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2、月光曲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3.《月光曲》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3.《月光曲》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3.《月光曲》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案
课题:《月光曲》第二课时
年级:六年级
教材版本: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本节课的目标:
1. 了解本课的学习重点——“身临其境,体会词语的美感”。

2. 感受和领悟月光下的美丽与神秘感。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上一次课已经学习过《月光曲》的第一课时,让学生谈谈自
己的感受。

2. 让学生走进月光下的森林,询问月光会给人带来什么感受。

二、学习主体
1. 阅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2. 让学生反复品味句子中的词语,如“银辉”“晶莹”“清幽”等,帮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的美感。

3.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光下的景色和感受,可以以图画、诗歌、故事等形式呈现。

三、巩固与延伸
1. 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学习。

2. 让学生在户外感受月光下的照耀,体会其中的美妙。

四、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上的创意作品。

2. 在晚上走进月光下的自然环境,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体验词语的美感,让学生在月光的照耀下感受自然的神秘感和美丽。

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和分享,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增强,激发了他们对美的热爱,更好地理解了其中的美学价值。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艺术素材,如画作、音乐、舞蹈等,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和自然的敏感度,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用看文字想画面的方式朗读课文。

积累有关字词,感情朗读第9自然段。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感受月光曲的美好。

教学重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感受月光曲的美好。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环节一:扣月抓词,感受月景之美。

师: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已经初步学习过《月光曲》这篇课文。

从写作的角度看,文中可以缺少关于月光的描写吗?(不能)这叫篇中扣题,具体描写:师:课前让大家找出描写月光的段落,抄写与月光有关的词语。

描写月光的段落是哪些段落?(第8、9段)师:现在咱们听写一组与月光有关的词语。

提笔即练字,请规范、工整、快速地书写。

课件展示词语:(披上银纱、格外清幽;微波粼粼、洒满银光;越升越高、穿过微云;浪花雪亮、接连涌来;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听写?师:字写得怎样?师:老师也觉得他笔画写得很有力,像毛笔字一样有提笔、有顿笔,其实,间架决定汉字的整体感觉,甚至比笔画更重要。

课件出示词语师:同学们,这都是与月光有关的词语。

谁来读一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略)师:这就叫微波粼粼、洒满(银光),还有谁看见了不同的画面?生:(略)师:这就叫浪花——(雪亮),接连涌来。

还有吗?生:(略)师:这叫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师:同学们,通过朗读感觉词语,这样原本枯燥的文字就有了生命的活力,就有了魅力无穷的形象。

来,带着你的想象读。

环节二:对月品文,读出虚实之境。

师:听你们的朗读,老师也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画面,这月色真美!不过,句子段落是词语的家,词语国家会是什么味道呢?我们一起走进第8、9自然段。

师:谁与老师合作读?师:还有谁想读?其他同学倾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我们的朗读能否看得见?师:出示(9自然段)有人说,这段文字有两种画面,一种实在的事物,一种是由此及彼的联想。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月光曲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力和文化素养。

2.通过学习文学语言、音乐语言,提高学生对文化、艺术的感悟力和综合素养。

3.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理解和接受,养成宽容、包容的心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内容1.文学阅读:识别、理解生僻词及句中难点词,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音乐欣赏:欣赏月光曲,了解它所表现的情感和音乐特征。

3.语文作文:结合听音乐和美感体验,进行个人的文学性写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a.掌握月光曲特征和音乐语言。

b.通过文学语言的分析和写作,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2.教学难点:a.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鉴赏的能力。

b.教学如何把音乐与文学相结合进行文学性创作。

1. 导入环节1.1 问题引入•了解月光曲,想到什么?1.2 主题导入•向学生展示月光曲的照片。

•引入“月光”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学习环节2.1 文学阅读•播放月光曲。

•学生阅读《天涯歌女草》。

•学生理解文学语言和生僻词。

2.2 音乐欣赏•听月光曲,听到旋律所表现的情感。

•探究月光曲的特征和音乐语言。

2.3 语文作文•结合月光曲,进行个性化的文学性写作。

3. 作业环节•布置阅读作业《鹤鸣九皋》。

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文学、画面等情境寓教于乐。

2.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促进知识的共建,培养思辨和合作能力。

3.个性化教学法:以学习者中心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科、学生、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

