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 中括号 1教案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除法》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除法》教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能够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通过学习,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中括号的必要性,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景。
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4、经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课时安排:内容课时数1、买文具2课时2、路程、时间与速度2课时3、参观苗圃1课时4、秋游1课时5、国家体育场1课时6、探索与发现(四)1课时7、中括号1课时买文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学生估算意识。
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
2、解决商的定位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口算:(借助视频)40×2 = 50×5 = 90×3 = 20×7 =30×3 = 70×4 = 80×6 = 9 ×10=30×6 = 40×3 = 60×2 = 2 ×70=()×30=60 ()×60=180 ()×50=200()×40=80 ()×40=40 ()×20=18090×()=180 40×()=120 70×()=140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祝贺你们成为这节课的“口算之星”(设计意图:为本节课学生准确试商奠定基础)2、板演(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竖势计算方法)68÷2 = 648÷8 = 567÷5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 运算律_第01讲_带括号的运算(学生版)
知识图谱括号知识精讲1.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2.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中小括号混合算,运算顺序要体现.小括号里要优先,中括号里紧接算.括号里面全算完,中括号外最后算.3.在以后的学习中,随着综合算式运算步骤的增多,还会用到大括号“{}”,又称花括号.大括号用在中括号外面.典型例题(1)计算,说一说运算的顺序.(2)在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运算顺序怎样?(3)在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另一个算式,运算顺序怎样?名师学堂(1)“”中既含乘、除法,又含加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法.正确解答,.(2)“()”叫小括号,它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即正确解答,加上小括号后,运算顺序发生改变,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3)“[]”叫中括号,它与小括号的作用相同,都是改变运算顺序.混合运算中,如果加了小括号仍需改变运算顺序,就用中括号,中括号一般在小括号的外面.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正确解答,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三点剖析重点: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或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计算三步算式. 难点:能正确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易错点:过早去掉中括号,导致运算顺序错误.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例题例题1、小方家的西厅用的木地板如下图。
(1)用了多少块木地板?(想一想可以怎样算) (2)每块地板25元,准备3000元够吗?例题2、在学校举办的读书比赛中,四(1)班的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奖人数见下表)。
为此,班主任老师准备用400元给他们购买图书作奖品。
请你帮班主任老师设计一种购买方案并说明理由。
例题3、口算。
120-90= 75+27= 32×5= 280÷4= 14×4= 48+52= 68÷4= 62-37=例题4、某市电影院推出两种买票方案。
中括号小学数学教案
中括号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中括号的认识和运用
教学内容:
1. 了解中括号的基本含义和作用;
2. 学会在数学运算中正确使用中括号;
3. 运用中括号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使用中括号表示优先计算顺序;
2. 能够运用中括号解决简单的数学运算问题;
3. 能够理解中括号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括号的基本含义和作用;
难点:正确使用中括号解决复杂的数学运算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中括号的教学PPT;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中括号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中括号在数学运算中的作用。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中括号的基本含义和作用;
2. 讲解在数学运算中如何正确使用中括号;
3. 举例说明中括号的重要性。
三、练习(20分钟)
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练习计算含有中括号的简单数学运算;
2.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解决含有中括号的实际问题。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括号对数学运算的重要性和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中括号的使用方法。
六、课堂反思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情况进行课堂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
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中括号》WORD版教案
《中括号》教学设计教学背景: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从一个小狗活动的实例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圆的面积.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圆的周长,弧长等有关概念,公式,在这个基础上,学好本节课,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和有关计算,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圆有关的图形的面积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面积的推导过程中,潜意识的培养了学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
