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居文化对现代居住类建筑设计的启示
传统民居对现代住宅设计的启示
传统民居对现代住宅设计的启示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民居虽然不是当代建筑的主流设计方向,但其丰富而又特色鲜明的空间设计方法和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传承着历史,蕴含着极强的人文精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研究传统民居在建筑领域中的优点,并将其运用到现代住宅设计中,可以为现代住宅设计寻找到新的灵感和新的建筑方式。
关键词:传统民居;现代住宅;人文精神;建筑理念;启示引言当前的高科技及新型材料的引进,使住宅工程向大型化、高层化发展,对原有的人类乡土文化传统脉络的生存空间及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居民的现实居住环境也被房屋市场的导向和流行风潮所冲击。
在这个背景下,对于现代民居建筑的设计思想和理论,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和高科技新视野,来挖掘传统民居建筑的宝贵文化遗产,使中国的民居设计迈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以自己独特的木结构梁架建筑体系,成为现代框架建筑的鼻祖。
中国的建筑室内空间内涵丰富,造就了动静统一、内外交流、含蓄变化的空间形式。
天花藻井、隔扇、罩、架、格成为划分内部空间的极具装饰性的特殊设计语言。
空间组合的处理,空间、空窗、漏窗、透空屏风、隔扇及罩的灵活运用,对现代住宅设计具有启示的借鉴意义。
室内装饰艺术是依附于建筑实体而存在和发展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有建筑就有室内空间,而完美的建筑是由内外空间设计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的。
室内设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空间环境设计、装修设计和装饰陈设艺术设计。
系统中三者互为依存,互为补充,不可分割。
人们进入室内,就处于室内环境的包围之中,天花、地板、墙面、家具、陈设、灯具、五金、电器设备,以及光线、色彩、温湿度等给人们以综合印象和生理刺激。
室内房间的功能不同,所产生的室内环境气氛亦不同。
如何从研究传统中来启示现代住宅设计呢?我感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思考:1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1.1雅俗共赏的情态观论语有云:“里仁为美”。
里,是居住区,仁是充满人情味。
传统民居建筑对当今设计的几点启示
传统民居建筑对当今设计的几点启示传统民居建筑对当今设计的几点启示摘要:传统建筑都有其特定的时代特性、地方特性以及技术特性、文化特性,循环往复,变成历史。
现代建筑的功能、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以及技术、材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完全照搬传统的形式,势必造成建筑使用上的不合理和浪费。
本文讨论了传统民居建筑对当今设计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传统民居建筑;规划布局;空间布置;符号形态建构合理的现代地域建筑特色的前提是城市活动的原有模式与理想形态所提供的场所能否吻合,同时影响与被影响着城市的活力。
因而,必须尊重当地居民的行为模式和文化心理模式,不能做武断的判定。
城市开展的过程犹如生物的生长过程,动态而开放,同时需要有规律地生长和突变。
城市新陈代谢的痕迹、现状和未来,是城市改造和更新的依据。
1 依山就势的规划布局对于当今城市快速开展下的房地产开发商而言:遇山推山,遇水填水,只为寻求更高容积率的做法,是对地形的极度不尊重的态度,也是对社会开展不负责的行为。
因此,与其在住宅区建成后,挖空心思拿各种噱头吸引住户,不如一开始对地形规划就做出研究和遵从的姿态。
对于建筑物和聚落来说,地形是最大的潜在力量。
要建造适合于地形的建筑和聚落。
要特别善于利用地形的几何学特征,赋予地形新的意义,建筑物的天际线是新的地形。
通过山的地形,可以看出聚落的空间结构。
即使地面平坦没有变化,人们也可以通过建筑物变化而感受到假象的地形。
不仅是作为物理性的构筑物,它还蕴涵了各种“场〞所包含的深意。
人们在城市不断通过尝试和记忆而逐渐形成一个认知地图,时刻伴随他们将过去的生活空间与有关的世界模式结合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有关城市意识的空白是通过自己所居住的房间、空间、楼梯、街道、商店和城市景观等一系列景象逐渐填充,形成相对稳定的地图。
认同的对象是实在的环境要素,是人类感觉归属的根底。
2 因地制宜的建筑空间布置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都具有原本应该存在的场所,而事物真正回归到这一场所时,它也就恢复了其本来的面貌,这就是运动的原因。
传统民居对现代住宅设计的启示
传统民居对现代住宅设计的启示传统民居虽然不是当代建筑的主流设计方式,但其丰富而又特色鲜明的空间设计方法和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传承着历史,蕴含着极强的人文精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研究传统民居在建筑领域中的优点,并将其运用到现代住宅设计中,可以为现代住宅设计寻找到新的灵感和新的建筑方式。
标签:现代建筑设计;传统元素;民居建筑元素;结合与应用1、传统民居建筑元素概述1.1民居建筑特点在我国的传统民居设计中,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多种多样,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各地区、各民族现存的民间住宅类型按结构形式可归纳为木构架庭院式、四水归堂式、一颗印式、大土楼、窑洞式和干阑式六种形式。
其建筑特点主要为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注重建筑群体有机组合的灵活布局,丰富多彩的彩绘和雕饰以及优美突出的屋顶造型等。
民居建筑一般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和建筑材料特点,因地因材来建造房子。
它是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建筑的内在规律来进行建造。
因此,在民居中可以充分反映出功能合理,设计灵活,材料构造经济,外观形式朴实耐用等建筑中最本质的东西。
代表性民居有北京四合院、蒙古包、陕西及河南等地的窑洞、福建土楼、傣族民居等。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功能部分要考虑相互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传统建筑都十分注重周围环境、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整体城市环境空间。
现代建筑设计中,除了新的结构形式、新的建筑材料及新的功能需求等方面以外,在建筑布局、设计理念及地方文化传承等方面与传统建筑也有共通之处,其中把握住文化内涵和精神理念显得尤为重要,贝律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和王澍先生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等作品就是典型的以现代建筑语言诠释中国传统的空间理念,同时也着意于建构园林城市、生态建筑的样本。
【传统】浅析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意蕴对现代住宅的启示
【关键字】传统浅析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意蕴对现代住宅的启示摘要:从中国保守民居的文化意蕴入手,简要分析我国当代住宅建筑的现状,并将我国保守民居与现代住宅建筑进行对比,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中国住宅建筑的文化意蕴在现代住宅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国保守民居文化意蕴现代住宅对比应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过了三十几年的住宅建设历程。