六、课堂评价1.如何评价学生的作文质量及完成情况2.对学生的听力和鉴赏力进行评价3.学生对中西文化、文学、艺术的态度和理解力的评价七、延伸拓展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加强思政教育。

2.进行文学、音乐课外拓展活动,进行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

3.组织学生用书写、演讲、播客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展示文化艺术素养和阅读能力。

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第二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第二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第七单元23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2.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背诵第9自然段,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重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背诵第9自然段。

教学过程:板块一朗读对话,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围绕了《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关注了课文的三次对话,让我们走进课文中的对话,再次感受这个美好的传说。

2.分角色朗读三组对话。

课件出示: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你从这次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预设:感受到了盲姑娘热爱音乐,善解人意。

妹妹想要听贝多芬弹琴的愿望,哥哥因音乐会入场券太贵,家里太穷而无法实现妹妹的愿望而自责,妹妹安慰哥哥,兄妹手足情深。

)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预设:贝多芬听到兄妹的对话,对他们热爱音乐及手足情深而感动,决定为盲姑娘弹奏一曲。

)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预设:为盲姑娘热爱音乐,对美好音乐的欣赏和赞叹而打动,决定再弹一首。

指导两个“您”朗读语气)【设计意图]以读代讲,朗读三次对话,顺水推舟导入新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贝多芬创作《月光曲》原因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板块二展开想象,品艺术美当时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弹奏《月光曲》的?出示第八自然段:这里有两个清幽,它们意思都是一样的吗?(预设第一个只在清亮的月光下,茅屋的一切都那么朦胧,安静;第二个指月光柔美)1情境导入:清幽的月光下,一切都显得那么富有诗情画意。

盖过了茅屋的穷困和凄凉,深深打动了贝多芬:是啊,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而精读课文又重在方法的习得,依据文本的语言特点,教学设计时,不仅仅停留在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上,更重要的是让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够掌握深入阅读文本的一种方法——联系上下文,通过抓住关键词来推想意思,辨析情感,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读出文字的温度和内涵。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体会他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同情。

3.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教学重点:推想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辨析情感,体会其表达的效果,读出文字的温度和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联想的作用。

教具准备:教师:PPT投影片学生:搜集有关贝多芬的课外资料。

教学过程:一.揭示学习目标,复习导入。

1.简要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

2.揭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以《月光曲》为阅读材料,采用抓文中关键词句来推想的方式进行阅读学习。

二.指导紧扣词句,学习推想。

1.出示词语,指名读,评议。

2.指导学生如何发现文中的重点词句。

3.理解“随便说说”,指名读词和含有“随便说说”的句子,相机评议。

4.同学们,有时候我们读文章,如果只读一句话,就有可能断章取义,就有可能有一个错误的引导,我们还必须联系上下文来读。

5.指名读读穷姑娘先前所说的那句话,推想一下姑娘说这句话时的真实内心?相机指导朗读,评议。

6.再次推想“随便说说“的深层含义。

7.从”随便说说“这个词语,我们不仅推想出了它的深层意思,还从中辨析了兄妹俩之间的情感。

聪明的孩子们,这就是一种阅读方法啊!8.重温这段感人的对话,指导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分角色读。

六年级上册语文 22月光曲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 22月光曲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教案】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2课《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3.分辨课文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读一读,想一想:(1)美妙的乐曲。

(2)拨打高尚的情怀。

2. 伴着乐曲朗读课文,感受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以及创作过程中贝多芬的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读。

回顾内容。

1.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交流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讨论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明确主要内容,为深入理解课文做铺垫。

)二、研读课文,感悟音乐家高尚的艺术情操(设计意图:通过多角度赏析句子,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内涵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1.出示“一天傍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透过这个“幽静”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此时,贝多芬的心情是平静的。

2.究竟是什么原因打动了大音乐家,让他心甘情愿为一个盲姑娘弹奏一首又一首乐曲呢?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3.讨论出示“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太难弹了,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我不过说说罢了。

