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隔震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建筑减隔震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建筑减隔震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5.06.16
•【文号】建质函[2015]153号
•【施行日期】2015.06.16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工程质量安全监管
正文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建筑减隔震建筑施工图设计文
件技术审查要点的通知
建质函[2015]153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规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贯彻《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13号),进一步做好绿色建筑、减隔震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工作,我部组织编制了《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减隔震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5年6月16日附件:
1、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
2、减隔震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
BD-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建筑专业)
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建筑专业)一、设计说明重点审查以下内容:1、编制依据: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工程建设标准;2、工程概况:建设地点、用地概貌、建筑等级、设计使用年限、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建筑布局、建筑面积、建筑层数与高度;3、主要部位材料做法,如墙体、屋面、门窗等;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对于有分期建设要求的项目应明确说明各期建设的范围、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并分别列出分期相关指标及总宗地指标;5、防水设计:地下工程防水等级及设防要求、选用防水卷材或涂料材质及厚度、变形缝构造及其它截水、排水措施;屋面防水等级及设防要求、选用防水卷材或涂料材质及厚度、屋面排水方式及雨水管选型;潮湿积水房间楼面、地面防水及墙身防潮材料做法、防渗漏措施;6、建筑防火: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消防设施及措施:如墙体、金属承重构件、幕墙、管井、防火门、防水卷帘、消防电梯、消防水池、消防泵房及消防控制中心的设置、构造与防火处理等;7、人防工程:人防工程所在部位、防护等级、平战用途、防护面积、室内外出入口及进、排风口的布置;8、室内外装修做法;9、需由专业部门设计、生产、安装的建筑设备、建筑构件的技术要求,如电梯、自动扶梯、幕墙、天窗等;10、其他需特殊说明的情况,如安全防护、环保措施等;11、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二、总平面设计方面,重点审查以下内容:1、建筑用地指标是否满足《建筑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要求,包括总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容积率、覆盖率、建筑高度、各分项建筑面积等;2、图纸内容应包括屋顶总平面图及一层(±0.00层)总平面图;3、屋项总平面图设计内容应包括:保留的地形和地物;测量坐标网、坐标值;场地四界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用地红线)的位置;场地四邻用地外围50m内的地形、地貌,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名称、层数及功能,拟建建筑物与各相邻建筑的间距;建筑物的名称或编号、层数;建筑物、构筑物应使用数字编号(以阿拉伯数字按顺序编号,不得缺漏),并应列出“建筑物和构筑物名称编号对照表”;广场、道路、挡土墙、护坡等的位置;分期建设项目就清晰标明各期建设用地范围,明确图示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阶段.对后期建设与前期或总体规划有调整变化的项目应说明变化原因、内容及前后期关系;指北钍或风玫瑰图;注明尺寸单位、比例补充图例等;4、一层(±0。
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意见主要包括那些内容?
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意见主要
包括那些内容?
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意见主要包括下列三方面内容:
(一)总评。
对抗震设防标准、建筑体型规则性、结构体系、场地评价、构造措施、计算结果等做简要评定。
(二)问题。
对影响结构抗震安全的问题,应进行讨论、研究,主要安全问题应写入书面审查意见中,并提出便于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审查的主要控制指标(含性能目标)。
(三)结论。
分为“通过”、“修改”、“复审”三种。
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工程项目,列为“通过”,勘察设计单位对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在施工图审查时由施工图审查机构检查;对计算、构造不尽合理、存在明显缺陷的工程项目,应列为“修改”,勘察设计单位补充修改后提出书面报告,经原专项审查组确认通过后,建设单位按有关规定申报并由施工图审查机构检查;对存在明显的抗震安全
问题、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建筑和结构工程方案均需大调整的工程项目,应列为“复审”,勘察设计单位全面修改后提出修改内容的详细报告,重新填写审查申报表,由建设单位再次报审。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一、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依据性文件批文、相关规范2)项目概况:建筑名称、地点、建设单位、建筑面积、基地面积、工程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建筑层数、高度、防火分类、人防等级、屋面防水等级、地下室防水等级、抗震设防烈度等3)设计标高:相对标高和总图绝对标高的关系4)用料说明和室内外装修:墙体、底下室防水、屋面、外墙面散水、台阶、坡道、油漆涂料等材料和做法5)防水设计:地下室工程、屋面防水设防要求、选用材料、厚度、细部构造要求等6)对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做法说明及特殊做法的说明等7)门窗表及门窗性能等的设计要求8)幕墙工程及特殊屋面的性能及制作要求9)电梯(扶梯)等的选型及性能说明10)墙体及楼板等预留孔洞的封堵说明11)节能专项说明12)防火:防火分区划分、面积、安全疏散距离、宽度、消防设施、构造措施等13)无障碍设计说明14)根据工程性质需编写其他专项说明:如人防、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卫生防疫等二、总平面图表示用地范围、道路及建筑红线、用地及四邻有关地形、地物、周边市政道路控制标高。