住宅建筑从最初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到如今越来越重视建筑文化、建筑艺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只重经济利益而不顾建筑质量,加上规划部门的管理滞后,导致住宅建筑出现了破坏城市肌理、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外观模式化等问题。
因此,我们有必要总结我国保守民居的文化意蕴,从中寻找现代住宅的发展方向。
1、中国保守民居的文化意蕴1.1儒家思想我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倡导长幼有序、兄弟和睦、内外有别,崇尚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共同生活,对住宅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京四合院(图1)是儒家思想反映在我国保守民居上的典型代表。
四合院的特点是以厅堂为中心,正房坐北朝南,东西厢房沿南北轴线对称排列,并设游廊、花墙,前后有二门三门,主次分明、分区明确,为满足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伦理辈分和内外区隔。
四合院因其独特的封建文化和儒家思想意蕴,成为到北京的西方人都争相游览中国特色民居的必看景点。
1.2风水文化我国保守民居选址、布局到室内设计,都讲求山水聚合、藏风得水,体现了“天人合一”风水的思想。
选址上注重背山面水,一方面阻挡了来自建筑北面西伯利亚的冷风,另一方面使居住在此地的人们有足够水源。
室内设计上,根据建筑不同形状的空间边界,设计庭院、天井、门廊等中国保守民居特有的中介,使人们与自然充分的接触,实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我国保守民居还渗透着阴阳平衡的风水思想。
空间是“阴”和“阳”是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保守民居中通常运用大与小、抑与扬、闭与敞、明与暗、内与外、曲与直等对比手法,并始终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成功运用了阴阳平衡的风水文化。
中国古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和启发
中国古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和启发中国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国建筑艺术的杰作。
中国古建筑在设计、结构、材料、装饰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对现代建筑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发。
首先,中国古建筑的设计理念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建筑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例如,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以自然为师”,强调自然山水、人工构筑和文化内涵的有机结合。
这种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建筑师在设计现代园林时,也会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创造出更加和谐、舒适的生活空间。
其次,中国古建筑的结构和材料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启发。
中国古建筑的结构和材料具有独特的特点,如悬山式结构、斗拱式结构、青砖灰瓦等。
这些结构和材料的运用不仅使古建筑具有了独特的美学价值,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现代建筑师在设计大跨度建筑时,可以借鉴悬山式结构的原理,采用悬挂式结构,使建筑更加轻盈、灵动;在选材方面,现代建筑师也可以借鉴古建筑的材料选择,如使用青砖灰瓦等传统材料,使建筑更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感。
最后,中国古建筑的装饰艺术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建筑的装饰艺术包括雕刻、绘画、彩绘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这些装饰艺术不仅为古建筑增添了美感,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灵感和创意。
例如,现代建筑师在设计建筑外立面时,可以借鉴中国古建筑的雕刻和彩绘技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出更加精美、独特的建筑外观。
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发。
中国古建筑的设计理念、结构和材料、装饰艺术等方面都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将中国古建筑的精髓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创造出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感的建筑作品。
传统民居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传统民居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摘要: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
传统民居建筑在平面布局、空间营造、立面造型等方面都蕴含着精湛的技术,是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筑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遗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传统民居;现代建筑设计;启示引言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大量的欧式建筑,但很多建筑并没有真正吸收西方优秀的建筑理论,建筑风格同质化非常明显,导致建筑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建筑从众的滥用、价值理性的缺失、文化属性的淡化等。
因此,发掘传统民居背后的人文精神和建筑理念,从我国传统民居中汲取养分,对现代建筑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1中国传统民居的特点民居是历史传统和文化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特定时期社会形态、政治制度、宗教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反映。
1.1文化因素“建筑的问题必须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索,因为建筑是在文化的土壤中正式培育出来的,同时作为文化发展的过程,它也成为了文化有形、具体的表现形式”。
儒家率先提出“人命天授”的论点,将人与天联系起来。
道家进一步发展了天命论,用“道”来解释。
儒家和道家都认为人与自然是同源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
在儒家礼制下,人的社会属性被完全释放。
儒家的“天人合一”重在通过世界秩序表现社会伦理,强调“人合于天”,建筑是具体的表现形式,在平面布局方面表现出严格的等级秩序。
道家更追求自然属性,更注重“天人合一”。
总之,“天人合一”主张人、天、建筑和谐共处,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建筑法则。
在住宅建筑中,它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因地选材、阴阳有序、风水环境等等。
1.2艺术价值海德格尔曾说:“绘画、雕塑和建筑必须回归诗”。
建筑的诗性满足了人们诗意的栖居,这意味着建筑既满足了基本的居住功能需求,又具有审美趣味。
有“八字蓝瓦屋临门,飞檐走角”的土家族民居,有“小桥流水桃园屋,粉墙大和马头墙”的徽州建筑等。
现代民居能从传统民居中得到什么借鉴和启发
