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放手,为成长喝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放手,为成长喝彩
各位家长: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又一次与大家坐在一起来探讨我们孩子的教育问题。
今天我想从“如何学会放手,让孩子走上独立成长之路”展开我的话题,把我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和注意的事项与大家简单交流一下。
每个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都少不了劳心劳力的父母。
从饮食起居,到选专
业找工作,没有我们不管的,我们跑前跑后忙忙碌碌,为的就是让孩子少些磕碰,少走弯路。
或许,我们这些父母还在为“不能管孩子一辈子”而遗憾,可
咱们的孩子们早已对“被管一辈子”心生恐惧。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是建议者、监督者,而不是进攻
者。
”其实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家长都要适时止步,让孩子们尝试监督、调控和管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提高适应社会的能
力。
下面就说一说我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存在的误区和有效的做法。
1、操控孩子的时间是一种过度干预
我们的孩子每个周末都非常忙。
我们这些父母为他们安排了各种辅导班,
数学、电子琴、舞蹈……数学是孩子的弱项,爸爸说“不得不补”, 妈妈说孩子“喜欢”电子琴和舞蹈,报个班好好学,将来升高中没准能用上。
孩子说:
爸、妈,我们老师还留了一堆的作业呢,我什么时候写啊?于是,孩子的周末
往往“比上学还累” 。
周六这个班,周日那个班,好不容易学完了还得做作业,等都忙活完了想轻松一会儿,一想到周一又要上学,孩子就心情沮丧。
这样的周末生活并不少见。
孩子们大多由于作业多、参加课外培训班而没
时间进行户外活动。
而“这些课余培训班,有多少是孩子们真正喜欢的呢?”
其实很多孩子是基于家长的要求和选择参加兴趣班、辅导班,操控孩子的时间
就是家长过度干预孩子的一种表现。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孩子们从小就是围绕课堂、书本和老师进行
被动”学习,在家里,相当一部分家长把“家庭教育”理解为“家庭学
习”,把围绕学校教育抓孩子的学习,放在了家庭教育和父母职责的首位。
“家长会给孩子制定学习目标,比如考多少分,提升几个名次。
”其实这样
的目标不科学,也很功利化,但在很多家庭中都普遍存在。
一项调查显示,有52.5%的家长“为孩子安排课余学习的内容” ,家长与孩子谈话的主题,高达93.4%是孩子的“学习”,73%是“学校的事情”。
长期持续的被动学习不但损害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也扼杀了孩
子的创造性。
”现在很多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厌学,正是家长过度干预的结果。
上大学以前,家长为孩子制定各种具体的目标,而这种“功利性” 目标并不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于是,有的孩子一离开父母,就不知道要学什么,更不知道为什么学。
外部的“压力”没了,内部的“动力” 也随之消失了。
曾经的尖子生、佼佼者,今天却为了期末能否及格而苦恼着。
当然在这里要补充一句,不操控、不干预不等于放任自流,对孩子事情的干预要把握好一个度。
2、孩子们的生活自主能力极度缺失
不少家长将学习之外的东西与学习对立起来看待,喜欢包办孩子的
各项事务,帮孩子做主,以便让孩子集中精力去学习。
于是,每年大学新生入学,校园里的家长团队反而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描述的场景基本相似:爸爸拿行李,妈妈铺褥子,孩子们却袖手旁观。
实际上,我们还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小学生不会穿衣服、中学生不会洗碗、高中生不会剥鸡蛋皮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在孩子们身上呈现着退化的趋势。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如今进入了精细化喂养的时代,父母对孩子的一切设计得很周密,吃什么穿什么,每天怎么安排。
父母太能干,会把孩子变得无能和脆弱。
(富户多败子,穷家出好汉。
)
影响孩子适应社会的首要危险性因素就是家长包办。
有超过一半
52.1%)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很重要,其他方面可以暂时放一放。
另一方面,孩子们没有属于自己的计划安排,大多是被家长和老师牵着鼻子走。
这样一来,孩子们的生活自主能力极度缺失,没有自我服务的意识,依赖父母成了习惯。
比如,有的孩子不会用零花钱,不是过度消费就是从不自己买东西;有的孩子经常找不到需要的东西,或者忘带第二天需要的东西(放假了来拿作业本)
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孩
子的自我管理意识,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
”但现在我们不少家长缺乏生活教育的意识,即使要安排有挑战的事情让孩子独立承担,也会带有明显的教育痕迹,安排什么样的事情、如何安排布置都是家长经过精心策划的。
相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却不善于把握让孩子自我管理的机会。
比如说如果孩子要参加班级外出旅游,这本来是锻炼孩子的好机会,但
大部分家长都在帮孩子收拾衣服、带吃的玩的,为孩子准备好一切。
