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建筑赏析
千年保国寺赏析
![千年保国寺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3f513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d.png)
千年保国寺赏析篇一:千年保国寺赏析千年保国寺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下,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佛教寺庙。
保国寺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湖南省重要的宗教文化遗产之一。
保国寺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佛教艺术的精华。
寺内的主要建筑物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
其中,大雄宝殿是整个寺庙的核心,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的殿堂。
殿内的佛像高大庄严,气势宏伟,令人肃然起敬。
而藏经楼则是保国寺的另一个亮点,内藏有大量的佛经典籍,吸引了众多佛教信徒前来参拜。
除了建筑之美,保国寺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值得赏析。
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四季花开,景色宜人。
在春天,满山的樱花和桃花竞相绽放,营造出一片花海的美景;夏季的绿树成荫,清凉宜人;秋天的保国寺更是金黄一片,落叶纷飞,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冬季的保国寺则被白雪覆盖,如同一个雪的世界。
这些美景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拜。
保国寺不仅是一座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佛教寺庙,也是一处人们追求心灵寄托和宁静的场所。
每天,寺庙内都会有许多虔诚的信徒前来参拜和祈福。
在这里,人们可以远离纷扰的尘世,沉浸在佛法的宁静之中,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总的来说,千年保国寺是一座令人敬畏的佛教圣地。
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与佛教艺术的完美结合。
同时,保国寺还是一处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领略其建筑之美和自然景观。
无论是对佛教信仰的虔诚,还是对文化遗产的热爱,都值得人们前往保国寺一睹其风采。
篇二:千年保国寺是位于中国的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位于山脚下,背倚青山,面朝大海。
寺庙始建于千年之前,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也是当地居民信仰和朝拜的重要场所。
保国寺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整个寺庙占地面积较大,包括大雄宝殿、罗汉堂、方丈室等建筑。
大雄宝殿是整个寺庙的主体,是供奉佛祖的地方,殿内供奉着巨大的佛像,佛像金身辉煌,气势宏伟。
罗汉堂内则供奉着罗汉菩萨的塑像,每个罗汉菩萨都栩栩如生,生动形象。
中国古建筑艺术与赏析
![中国古建筑艺术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be532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b.png)
中国古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也具有艺术和审美的价值。
以下是对中国古建筑艺术与赏析的一些介绍:一、古建筑的艺术特点1.整体性:中国古建筑注重整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层次分明。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
2.实用性:中国古建筑注重实用性,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例如,宫殿、寺庙、民居等建筑都体现了这种实用性。
3.多样性:中国古建筑具有多样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4.装饰性:中国古建筑注重装饰性,通过雕刻、绘画、彩绘等方式来增强建筑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
二、古建筑的赏析1.故宫: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之一。
它占地广阔,建筑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雄伟壮观和富丽堂皇。
2.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它以山水为背景,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3.寺庙:中国寺庙建筑是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代表,其中以佛教寺庙最为突出。
寺庙建筑风格独特,雕刻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神秘和庄重。
三、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文化传统。
通过对古建筑的欣赏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总之,中国古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也具有艺术和审美的价值。
通过对古建筑的欣赏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布达拉宫颜色赏析
![布达拉宫颜色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28495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e.png)
布达拉宫颜色赏析布达拉宫,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也是西藏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它不仅是藏传佛教的圣地,更是西藏文化的象征和标志。
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独特,色彩斑斓,充满着神秘的魅力。
在这里,我们将一起来赏析布达拉宫的色彩之美。
首先,布达拉宫的主色调是红色。
红色在藏传佛教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吉祥、神圣、庄严的象征。
布达拉宫的红色主要体现在宫殿的外墙和屋顶上,这种鲜艳的红色让整个宫殿显得庄严而神秘。
在阳光的照射下,这种红色更显得耀眼夺目,给人一种神圣而神秘的感觉。
而在藏传佛教中,红色还代表着火焰,火焰象征着智慧和力量,因此布达拉宫的红色不仅仅是一种装饰色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其次,布达拉宫的另一个主要色彩是白色。
白色在藏传佛教中代表着清净和纯洁,因此在布达拉宫的建筑中,白色被广泛运用在各种装饰和细节上。
比如,在宫殿的门窗上,经常可以看到用白色绘制的各种图案和花纹,这些白色的装饰给整个宫殿增添了一丝清新和纯洁的气息。
此外,在宫殿的内部,白色也是主要的装饰色彩之一,它让整个宫殿显得明亮而宁静,给人一种祥和的感觉。
除了红色和白色,布达拉宫还运用了许多其他颜色,比如黄色、绿色、蓝色等。
这些颜色在宫殿的各个部分都有所体现,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颜色相互搭配,共同营造出宫殿的独特氛围。
比如,在宫殿的屋檐上,常常可以看到用黄色、绿色和蓝色绘制的各种图案和花纹,这些色彩鲜艳的装饰让整个宫殿更加绚丽多彩。
而在宫殿的内部,这些颜色则被运用在壁画、雕塑和家具等装饰品上,它们为宫殿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总的来说,布达拉宫的色彩之美主要体现在它丰富多彩的装饰上。
这些色彩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传达宗教信仰和文化内涵。
它们既是一种视觉享受,也是一种精神体验。
在布达拉宫的色彩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藏传佛教的庄严和神圣,也可以体会到西藏文化的丰富和多彩。
因此,赏析布达拉宫的色彩之美,不仅是一种审美体验,更是一次对西藏文化的深入了解和体验。
