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长文短教,深文浅教”

合集下载

依标扣本:让“长文短教、难文浅教”

依标扣本:让“长文短教、难文浅教”

依标扣本:让“长文短教、难文浅教”作者:郭艳莹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2020年第12期摘要: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组织“长文短教、难文浅教”教学课例评比活动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了解了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运用“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的策略,处理课文信息量大、内容难与课时有限、学生理解水平低之间的矛盾,并就提高教学效率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依标扣本;长文短教;难文浅教;问题分析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34-0038-042020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第二届全国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优质课推荐活动,主题为“长课文、难课文有效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为此,秦皇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了小学语文部编教材“长文短教、难文浅教”教学课例评比活动。

并对参评的19节课例进行分析,尝试对如何更好地领会教材编写理念,吸收教材蕴含的课改思想,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实现“长文短教、难文浅教”进行探讨。

一、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发现,部编教材“双线组元”的设计,有效带动了单元整体教学,教师的思考重心和视角得到转换,能够抓住单元导语、课后习题、语文园地中的相关信息,围绕落实语文要素确定教学内容。

但新理念、新体例、新课文给老师们也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一些普遍性问题应运而生。

问题一:精读课文功能未有效发挥部编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相比,选文减少,但精读课文数量却增至教材的65%~80%。

长文、难文基本都是精读课文。

教学中,部分教师课时划分欠合理,字词教学、文学常识教学、篇章赏析等等,林林总总,从内容到形式一课时完成全部。

教学内容琐碎,教学重点不清,每个环节浅尝辄止,精读课教学目标未能有效达成。

问题二:教材理解把握不到位人教版课文入选部编教材后,选文的目标定位发生改变,有的老师在编者意图的揣摩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上存在偏差。

以《小英雄雨来》为例,在人教版是略读课文,学习提示要求是“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再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浅析小学语文“长文短教”教学策略 (2)

浅析小学语文“长文短教”教学策略 (2)

浅析小学语文“长文短教”教学策略1.小学语文是初中高中语文的基础,也是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石。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育发生了许多变化,教学内容不再限于简单的课文朗读和填空,而是更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长文短教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长文短教”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2.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长文短教教学策略的第一步。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背景来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1 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适合学生理解的形式。

长文短教的设计是基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将教学内容精炼、浓缩,通过语言的组织和排列,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有效信息。

教师可以将故事、寓言、诗歌等文体中的精华内容进行选择和加工,设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

2.2 设计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长文短教教学策略是通过精炼、概括有效信息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境或者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3. 教学组织教学组织是长文短教教学策略的第二步。

教学组织应根据教学设计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长文短教的教学组织注重教学过程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感到有趣、新鲜和有挑战性。

3.1 小组合作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是长文短教教学策略的一种教学组织方式。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统筹组内的工作。

小组内的学生可以在组员之间掌握教学信息,通过讨论共同解决教学问题,提高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

3.2 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长文短教教学策略的一种教学组织方式。

游戏化教学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教师研究深入浅出,教学方能浅入深出

教师研究深入浅出,教学方能浅入深出

教师研究深入浅出,教学方能浅入深出语文教学怎样做到“深入浅出”,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一名语文教师必备的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讲解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后需要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

这是教师素养一个非常微妙而又非常重要的特征。

”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前对教材的钻研,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上课前胸有成竹,课堂就能得心应手。

简单地说:语文教师研究深入,语文教学方能浅出。

钻研教材怎样做到“深入”?(一)把握教材要深广。

一节公开课,我执教的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课文。

这是一篇难教的文章:一是写作背景与学生久远,“国联”、“他信”、“自欺”等内容,学生不知所云。

为此,我查找资料,阅读了有关课文的许多知识:如鲁迅一生的思想历程,写作缘由,鲁迅杂文及其特点,驳论文的写作,教材的编排地位等等。

其次,本文语言犀利如刀,字字含情,句句有意。

要引导学生理解,首先教师不仅要理解通彻,还必须找到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的最易最好的方法。

为此,我从字词到篇章,仔细揣摩,反复琢磨,问个究竟。

如:“脊梁”、“脂粉”、“地底下”等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我查找资料,从本义到深义,以及怎样突破这些难点,自我提问,自我解答,做到了然于胸。

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让学生在学习中分析综合、质疑问难。

(二)领悟“参考”要深透。

《教师教学用书》是与教材配套的、教师备课的主要参考资料。

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读好每课的“教学要求”、“教材说明”、“教学建议” 和“参考资料”。

它一方面可以缩短我们的备课时间,另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执教或备课的参照。

如果我们在读好教材的基础上,先独立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再与《教师教学用书》进行对比,发现教材的优势与不足,兼顾本班学生的差异,改进自己的设计思路,那么,我们的教学设计将更加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课文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本文教学不能着眼于驳论文的问题教学上,引导学生弄懂课文是关键。