明确新建工程(含隐蔽工程)的位置及室内外设计标高,场地道路、广场、停车场位置、排水、竖向设计、绿化设计及必要的说明、大样图等.三、计算书根据工程性质特点应进行节能、视线、防护、防火、安全疏散等方面的计算施工图文件需表达深度总平面图表达内容1)原地形地物2)测量坐标网、坐标值、注明坐标及高程系统.3)建筑基地各地坐标,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4)建筑周边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主要坐标和定位尺寸),基地外的主要建筑物位置、名称、层数5)建(构)筑物名称、编号、层数(坐标及相应关系,含地下),一般采用一层轮廓,若采用层顶,一层应用虚线,地下用虚线6)建筑物与周边建筑的间距7)建筑物层数、高度(一般指室外地面至檐口或女儿墙高度并说明)8)地下室采用虚线(防空地下室应说明位置、范围、防护门、室外通道并标注长度)9)广场、停车场、运动场、道路、汽车坡道、排水沟、挡土墙、护坡的定位10)基地出入口、建筑出入口及名称11)基地内外主要绝对标高、建筑室外主要标高12)指北针13)技术指标14)说明及图例,各当地规划部门的特殊要求竖向设计1)测量坐标、标高2)道路、地面、水面及其它关键标高3)建(构)筑物名称(编号)、室内外标高、地下建筑的板顶标高、覆土高度等4)广场、停车场、运动场、道路标高、景观等标高5)道路、坡道、雨水收水口、排水沟起点、变坡点、转折点、终点的设计标高、关键点标高、道路注明单、双坡6)挡土墙、护坡顶和底的坡度和标高7)地面坡向8)指北针9)注明尺寸及单位、图例平面图1、轴网定位、注明承重结构轴线、轴号、定位尺寸及总尺寸2、组合平面1)轴线、轴号、尺寸、总尺寸、2)结构和主构件的位置3)房间几功能区域名称4) 室内外及各楼层标高5)指北针(首层)6)剖切线及编号(首层)7)各层建筑面积3、平面1)轴线、轴号、尺寸、总尺寸、门窗洞口尺寸、分段尺寸2)墙身厚度、墙垛尺寸、柱及壁柱尺寸及其与轴线关系3) 内外门窗位置、编号、定位尺寸、开启方向、洞口高度、上下道长的窗及幕墙可只注底层4)房间名称或编号5)主要构件的位置、尺寸、编号、标高、做法索引、详图索引(如非承重墙、门窗、洞口、幕墙、天窗、楼电梯、扶梯、中庭、夹层、平台、阳台、雨棚、台阶、坡道、明沟、变形缝、无障碍等),当维护结构为幕墙时,注明其与主体结构关系6)预留孔洞通气管井、竖井、烟囱等位置、尺寸、做法、标高、高度等7) 主要设备基座的索引、消火栓、配电盘的尺寸和距地高度8)固定家具的索引、尺寸等9)车库车位、通行中线10)特殊工艺的土建配合尺寸11)特殊要求的厅、室的布置(也可另出详图)(如观众厅、多功能厅、厨房、卫生间、病房、客房等)12)节点详图可绘于平面图中,通常另行表示13)室内外相对标高,及与绝对标高的关系、各楼层相对标高14)指北针(首层)15)剖切线位置、编号(首层)16)各层面积(首层标注地上总面积)17)改造项目应用合适的图例表达出改造范围18)各分区平面图应存分区组合示意图,并表示本区编号19)当用地紧张时,建筑压建筑红线建造时,应在首层和地下室各层平面绘出建筑红线位置20)紧邻原有建筑时,绘出其局部平面图21)图纸的省略:标准层可共用同一平面,但应注明层次范围及标高,平面与底层平面相同尺寸不应省略,对称部分尺寸可省,对称部分用对称轴号表示,但轴号不能省略。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1. 引言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是指为了减小、控制或避免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和要求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在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具备足够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的技术要点,以帮助工程师和相关人员在审查过程中确保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达到要求。
2. 抗震设计文件的审查要点•确保抗震设计文件中明确列出了抗震设防的相关要求和技术指标。
•检查抗震设计文件中的结构布置和形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确认抗震设计文件中的材料选用和技术方案是否合理和可行。
•检查抗震设计文件中的抗震构造和抗震措施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确保抗震设计文件中的地震动力学分析和抗震验算方法是合理、准确和完整的。
3. 施工图审查要点•检查施工图中抗震构造的布置和连接方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确认施工图中的构造部位的尺寸、截面和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施工图中的钢筋布置和连接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确保施工图中的预应力构件的设计和施工符合规范要求。
•检查施工图中的基础和地基处理是否符合抗震设防的要求。
4. 施工过程和现场质量控制要点•检查工地上的土方开挖和填方的质量和坡度是否符合要求。
•确认混凝土配合比、浇筑工艺和抗压强度的质量控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检查钢筋的预处理、连接和保护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确保施工现场的标志、挡板和安全防护设施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检查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记录和检测报告是否完整、准确和合格。
5. 监理和验收要点•确认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是否到位和有效。
•检查监理报告中对抗震设防的评价和建议是否合理和可行。
•确保验收部门对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和评估。
•确认验收报告中对抗震设防的评价和建议是否合理和可行。
•检查监理和验收单位的资质和能力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6. 结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具备足够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2)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2)三、结构专业审查要点序号项目审查内容3.1强制性条文《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具体条款略)3.2设计依据3.2.1工程建设标准使用的设计规范、规程,是否适用于本工程,是否为有效版本。
