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特点与西方古代建筑特点的区别
关于中西古建筑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中西古建筑特点及其文化内涵古建筑是一个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方古建筑各具特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从中西方古建筑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两个方面来探讨古建筑。
中古建筑特点及其文化内涵中古建筑是指我国古代建筑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其主要特点有:1. 木结构和石构古代中国的建筑结构采用了木构和石构结合的方式。
木构结构主要指榫卯结构,将木料用口榫和楔子等连接起来,不需要任何金属连接件。
石构结构主要指石垛和拱券结构。
这种构造方式具有很高的耐震性和抗风度,古代中国的建筑几乎没有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
2. 建筑形式多样中古建筑的形式多样,有大木构建筑、木构构架建筑、石拱桥建筑、塔楼等。
其中的建筑形式非常独特,从小到大,简单到复杂都有。
3. 色彩丰富中古建筑在色彩的运用上非常丰富多样。
主要有青、黑、白、红、黄五种常用颜色。
这些颜色都是用天然矿物和草木材料的染色剂制成,能够保持长久的耐久时间。
中古建筑的文化内涵也非常深厚。
首先是宗教文化内涵,我国古代建筑的一部分被用于宗教活动,例如寺庙、塔楼、道观等,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的宗教文化和哲学思想;其次是宫殿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杰出代表。
古代帝王的宫殿与朝臣的房屋都有独特的设计和建造方式,传承了中国的文化和传统;第三是民俗文化内涵,中国的别墅、庭院和房屋都代表着我国的民俗文化,如四合院、扬州园林、苏州园林等,它们代表了丰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内涵。
西古建筑特点及其文化内涵西古建筑是指西方国家的古代建筑文化,主要分为希腊建筑、罗马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和哥特式建筑等。
其主要特点有:1. 简约明快西古建筑在设计上秉承了简约明快的风格,它们拥有整个建筑群的清晰度和结构简单度。
例如,希腊神庙大多采用了盖瓦构造,罗马建筑围绕着中央广场建筑,体现出了结构和布局上的优雅,哥特式建筑采用了高大、苍劲的设计风格,突显出优雅和威严感。
中西方建筑的区别
中西方建筑的区别建筑是各个国家和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中西方建筑在风格、构造和文化内涵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结构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探讨中西方建筑的差异。
一、建筑风格中西方建筑风格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建筑形式和装饰上。
在中国建筑中,我们常见到的是传统的斗拱、飞檐、琉璃瓦等特色装饰。
古代中国人注重建筑的层次感和比例美,通过飞檐、斗拱等装饰来突现建筑的庄重和威严。
相比之下,西方建筑更加注重简洁和对称。
希腊柱式、拱门和尖顶等装饰成为西方建筑的特色。
除了装饰风格的差异,中西方建筑的庭院布局也存在巨大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倡导“四合院”的布局,将建筑围绕一个中心庭院布置,形成内有天地之内的空间。
而西方建筑通常采用开放式的布局,注重建筑和环境的对话,大面积使用落地窗和露台,使室内外景观有机结合。
二、建筑结构中西方建筑的结构形式也存在很大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普遍采用木结构,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通过榫卯结构将木料和木构件连接起来。
这种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韧性,能够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
相比之下,西方建筑更多采用石头、砖块和混凝土等材料,通过砌筑或浇注实现建筑的坚固和稳定。
在建筑结构上,中西方也存在着不同的设计理念。
中国传统建筑追求“虚实结合”,即将建筑分为实体部分和虚幻部分,在视觉上给人以层次感和变化感。
而西方建筑更加注重形式和功能的一致性,追求简约和实用,遵循“形式从功能而来”的原则。
三、文化内涵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影响了建筑的风格和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的是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反映了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
建筑中的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较为丰富,从屋顶上的装饰到院落布局都带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比之下,西方建筑更加注重个体的需求和生活方式。
建筑被视为功能的延伸,体现了西方人追求人权、自由和民主的思想。
总结起来,中西方建筑在风格、结构和文化内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中方建筑注重庄重、威严和天地合一,强调层次感和象征意义;西方建筑则更加简约、实用和自由,强调个体需求和功能性。
中西建筑文化比较
中西建筑文化比较建筑是一项复杂的艺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建筑风格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同时,建筑文化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和思想。
在中西方建筑文化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文化的各自特点和差异。