教学目标:1。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将几个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深圳,生活十分幸福。
但是,在我国的很多地方,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生活还很贫困,而且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袭击。
在20XX年2月,我国新疆喀什地区发生了大地震,造成许多学校的房屋倒塌。
为恢复学校的正常上课,党和政府紧急调动各地的帐篷,使灾区的学生能按时开学上课。
(课件展示)每辆车装5顶大帐篷,一顶小帐篷可以坐12人,一顶大帐篷多坐6人。
二.观察与思考1.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从图上寻找信息,为解决后面的问题作好准备。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鼓励学生从身边发现数学问题。
3.教师提出问题一所学校360名学生,全部用大帐篷估计要多少辆卡车运输?三.探究问题1.老师提出问题: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2.小组合作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
12 + 6 = 18 (人)18 × 5 = 90 (人)360 ÷90 = 4 (辆)4.你能将这三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吗?(1)学生独立写算式。
(2)学生交流各自算式。
(3)教师评价。
※教师给出评价标准------结果是否相同※学生动笔计算360÷(12+6)×5= 360÷18×5= 20×5= 100(辆)※引导学生思考:怎么结果不一样呢?5.认识中括号(1)顺序不对,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学生发表见解)(2)使用中括号※在算式360÷18×5中要先算18×5就得加括号,但前面已经有小括号了,所以这里用一个不一样的括号-----中括号。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五篇】
教案要成为⼀篇独具特⾊“课堂教学散⽂”或者是课本剧。
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弦,达到⽴体教学效果。
⽆忧考⼩编整理了北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北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意义》教案 教学⽬标: 1、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体验⼩数产⽣于⽣活,感受⽣活中处处都存在⼩数; 2、理解⼩数的意义,能说出⼩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数的读、写⽅法,并正确能读写⼩数;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教法: 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师⽣双⽅为完成⽬标⽽采取的活动⽅式的组合。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法的优化组合。
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的⽬的。
⼩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炼,根据学⽣对概念的认知,⼀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规律。
1、从⽣活中了解⼩数,明确要⽤⼩数表⽰的必要性。
2、从已有的⽣活经验中,理解、抽象⼩数的意义。
3、通过观察、测量,让学⽣充分感受、体验⼩数产⽣于⽣活,从⽽使学⽣感受⽣活中处处都存在⼩数。
4、了解⼩数在⽣活中的普遍存在及⼴泛运⽤,体验数学在⾝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教学学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活中处处都存在⼩数。
2、引导学⽣⾃主探究,培养他们⽤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
3、通过指导独⽴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的⾃学能⼒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新课 创设“5.1”假期情景,使本课内容与学⽣的现实⽣活经念相吻合 1、在假期⾥你买了什么物品?花了多少钱? 2、⽼师买了⼀本书,同学们猜⼀猜要多少元?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归纳出不能⽤整元数表⽰的这种数,要⽤⼩数表⽰。
引⼊课题。
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的⽣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花,从⽽进⼊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买文具》知识讲解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温馨提示混合运算中含有中括号的,一定要把中括号内的算式全部算完才能去掉中括号,否则运算顺序就会发生改变,结果也就发生了改变。
【误区二】计算:380-100÷5×2。
380-100÷5×2
=380-100÷10
=380-10
=370
错解分析除法和乘法属于同级运算,本题应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
错解改正380- 100÷5×2
=380- 20×2
=380- 40
=340
温馨提示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Βιβλιοθήκη 9÷=9÷=9÷9
=1
归纳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误区警示慧眼识真知,错误巧规避!
【误区一】计算:540÷。
540÷
=540÷9×2
=60×2
=120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同时去掉了小括号和中括号。
错解改正540÷
=540÷
=540÷18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问题导入
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教材48页“试一试”)
过程讲解
l.分析运算顺序
要满足结果是l,应先算5 -2=3,再算3×3=9,最后算9÷9=1。
2.认识中括号
“【】”叫作中括号,又叫方括号。在混合运算中,如果使用了小括号后,仍需改变运算顺序,可使用中括号。
3.在算式中添括号并计算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中括号》ppt精品课件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李师傅上午工作4小时,下午工作3 小时,平均每小时做12个零件.李 师傅一天一共做多少个零件? (要求:列综合算式计算)
12 ×(3+4) =12 ×7 =84(个)
先乘除,后加减,遇 到括号怎么办?要 先算括号里面的.
答:李师傅一天一共做84个零件。
李师傅上午工作4小时,下午工作3 小时,平均每小时做12个零件.李 师傅要完成420个零件,需要多少 天?(要求:先列分布算式,再列综 合的..算式计算)
540÷〔(3+6)×6〕 〔7+(7÷7)〕×2
= 540÷9 ×6
=〔14÷7〕×2
= 60 ×6
= 2 ×2
= 360
=4
错在哪?
