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 ppt课件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19张PPT).ppt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元曲,领略一下元曲那醉人的风采。
知识储备
作者简介
元代戏曲作家,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与关汉卿、郑
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元初作家中散曲流传得最多的一个。作
品豪放清逸,在他的作品中,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
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为“秋思之祖”。杂剧以《汉宫秋》
文本学习
合作学习
1.第一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2.“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 到怎样的作用? 3.第三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小令中起何作用? 5.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本学习
合作学习
枯藤老树昏鸦
1.第一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融情于景的写法,渲染了凄凉、萧
几根枯藤缠绕着一棵棵秃树, 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 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 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 秋景。
文本学习 用 自 己 的 语 言 描 述 你 读 出 的 画 面
整体感知
示例2: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 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 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 向远方踽踽( jǔ)而行。
天 净 沙
·秋Biblioteka 思马 致远
新课导入
散曲是元代的新诗体,是在民间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可以配乐 歌唱的长短句歌词,以后文人相继大量写作。散曲分小令与套数两 种。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套数又叫“散套”,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 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一套至少两支曲子,多的可达三四十曲,没 有定数限制,但必须是同一宫调,而且要一韵到底。在结尾有“尾 声”,以表示首尾的完整和音乐的终结。散曲的长短句形式较词更 为灵活自由,最短的有一字句、二字句,最长的可有二三十字为一 句的。句中可以有衬子,使唱词生动、通俗、口语化。
天净沙秋 ppt课件
天净沙•秋
(元代)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
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
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
黄花。
天净沙秋
5
解诗题
元曲:我国古代继唐诗、宋词之后盛行于元代 的一种文学体裁。可分为剧曲和散曲,其中散曲又 分为“小令”和“套数”。
杂剧
元曲
小令
散曲 套 数
《天净沙 •秋》为“小令”,“天净沙”:曲牌名;“秋”,曲的题目。
秋天红色的叶子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雁影掠过
秋霜打白的小草
金黄的花朵
天净沙秋
12
理解句子的意思
孤 落残 轻老寒
写出了环境的萧 瑟和冷清
天净沙秋
13
悟诗情
1、理解第一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这是作者见到的真实的秋景图。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
写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分别用了 村,日,霞,烟,树,鸦六个景色,构 成这幅秋景图。 “孤,落,残,轻,老,寒”,含蓄地表达了萧瑟、凄 凉,伤感之意。
天净沙秋
30
3、色彩感的不同:秋思整首词里没有一个颜色的词,但是 整体看确是灰色的;但是秋里面却有“青、绿、白、红、 黄”等色彩,同样说明了作者的心情是不一样!
4、情感宣泄的程度不同!秋思和秋相比,知道秋思的人 是占多数的,这也说明了秋思这首词更被大家认同,其 主要原因就是这首词通过白描的方式,描绘那些让人感 觉昏冷幽暗的事物,来点出作者心里(其实也是所有普通 人)对秋天的那种肃杀的悲冷,而情感上要欢快多的秋, 在人带来的情感宣泄的撞击力上,要比秋思稍逊,所以大 家更容易记住秋思。
天净沙秋
24
练习:
《天净沙·秋》
•1、第三句写的鸿雁有什么有什么特点? 从大雁的这些特点你体会到了什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天净沙·秋思》 课件(共18张ppt)
从信而见疏愤而投江的屈原
悟
壮志难酬早生华发的苏轼
读
惨遭宫刑、苟活忍辱只为著书立说的司马迁
以生活为炉以苦痛为碳的曹雪芹
怀才不遇 英雄失路
行
在孤
悟
路独
读
上者
的
初 读
枯藤/老树/昏鸦
\ \-- \ \
古道/西风/瘦马
\ -- \ --
断肠人/在/天涯
\ - - \ -- 小桥/流水/人家
--- \ 夕阳/西下
这首小令就是一幅名为《秋思》
初
的中国画。如果你是画家,你的
读
画中会描绘哪些景物呢?