3.2.2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建筑抗震设计所采用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的规定。
3.2.3建筑抗震设计参数⑴是否正确使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岩土参数,是否正确采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基础形式、地基处理、防腐蚀措施(地下水有腐蚀性时)等提出的建议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⑴建筑抗震设计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所属设计地震分组,是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采用;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是否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参数采用;对于在规范上未明确的地区,地震动参数的取值应由勘察单位依据gb50011-2001第1.0.4、1.0.5条提供。
3.2.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⑴是否正确使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岩土参数,是否正确釆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基础形式、地基处理、防腐蚀措施(地下水有腐蚀性时)等提出的建议并釆取了相应措施。
⑴需考虑地下水位对地下建筑影响的工程,设计及计算所采用的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是否符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提水位。
注: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4.1.13条规定,岩土工程勘察时应提供设计所需的地下水位。
3.3结构计算书3.3.1软件的适用性⑴所使用的软件是否通过有关部门的鉴定。
⑴计算软件的技术条件,是否符合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并应阐明其特殊处理的内容和依据。
3.3.2计算书的完整性结构设计计算书应包括输入的结构总体计算总信息、周期、振型、地震作用、位移、结构平面简图、荷载平面简图、配筋平面简图;地基计算;基础计算;人防计算;挡土墙计算;水池计算;楼梯计算等。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说明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 -----------------------日期:附件1:省超限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和加强省超限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工作,确保审查质量,依据《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11号)、《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15〕67号),制定本技术要点。
第二条超限建筑工程种类:(一)高度超限工程:指房屋高度超过规定,包括超过《建筑抗震设计规》(以下简称《抗震规》)第6章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第8章钢结构最大适用高度,超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高层混凝土结构规程》)第7章中有较多短肢墙的剪力墙结构、第10章中错层结构和第11章混合结构最大适用高度的高层建筑工程。
(二)规则性超限工程:指房屋高度不超过规定,但建筑结构布置属于《抗震规》、《高层混凝土结构规程》规定的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
(三)屋盖超限工程:指屋盖的跨度、长度或结构形式超出《抗震规》第10章与《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索结构技术规程》等空间结构规程规定的大型公共建筑工程(不含骨架支承式膜结构和空气支承膜结构)。
(四)特殊类型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规》、《高层混凝土结构规程》和《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暂未列入的其他高层建筑结构,特殊形式的大型公共建筑与超长悬臂结构,特大跨度的连体结构等,且结构布置不规则项判别符合本技术要点附件1-1相关规定的。
(五)高度低于24米、结构布置特别不规则的大型公共建筑,结构布置不规则项判别符合本技术要点附件1-1相关规定的,也应进行超限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超限建筑工程具体围详见附件1-1。
(六)既有建筑工程,结构布置本来不超限,但经过改造、扩建后,结构布置不规则项符合本技术要点附件1-1相关规定的,应进行超限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隔震建筑结构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
隔震建筑结构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摘要:隔震技术对于大多设计院尚属于陌生领域,在隔震结构施工图审查过程发现各方面的不足之处,本文汇总了隔震结构抗震专项审查常见问题。
关键词:隔震建筑结构;施工图;审查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干意见,我市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含8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学校、幼儿园已普遍采用减隔震技术进行设计,且以隔震技术为主。
隔震技术对于大多设计院尚属于陌生领域,在隔震结构施工图审查过程发现各方面的不足之处,汇总如下。
一、结构设计总说明1.隔震结构应专门写一个隔震结构专项设计说明。
结构设计说明中应注明该建筑为隔震建筑,并写明采用隔震建筑的依据。
2.应补充结构不规则性判断,并明确采取的措施。
3.应对建筑物高宽比、高度进行复核,超过规定时,设计文件中应有专门研究的结果(或结论)。
4.应补充对于近场效应的依据,应明确本工程与发震断层距离。
5.设计文件应提供隔震层(构件)竖向承载力验算、侧向刚度、阻尼的数值。
6.应提供隔震层罕遇地震水平位移值,并核查设计说明中罕遇地震水平位移是否与计算文件一致。
7.图纸中需注明穿过隔震层的设备管线、配线,应采用柔性连接或其他有效措施以适应隔震层罕遇地震水平位移。