【古建文化】古建欣赏,佛教经幢
![【古建文化】古建欣赏,佛教经幢](https://img.taocdn.com/s3/m/145e330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2.png)
【古建文化】古建欣赏,佛教经幢公元一世纪左右,佛教从印度通过不同线路传入我国,对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和物质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佛教的广泛传播在不同程度上对宗教建筑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产生了诸如经幢、石塔等新宗教建筑。
作为其中的一种类型,经幢由几个不同的渊源融合在唐代早期最终成型,经历了唐中后期的兴盛、宋代的繁荣,到元以后逐渐走向没落。
因此,对经幢这种包含着丰富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建筑形式加以研究,对中国历史文物的保护和仿古建筑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经幢?佛教文明与古建筑艺术的碰撞幢(chuáng ),源于古代仪仗中的旌幡,又称幢幡。
由于印度佛的传入,特别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传入,将佛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书写为石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经幢。
简单来说经幢就是刻有经文咒语祈愿、超荐的媒介物多供奉于寺院当中主要由幢顶、幢身、基座三部分构成雕刻的纹饰也是多种多样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外的经幢建筑特点幢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纪念性的艺术建筑。
印度幢的形式是在纪念佛的玉垣上刻各种浮雕,也有的在塔前方左右各树一石,宛如中国长方形的碑。
唐宋以来,建幢之风盛行,有为建立功德而镌造的陀罗尼经幢,也有为纪念高僧而建的墓幢。
中国经幢多为石质,铁铸较少。
一般有圆柱形、六角形和八角形。
由基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幢身刻陀罗尼经文,基座和幢顶则雕饰花卉、云纹以及佛、菩萨像。
指刻有经文之多角形石柱,又名石幢。
有二层、三层、四层、六层之分。
形式有四角、六角或八角形。
其中,以八角形为最多。
幢身立于三层基坛之上,隔以莲华座、天盖等,下层柱身刻经文,上层柱身镌题额或愿文。
基坛及天盖,各有天人、狮子、罗汉等雕刻。
一般最常见之经幢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最多,其次为《白伞盖陀罗尼》、《大悲心陀罗尼》、《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大吉祥大兴一切顺陀罗尼》、《金刚经》、《般若心经》、《弥勒上生经》、《父母恩重经》等。
中国古建筑赏析
![中国古建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74f3c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4.png)
中国古建筑赏析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传统的智慧,代表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中国古建筑广泛分布于江南水乡、北方平原、西南山脉等地,形态各异,风格独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赏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建筑,了解其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1、寺庙与道观寺庙与道观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宗教文化场所,它们以静谧的氛围和庄重的建筑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如北京的灵光寺、杭州的灵隐寺等,它们以高大的殿堂、雄伟的塔楼和精美的壁画著称。
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和信仰,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建筑的独特之处。
2、古城与城墙中国古代的城池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华民族防御意识的深厚积淀。
如西安的明城墙、北京的故宫城墙等,它们通过高大厚实的城墙、壮丽的城楼和巍峨的城门,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辉煌与权威。
这些城墙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仍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建筑美感吸引着游客们的目光。
3、园林与庭院中国的园林建筑以南方园林最为著名,如苏州的留园、扬州的个园等。
这些园林以巧妙的构造、精美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园林建筑注重自然与人工之间的和谐,以山水、花木、亭台楼阁等元素打造了一个宜人的环境。
同时,在园林中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意象,如诗词、书画、雕刻等,强调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统一。
4、宫殿与庙宇中国古代的宫殿和庙宇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具规模和魄力的代表。
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大雁塔等,而对外宣誓牢固的防务使国家除了在内外因素都非常和平稳定。
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在这些建筑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宫殿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权威和奢华,庙宇建筑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虔诚和仪式感。
这些建筑的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装饰华丽,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
5、民居与茶馆中国古代的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另一独特形态,代表了中国人民智慧和审美的结晶。
如四川的木构建筑、南方水乡的白墙黑瓦、北方平原的院落等,它们以简洁、实用和环境融合为特点。
中国古建筑赏析:世界最高的木塔——释迦塔
![中国古建筑赏析:世界最高的木塔——释迦塔](https://img.taocdn.com/s3/m/ce0f6174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1a.png)
中国古建筑赏析:世界最⾼的⽊塔——释迦塔漯南宫阙尽,⼀塔挂青天释迦塔俗称应县⽊塔。
现于⼭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
⽊塔建于辽清宁⼆年(宋⾄和三年公元1056年),⾦明昌六年(南宋庆元⼀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在2016年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的⽊塔。
并与巴黎埃菲尔铁塔、意⼤利⽐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奇塔”。
是我国现存最古⽼最⾼⼤的纯⽊结构楼阁式建筑。
应县⽊塔塔⾼67.31⽶,底层直径30.27⽶,呈平⾯⼋⾓形。
第⼀层作⽴⾯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
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
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各层均⽤内、外两圈⽊柱⽀撑,每层外有24根,内有8根。
⽊柱之间使⽤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向的复梁式⽊架。
整个⽊塔共⽤落叶松⽊料3000⽴⽅,约2600多吨重。
整体⽐例适当,坐落稳重,构架宏伟,技艺精巧,外观庄严。