”你觉得是那句话打动了贝多芬?(1)“这首曲子太难弹了,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会记不住怎样弹。

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渴求。

指导朗读:盲姑娘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就打动了贝多芬呢?(2)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随便说说什么意思?盲姑娘真的是随便说说吗?她为什么要这样说?感受盲姑娘的善解人意。

指导朗读:盲姑娘又是怎样说的,就打动了贝多芬呢?(3)家境贫穷,贝多芬产生同情从哪里看出他们家很穷?4.同桌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5.此时贝多芬的心情如何?6.弹完一曲,贝多芬为什么又弹一首?出示“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体会贝多芬琴技高超,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领悟。

22《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2《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2、《月光曲》第二课时广平县第二实验小学司艳炜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贝多芬弹琴给盲姑娘听的原因。

2、结合课文第九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并背诵。

3、感受贝多芬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22课《月光曲》,请看学习目标。

二、自学指导一:分角色朗读课文2 —7自然段,思考: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要求:坐姿端正,声音洪亮,时间6分钟。

1、贝多芬弹琴给盲姑娘听的原因:因为贝多芬听到茅屋里传出自己的钢琴曲,又听到穷兄妹俩的谈话后,他为他们生活在穷苦中,仍热爱音乐、追求艺术所感动,所以他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

2、为什么贝多芬弹完一曲又一曲?当弹完一曲后,看到盲姑娘这么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觉得遇到了知音,所以贝多芬弹完一曲又一曲。

三、自学指导二:大声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1、请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现实的。

请用“波浪线”画出兄妹俩的联想。

2、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什么景象?3、读一读联想的部分,想一想课文描绘了怎样的三幅画?要求:坐姿端正,声音洪亮,读出感情,时间5分钟。

第一幅: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

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舒缓、柔和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随着天气的变化,音乐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

)明快有力、逐渐增强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高昂激荡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前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从课文中这些词句可以看出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2.“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地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3.“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四、课堂小结: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六年级语文第22课《月光曲》第二课时教案

六年级语文第22课《月光曲》第二课时教案

《月光曲》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音乐美,从而受到美的教育。

重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难点: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音乐美,从而受到美的教育。

一、复习导入听写字词
(一)引导学生复习字词,教师听写字词。

(二)要求学生对照屏幕订正字词。

二、深情朗读想象画面
(一)想象情境体会心情
1.引导学生默读第八自然段。

2.启发学生思考交流:说说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二)想象画面感受乐曲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九段,画出兄妹俩听《月光曲》后联想的景色。

2.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3.启发学生思考交流:从这三幅画面中你能感受到乐曲有哪些变化?
4.指导学生伴着音乐,朗读想象:说说你的脑海里浮现怎样的画面?
5.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盲姑娘的内心活动:说说盲姑娘此刻可能想些什么?(三)伴奏朗读当堂背诵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完成课文填空。

2.播放音乐,鼓励学生尝试背诵第九段。

三、拓展练习
(一)听音乐,说画面
要求学生听音乐说画面: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播放德彪西《月光》)(二)小练笔
要求学生将想象到的画面写下来。

四、布置作业
课后,请你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想到的情景写下来,读给同桌听一听。

板书:
23.月光曲
画面变化旋律变化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悠扬舒缓
月亮升高卷起巨浪气势增强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高昂激越。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月光曲》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月光曲》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2.《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月光曲》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文章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体,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伯牙鼓琴》的学习,初步体会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那么,学习本课之后,相信学生对音乐艺术会多一份了解,感受也会更深一层。

因此教学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讨论。

教学建议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讨论。

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去说、去想象。

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月光曲》的美好。

2.在教学第8、9自然段时,让学生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3.课文景美情深,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把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层次表现出来。

比如,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急切心情;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隐隐痛楚;贝多芬说明来意时的诚恳热情;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美、惊喜,都应该读得恰如其分,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生字,能结合课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重点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2.分析课文中联想的内容,培养想象力。

难点: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月光曲》的音乐、课文中有关描写《月光曲》的画面。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阅读第9自然段,欣赏《月光曲》的美妙。

重点难点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2.感受《月光曲》的情境美。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课文主要叙述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稿(优秀6篇)

