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反思与案例作业(小学继续教育)教学内容
继续教育作业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1)结合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所得到的启示,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具体的例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来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受到真实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爸爸和“我”,用自己平凡的行动为生活这本书增添的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师:请自由朗读第10自然段,用“”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名)
1、教师课件出示句子并适时提出相关问题。
2、补充资料:因为有一段时间是适合鲈鱼繁殖和生长的季节,在开放日之前不应该捕捞正在产卵和生长中的鲈鱼。这是每一个渔民都应该遵守的规则。
3、引导学生质疑,解疑。
1、课堂总结:读了这个故事,老师想起了法国思想家用孟德斯鸠的一句话(投影:“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别人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老师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勇敢地挑战自我,严于律己,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钓鱼的启示
执教者
应各庄小学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钓鱼的启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习本课,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通过学习及联系自身成长的经历,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3.不足及改进措施 在教学中,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 。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课文 中难点的处理问题.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 . 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 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 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 得薄弱。
小学继续教育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小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今年10岁,就读于我国某小学四年级。
他性格开朗,热爱学习,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导致学习成绩不稳定。
为了帮助小明提高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开展小学继续教育活动,旨在通过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帮助小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二、案例分析1. 问题分析小明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学习计划:小明没有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导致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学习效率低下。
(2)学习方法不当:小明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死记硬背,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缺乏时间管理能力:小明在学习时间分配上存在很大问题,常常因为玩耍而耽误学习,导致学习进度滞后。
2. 教育策略针对小明存在的问题,学校制定了以下教育策略:(1)制定学习计划:学校为小明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任务、复习内容和课外阅读等,帮助小明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2)教授学习方法:学校邀请优秀教师为小明讲解学习方法,如如何进行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复习等,帮助小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时间管理能力:学校通过开展时间管理培训,帮助小明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 教育实施(1)制定学习计划:学校为小明制定了每天的学习计划,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目的学习任务。
同时,学校还要求小明每周进行一次总结,检查学习计划的完成情况。
(2)教授学习方法:学校邀请优秀教师为小明讲解学习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和互动环节,让小明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3)培养时间管理能力:学校开展时间管理培训,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小明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4. 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继续教育活动,小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学习成绩提高:小明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目的成绩均有明显提高,尤其是英语成绩,进步尤为明显。
(2)学习习惯良好:小明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教育反思记录及案例(2篇)
第1篇一、前言教育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教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反思,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二、教育反思内容1. 教学内容(1)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牢固,课堂参与度不高。
(2)原因分析:可能是教学内容过于枯燥,缺乏趣味性;或者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改进措施:针对枯燥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同时,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4)案例:在一次语文课上,我讲解《春》这篇课文时,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氛围较为沉闷。
于是,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图片和视频,并结合音乐,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春天的气息。
随后,我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文中的角色,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教学方法(1)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课堂表现不佳,课后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2)原因分析:可能是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缺乏针对性;或者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3)改进措施: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案例:在一次数学课上,我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提高层、拓展层。