将下列分步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
26-14=12 12×8=96 672÷96=7
47+49=96 240-96=144 144÷24=6
添上适当的数学符号,使等式成立
3+4=7(小时) 12×7=84(个) 420÷84=5(天)
420÷(12 =420÷(12 =420÷84 =5(天)
×(3+4)) ×7 )
与运算顺序矛盾了, 怎么办呢???
答:需要5天。
420÷〔12 ×(3+4)〕
请中括号“〔〕”来帮忙。
答:需要5天。
420÷〔12 ×(3+4)〕
先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怎么办? 小括号里算在先,中括号里后边算, 次序千万不能乱。
说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400÷(51-46)×8
(2)400÷〔(51-46)×8〕
算一算,比一比?
(1)400÷(51-46)×8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中括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中括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括号》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括号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中括号。
本章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括号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中括号的正确使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中括号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能够正确使用中括号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括号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正确使用中括号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2.难点:中括号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中括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动手操作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数学题目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用于板书和展示。
3.教学环境:创设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故事、游戏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中括号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中括号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中括号在数学计算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要求学生使用中括号进行计算。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中括号》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中括号》教学实录-四年级一、课前交流师:你们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吗?生:你为什么来到岳阳上课?生:你为什么戴着一顶帽子?师:你们猜猜看。
生:遮太阳。
生:避风。
生:你没有头发。
生:为了时髦。
生:我的看法和他差不多。
顶上的灯照着,刺你的眼睛,所以你戴帽子。
师:谁能评价一下他的说法?生:我觉得有可能。
师:刚才我提到了,没有不同的意见,就不要举手坚持说了,刚才这位同学师:你们能不能让我也说一说?师:一定要说吗?也许带着问题,带着一个谜来上课更好。
现在上课,请拿出一支你最喜欢的笔,一个记录本。
二、上课1.导入教师板书:123师:我写的是什么?生:是阿拉伯数字。
师:你知道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生:是阿拉伯人发明的生:我爸爸告诉我是印度人发明的。
师:对。
你知道其中的故事吗?(师简单介绍)。
你听后有什么想法?生:我觉得阿拉伯人很自私,把别人发明的当作自己的。
师:如果是阿拉伯人自己说是他们发明的,可以这样说。
生:老师,我不知道你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师:每一个简单的数学符号后面都有一个不简单的故事。
2、学习新知老师板书:1823618要求:添上适当的数学符号,使等式成立。
生:18-23+6=18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学生说)师:刚才这个同学说完了,还没有坐下,但他不说了,是想把机会留给下一个同学。
我说的对吗?生:不是。
师:那是我估计错误了。
我们是一个班在上课,要把机会留给别的同学。
生:18(23)6=18师:你说的是另一种算式。
小括号在这里起什么作用?生:先算。
师:还有吗?生:18+2+3-6=18学生算完,发现不对。
师:哦,你想修改。
生:18+23-6=18师:你刚才反应很快,发现错了,马上又作了修改。
犯错不要紧。
(课堂中不断有学生举手要求发言,有几个学生特别强烈)师:我们是一个班在上课,机会不能只给一个同学,不能做小括号,每次都要在前面。
(笑)师板书:18236=81师:怎么列式?生:(182)(3+6)=81师:这个式子谁评价一下?生:前面可以不加括号。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假如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可能是多长?有多个答案,第三边只要大于3厘米小于13厘米即可。
一起看看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欢迎查阅!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探究并发觉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在试验过程中,培育同学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力量。
3、应用发觉的结论,来推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重难点:1、探究并发觉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应用发觉的结论,来推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具预备:直尺、小棒教学过程:课前可以请同学预备四组小棒,课上组织同学摆一摆,让同学边操作边把有关的数据记录在表内。
当同学完成操作活动后,老师可以组织同学先争论能围成三角形的两组小棒的数据,并在填出“”“”或“=”。
一、数学活动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选择几根围成三角形。
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通过试验,发觉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
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状况,你发觉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2、三角形形路线,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3、是不是任意两条边的程度的和肯定比第三条边大呢?画一画,算一算。
把计算结果填写在第33页的表上。
二、运用学问模型1、第1题:下面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2、第2题:组织同学用小棒摆一摆,并填入表中。
3、第3题:摆一摆,填一填。
4、第4题:假如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可能是多长?有多个答案,第三边只要大于3厘米小于13厘米即可。
鼓舞同学尽可能多的得到答案。