建筑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继承、创造、延续的产物,就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不断的从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非常宝贵的现实遗产中,不断发掘它对今天发展的积极一面,并且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作为今天设计的源泉。
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道路来。
在继承优秀建筑文化传统时候必须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内涵。
只有这样,才能使幸存的“勉强”空间得到根本的改善,使历史的文脉得以继续发展。
本土传统民居的可继承性研究1、强地域性的可继承例如下沉式四合院就是强地域性的体现。
在平坦的塬面上,人们无冲沟可借利用,而木材资源又非常匮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创造了最具特点的潜掩于地下的窑洞村落。
这种以下沉式四合院组成的村落,不受地形限制,只需保持户与户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就可成排、成行或呈散点式布置。
这种村落在地上看不到房舍,走进村庄,方看到家家户户掩于地下,构成了黄土高原最为独特的地下村庄,如洛阳邙山区的冢头村、三门峡市宜村乡、灵宝市的西章村等。
民间的能工技匠因地制宜巧妙利用地形,为下沉式窑洞村落设计出各种不同的入口布置方式,从平面布置上分有直进型、曲尺型、回转型三种。
下沉式窑洞村落具有独特的景观:由地面下到院落,再经由院落进到窑洞而形成的收放有序的空间序列。
处于地面,人的视野十分开阔,步入坡道视野受到约束,再进到院落便又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整个空间充满了明暗、虚实、节奏的对比变化。
下沉式院落的空间感也十分强烈,院落内不仅设有照壁,而且种植果木花卉,加之还用砖石等材料装饰窑洞洞口,从而使小环境变得幽静宜人。
2、强生态性的可继承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
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宏村是一座“牛形村”,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
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调节了气温和环境。
中国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和启发
摘要: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古代建筑文化,同时也形成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可以从多方面体现出来,在现代建筑中依然可以得到体现。所以,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注重对古代建筑文化的借鉴和应用。本文对中国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和启发进行千年的历史,它的实用性和美观性都很强,它把很多古老的文化和知识都传给了我们,现代的建筑设计行业应该把古建筑的优势充分地挖掘出来,并将其融入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之中,把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其中,使古代和现代相结合,创造出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张谨策.中国古代建筑屋顶装饰文化[J].工程技术研究,2017(06):245-246.
1.中国传统建筑布局形式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形式比较丰富,从宫殿、衙署、寺庙、园林等到民居、交通建筑等都有体现。中国古代建筑布局主要受传统“风水”学说的影响,将建筑分为“水口”“宫门”“宫殿”三大类,并以这些建筑物为中心形成不同的格局。古代建筑一般都按这种格局布置,如北京故宫就是按照中轴对称布局,故宫内各宫殿也都是按照中轴线排列,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而西方建筑受宗教的影响,多采用分散式布局。如罗马的斗兽场就是采用分散式布局,一座巨大的斗兽场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侧是教堂,另一侧是竞技场。
4.中国古代建筑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结构和材料使用的源头
中国古代建筑中使用的结构和材料与现代建筑的结构和材料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一个主要区别。现代建筑使用的结构和材料大多数都是在现代工业技术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如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常常有大量的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被运用到设计当中去。由于现代工业技术条件的制约,中国古代建筑中大量使用的木结构和砖石结构已经很少被运用到设计当中去,取而代之的是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由于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实用,因此其在设计中所使用的材料大多都是天然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房屋建筑与现代建筑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房屋建筑与现代建筑设计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房屋建筑一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设计吸引着世人的关注。
在现代建筑设计领域,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在不断地被借鉴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房屋建筑与现代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一、建筑风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房屋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以及人与自然的平衡。
典型的传统建筑如古代宫殿和庭院,大多数采用了“四合院”的布局,将四个方向的房屋围绕着一个中心庭院而建。
这种布局使得建筑内部充满了开放感,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与自然亲近的空间。
而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往往被融入到建筑中,展现出独特的特色。
一些现代建筑项目中,例如北京奥运会鸟巢体育馆,便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以及采用了传统建筑中的木材结构和山水画意象的元素。
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设计手法,使得建筑不仅具有功能性,还传递着文化与历史的内涵。
二、建筑材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房屋建筑使用了丰富多样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耐用,而且能够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传统建筑常常使用木材、青砖和灰瓦等材料,这些材料在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木材能够有效地抵抗湿气,保持室内的温暖,而青砖和灰瓦则能够在炎热的夏季提供良好的遮阳效果。
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的建筑材料仍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使用。
