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要 内容 我国学校 中的德育 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 政治教育 、 思 想教 育以及 道德教育 。 政治教育主要包 括爱 国主义 的教育 、 集 体 主义教育 以及社会 主义教育 ;思想教育包括对学生 的世 界 观、 人生观 以及价值观的教育 ; 道德教育包括对 中华传 统家庭 美德教育 、 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社会公德 教育 。 我 国的德育强调 要 培养学生成为能够参与 国家政治生活 的民主意识 以及 能力 的合格公 民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 观和世界观 , 关 注学 生 们 的道德教育 , 使学生具有适 应社会 的道德 意识 。 2 . 中国特色 的德育教育现状 在我 国的德育 中,我 国始终把坚定正确 的政治方 向放 在 德育教育 的首位 , 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 的理想 。 然而 目前的教 育更应该把崇高 的偶像崇拜落实到现实生活之 中 ,大力 的提 倡社会 的公德 、 职业道德 以及个人 的品德 , 弘扬社会主义 的主 旋律 , 树立 爱 国心 以及公 民意识 , 学会做人 和关 心他人 , 同时 学会负责 , 形成 自律 自爱 的 良好风 尚。 目前 , 我 国各类学校都 开设 了与思想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 ,学校道德教育 的方式强 调系统 的教育 以及理论上 的灌输 ,这种单一 的理论教学灌输 式教育 , 难 以培养学 生们独立思考 问题及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一 旦踏人社会 ,就遇到各类问题而无所适从。德育教育 的大众 化、 德 育内容逃 避化 的现象普遍存在 。 3 . 德育教育缺乏实效性 的原 因 我 国德 育内容所形成 的教育体 系。 缺乏人文性 以及实效 性. 德育 的内容脱 离学生 的实际, 内容 的抽象影 响 了青 少年 理解 . 即便 德育教 育的理论 被学生 背得烂熟 , 却 很难 被他们 的认知结构 同化成为 内在的道德观念。造成道德教育与青少 年心理塑造 的分离。此外 , 政治教材 的内容空洞而乏味, 学生 们缺 少学 习兴 趣, 而且教学 的标准过 于单一 , 影 响 了学 生 的 多元化 的发展 。 此外 , 德育教育的 目标过 高 , 急于求成 , 势必成 为“ 填 鸭式 ” 的灌输。

“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研究”课题报告

“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研究”课题报告

立 斯


程教与学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书 一 (0 5 首 都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出 20 年
版 )初 步形 成 符合 新课 程 要 求 、 , 具 有 北 京 特 色 的 中小 学 德 育 课 程 教 学体 系 , 发挥 了课题 研究 的价 值 。 3编 写 和 出版 了《 京 市 小 学 . 北创新 Βιβλιοθήκη 二、 课题 研究成 果
为期三年的“ 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 实效 性 研 究 ” ,北 京 教科 院基 础 教 育 教 学 研 究 中心 德 育 课 程 教 研 室
承担 课题 研究 任 务 。 课 题 指 导 思 想 : 中 央 、 育 以 教 部 和北 京 市 有关 加 强 和 改 进 未 成 年 人 思 想 道 德 建 设 的 若 干 文 件 精 神为 指 导 , 入 总结 以往 中小 学 德 深 育 课 程 成 功 的 教 学 经 验 和 成 功 课 例 , 刻 剖析 影 响 中小学 思想 品 德 深


④ 田圆
有教学实效的优秀课例。 实验学校
④圆融 回鼠
课和思想 政治教 学实效性 提高 的 教 育环 境 、 学 内容 、 学 模式 、 教 教 教
学 资源 和 教 师 素质 , 将研 究 重 点 聚 焦 于教 育 内部 , 别 是 长期 影 响 中 特
2 .总 结 和 提 升 了全 市 课 改 经 验 , 辑 和 出版 了《 编 中小 学 德 育 课
小学德 育课程 教学实效性 提高 的 传 统教 学 方 式 ,从 现 实条 件 出发 ,
努 力 探 索 以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 趣 为 前提 、 “ 以 三贴 近 ” 原 则 、 为 以学 生 课 堂 体验 和感 悟 为 主 导 、 以社会 实 践 为依 托 的新 型 教学方 式 。 课 题 研 究方 法 : 查 与 观察 相 调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初步研究三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初步研究三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初步研究三篇第一篇:引言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德育作为教育的灵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将德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本篇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研究目的1.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了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探讨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第二篇: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德育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 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奋、刻苦的品质,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克服困难,勇于面对挑战。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1. 符合国家教育政策:我国教育政策要求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将德育融入各学科教学是贯彻政策的具体体现。