再谈高中语文长文、难文的教学

再谈高中语文长文、难文的教学

再谈高中语文长文、难文的教学发布时间:2021-06-04T07:09:50.25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总第368期作者:胡畔米贵森[导读]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概括为“三层四短语”法,即大胆取舍,有机整合,精设问题。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163000一、怎样认识长文和难文长文与难文的教学,说到底就是教材的艺术处理问题。

通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篇幅长文字信息量大的课文就不少。

比如散文《记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的七篇传记就是长文;尤其是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黛玉进贾府》《边城(节选)》《祝福》等,每篇都有十几页书。

高中语文难文和长文的教学,如果面面俱到地教,既耗时长,也易引起学生厌倦;匆匆而过蜻蜓点水地讲,又失去了长文对学生阅读能力,诸如概括能力、浏览能力、寻找关键信息能力等其他课文所不具有的独特思维价值。

所谓难文,有的是篇幅长、文字多的现代文,有的是词语生僻、意思深奥的文言文,有的是看似优美、教师都似雾里看花的散文,有的是平白如话而寓意难以琢磨的诗歌。

余映潮先生肯定教材中出现“难文”属正常情况,也需要“硬教”,因为课文中的“难点”不容回避。

但达到效果的途径很重要。

二、长文难文教学的策略思考1.“长文”如何达到短教。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概括为“三层四短语”法,即大胆取舍,有机整合,精设问题。

(1)取舍要大胆。

面对一篇长文,可教的东西很多,面面俱到既不能突出重点课时也会严重超标,“教什么”就特别重要,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大胆取舍。

“取”什么呢?首先要把握“短教”的目的和“短”的内涵。

短教”其实是教师教材开发的过程,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提炼出来,凸显要点,把握本质,真正达到短教的效果。

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凸显课程价值。

“短”指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精当,教学过程简约。

比如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抓住两个主要问题做突破点为宜,一是“风雪”在小说中的作用;二是分析高潮和结局部分。

以《慈母情深》为例谈谈“长文短教-难文浅教”

以《慈母情深》为例谈谈“长文短教-难文浅教”

在教学中如何做到“长文短教,难文浅教”?
在教学中要做到“长文短教,难文浅教”,首先要熟练地把握自己所教年级学段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都要了然于心,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那么,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如何去做呢?下面,我就以《慈母情深》一课为例来简单地谈一谈。

一、课前制定预习单,让学生根据要求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自学生字词,理解难懂的词语;让学生带着“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你有什么感想?”这样的问题,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读中质疑。

课堂上给学生时间,让他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朗读、浏览、速读、精读、默读等),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质疑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对母亲的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来品味伟大的母爱。

三、理解课文,指导学生读中释疑。

让学生根据老师梳理出的问题,快速阅读课文,自己找到答案,有难度的问题,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老师再加以点拨。

最后,通过向学生质疑:“本文
通过讲述什么事,表达了什么”进行总结与拓展。

这篇课文篇幅长,内容比较难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要求面面俱到,力求抓住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内容,突出问题的实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成功体验。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优化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优化策略
2 C h i n e s e f o r u m
外 语 丈
浅谈初 中语 文 阅读 教学 内容 的优化策 略
李责根
f 张 家港市护 漕 港 中学 ,河北 张 家港 2 1 5 6 3 5)
【 摘要 】 本文就初 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优化提 出了以下策略: ①具体的文章抽象地教 , 抽象的文章具体地教; ②深文浅教 , 深入浅出; 浅文 深教 ,由浅入 深 ;③ 长文短 教 , 紧拉 慢 唱 ;短文 长教 ,拓 展视 野 。 【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内容;优化

【 文献标识码 】 A
是让 学生 从整 体上 感 知课 文 。 然 后 ,要求 学生 思考 ,为什 么这 些语 言文 字能 够 吸引 我 ?也就 是要 知其 然更 要知 其所 以然 ,让 学 生结 合具 体段 落来 思 考 。 最 后 ,让学 生再 依样 画 葫芦 ,参 照上 述方法 去 找寻 自 己认 为 的 美点 加 以赏 析 ,从 而 品味屠 格涅 夫这 位 语言 大师 的神来 之 笔给 我 们 带来 的美 的 享受 。这就 是 “ 深 文浅 教 ”的体 现 。 相反, 对 一 些 内容 相对 浅 显 的课文 , 如《 七颗钻 石 》, 则可 “ 浅 文深 教 ” 。余映 潮 老师 在他 的 《 昕余 映 潮老 师讲 课 》一 书 中把 此 文 作 为开 篇课 例 ,从 总体 上看 ,他 就 是循 着 “ 浅 文深 教 ”这 条 思路 , 但仔 细 推敲 ,似 乎还 可从 以 下四个 方面 来进 一步 “ 深教 ” : 是 从童话 特 点入 手集 中而 具体 的进 行 “ 深教 ” 。可 围绕 童话 的 “ 完整 的情 节 、充分 的想象 、多样 的 手法 、鲜 明 的主题 ”来 展开 。 二 是 抓住 文 中不可 忽 视 的 “ 水 ” 。水 从无 到有 ,这是 爱心 的 涌现 。 三 是对 文 本来 一 点质 疑 。 比如 : “ 小姑 娘 ”为 什 么不 再三 要 求母 亲 喝 ,而是 自己准备 喝 ,这 不合 乎 “ 小姑 娘 ” 的品性 ,须知 , “ 小 姑 娘” 是为母 亲 去找水 的。 总之 ,深 文 浅教 ,教得 深入 浅 出 ,浅文 深教 ,由浅入 深 ,这 是 教 学 的高境 界 ,值得 我 们去 追求 。