8.说明中应详细列出隔震装置(隔震支座)和消能部件(消能器)的性能参数。
9. 说明中应注明隔震装置和和消能部件在安装前应按规定进行检测,并应根据产品标准给出检测值的误差限值。
应给出产品的总数及检测的数量。
10.设计文件中应注明定期检查及更换要求,如产品维护更换年限、检查的周期、特殊检查条件(过火、强风、中震、大震)、检查要求及合格标准等。
11.隔震装置和消能部件周边一般不再设置永久性结构构件,若设置,施工图纸说明中应注明隔震装置和和消能部件周边应留有足够空间以便于检查和替换。
12.应根据设计类型将工程采用的规范规程列入设计说明中。
13.根据《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设计说明中应注明支座内的橡胶总厚度。
构筑物用做施工图抗震设防要求审查意见
构筑物用做施工图抗震设防要求审查意见在构筑物的施工图中,抗震设防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审查内容。
抗震设防要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直接影响到构筑物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因此,在进行抗震设计和施工图审查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施工图中的结构设计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
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物具备一定的抗震性能,包括抗震位移、抗震力等要求。
在施工图设计中,应对结构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计算,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满足相应的抗震要求。
同时,还应根据地震烈度和土壤条件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抗震设计参数。
其次,施工图中的结构构造应符合力学原理。
力学原理是抗震设计的基础,对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进行了严格的分析。
在施工图设计中,应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和构造材料,保证结构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
同时,还应进行合理的构造布置和连接方式设计,确保各构件之间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整体稳定性。
第三,施工图中的材料选用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结构的材料选用直接关系到抗震设防的效果。
施工图设计中,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种类和规格,保证材料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能。
同时,还应考虑材料的可获得性和施工的可操作性,确保材料供应和施工进程的顺利进行。
最后,施工图中的施工工艺应符合抗震设防的要求。
抗震设防不仅仅是在施工图设计中考虑结构的抗震性能,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工艺的合理性。
施工图审查中,需检查施工图中的施工工艺是否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包括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方面。
总结起来,构筑物的施工图抗震设防要求审查意见需要从抗震设计规范、力学原理、材料选用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综合考虑。
只有在以上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合理满足和落实,才能确保构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最终保证构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隔震结构专项设计审查报告》
《隔震结构专项设计审查报告》(内容提要)《隔震结构专项设计审查报告》内容提要(说明:根据有关规定,隔震结构在施工图报审前,应编制《隔震结构专项设计审查报告》(以下简称《审查报告》)报送“减隔震设计专项审查委员会”进行审查,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图审查程序;《审查报告》由设计单位负责编制,由业主单位负责报送。
以下内容提要系《审查报告》的主要内容要求,不足之处由设计单位根据专项审查委员会的要求予以补充。
)1 建筑结构概况(项目为多栋单体时,按各单体分别报告)2 隔震结构设计计算2.1 上部结构模型建立1、该模型与原结构相比增加上支墩层,即第1层为上支墩及与之相连的梁、柱、墙构成的质点层;2、该层层高为上支墩高度,上支墩按柱输入,形成短柱层;3、上部结构铰接于上支墩底面处;4、在该模型上支墩底处设置隔震单元,即成为隔震结构分析模型;5、宜提供模型简图。
2.2 时程分析软件验证1、对所采用的时程分析软件应进行准确性验证;2、验证方法:对上部非隔震模型采用时程分析软件和弹性计算软件分别进行计算,得出质量、周期、楼层地震剪力,将二者列表进行对比,以确定时程分析软件的准确性,误差较小时,方可采用。
2.3 地震波选取1、基本要求:7条波取平均,3条波取包络;天然波不少于总数对的2/3;弹性时程分析每条波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的65%;多条时平均值不应小于80%;有效持时为结构基本周期的5~10倍;2、地震波在主要周期点上的相似性要求:应同时满足隔震与非隔震在主要周期点上的相似性要求;确有困难是,对非隔震结构主要周期点上的相似性要求可适当放宽;3、上述要求均应提供表、图以证实。
2.4 隔震层布置1、隔震层布置原则参见本乌鲁木齐市建设委员会《建筑隔震技术应用规定》(以下简称“应用规定”)2.4.1内容;2、提供本隔震结构所采用的隔震支座、阻尼器、独立抗风装置、抗拉装置的性能参数表;3、提供隔震支座、阻尼器、独立抗风装置、抗拉装置的平面布置及编号图。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
第4。2。11条 学生宿舍不应与教学用房合建。
男、女生宿舍应分区或分单元布置,并不得分层设置,其出入口应分开设置。
(JGJ39-87 第2。1。1条四个班以上的托儿所、幼儿园应有独立的建筑基地,并应根据城镇及工矿区的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布点。托儿所、幼儿园的规模在三班以下时,也设于居住建筑物的底层,但应有独立的出入口和相应的室外游戏场地及安全防护设施。
第3。1。7条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应布置在当地最好日照方位,并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3h(小时)的要求,温暖地区、炎热地区的生活用房应避免朝西,否则应设遮阳设施。
(3)关键部位的节点、大样不能遗漏,如楼梯、电梯、汽车坡道、墙身、门窗等。图中楼梯、上人屋面、中庭回廊、低窗等安全防护设施应交待清楚。