枯藤
小桥 流水
人家
昏鸦
西风
老树
瘦马
古道
景中序
赏 读
背景 分景
分序
总序 由
及
景中序
赏 读
背景
夕 阳 西 下
分景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 马
分序
由下到上
总序 由
由近及远
及
由远方到眼前 远
天人断西夕瘦西古人流小昏老枯 涯在肠下阳马风道家水桥鸦树藤
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 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 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 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景中情
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 字描摹形象,不重词 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天净沙· 秋思
天净沙· 秋思
赏 枯藤/老树/昏鸦, 读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ppt课件
体裁介绍
曲是元朝成就最高的文学样式,分为杂剧和散 曲。杂剧属于戏剧,用于演出的作品。散曲分 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小令只有一首曲,套 曲则由若干曲子连缀而成。
作者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与关汉卿、郑 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有曲状元之 称。年轻时有“佐国心,拿云手”之志,热 衷功名,却怀才不遇无法实现,漂泊半生, 终于看透了元朝的阶级统治,知道自己作为 一个汉人是无法再蒙人统治的王朝中出人头 地的,于是退隐山林,过起了“林间友,世 外客”的生活。
道。 ➢⑤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
伤的旅人。 ➢⑥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疏通大意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干枯的藤、衰老的树,黄 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 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 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 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悲 伤到极点的漂泊人还远在 天边。
在每个单字的名词前都用一个形容 词来修饰,既带有浓厚的主观感情 色彩,又减低了意象的密度,从而 在情感的表现与渲染上,造成一种 强大的聚合效应,即“意象的和 弦”。
小桥、流水 、人家——温馨、雅致、宁静、详和
整体感知
5.整体上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读完给人什么感受? 诗歌中原本看似并无关联的九种景物统一在一个画面中, 虽然画面不尽相同,但整体意境十分和谐,都表现了秋景 的悲凉肃杀,漂泊游子的羁旅之思,构成一种苍凉凄苦惆 怅的意境。 冷清、寂寥、孤单、寂寞的感觉。
整体感知
前三句运用了什艺术手法? 意象叠加法,列锦。 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
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 达情感的一种修辞。
天净沙秋思课件(共34张PPT)
三读 比较探究 反思升华
学习思考
1、写景与抒情是什么系?前三句在写景抒
情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烘 托
学习思考
写景 抒情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荒凉 温馨 对比 恬静 反衬
。题目
2.《天净沙·秋思》作者
马,致是远元代著名
、 杂剧作。家他与 散曲家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
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
称为“ 秋思之”祖。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
是:
枯藤、老树、,西最风能触发旅人(游子)思
乡之情的景物是: 。 体现人“家思”字的一句是:
。
断肠人在天涯
•“小桥”一句推出一幅恬静温馨的画面,与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 引动游子的乡思。 •“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
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 最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点出了时间,并照应
了上文的“昏”字。“断肠”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 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就
把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因此,被后人 称赞为“秋思之祖”。
根据《天净沙 秋思》中的
情景,发挥自己的想象,用 语言描绘一幅“天涯游子思乡 图”
当堂检测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 小。令 天净沙
是 曲牌秋名思是散曲的
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21张PPT).ppt
寓情于景
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 “枯藤、老树、昏鸦、西 风、瘦马、夕阳”等景物 中,充分表达了漂泊天涯 的孤寂愁苦之情。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 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 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 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 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 术特征。 表达了作者孤寂愁苦、 思念家乡之情。
意象并列 用九种景物并列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 整的画面,没有动词、关联词,给读者 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多的想象自由。
为什么马致远的小令似乎更能打动人?