一、历史与文化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始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因此建筑中把园林景观、石雕、木雕、壁画等元素融入其中,最终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建筑文化。
而西方建筑文化的发展,则始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其建筑风格受到希腊哲学的影响,注重逻辑、理性而忽视情感,因此西方建筑强调技术、简洁而精细的风格,建筑物大部分是实用的,几乎没有饰面的部分。
二、建筑构造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中庸平衡的思想,所以构造和布局上往往采用对称的方式,以取得平衡和协调。
例如古代的宫殿和庙宇,比如紫禁城和故宫等建筑都采用这种构造方式。
而西方建筑则注重实用性,往往采用对称和不对称混合的方式,使建筑物更加美观精简。
三、艺术风格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是注重细节、富有情感和象征性,常常使用装饰性的石雕、木雕、壁画等元素来表达主题和意境。
古代的宫殿、园林、庙宇等建筑都有着特色性的装饰,如宫殿的金饰、壁画和雕刻等;园林的假山、池水和红墙等;庙宇的塔楼和动物雕塑等。
而西方建筑的艺术特点则注重线条的流畅和形式的简洁,建筑物通常采用不受束缚的形式,强调建筑的外在功能和内在结构。
作为现代建筑的代表人物,勃艮第风格建筑强调对称、均衡、富于构图美感,这是西方建筑的一大特色。
经过前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中西方建筑文化是各自独立发展的,它们本身就有自己的特点和美学风格,是不可混合的。
尽管中西方建筑文化风格存在差异,但在当代建筑中,也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为建筑风格的多样化和艺术性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古今中外建筑简介
古今中外建筑简介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的痕迹与记忆,同时也展示了各个时代的审美观与技术水平。
古今中外的建筑风格千差万别,每一种都饱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点。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简要介绍几种典型的古今中外建筑风格。
一、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传统中国建筑注重对自然的融合,根据地理、气候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技艺和审美标准。
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建筑包括故宫、长城和苏州园林等。
故宫作为中国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与精美;长城是一道东方古老的烽火长卷,它的雄伟壮丽和伟大历史价值为全世界所称道;苏州园林则以其精心设计的庭院和精致的园林景观,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有魅力。
二、古希腊罗马建筑古希腊罗马建筑代表了西方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
古希腊建筑以柱式建筑为特点,注重对称和比例,建筑体量轻盈、线条流畅。
而古罗马建筑则更加注重宏伟与实用性,巴斯利卡和圆形剧场等建筑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代表,同时也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欧洲的建筑风格,以其宏伟的尖顶、高耸的尖拱和精美的窗户玫瑰花窗而闻名。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和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等。
巴黎圣母院以其高耸的尖塔和精美的雕塑让人印象深刻,而威斯敏斯特教堂被誉为英国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也是英国皇室加冕仪式的举行地。
四、摩洛哥摩尔式建筑摩尔式建筑是阿拉伯建筑的一种风格,主要分布在北非摩洛哥地区。
这种建筑风格融合了伊斯兰艺术与摩洛哥本土文化,以其独特的装饰图案、色彩丰富以及精雕细琢的建筑细节而闻名于世。
代表性建筑有卡萨布兰卡大清真寺和摩洛哥马拉喀什的穆罕默德五世清真寺等。
五、现代建筑现代建筑体现了当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的不断创新与思考。
现代建筑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也追求艺术上的创新和表现。
现代建筑师尝试用新材料和新技术,设计出了许多壮观的建筑作品,如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和迪拜的哈利法塔等。
中西传统建筑差异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
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
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
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
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所以,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柱子,即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石头。
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那么屋顶则是其“主要句式”。
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
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
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式”,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