三、总结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板书设计: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教学目的1.使同学理解和把握,并能够应用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2.培育同学应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使同学学到生活中的数学.教学重点理解和把握.教学难点理解和把握.教学过程课前练习,引出课题.1.口算.250÷5= 230÷10= 78÷3= 64÷4=360÷6= 2400÷10 28÷2= 450÷90=2.新课导入.老师提问:(1)谁来依据演示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演示课件“月饼装盒”,演示月饼装盒的过程)(2)请你列出算式并说出列式的依据是什么?(连续演示课件“月饼装盒”,出示18÷3=6)(3)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8、3、6各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连续演示课件“月饼装盒”,出示被除数、除数、商)老师小结: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除法的有关学问,今日我们连续学习除法的学问.(板书课题:)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引出新知.老师提问:不转变题意,转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谁能编出一道应用题?同学编题、列式、计算.老师板书:18÷6=3(盒) 6×3=18(块)老师提问:其次题求的是什么数量?第三题呢?你能不能象学习乘法各部分关系那样也能找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呢?(小组争论)老师板书: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老师提问:求除数用除法进行计算,求被除数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2.应用学问,进行验算.老师出示:1247÷29=43老师提问:你怎么能够知道这道题算的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怎样验算呢?验算:43×293878612473.应用学问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出示例5:求280÷ =56中的未知数.老师提问:结合今日学过的学问,大家看看这道题应当怎样计算呢?板书:280÷ =56=280÷56=5老师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你的依据是什么?(依据除数=被除数÷商)(2)出示例6:一个数除以48得15.这个数是多少?老师提问:依据以往的阅历,这题可以怎样解答?一个数除以48得15,这个数是多少?设要求的数是.÷48=15=15×48=720老师小结:在解答这道题时,我们应当留意什么?三、练习巩固,把握新知.1.填空.被除数2880除数412商3020说说你是依据什么填空计算的.2.依据1288÷23=56,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35=2380 1653÷=19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里.÷28=84A. =30B. =2352C. =3001414÷ =14A. =11B. =101C. =1001四、小结老师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这部分学问的应用,你有没有需要提示同学们留意的地方?五、课后作业.1.求未知数.÷50=14 141÷ =47 ÷40=108÷104=9 256÷ =64 612÷ =51÷120=31 4815÷ =45 -374=6892.(1)什么数除以64得28?(2)4698除以什么数得81?(3)5475是哪个数的75倍?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3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牢记全部公式。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学计划: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旨在进一步让学生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学生将通过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研究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同时,学生将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
学生还将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旨在让学生研究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旨在让学生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后可以设计出一个美丽图案。
在第一学段的研究中,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作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单元:除法本单元旨在让学生研究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
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旨在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研究为本单元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而本单元的研究则又是第一学段研究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旨在让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第1课《买文具》。
本课主要通过引入中括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括号在数学中的作用,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中括号在数学中的作用,了解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 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引入中括号的概念和作用。
四、学情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整数加减法,对于乘除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中括号的概念和作用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此外,学生在进行运算时,容易出现错位、漏项等错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核对计算过程。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小明去文具店买了3支笔和4个橡皮,他一共花了多少钱?”“如果小明还要再买2个笔盒,一共需要多少钱?”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内容是关于购买文具的。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观察实例教师可以将以下实例投影到课件或黑板上,请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小明去文具店买了3支笔,每支笔2元;4个橡皮,每个橡皮1元。
请你算一算,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如果小明还要再买2个笔盒,每个笔盒5元,一共需要多少钱?”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观察,然后请几位学生上来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第三环节:引入中括号的概念和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中括号的概念和作用:“如果小明要买3支笔,每支笔2元,你会怎么算?”“如果小明要买4个橡皮,每个橡皮1元,你会怎么算?”“如果小明要买3支笔和4个橡皮,你会怎么算?”“如果小明要买2个笔盒,每个笔盒5元,你会怎么算?”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思考,然后请几位学生上来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中括号|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中括号|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中括号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中括号进行数学运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中括号在四则运算中的使用规则。