⽊塔结构千年珍不失,古塔⾃有韵在释迦塔内有着许多珍贵历史⽂化遗产。
第⼀层主塑释迦牟尼佛像,⾼11⽶,⾯⽬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6幅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刚、天王、弟⼦等,壁画⾊泽鲜艳,⼈物栩栩如⽣。
⼆层四层设须弥座,塑释迦佛,⽂殊普贤两⼤菩萨,所不同的是⼆层的⼆胁侍在四层变成阿难、迦叶尊者⼆弟⼦。
这是汉传佛教最常见的“华严三圣”的仪轨。
从塔中两枚佛⽛舍利分别出⾃⼆、四层佛腹,说明辽皇室对于⼤乘华严思想的皈依,这和⼤同市内辽建华严⼤寺的基本精神是⼀致的。
三层坛座呈⼋⾓形,塑东⽅阿閦佛(另说药师佛),西⽅阿弥陀佛,南⽅宝⽣佛,北⽅不空成就佛等四⽅佛。
五层也呈⼋⾓,塑中央佛毗卢舍那如来和⼋⼤菩萨。
三、五层合起来便是⼀座曼陀罗坛城,依《⼤⽇经》所传密宗莲花藏四⽅⼋⾯五智如来布局。
这⼀格局也表证了辽密在道宗⼀代的勃然兴起。
整塔佛像不仅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的艺术价值。
⽽且展⽰了佛教从俗⾝⼀佛崇拜到精神万佛崇拜再到法⾝⼀佛崇拜的全过程,真是⾼妙⾄极。
悬空寺赏析
![悬空寺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a06dd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4.png)
悬空寺赏析悬空寺位于中国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悬空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壮丽的山水景观而闻名于世。
下面是对悬空寺的赏析,包括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文化价值等方面的详细解析。
悬空寺,又称“晋岭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公元491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寺庙依山就势,在绝壁上悬空而建,是世界上少有的垂直悬挂的寺庙之一。
它位于华山脚下的悬崖断壁上,背靠山峰,俯瞰深谷,形成了壮丽的景观。
悬空寺的建筑特点独特而壮观。
整个寺庙由40余座建筑物组成,分为三层,高度约75米。
寺庙主体建筑由悬崖上突出的岩石和巨大的檐口托起,使其仿佛悬在半空中。
寺庙建筑以明代为主,采用传统的木构结构,极富艺术价值。
同时,悬空寺还保留了许多古代建筑的元素,如彩绘壁画、石刻和铜铸佛像等。
悬空寺融合了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寺庙内供奉了多尊佛教和道教神像,展示了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丰富多样性。
悬空寺还保存有大量的文化遗产,如历代碑刻、文物和经书等,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悬空寺背后有着丰富的传说和典故。
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寺庙建筑的秘密和僧人修法的传说。
据传说,悬空寺的建造是由于空灵的声音引导,以及伟大的僧人造访,并借助巧妙的建筑技术实现的。
这些传说增加了悬空寺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悬空寺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承载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展示了中国建筑史上的创新和突破。
同时,悬空寺还是中国传统建筑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杰出范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悬空寺不仅是一个宗教圣地,也是一座艺术殿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研究者。
如今,悬空寺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游客们可以登顶悬空寺,感受其独特的氛围和壮丽的景色。
站在寺庙中,俯瞰深谷和峭壁,可以领略到中国的山水之美和人文的庄严。
总之,悬空寺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建元寺赏析
![建元寺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e72e4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d.png)
建元寺赏析建元寺是一座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的古寺,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历经数百年的兴衰沉浮,如今已成为苏州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胜地。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文化底蕴、艺术价值等方面对建元寺进行赏析。
一、建筑风格建元寺占地面积约为3.3万平方米,分为前、中、后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钟鼓楼等。
建筑风格以唐代建筑为主,融合了宋、明、清等时期的建筑元素,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其中,大雄宝殿是建元寺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三重檐歇山顶建筑,富有雄伟壮观的气势。
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殿前还有一座高达10米的铜制佛像,气势恢弘。
二、文化底蕴建元寺是苏州地区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据传,唐代天宝年间,僧人道宣在此创立了寺庙,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寺内收藏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和佛像,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名僧玄奘法师的一尊真身舍利佛像。
此外,建元寺还是苏州地区佛教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佛诞节和寺庙开光等活动都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
三、艺术价值建元寺不仅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也是一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建筑群。
寺内的建筑风格、雕刻、绘画等都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与艺术的精髓。
例如,大雄宝殿内的壁画,采用了唐代壁画的技法,色彩鲜艳,表现了佛教故事和历史人物的形象;钟鼓楼内的雕刻,精美细致,展现了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精湛技艺。
此外,建元寺还收藏了大量的古籍文献和书画作品,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资源。
综上所述,建元寺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艺术价值极高的佛教寺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意义。
在现代社会,建元寺不仅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一处重要的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探寻其中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魅力。
太平寺慈氏阁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太平寺慈氏阁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f8dab2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8.png)
太平寺慈氏阁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太平寺慈氏阁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一座重要文化遗产,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太平镇太平寺内。