(4) 建筑物中留待专业设计完善的变配电室、锅炉间、热交换间、中水处理间及餐饮厨房等,应提供合理组织流程的条件和必要的辅助设施。
2。4强制性条文:《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版中有关建筑设计、建筑防火等建筑专业的强制性条文。(详《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第3。0。1条、4。1。4条、4。3。6条及5。3。4条、6。1。1条。屋面工程防水设计内容应包括:防水等级、设防要求及选用材料的技术指标。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第4。4。2(二)条。屋面排水方式正确的选择。
(GB50207 第3。0。1屋面工程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以及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按不同等级进行设防,并应符合表3。0。1的要求。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第4。7。1条(三)条。严寒及寒冷地区厕所、浴室,特别是公共厕所,应有良好的通风、排气,即使有外窗,也应设置排气设施。
隔震结构校审要点
1.定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重点设防类应提高一度加强抗震措施,即按照9度加强抗震措施,抗震等级提高为一级。
2.应注明对隔震装置和消能部件的性能要求,安装前应按规定进行检测,确保性能符合要求。
(抽样检验的要求,详见抗规12.1.5条文说明)第三方检验及其资格认证
3.隔震装置应进行竖向承载力的验算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隔震支座不具有隔离竖向地震的作用,设置隔震层后,其竖向地震作用可能增大,应予以重视)
4.隔震结构应进行竖向地震作用下的验算,并保证8度(0.2g)时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不应小于隔震层以上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20%。
5.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应根据水平向减震系数进行确定。
6.总说明中应简要说明隔震的性能目标。
7.隔震层顶部的梁板结构应作为其上部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计算和设计。
8.应提供橡胶隔震支座的水平变位及竖向压应力、拉应力的相关计算书。
9.橡胶隔震支座的具体参数:等效粘滞阻尼比、等效刚度
10.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取值:抗规12.2.5-2。
11.上部结构域下部结构应有完全贯通的水平隔离缝,缝高可取20mm,并用柔性材料填充;当设置水平隔离缝有困难时,应设置可靠的水平滑移垫层。
12.穿越隔震层的电梯、走廊、楼梯、车道等部位,应防止可能的碰撞。
13.隔震支座附近的梁柱应进行冲切、局部承压计算,并提供相关的计算书。
14.隔震层的防火措施。
15.长期使用过程中对隔震层橡胶隔震垫的检查和维护要求。
建筑防震设防专项审查方案
建筑防震设防专项审查方案建筑防震设防专项审查方案一、审查目的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条例》的要求,通过对建筑结构的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进行审查,查验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核实是否能够满足建筑抗震设防的要求。
二、审查内容1. 结构设计文件的审查(1)查看设计单位提供的结构设计文件,包括结构设计计算书、承重结构平面图和立面图等。
(2)核对设计文件中的结构参数和荷载计算公式,确认其合理性和准确性。
(3)对结构设计计算书中的结构组件进行逐一审查,检查其满足抗震要求和安全性能。
(4)检查建筑结构的排布、布局及承重墙的摆放是否合理。
(5)审查设计文件中的建筑和设备的联动措施,以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护建筑物和设备的安全。
2. 施工图纸的审查(1)核对施工图纸中的结构尺寸、位置和材料选用等信息,确保其与设计文件相符合。
(2)检查施工图纸中的结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要求,能否提供足够的抗震能力。
(3)审查施工图纸中的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查验其是否能够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查看施工图纸中的墙体、柱子等结构部件的加固措施,确认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审查方法1. 文件审查(1)查看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逐页逐项进行核查和审阅。
(2)对设计文件中的提出疑问或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逐一记录。
(3)对施工图纸中的不符合要求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
(4)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协商处理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中的问题。
2. 现场勘察(1)对已经施工完成的部分进行现场勘察,查看其与设计文件的一致性。
(2)对施工中的工地进行现场勘察,检查施工质量和施工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建筑材料的质量和使用情况,确保其达到抗震设防的要求。
(4)观察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和施工场地的环境,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四、审查结论在完成审查后,对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中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评估其对建筑抗震设防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云南省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
云南省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一、总则1.1为规范云南省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明确审查内容,使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质量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强制性条文的规定,特制定本要点。
1。