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
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
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还有就是中国人对建筑的态度是以新为贵,而外国人则对古老建筑充满尊崇与敬意还有就是西方建筑充满着宗教神秘主义的情绪,而中国的建筑则是儒家文化的反映。
另外这里有一篇比较系统的,或许更清晰一些。
不过大体说起来也就是这么几点,下面的要概括一些。
陈安国:中外城市建筑文化对比中西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
中西古代建筑比较
世界六大古老建筑:1.古代中国建筑(影响亚洲)2.古代爱琴海建筑(影响欧洲)3.古代西亚建筑(影响伊斯兰国家)4.古代埃及建筑5.古代印度建筑6.古代美洲建筑影响中国古代建筑特征的因素:1. 自然环境;2. 社会形态;3. 思想文化;4. 审美观念一、建筑材料中国:以“木材”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
“斗拱”为主要建筑语言。
优点:取材方便、建设快缺点:容易受损、遭受火灾。
欧洲: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属于砖石结构系统。
“柱式”为主要建筑语言。
二、建筑结构中国:“框架式结构”体系,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
所以:门窗比较大、设置自由;抗震性能好。
追崇雕塑般的建筑美,尤其是神庙往往以柱廊与柱式的设立来欧洲:表现人体美,主要由墙来承重。
所以:门窗窄小,拱形。
三、建筑空间中国:封闭式群体空间格局,平面铺开。
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
欧洲: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
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
四、建筑方式中国:建造不靠计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构思,而是靠师傅带徒弟方式,言传手教,靠实践,靠经验。
欧洲:靠精确的逻辑、数学计算。
受古希腊几何美学和数学逻辑影响。
五、建筑发展中国:变化不大,据文献资料可知,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形式和材料3000年没有太大变化。
欧洲:经常求变,其结构和材料演变得比较急剧。
经历了古典建筑、哥特建筑、文艺复兴建筑、浪漫主义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等风格。
六、建筑文化中国:始终是以现世的君权为核心的,渗透着中国人的伦理观念。
住宅布局上体现儒家上下、男女之礼的基本思想,从而构成了人际关系的建筑空间模式。
欧洲:宗教的、神权的,具有个体“崇高”的美学特征,在文化上,可以看做是张扬个性、崇尚个体形象的表现。
中国传统民居突出的特点:1.地域性2.民族性中国传统民居主要类型:1.北方四合院2.徽派民居3.陕西窑洞4.云贵干阑式5.客家土楼6.蒙古包结语: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木结构为主,追求意境和含蓄,其外形、结构、装饰与自然和谐,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论中西方的建筑差异及中国古建筑特点
论中西方的建筑差异及中国古建筑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
而西方建筑相较于中国传统建筑,便更加倾向于造型的雕塑化,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与统一摘要:中国古代建筑采用木质结构,讲究对称美,建筑理念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西方的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同样也有着不同的特点,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对比,可以发觉出中西方物质文化、观念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西方古代建筑中西方建筑的差异每一种建筑都是一个地区、一种文化、一个民族心理和思想的象征,建筑的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很多,无论是建造的选取,还是建筑的装饰和造型,都是经过很多的思考而得出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地域的差异必然导致了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两种所体现出的精神都是截然不同的,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中国古代建筑。
1.中西方建筑差异的比较1.1建筑材料上的差异中西方传统建筑材料有3种:土、木、石,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以木为主,西方的建筑材料则更多的是以石为主,中国人是将石与土用于建造基座和墙体,西方人则是将木用于屋顶上,这就使得中西方建筑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也表达着不同的情感,中国的建筑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人自己的情感,西方的建筑则是一种上帝神灵的情感,偏向与宗教方面的。
1.2建筑结构上的差异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具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是讲究对称的艺术效果;第二是以木材为主要的构架;第三是独特的个体造型。
西方的建筑并不着力与追求建筑的结构美,而更追求建筑的雕塑美,西方建筑中最多的就是石柱与走廊,这抽象的表现了人体美。
1.3建筑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中国的建筑具有强烈的绘画效果,注重意境美的营造,不太注重建筑的造型和透视效果,但往往更加注重建筑群在空间上的那种透视效果,这样可以给人一种延伸、曲径通幽的感觉,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含蓄美以及追求和谐的心态。