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我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于提高层的学生,我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对于拓展层的学生,我引导他们进行拓展性学习。
课后,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评价(1)问题: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缺乏客观性。
(2)原因分析:可能是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足,或者评价方式单一。
(3)改进措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结合同学、老师、家长等多方意见,使评价更加客观;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等。
小学语文继续教育教学设计与反思作业
小学语文继续教育教学设计与反思作业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课题:示儿科目:小学语文教学对象:小学生课时: 2提供者:XXX单位:XX市XX区XXX 镇XXX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二、教学目标1、学习《示儿》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之情。
2、启发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本诗可通过熟读课文,参看注释并联系上下文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可先让学生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诗句、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从“悲”字学生可能体会到诗人临终不见九州同的伤感,表达诗人对支离破碎的祖国是多么遗憾和不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本文先在学生背诵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抓住课文字词“元知、万事空、但悲、王师、北定、家祭、告乃翁”等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爱国诗人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理解本课中的“元知、但悲、北定、家祭、无忘”等词语的意思。
难点:体会诗人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导入多媒体播放陆游画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与学生互动介绍陆游的生平事迹。
三、师范读课文指导朗读。
四、学生朗读五、师指导朗读1、先个人读。
2、指导节奏、语速、重音。
3、齐读。
六、找出诗中的难懂的字、词,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句意思。
1、学生认真观察。
提问:这个老人是谁呀?他是哪个朝代的呀? 2、学生找出陌生的字词,并做好标记。
3、学生互评,指出同学不足。
4、全班齐读。
5、练习背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学生理解课文、理解诗人的情感做铺垫。
为学习诗句做准备。
第二课时一、学生背诵这首诗。
继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例及分析》作业1
继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例及分析》作业1第一篇:继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例及分析》作业1我的启发:做语文教学设计时,必须以帮助每个学习者学习语文为目的,明确学习者需要学什么,承认每个学生的学习语文个性或潜能,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系统设计的语文教学应有利于学习者自身的发展,必须基于人们如何学习语文的知识。
语文教学设计必须以教与学的理论作为科学决策的依据。
目标是学习活动、评定和决策的驱动力,目标、学习活动、评定三者应该协调一致。
同时,评价和修改是语文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新的教学设想:一、教学内容:语文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1课《我们的夏天》。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我们的夏天》是语文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1课的诗歌。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及乐园六中的阅读欣赏描写都是与学生同龄的孩子们的多姿多彩的生活。
《我们的夏天》位于这组课文之首,生动活泼的诗歌形式能激起学生学习本课文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这首诗歌共有五小节,用生动、鲜活的文字描摹出孩子们在夏天里丰富多彩的生活,孩子们朝气蓬勃,结伴走进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健康快乐地成长,表现了孩子们在大自然里愉快幸福的心情。
文中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描绘的是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的活动,一幅是火红的太阳公公微笑着俯视孩子们。
这两幅插图为孩子理解课文起到了辅助作用。
本课只有六个会认字,而且经过前几个单元的训练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自学生字的方法,所以我采用了教学用书中先学文后识字的建议,把学文放在了第一课时,识字写字放在了第二课时。
下面我要讲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本篇课文的安排时间正值夏季,学生对夏天已经有了足够的感性认识,针对教材及学生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目标:1、知识与能力借助图画、联系生活、结合积累理解“活蹦乱跳的欢喜”、“淡淡的诗意”、“彩色的画面”“神奇的世界”等。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继续教育训作业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生不解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1、有可能认为3种线都能量出长度。
2、有的小组可能找不出相同点。
(小组内交流,不仅是对预习的一个小展示,并且在展示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一个交流、补充和完善,并且对有疑惑的地方进行记录,可集体展示交流时解决。)
对于创新成果,在继承和发展之前作业(预案)的数学思想之上,在教学策略论述过程中增加了教材内容分析、板块教学建议、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分析、课后反思以及创新成果评析等内容。改进之后使得成果(终稿)过程更具完整性,提升了理论依据。同时对教学目标也适当进行了调整,学生学习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应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一个发现的过程。因此,在课程学习流程中扩充了以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为目的的合作探究的体验过程等策略,最终生成为创新成果(终稿)。
二、预习检测展示交流,完成表格。
三、学生展示,质疑反驳。
生:一小组展示,其他组质疑反驳。
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整理有价值的问题。
1、怎样理解无限延长?
2、能否量出长度的标准是什么?(有限长和无限长)
(对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可进行全班展示交流,可反驳质疑。教师注意搜集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四、再导学。
师:(认识射线)大家想象一下,这一端无限延长,延长出练习本,延长出学校,一直向宇宙中延长。(边讲解,边动画演示。)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射线、直线,知道射线、直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形成“无限”的观念。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你会编谜语吗?(不会)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不仅会猜谜语而且还会编谜语。想不想成为即会猜谜语还会编谜语的谜语高手呢?那就需要你们在这节课上主动合作,积极探讨!