2.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中括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帮助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中括号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2. 中括号在四则运算中的使用规则。
教学难点1. 中括号在复合运算中的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中,正确使用中括号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括号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2. 演示法:通过具体实例,展示中括号在四则运算中的使用规则。
3. 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中括号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四则运算的顺序。
2. 引入中括号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中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二、讲解中括号的基本概念和用途(10分钟)1. 讲解中括号的基本概念,如:[ ]2. 讲解中括号的用途,如:在四则运算中改变运算顺序。
三、讲解中括号在四则运算中的使用规则(10分钟)1. 通过具体实例,讲解中括号在四则运算中的使用规则。
2. 强调中括号的使用注意事项,如: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四、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中括号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2. 总结中括号在四则运算中的使用规则。
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中括号的基本概念、用途和使用规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合作学习、互相帮助的团队精神。
中括号说课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77页《中括号》,新课程改革第一次将"中括号"引入了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堂上.下面我将从八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中括号》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小括号意义,会用小括号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创设了游戏,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体会中括号的意义,中括号的运算顺序。
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运算顺序打下知识基础。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喜欢在活动中学习;并且每个同学都有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和合作学习的基础,这对他们学好《中括号》一课的内容有很大帮助。
三、设计理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新课改的开始,正是全国上下都在追求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时候。
无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都要给它找一个生活原型。
这种做法其实是另一个误区。
我个人认为,学生学习的数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数学,这类数学往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当然容易找到生活原型了。
另一类是数学的数学,这类数学立足于数学内部的的研究,是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基础的,这类数学就不容易找到生活原型。
这两类数学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内容规律化”这两种数学研究方式。
中括号这一内容恐怕就属于很难找到生活原型的类型,在这里我们就是正视了这一现实,没有生搬硬套地去找生活原型,而是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在添运算符号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发明(学习)中括号的必要性。
我们这堂课与一般老师的区别,可能就在于,是“否以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针对具体课堂及学生,从实际需要出发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吧!”整节课,我们没有任何一件多媒体教具,就是想给各位领导.老师呈现一堂最基层的老师最普通的,却有是最实际,最科学的一节课.四教学目标: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能准确规范计算有关算式题,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五、教学重难点:1 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2 正确解答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试六、教学策略1教学方式:为了突破"中括号"在学生头脑中抽象性,我们充分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游戏互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深刻体验"中括号"的意义.2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本节课我们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单元教学目标: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4. 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第1课时数一数教学目标:1. 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能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 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达数的实际意义。
2. 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若干个。
活动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小青妈妈在银行上班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 出示1张100元的人民币的图片,以下均可采用图片代替),让学生说说它的面值。
2. 说一说10张、100张人民币是多少元?3. 在此基础上,引出一叠人民币(100张百元的人民币)的概念。