因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情绪、情感特点(惆怅、忧愁、悲苦)鲜明,这 和曲中的一系列富有这类情调而且妙合无痕的事物有着密切关系。其他三首比 较模糊,甚至不统一,如白朴描绘的画面色调与抒发的情感大相径庭。“断肠 人在天涯”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其他三首没有这么醒豁的“诗眼”。而且这一 句使全曲进入了人的心灵,显出情感的深度,其他三首基本上或较多地停留在 视觉图景的表层。
原文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
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
(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
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 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 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 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 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 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 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 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1张PPT).ppt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识记其中生字词,正确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正确译讲诗文。(重点)
2、品析重点诗句,体会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重.难点)
了解感知
1、结合课下注释掌握诗歌文学常识。
马致远,字 千里,号 东篱 ,元代大都 人,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与关汉 卿、白朴、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 有文场曲“状元 ”之称。杂《剧汉宫有秋》 、《青衫泪》
深入学习
理解课文内容,赏析名句,体会作者 思想感情。
1这首小令写了几种景物?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 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夕阳
这首小令描绘 了一幅绝妙的 深秋晚景图, 真切地表现出 天涯沦落人的 孤寂愁苦之情 。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2 赏析“枯藤老树昏鸦”一句。
“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的秋景, 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昏 鸦”的出现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悲凉气 氛。
3 “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句为全篇的主旨句、诗眼。
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道出了天 涯游子之悲。“断肠”一词为全篇主旨所在, 形象地表现了思乡的程度,是千古传诵的 佳句。
等十五种,散曲有辑本《东篱乐府》一 卷。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 “秋思之祖”。
写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 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 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 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也在羁旅途中, 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 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 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 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 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 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 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 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 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牛刀小试
1 这首小令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色?
提示:枯藤,老树,昏鸦,夕阳
秋季傍晚的景色。
A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是()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 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 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 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 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 愁绪。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教学任务
掌握基本文学常识 掌握重点字词 理解全诗主要内容和诗人思想感情
问题导入,背诵全诗
掌握基本文学常识
抢答开始 ‘
诗歌的体材有哪些?
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 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 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欣 赏
仔细体味百态情感
认真掌握重点字词
天净沙·秋思
枯萎的枝蔓
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古老荒凉的 道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形容悲伤到极 点
天边,指远离家乡 的地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ppt课件
简约与深细相依
至于游子为什么飘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 意,尽可听凭读者自己去想像。这首小令,确实不愧为言简 意丰、以少胜多的佳作。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 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 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 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 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 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 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作者没有写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 写这些事物与游子活动的关系,但读者又可以想像得到,并 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 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河楼》 读古人思乡的诗句,还会联想到哪些?你有什么感想?
24
21
你能从课外阅读的古诗词中找到一些如《天净沙•秋思》一样采用意象并列写 成的诗句吗?
❖ 【示例】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的《绝句》) ❖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的《燕歌行》)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静景与动景相映
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 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 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 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 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 末一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 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这正是相互映 衬的妙用。
5