2本要点主要适用于云南省一般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设计文件的审查。
1.3为方便施工图设计审查部门使用,本要点将强制性条文也逐条列入.1.4本要点所涉及的内容主要从以下标准和规范中摘录,在本要点颁布之后,如下述标准和规范有修订(或补充)时,应以修订(或补充)后的内容为准。
有新标准和规范修订时,应以新标准和规范为准。
1、《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1.5本要点所列审查内容是保证建筑节能包括建筑节能、暖通空调节能、电气节能、设计的基本要求,并不是节能设计的全部内容,设计单位应全面执行工程建设标准、法律、法规和政府文件的规定,无论是否属于审查内容,均应承担设计责任。
1.6审查机构和审查人员应根据本要点的规定进行审查,否则应承担失察责任.1。
7对于审查中发现的违反强制性条文、法律、法规和政府文件规定的问题必须修改,否则不予通过,对于强制性条文以外本要点的其他问题,如未能严格执行应有依据。
1。
8鉴于云南省气象特定条件,应根据建筑所在气候区划地域特定条件相应规范要点审查。
除公共建筑统一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审查外,居住建筑:ⅥC区采暖建筑按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审查;ⅢC、ⅤA区采暖建筑按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审查;ⅤB区设有空气调节建筑及ⅣB区按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相关规定要点审查。
《隔震结构专项设计审查报告》
《隔震结构专项设计审查报告》(内容提要)《隔震结构专项设计审查报告》内容提要(说明:根据有关规定,隔震结构在施工图报审前,应编制《隔震结构专项设计审查报告》(以下简称《审查报告》)报送“减隔震设计专项审查委员会”进行审查,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图审查程序;《审查报告》由设计单位负责编制,由业主单位负责报送。
以下内容提要系《审查报告》的主要内容要求,不足之处由设计单位根据专项审查委员会的要求予以补充。
)1 建筑结构概况(项目为多栋单体时,按各单体分别报告)2 隔震结构设计计算2.1 上部结构模型建立1、该模型与原结构相比增加上支墩层,即第1层为上支墩及与之相连的梁、柱、墙构成的质点层;2、该层层高为上支墩高度,上支墩按柱输入,形成短柱层;3、上部结构铰接于上支墩底面处;4、在该模型上支墩底处设置隔震单元,即成为隔震结构分析模型;5、宜提供模型简图。
2.2 时程分析软件验证1、对所采用的时程分析软件应进行准确性验证;2、验证方法:对上部非隔震模型采用时程分析软件和弹性计算软件分别进行计算,得出质量、周期、楼层地震剪力,将二者列表进行对比,以确定时程分析软件的准确性,误差较小时,方可采用。
2.3 地震波选取1、基本要求:7条波取平均,3条波取包络;天然波不少于总数对的2/3;弹性时程分析每条波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的65%;多条时平均值不应小于80%;有效持时为结构基本周期的5~10倍;2、地震波在主要周期点上的相似性要求:应同时满足隔震与非隔震在主要周期点上的相似性要求;确有困难是,对非隔震结构主要周期点上的相似性要求可适当放宽;3、上述要求均应提供表、图以证实。
2.4 隔震层布置1、隔震层布置原则参见本乌鲁木齐市建设委员会《建筑隔震技术应用规定》(以下简称“应用规定”)2.4.1内容;2、提供本隔震结构所采用的隔震支座、阻尼器、独立抗风装置、抗拉装置的性能参数表;3、提供隔震支座、阻尼器、独立抗风装置、抗拉装置的平面布置及编号图。
隔震结构专项设计审查报告
隔震结构专项设计审查报告一、基本情况隔震结构设计审查报告是对隔震结构专项设计进行的审查,旨在评估该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本次审查的结构为一座多层建筑,采用隔震结构设计。
二、审查内容审查内容主要包括:结构类型选择、隔震系统设计参数、隔震装置选型与布置、隔震层布置、结构抗震设计等。
三、审查结果1.结构类型选择本次设计选择了隔震结构作为抗震设计方法。
根据结构所处地区的地震特征和设计要求,采用隔震结构是合理的选择。
2.隔震系统设计参数设计中给出了隔震系统的设计参数,包括隔震层的刚度、阻尼比等。
经过计算和对比,隔震系统设计参数满足了要求,并且符合相关规范。
3.隔震装置选型与布置对隔震装置进行了选型与布置方案设计。
选用的隔震装置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并且能够承受设计条件下的荷载。
隔震装置的布置合理,能够满足建筑结构的需要。
4.隔震层布置隔震层布置合理,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有效隔离建筑结构,降低地震对建筑的破坏。
隔震层的刚度和阻尼比选择恰当,能够在地震作用下发挥出最佳的隔震效果。
5.结构抗震设计结构抗震设计合理,满足了相关规范的要求。
在地震作用下,结构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强度。
四、存在问题根据审查结果,对设计文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审查,发现了以下问题:1.一些结构构件的尺寸设计过于保守,可以适当减小尺寸;2.部分隔震装置的安装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3.部分施工工艺还需要优化,以提高施工效率。
五、建议改进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完善结构构件的尺寸设计,适当减小构件尺寸,以提高材料使用效率;2.对隔震装置的安装方法进行详细设计说明,确保装置的正确安装;3.与施工单位进行充分沟通,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
六、总结经过审查,本次隔震结构专项设计满足设计要求,并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
然而,还存在一些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只有进一步改进,才能确保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可靠性。
绿建(云建设函[2015]485号)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建筑减隔震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文件的通知(发布时间:2015-08-24)云建设函[2015]485号各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管理局,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为贯彻落实《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13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大力发展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15]1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做好云南省绿色建筑、减隔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工作,现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建筑减隔震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的通知》(建质函[2015]153号)转发你们,并就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设计和审查提出如下要求,请遵照执行。