关于长文短教的几点困惑和意见

关于长文短教的几点困惑和意见

关于长文短教的几点困惑和意见乐民镇第二中学项成波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篇幅比较长的文章,遇到这类文章,我在教学中经常会产生各种困惑,不知道如何给学生来教学这样长篇幅的文章。

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时为了赶进度,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有时因为面面俱到,也影响了教学的进度。

特别在农村中学,各种教学资源缺乏,要上好长篇课文更是有很大的难度。

为了共同探讨和研究长文短教的方法,我校于上学期举行了一次优质课评比,课文选择了大家非法熟悉的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共有五位老师上课,在这五位教师中,有两位选择了多媒体教学,有三位教师选择了传统形式教学。

从五位教师的教学中,我们更加感受到了长文短教的困难。

大家都想试图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但最后,谁也没有完成。

纵观几个教师的教学过程,我认为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材的讲解难逃传统的说教程序我们对课文的分析往往遵循的是这样一条程序,即导入新课(一般包括情景导入、背景简介、作者简介、生字词检查)——教学新课(一般包括整体感知、内容分析、语言分析、主题探究)——归纳小结——布置作业这样这几个程序。

这当中的每一个程序如果教师和学生把握不住,都可能出现拖堂的现象,即教学任务不能完成。

其实,这样的教学就是传统的说教教学程序,即教师把一篇课文的教学分为几个部分,然后再逐个完成。

这样对于一篇比较长的文章来说,是很难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的。

二、熟悉课文内容往往变成了走过场的程式化过程我们知道,在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中,都应该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而熟悉课文内容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读课文,而且要不止读一遍。

这样学生才会熟悉课文内容。

但对于一篇长文章来说,想用较短的时间来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确实很难,而很多教师因为难就省掉了这一过程,在课堂上要么不安排学生读课文,要么就是让学生快速读课文。

对《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五个教师只有三个教师指导学生读了一遍课文,两位教师是范读,因为是教师自己读,为了赶时间,语速就比较快。

“长文短教”的误区及改进建议

“长文短教”的误区及改进建议

“长文短教”的误区及改进建议作者:袁飞来源:《山西教育·教学》2020年第12期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阅读教学的难度与要求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在高年级教材编排中,长文的数量会随之增加,但因教学时间和学生经验水平有限,如何合理设计长文课堂,如何在长文教学中凸显课堂活力成为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一、对“长文短教”的再定义“长文短教”的思想或教学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左右,解放初期的教学教材中就已出现了一些篇幅较长的课文,之后在20世纪80年代引发了教学讨论浪潮。

关于“长文短教”的界定目前的分歧在“短教”上。

所谓“长文”是指篇幅较长、字数较多的文章,小学高段(5—6年级)课本中一篇文章的字数在1000字及以上的就可以称为“长文”。

由于字数太多,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分析,所以“长文”必须要“短教”。

而关于“短教”,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看法是“短”即指较短的课堂时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短”应当是缩短文章,突出重点。

经查阅相关资料,以及研读了众多名师的文章,笔者认为对于“短”这个字,更准确地概述应该是“精短”:用精练的方法处理长文;用精巧的教学手段应对时间短的困难;精心设计组织教学,适当延长教有意义的知识,使教学不缩水,使课堂有深度。

二、当前“长文短教”课中存在的误区由于学界对“长文短教”的概念与理解存在不同的声音,加之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对课本和教材研读不准确,就会不经意地陷入一些误区。

一般而言,“长文短教”课中容易出现以下两大问题:1.“短教”就是少教、浅教,只教重要的、考试的内容。

“长文短教”这个词由来已久,很多人在听到这个词时,往往会陷入一种误区:只教考试会考的知识,不重要的知识就不用教或者蜻蜓点水般地让学生一读而过,将一些教学的时间留给了做题与背诵。

事实上,有意义的“短教”并不是教师单方面主观地忽略一些课文内容,机械地讲给学生听,而是提前合理地设计教学,在课堂上通过发挥学生主体,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达到由教“长文”向学“长文”的转变。

“长文”如何“短教”

“长文”如何“短教”