一些建筑项目中,设计师使用了传统材料的现代化版本,结合了更加先进的科技和工艺,以便获得更好的建筑性能和功能。
在这样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材料和现代技术之间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的有机连接。
三、建筑意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房屋建筑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代表着一种文化与历史的象征。
传统建筑常常被赋予丰富的寓意和象征,例如中国古代宫殿中的琉璃瓦,象征着皇权和权力;而庭院中的窗棂、雕花和院墙,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敬畏。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现代发展启示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现代发展启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历史悠久,经历了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
这些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深远,不仅在设计上发挥着指导作用,而且在材料、结构、人文等方面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一、材料运用中国古代建筑采用的材料大多是当地的天然材料,如石、木、砖、瓦、土等。
这些材料具有天然的优点,如耐用、环保、隔热、隔音等。
现代建筑业也开始发展运用环保材料,如竹、稻草、麻等,这些材料在结构、装饰方面有着良好的表现,并且更加环保、可持续。
二、结构设计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设计体现了极高的智慧和技艺,例如中国古建筑的屋顶采用挑檐顶,不仅能够遮阳、避雨,同时底下的空间也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同时,使用建筑拱形和墙体、柱子的重力配合来承重,也能够降低建筑物的重量和建造成本,并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现代建筑也开始借鉴这些结构设计,致力于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人文价值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设计和装饰上,极度关注建筑的人文价值,例如适应人的生活、精神需求、文化传承等,这些价值都是现代社会所关注的内容。
现今建筑设计师也越来越重视结合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文化传承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传承,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从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美、装饰美、构造美等方面,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貌、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
在现代社会,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也是促使我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原因之一。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从素材的选择到结构组合、人文价值和文化传承,都对现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未来的设计过程中,若能吸取其中的优点,结合现代技术和环保材料,创造出更符合时代需要的建筑作品,这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情况之一。
古代建筑设计对现代建筑的启示研究
古代建筑设计对现代建筑的启示研究建筑是人类对空间和物质的塑造与组织。
古代建筑设计经过长久的发展与演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智慧,对现代建筑的设计与构造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与启示。
本文将就古代建筑设计对现代建筑的启示进行研究,探讨其在空间布局、结构形式以及文化符号等方面的影响。
一、空间布局古代建筑设计在空间布局方面具有独特的韵味与智慧。
例如,中国的传统宅院以庭院布局为主,将建筑与自然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进深有序的空间序列。
这种布局方式不仅营造了和谐宜人的居住环境,还提供了私密性与公共性之间平衡的空间关系,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对现代建筑设计而言,空间布局也需要考虑居住者的舒适度与空间的连通性。
古代建筑设计中注重利用景观和环境优势,融入场地特点来塑造空间,给现代建筑设计带来了启示。
例如,在城市中利用小广场、花园和绿地,以及参考中国园林的空间递进原则,打破块状建筑的单一性,形成连续的空间序列。
这样的布局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空间感,也为居住者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二、结构形式古代建筑设计在结构形式方面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
例如,古罗马建筑采用了穹窿、拱顶和圆顶等结构形式,这些形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承受重量,还可以实现大跨度的覆盖。
这些结构形式为现代建筑的设计提供了灵感,推动了现代建筑结构的创新与发展。
现代建筑设计也受益于古代建筑的结构形式。
例如,采用了复合结构的高层建筑,其核心筒与外立面的结构形式受到了古代塔楼的启发。
古代塔楼以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优雅的比例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文化符号古代建筑设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符号与精神内涵,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文化上的启示。
例如,中国的宫殿建筑以黄色琉璃瓦为主要材料,象征着尊贵庄重。
而古埃及的金字塔则象征着国家的权威和宗教崇拜。
这些文化符号不仅使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文化氛围,也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文化表达起到了借鉴与启示的作用。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文化符号也被广泛应用。
浅谈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浅谈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摘要】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现代建筑提供了灵感和启示,同时也传承了历史文化。
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使得现代建筑设计更具有历史感和文化底蕴,传统建筑材料的运用则为现代建筑增添了质感和特色。
传统建筑空间布局的启示让现代建筑更注重功能与美学的结合,传统建筑手工艺的影响则体现在现代建筑的细节和工艺上。
通过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平衡,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更加完美。
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具有重要性,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多地看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风格,这种融合将会为建筑设计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