一、适用范围本要点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民用建筑工程的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工业厂区内的办公楼、宿舍等类似民用建筑工程可参照执行。
建筑面积小于300平方米的配套附属建设,可不进行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
二、送审要求设计单位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应当根据本通知要求认真填写“附录A施工图审查集成表”。
送审时,按照《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流程的通知》(云建设[2015]285号)要求,将设计成果及本通知要求的“附录A施工图审查集成表”交付建设单位统一送审(所有文本采用A4纸装订,并附电子文档)。
三、审查要求施工图审查机构应按照本通知要求对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进行审查,认真填写“附录B施工图审查对照表”,对审查完成的项目,通过云南省勘察设计咨询业管理系统系统上传“B.7建议最低分得分统计--居住建筑”或“B.8建议最低分得分统计--公共建筑”表。
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实施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和审查工作的通知》(云建设[2014]320号)废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隔震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二○一五年六月目次一.总则 (1)二.技术审查要点 (2)1.隔震结构设计文件审查 (2)1.1隔震结构设计说明及图纸内容审查 (2)1.2隔震结构计算书内容审查 (6)2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文件审查 (11)2.1消能减震结构设计说明及图纸内容审查 (11)2.2消能减震结构计算书内容审查 (15)一.总则1.0.1本要点仅用于把减隔震技术措施作为主要结构技术措施之一的房屋建筑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技术审查。
1.0.2本要点规定的内容依据现行相关法规(法规指:住建部等政府主管部门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和工程建设标准编写。
要点既包含上述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内容,也包含对结构主体、地基基础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内容。
设计减隔震技术的行业性标准(指CESC系列标准)未列入要点,只作为参考性文件。
1.0.3按照隔震结构和减震消能结构两类主要结构技术措施在设计中的使用对审查要点进行了分类编写。
要点中“审查内容要点及说明”内容是按常规设计做法,根据规范、标准条文内容,给出的施工图审查工作应关注的细节。
这是一个审查工作提示性内容表述,是参考性的、提示性的,不是对规范条文的解释。
1.0.4减隔震技术对房屋建筑结构,仅属于结构设计内容的一部分,结构设计和施工图审查应包含结构的全部内容,本要点仅规定了涉及减隔震技术的内容,结构设计和审查的其他部分应按照住建部已颁布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执行。
1.0.5设计和审查均应按规范要求执行。
对审查中发现的其他问题,如设计未严格执行本要点的规定,应有充分依据。
审查时应根据相关标准的“用词说明”,按其用词的严格程度予以区别对待。
1.0.6对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不论是否采用了减隔震技术措施,均应依据《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111号)、《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10]109号)要求执行。
二.技术审查要点1.隔震结构设计文件审查1.1隔震结构设计说明及图纸内容审查规范名称条文号条文内容审查内容要点及说明1.结构设计说明及图纸一般性内容详见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相关章节2. 隔震结构设计说明及图纸专项技术内容隔震结构应专门写一个隔震结构专项设计说明。
抗震规范GB50011-2010 12.1.3 建筑结构采用隔震设计时应符合下列各项规定:1.结构高宽比宜小于4,且不应大于相关规范规程对非隔震结构的具体规定,其变形特征接近剪切变形,最大高度应满足本规范非隔震结构的要求;高宽比大于4或非隔震结构相关规定的结构采用隔震设计时,应进行专门研究。
2.建筑场地宜为Ⅰ、Ⅱ、Ⅲ类,并应选择稳定性较好的基础类型。
4.隔震层应提供必要的竖向承载力、侧向刚度和阻尼;穿过隔震层的设备管线、配线,应采用柔性连接或其他有效措施以适应隔震层罕遇地震水平位移。
1.对建筑物高宽比复核:一般建筑物控制值:4;不应超过相应非隔震结构的高宽比砌体结构:见《抗规》第7.1.4条;钢结构:见《抗规》第8.1.2条;高层混凝土结构:见《高规》第3.3.2条;高层混合结构:见《高规》第11.1.3条;其他结构体系要求见国家现行相关规范及规程要求。
超过4或上述条文规定的高宽比,设计文件中应有专门研究的结果(或结论)。
2.1)设计文件应提供隔震层(构件)竖向承载力验算、侧向刚度、阻尼的数值。
2)设计说明中应提供隔震层罕遇地震水平位抗震规范GB50011-2010移值,并核查设计说明中罕遇地震水平位移是否与计算文件一致。
3)图纸中需注明穿过隔震层的设备管线、配线,应采用柔性连接或其他有效措施以适应隔震层罕遇地震水平位移。
12.1.5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时,隔震装置和消能部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隔震装置和消能部件的性能参数应经试验确定。
2.隔震装置和消能部件的设置部位,应采取便于检查和替换的措施。
3.设计文件上应注明对隔震装置和和消能部件的性能要求,安装前应按规定进行检测,确保性能符合要求。
1.说明中应详细列出隔震装置(隔震支座)和消能部件(消能器)的性能参数。
2.说明中应注明隔震装置和和消能部件在安装前应按规定进行检测,并应根据产品标准给出检测值的误差限值。
应给出产品的总数及检测的数量。
3.设计文件中应注明定期检查及更换要求,如产品维护更换年限、检查的周期、特殊检查条件(过火、强风、中震、大震)、检查要求及合格标准等。
4.隔震装置和消能部件周边一般不再设置永久性结构构件,若设置,施工图纸说明中应注明隔震装置和消能部件周边应留有足够空间以便于检查和替换。
12.1.6 建筑结构的隔震设计和消能减震设计,尚应符合相关专门标准的规定;也可按抗震性能目标的要求进行性能化设计。