中小学继续教育公共课_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答案
第一章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1、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的规律是“经验+反思=成长”。
为什么教育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如此重要?首先,反思性教学增强了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以此作为提高都是素质的突破口。
一般来说,缺乏道德感和责任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或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已的教学行为。
而提倡反思教学,使教师自觉的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已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已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道德感、责任感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而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道德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次,反思性教学强调学会教学,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
学会学习早已为人们熟悉,而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要学会教学,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
即要求老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点好展,直至成为学者型教师。
因此,反思型教师不仅想知道自已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其原因等进行深思,总是问“为什么”。
这种“追问为什么”的习惯,往往促使反思型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
相比之下,如果我们的目的仅仅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而没有教师不断的学会教学,学生的学会学习很难保证。
第三,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为基本点,在具体操作中,实施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已的薄弱环节,也可以从各方面的训练中总体提高自已。
实施反思性教学,并不是要面面俱到,针对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环节加以反思,而是可以在某次具体操作中更侧重哪个环节的训练,从各个环节的提高从而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比如在某一次反思性备课中,可以专门训练引入这个环节,课前设计几种不同的引入方式,根据学生反应和教学效果加以鉴定比较哪种引入更适合哪种类型的课程。
这种方式使都是水平的提高落实到某个具体的点上,既有实效性,又增加了教师的成就感。
第四,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有了自觉的意识,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也相应提高,从而加强教师的监控能力,自如地应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继续教育)
3、指名朗读种田人说的话,读出“喘气”的语气。
(三)种田人拔苗的结果怎么样?
1、请学生板书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3、如果你看到种田人拔苗的情景,你会对他说什么?
1.读文找句
2.理解重点词语重点认准“焦”的读音。
3.感情朗读体会种田人“焦急”的心情。
4.认字,组词。
5.根据情境理解“筋疲力尽”、“喘气”。
6.想想,对种田人你要有什么话要说?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
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理解,并在交流中产生更加独特的感受。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读中悟出寓意,从这个故事中汲取经验教训。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欣赏关于禾苗的课件,师生谈话:你能用什么方法使禾苗长高。
1.欣赏课件
2.说一说
由题引入,变文字为画面,激发学生的热情,了解故事的内容,为学文奠定基础。
5.学生描红、临写。
6.师巡视并随机指导,展评优秀作业。
1.读生字。
2.观察发现生字特点和大家交流。
3.练写生字。
4.点评
让他们自己总结生字的特点,激发学生认字与写字的兴趣。
1、把这个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阅读课外书中的寓言故事。
培养复述能力
拓展延伸“寓言”
七、教学评价设计
把全班进行分组,共分为六组。根据小组交流情况及发言情况,教师随时奖励小红花。下课把组内红花进行累计。第一名加2分。第二名加1分。最后一名扣2分倒数第二扣一分。中间两组不加分也不减分。
继续教育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1、蹲踞式跳远2、拓展游戏:冲过封锁线科目:体育教学对象:四年级一班课时:第一课时提供者:单位:宜兴埠第三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遵循“课堂应适合学生”的教学理念,创设活泼开放的课堂氛围,体现自主尝试,分组练习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针对确定有利脚进行单起双落得动作,提高下肢弹跳能力。
蹲踞式跳远是跳跃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平时运用较为广泛一项运动技能。
学练蹲踞式跳远能提高学生的动作反应速度与跑跳结合能力,能发展学生的下肢爆发力和跳跃能力,增强学生的力量、灵敏、速度、协调等体能,同时能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客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热情高涨,乐于展示。
过程与意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团结友爱,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渗透德育教育,养成具有良好文明素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四年一班学生,人数32人,男女生比列相当,个别学生所做动作不太协调,作为初学者对本教材充满陌生与好奇。
因此,将本课教学重点设置为确定有利脚,学会单起双落地动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主动去学习,更加喜欢上体育课。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法: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本课内容枯燥的特点,我首先采用了趣味激励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区学习。
另外,还采用示范法,以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我要学习”的情感,以及采用讲解法和分层教学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学法: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练习法、分解练习法、和组合练习法。