【关键词】传统建筑,现代建筑,设计影响,风格,材料运用,空间布局,手工艺,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重要性,未来发展,结合,传统与现代1. 引言1.1 传统建筑的特点传统建筑的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描述。
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建筑形式常受地域文化、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以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传统建筑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讲究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等,这些材料结构稳固耐久,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传统建筑在空间布局上往往体现着对家庭生活、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尊重和思考,注重功能与美学的结合。
传统建筑通过独特的手工艺,传承着古老的建筑技艺和文化符号,展现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传统。
传统建筑具有与现代建筑不同的特点和魅力,这种传统建筑的特点对现代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发。
传统建筑的特点体现了对自然、文化、历史的尊重和传承,为现代建筑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参考和启示。
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着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1.2 现代建筑的发展现代建筑的发展主要受到科技、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和快速变化的趋势。
随着人们对舒适性、功能性和环保性的要求不断增加,现代建筑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式和风格,而是更加注重创新和实用性。
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演变,从简单的功能需求到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环境保护。
浅析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意蕴对现代住宅的启示
浅析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意蕴对现代住宅的启示
中国传统民居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
现代
社会的住宅,尤其是高楼大厦,在功能上满足了人们对舒适和便利的需求,但也存在着“城市病”等问题。
而传统民居正是通过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
文化内涵,为现代住宅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再次,传统民居秉承了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的理念,如“礼”,以及对自然、道德和智慧的追求,都通过传统民居的建筑表现出来。
例如,古代建筑常常以天地人合一的理念为设计基础,以此来弘扬尊
重自然、注重人伦关系的价值观。
这种传统价值观对现代住宅建设也有启示:在设计和建造现代住宅时,应当注重人的精神需求,考虑人的尊严、
社交需求以及对理想家庭和社区的向往。
最后,传统民居对生活方式的启示。
传统民居注重民居的多功能性,
在有限的空间中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有利于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例如,
庭院同时作为休闲娱乐和种植菜地的场所,客厅可以用作聚会和休息场所。
传统民居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设计,提供了多样化的生活场景。
而现代
住宅在面临空间狭小和功能单一的问题时,可以借鉴传统民居的设计思路,提供更多样化的功能空间,增加人们的生活乐趣。
总之,中国传统民居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
其建筑形式和文化内涵对现代住宅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强调与自然环境的
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人文精神的追求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性。
通过借鉴传统民居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手法,可以为现代住宅的设计与
建造提供新的思路,创造更舒适、健康、人性化的居住环境。
古建筑文化传统对现代建筑创新的启示
古建筑文化传统对现代建筑创新的启示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也彰显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古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对于现代建筑的创新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本文将从传统材料、建筑结构和建筑形式三个方面探讨古建筑文化传统对现代建筑创新的启示。
首先,传统材料是古建筑文化传统对现代建筑创新的重要启示之一。
古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多为当地常见的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和陶土等。
这些材料具有丰富的质感和独特的纹理,使得古建筑充满了自然的美感。
现代建筑在追求功能和效率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借鉴古建筑文化传统,利用天然材料打造建筑,既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担,又能赋予建筑更加自然和亲切的氛围。
其次,古建筑的建筑结构给现代建筑创新带来了启示。
古建筑的结构设计以木结构和石结构为主,采用榫卯结构和斗拱结构等特殊形式,使得建筑在经济和结构上达到了较好的平衡。
这种结构设计不仅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也给予了建筑更多的艺术表现力。
现代建筑在结构设计上,可以借鉴古建筑的经验,探索更多创新的结构形式,使建筑更加轻盈、灵动,同时保持稳定和安全。
最后,古建筑的建筑形式也是对现代建筑创新的重要启示之一。
古建筑形式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给了现代建筑无限的创造空间。
古建筑中的宫殿、寺庙、庭院等不同类型的建筑形式,展现了建筑与环境的平衡和和谐。
现代建筑可以深入研究古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借鉴其美学理念,通过创新的手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造出更具艺术性和文化内涵的建筑作品。
综上所述,古建筑文化传统对现代建筑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传统材料的运用、建筑结构的设计和建筑形式的创新,都为现代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启发。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重视古建筑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为了继承历史的记忆,更能够在创新中寻找建筑的真正灵魂。
