的学科课程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内容不同,但目的却是一样的,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学生塑造成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
那么,怎样实现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完美结合呢?1.以文本价值的守护者来关注教学预设海德格尔说:"语言是人存在的精神家园,人存在于语言之中。
"立足文本,贴近作者,准确地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教师的职责是利用文本引导学生走完"通过把握语言,获得形象和思想"的过程。
文本的解读需要老师正确的价值引领,任何文本都是一定历史与时代的产物,忽视这一点,就可能游离文本,而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从而产生教学上的偏差。
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必须要顾及作者当时特定的心境及感情,编者选材的意图,只有依据作者和文章中主人公的时代背景定向文本的价值取向,在价值取向允许的范围内解读文本,才能体现文本的真正价值。
曾在县教坛新秀评比课上听到一位老师这样预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文本价值取向。
2.走进自然,感受生活是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取得实效的前提在教学中,我发现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怎么办?过去,一般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中的客观事物而获取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能力,而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以学生的体验、感受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通过亲身体验,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一门实践性课程。
略谈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3篇)
第1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综合实践课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理念、方法、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革。
本文将就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理念1. 整合性理念综合实践课强调学科间的整合,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打破学科界限,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生活化理念综合实践课注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3. 体验性理念综合实践课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发展性理念综合实践课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二、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应贴近学生生活,具有代表性。
2. 项目教学法教师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
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3. 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应具有趣味性、真实性和挑战性。
4. 角色扮演法教师引导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任务驱动法教师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技能。
任务驱动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三、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1. 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如参观博物馆、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
2. 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机器人制作、编程、科技创新大赛等。
综合实践活动问题的由来(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
本文将探讨综合实践活动问题的由来,以期为我国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综合实践活动问题的由来1. 教育理念的转变(1)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实践的机会,难以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弊端,开始寻求新的教育模式。
(2)新教育理念的倡导新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而产生的新型课程形态。
2. 教育资源的不足(1)师资力量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组织、引导和协调能力。
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并不适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导致师资力量不足。
(2)场地、设备等资源匮乏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丰富的场地、设备和资源支持。
然而,在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场地、设备等资源匮乏,难以满足综合实践活动的需求。
3. 教学方法的滞后(1)重理论轻实践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体验。
(2)教学手段单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
这导致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 评价体系的缺失(1)评价标准不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标准不明确,导致教师在评价过程中难以把握评价方向,学生也难以了解自己的表现。
(2)评价方式单一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自评、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关键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
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打算从教学目标、实施方式和效果评价等方面,浅谈小学
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运用。
教学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
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
活动与学科知识的学习目标相结合。
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可以组织学生
观察蝌蚪的生长过程,进行实地调查,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施方式需要灵活多样。
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不能过于复杂和抽象,要注重情境化和趣味性。
可以通过分组合作、游戏竞赛、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进行课堂朗诵比赛,让学生模仿古人的声调
和语气,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要注重效果的评价和总结。
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应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加
以改进。
评价要注意多维度和多角度,包括学生的语文成绩、综合能力的提高、学习积极
性和兴趣的培养等。
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促进彼此之间的学
习互动和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
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运用是非
常重要的。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法
浅谈小 学综合 实践活动课教 学方法
姑 丽 巴合 尔 ·肉孜 新 疆 维吾 尔 自治 区喀 什 市荒地 乡素盖 塔格 小 学,新疆 喀 什 844000
摘要 :开展综合实践 活动课 旨在 让学 生联 系社会 实际,通过亲身体验 进行 学习,积 累和 丰富直接 经验,培养创 新精 神、实践 能力和终 身学 习的能力。我们应根据 自身的特点,紧扣现 实生活,有 目的、有 计划、有 组织地通 过多种 活动 方式,综合 运用 所 学 知 识 ,开 展 以 学 生 为主 体 ,以 实践 性 、 自主 性 、趣 味 性 、创 新 性 为主 要 特 征 的 综 合 实践 活动 ,让 它 充满 生 命 活 力 。因此 , 让综合 实践 活动课走进 生活,让 学生在 生活化 的教 育中主动 思考 、大胆探 究、革新体验 并接 受人 文素 养的 自然熏陶 ,也 是综