作为中国古建筑的典范之一,太平寺慈氏阁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意义备受瞩目。
本文将对太平寺慈氏阁进行全面的赏析,从太平寺的历史背景、慈氏阁的建筑特色等方面展开讲述。
通过对太平寺慈氏阁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能够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本文中,将首先介绍太平寺的历史背景,包括其建立的时间、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太平寺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随后,将详细描述慈氏阁的建筑特色,包括其建筑风格、结构形式以及与其他古建筑的异同之处。
通过对太平寺慈氏阁的赏析与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处,领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同时,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也提醒我们应该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保留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传承。
本文旨在通过对太平寺慈氏阁的赏析,唤起人们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关注和热爱,同时也让读者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共同努力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我们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对太平寺慈氏阁的研究和赏析,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的建筑文化遗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内容拓展的方式,是文章逻辑和层次的体现。
通过明确文章结构,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论证思路。
本文的文章结构如下:【1. 引言】- 【1.1 概述】:简要介绍太平寺慈氏阁的背景和主题。
- 【1.2 文章结构】:说明本文的组织架构和内容拓展方式。
- 【1.3 目的】:阐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2. 正文】- 【2.1 太平寺的历史背景】:详细描述太平寺的建立背景、历史演变等相关情况。
- 【2.2 慈氏阁的建筑特色】:具体介绍慈氏阁的建筑风格、结构特点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内容。
【3. 结论】- 【3.1 对太平寺慈氏阁的赏析总结】:总结对太平寺慈氏阁的赏析,包括其独特之处、艺术价值和对游客的意义等。
奉国寺大殿赏析
![奉国寺大殿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eec90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0.png)
奉国寺大殿赏析奉国寺大殿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杰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以下是对奉国寺大殿的赏析:1.建筑风格:奉国寺大殿采用了典型的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风格,具有极强的皇家气派。
大殿屋顶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富丽堂皇。
屋檐下雕刻着各种图案,细致入微,栩栩如生。
整个大殿结构严谨,气势磅礴,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卓越技艺和艺术魅力。
2.雕塑艺术:奉国寺大殿内部的雕塑艺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殿内供奉着多尊佛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这些佛像雕刻技艺高超,表情生动,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卓越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
同时,大殿内的壁画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画面精美绝伦,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3.文化内涵:奉国寺大殿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其建筑和雕塑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殿所代表的佛教文化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
同时,大殿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4.历史意义:奉国寺大殿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文化的瑰宝之一,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成就之一。
同时,大殿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进程和发展。
通过了解和欣赏奉国寺大殿,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发展脉络。
总之,奉国寺大殿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杰出代表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欣赏奉国寺大殿,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建筑的卓越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五台山佛光寺赏析
![五台山佛光寺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da655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5.png)
五台山佛光寺赏析
五台山佛光寺是中国唐代建筑,是中国的国宝之一。
这座寺庙建于唐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从几个方面对佛光寺进行赏析。
首先,从建筑风格上来看,佛光寺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唐代特色。
整个寺庙采用木结构形式,屋顶陡峭,出檐深远,斗拱粗大,整体建筑显得古朴典雅,气势恢宏。
这种建筑风格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非常罕见,是唐代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
其次,从文化内涵上来看,佛光寺是一座佛教寺庙,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寺庙内的佛像、壁画、经幢等都是珍贵的文物,其中一些已经成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些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宗教的重要资料。
此外,佛光寺的自然环境也非常优美,周围山峦叠嶂,林木葱茏,溪水潺潺。
在寺庙内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叫和溪流的潺潺声,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
最后,从历史价值上来看,佛光寺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这座寺庙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
总之,五台山佛光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独特风格、丰富文化内涵和重要历史价值的寺庙。
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通过赏析佛光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宗教的发展历程,也可以更好地欣赏中国古代建筑