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4. 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 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 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设计思路:“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一般较少接触,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基础,本活动创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活动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推理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第3页一辆轿车卖十万元,那么2辆、3辆卖多少元?……10辆卖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元?1.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
小学四年级数学北师大版第七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中括号
北师大版第七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中括号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能准确规范计算有关算式题,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教学过程:一、游戏中创造…………师(神秘地):孩子们,请看过来——(师将板书进行调整:18 2 3 6=18 )(学生开始小声询问:什么意思呀?)师(对着这些学生):对呀,什么意思呢?(师贴出题目要求:添上适当的数学符号使等式成立)(学生恍然大悟,继而有的打开本子,有的眉头紧皱,有的盯着题目冥思苦想……教室里一片沉寂。
)(过一会,有2位同学突然兴奋地举起手来,看看周围,又放下去,继续低头思考。
)师(适时点评):非常好,两位同学举起手来,又放下去,让其它同学也想一想,自己也再深入思考其它解法,了不起!(又过了一会,举起的小手越来越多,师微笑着点头……)师:好,哪位同学来说说看?生1(激动地):18÷2 +3 + 6=18师:行吗?快速算一算——生(个个小声地计算18÷2=9,9+3=12,12+6=18;然后高兴地喊出来):对!对!没错!师(也为此生骄傲地):一炮打响!生2(按捺不住,起立发言):还有——18 +2×3—6=18生(很多学生点头称是):和我的一样!我也这么想的!生3(自豪而兴奋地站起来):还有呢——18×2÷ 3 +6=18,18×2=36,36÷ 3=12,12+6=18(学生热情越来越高,高举着小手不肯放下)师(遗憾地):还有很多,那我们就先算到这!后面还有更有趣的题目等着大家呢——(学生们都处于期待中,瞪大眼睛看老师的板书——)(板书:18 2 3 6=81)(很多学生迅速动笔计算,部分学生盯住题目思考,又是一片寂静……)师(适时评价):虽然没有声音,却真的让人感受到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意境!(又等了一会儿,没有学生举手。
)“要=81,九九八十一——”(立刻有学生举手了,举手的学生多起来,指名汇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本页是编辑沧海红颜帮助大家整理的15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口算卡片50x70=125x8=40x5=11+7=4+25=70x50=8x125=5x40=7+11=25+4=2、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板书:5x4=20因数因数积二、教学实施1、领会主题图(1)、观察图意(2)、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2、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1)、分析数量关系(2)、列式计算:4x25=100(人)或25x4=100(人)(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x25=25x4)(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5)、举例(6)、归纳总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AxB=BxA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2、出示例2: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中括号》教案三篇
【导语】《中括号》⼀课是在学⽣已经初步了解⼩括号意义,会⽤⼩括号进⾏计算的基础上进⾏教学的。
教材创设了游戏,实践活动,让学⽣通过具体操作,体会中括号的意义,中括号的运算顺序。
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为进⼀步认识运算顺序打下知识基础。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了解中括号产⽣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能准确规范计算有关算式题,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是⼀段艰难的过程,同时更是⼀段充满创造与激情的过程,我们针对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流程. ⼀、讨论中理解 60÷4+2×3 60÷(4+2)×3 60÷(4+2×3) 通过学⽣的计算,发现了相同的数字,相同的符号,因为有了⼩括号,所以运算顺序不⼀样了,计算的结果也就不⼀样了.这⼀情节巧妙地.不流痕迹的引⼊新课,极⼤地调动了学⽣主动参与热情,激发了学习兴趣,为顺利传授新课搭建了⼀个很好的平台. 在学⽣动⼿动脑亲⾃体验的过程中,理解了中括号的在运算过程中的作⽤. ⼆、尝试中规范 根据运算顺序添上⼩括号或中括号 (1)先减再乘最后除 32 × 800 – 400 ÷ 25 (2)先除再减最后乘 32 × 800 – 400 ÷ 25 (3)先减再除最后乘 32 × 800 – 400 ÷ 25 规范⼩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时的解答过程. 三、质疑中发展 航模组的男⽣有8⼈,⼥⽣6⼈;美术组的⼈数是航模组的两倍;合唱组有84⼈;合唱组的⼈数是美术组的⼏倍? 先让学⽣观察这道题,再思考从题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航模组的男⽣有8⼈,⼥⽣6⼈;美术组的⼈数是航模组的两倍;合唱组有84⼈;) 要想知道合唱组的⼈数是美术组的⼏倍⾸先要知道什么? (合唱组的⼈数和美术组的⼈数) 美术组的⼈数题中直接告诉了吗?美术组的⼈数应该怎么做? (没告诉,美术组的⼈数是航模组的两倍,列⽰8+6=14 14×2=28) 合唱组的⼈数是美术组的⼏倍,列算式 84÷28=3 如果列综合算式84÷(8+6)×2对吗?(⼩组交流) 反馈:不对,因为(8+6)×2是美术组的⼈数,所以这⾥要⽤中括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括号
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电脑出示2003年2月,我国新疆喀什地区发生了6.2级的大地震,造成许多学校的房屋倒塌,为恢复学校的正常上课,
让学生分析处理信息,了解灾区学生的困苦。
党和政府紧急调动各地的帐篷,使灾区的学生能按时开学上课。
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
根据情景图提出问题。
二、建立模型
1. 学生根据情境图的要求,独立列式计算,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在列综合算式时,老师适时请出[ ]来帮忙,由此,学生对中括号的作用印象一定非常深刻。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算式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3.启发学生想一想,通过计算对比会发现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加入中括号,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运算顺序,这也是中括号的作用所在。
4.总结: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5.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
渗透德育教育。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师领导学生回顾学习的知识。
)
四、课后作业
同学们课下以中括号的身份写一篇自述吧!结合我们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叙述一下中括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