1.隔震和消能减震结构设计的专门标准有: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建筑消能阻尼器建筑隔震施工与验收规范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建筑橡胶隔震支座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抗震规范GB50011-2010应根据设计类型将以上规范规程列入设计文件(设计说明)中2.是否按性能目标设计由设计单位和业主确定,如采用抗震性能目标,其目标应符合《抗规》第3.10.3条,计算应符合《抗规》第3.10.4条。
12.2.3 隔震层的橡胶隔震支座应符合下列要求:1.隔震支座在表12.2.3所列的压应力下的极限水平变位,应大于其有效直径的0.55倍和支座内部橡胶总厚度3倍二者的较大值。
2.在经历相应设计基准期的耐久试验后,隔震支座刚度、阻尼特性变化不超过初期值的±20%;徐变量不超过支座内部橡胶总厚度的5%。
当隔震采用橡胶隔震支座时,审查内容要求如下:1.设计文件中应给出在压应力作用下水平极限变形参数;2.本条文的第2款内容是对橡胶隔震支座的技术性能要求保证,应在设计图纸(如总说明)中注明。
这是对产品采购的技术要求。
12.2.7 隔震结构的隔震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隔震结构应采用不阻碍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发生大变形的下列措施:1)上部结构的周边应设置竖向隔离缝,缝宽不宜小于各隔震支座在罕遇地震下的最大水平位移值的 1.2倍且不小于200mm。
对两相邻隔震结构,其缝宽取最大水平位移值之和,且不小于400mm。
2)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应设置完全贯通的水平隔离缝,缝高可取20mm,并用柔性材料填充;当设置水平隔离缝确有困难时,应设置可靠的水平滑移垫层。
3)穿越隔震层的门廊、楼梯、电梯、车道等部位,应防止可能的碰撞。
1.应在图纸(设计说明)中列出隔震层在地震作用(大震)下的位移值;2.图纸中应对结构的竖向、水平隔离缝有明确的表示,其宽度应符合本条文规定;3.穿越隔震层的门廊、楼梯、电梯、车道等部位,图纸中应有防止可能的碰撞措施。
当采用设置隔离缝的措施时,这些部位的缝宽、位置应在图纸中有明确表示,且缝宽应满足本条要求。
抗震规范GB50011-20102.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抗震措施,当水平向减震系数大于0.4时(设置阻尼器时为0.38)不应降低非隔震时的有关要求;水平向减震系数不大于0.4(设置阻尼器时为0.38),可适当降低本规范有关章节对非隔震建筑的要求,但烈度降低不得超过1度,与抵抗竖向地震作用有关的抗震构造措施不应降低。
此时,对砌体结构,可按本规范附录L采取控制构造措施。
1. 在考虑水平地震作用时,当上部结构的抗震措施较本地区非隔震建筑的要求降低,应复核水平向减震系数是否满足可以降低的规定,所降低程度是否满足本条规定不低于1度的要求;图纸说明中应列出水平向减震系数,同时应核查相关参数与计算书是否相符。
2. 检查在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图纸中结构抗震构造措施是否降低了。
如降低则违反规范要求。
有关竖向地震作用的抗震构造措施见规范本条下的附注。
12.2.8 隔震层与上部结构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隔震层顶部应设置梁板式楼盖,且应符合下列要求:1)隔震支座的相关部位应采用现浇混凝土梁板结构,现浇板厚度不应小于160mm;2)隔震层顶部梁、板的刚度和承载力,宜大于一般楼盖梁、板的刚度和承载力;3)隔震支座附近的梁、柱应计算冲切和局部承压,加密箍筋并根据需要配置网状钢筋。
2.隔震支座和阻尼装置的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隔震支座和阻尼装置应安装在便于维护人员接近的部位;3)外露的预埋件应有可靠的防锈措施。
预埋件的锚固钢筋应与钢板牢固连接,锚固钢筋的锚固长度宜大于20倍锚固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0mm。
检查图纸中相关构件的构造是否满足本条文的规定,如隔震支座部位的楼板是否为梁板结构等。
1.2隔震结构计算书内容审查规范名称条文号条文内容审查内容要点及说明1.结构计算书一般性内容详见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相关章节2.隔震结构计算书专项技术内容抗震规范GB50011-2010 12.1.3 建筑结构采用隔震设计时应符合下列各项规定:3.风荷载和其他非地震作用的水平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总水平力不宜超过结构总重力的10%。
设计文件中应提供风荷载和其他非地震作用的水平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总水平力的计算结果,审查予以复核。
12.2.1 隔震设计应根据预期的竖向承载力、水平向减震系数和位移控制要求,选择适当的隔震装置及抗风装置组成结构的隔震层。
隔震支座应进行竖向承载力的验算和罕遇地震下水平位移的验算。
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应根据水平向减震系数确定;其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8度(0.2g)、8度(0.3g)和9度时分别不应小于隔震层以上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20%、30%和40%。
1.设计文件(计算书)中应给出结构隔震层的验算结果。
2.设计文件(计算书)中应给出隔震支座竖向承载力验算、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位移。
3.隔震层以上地震作用计算:1)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应按本规范第12.2.5条计算;2)应按照本规范第12.2.5-4条规定进行必要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满足本条要求。
12.2.2 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的计算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1.隔震体系的计算简图,应增加由隔震支座及其顶部梁板组1.通常情况,隔震结构的整体计算分析建议采用程序计算,对于砌体可按附录采用“手算”;抗震规范GB50011-2010成的质点;对变形特征为剪切型的结构可采用剪切模型(图12.2.2);当隔震层以上结构的质心与隔震层刚度中心不重合时,应计入扭转效应的影响。
隔震层顶部的梁板结构,应作为其上部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计算和设计。
2.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计算;输入地震波的反应谱特性和数量,应符合本规范第5.1.2条的规定,计算结果宜取其包络值;当处于发震断层10km以内时,输入地震波应考虑近场影响系数,5km以内宜取1.5,5km以外可取不小于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