的独特魅力。
佛教建筑艺术之中国佛教建筑赏析
![佛教建筑艺术之中国佛教建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a2c1dbdaef5ef7ba0d3c9c.png)
佛教建筑艺术之中国佛教建筑赏析作者:陈晓霞宗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随着历史的发展它不断地从民间及域外建筑中吸收营养,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风貌。
宗教建筑包括佛教寺院、道观、清真寺、石窟、古塔等,他们建在中国的山川大地上,以大量的木构、砖、石建筑体系,为世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无论是在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还是在繁华热闹的都市村镇,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红墙青瓦的佛殿和高耸入云的宝塔。
这些佛教寺院建筑大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是我们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佛教是世界闻名的三大宗教之一,也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佛教寺院作为佛教信徒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供奉佛祖与菩萨的神圣的殿堂,还是曾任居住,修行之地,由此可见,佛教寺院同时具有供养、祭拜、念经、修行和僧人居住、生活等多种功能。
佛教传入中国,大致可追溯到东汉时期,东汉白马寺的建立,标志着佛教正式的传入,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将近四百年的时间里,出现了一大批接触的佛教人士,他们是佛教流传更广,影响更大,把佛教更详尽的传播到中国,为佛教在中韩国的推广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佛教的信徒日渐增多。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基于朝野对佛教的普遍信仰和频繁的译经,讲经等佛事活动,中国的佛寺开始大规模的兴建。
相传东汉明帝时(公元一世纪),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应邀来到洛阳,住在专门负责接待各国使节的鸿胪寺中,因为鸿胪寺不便久住,就在洛阳西门外另建一座房屋,专供两位高僧居住以及安置佛像和经书,并以驮载经书佛像的白马命名,取名白马寺,这就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僧人的修行和居住之地,称为“寺院”,也称“寺庙”。
中国的佛教寺庙大都建在远离繁华都市的幽静秀美的自然名胜处。
寺院主要除了从事主要佛事活动的殿堂外,还设有塔院、禅房、僧舍等多处附属建筑,组合成建筑形式丰富的佛寺建筑群,并且每座院内,大都分别供奉着佛像,以表达多他们的忠诚,而且还方便对佛教交易的阐述。
布达拉宫赏析【范文5篇】
![布达拉宫赏析【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030e4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66.png)
布达拉宫赏析【范文5篇】布达拉宫赏析【范文5篇】一首先,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布达拉宫: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所以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布达拉宫建在西藏的拉萨,而且布达拉宫透体洁白,所以布达拉宫也被称为“世界屋脊上的明珠”远远望去,布达拉宫还真像一颗明亮的珍珠。
布达拉宫是依山垒筑,共13层,高117.19米,东西长400余米,全部土石木建筑。
还有,布达拉宫是为文成公主所建的,当时的布达拉宫被藏民称之为“白色宫殿”。
现在我们看到的布达拉宫分两部分:白宫和红宫。
我们看见的白宫呈“凹”字形,红宫在白宫之间,就像白宫捧着红宫,这时候,我们就进入布达拉宫,去一探里面的奥秘吧!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各个种类的彩色壁画,这些有壁画有反映神话故事的;有反映建筑的,还有反映宗教的,总之壁画的种类有很多。
下面,我们看见的是经文的收藏品,这些经文有用金水写的,有用银水写的,还有金银凸字。
其中最珍贵的古印度贝叶经,最早的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这种经卷在印度早已失传,而布达拉宫仍保存有完整的100多函卷。
各位看完这些收藏品后请随我出来,看一下红宫:象征威严、力量的红色;布达拉宫顶上:象征圆满、齐备的黄色;白宫:象征恬静、和平的白色。
这些颜色都与宗教传统密切相关。
布达拉宫不仅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而且还是一个宝物浩瀚繁富的博物馆;我们对他价值的估计这样都不会多,而对布达拉宫的朝圣和礼拜十几次都不会少,因为每一次的感受都不同。
这一次导游结束,谢谢大家。
布达拉宫赏析【范文5篇】二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河山一作:山河)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
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
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赏析: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慨,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兰溪双塔赏析
![兰溪双塔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156df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8.png)
兰溪双塔赏析兰溪双塔是位于中国浙江省兰溪市的一对古建筑,由南塔和北塔组成。
这对塔楼始建于唐朝,是兰溪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
南塔,又称文塔,是兰溪双塔的主塔,高约43米。
它建于唐朝,原为木结构,后在明代进行了修缮,改为砖木结构。
南塔的外形庄重而精美,塔身九层,各层都有窗户和檐角,塔顶覆盖着金黄色琉璃瓦,璀璨夺目。
南塔内部供奉着文殊菩萨,塔顶是一个观景平台,登上塔顶可以俯瞰整个兰溪市区的美景。
北塔,又称智塔,是兰溪双塔的副塔,高约38米。
它建于唐朝,原本是木结构,后来在清代进行了重修,改为砖木结构。
北塔的外观与南塔类似,也是九层塔身,顶部覆盖着琉璃瓦。
北塔内部供奉着普贤菩萨,塔顶同样是一个观景平台,可以远眺兰溪市区的美景。
兰溪双塔以其古老而庄严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塔身上随处可见雕刻精美的佛像和各种神话故事的图案,展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尤其是在夜晚,当双塔被灯光照亮时,显得更加壮丽和神圣。
除了欣赏双塔的建筑之美,游客还可以登上塔顶,领略兰溪市区的美景。
站在高处,可以看到城市的繁华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尤其是在秋天,当整个城市的树叶染上金黄色时,景色更加壮观。
兰溪双塔不仅是一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也是一座富有宗教意义的佛教圣地。
每年的佛诞节和佛教节日,众多信徒会聚集在这里举办盛大的法会和庆典活动。
这里弥漫着浓厚的宗教氛围,给人们带来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兰溪双塔作为兰溪的地标景点,也成为了当地文化的象征。
它代表着兰溪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见证了兰溪这座古城的历史变迁。
游览兰溪双塔,不仅可以欣赏到古建筑的美景,还可以感受到兰溪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氛围,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之旅。
大同悬空寺赏析
![大同悬空寺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75e92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2.png)