作者: 刘祥
作者机构: 江苏省仪征中学,211900
出版物刊名: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页码: 52-56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1期
主题词: 长文短教 原则 课程目标 文本细读 成长价值
摘要:长文应当短教,只需依照课程目标,将其承担的那部分课程价值提炼出来,作为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典范案例,便是完成了学习任务。

其他非课程目标范围内的众多信息,均应主动舍弃。

长文短教时,需落实四项原则:目的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

长文短教,不等于长文浅教。

短教的核心意义,在于追求单位时间内的文本课程价值和学生成长价值的双向最大化。

初中语文“长文短教”的切入与化解浅析

初中语文“长文短教”的切入与化解浅析

初中语文“长文短教”的切入与化解浅析作者:张佩如来源:《读写算》2019年第36期摘要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对学生一生思想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将“长文短教”的教学方法融入其中,可以有效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并可以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通过“长文短教”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对这一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长文短教;切入;化解中图分类号:H09,TG580.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36-0193-01语文教学在初中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的采用高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对学科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一、结合教材设置教学任务在初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长文短教”的教学方法主要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针对时间的分配量对课程进行有效地讲授,并达成相关的教学目标。

结合“长文短教”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地设计,将教学中的长期任务和短期目标进行有效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对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设计,并结合教学任务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可以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

面对复杂多样的语文知识点,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要做好对教学任务重点和一般知识点上的取舍。

同时教师在实施“长文短教”的教学计划之前要对初中语文教材做好研究工作,深入了解语文教材上的知识点设计和教学课标要求,充分实现各种教学资源之间的匹配,积极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

长文短教 难文浅教——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几点思考

长文短教 难文浅教——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几点思考

◆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陈先云长文短教 难文浅教长文短——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几点思考一、如何看待教科书选编的长课文、难课文课文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核心构件,是教科书功能的重要载体。

课文在语文教科书中的核心地位,体现了教科书形式结构的共性,更体现了教科书形式结构的个性,全面影响着语文教科书多样功能的有效发挥。

它是主导语文教师规划教学的主要元素,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核心材料。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将读书、作文、口语交际等规律在实践中运用,从而形成相应的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习惯。

这种能力与习惯不会凭空得来,课文正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能力、学得方法、培养习惯的重要凭借。

课文的长短、难易程度以及是否适合教学,是学生能不能学得了、教师能不能教得好的先决条件。

文章长短一直困扰着教科书选文工作的进行。

多少字的文章适合选入小学低、中、高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一直没有科学的判断标准。

叶圣陶先生对此有过论述,他曾在《略谈学习国文》和《课文的选编》中分别指出:“国文教本为了要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于做细琢细磨的研讨工夫。

”“课本选用长篇,长至若干字为度,一册以几篇为度,今后必当限定矣。

”语文教科书选文另一个较难把握的是文章的难易度。

具体而言,如果文章表达的主旨远远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与阅读能力,学生读不懂,势必会造成阅读上的困难,就不太适合选作课文。

而一些内容比较浅显的作品,学生一看就能明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语言发展、思维发展起不到什么作用,也不适合选作课文。

选入教科书中的文章应该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要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是学生经过思考或教师指导能够读得懂的。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选编长课文、难课文,体现了教科书选文的发展性。

它对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满足小学生进入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需要,以及帮助学生成长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人,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探讨小学语文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策略

探讨小学语文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策略

探讨小学语文" 长文短教难文浅教" 策略摘要:目前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和深入,使语文这门学科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一教育过程对小学生的阅读量有了高要求。

小学生的阅读量如果逐渐加大,将会比较容易理解一篇文章的内涵,进而开拓自己的视野。

语文教师可以尝试长文短教这个方法,明确文章关键内容,提取精华。

这个方法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水平,进一步快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快速的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关键词:小学语文;长文短教难文浅教;实施策略一、目标文章教学明确长文短教这个方法关键在于一个"短"字。

一篇语文课文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有多长的字符,总有文章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

教师只要让学生提前抓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直奔目标、适当删减教学内容,这样既能完成教学人物,又能使学生不再对长文章感到抵触和害怕。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巨人的花园》,课文有1543个字,是篇长课文了。

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外经典童话”,并且最关键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打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去对故事的后续进行遐想。

教师对这篇长课文首先对全文进行一个思路捋顺,之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浏览,浏览完毕之后教师抓住本文关键的一些部分和一些细节描写,其他的剧情可以忽略,并对细节进行分析。

让学生知道巨人是个内心孤独但是温柔的人。

课文之后的生字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并会写会朗读。

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直接找到课文的重点核心内容,因为学生已经进行过了浏览,脑海里已经有了故事情节的大概了。

二、利用问题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对文章讲解教学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打开思维去思考,并带着问题去探究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开拓创新,打破固执课堂,教师可以把作者思路设计成提问的问题,让学生的对课文的思考和理解与作者的思路统一,感受文章内容的情感。

