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捷克贸易关系的回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捷克贸易关系的回顾
外贸关系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外交理念和经济发展水平。
中捷两国有悠久的贸易传统,两国可供交流的资源丰富,经济互补性强,这些是两国开展贸易合作的坚实基础。
近一个世纪以来,尽管国际局势和各自的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是双边贸易关系仍得到不断发展。
特别是自捷克1993年独立以来,中捷关系走出波折,进入坦途,不断地推动了中捷贸易关系的发展。
标签:中捷贸易贸易逆差贸易顺差克郎卢布
中国和捷克虽然相距万里,但两国之间的贸易历史久远。
中国与捷克的贸易关系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上世纪20年代以前,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1993年后独立为现在的捷克与斯洛伐克)的贸易主要是通过第三方的英国与奥地利的一些公司来进行的。
随着中捷贸易的不断发民,1930年原中国南京政府与捷克斯洛伐克就正式签署了两国的双边贸易协定。
这成了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贸易的里程碑,中国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外贸额中的比例从1920年的0.D4%上升到1938年的2%。
在这工作间,中国从捷克斯洛伐克进口的主要是军用物资与生产设备,比如酿造啤酒、榨糖成套设备等。
其中1931年到1935年中捷贸易情况(表1)。
不幸的是捷克斯洛伐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占领,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贸易中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1949年前,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贸易也仅恢复到上世纪20年的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捷克斯洛伐克于1949年10月6日建立外交关系。
建交初期,两国关系发展顺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捷克斯洛伐克在1950年6月签署了第一个双边贸易合同,并一致同意采用苏联的卢布为双边贸易额的计量单位,但它的有效期仅仅只有6个月。
随后的1951年与1952年又签署了两个一年一度的双边贸易合同,致使双边贸易额从1950的2320万卢布上升到1951年的8240万卢布。
在这两年内,双边贸易基本平衡,中国向捷克斯洛伐克出口的主要是原材料,进口的主要是卡车与机器修理工具,中国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外贸额的比例占到了5%。
而且这种贸易迅速扩展到科学与技术领域,1952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捷克斯洛伐克还签署了科学与技术合作协议,这是新中国对外签订的第一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随后的几年内,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贸易合作,并以1956年7月签署了一个1958年到1962年的长期贸易协议。
就在这个贸易协议签署后不久,由于受中国与原苏联关系恶化的影响,双方出现了许多政治与经济上的分歧。
尽管如此,除1952年双边贸易稍有下滑外,整个50年代都处于增长的趋势,而且进出口贸易基本保持平衡。
60年代双边贸易进一步扩大,1960年的双边总额是1950年的八倍之多(表2)。
中国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外贸额仅仅排在苏联与德意志之后,成了第三位。
这个时期中国出口到捷克斯洛伐克的主要是食物,原材料或半成品,钢铁、矿砂、棉花、大米、肉类、大豆,油与茶,占出口量的96%以上。
而捷克斯洛伐克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是机械设备、还有卡车、拖拉机等,而且捷方还派专家来中国进行技术指导。
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一方面随着中苏关系逆转,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处于经济较困难的时期,中捷贸易转冷。
中国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外贸易额的比例从1960年的5.3%下降到1973年的O.6%。
但两国双边贸易并没有停止,1961年至1978年中捷贸易(表3)。
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和1982年10月中苏两国开始磋商,中捷关系逐渐好转。
1984年7月中捷两国成立经济、技术、贸易和科技合作委员会,签订为期十年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1985年8月,签署了捷克向中国提供两套五十万千瓦发电机组合同,1994年正式投产。
1987年签署中捷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
1988年签署关于长期经济和科学技术合作基本方向的协定。
1989年中捷两国贸易额达9.1亿美元(11.448亿克郎),创历史最高水平(表4)。
在这期间,中捷两国贸易总额总体是上升的,而且双方进出口贸易基本保持平衡。
中国出口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商品中原来的原材料和食品及活动物减少,而日用消费品逐渐增加。
在1987年至1989年期间中国向捷克斯洛伐克还出口了海船三艘。
与此同时科技合作得到稳步发展,合作项目逐渐增加。
1989年底捷克政治制度变化之后,由于国内政治与经济的急剧转轨,捷克在对华关系中一度过分强调意识形态因素,加之捷克将主要精力用于加入欧盟与北约进程中,使中捷政治关系骤然变冷,双边经贸额急剧下降。
1994年至1998年期间,中捷贸易额低于3亿美元水平(表5)
自1999年以来,在中捷两国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双方经贸实体的努力,两国经贸关系取得了很大发展,两国贸易额不断大幅攀升。
2002年和2003年,中捷双边贸易总额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快速递增。
2D04年中捷签署经济合作协定后,贸易额升至近18亿美元,2005年中捷贸易总额达20.39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捷成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成为捷克继欧盟
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但这个期间中捷两国贸易顺差太大,2005年中国向捷克出口贸易是进口贸易的4.5倍,贸易顺差近13亿美元(表6)
目前在中捷双边进出口商品结构中,中国对捷克出口的主要商品有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服装、鞋类、食品和轻工产品等;中国自捷克进口的主要商品有电容器及其零件、汽车和汽车底盘、纺织机械及零件等。
在中捷两国贸易取得很大发展的同时,双边经济合作也有很大进展。
2005年4月,上海大众汽车公司与捷克斯柯达汽车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斯柯达汽车公司将通过技术转让和零配件国产化的形式,在上海生产斯柯达汽车。
捷克地处欧洲腹地,是连接东西方的纽带,中捷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特别是捷克加入欧盟之后,经贸发展空间增大,一些中国大型企业正在积极开拓捷克市场。
同时中国庞大的市场潜力也吸引着捷克企业。
目前双方已在电力、环保、机械设备等多个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
两国政府鼓励和支持双方企业开展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改善进出口商品结构,增加进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扩大相互投资的规模,使双边合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中捷两国有悠久的贸易传统,两国可供交流的资源丰富,经济互补性强,这些是两国开展贸易合作的坚实基础。
可以相信,在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捷贸易关系必将取得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