2. 满足社会需求:当今社会需要具备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人才,德育渗透有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育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实现全面发展。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动画、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过程,培养品质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一、引言小学体育教学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德育渗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意志品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进行研究。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育渗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不仅需要锻炼身体,还需要培养团队合作、竞争意识、规则意识等优秀品质。

通过德育渗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体育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增强学生自信心德育渗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通过德育渗透,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失败,不断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践研究方法1.课堂教学渗透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长跑训练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坚持到底、不放弃,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2.课外活动渗透法课外活动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如运动会、球类比赛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辅导、帮扶等形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

3.评价机制的运用评价机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也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例如,在评价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给予学生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

通过评价机制的运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课题方案及对策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课题方案及对策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设计方案(省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执笔人:亮王建良)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条件1、背景德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

加强德育就必须改进德育。

对于我们的德育成果,目前社会各界包括我们自己,还是不很满意。

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都使得我们反思,我们的德育工作的确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目前社会整体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并不尽如人意。

可以说明一点,就是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在校期间可能很好,但进入社会后还很难抵御社会上的不良影响,或者说抵御能力还不是很强,这是学校教育值得反思的问题。

反思到最后,大概就归结到一个问题上,就是德育的实效性问题。

目前,德育工作中形式主义普遍存在,即德育片面注重和追求德育工作的表面形式,而不按德育的客观规律办事,不顾及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不注意德育实际效果。

如:德育目标脱离实际,面面俱到不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德育方法空洞说教,不顾及教育对象实际;德育活动包办代替,无视学生的主体性。

这些都影响着德育的实际效果。

2、条件(1)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丰富的德育教育理论;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多学科整合的视角寻求道德教育研究之合理的方法论为基础的德育理论,是当代德育教育理论取得又一个伟大成果,将会为将来的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2)具有丰富的经验作基础。

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树立德育为首和德育就是质量的观念,探索德育合力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被评为“市德育示学校”、“省先进家长学校”。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具有良好科研环境。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又是一所新的农村实验小学,有较好的文化积淀和科研环境。

“十五”期间,学校成功完成市级立项的心理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为本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课题的核心概念德育的概念表述: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新课程理念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这种特性给了我们教育教学很大的空间,使得我们教师可以不受形式、内容的限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个性化教学,让教师的个人魅力在课堂上熠熠闪光,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传承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储备正能量。

我根据自己多年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尊重学生,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乐学氛围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学生亲其师源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教师和学生建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

我每次给新接任的班级上第一节课时,都不是急于讲授新知识,而是开展互相认识、自我介绍的一个活动环节。

我先和学生“拉家常”,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脾气秉性,然后用幽默的语言向学生做自我介绍,学生常常被我有趣的话语逗得哈哈大笑,课堂气氛轻松、快乐。

然后,我请学生通过模仿秀、唱歌、跳舞、讲笑话、写一段话等形式自我介绍。

短短40分钟的时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外向性格的学生展现了自己的才能,胆小内向的学生也增加了自信心。

品德课自然成了他们喜欢的课程。

二、贴近儿童生活,注重生活体验,内化道德认识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

因此学生光学习道德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道德情境,学生在现实生活解决道德问题的过程中,被引发的道德情感是深刻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也是真实而非虚假的。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储备正能量。

如《居家的安全与保护》,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有关家庭安全防火、防盗、防触电等方面的常识,学习一些自救自护方法;初步具有家庭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懂得家庭安全的重要性,树立家庭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策略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策略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策略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文化情感等方面的重要教育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素养,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研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一种必然的需求,也是一种重要的任务。

