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的治学致思方法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人的治学致思方法
经济学院一班肖文晶我认为,北大校史悠久,文化碰撞频繁,思想更迭鲜明。把北大思想简单总结为几个字是不准确的。想概括博大精深的北大精神,要从好多方面进行分析。
(一)接受新思想,引导社会思潮变革。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下旨《明定国是诏》,正式提出要兴办京师大学堂(也就是我们母校的前身),把变法和改革确定为国家的根本政策。从这时起,北大已经肩负起了振兴中华的重任,历史见证者北大人的觉醒、呐喊、拼搏、抗争的过程。
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严复出任校长。在这个时期,北大的一些不良风气得到初步遏制,陈旧治学制度得到一些改善,新的思想不断涌入,北大里逐渐产生摆脱束缚,忧国忧民的气象。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义”,使得北京大学思想解放,学术繁荣。此时,北大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致思理念已经产生。陈独秀、李大钊、朱家骅、胡适等一批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曾在此时期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鲁迅也在此兼讲师。
北大因而成为开风气之先的“新文化运动”中心和多种社会思潮的策源地。北京大学是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基地。北京大学教授“南陈北李”相约分别在南方和北方筹建中国共产党,陈独秀当选为第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的毛泽东自1935年至1976年去世长期作为中共实际的领袖人物。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等北京多所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各地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肩负国家命运,一天下为己任的强烈民族责任感从此始终贯穿着北大的发展。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北京大学奉国民政府令南迁至长沙,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临时大学前往昆明,4月2日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这体现了北大人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治学精神。
1945年9月4日发表胡适出任校长,在他的倡导下,北大继承和发扬了自由开放的精神,同时对传统学术思想表示重视整理国故运动作为20世纪20年代遍及大江南北的文化思潮,不是历史的退步而是民族文化传统顽强生命
力的要求。不管在史料保存与挖掘上还是它体现的学术氛围,它对我国史学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¹
(二)甘于寂寞,心态平和
潜心研究,认真负责
提到治学致思,就不得不提中国国学大师——已逝的季羡林老先生。谈到季老的治学精神,我们可以归纳为三点1.坚持学术贵在创造的信条。季老要求自己凡写论文时必有学术新意或提出新见解,或提供新材料。2.重视考证。季老认为提出新见解不是靠主观臆想,而要以材料为依据。3.追求“彻底性”。学术问题不是靠一两篇论文就能彻底解决,而是要不断发掘新材料,加以验证、修订、充实和完善。²还有一位经济学家必须提到——经济学上的传奇人物厉以宁治学致思。刚过完80岁生日的厉以宁老师是我们治学的榜样。厉以宁老师当年在北大,忍受着生活的拮据,在狭小的书屋里仔细研读西方经济的图书。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仍然心怀天下,想着我们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艰难,在进行着理论的创造,进行着思想的创新。厉以宁先生一方面积极地宣传他创新的思想,一方面以一种求真务实、平和的心态来发展他的理论,来完善他的理论。他不是那种急于求成,不是处于一种要现买现卖,不是追求一时的影响,而是追求对一个社会真正的贡献,追求一种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对实践负责一种治学的态度,这种态度至今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三)无私奉献于党和国家,执着追求真理
在这里,我们列举几位参加过抗日及解放战争的北大教授的一些历程。
张友仁:一腔热血报中华。张有仁教授以相当于省状元的身份考入西南联大,但他不愿做学术的奴隶,不愿为自己的私利背弃自己的信仰,因此拒绝加入国民党,转到其他院系。他亲身参与一二一学生运动,写下“绝命书”,毅然加入到抗争第一线。
李景荫:无私奉献,严谨求实。李景荫教授感到北大的主要特点是政治气氛、学术空气比较真实和踏实。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李教授从灵魂深处自己当家作主了,因此加倍努力地奉献于党和人民,感到无比自豪。
高作民:为党的事业不断充实自己。年轻时的高教授就明白必须抓紧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政治思想水平。1946年前后,共产党无论是装备还是人数,都与国民党相差甚远。她所在的区的区长就被地主武装枪杀了。但是她为了追求真理,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事业中,为党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³
总结
上述内容均可看作是北大的精神,流传到现在便叫做传统。我们不得不反思,站在新世纪开端、国家逐步壮大的历史背景中,站在的如此神圣的北大校园里,我们该做什么呢?我认为,是时候温习老一代北大人的治学致思方法,把北大过去美好的传统保留下来。我们应该注重历史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踏实有效的创新。现在有些学生不太注重历史和过去,追逐时髦,迎合时尚,未免显得过于轻浮,。没有历史的继承,没有文化的积淀,一切所谓的创新都是空想。还有的同学安于现状,在迷茫中逐渐堕落,可是当你重温北大历史上的一位位榜样的事迹时,就会明白,中国被列强侵占,不是因为他们太强大了,而恰恰是因为这种得过且过,自欺欺人的思想。我们这一代北大人,要继承北大光荣的治学致思传统,利用好北大得天独厚的师资和科研条件、浓厚的学术气氛,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胸怀大志,目光深远的优秀人才,担负起建设国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
1摘自《五四前后北大学术纷争与胡适“整理国故”缘起》王天根
2摘自《季羡林先生的治学精神》黄宝生
3摘自《赤霞长歌——北京大学离休干部访谈录》蒋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