大同悬空寺赏析一、大同悬空寺简介1. 大同悬空寺啊,那可是咱中国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就坐落在山西大同的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
你要是站在它跟前儿,第一反应准是惊叹,这寺怎么就像粘在悬崖上似的呢?2. 这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到现在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啦。
历经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还能保存得这么好,那可真是不容易。
它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你想啊,在一个寺庙里,能看到佛教的佛像、道教的神像还有儒家的一些文化元素,这多有趣啊。
二、建筑特色1. 它的建筑风格那叫一个独特。
整个寺庙就像挂在悬崖上,全靠那些木柱支撑着。
这些木柱看起来细细的,却稳稳地撑起了整个寺庙。
其实啊,这些木柱很多是起装饰作用的,真正支撑寺庙重量的是那些插入岩石的横梁。
这建筑的智慧,真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
2. 寺庙的布局也很巧妙。
它有楼阁殿宇40间,南北两座雄伟的三檐歇山顶高楼好似凌空相望,中间以飞架的栈道相连接。
从远处看,就像一幅立体的画儿,高低错落,很有层次感。
而且它的每个楼阁都有自己的功能,有供佛的,有住人的,还有储存东西的。
三、文化价值1. 在文化方面,悬空寺可是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
前面提到的佛、道、儒三教合一就是最大的亮点。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包容性。
在寺里,你能看到佛像的庄严肃穆,道教神像的神秘,还有儒家文化的典雅。
不同的文化在这里和谐共生,就像一个大家庭。
2. 从艺术价值来说,悬空寺的建筑雕刻精美。
那些佛像、神像的雕刻,线条流畅,栩栩如生。
每一尊雕像都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还有寺庙的门窗、栏杆上的雕刻,都充满了艺术气息,展现了当时高超的雕刻艺术水平。
四、游览体验1. 当你踏上通往悬空寺的栈道时,那种感觉很奇妙。
脚下是万丈深渊,身边是古老的寺庙建筑。
你会小心翼翼地走着,同时又被周围的景色所吸引。
风从山谷吹过,带来阵阵凉意,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往事。
2. 站在悬空寺的楼阁里,透过窗户向外望去,远处的山山水水尽收眼底。
清代皮佛龛赏析
![清代皮佛龛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0c2b25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0.png)
清代皮佛龛赏析清代皮佛龛是一种佛教寺庙的建筑形式,是用于放置佛像、经书等佛教器具的祭坛。
皮佛龛最初源于印度的佛教,随着佛教传入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成为佛教寺庙的常见建筑之一。
清代皮佛龛是皇家寺庙中的一种佛龛,其造型精美,雕刻繁复,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对清代皮佛龛的赏析进行介绍。
一、造型特点清代皮佛龛主要由佛龛台、佛龛柱、佛龛脊、佛龛前柱、底座等组成,整个结构体现了古代中国建筑的雕刻工艺以及装饰技巧。
皮佛龛采用了相当完美的曲线构造,其主要特点是曲线流畅,伸展自然,弧线造型流畅,线条修长。
佛龛台的形状通常略呈半圆形,由一个深凹的台和一个浅凸的台构成,整个佛龛台呈现出协调、和谐的美感。
佛龛脊则是佛龛最明显的装饰,其形状似两只翅膀,托举着佛龛上的佛像,起到了一个重要的支撑、装饰作用。
二、雕刻工艺清代皮佛龛的雕刻工艺是其最大的特点。
佛龛柱、佛龛脊以及其他的雕刻细节都运用了高超的技艺,形成了特别的线条方式。
佛龛柱上雕刻的图案比较多,主要是花卉、动物、人物等,而它的制作技法主要分为“浮雕”和“嵌雕”两种。
浮雕是将雕刻物体的轮廓高出或彫出来,使之凸显出画面形体,同时形成了鲜明的阴影效果;嵌雕则是在雕刻的基础上数采取将所需图案的背景削空,留下图案部分,利用背景和图案间雕刻所形成的深浅印痕配合整个图案来达成的技艺。
三、意义和作用清代皮佛龛是一种重要的宗教建筑形式,体现出了中国文化中的美学理念和佛教信仰。
皮佛龛具有神圣的寓意,它的建立是佛教信仰者向佛祖表达敬意的表现;而它所代表的佛教艺术则具有了很高的审美价值,而在社会发展阶段不断演变和变革,对于代表宗教信仰和文化精神的建筑形式,更是承载了推广宗教和文化的作用,使人们能够更多地参与到文化与信仰中。
总之,清代皮佛龛是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创新,展现出了古代建筑的鬼斧神工和雕刻工艺,具有不可挽回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其形制艺术的精湛和佛教神戒之神圣难筹机智,并具有大量的宗教和文化符号,深受世人爱慕。
游金山寺赏析
![游金山寺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1c287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6.png)
游金山寺赏析金山寺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游金山寺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以领略到中国古老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从建筑特色、文化底蕴和游览体验三个方面对金山寺进行赏析。
一、建筑特色金山寺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南方和北方的设计元素。
寺庙的主体建筑群座落在山坡上,由多座殿堂组成。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雄宝殿,这是金山寺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大雄宝殿气势恢宏,它的屋顶采用了传统的瓦片覆盖,显得古朴典雅。
殿内供奉着一尊巨大的佛像,佛像庄严肃穆,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此外,寺内还有钟楼和鼓楼,这两座建筑高耸入云,给人以震撼之感。
二、文化底蕴金山寺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承载着丰富文化底蕴的佛教圣地。
寺内保存着大量的佛教经典和文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游客可以在寺内品味佛教禅宗文化,体验静心冥想的力量。
此外,寺内还有丰富多样的佛教艺术品,如佛像、壁画等,展示了中国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些文化宝藏使金山寺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三、游览体验游金山寺,除了可以欣赏到寺庙的建筑和文化,还能够体验到独特的游览体验。
一进入寺庙,便能闻到淡淡的香味,这是由于寺内常年燃香供佛的缘故。
伴随着悠扬的佛号声,游客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圣的世界。
在寺庙内漫步,可以感受到宁静与宏伟的交融,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安慰。
此外,金山寺还有一座飞檐翘角的观音阁,从这里可以俯瞰到苏州市的美景,景色优美,令人心旷神怡。
在游览金山寺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寺庙的建筑和文化底蕴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欣赏建筑和文化,游览金山寺还带给我一种心灵的洗涤和宁静。
在这个喧闹的世界里,能够找到一片宁静的净土,让人心情愉悦。
因此,我推荐每个人都来游金山寺,感受这座寺庙带给你的独特体验。
总结起来,游金山寺是一次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寺庙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底蕴让人叹为观止,而游览金山寺也能带给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中国建筑赏析_宗教建筑
![中国建筑赏析_宗教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962cc01616fc700abb68fc2e.png)
•经测量,斗拱断面尺寸为 210X300厘米,是晚清斗拱 断面的十倍。殿檐探出达三 点九六米,这在宋以后的木 结构建筑中也是找不到的。 同时,大殿架架的最上端用 了三角形的人字架。这种梁 架结构的使用时间,在全国 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可列第 一。