语文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渠道,通过语文课堂,学生可以接触各种精神文化,并通过文学作品感受其中的美好情感和崇高道德,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素养。

小学生正处在德育教育的关键期,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终身发展意义重大。

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学习、生活的环境和条件,而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部分,渗透德育是非常必要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用好语言表达情感、传递思想,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渗透德育教育难以深入。

目前小学语文课程重视的是知识性、能力性,德育教育往往被忽视,导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深度不够。

二是德育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往往是零散的、片面的,缺少系统性和深刻性,无法形成有效的德育教育体系。

三是教师缺乏相关的德育教育理论和方法。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懂得如何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缺乏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导致德育教育渗透的效果不佳。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策略为了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可以采取以下研究策略:一是注重德育教育理论的研究。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注重对小学德育教育理论的系统研究,明确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确定德育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以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的目标。

德育课题研究:针对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

德育课题研究:针对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

德育课题研究:针对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1. 研究背景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德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实践者的重任。

中小学阶段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深远的影响。

然而,当前德育教育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德育教育方式单一、实践性不足等。

因此,针对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开发与实施针对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以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少年。

3. 研究内容3.1 德育主题活动内涵及其与德育目标的关系本研究将对德育主题活动的内涵进行深入剖析,阐述其与德育目标之间的密切关系,以明确德育主题活动的地位和作用。

3.2 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开发原则在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发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2.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践性;3. 突出德育教育目标,注重针对性;4. 注重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5. 创新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

3.3 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实施策略在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采取以下策略:1. 明确活动目标,确保活动过程的导向性;2. 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提高活动教育的实效性;3. 注重活动形式的创新,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4. 强化活动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主体性;5. 完善活动评价机制,确保活动目标的达成。

3.4 德育主题活动案例分析本研究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德育主题活动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实际操作提供借鉴。

4.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全面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5. 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确定研究内容、目标和方法,进行文献综述;2. 第二阶段(第4-6个月):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开发与实施的理论研究;3. 第三阶段(第7-9个月):选取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4. 第四阶段(第10-12个月):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研究

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研究

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研究小学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灵魂人物,他们不仅负责教学工作,更扮演着德育引领、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家校沟通等多重角色。

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浅谈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几个方面。

一、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班主任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至关重要。

德育工作不仅是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更是紧密联系着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

班主任应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善于从教育目的、方法、策略以及手段等多方面思考德育工作,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发现和解决德育中的难点和问题。

二、注重德育教育的专业化德育工作的专业化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

班主任应当深入研究德育教育的最新理论和改革方案,并将其转化为做法和措施。

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结合学校和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德育教育计划和方案,同时注重德育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精心设计德育教育方案班主任要精心设计德育教育方案,从德育主题、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等多方面考虑以不同的课程为载体,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方法,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坚持德育教育的多元化班主任应坚持德育教育的多元化,做到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实行不同的德育教育方式和形式。

对于优生,应该让他们有所超越,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同时让学生体验团结和合作的力量。

对于一般学生,可以开展集体生活教育、活动课堂教育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接受道德教育。

五、注重爱与尊重班主任作为教育者,不仅要给予学生科学的教育知识,更应注重爱与尊重。

爱是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的本源力量,只有用心在班级中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情感,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学生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六、注重团队合作古有“三人行必有我师”之说。

班主任不能把德育工作单一化,要注重团队合作。

与其他任课教师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共同协调、分享经验和资源,让德育教育更加多元化,使学生不断地受益。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优化策略研究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优化策略研究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优化策略研究摘要:德育工作的主要责任人是班主任,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施状态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终成效,小学德育工作在全新形势下面临着巨大挑战和严峻考验,班主任在学生人生的起步阶段要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进而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优化策略;小学班主任是学校德育骨干,班级的组织指导都需要班主任完成,通过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推进素质教育落实。

小学阶段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交往非常密切,班主任同时肩负着专业教学与班级管理的使命,对学生品德形成与心理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特别是班主任的言行举止都可能在学生内心留下深刻烙印。