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是小说,是作为相对宽泛的叙事性作品编排的,首先让学生看本单元的主体要素和要求,主要内容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情态等描写对人物品质进行感受和分析”,由此可见,并没有要求学生对小说情节等其他要素进行过多的关注和分析。

语文老师十大记忆点

语文老师十大记忆点

[语文老师十大记忆点]
1.长文可短教,短文要长教;深文宜浅讲,浅文必深讲。

2.不要空谈什么作文技巧和章法,而要勤于练笔把下水作文写得顶呱呱。

3.。

语文是看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

4.。

语文教学的精妙就在于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一种思想点燃另一种思想。

5.。

学语文就是学语言,但是语文老师却要牢记千万不可琐碎纠缠于对句子微言大义的阐释和理解。

6.。

语文教师最没出息的行为就是讲解字词基础,最受欢迎的语文课就是对文学作品的共享与独悟。

7.。

课本只是例子,美文一如美女,你尽可以蹂躏之,但切不可揉碎之。

8.。

课本只是标本,绝对不是标兵!千万不要照搬教参,浅薄地认为凡是选到教科书里的文章都是美文,比它好的作品课外多的是。

9.。

立片言以居要,讲课最忌面面俱到。

语文教学之所以少慢差费,语文老师之所以费力不讨好,根源全在于老师讲得太多(其实都是芝麻),学生读得太少(吃不到一个西瓜)。

10.。

教学的对象是人,不是做题的机器。

反省反省自己,讲古圣前贤的时候怎么要求学生的,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又是如何庸俗世故的。

长文浅教教学探究——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

长文浅教教学探究——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

语文课堂YUWEN KETANG教师·TEACHER0232021年2月Feb.2021小学部编版教材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课文,怎么教好这些课文?如何对教材教学点进行合理的取舍?怎样才能在兼顾教学进度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本文以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法探究为例,浅谈笔者的看法。

一、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语文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被选入教材的文章可以说是文学作品,但又不完全是纯粹的文学作品,教材中的课文大都经过改编,这使得教学载体的功能性更加突出。

从这个角度来说,文本只是教学的素材,这个特殊的载体承担着重要的核心教学价值,因此,文本=教学内容。

那么,如何确立合适的核心教学价值呢?认真揣摩文本,确立一个符合学情、具体准确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经典文本以往出现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中,此阶段,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课文,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基于现实合理想象进行片段练习”。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含义深的句子,体会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的强烈不满的思想感情”。

但现在该文本下沉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能是一样的吗?林语堂在《论读书》中说:“即使有必读之书,亦绝非此时此刻所必读。

见解未到,必不可读,思想发育程度未到,亦不可读。

”学生的认识水平是受年龄限制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全文的意味不是三年级的学生能体会的,其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对经典文本的深刻理解往往是经过多次阅读才能达到的,学生不是一辈子就读一次这篇文章,他们和它也会在未来的时光里相遇。

所以,不必深挖,不必视为学生必须达到的高度。

学一篇课文想解决所有的问题,不现实也没有必要。

因此,这篇文章出现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时,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一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

浅谈“长文短教”的几点方法

浅谈“长文短教”的几点方法

浅谈“长文短教”的几点方法
贾村学区 XXX
1、从整体入手。

对于“长文”我们没有必要处处教师引导,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指导学生读文章,让他们对整体有了大致印象之后,再看一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深究的,对这个地方再进行仔细地阅读、分析、综合思考。

当然,总结梳理后需要深究的问题,作为教师是做到心中有数的,他应该是达成教学三维目标。

2、从文章的题眼切入。

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教学,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

3、从文章的中心句切入。

大多数文章都有中心句,很多教师都喜欢抓住中心句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其实,中心句的作用远不止概括主要内容,有些中心句还能体现课文结构,反映中心思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长文短教”的课堂上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可以使内容复杂的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

总之,选好文章的“切入点”学习理解“长文”,不仅是教师在组织“长文”阅读教学时的一种重要手段,更应该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语文阅读能力,为他们以后独立阅读“长文”奠定基础。

对中高年级 “长文”“难文”教学的思考

对中高年级 “长文”“难文”教学的思考

在教学中,“长文”“难文”如何教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很多教师。

而如何迎难而上,聚焦语文要素,巧教“长文”“难文”呢?下面我结合教材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当前“长文”“难文”教学的常见问题及成因分析1.长文长教,费时费力篇幅较长的课文往往从视觉上带给师生极大的冲击,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这些长文或是名家名篇,或是文学精品,其作者都是语言文字运用的高手,篇篇都文质兼美,无论是内容、文字,还是写法、思想方面都有着很丰富的“营养”。

因此,有的教师往往习惯于对这些长文讲深讲透,才认为自己教会了学生,才觉得放心。

这样费时费力,累了自己,更累了学生,还让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打折扣。

2.长文短教,取舍失当部分教师为了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化掉这些“大部头”,在没有充分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的情况下,凭感觉对长文的重点知识、重点方法等做出不当的取舍,导致学生课堂上吃了“夹生饭”,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就得不到提升。