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稿(优秀6篇)

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稿(优秀6篇)语文-月光曲<第二课时>篇一语文-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让学生体会到《月光曲》的旋律,体会贝多芬《月光曲》的创作激情、灵感。

2、能理清楚《月光》的内容旋律与皮鞋匠兄妹的`联教学过程:想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月光曲》录音。

教学重点:体会《月光曲》的旋律、内容,以及体会贝多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情、灵感。

教学难点:理清《月光曲》的内容、旋律与兄妹联想之间的联系。

小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导课今天我们要讲哪一课?师:《月光曲》的“曲”是什么?学生谈话。

2通过皮鞋匠兄妹的联想感受《月光曲》的旋律。

我读了很多遍课文,可怎么也找不到有关《月光曲》的内容。

课文第九自然段描写月亮和大海的哪些景色?板书:月亮升起波光粼粼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月亮照耀波涛汹涌这些描写月亮和大海的景色与《月光曲》有什么关系?板书:柔和徐缓有力快速高昂激情课文《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二课文《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住课文中重点段和重点词句,反复读、思、议,穿插教师的点拨,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2、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情怀。

3、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之美,意境之美,陶冶爱美的情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法与学法】本课通过优化和整合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先进教学手段,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直观形象的图案、五彩缤纷的荧屏、不断变化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根据教材的内容,通过设境引读──悟境品读──入境演读──越境拓展四个教学环节,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给学生提供直观可感的形象,从而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参与学习活动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阅读、音乐欣赏等多方面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深入理解《月光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通过演奏、欣赏和创作,提升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月光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音乐中的民族元素和情感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月光曲》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吗?它有什么特点?2.新课导入(1)介绍《月光曲》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贝多芬。

(2)讲解《月光曲》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3.深入分析(1)分段欣赏《月光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变化。

(2)讲解音乐中的民族元素,如广东音乐的特色。

(3)讨论:同学们,你们认为《月光曲》中的民族元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体现的?4.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民族乐器,尝试演奏《月光曲》中的片段。

(2)展示:每组展示演奏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创作环节(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首以《月光曲》为主题的短曲。

(2)展示:学生展示创作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拓展:介绍其他著名的民族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月光曲》的理解程度。

2.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3.学生创作成果的质量。

五、课后作业1.深入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2.收集其他著名的民族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在这个方案中,我力求将音乐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深入了解民族文化。

希望这个方案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民族情怀的音乐人才。

茶水渐凉,教案也已完成。

我看着窗外,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一切恰到好处。

明天,就让我带着这份教案,走进课堂,与学生们一起感受《月光曲》的魅力吧。

注意事项浮现脑海,教学实践中的小插曲总是层出不穷。

课文《月光曲》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课文《月光曲》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课文《月光曲》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课文《月光曲》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文中讲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作者借着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的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二、教学设计思想: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思想,我是这样设计的:本课8个生字。

第一课时完成生字、词语的教学,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的大意,并完成课后第四题的练习。

第二课时围绕课后思考题,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目标:a)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 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

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c) 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2、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

1、同学们,请听。

(播放乐曲《月光曲》)2、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曲子吗?它叫“月光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即兴创作的。

贝多芬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关于这首曲子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二、)请快速浏览课文一遍,想一想:这个故事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随机板书:贝多芬、走近茅屋、弹奏一曲、即兴创作)(三、)谈话激趣:1、贝多芬作为大音乐家,到各地演出还到小镇上演出,并且无偿为穷苦人盲姑娘弹奏,弹了一曲,又弹一曲《月光曲》,这第二次弹奏的曲子是不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生:从“花了一夜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可以看出,他不是早已谱写好的。

)2、显然,贝多芬是在小茅屋里乘着兴致把曲子弹奏出来,而后追记的。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2《月光曲》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2《月光曲》第二课时

22《月光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2、体会作者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能力。

3、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1、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2、体会作者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月光曲》的音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重温回顾,展示能力播放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月光曲》,导入新课。

二、品读文本,感悟精彩1、体会贝多芬为什么要给两兄妹弹琴。

(学习2-7自然段)质疑: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这位音乐家走进茅屋给盲姑娘弹钢琴曲呢?(1)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课件出示,体会断断续续)(2)课件出示兄妹对话。