大殿建在砖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这种形式 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金厢斗底槽”。内外柱高相等, 但柱径略有差别。柱身都是圆形直柱,仅上端略有卷杀。檐 柱有侧脚及升起。阑额上无普拍枋。
伊 斯 兰 教 建 筑
基 督 教 建 筑
巴 黎
圣 母
院
基 督 教 建 筑 科 隆 主 教 堂
第八讲 佛教建筑
• 一 三大宗教建筑: • 1 佛教建筑 2 伊斯兰教建筑 3 基督教建 筑 • 二 佛教建筑 • 1 佛寺: • 1)佛寺的布局演变和特征 • 关于寺、庙; • 关于前塔后院与前院后塔; • 关于佛教四大名山; • 2)代表建筑: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河北正定隆 兴寺
关于佛教四大名山
• 舍宅为寺时附属的一些花园等小型园林,成为早 期现成的佛寺园林。《洛阳伽蓝记》中有形象的 描述。随着僧人坐禅习静的需要,新建佛寺每选 址于山林名腾之区。据《高僧传》记载,东晋太 元年间,慧远在庐山营建东林寺时,就有意识地 在大自然景观中设置人工的禅林小景观。这是创 建佛寺园林的早期记载。 •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文殊道场五台山、普贤道场 峨眉山、观世音道场普陀山、地藏道场九华山。 • 佛寺进入山林,不但获得理想的环境,也使佛寺 得到了发展,山林得到了开发。
东大殿是该寺主殿,位于最上 一层院落,在所有建筑中位置 最高,建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 即公元857年,距今1100多年, 堪称国宝。从建筑时间上说, 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 元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 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 中居第二位。
醴泉寺记赏析
![醴泉寺记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a11d7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a.png)
醴泉寺记赏析醴泉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佛教寺庙。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美丽的庭园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醴泉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寺庙内的主要建筑群坐落在一片青山绿水之间,环境幽雅,景色宜人。
寺庙的整体布局呈南北走向,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独特。
寺庙内的佛殿、钟楼、鼓楼等建筑都是以中国传统工艺精心建造而成,展现了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在醴泉寺的佛殿中,供奉着各种佛像,其中最著名的是一尊千手观音像。
这尊佛像高约10米,由一块整块的花岗岩雕刻而成,栩栩如生。
佛像周围摆放着香炉和莲花,散发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
每年,成千上万的信徒和游客都会前来这里参拜、祈福,感受宁静与虔诚。
除了佛殿,醴泉寺的庭园景观也是其吸引游客的重要特色之一。
寺庙内的花园种满了各种花卉和树木,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
春天,樱花绽放,围绕着佛殿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夏天,莲花盛开,池塘中的莲叶随风摇曳,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秋天,枫叶变红,整个寺庙被红叶覆盖,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冬天,雪花飘落,将寺庙装点成银装素裹。
此外,醴泉寺还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址,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寺庙内保存着大量的佛教文献和古代书籍,是学习和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每年,寺庙还会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佛诞节庆典、禅修体验等,吸引着许多文化爱好者前来参与。
总的来说,醴泉寺是一座值得赏析的寺庙,它不仅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丽的庭园景观,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来到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宁静与虔诚,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无论你是佛教信徒,还是文化爱好者,醴泉寺都会给你带来一次难忘的体验。
建元寺赏析
![建元寺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73abe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2.png)
建元寺赏析
建元寺是一座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佛教寺庙,始建于南朝梁代,历经多次修缮,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建元寺是南京市内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也是南京市的文物保护单位。
建元寺的建筑风格独特,寺内的建筑物主要分为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鼓楼、禅房等几个部分。
其中,大雄宝殿是建元寺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典型的唐代建筑,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气势恢宏,令人肃然起敬。
建元寺的园林景观也是其特色之一,寺内的园林布局以山水为主,山水相映成趣,景色宜人。
寺内的梅花园、竹林、荷塘等景点也是游客们喜爱的地方。
建元寺还有许多历史文物,如唐代的石刻佛像、明代的铜钟、清代的石碑等,这些文物不仅是建元寺的珍贵财富,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
除了寺内的建筑和景观,建元寺还有许多有趣的传说和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建元寺的石狮子”,传说这对石狮子是唐代高僧鉴真带来的,它们一直守护着建元寺,历经千年不倒,成为了建元寺的象征。
建元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寺庙,它不仅是南京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来到建元
寺,不仅可以欣赏到寺内的建筑和景观,还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佛教建筑赏析
摘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而“文化又
是旅游的灵魂。
佛教在历史的长河中,与民风相交汇融合,其寺院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佛教寺院建筑精美、壮丽,不仅具有佛教的特征,还体现出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特色,是中华文化宝藏的一部分。
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展示出文化与自然所赋予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宁静与韵味,佛教建筑在东方地平线上已经投下了磅礴而巨大的历史侧,。
它映射出的美学精神以及对人生的终极关怀,都蕴藏在了高超的土木结构科技成就与迷人的艺术风韵之中,铸就了高雅的理性品格和深邃的哲学境界。
关键词:佛教;建筑;审美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
互融互补的文化,宗教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挥了极其重
要的作用,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文化与旅游接下了不