第4课《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2张ppt)
第4课《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2张ppt)(共22张PPT)同样的秋天,不同的感受。
看过了曹操的秋天,让我们走进马致远的秋天——《天净沙·秋思》4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2、展开想象,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
3、结合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知识卡片元曲.小令“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
元曲继唐诗宋词后兴起, 是元代的新诗体。
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散曲分为套数和小令。
《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此曲是元代小令中的名篇。
(小学课文:《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朗读活动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诵读诗歌,把握字形,读准节奏。
朗读活动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诵读诗歌,把握重音,读出感情。
朗读活动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诵读诗歌,读清层次。
说读活动枯藤:干枯的藤蔓人家:农家。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旅人,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结合解释,读懂意思说读活动参考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农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品读活动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栖昏鸦,小桥流水傍人家。
古道西风行瘦马,夕阳西下走天涯。
男女比读,体会原诗特色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第4课《天净沙_秋思》课件(2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是元代的新诗体, 分为散曲和杂剧。《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散曲的题目。
杂剧(戏剧)
“曲”分类
散曲
散套:由若干曲子相联而成的 组曲
小令:只有一支曲子
6
2、读准字音 3、读准节奏,注意押韵 4、全班齐读,读出情感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结束语: 秋思之美,美在意境,美在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孩子们,也许现在的大家对故乡还没有特别的感悟,但有一天,你们
背上了行囊,走向了远方,寻找属于大家自己的世界。你会发现,无论这 世间多么繁华,都比不上家人欢聚时刻的热闹;无论走过的旅途有多么美 丽,你,最喜爱的还是那条归家的小路。所以,孩子们,请珍视我们现在 的点点滴滴。因为,若干年后,在那个秋风拂过瞬间或是月亮升起的夜晚 ,这些往事都将成为我们心中最柔软的伤痛与甜蜜。
16
6.《天净沙·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品中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色调、天伦之乐 与羁旅之苦,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彩。
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 ,动静结合,相互辉映。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 暗,相反相成。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 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艰难凄苦,感情上也成鲜明对照。
22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枯藤老树昏鸦”中三个景物,给人以萧索,寂寞,悲凉的 感受。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写沿途所见温馨人家,一扫游子内心 的悲凉。
C、“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抒游子的心理感受。 D、整首小令表达了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的感情。
《天净沙秋思》PPT优质课件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慢慢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课后作业
1、把小令改写成一小短文;2、阅读比较本小令与《天净沙·秋》(白朴)。天净沙①·秋 孤村落日残霞②, 轻烟老树寒鸦③, 一点飞鸿影下④。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残霞:晚霞。 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绘一绘
枯藤
秃树
秋风
寒鸦
小桥
流水
农家小屋
古道
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点明时间,与“昏”呼应。
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天涯,指天边,极远的地方。
断肠,点睛之笔,点明全文的感情基调。
⊙这又是在一个什么大的背景之下呢?
夕阳西下时间愈来愈晚,光线惨淡、昏黄,更使以上景物倍添迟暮苍凉的氛围
⊙结句点明了什么?
同学们下课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巨地前行。
夕阳慢慢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枯藤老树昏鸦
枯,枯萎。
枯、老,象征迟暮。
老,僵老。
乌鸦,凄凉、哀怨、不祥之象征,往往与生离死别结下不解之缘。
昏
点明时间
表明状态
小桥流水人家
旅途所见之 实在景象
内心向往之 精神家园
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
部编版七年级课件PPT模板
课前导读
作者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大都人,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有文场“曲状元”之称。杂剧有《汉宫秋》、《荐福碑》、《青衫泪》等十五种,散曲有辑本《东篱乐府》一卷。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 秋思》ppt课件共28张
重点学习
发挥想象,最后一句描绘了怎 样的画面?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 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 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 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 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 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采取 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 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明对比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乡间图景,以此烘托出漂泊天涯的游子对家乡 的思念以及游子倦于漂泊的愁苦之情。
谢谢大家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三幅画面,为旅人的上场提供了条件, 有路便有行人,有马更有人。所以, 接下来,作者才把笔触伸向遥无归期 的旅人。“断肠人在天涯”,旅人的哀 愁油然而出。
重点学习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和同学讨论 一下《天净沙·秋思》这首诗的主题。
重点学习
课文主题 《天净沙·秋思》:勾勒了一幅凄凉萧条的秋景图像,以及与之形成鲜
代表作:《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
马致远自幼接受儒家教育,饱读诗书,勤
马
学六艺,遵循礼乐,对古琴艺术情有独钟,
致 远
作为一个传统文人,马致远推崇与喜爱古
琴的同时认为音乐具有陶冶情性、调节心
情、解闷忘优的作用,而且其散曲思想内
容丰富,涉及元散曲中的咏史、叹世、归
隐、闺情、叙事诸题材,并各具成就,拓
天净沙•秋思
七年级上册
元 曲
说起元曲大家,很多人会想起马致远这 个名字。他是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 之一,一生留下很多抒发怀才不遇或羁 旅漂泊情绪的作品。他的经典名句至今 被人所传颂:“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
4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2张PPT).ppt
思考探究
《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 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 有怎样的感受?