一、班主任的德育观念持续更新(一)由单主体向双主体转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班主任都是德育工作的中心和主体,学生们处于完全被动状态,在学生主体意识日益强烈的当下,传统观念严重影响到德育工作有效性,只有让学生们更加有效地参与德育活动之中,才能够发挥德育教育有效性。

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积极策划组织,学生们要深入体验参与评价,二者的密切合作是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的保障。

双主体德育教育观将班主任与学生列入平等地位,双方共同参与才能够发挥出德育教育的作用,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平衡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关系,使得德育教育能够在师生协作之下持续向前。

(二)由灌输式向实践式转变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以灌输式为主,教师会采取各种方式迫使学生们被动接受传统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通过外部作用实现道德品质塑造,主要教学方法为课堂讲解、说教、奖惩扥等,这也使得德育教育呈现强制和封闭的特征,学生们的兴趣与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班主任要注重学生道德能力发展与道德实践强化,学生们的品德发展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获得,通过内外部的接触感受到各个方面给予的影响。

(三)由封闭化向开放化转变传统德育教育集中于课堂说教和解读,德育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存在明显差距,进而导致德育教育缺乏说服力与影响力,学生们无法接触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内容,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小学德育实验报告

小学德育实验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使其成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我校开展了德育实验研究。

二、实验目的1. 探索适合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2.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使其成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实验内容1. 德育课程建设(1)优化课程内容:根据小学德育教育的特点,整合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课程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德育课程体系。

(2)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2. 德育活动开展(1)开展主题班会:围绕德育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举办德育主题活动: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家校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德育成长。

3. 德育评价改革(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德育状况。

(2)实施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成长变化,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1. 实验组:选取我校四年级两个班作为实验组,实施德育实验方案。

2. 对照组:选取我校四年级两个班作为对照组,按照传统德育教育方法进行教学。

3.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德育状况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组学生在德育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在德育评价中的得分明显较高。

2. 实验组学生在参与德育活动、自觉遵守纪律、关心他人等方面表现突出,体现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小学学校德育教学模式实效性研究与探求

小学学校德育教学模式实效性研究与探求

关于小学学校德育教学模式实效性的研究与探求摘要:对中小学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学校是主阵地,教学是主渠道,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德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效性,是促进德育教学深入发展的唯一选择,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德育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实效性对策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发展越来越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人才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也需要劳动者具备较高的思想品质和敬业精神。

因此,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德育课堂教学是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模式,通俗地讲就是做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

德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内涵广泛。

一、提高小学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实效性意义重大德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和作用就是通过系统化了的课堂教学,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德育课堂教学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担负着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它不仅最具体、最明确地阐述了路要怎样走,人要怎样做的人生要义,而且其中一些内容是各个学科知识高度概括和综合的结晶,又是指导各学科学习和研究的思想方法(如哲学),以及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如法学)。

现在的小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他们的政治思想状况和道德状况,不仅是当前社会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而且对国家未来的社会风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小学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任务,既要培养学生从小做起的认知技能,也要培养学生思想品质,实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意志坚定、品质高尚、追求新知、勇于创新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

二、提高小学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实效性势在必行(一)认识上的误区。

首先,商品经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促进教学成果的共享和转化。
完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
建立激励机制
通过设立奖励制度、优 秀教师评选等活动,激 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 极性,提高教师的工作 满意度和归属感。
完善评价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 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 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工 作进行全面、客观、公 正的评价。
强化评价结果运用
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职 称晋升、绩效考核等方 面的重要依据,促进教 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 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对双减背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等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 。
构建课题的理论框架,明确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假设。
分阶段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实证研究
实施实证研究,收集 相关数据。
设计实证研究的方案 ,包括调查问卷、访 谈提纲等。
分阶段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验证课题的假设。
加强与相关领域专家、同行的 交流合作,借鉴他们的经验和 智慧,为课题的实施提供有益 的帮助和支持。
08
预期成果及推广应用 前景
预期成果形式及内容
01
研究报告
完成《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报
告,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
02
教学案例
收集和整理一批在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优秀案例,
匹配。
整合教辅资源
收集、整理和筛选与教材内容相配 套的教辅资源,如教学案例、活动 设计、练习题等,形成系统化的教 学资源库。
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不同年级和教学内容的需求, 合理配置教材教辅资源,确保资源 的有效利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