其实最好的做法是,先让孩子根据老师的布置和旅游预先设想,自己选择安排应该携带的物品,家长主要负责提出建议,最后检查,做好服务。
3、自我管理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
孩子越大越不好管”是许多家长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很多时
候家长和孩子经常较劲,早晨家长给孩子准备好衣服,孩子会提反对意
见,理由是“我不爱穿这个” 。
当同学们都用带香味的圆珠笔时,家长会要求孩子不要有“虚荣”心理,而且“气味有异的东西对健康有碍” 如此类的。
诸争论,经常以家长的胜利告终,但孩子少不了一番死缠烂打软磨硬泡,有
时候还会大哭一场。
事实上,很多家长都有跟孩子讨价还价的经历。
比如,孩子提出要玩30 分钟的游戏,父母不同意,玩游戏的时间改成了20 分钟。
但有意思的是,绝大部分家长在心理上都重视“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 。
家长们如此言行不一,是因为担心“孩子还小,管不住自己” ,可这其实是家长们为自己越俎代庖找的一个借口罢了。
孩子们的自我管理,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
”但家长处于强势地位,
以结果为导向,习惯从经验出发,难免武断专横。
我们要求孩子减少10 分钟的目的,只是因为20分钟的游戏时间符合我们自己的意愿。
允许孩子自己解释选择的理由,澄清这么做的价值,这个思考过程是很宝贵的。
比如说,要听听孩子坚持玩30分钟的理由,如果孩子只是说“XX就是这样的”,这是盲目跟风不是独立思考,家长就不能支持。
无论是自己的物品还是学习,不管是时间还是情绪,孩子们终究是
要学会自己面对、自己处理的。
小的时候,他们并不能像成人那样清晰地认知自己的目标,比如说同一类事情,会制定不一致的目标,或者多次改变调整自己的目标,但这都是正常的情况。
“家长要做的不是轻易否定他们,也不是盲目随意地任其发展。
”家长应该和孩子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可操作的自我管理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引导孩子就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的思考,鼓励他们根据选择来行动,然后对一些不满意的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自觉思考的习惯,盲目选择会越来越少,自我管理能力随之提高,家长也就可以放手了。
4、不要轻易让计划落空
孩子放学路过街边摊点的时候,很多孩子会被一些小商贩“劝”着买东西,但很少有人能迅速有效地摆脱这种境况。
“孩子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集中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时看到。
”学习和生活是分不开的,家长们总是试图将其割裂,总觉得等孩子上了大学,自己一撒手,他们该会的就全会了。
但是,往往事与愿违。
有的人找工作面试要带着父母,有的人工作中出了问题还要父母出面解决
很多生活道理、人情世故,以及如何待人接物,都需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点地去体验和总结。
如果家长一味地包办代替,孩子们无法学会自理,也无处习得一些社会化技能,将来很难适应这个社会。
孩子们的自我管理,是一个实现个体化和社会化的过程。
自我管
理能力强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也强。
”对一个班级来说,老师不可能表现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我管理教育方式。
与学校教育相比,来自家长的自我管理教育才是最基础的形式。
家长们要有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意识,提醒自己“止步”;也要在实践中找到科学的方法,让孩子学会
“迈步”。
“实施自我管理,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预期目标。
”缺乏目标的
引领必然导致混乱。
“计划不仅仅是要干什么,要有目标、有标准,还要有补救措施。
有时候计划未必非要那么详细,但要清楚自己每一步要达到的目标。
”可以依事情定计划,也可以依时间定计划,关键是有可行性, 不要轻易让计划落空。
家长可以和孩子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自我管理计划。
然后,家长引导孩子形成定期检查、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通过自我管理一一检查一一总结这一过程,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当然,在家庭教育的话题上,我们的家长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孩子在家中与我们的家长接触的时间是最长的,一些好的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是需要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检验的,有些家教问题可能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处处碰壁。
今天的讲话算是抛砖引玉,相信我们的家长都是智慧的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能够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育模式。
让我们共同努力,多为孩子们创造锻炼的机会,多给孩子鼓励与肯定,为我们的孩子指引一条通向健康、快乐、独立、成功的光明大道,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