[参考答案] 这首散曲的语言富有特点,基本上是名词的连排(只有
最后一句的“在”例外),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 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这些意象的共同之处在于衰败、 荒凉,缺乏生气、活力,作者由此写出了“断肠”的凄切心情。
品一品
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 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 些景物都是扣着什么来写的?
前者描绘了一幅凄凉深秋晚景图; 后者描绘了温馨恬静的景象; 情。
赏一赏 1.诗人为什么要写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
以乐景写哀情, 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和思乡。
元曲 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
和散曲两部分。
散曲 金元时期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
体,用于写景、叙事、抒情。包括小令和散套两 部分。小令是单个的曲子,跟现代的歌词大致相 近,是按曲调创作的,每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 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都不相同。课文中所选的 元曲,就属于这种形式。
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
译 鸦,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古旧的 文 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形容悲伤到极点。Biblioteka 天边,指远离家 乡的地方。
译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 文
诗词品读
“枯”“老”“昏”等词营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气氛,
色彩之妙:“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这几个词,色彩明丽,景色清和,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天净沙 秋|人教新课标 (共18张PPT)
( 2 ) 映着夕阳的余晖,一个黑色的雁影, 在天幕中疾习而下。
本曲通过描绘一幅景色从 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 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积 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 态度。 这首曲子被称之为 “秋思之圣”。
天净沙·秋
白朴【元代】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
元代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 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 的罗列,就把浓重的深秋色彩 ,刻画得淋漓尽致。有情有景 ,情景交融。因此被后人称赞 为“秋思之祖”。
(三)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句大意,并会用自 己的话表达出来。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残霞:晚霞。 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一点飞鸿影下
(1)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 只大雁,飞下地面。
元曲:我国古代继唐诗、宋词之后 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学体裁。可分为杂 剧和散曲,其中散曲又分为“小令”和
“套数”杂。剧
元曲
小令
散曲 套 数
《天净沙 •秋》为“小令”,“天净 沙”:曲牌名;“秋”,曲的题目。
天净沙•秋
(元代)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 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 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 黄花。
学习古诗词的方:
反复朗读了解诗意 品味语言,感悟意境 情景交融,体会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 烟老树寒鸦,一点飞 鸿影下。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天净沙﹨秋 黄花。
曲牌名
天净沙·秋
快消散的晚霞
元 白朴
天寒归林的乌鸦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树老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天净沙秋
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 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 抟高卧》七种。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 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 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 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 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C 一点飞鸿影下
D 白草红叶黄花
•3、最后两句,作者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
(颜色) (绚丽多姿、五彩缤纷、色彩斑斓……这就是秋的绚丽多姿。
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号东篱,元曲四大家 之一,被誉为“曲状 元”,因为这首小令, 被称为“秋思之祖”。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
思考 1、作者以“秋”为名,曲中哪些字、词 能直接点名秋意。请在文中找一找。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 鸿影下。 青山 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
思考
2、除了描写有着明显秋 意的景物外,还描写了 哪些景物。
答:孤村、落日、 残霞、轻烟、老树、 寒鸦、飞鸿、青山、 绿水
• 这些景物中“飞鸿” 是指什么?