基于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小学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基于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小学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基于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小学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随着小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的增加,传统的德育课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开展基于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小学校本德育课程开发行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探索基于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小学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提升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三、研究内容1.研究的基本理论2.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向3.研究的实施步骤和方法4.研究的评价方法和标准5.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四、研究方法1.实地调研法2.问卷调查法3.访谈法4.实验法五、研究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2.制定研究计划3.收集研究资料4.开展调研和实地观察5.分析和总结调研数据6.制定行动计划7.实施行动计划8.评价和总结研究成果六、研究评价通过对研究步骤的全程评价,确定研究成果和改进方案,为今后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经验借鉴和参考。

七、预期成果1.完整的研究报告2.可行的德育课程一体化方案3.相关教学资源和教材开发4.教师和学生的满意度调查5.相关研究论文及成果推广八、研究进度安排1.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时间表2.明确各研究步骤的执行时间点3.定期进行研究进展汇报和总结九、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助于提升小学生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为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支持。

特殊应用场合一:区域性德育课程体系研究增加的条款1.在研究的基本理论中,增加区域文化和特点的介绍,分析区域教育和文化对德育课程的影响。

2.在可行性分析中,需要具体分析区域教育政策和教师资源的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可行的研究方案。

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1.由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教育政策存在差异,研究团队需要充分了解相关信息,才能制定有效的研究方案。

2.研究过程中需要明确区域的教师资源情况,避免方案的实施受到限制。

3.研究团队需要充分利用当地学校的资源和人力,进行实地调研和教育衔接。

小学德法教研活动方案(3篇)

小学德法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和法治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小学德育和法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方案旨在通过开展德法教研活动,提升教师对德育和法治教育的认识,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德育和法治教育的认识,明确其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丰富教师的德育和法治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活动内容1. 德育教育理念与方法研究(1)主题讲座:邀请德育专家为教师们讲解德育教育理念,分析当前德育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2)案例分析: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德育教育中的成功案例,探讨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3)小组讨论:针对德育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如学生心理健康、班级管理、家校合作等,进行深入讨论。

2. 法治教育理念与方法研究(1)主题讲座:邀请法治教育专家为教师们讲解法治教育理念,分析当前法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2)案例分析: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法治教育中的成功案例,探讨法治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3)小组讨论:针对法治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如学生法律意识、校园安全、预防犯罪等,进行深入讨论。

3. 德法教育融合研究(1)主题讲座:邀请德法教育专家为教师们讲解德法教育融合的理论和实践,分析德法教育融合的优势和挑战。

(2)教学设计:教师们根据德法教育融合的要求,设计具有德育和法治教育内涵的教学活动。

(3)课堂实践:教师们在课堂上进行德法教育融合的实践,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

4. 德法教育评价研究(1)主题讲座:邀请教育评价专家为教师们讲解德法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2)评价工具开发:教师们共同开发德法教育评价工具,如学生德法素养评价表、教师德法教育评价表等。

(3)评价实践: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德法教育评价工具,对德法教育效果进行评估。

农村小学如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如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如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公德心及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育资源匮乏、家庭教育缺失等。

为此,如何增强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 探讨影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主要因素;3. 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4. 形成一套符合农村实际、具有推广价值的德育工作模式。

三、研究内容1. 调查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包括德育课程设置、德育活动开展、德育队伍建设等方面;2. 分析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如教育方法单一、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等;3. 深入探讨影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主要因素,如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教师素质等;4. 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以下策略和方法:a. 创新德育教育方法,注重情境教学、实践活动等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b. 优化德育课程体系,结合农村实际,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德育课程;c.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和教学能力;d. 深化家校合作,发挥家庭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e.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整合社会资源,共同推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关于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进行实证调查;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4. 访谈法:访谈农村小学教师、学生及家长,了解他们对德育工作的看法和建议;5. 行动研究:结合实际,对提出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践探索,不断调整和完善。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3个月):进行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分析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现状;2. 第二阶段(4-6个月):进行案例分析和访谈,探讨影响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因素;3. 第三阶段(7-9个月):提出策略和方法,开展行动研究;4. 第四阶段(10-12个月):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关于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研究