中西方古代建筑之比较
中西方古代建筑之比较中西方古代建筑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和相似之处。
1. 建筑风格:中古时期,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以木质建筑为主,如寺庙、宫殿、长廊等。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悬山脚、翼角、斗栱、角梁等独特的建筑元素,并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而西方古代建筑多以石材建造,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庙、剧场和古城堡等。
西方建筑注重对称美和几何规则,建筑形式更加规整。
2. 建筑技术:中国古代建筑在木结构工艺方面非常擅长,尤其在榫卯结构和斗拱悬臂结构方面达到了独特的高度。
中国的传统建筑技术还包括模嵌、彩画、瓦雕等装饰技术。
而西方古代建筑则在石材建造、圆顶建筑和拱形结构方面较为出色。
西方建筑中常见的石柱、石拱和石雕等装饰技术也很精湛。
3. 宗教和哲学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礼、仪、道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传统建筑中雕刻的花纹和图案常常以儒家和道家的哲学思想为主题。
而西方古代建筑则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教堂和宗教建筑是其重要代表,被认为是神圣和庄重的场所。
4. 建筑规模和功能: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规模的宏大和装饰的精致,宫殿、寺庙往往具有壮丽的气势和华美的装饰。
这种规模和装饰往往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统治者的权力象征。
西方古代建筑更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如古罗马的公共浴场、劇場和公共广场等,这些建筑为公众活动提供了场所。
同时,西方古代建筑也更注重城市规划和城市建筑。
中西方古代建筑在建筑风格、建筑技术、宗教和哲学影响以及建筑规模和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和相似之处。
这些差异和相似反映了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对建筑的不同追求和表达方式。
古代中外建筑艺术的风格和特点分析
古代中外建筑艺术的风格和特点分析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建筑艺术也在不断进步与演变。
中外古代建筑艺术作为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中外古代建筑艺术的背景、风格和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外古代建筑艺术的背景1.1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背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
在长期的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建筑文化。
1.2 西方古代建筑艺术背景西方古代建筑艺术历史同样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明时期。
在长期的文明发展过程中,西方古代建筑艺术经历了古希腊、古罗马等阶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并对欧洲以及古代地中海地区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外古代建筑艺术的风格2.1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注重木材的使用,以木材为主要材料。
二是突出对自然环境的顺应性,建筑物的布局和形状多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三是注重建筑的装饰和细节处理,强调精雕细琢的艺术效果。
例如,长城和故宫等建筑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2.2 西方古代建筑艺术风格西方古代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讲究对称和几何形状,建筑物通常呈现出均衡、对称的美感。
二是注重建筑物的实用性和耐久性,对于材料和技术的使用十分重视,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物都在历经了数千年的风雨沧桑后依然保存完好。
三是建筑装饰讲究精细性和表现力,强调装饰和细节处理的艺术效果。
例如,古罗马竞技场和巴黎圣母院等建筑都展现了西方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三、中外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3.1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讲究平衡和谐,在建筑物的整体布局和形状上追求精致的意境。
二是强调空间感和室内氛围的营造,在设计中注重内外空间的有机结合和景色的配合。
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差异
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在历史、风格、材料、结构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以下是对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之间差异的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中国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观念的影响下形成独特风格。
中国建筑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较大,儒家文化注重礼仪和秩序,因此中国的建筑注重对称美、社会秩序、色彩的搭配,讲究本体和周边环境之间的协调。