3.难文深教,无所适从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选取一些略超出学生阅读能力的文章,让他们偶尔“连滚带爬”“跌跌撞撞”地读一读未尝不可,想来编者的初衷应该是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可是有的教师觉得只要是教材上有的,就一定要给学生讲懂,拼命地剖析、拆解、研磨,不讲细致不罢休,让学生囫囵吞枣地被动识记、积累,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水平,一味地“拔苗助长”。

4.难文浅教,无功而返有教师认为对于难文,部分学生跳一跳都未必够得着,反正现在“双减”了,干脆“就低不就高”,把教学目标设置得低一点,师生皆大欢喜,却不知道自己白白浪费了一些极好的文本和发展学生多种能力的机会。

以上种种问题,大体有几个原因:固守“师本位”的旧观念,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忽视对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的深度研读,导致错误剖析文本和处理教学。

受制于现有的评价方式,过于关注当下结果。

二、常做“加减法”,巧教“长文”“难文”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找准“高文低教”的定位点

找准“高文低教”的定位点
低 的依据 。这个 度 是相 对 的 , 是 动 态 的 。学 生生活经验 、 语文 经 验与 文本 所 蕴含 的语 文 经验 、 生活经验差值越 大 , 则文本 的理解 难度
的同册课本 , 第一单元将 主题确定 为“ 体 味浓
浓 的亲情” , 就 比较合 理 了。从教学 实践与 反
就越高 , 这就是我们所说 的“ 高文” 。
【 编者按】文本教 学的 策略 , 一 直是语 文教 师关 心的话题 。最 近 , 继“ 长 文短教 ” 、 “ 深 文浅 教” 之后 , 又 出现 了新观点—— “ 高文低教 ” : 对 于主题 比较 高调 的 文本 , 教 师要 努 力把 主题 降低 到人性 可以企及 的高度 。对 于这 一观 点 , 江 苏省溧水 中学初 中部 的诸 定 国老 师认 为 , “ 高文低 教” 是相对 的、 动 态的 , 必须要找准“ 高文低教” 的 定位点 ; 江苏省 南京市第 三 高级 中学的蔡 建明 老师认 为, 一 些“ 高文” 的道德主题是不能 消解的 , 教师必须借助文本的道德主题 , 给 学生提供 判
的诠释 :
厂—一 生活经验 )
............... ......
点 。由于 作者 的生 活 经验 、 文 本 产生 的 时
代 因素与学生存在“ 隔” 的状况 , 许 多文本 , 对
于 目前 的 学 生而 言 , 确 实 是 难 以理 解 的“ 高
课文( 语 文 经验 、
断的标 准。“ 高文低教” , 说 到底就是如何 处理文本的艺术 , 具体到 中学 学段 , 就是如何利 用文本
对学生进行价值 引导 , 从 而培养其人 生观和价值 观 的 问题 。本期 , 我们就 先来看 看上述 两位教

小学语文教学中“长文短教”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长文短教”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长文短教”的思考
林剑军;梁雪飞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临近段考或期考时,我们在一些小学常常看到语文教师在忙着“赶课”。

原因是他们在前面的教学中“长文长教”,甚至“短文也长教”,导致还有许多教学内容来不及上完。

语文教师为什么喜欢“长文长教”?“长文”能“短教”吗?如何才能实现“短教”?我们拟就这些相关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总页数】1页(P61-61)
【作者】林剑军;梁雪飞
【作者单位】平南县官成镇新新小学,广西平南537315;平南县官成镇新新小学,广
西平南5373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例谈长文短教教学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依标扣本:让"长文短教、难文浅教"——基于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教学课例评比的分析与思考
3.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长文短教”的几点思考
4.小学语文课本中“长文短教”的思考
5.小学语文
“长文短教”教学设计的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疑“长文短教,深文浅教”作者:李明哲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6年第7期——兼与王家伦教授等商榷李明哲王荣生教授说:“语文科的资源材料有自身的特点,它们往往是综合地散发着多种信息的材料。

……或者说,语文教材里的材料带有某种自主性,蕴涵或衍生着各种可能的‘教什么’。

”但是,“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这种综合性很强的学习材料其学科知识不够具体明晰,往往很难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不利于有效教学的开展。

”语文教材负载的内容包罗万象,语文课本注定是一个“杂货铺”。

但是,语文教学却不能是杂烩课、拼盘课,这是语文教学的课程规范。

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对课文进行二次加工,以确定其核心教学价值。

但是,王家伦教授说:“从教学目标的‘量’的角度考虑,目标的设置应该遵循‘一课一得’的原则。

‘长文短教’要舍得‘忽略’(用一个课时解决一篇无论多长的文章。

);‘短文长教’要善于‘拓展’。

”王家伦教授还在多篇文章中反复提到这个主张,如:我们主张“一课一得”,……有时候,需要单课时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如该篇课文涉及的知识能力点较多,应该顾及一点而忽略其余,“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因文而异深文浅教——论鲁迅作品教学》等文章中的观点也是一脉相承。