只有通过对古建筑文化传统的认识和学习,我们才能够在现代建筑的创新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为建筑艺术的繁荣与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中国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和启发
中国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和启发
中国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和启发。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面:
1. 建筑风格和造型: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造型对现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建筑注重和谐、平衡和比例,追求天人合一的观念。
这些特点在现代建筑中仍然能够找到。
例如,中国古代的宫殿、园林和寺庙建筑的元素可以在现代建筑中找到,并为其增添优雅和庄重的氛围。
2. 建筑结构和技术: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和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对现代建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古代建筑采用了许多独特的结构和施工技术,包括柱廊、悬挑、榫卯结构和斗拱等。
这些技术被现代建筑师借鉴和应用,使得现代建筑更加创新和多样化。
3. 建筑材料和工艺:中国古代建筑使用的材料和工艺对现代建筑的材料选择和工程技术产生了影响。
古代建筑采用木材、石材、砖瓦等常见材料,并利用丰富的雕刻和彩绘工艺进行装饰。
这些材料和工艺对现代建筑中的装饰和建筑材料的选择提供了启示。
4. 建筑环境和生态: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追求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古代建筑以景观和室内布局的方式创造独特的空间氛围,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和谐。
这种理念对现代建筑的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建筑产生了影响,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发,包括建筑风格和造型、建筑结构和技术、建筑材料和工艺,以及建筑环境和生态等方面。
现代建筑师通过借鉴古代建筑的优秀经验和智慧,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建筑的设计和理念。
中国古建筑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与借鉴
中国古建筑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与借鉴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当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借鉴。
这些古建筑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技艺,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当代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从古建筑中汲取灵感,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创造出更具创意和独特性的建筑作品。
一、建筑材料的运用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石和土坯为主要材料,这些材料的运用对于当代建筑设计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古建筑中的木构架和榫卯结构,展示了中华民族对木材的巧妙运用方式。
在现代建筑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技艺,运用木材作为建筑主体材料,创造出具有独特韵味的建筑形态。
同时,古建筑中运用的砖石和土坯技术,也给当代建筑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通过对传统砖石和土坯建筑技术的改良和创新,我们可以使用可再生材料,打造出低碳环保的建筑。
二、宏观布局与空间构造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宏观布局和空间构造,以寺庙、宫殿等大型建筑为例,这些建筑通常都具备严谨的布局和丰富的景观,在空间感的构造上更是独具匠心。
当代建筑设计师可以从中吸取灵感,通过精心的布局和空间构造,打造出更具层次感和独特魅力的建筑。
同时,中国古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这可为当代建筑设计师提供关于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借鉴和启示。
三、装饰艺术与细节处理中国古代建筑在装饰艺术和细节处理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技艺,其檐口雕刻、屏风门、窗棂等细节处的设计,无不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审美追求。
这些细节设计不仅美化了建筑外观,也凸显了建筑师对于细节的精确把握。
在当代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古建筑的装饰艺术和细节处理,创造出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建筑。
四、文化内涵与精神追求中国古建筑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包括儒家、道家、佛教等多元文化的融合。
这些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赋予了古建筑以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使其成为集文化、艺术和建筑于一体的杰作。
当代建筑设计师可以从中国古建筑中汲取灵感,以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为设计出发点,创造出更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的建筑。
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许多启示。
以下是一些例子:1. 融合自然环境:传统建筑通常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结合地形、气候和材料选择等因素,在建筑设计中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
现代建筑设计也可以借鉴这种理念,创造更环保、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
2. 利用可持续材料:传统建筑使用可持续的本地材料,如石头、木材和土壤。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物对能源的消耗。
现代建筑设计可以利用这些经验,采用可持续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建筑形式和比例的研究:传统建筑注重建筑形式和比例的研究,通过合理的比例和结构设计,营造出平衡和谐的美感。
现代建筑设计可以参考传统建筑的这种思维方式,创造出令人愉悦和平衡的建筑。
4. 考虑人类活动和需求:传统建筑设计通常基于人类活动和需求的考虑,注重空间功能的合理布局和灵活性。
现代建筑设计可以从传统建筑中学习,注重人类活动和需求,创造出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5. 传承文化和历史:传统建筑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通过建筑形式、纹饰和材料选择等方式,传递了特定地区的文化和风格。
现代建筑设计可以从传统建筑中汲取灵感,保留传统元素,并将其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创造出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建筑作品。