A、姑娘“随便说说”,她真的是随便说说的吗?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B、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因为贝多芬被穷兄妹俩生活所困,但仍热爱音乐、手足之情所感动。

所以为兄妹俩弹奏了《月光曲》。

)(3)听了贝多芬的演奏,盲姑娘怎么说的?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课件出示)A、学生感情练读。

抓住“纯熟”等词。

B、体会盲姑娘爱好音乐,懂音乐。

(知音)2、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渡:贝多芬在清幽的月光下面对两个可爱的知音人,一股创作《月光曲》的激情在他胸中激荡,于是他满怀深情地按起了琴键。

)质疑:这么动听一曲《月光曲》,课文是通过什么来写它的内容的?(通过穷兄妹俩听琴声产生的联想来写的。

)(1)请用“——”画出文中实在事物。

(2)请用“﹏”画出兄妹的联想。

(3)皮鞋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贝多芬的琴声有了什么变化?用线的起伏表示。

(贝多芬琴声的曲调时而轻柔舒缓转,时而轻快有力、逐渐增强,时而高昂激荡。

)(4)皮鞋匠眼前出现的这些景象,这是他亲眼所见吗?这个联想是怎么产生的?(5)从哪里可以看出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3、记录《月光曲》这琴声使穷兄妹感到快活,感到幸福,几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穷兄妹俩完全陶醉在音乐之中了。

22.月光曲 教学设计

22.月光曲    教学设计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

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3、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感情。

4、学习听音乐,发挥联想,把自己联想到的写写。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2、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把联想到写一个片段。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音乐导入1、同学们,请听。

(播放乐曲《致爱丽丝》)2、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曲子吗?它叫“至爱丽丝”,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即兴创作的。

贝多芬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3、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穷兄妹对音乐的热爱以及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听,二、新课讲授1、贝多芬和盲姑娘的谈话引入课文第部分。

学生齐读盲姑娘的贝多芬的对话。

2、默读课文8、自然段,想一想:创作这首曲子的情景是什么?课件出示8自然段内容,理解清幽这个词语,学生感受当时的环境,并说一说,想一想。

听音乐《月光曲》随机板书:月光曲3、学生读课文本9.10自认段,思考问题,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4、指明学生说一说,读一读,教师引导学生画一画,把抽象的想象变为可看的具体的图画。

同时学生联想音乐的曲调和节奏,同时板书(柔和——轻快——激昂)5、请学生照着图画口述皮鞋匠所想到的画面,描述妹妹可能想到的情景。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观察妹妹的神态,从皮鞋匠妹妹眼睛里“看到……看到……没有看到……”,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妹妹听曲入迷,感受到了这首曲子“由缓慢到波涛汹涌的波澜起伏”的过程)出示描写妹妹的句子,学生齐读。

7、再读第9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1.请用“”画出文中实在事物。

2.请用“--------- ”画出兄妹俩的联想。

)8、再读第9自然段,感受乐曲的美妙吧!思考(贝多芬的琴声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3.月光曲第二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3.月光曲第二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3.月光曲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贝多芬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情怀。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3.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理解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初步感知完成句子,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①贝多芬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②《月光曲》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曲子。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有关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他对穷苦人的同情和关爱。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月光曲》的?这首曲子到底有多美?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

2.教师动情描述,学生展开想象,进入情境。

教师:这个传说一开始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非常美的画面:一个秋天的夜晚,月亮分外清朗。

月光下,莱茵河水静静地流淌着,贝多芬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散步。

同学们想一想,在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以及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一间小茅屋,茅屋的墙壁上最好画上窗户,而且从窗户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两个人影。

)当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时,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的断断续续的琴声。

你们想一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悠扬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竟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谁能猜得到?预设:通过教师的描述,学生眼前会呈现出一幅画面,学生听着教师的描述开始进入情境,紧接着启发想象,使画面更清晰,也就更能走进课文了。

3.自读、提问、解疑。

部编版六年级上第22课《月光曲》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上第22课《月光曲》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第22课《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谱、莱、茵、盲、纯、键、缕、陶”本课的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2.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4.学生能够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的人民音乐家。