他人也多有类似的观点。

如,魏华中“首先,要做到‘长文短教’。

其次,要做到‘深文浅教’。

”对此,我实难认同。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这样偏颇的观点呢?其根本还在于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等问题。

“实际上,造成一线语文教师大面积、集团性的教学内容选择和确定出现偏差,并非教师本身或者教学本身的问题,而是课程标准、教材编制的问题”。

其他学科都有相对严谨的知识体系,并有确定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有什么就教什么。

而语文学科则不同,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教材中的文本只是教学的素材,并不是真正的教学内容。

而且,《语文课程课标》没有确切地告诉教师语文该教什么。

作为指导性文件,它只有笼统的能力目标而没有明确具体的“指导意见”,即使是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颁布的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还是提了点要求,说了点原则。

《教师教学用书》也没有给教师提供具体的文本该“教什么”的参考意见,哪怕是笼统的,更不要说拿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了。

“这从好的一面看,是为优秀语文教师创造性地研制适宜的教学内容提供了最广阔的空间;但是在通常的情况下,却往往导致教师们在教的内容选择上随意而杂乱,错误乃至荒唐”。

一篇文章,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哪怕再长,公开课上也只能一课时处理完,我们不能砍下头来,研究开头;砍下脚来,研究结尾,所谓“长文短教”,“深文浅教”以及“短文长教”,“浅文深教”,都是不正常的,这实质上都是怪胎。

这是由公开课特殊的教学情境的制约造成的,戴着镣铐跳舞,那是没有办法的事。

家常课,则大可不必。

这方面失误的例子非常的多。

我在文章中曾提到过:如,刘均卓老师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刘老师抓住“摹状词”,很好地把握住了解读文本的关键——语文教学最本质的东西——语言。

不可否认,刘老师对教学内容的大胆取舍,的确称得上是独辟蹊径。

但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定篇,题目、结构、写法、主题等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就该丢掉吗?如,徐老师《背影》的说课稿,通观本课“教学”:望父买橘品感动;写家庭变故是否多余。

如此丰厚的文本,仅抓这两点(而且主要还只是前一点,后一点也没怎么着力)教学内容则略显单薄,还缺乏一种深层设计意识。

对比分析父之“窘”和父之“爱”,也许会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

学习《背影》一文,仅仅只是这样简单“感动”一下是很难到位的。

深入研读文本,根据文本特质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才是教学设计之本。

如,程老师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内容也有些单薄,缺乏真正的探究价值,仅进行表层的讨论是远远不够的,显现不出全篇教学的关键点。

主题的多元阐释、人物品评、删节问题、叙述视角等都应纳入文本观照的视域,瞄准文本的核心价值来教。

如果不是公开课,这篇课文的教学至少需要安排两个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背影》《我的叔叔于勒》,都是经典名篇。

而上述课例,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而且,没有抓住文本的核心价值,我觉得这样的“长文短教,深文浅教”,未免失之偏颇。

台湾的教科书,每册均编入12篇左右课文,大陆教科书每册在30篇左右,是台湾的2.5倍。

同样是《背影》,台湾的教学课时至少可安排五节,大陆则为两课时。

大陆的教师只能犹疑着在众多的教学内容中选择“核心内容”来教,可惜却往往选错或选偏了。

《语文课程标准》缺失内容标准;《教师教学用书》也没有拿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教学任务繁重,课时又极其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定“长教”还是“短教”,“深教”还是“浅教”呢?也就是说,如何确定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呢?对此,我们不能坐等,可以独立开发每一篇课文的课程内容。

(1)如,我教《班羚飞渡》,共用2课时面对这个文本,教什么,是我思考的重点。

这篇小说本身很粗糙,也算不上什么经典范本,况且也经过了编者的篡改,所以,破绽百出,经不起细致推敲。

其实,这恰是教学的资源。

我的教学构想是:先学习文章的长处,品味言语表达的精妙,理解创作者的本意;然后批判阅读,让学生自己读书,自由发言,谈感受、提问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质疑文本的着力点,不是故事,而在于写作。

这是动物小说,故事是虚构的,这是无疑的。

教学的重心,就不能着力在故事本身是否真实上,而应是言语表达上,写作方法上——写作上有什么缺陷?为什么备受质疑?这样,教学思路就是:学习——质疑——重构。

我们的学生严重缺乏批判思维能力,这种教学可以启发此种思维。

试问:就这个文本来说,是思维缺席糊里糊涂地就被感动得稀里哗啦重要呢,还是提高用第三只眼看问题的科学的思辨能力重要呢?把对文本的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教材,与作者与编者与文本平等对话,这样才能造就思想独立、人格健全的人。