师 的教育理念;在课程管理上 ,在教师考核方案上增加 了对 综 合 实 践活 动课 实施 的考 核 ,促 进 教 师 在 综 合 实 践活 动 方 面 的探索实践的积 极性和规 范性。另外 ,组织开展 多种方式 的 教师培训和 学习交流活动 。培训和交流 的方式有 外出学习和 校 内开 展讲 座和座谈 会等 等 ,以促进教 师在 心理 上对开展 综 合 实践活动课的重视 ,以及对开展活动课 的教学方法和教 学 目标的充分 了解和深入研究 。
开齐课程 ,更新教学理念 ,打造高效课堂 ,要保证学生社会 实践课每学期不少于两周 。第三 ,组织编写教材 ,以保证综 合实践活动课 的常态化 。第 四,建立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
质评价体系 ,建立学生和教师个人资料数据库,完善 学生个 人成长档案 。第五 ,在课 堂教 学上 ,首 先要保 障课程 开齐开 足 ,不能停开或少开 ,按要求配齐教师 、课表、教材 ,其 次 要重视教学方式 的改进和观念 的创新 ,以启迪学生思维 ,培 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教学 目标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史元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
东西。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
探究,敢于质疑。
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
1 实践与文本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
但这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其中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学习。
文本学习是一种符号学习,是对前人积累下来的认识成
果通过各种间接学习的方式来获得。
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实际上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关系。
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的深度,要求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
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达到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的。
活动课中,我们对现有教材作适当改造,增加一些时代信息和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信息,以促进学生综合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实践知识。
如我校开展了一次《家乡小河的寻访》综合实
践活动。
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我们安排了参观、访问、摄影、绘图等,将语文、社会、美术、法律、家乡环境调查等诸项知识与见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活动后,大家又展开了“如何保护环境”大讨论。
同学们积极参与,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声
情并茂地表达了他们对污染母亲河的不良行为的愤慨,以及要求保护的请求和愿望。
这样的
活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智和语言素质,而且得到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启蒙教育,培养了综合素质。
2 突出能力的综合训练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让他们在“动”中学。
因此,教
师应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寓于活动之中。
如我们开展“十个一”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发一则现代科技信息”,“收集一条科技小常识”、“提一个科学小创意”,“写一则读书笔记或心得”、“编一份科技小报”等。
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搜集现代科技新信息,收集科技小
常识。
每个同学都作了读书笔记,写了读书心得,还亲自设计科技小报参加“六一”展评。
此
类活动,学生自己动手,不但学到了许多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使阅读和语言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训练。
3 重视活动的实践性
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多种“感官参与”,在“动”中接触事物,感知
事物。
如我校小记者团到掇刀义乌市场采访后,同学们都写出了300~400 字的现场报道,
课堂上开展一次评选活动,把评出的优秀报道张贴在宣传窗中。
从这些报道中可以看出,不少同学对如今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作了很好的宣传,也有不少同学对市场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
如实报道和评论。
这种实践活动,不但使学生能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而且
提高了广大学生采仿、撰稿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我们还结合地方实际,挖掘地方资源,开展以语文学科为主题的各种实践活动,来拓宽语文知识运用的时空领域,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大自然的情感。
如“家乡小茶馆的寻访”、“给违规乱闯红绿灯者的一封信”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
不怕挫折、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4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人的创造力要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交叉活动,通过“发展”途径进行“提高再创造”的训练,使创造潜能得到发掘,创造性思维得
到发展。
如二年级老师设计的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找春天》:老师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寻找春天;然后组织学生说春天,画春天,写春天;最后在班里举行展示会。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
这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
创新能力。
5 注重学生生活空间,实现学生乐学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老是圈在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面实施教育。
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
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
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
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
得发展。
例如:在教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我在教学过程中引
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与同
伴们讨论与合作。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文本学习是必要的,但如果把实践学习完
全变成灌输式的文化学习过程,那么,综合实践活动也会名存实亡。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正是由于我们正确处理了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
从而使学生表
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实际测量或估算中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印象深刻,正是由于我们没有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
让学生去测量,去贴近生活,学习效果才十分明显。
6 多运用贴近生活的游戏
游戏是儿童自由表现最明显的形式,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百折不挠的认证,自由表现和游戏是一致的。
游戏在儿童方面是人类发展的最高表现,因为只有游戏才是儿童心灵的自由表现,是儿童最纯洁且纯精神上的产物。
所以,利用游戏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最佳途径。
在二年级进行长度测量实践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的方法,让学生用尺子丈量自己的课桌、凳子的实际
长度,结果同学们的情绪空前高涨,测量物体的能力大大提高,课后很多同学说:“我们太
喜欢这样的课了。
”综合实践活动,为沉闷的教改带来活力,让学生感受到了开放自主的痛快,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