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包括对自然环境的融合、可持续材料的使用、建筑形式和比例的研究、人类活动和需求的考虑以及文化和历史的传承等方面。
这些启示可以帮助现代建筑设计更加环保、人性化和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
传统建筑文化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CULTURE /文化传统建筑文化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文/王江波张克丹1引言我们的城市建设,强调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 得住乡愁”,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 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强调要贯彻落实“适用、经 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展现时代风貌,彰 显中国特色。
而保护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就必须认 识传统文化的价值,通过认识深化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人们有时想摆脱旧的传统、抹去旧的烙印,创造新 的生活和形成新的经验,比如今天很多人抱有一个错误 的观念,认为保留古建筑就意味着落后,只有现代的高 楼大厦才代表着发达和先进,建筑设计中以闪闪发亮的 金属、玻璃为美,不能领会传统木建筑雕花门窗的趣味。
毋庸讳言,传统文化中也有消极的、同现代生活不 相适应的内容,应当剔除或逐步改造。
但是,事实上我 们传统文化的主流,不但不是封建文化的产物,而且是 先进文化的代表,是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资源、财富 和动力。
这个延绵数千年的文化呈现出独特的智慧和特 色,可以为今天人们探索和解决诸多城市发展、建筑设 计等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文化方式和思维选择。
2传统文化与建筑建筑不仅涉及科学技术、物质生产、生活方式等物 质文化方面,还涉及社会政治、哲学思想、审美观念、民俗民风、宗教仪式等精神文化的内容,我国的古代建 筑大多是按照一定的建设程序和规律进行营造,在营造 理念中体现了非凡的环境理念和朴素的人文精神。
2.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理念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探讨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与西方改造自然的理念不同,中国哲 学主张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而不是对立的。
认为人是 自然的产物,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处于“一体”即 不可分割的联系中,自然是人赖以生存的条件,人只能 从自然界取得维持其生存的物质资料,因此,人必须顺 应和利用自然,且出于维护自身生存和道义原则的需要,人肩负着保护自然的责任。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各种哲学流派思想千差万别,但在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却是惊人的一致,都 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民居文化对现代居住类建筑设计的启示博轩园供稿1、前言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深远的文化哲理,例如重情知礼、以人为本,创作思维上崇尚“天人合一”的精神,注意环境与建筑交融,崇尚自然美和人性文化所演绎的悟性共鸣的美学原则和建筑形态的构成原则等,而中国人深层的世界观、自然观等民族意识也常通过传统建筑空间特性的塑造反映出来。
另外,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技术和建筑文化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中国的传统文化正是由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具特色的地方建筑文化所组成的。
正因如此,中国传统建筑就像一颗明珠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耀眼的一席之地,而且影响广泛深远。
所谓“传统民居”是指那些非官方的﹑民间的﹑一代又一代延续下来的﹑以居住类型为主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过实践思考和感悟来设计自己的住宅,其营建都是因地制宜、就近取材,地区间的各种差异,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居,在艺术、技术、环境谐调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传统民居”是我国建筑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有的建筑形式,其产生和发展是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的综合反映,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因此它又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佼佼者之一。
自古以来,建筑的营建,不仅要满足人类对挡风遮雨、生活起居的物质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人类对心理、伦理、审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
而“天人合一”是中国“周易美学”的理论核心,在各类建筑中,传统民居最为完全、深刻地体现了这一思想,体现在与自然协调共生的营建思想、中庸适度的发展目标、经验为本的承传模式,体现在追求“天——地——人”和谐共生上。
它的设计精神为今天与未来讲究与自然谐调的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开辟了道路。
民居是一个地区传统文化同地域环境特色相结合的产物,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信息,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而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孕育出风格迥异的民居特色。
专家们认为:中国现代建筑风格的探索应体现“以文化为底蕴,以生态为表现,以可持续发展为契机”的思想。
因此更应充分研究各地民居,充分考虑它们的不同自然、人文地理背景和其渗透历练的文化价值观,因地制宜,继承文脉并将其发扬光大,使地域文化得以持续,并结合现代生活和现代建筑理论走多元化的居住类建筑设计道路。
本文仅以西安地区的民居为例,试图挖掘中国传统民居特有的的生态理念和文化因子,进行可继承性研究的探讨,为当今我国居住类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
2、中国传统民居孕育的“生态优化”理念中国民居的生态哲理是受传统的哲学思想所支配,而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却又是哲学观念和生态观念的有机联系和统一。
中国古人崇尚自然,效法自然,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为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就是这种认识的概括和总结。
这里“天”是无所不包括的自然,是客体;“人”是与天地共生的人,是主体。
“天人合一”要求主体人融入客体自然,坚持两者的根本统一,泯除明显的差别从而达到个人与宇宙不二的状态。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是指天、地、人均有其内在的肌理,但最终均要服从于运动不息的自然规律,天、地、人之间是一个有机循环和有新陈代谢的整体系统。
这一思想反映到古代建筑上,就在于择地造屋,按照自然地理环境建造居室等。