中国古代建筑更多使用木材、瓦、砖和土等自然材料。
西方建筑比中国建筑要年轻,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影响了整个西方建筑的发展。
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注重平衡、对称、秩序和科学,这些特点也影响了继承它们的现代西方建筑。
西方建筑更多地使用石材、玻璃、钢铁和混凝土等人造材料。
二、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追求的是自然和谐、质朴、以及色彩鲜艳,建筑造型大都严格遵从统一规范并讲究寓意和象征,如角楼、庙宇和宫殿等,在进行设计时会借助天地人三合、五行相生等哲学思想,呈现出朴实、富有艺术性和文化性的特点。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对称的布局和装饰常常用于表达美学价值和文化精神。
西方建筑强调的是实用性和功能性,主张“形式追随功能”,并注重表达现代主义的工业化、机械化思想。
现代西方建筑追求高质量的空间设计和功能性的组织结构,其装饰追求现代性、简洁、成熟、沉稳和富有节奏感,常常是从不同角度、尺度、比例与形式出发,经由逐步洗炼和意念深化,最终达到空间实用性、美感和艺术紧密融合的建筑风格。
三、结构体系中国传统建筑特点是采用木构造和斗拱结构体系,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柔性、平衡与适应性。
斗拱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是基于自然力学优化过的结构应答形态,能充分利用弯曲强度,在节能和保温等方面表现出色。
而木构造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结构形式,形成来自中国自然环境中最丰富、最多样的建筑样式。
相反,西方在古典时期大量使用的石材、玻璃等材料强化了它的结构稳定性和坚韧性。
因此,作为现代大多数建筑的混凝土和钢结构体系,被广泛地应用于西方建筑中,为建筑带来了坚固、耐磨和宽敞的空间。
中西方建筑赏析
西方古代建筑
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 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 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 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 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特征是炫耀 财富,用大量材料,精细做工,刻意装饰; 不局限于结构逻辑;追求欢乐气氛,突出 人的感性生命和理性精神的现实尊严,追 求人的价值,人性光辉。但巴洛克风格一 度太追求一些无用的华丽,被人质疑;巴 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 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 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 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 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 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 洲广泛流行。
建于公元前46年的露天剧场,是罗马 帝国最古老的剧场之一,剧场总面积 0.12平方公里。圆形竞技场建于城的 高处,双层拱廊围绕竞技场一周,其 长轴为136米,短轴107米,可容2.5 万名观众。这是典型的古罗马式建筑, 拱门,圆顶式它的特色。
西方古代建筑
拜占庭建筑 拜占庭最早层是古希腊的一座 城堡。公元395年,古罗马分裂 称东西两个国家,西罗马首都 在罗马原地,东罗马首都则到 拜占庭,因此被成为拜占庭帝 国。其建筑风格是在继承古罗 马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该建筑 风格的集大成者。特点主要有4 个:“穹顶”来自古罗马风格, 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其他附属 设施较小;把“穹顶”直接支 撑在四方的柱子上;色彩既统 一又有变化。
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
按照建筑主体中心和长方形之比例,把立柱 分成数行,因而使殿内形成数组甬道。最外 的柱间,不用隔墙,而形成柱廊。正面外向 的第一排柱子间,以木制架构,并利用之以 作门扉。这些木隔墙,常是细雕细刻的,上 部刻镂似绣,以通光线。整体看来,好像正 面挂着花纱的垂廉。
中西方建筑的外观形体差异
中西方建筑的外观形体差异
1、材料差异。
中国建筑通常果用的是木料、斗拱式。
木构传统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展现了中国人愿托乔本的文化情结。
面西方以欧洲为代表的建筑体系则以古典柱式为主要造型特征,故以石构为基础的建筑质地坚硬,作为纪念物保存性能优越。
中西古代建筑材料一木一石、一柔一刚,各具特色。
2、外观差异。
中国建筑体现与自然和谐的态度。
建筑布局与形象特征以内收的凹线依附于大地,横向铺开来表达与自然相协调的意念,有虚有实。
西方建筑则体现与自然的对抗态度,在外廓处理中有意强调建筑的几何体量,尤其是那些耸向天空的尖顶和巨大的穹顶,更是赋予向上和扩张的气势,并强调以外部空间为主,与自然山水的柔曲形成对比与反衬。
3、装饰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平和,具有较长时期的稳定性,并形成一定的规则。
一些装饰色彩还因附着社会政治内容成为标示等级观念的象征性符号。
而西方建筑的色彩变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追求装饰色彩,标新立异。
4、布局方式差异。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大到国家、小到家庭、都崇尚“封闭型空间”。
如庭院布局,以内向性封闭空间为主,强调紧凑、聚气。
西方古代建筑则崇尚“开放空间”,如把中心广场称为“城市的客厅”“城市的起居室”等就是证明。
关于中西古建筑特点及其文化内涵管理
二、西方古建筑的特点
1.立体感官,单一布局