画面中的“一点飞鸿” 暗喻作者本人。 他不愿意在朝廷中谋 职,只希望自己像一 只展翅高飞的鸿雁, 飞离那种萧瑟、冷清、 没有生气的地方,寻 找到自己感到满意、 有生机的乐土
天净沙秋
中心
• 本诗通过描绘一幅景 色从萧瑟、寂寥到明 朗、清丽的秋景图。 抒发了作者寄情于山 水,在孤寂中享受美 景的情致,表达了作 者积极向上、乐观开 朗的处世态度。
天净沙秋
太阳渐渐西沉,黯淡的晚霞映照着远处安静 的村庄,一片孤寂,一片冷清。
炊烟淡淡飘起,几只天寒归来的乌鸦栖息 在老树上,不时发出几声令人心酸的啼叫。
忽然,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顺着大雁飞去的方向远远望去,山峦青翠, 河水碧绿;河边,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 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显得格外美丽。
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天净沙秋
作者简介 元 白朴
白朴(1226~1306)元代戏曲作家、词人。
字太素,号兰谷,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他是今属山西省河曲县人,出生于金末一
个官僚家庭,在年幼时遭遇金亡变故,与父母失 散,随父母好友著名诗人元好问流亡山东,得到 元好问的培育。长大后,拒绝仕元,迁居金陵 (现在南京市),过上了纵情山水,以诗酒为乐 的隐居生活。
天净沙秋
马致远简介:
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 被誉为“马神仙”,大都(今北京)人。他是 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 “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与关汉卿、郑光祖、 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散曲家、 戏曲作家。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 的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马致远著有杂 剧十五种,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 天净鸿沙影秋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思考
3、这些景物描写体现出秋的什么特点?
答:“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 寒鸦”这些景物中透着秋日黄昏孤寂萧 瑟的氛围,有一点暗淡和冷清。
而“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青绿 白红黄五种颜色,山水草叶花五种景物, 五彩缤纷,鲜艳明丽,开阔明朗,充满 活力生机。
天净沙秋
理解句子的意思
•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黄花。
白草
红叶
黄花
天净沙秋
理解句子的意思
•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青色的山岱和碧绿的湖水,还有 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白色小草、红色 枫叶和黄色菊花。显得格外美丽
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秋意之圣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
元.
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
(元代)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
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
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
黄花。
天净沙秋
解诗题
元曲:我国古代继唐诗、宋词之后盛行于元代 的一种文学体裁。可分为剧曲和散曲,其中散曲又 分为“小令”和“套数”。
杂剧
元曲
小令
散曲 套 数
《天净沙 •秋》为“小令”,“天净沙”:曲牌名;“秋”,曲的题目。
天净沙秋
3、这幅图,也是秋景。这就是作者心中美好的 地方。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是一个怎样 的秋天呢?
它由”,山,水,草,叶,花“组成。分别用了 ”青,绿,白,红,黄“五个表达颜色的词来修饰 。
生读体会,这个秋景与前面的秋景对比,你有 什么感受?
这幅秋图,是明朗、美好、色彩斑斓的。
天净沙秋
理解难点
天净沙秋
知作者:白朴,元代山西人,长大后生活在山东。 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 家”。
❖ 小资料:
白朴,出身于金国的一个官僚士大夫家庭,元灭金后, 蒙古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残暴掠夺,使他对朝廷充满着厌恶的 情绪,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 利的争逐。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河南宣抚使入中枢的史 天泽推荐白朴为官,被他谢绝。从此白朴抛弃妻子,弃家南 游,寄情于山水之间,更以此表达他永不当官的决心。这首 曲子正是写于1261年,作者这年36岁。
天净沙秋
练习:
《天净沙·秋》
•1、第三句写的鸿雁有什么有什么特点? 从大雁的这些特点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点:说明远,高;影下:说明速度快。) (大雁在振翅高飞,大雁的动感美等。这就是冷清之境中的秋的“活力”。)
2、在这首小令中,以动感打破画面沉寂的句子是( C )
•A 孤村落日残霞
B 轻烟老树寒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秋天红色的叶子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雁影掠过
秋霜打白的小草
金黄的花朵
天净沙秋
理解句子的意思
孤 落残 轻老寒
写出了环境的萧 瑟和冷清
天净沙秋
悟诗情
1、理解第一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这是作者见到的真实的秋景图。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
写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分别用了 村,日,霞,烟,树,鸦六个景色,构 成这幅秋景图。 “孤,落,残,轻,老,寒”,含蓄地表达了萧瑟、凄 凉,伤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