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确定有力脚,学会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动作难点:踏跳有力,双脚轻巧落地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四列横队教法:1.了解学生情况2.语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3.指挥队列活动,彰显班级风貌精神点评学法:1.体委整队2.兴趣浓厚,聆听本课内容3.听音乐,听指挥,彰显队列风采4.聆听点评要求:遵守纪律、精神饱满准备有序,以饱满的精神进入课堂自编韵律操组织: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法:1.在活力的音乐带动下,张扬活力,展现舞姿,带动学生练习。
教育案例教师反思(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本案例发生在我国某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堂中。
在这堂课中,我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以下是对这一教育案例的反思。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秋天的雨》。
这是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优美散文,旨在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的美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的魅力。
(2)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对秋天的感受。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秋天的美景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对秋天的感受。
(4)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美景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4. 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问题:(1)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走神、玩手机等现象。
(2)教学效果不佳:虽然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但学生的课堂表现并不理想,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三、反思与改进1. 反思(1)教学方法的选择:虽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并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2)课堂管理:在课堂管理方面,我缺乏足够的经验。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素养:作为一名教师,我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关注学生的需求,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2. 改进措施(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继续教育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 副本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小柳树图小枣树图
小柳树说的话小枣树说的话
长处:漂亮乘凉会结果子
短处:不会结果子光秃秃难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九.教学反思
《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课文是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来读懂课文。其中,我又是从三方面进行引导:一是从柳树和枣树的生长特点分析他们的不同;二是从两者的性格特点来理解不同;三是通过小柳树的前后表现不同来体会。在进行这三方面的引导中,我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不同语气地朗读、比较和体会。学生不仅在读中感悟课文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也体会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其中对小枣树心情与性格地方理解比较到位,而对小柳树的性格与说话语气方面不是很清楚,造成有些学生在回答仍存在含糊不清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学习课上灵活引导学生,过渡语言简练准确,利用学生的完整思维。
小学教师教育事案例以及反思
小学教师教育事案例以及反思案例一:学生未完成作业教育事情:天,小明未能完成数学作业。
老师在课堂上检查作业时发现了这一问题。
老师提醒小明,但他仍然没有完成作业。
反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明确作业要求和目标。
也许作业太难或者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和完成任务。
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前应该确保作业内容与学生能力水平相符合,确保学生理解作业的重要性和目标。
另外,老师也应该检查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并在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时,给予一定的灵活性。
此外,教师还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困惑。
案例二:学生在课堂上打闹教育事情:在课堂上,小杰和小明中间互相打闹,干扰了其他学生的学习。
老师多次警告他们停止打闹,但他们仍然继续干扰课堂秩序。
反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反思自己在管理课堂秩序方面的能力。
教师应该运用有效的管理技巧来解决这个问题,如制定明确的纪律规则和行为规范,建立一个积极和尊重的学习环境。
此外,教师还应该尝试利用积极的激励措施,如奖励系统,来激励学生表现良好的行为。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讨论这种干扰对其他同学学习的影响,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秩序的认识。
案例三:学生不愿参与课堂讨论教育事情: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但小红和小杨都不愿意参与讨论。
他们坐在那里,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反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反思自己在创建和鼓励积极参与氛围方面的能力。
教师可以使用各种策略,如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激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此外,老师还可以尝试问开放性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意见的欲望。
如果学生不愿意公开发言,老师可以建立一个匿名的意见收集方式,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此外,提供一个安全和尊重的学习环境也是重要的,让学生感到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会被评判或嘲笑。
总结:小学教师教育事案例和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反思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技巧和管理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促进他们的学习。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继续教育作业.