与中国的古建筑相比,西方古建筑作为一个整体的建筑体系,它的建筑风格也是一脉相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建筑中的“柱式”便是“立体感官,单一布局”的突出表现。这些柱式结构的建筑外在形体直观地显示出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例如,古德寺宝殿为全外廊寺,立面为爱奥尼柱式加哥特式拱券,拱券上方一大二小圆形窗花,屋檐装饰具有较强的立体感,也体现了东西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
(2)思维的缜密与创造力
从古代起,当西方建筑师们设计建筑时,他们不仅关注建筑的构造与精度,通常还在策划时考虑到它的功能,功效及其防水、防火性,是否拥有便利的交通等。建筑师们始终以高度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工作,而处于这些建筑之中的人们,就难免不受到建筑风格的感染,形成良好的创造氛围,这也是西方文明更加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原因。
2.神亿陛和宗教性
作为富有浓厚神化性与宗教性代表的古德寺,其主题建筑物圆通宝殿的门廊呈三角形分两层朝后递收向上,烘托着顶部中心高耸的山花,具有古罗马建筑的表现手法,这种处理,强化了宗教的神秘感。它的内外墙之间的回形步廊和许多方柱,又依稀具有希腊神庙的风韵。总体上看,整座建筑又充满了哥特式教堂的上升感。与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最为不同的是它的顶部,上面有大小佛塔共九座,这又与中国道教的北斗九星、七显二隐的说法暗合。
(上接第26页)
(3)中庸思想中国建筑往往把高潮和精华放在最里在这一层层的化解之中,体现了中国人基本精神之一――中庸,“中”为适应之谓,“庸”为经久不渝之意,中庸,即适用而经久不渝。中国建筑造就了人们在人格思想上不注重强烈的自我表现,而是追求执两端而用中的温顺谦和的君子之风。
(2)恒久变易观念传统的中国式房屋设计原则采用通用式设计思想,房屋就是房屋,不管什么用途都希望合乎使用。因此,久而久之,使人们形成了恒久变易的观念。中国建筑不注重外在直观的形象,而注重人在其中的序列安排。古典建筑在重领悟、重层次、重气氛等方面极下功夫,反倒对单座建筑淡然处之。
中国古代建筑与欧洲古典建筑的比较
中国古代建筑与欧洲古典建筑的比较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自汉唐以来,已逐步积累了不少的建造经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风格。
尤其是到了宋代,官方编修了《营造法式》一书,使那些宫殿、寺庙、衙署等正统的建筑设计建造形成了制度,因此人们便把中国这种古代典范的正统建筑称之为中国古典建筑。
中国建筑中具有审美价值的特征形式和风格,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
艺术特征和欧洲古代建筑艺术比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 ①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
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
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
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总体性、综合性很强。
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虽多,但可以归纳为4种基本风格。
①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
大多体现在礼制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和有特殊涵义的宗教建筑中。
其特点是群体组合比较简单,主体形象突出,富有象征涵义,整个建筑的尺度、造型和涵义内容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
例如古代的明堂辟雍、帝王陵墓、大型祭坛,和佛教建筑中的金刚宝座、戒坛、大佛阁等。
②雍容华丽的宫室型风格。
多体现在宫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观中。
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建筑的区别-世界大学城
contents
目录
• 建筑材料的差异 • 建筑风格的差异 • 建筑功能的差异 • 建筑历史的差异 • 建筑文化的差异
01
建筑材料的差异
中国:木结构为主
01
木材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材料 ,因为它轻巧、柔韧、易于加工 和运输。木结构建筑在抗震、防 风等方面也有较好的表现。
西方:强调个性,突出人本
建筑布局
西方建筑则更加强调个性化和自由布 局,每个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 点,不受固定的对称或规则限制。
建筑材料
建筑美学
西方建筑美学更注重表现性和形式感, 强调建筑的立体感和空间感,通过建 筑的形态、光影、质感等来展现建筑 的艺术魅力。
西方建筑多采用混凝土、大理石等硬 质材料,强调材料的质地和装饰性, 给人以宏伟、壮观的视觉效果。
02
木结构建筑在构造上采用抬梁式 和穿斗式两种主要形式,通过榫 卯连接,实现结构的整体性和稳 定性。
西方:石结构为主
西方建筑传统上以石材为主要材料, 特别是大理石和石灰石。石材坚固、 耐久,能够承受较大的重量。
西方建筑多采用石拱券和石柱支撑的 结构形式,如古罗马的拱形结构和哥 特式建筑的飞扶壁等,以实现建筑的 承重和装饰效果。
03
建筑功能的差异
中国:实用性为主
居住功能
中国古代建筑以居住功能为主, 注重实用性,以满足人们的生活
需求。
文化传承
建筑形式和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 化和价值观,如儒家思想、道家思 想等。
历史价值
古代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 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西方:宗教性为主
01
02
03
宗教建筑
中西方建筑差异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式”,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中国建筑形式封闭。
中国的四合院、围墙、影壁等显示出内向的封闭心态,甚至有人认为:“封闭的庭院象征着我们封闭的社会。”中国人往往将后花园模拟成自然山水。用建筑和墙加以围合,内有月牙河,三五亭台,假山错落……表明有将自然统缆于内部的取向。