《周易》提出:“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主张人们在自然变化未发生之前对自然加以引导和改造,在其变化之后应尽量与它相适应,从而做到天随人愿,人不违天地,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哲理和现代生态学的观点不谋而合,但在时空上却大大地超越了现代生态学的形成。
因此中国传统民居在“天人合一”哲理的影响下从聚落选址、总体布局、室内外环境设计、陈设乃至取材及营造技术均充满了“生态优化”的理念。
传统民居是在其特有的地理环境中产生的,民居的择地建家很讲究在自然环境中的落位,选择有利的风土、水文、地理气候条件。
中国民居的选址,基本上是按照“风水”的基本原则和格局,以“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为最佳选择,具有上述自然环境和相对封闭的空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的小气候,背山屏挡冬季北向寒风,面水迎来南向季风,朝阳具有良好的日照,缓坡避免淹涝之灾和保持水土,并易在农副业的多种经营下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负阴抱阳”的基本原则不一定要有山有水,在平原地区只要形成背靠依托,面临全局和处于主动有利地位的空间也属于这种格局。
所谓“一层街衢一层水,一层墙屋一层砂,门前街道即明堂,对面屋宇即案山”(《阴宅房心集》)。
而通过建筑层数、层高和地坪的调整,使整幢建筑前低后高和左右翼呈环抱状,也是模拟了“负阴抱阳”的自然环境来实现。
古人对居住环境的认识为:“夫宅者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规模……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室相扶感通天地……”(《黄帝内经》),在这种阴阳合成的观点下,阴阳法则备受推崇。
首先,院落外“实”内“虚”,构成了一对阴阳关系。
其次,空间组合依据“门堂之制”,在轴线主导下依次排列门屋和正堂,再配以两厢,门堂一主一次又是一对阴阳关系,东西厢房的配置是第三对阴阳关系,以横轴线贯之。
而在纵横轴线交织控制的院落关系中,纵为主,横为次,形成第四对阴阳关系。
在这种阴阳全成的观点下,中国民居从南到北塑造了以院落为中心和单元的基本平面格局。
即屋宇为阳(实),而院落为阴(虚),这种阴阳相成虚实相间的院落序列空间,在密集的居住状态下较好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较好地解决了日照、通风、保温、隔热、反光和防噪等问题。
中国民居的院落非常重视其大小与屋宇的比例,院落承接阳光雨露,日月精华,纳气通风,以具有“藏风聚气,通天接地”的功能;院落和室内过厅、穿堂等联在一起形成一个较大的气流网络,院落空间即是气流集散的汇合处,它是沟通天地阴阳之气的“气场中心”,也是居住的生活中心。
中国民居将内院看作是人与天地,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最佳场所,并在院落内引入大自然的风光:大户人家高墙深院,叠石理水,植树栽花,曲径通幽地把院落扩大为私家园林,而小户人家即使面积很小也要种植几株翠竹和几棵芭蕉或以满架苍藤,充分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交融。
中国民居还在室内运用各种盆栽、盆景、瓶插、山石巧妙地将人工与自然融合在适度的范围内,使它们来于自然、高于自然,将大自然的风景加以提炼,在小中见大,假中有真,近有透远,达到了多方胜景,咫尺山的自然感受。
精心布置的盆景、盆栽展现了中国民居以绿色陈设为主的室内自然景观。
中国民居生态精神又一表现是中国民居在建筑结构方面的特点,房屋一般在梁柱式木构架的外围砌墙,把承重结构和维护结构两者分开,支撑体和围护体分开,具有“墙倒屋不塌”的优点,大大减轻了地震对房屋的威胁。
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是我国传统建筑仿生柔性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建筑哲理中“顺应自然,以柔克刚”思想的体现。
木材具有柔性和弹性,木构架中的节点又都普遍使用榫卯构造联接,如动物的骨骼关节能在一定程度中伸缩和扭转,地震时能通过自身的变形吸收和消耗地震的能量。
中国民居中还表现出就地取材、应用自然材料的生态精神,由于中国土地辽阔,在生产力低下的农业社会中就地取材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营建措施。
天然材料不仅对人体无害,且虽经加工后在很大的程度上仍能反映自然的特征和满足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和大自然融合的心理要求。
西藏的石屋、东北的井干式木房、云南的竹楼、西北的窑洞、内蒙古的帐篷……它们就地取材,适应当地气候,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天然材料所特有的纹理质感和色彩易激发起人们的心理感应。
木材纹理如烟云流水,质地温暖亲切,大理石或以山川壑或似云海波涛给人于无穷暇想。
运用自然材料大有景外之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
3、中国传统民居空间组织及其构成要素的文化取向民居是一种内涵极为丰富的文化形态,反映了当地居民的传统文化习俗,并融汇于地方性的自然生态环境之中。
可以看到,民居的地域性特征深刻地反映到民居的空间组织及其构成要素上来。
另外,道家提倡亲近自然、崇尚个性,对居住文化影响深远,为此,中国传统特色的住宅每每倡导一种朴实、内敛、人性化的居住模式。
中国民居浓郁的乡土气息还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有“情”观念。
中国民居洒脱的生活气息、动人的民族风情和亲切宜人的空间尺度,是理性与浪漫的结合,常赋予人们以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
民居的形成与社会、文化、习俗有关,又受到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使民居的平面布局、结构方式、外观与内外空间的处理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性,决定了民居的地方特色。
例如西安古民居一般称作西安四合院,但和北京的四合院又有不同。
北京的四合院是单体的四合院,没有前后院之分。
而西安的四合院一般都有两到三进,呈长方形,为典型的“深宅大院”;另外,西安现在存留下来的古民居,除极少量的明代民居建筑外,以清朝及民国时期建筑为主,以前大多是富商或官宦人家的房子,大部分都有精美的雕饰,比较华丽,艺术价值很高。
西安市古民居不仅承载着先人对建筑、天文、哲学、人伦、政治等诸方面的理解和思索,也记录了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从而积淀为古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建筑的格局是以“家”的概念作为基础展开,通过环境氛围的营造,把伦理道德的价值观转化为美的意识,从而将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审美观念置于理性的支配之下,伦理精神成为中国传统建筑和室内设计所独有的特色。
可以说,传统民居选址、布局的风水模式,反映出一种家之环境文化偏向;传统民居的对称组群封闭式布局,反映出一种家之伦常文化偏向。
传统民居内部庭院的经营以严整的格局、强烈的秩序来反映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应当遵守的伦理规范。
传统的四合院是按照中国儒家思想的宗法家族观念组合的有层次序列的前后院落,体现在其空间格局上具有明确的轴线,反映方正严明的哲理思想和秩序,表现出建筑群体组合中的渐进的层次,向心的朝内院的家族组合体,堂屋是家庭生活的核心,为礼仪性建筑。
建筑与情景的紧密关联在传统建筑空间的精神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厅堂、居室一定是长幼有序、尊卑不同的井然秩序,而花园则力求“自然”,追求轻松自在,总之建筑的不同功能性,表述着不同的气氛。
西安民居的宅院一般为“一正两厢”的组合形式,按南北纵轴线对称构筑房屋和院落。
所谓“一正”,指正房,为家内长者、尊者所居之处,坐北朝南,位于中轴线上。
“两厢”指沿南北轴线相向对称布置的东西厢房,为家内晚辈的住处,建筑规模与装饰皆在正房之下。
在正房的左右,有另筑耳房和小院,作为厨房和杂屋使用。
正房平面布局彩用“一明两暗”的基本形,即以中间一开间为明间,两侧两个开间为暗间,明间为家庭生活起居、红白事等活动之用,暗间为卧室。
西安民居这种中轴对称、规整严谨的平面布局,从空间形态上强调了“尊卑有序”、“男女有别”的传统等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