《教化反思与案例与论文编写指导》接着教化作业什么是教化反思?教化反思的内容包括有哪些?答:反思即指老师对自己的行为以与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剖析、解读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沟通,它反映一个人对其身心状况的认知。
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须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它包括引起思维的怀疑、困感与心智上的困顿,还包括找寻、搜寻和探究的活动,求得解决疑难、处理困惑的方法。
反思是老师“依据实际情境,借助行动探讨,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与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⅛‘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自己成为学者型老师的过程。
”是事实性、情境性和过程性探讨。
教学反思重点在“思”。
简洁地说,教化教学反思就是探讨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在教中学,在学中教。
教化反思的内容包括:(•记录教化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二写教化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三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四记录课堂中的突发事务和记录学生的问题和建议(五课后重写“教学设计”2.什么是教化案例?它有哪些特征?答:教化案例就是教化实践过程中发生的包含有实际情境的教化故事。
教化叙事探讨报告不像案例那样肯定要有主题,只须要有问题即可。
教化叙事探讨报告通常只有一个典型教化事务。
教化案例通常有反映与主题有关的不同问题不同案例事务。
H的是为了对同一个主题、几个小阅历进行率联和整合。
3在内容结构方面的差异教化叙事探讨报告只须要有反思,而案例除Tf反思(即案例分析外,还要在反思基础上提炼出“启示”。
案例还要供应一批须要探讨的问题。
-1.教化案例的划分依据有哪些?它又可以具体分为哪些类别?教化有其自身的规律,但是教化实践活动中的偶然因素与必定因素千差万别。
为r揭示新课程背景下教化案例的本质特征,更好地驾驭它的规律性,寻求教化案例的开发空间,促使教化案例更具实效性和可借鉴性,依据教化案例的特点和写作目的,从不同视角和侧重面我们可以将案例分为不同的类型,帮助老师将各种不同问题的零散阅历进行整合,形成阅历链、阅历集,从而充分发挥教化案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实际作用.教化案例在分类的过程中,因着眼点不同、侧重而不同均可分为若r∙类。
教学设计与反思(继续教育)
(1)出示生字"短"、"扁"、"最",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重点指导问句的读法:
谁的尾巴短?兔子尾巴短。
(3)其他几句问句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尝试读。
在问句的指导中,教师帮助学生比较各种动物尾巴,顺势理解"最"的意思。
(4)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运用词语。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长?什么东西短?"扁"用在什么地方?和"弯"相反的词是什么?
板书设计
比尾巴
猴子——长 公鸡——弯
兔子——短 鸭子——扁
松鼠——伞 孔雀——好看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且还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学习活动。
二、教学中要尽量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从学生熟悉的事件入手,让知识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去,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在真实生活的感受中认识书本知识,在认识中理解书本知识,在理解中升华书本知识,从而达到会用书本知识。
3、指名汇报读,请学生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教师不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
三、随文识字,感情朗读。
1、认读理解带动物名称的生字。
(1)逐一出示生字"猴"、"松鼠"、"公"、"鸭",看拼音读准字音。
(2)不带拼音,学生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
(3)把生字卡片贴在对应的动物图上,指名领读。
(4)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3、利用字族"巴"认识"把",教师重点指导长句"松鼠的尾巴好象一把伞"的停顿和断句。学生感悟体验着模仿读。
小学教育案例及反思(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的重任。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以一个小学班级为例,探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
二、案例描述(一)班级情况该班级共有学生30人,男女比例均衡。
学生年龄在6-12岁之间,来自不同家庭背景。
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困难,如注意力不集中、阅读障碍、计算能力较弱等。
(二)教学困惑1.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部分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 学生活动能力不足: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课堂氛围。
3. 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学生家庭环境不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存在诸多问题。
4. 教学评价单一:教师对学生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反思1. 教师方面:(1)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应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加强家校沟通: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2. 学生方面:(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堂纪律教育、作业管理等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改进措施1. 教学方式改革: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3. 加强家校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小学学继续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学校开展了“快乐阅读,书香伴我成长”的继续教育活动。
本案例以某小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继续教育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案例实施1. 制定阅读计划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制定了分阶段的阅读计划。
低年级以图画书、童话为主,中年级以科普、历史、文学为主,高年级以经典名著、哲学为主。
通过有针对性的阅读计划,帮助学生逐步提高阅读水平。
2. 建立阅读氛围学校在校园内设立了“快乐阅读”角,摆放了各类图书,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
同时,学校还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读书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开展阅读课程学校开设了阅读课程,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阅读方法、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阅读方法、阅读技巧、阅读评价等,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 家校合作学校与家长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
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形式,向家长宣传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家长陪伴孩子共同阅读。
5. 评价与反馈学校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评价与反馈,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阅读质量进行量化评价,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三、案例效果1. 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快乐阅读,书香伴我成长”活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显著提高。