关于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研究

关于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研究摘要: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能够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承担着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责任,但就目前我国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为此应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保证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提高班主任的教育水平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班主任的大部分工作围绕学生展开,要求班主任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管理机制,保证班级学习生活的正常运行,随着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机制的中心为德育,小学班主任应该牢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将德育工作作为常规工作的重要部分。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现代教育教学不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教育方向,而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教学成为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是教学开展的重要基础阶段,德育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的世界认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小学生的眼中,班主任是严厉的、和蔼的,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重要影响意义,班主任引导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因此,班主任对于德育教学的影响最大。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部分内容与德育教学有着密切联系,班主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和语文教学过程中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班主任应该充分提高对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主动承担德育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念。

班主任的大部分工作围绕学生展开,要求班主任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管理机制,保证班级学习生活的正常运行,随着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机制的中心为德育,小学班主任应该牢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将德育工作作为常规工作的重要部分。

目前,我国教育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为了解决各种教学矛盾和问题,顺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求,要求教师在落实德育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重新发展德育工作,创设新的工作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方法研究
一、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1.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现状
(1)教师和家长重智育、轻德育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很少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导致了德育很难落到实处的情况。

(2)小学生有严重的逆反心理
很多教师发现,学生对教师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总是持漫不经心、无关紧要、应付差事的态度。

此外,很多小学的德育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内容,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是造成学生有严重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一。

(3)很多小学生有双重人格
有些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优异、关心他人、团结同学、不怕吃苦、热爱劳动、具备良好的素质。

而在自己的家中,对家人大呼小叫,什么活都不帮父母干,自私、懒惰、任性、贪图享乐。

2.小学德育实效低下的具体原因分析
(1)教师的德育观念严重背离了学生的成长目标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很多小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为了评选职称,为了选先进,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智育方面。

而德育在他们眼里根本没有什么用。

教师的这种观念和态度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德育内容严重脱离学生生活,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学校德育的内容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增加新的道德教育内容。

然而我国小学德育内容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显得很空洞,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

比如,一些德育内容明显就是针对成人而言的,根本不符合小学生的特征和发展需求。

此外,德育的内容缺乏全面性、稳定性和层次性,也是导致我国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

(3)德育教学中忽视了道德实践和道德体验,德育方法过于单一德育方法
采用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德育实效性的高低。

研究发现,很多小学的德育还主要局限于课堂,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体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造成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

(4)缺乏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很多学校还没有设立完善的德育评价机制。

德育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很多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生不重视德育,这也是导致德育实效性较低的原因之一。

二、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具体策略探究
1.转变小学教师的德育观念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

小学阶段的德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学生优秀的品格和人格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工作以及社会发展起着保证和导向性作用。

所以,小学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更新德育理念,认真学习德育工作的相关政策文件,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教育的主体位置,以促进小学德育的发展。

2.结合学生的成长目标,树立现代德育目标
小学德育必须摆脱理想主义的目标,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作为追求的目标,切实落实学生在学校德育中的核心地位。

不仅如此,学校还要以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道德主体为目标,在德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3.革新德育内容
要想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德育的内容至关重要。

一方面,德育内容要紧紧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学校还要把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德育内容吸收进来,不断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4.丰富德育方法,注重道德实践
德育内容来源于生活,德育离不开现实生活,离不开实践。

小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道德修养。

此外,在德育的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丰富德育
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使德育更加有感染力和渗透力,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目的。

5.提升教师德育能力
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另一方面,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德育知识,教师德育能力的高低会对德育的实效性有很大影响。

因此,学校应当努力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设立有效的德育评价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

小学教师也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小学教师要更新德育观念,不断丰富德育方法,调整德育目标,革新德育内容,不断提高自身德育能力,以不断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