西方建筑形式开房。
而西方强调以外部空间为主,把中心广场称为“城市的客厅”、“城市的起居室”等等,有将室内转化为室外的意向。
东西方建筑差异
东方
西方
中西建筑文化不同
中国文化重人,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且讲究并存与一体性。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
西方文化重物,西方则较重视科学与宗教,西方则重不同时代或多种流派的独特精神。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
布局方式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其实中国古代建筑无论大小通常都有这样预定规划,遵循着礼制观念来建设,且以封建政权为其核心。
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古代建筑的区别
4.封闭与开放
中国的四合院、围墙、影壁等,显示出某种内向、封闭甚至“一劳永逸” 中国的四合院、围墙、影壁等,显示出某种内向、封闭甚至“一劳永逸” 的苟安思想倾向,乃至有人认为:“封闭的庭院象征着我们封闭的社会 封闭的庭院象征着我们封闭的社会” 的苟安思想倾向,乃至有人认为 封闭的庭院象征着我们封闭的社会”、 中国是一个‘秦砖汉瓦’的围墙的世界” “中国是一个‘秦砖汉瓦’的围墙的世界”……西方强调应以外部空间 西方强调应以外部空间 为主,称中心广场为“城市的客厅” 城市的起居室”等等, 为主,称中心广场为“城市的客厅”、“城市的起居室”等等,有将室 内转化为室外的意向。比如,始建于1756年的法国凡尔赛宫,其占地 年的法国凡尔赛宫, 内转化为室外的意向。比如,始建于 年的法国凡尔赛宫 220亩的后花园与两旁对称且裁剪整齐的树木、一个接一个的水池群雕 亩的后花园与两旁对称且裁剪整齐的树木、 亩的后花园与两旁对称且裁剪整齐的树木 相即相融,一直伸向远方的城市森林……中国一些较大的宅院或府第, 中国一些较大的宅院或府第, 相即相融,一直伸向远方的城市森林 中国一些较大的宅院或府第 一般都把后花园模拟成自然山水,用建筑和院墙加以围合,内有月牙河, 一般都把后花园模拟成自然山水,用建筑和院墙加以围合,内有月牙河, 三五亭台,假山错落……显然有将自然统揽于内的倾向。可以说,这是 显然有将自然统揽于内的倾向。 三五亭台,假山错落 显然有将自然统揽于内的倾向 可以说, 中国人对内平和自守、对外防范求安的某种单纯防守性、自我封闭性、 中国人对内平和自守、对外防范求安的某种单纯防守性、自我封闭性、 内向抑制性的文化心态在建筑上的反映和体现。 内向抑制性的文化心态在建筑上的反映和体现
中国3
西方古代建筑1
西方古代建筑2
西方古代建筑3
中国古代建筑和 西方建筑的区别
中国古代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区别
1. 建筑风格: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主要表现为“木、瓦、石”的结构和“黄、绿、红”的颜色;而西方建筑则以欧式、洛可可、古典主义等建筑风格为代表,具有不同的风貌特点。
2. 建筑材料: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木材和石材建造;而西方则大量使用砖、石、水泥等材料。
这也为两种建筑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建筑结构:中国古代建筑通常采用“梁柱结构”,即采用大梁和横梁承载压力,而横梁与立柱相垂直支撑重量。
而西方建筑的结构则较为坚固,多采用“框架结构”的形式,即用一种坚固的框架来支撑楼体的重量。
4. 室内设计:中国古代建筑的室内设计强调空间的开放性和连贯性,一般设计为中厅式结构,使人们能够在不同的房间之间流通自如。
而西方建筑更强调私密空间,强调房间的独立性和功能分区。
5. 艺术表现:中国古代建筑在色彩、图案和雕刻方面崇尚自然和美学,注重在建筑的各个细节中融入艺术元素;而西方建筑则更强调古典美学,往往在建筑表面采用仿古的雕刻和装饰。
6. 文化价值:中国古代建筑被誉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具有浓郁的文化特色;而西方建筑则大多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等文化,强调贵族和宗教地位,具有更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和西方建筑在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室内设计、艺术表现和文化价值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也反映了两种建筑文化的不同发展历程和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建筑特点与西方古代建筑特点的区别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古代建筑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
该体系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7个时期。
直至20世纪,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而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
1、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
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
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
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
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
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
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
“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2、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
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中国古代建筑面。