对此,清华大学附中王君老师点评说:这一课三个板块,从常规教学到质疑教学到文本重构,李老师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文本,既尊重文本又不畏文本,既贴心理解作者又用心帮助作者,这个课,很立体,很多维,对学生的训练非常扎实灵动。

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教学,代表着语文教学的一种正确方向:既上得美,又上得实;既上得正,又上得深。

咬文嚼字有力度,思维提升有抓手。

在这种课堂上,语文教学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呈现,是能够带给学生新异感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的。

(2)如,我教《狼》,共用2课时2014年春,我市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有四位教师选讲了《狼》。

疏通文意、梳理情节之后,教师们不去引导学生揣摩其语言和写法,却不约而同地大讲特谈其教育意义。

我感觉,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似有问题。

而四位教师的不谋而合尤值得深思。

再者,四位教师对情节的梳理,无一例外的都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这个教参定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不够准确的。

在整个过程当中,屠户什么时候没有“惧”呢?哪一个阶段没有“御”呢?《狼》全文仅二百余字,记叙简洁,却又细节鲜明。

写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波澜层叠,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引人人胜,让人玩味不尽。

鉴于此,我把教学的重心拟定位在一个“写”字上。

在适当的铺垫之后,即抓住语言和写法,在这上面下大气力。

这堂课上下来,我感觉很有收获。

一是学生的许多回答我没想到;二是一些课堂生成是备课怎么也备不到的。

我对自己的应变还算基本满意。

刘恩樵老师在点评(《发掘文本自身的魅力——李明哲《狼》教例品析》)中写到:教师要通过自己对文本的研读以及教学的设计,让文本自身的魅力发掘出来,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李明哲老师的《狼》教学就是这样,引导学生感受《狼》这一篇经典文本的魅力。

一是读中揣摩品意味;二是精抓虚词的妙韵;三是巧设问题显不俗;四是细细咂摸悟精炼;五是准确解析教技法;六是借助生成揭寓意。

(3)如,我教《王几何》,不计预习,共用1.5课时言语学习,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要义。

本文内容浅显,学生在“解读”方面应该不成问题。

研读课文,感觉冗余和害意的文字不少,而删减后稍做修正,就读着干净清爽多了。

作为人选教科书的文章,其言语形式,应该要求它经得住推敲。

因此,我决定把该文的教学定位于“鉴赏”,侧重于评价性阅读。

简言之,我教《王几何》,就一个字:删;删后对比表达的效果。

删是手段,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言语发展的契机,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先让学生寻找思考文中写得好的地方;再让学生来做删除和评价的工作;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删后还要如何修改和完善。

其过程可概括为:学习——批判——建设。

由教学实践来看:该文文辞不够谨严,在语言的运用上起不到应有的示范借鉴作用。

它既无语言文字和谋篇布局上的佳处,也无主题的多元和深度。

多了噱头和虚招,少了内涵和思想,技法不高,浅拙的痕迹也没能藏住。

总的来看,该文还稍显粗糙、平庸、浅薄,没有多少回味的余地。

这些,连初一的孩子都能看得出来。

虽然学生对课文的有些内容的评价还不够允当,但孩子们文本解读的能力绝不亚于成人啊!绝不能低估孩子们的判断力,从诞生于教师讲解之前,无任何参考资料辅助的孩子们的评价文字中,我感受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

王晓春教授点评说:……此文不宜选人教材。

李老师的课处理得不错,学生的见识和语言水平令人惊叹。

(4)如,我教《羚羊木雕》,共用2课时《羚羊木雕》一文的语文教学价值何在呢?我们既可以学习它的叙述方式和视角,也可以从朗读的角度出发,把它作为一个课本剧来表演;既可以学习它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又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话题来讨论辩论,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开发出这篇文章多方面的语文教学价值。

那么,如何选择呢?浅的文章更要确立好文本核心的语文教学价值。

通过比较阅读,我找到了教材中值得教给学生的东西和适合传递这些东西的方式。

这节课,走进了“语文”的内核,引导学生从文中学习了那些有益的“语文知识”。

在比较中切实进行了语文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参差百态、精彩纷呈,足以证明学生在这堂语文课上获得了高品质的思维训练。

北京市十一学校朱则光老师是这样评价的:这是一节纯正的语文课,庶几触及了语文教学一些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

在当前误读语文的背景下,这一课例的横空出世,给了非语文、泛语文者迎头一击!堪称当下语文教学问题的点穴之作。

以上四个课例,单就时间方面说,因为是家常课,还没有少于1课时的。

(至于教科书上标注的“精读”“略读”,那也只不过是不同的文本处理方式而已,而不是该文本重要与否的标准。

当然,也不是确定课时数的标准。

)而且,无论是《狼》这样的经典文本,《羚羊木雕》这样的一般文本,还是《班羚飞渡》《王几何》这样的有瑕疵的文本,我基本上都开发出了其核心教学价值,导向了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