【教学重点】1.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2.学生能够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的人民音乐家。

【教学难点】1.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2.学生能够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的人民音乐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复习检查,巩固生字:1.复习检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月光曲》,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认读并造句。

谱写钢琴茅屋烛光失明琴键景象陶醉2.回顾一下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贝多芬在散步时听到盲姑娘兄妹的谈话,就给盲姑娘弹了一首钢琴曲,盲姑娘猜出他就是贝多芬,他又即兴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并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了下来,这就是《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3.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整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月光曲》,去领略贝多芬《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出示课题。

二、品读感悟(一)学习第1自然段1.同桌合作学习:(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传说”一词是什么意思?2.讨论、探讨、回答(1)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了解到作家生活的年代,引出《月光曲》的传说。

(2)“传说”一词是什么意思?民间流传的说法,意思是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这样。

(二)学习2自然段1.同桌合作学习:(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散步?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文中的“断断续续”说明了什么?2.讨论、探讨、回答(1)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散步?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贝多芬是在秋夜,莱茵河畔一个小镇的幽静的小路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光曲》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析月光曲的乐曲美,探究文本的语言美。

2、学习运用联想,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联想,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意境。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古诗、引乐曲
说起月光,你会想到哪些优美的诗句?
是啊,月光如水,柔柔的洒满大地;月光如诗,轻轻地勾起情思;月光的美也能用乐曲来表现。

(板书:乐曲)
贝多芬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的《月光曲》表现得是一种什么样的已经呢?作者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乐曲之美的呢?(板书:语言)齐读课题。

二、读文本、品意境
1、请同学们翻开书,你知道哪个自然段在讲《月光曲》的内容吗?
2、快速地浏览9自然段,说说: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象?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什么?这些画面是真实的吗?(板书:联想)
●请大家找出文中描写实在景物的句子,用勾下来;
产生联想的句子用()标出来。

●从事实引出联想,课文中用了哪两个词语?
4、自主学习
这段联想为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变化,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什么样的画面?(板书:画面)
自读课文,边读边想,用铅笔标注答案。

抽生汇报并用简短的语言归纳变化过程。

(板书:月亮初升、月亮升高、波涛汹涌)
5、指导品析:作者是怎样用语言为我们描绘出这样的意境?
我们一起来欣赏描绘第一幅图的语言。

屏幕出示语言,齐读。

●皮鞋匠听到怎样的旋律才联想到这样的画面?(音乐速度是
快还是慢?音调是高还是低?)
●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音乐的舒缓柔美?
●屏幕出现音乐和画面,请学生欣赏
●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柔美的意境。

●总结学法,屏幕出示。

6、合作探究
随着乐曲的变化,皮鞋匠脑海中联想的画面也在发生变化,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描写“月亮初升”和“波涛汹涌”的有关句子。

汇报合作探究的结果。

7、作者将事物与联想结合,用美的语言,描绘了“月亮初升”、“月亮升高”、“波涛汹涌”的美妙画面,让我们体会到了先是轻柔舒缓,而后明朗轻快,最后高昂激越的美的乐曲,现在,我们闭上双眼,用心倾听这优美的乐曲,相信你也会浮想联翩吧。

(多媒体播放《月光曲》三个乐章的片段,生欣赏)
8、多美的乐曲啊!让我们用充满感情的朗读,再现月光曲的舒缓、轻快、高昂。

9、引导对比: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不信,可以读读。

三、仿写练习
1、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段音乐《牧童短笛》。

同学们也展开丰富的联想,去领会音乐的意境和内容。

2、说:听了这轻快的曲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在什么地方?环境怎么样?有哪些人?在干什么?)
3、写:赶快拿出你的笔,把你想象到的画面捕捉下来。

以“我静静地听着,我好象看到了……”开头写一段话。

写小练笔,师巡视,相机指导。

4、评: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注意倾听,请你评价。

五、总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领略了月光曲的美,也学会了用语言文字表达乐曲之美,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搜集一些世界名曲,在聆听的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用优美的语言记录下你的感受,相信你一定能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