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
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
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
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包括彩绘和雕饰。
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
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
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
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
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
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
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
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
中国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西方古代建筑的特点
1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
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古希腊的“柱式”,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
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
2 古罗马的建筑风格的特点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
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
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
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
3 拜占庭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
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第四个特点是色彩灿烂夺目。
4 哥特式建筑的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
尖峭的形式,是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高耸的墙体,则包含着斜撑技术、扶壁技术的功绩。
而那空灵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态,则是基督教精神内涵的最确切的表述。
高而直、空灵、虚幻的形象,似乎直指上苍,启示人们脱离这个苦难、充满罪恶的世界,而奔赴“天国乐土”。
5 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基调是富丽堂皇而又新奇欢畅,具有强烈的世俗享乐的味道。
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炫耀财富。
它常常大量用贵重的材料、精细的加工、刻意的装饰,以显示其富有与高贵。
第二,不囿于结构逻辑,常常采用一些非理性组合手法,从而产生反常与惊奇的特殊效果。
第三,充满欢乐的气氛。
提倡世俗化,反对神化,提倡人权,反对神权的结果是人性的解放,这种人性的光芒照耀着艺术,给文艺复兴的艺术印上了欢快的色彩。
完全走上了享乐至上的歧途。
第四,标新立异,追求新奇。
这是巴洛克建筑风格最显着的特征。
采用以椭圆形为基础的S形,波浪形的平面和立面,使建筑形象产生动态感;又或者把建筑和雕刻二者混合,以求新奇感;又或者用高低错落及形式构件之间的某种不协调,引起刺激感。
6 洛可可风格的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一切围绕柔媚顺和来构图,特别喜爱使用曲线和圆形,尽可能避免方角。
在装饰题材上,常常喜用各种草叶及蚌壳、蔷薇和棕榈。
以质感温软的木材取代过去常常使用的大理石。
墙面上不再出现古典程式,而代之以线脚繁复的镶板和数量特多的玻璃镜面。
喜用娇嫩的色彩,如白色、金色、粉红色、嫩绿色、淡黄色,尽量避免强烈的对比。
线脚多用金色,天花板常涂上天蓝色,还常常画上飘浮的白云。
此外还喜欢张挂绸缎的幔帐和晶体玻璃吊灯,陈设瓷器古玩,力
图显出豪华的高雅之趣。
然而,它的格调却因装饰手法的过于刻意,往往是脂粉之气过浓,高洁之意不足;堆砌、柔媚有余,自然韵雅不足。
区别:
西方建筑每每以巨大的体量和超然的尺度来强调建筑艺术的永恒与崇高。
它们具有严密的几何性,常常以带有外张感的穹隆和尖塔来渲染房屋的垂直力度,形成傲然屹立,与自然对立的外观特征。
古代埃及建筑文化的代表——金字塔与神庙,便突出表现了这一特点。
金字塔是埃及法者或贵族的陵墓,古埃及人信奉灵魂不死的观念,认为死后永久保存肉体,便可在天国求得永生。
由此,埃及法老在世时均要为自己营建代表永恒信念的金字塔。
金字塔与我国古代王陵绝然不同,它不带有“入土为安”的阴柔之美,也不在深埋地下的地宫中去创造宛若人世间的富庶华丽生活的地下天堂,而是以最简明有力的几何形式,集中表现出一种与世长存的永恒主题。
从艺术哲学观念来看,位于尼罗河西岸开罗近郊的吉隆金字塔群,正是以其巨大、单纯、简洁、稳定的造型,在广阔、原始、浑朴的大漠中,表现了一种超自然的纯阳刚之美,而产生了强烈的纪念性——神圣,永恒,庄严,崇高。
古埃及的神庙也一样,例如位于卡纳克的阿蒙神庙,建筑巨大而沉重,威严而神秘,完全显现了一种阳刚的崇高之美。
阿蒙神庙最着名的是大殿,又称“多柱厅”,其面积达5000平方米,密密层层排列着十六行,一百三十四根高大粗壮的石柱。
它们的底径比柱间净距还要大。
这种处理,显然是追求压抑,超感性的艺术效果。
马克思在论说西方宗教建筑时曾说过:“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使人吃惊……这些庞然大物,以宛若天然生成的体量,物质地影响着人的精神,精神在物质的重量下感到压抑,而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点。
”阿蒙神庙建筑所夸张的正是这种纯物质的重压,旨在引起人们惊愕和震撼的观感,在这里,秀丽,含蓄的阴柔之美已完全被排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