解之缘,其中佛教建筑的庄严肃穆、雄伟大气更是给旅游者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和极大的审美享受。
佛教建筑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内容,当它们成为古迹为我们所欣
赏时,其人文内涵亦融进山水风景之内,成为山水文化的一部分。
佛教建筑以其特有的形式美给山水增添了特异的声色和韵致。
在我
国,五台山、峨眉山等佛教四大名山、莫高窟、龙门窟)等四大石
窟名扬天下,陕西宝鸡法门寺等佛教圣地都是旅游文化精品,都放
射着历史文化灿烂的光芒,展示出佛教文化与旅游的完美结合
一、佛教建筑历史
寺庙是中国佛教建筑之一。
起源于印度的寺庙建筑,从北魏开始在中国兴盛起来。
这些建筑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宗教的兴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修建的第一座寺庙---洛阳白马寺。
从早期佛教到唐朝初,中国的佛家寺庙主要是以佛塔为中心的廊院式建筑群。
据《魏书·释老志》,“自洛中构白马寺,盛势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
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式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
”从西晋到唐末共建寺院10万座左右。
据《广弘明集》上说,当时的普通佛寺有500多人左右,小寺有百余人,最大的寺院有上万人,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
寺院在我国分布甚广,从繁华的城市一直到广大的乡村,都建有寺院。
山寺一般都建在山林之间,有的建在山下,有的建在山腰,还有的建在山顶端,这由各寺选择相宜之
二、佛教建筑构造
寺院主要殿堂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方丈室等。
东侧有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房、茶堂、延寿堂等。
西侧多为接待云游僧人的禅堂等。
一些大寺院,门前还有放生池。
许多寺院都在深山密林中,所以第一道门便称“山门”,而三、山音近,故此一般山门又由三道门组成,象征佛教的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
天王殿内,两旁四大天王,中为袒胸
露腹的大肚弥勒佛,潭柘寺一副对联写他: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弥勒佛身后为韦驮将军。
韦驮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是佛教护法神。
韦驮背对弥勒佛,面向大雄宝殿,降魔伏鬼,保护佛法。
大雄殿供奉主尊释迦牟尼像。
释迦佛或毗卢佛或接引佛,有的供三尊佛,或三世佛(中释迦佛、左东方药师琉璃光佛、右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或三身佛(法身、报身、化身)。
主尊两侧,常有左右胁侍,即老“迦叶”、少“阿难”,或塑文殊、普贤两菩萨。
殿内东西两侧面,多塑十八罗汉像或二十诸天。
寺院的用地大小,与其建筑物的配置疏密,关系也很重要。
若有广大的建地,便可见其开朗雄伟之势,让人有进入灵山胜境的感受,殿堂高大,三门巍峨。
不论是寺院包山如镇江的金山;或者四面皆环山抱寺院,如坐于莲台的九华山及五台山;也有三面皆山,如太师椅,都让人兴起遗世独立、绝尘超俗之思。
唐高宗时代建于长安城南平原的大慈恩寺,共有十余个院一千八百九十七间殿宇房舍,也是壮大雄伟,气象万千,有类于净土变相呈现于人间。
但是也有限于山区及市区的地形地幅,就得运用巧思,以影壁、照壁、墙垣、曲径等作陪衬,使人不至于一眼看透全寺景观,虽然纵身很浅,横面不宽,依旧让人有幽静、深邃、隐密、安定的感受,例如我所见的五台山镇海寺,那是章嘉活佛的道场,给我印象非常深刻。
其实,在大寺院中,也宜有若干局部的小院,在大统一的原则下,可让它们各别自成一格,各具特色。
三、佛教建筑文化
中国的古建筑是灿烂的中华古代文化艺术中,最具独特魅力的部分是中国古文化,古文明的象征,它凝聚着中国古代各阶层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无论个体建筑还是群体建筑都是一个民族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诸条件的综合产物,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完美结合,因此古建筑的存在已远远超过了其作为建筑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佛教建筑反应了宗教文化。
,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宗教带给人们心灵的慰藉。
宗教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不可磨灭的绚烂一笔。
中国宗教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
是世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宗教,无论流传到哪里,都能与当地民风结合,发展为适于当地的佛教。
佛教传入中国的情形也不例外,在1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奔流融汇的结果,不但令原本富丽灿烂的中华文化再增内涵,也使得佛教教义在中国人勤劳务实的民风助长下,得到更实质的开展。
这些,我们都可以从对历代佛寺建筑的研究中一窥端倪。
例如:中国的佛寺由早期摹仿印度及犍陀罗艺术的回廊寺宇建筑,到佛教极盛时期的中国宫室形制,乃至元、明、清时期的藏传佛教受中国札制制度影响,它的总体布局不仅显示了佛教艺术与民族传统的融合程度,更可由其材质、样式等来考察当时建筑结构及装饰美学的发展情形。
并且,从壁画绘制、塔殿楼阁、弘法讲堂、石质经幢的相继盛行,则能看出每个时代、地域对佛教的需求各有不同,换言之,也就是佛教能因应时代、地域的需求,来发展其“普度众生”的效果。
无论是一草一木,或一砖一瓦,都蕴藏着无比丰沛的生命力量。
四、佛教建筑审美
第一是自然风光之美。
佛教寺庙多建在风景秀丽的地方,依山傍水,林草繁茂,鸟语花香,曲径通幽,使大自然的动静在这儿和谐共存。
在这里能领略到大自然之美,能激发我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
第二是人文景观之美。
名山胜景之中的寺庙,是人们思想智慧、劳动创造的人文经典。
佛教建筑特有的线条和色彩极富形式美,比如掩映于山林之中的寺院以及塔刹,在线条上,往往打破了山峦起伏与绿波伸延的节奏,远远望去,一片寺院往往成为线条延伸的一个暂停点,高耸的塔刹又突兀打破蓝天与绿山的分界线,使画面产生了变化,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在色彩上,寺院屋顶、屋檐往往镶以暖色的琉璃瓦,再配以土红色的门栏窗棂,塔刹或以青砖,或以红砖,或是木构而涂以红色,与整个山林和谐共荣,相得益彰,真是:“动人春色无须多,万绿丛中一点红。
”无论是精心布局,还是巧妙构思;无论是建楼修阁,还是造佛塑像;无论是晨钟暮鼓,还是经文书画,一切都把人文的关怀、人文的元素自然流畅地组合在一起,充满了历史文化的美感。
加上这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交相辉映,给人以天上人间的快乐感受。
第三是精神享受之美。
佛教宣扬转世轮回的善恶因果之说,其目的是“神道设教,戒恶扬善”,以人们的顿悟和修行唤起公平正义、和睦相处的良知。
在精神上有着博大之美。
例如它超出尘世,站在宇宙的角度来看待人间万象,虽有些玄虚,但其胸怀是博大的。
再如它认为最高精神境界是“四大皆空”,没有自我、私欲、争名夺利之苦,虽有远离现实之弊,但其精神是高尚的。
佛教更多的是人生哲学、道德、情感等泛神论的东西,开悟灵性、净化人心、修养道德、乐行善施,与现实比较贴近,突出的表现为宽容、仁厚、
理智、通达、和平、信义。
这种传统的精神之美,对人们陶冶性情、加强修养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大章.中国古代建筑史话[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2]薛林平.中国佛教建筑之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张驭寰.中国佛教寺院建筑讲座[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
[4]王其钧.宗教建筑[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1]孙大章.中国古代建筑史话[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2]薛林平.中国佛教建筑之旅[M].中国建筑
[3]唐鸣镝、黄震宇、潘晓岚.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J].2003.8.
[4]方立天.中国佛教文化[J].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