许多学生表示,通过阅读,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2. 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书籍、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如何对阅读内容进行评价。
这些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3. 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文学鉴赏能力。
4. 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通过举办各类阅读活动,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
学生们在阅读中感受文化、传承文明,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作业1.什么是教育反思?教育反思的内容包括有哪些?答: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剖析、解读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沟通,它反映一个人对其身心状况的认知。
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
它包括引起思维的怀疑、困惑及心智上的困顿,还包括寻找、搜索和探索的活动 , 求得解决疑难、处理困惑的方法。
教育反思,即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
教育反思通常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应当说,教育反思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
它不仅指反思课堂教学行为,也指反思课前的教学计划与课后的教学评价;它不仅指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也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它不仅指反思总结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也指反思总结其他教师的教学行为。
一句话,可以指对所有教学行动的回忆、思考、分析、检讨和评价。
教育反思的内容包括:(一)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二)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三)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四)记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和记录学生的问题和建议(五)课后重写“教学设计”2.什么是教育案例?它有哪些特征?答:教学案例是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景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景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实际活动的反思。
它应包括如下特征:( 1 )情境性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境。
( 2 )完整性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对事件的处理策略和处理结果等,生动、完整地叙述教育故事的全过程。
( 3 )典型性典型性既具体又特殊,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教育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必须有典型性。
( 4 )启示性启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 教育事件始末均能揭示教师的内心世界。
如态度、动机、理智、困惑、需求等,给大家以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 5 )指导性指导性教育案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较先进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家的实践和教育行为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3.教育案例与其他教育文体的区别是什么?答:案例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
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具体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
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案例与教学实录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4.教育案例的划分依据有哪些?它又可以具体分为哪些类别?答:(1)依照教育的任务可划分为:教育类、课堂教学类、品德修养类、音美类、教育活动类、教育管理类、教育科研类、教师培训类等(2)依照教育案例研究的对象可分为:描述性案例、说明性案例、证实性案例、探索性案例等(3)依照教育案例的介入属性,又可将其划分为:意外式案例、主题式案例、综合式案例等(4)从传统学科分,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教育学案例、心理学案例、教育管理案例、教育经济案例、教育立法案例等(5)从应用角度出发,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研究用案例、教学用案例(6)从内容覆盖面的宽窄,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一事一例的专题案例、多侧面描述的综合案例(7)从内容性质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经验型案例、问题型案例(8)按篇幅大小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短篇案例、长篇案例( 1500 字以上)(9)从表现形式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提示型案例、研究型案例、实录式案例、摘要式案例、点评式案例、书面文字案例和影视表演实录案例等5.教育论文的常见类型有哪些?分别具有什么特点?答:教育论文的常见类型有1、研讨型论文 2、经验型论文 3、述评型论文4、报告型论文5、学位论文6、叙事研究报告特点分别是:1、研讨型论文是针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法的论文。
它的关键是“立论”,这是所有教育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基础。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2、经验型论文是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体会,进行分析、概括、抽象、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写出的论文。
这是中小学教师最常见的论文类型。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3.述评型论文包括综述性论文与评析性论文。
它是在归纳总结别人在某一学术问题或某一研究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分析、评析,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一种论文。
包括读后感、对新理论新观点的阐述。
撰写这类论文,在选择评述对象时,要考虑它的影响作用以及作者的兴趣和能力;要加深对评述对象的理解,提高对评述对象的认识,并以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为准绳。
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先综述情况(或观点、或做法),在一一评析之后,再从整体、主流、本质上作总评价,或述评结合、一述一评。
总之,都应具体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新构想。
4.报告型论文是指描述或阐述教育实践研究中某一固定程序的论文。
主要有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实验研究报告。
5、学位论文是目前在职攻读学位的老师越来越多,也开始关注学位论文这一文体。
撰写这类论文,选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篇幅较长、分量较重,论题必须与之相适应;它所提出的论点,就是对论题的创新见解;选用的材料要达到必要、确实、新颖、充分、协调的选材标准;它特别强调新事实、新理论、新数字、新动态,整个内容要富于很强的理论性、创造性、论证性,以体现浓郁的理论色彩;在结构上,可参照一般学术论文构成的基本型安排整体结构6、叙事研究报告”(或叙事的教学研究)的主要使命是将整个教育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就是通过记录并反思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我们的中小学教师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只有案例没有观点,说个事儿可以滔滔不绝,写文章一写一个教案、一写一个叙事,理论素养很欠缺。
这是因为他们虽然在一线接触大量的人和事,但平时不重视阅读和研究,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没有掌握从大量现象中分析、提炼、概括的技术能力,也就不可能拥有丰富的观点。
这些老师也许教书教得不错,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教,就只能停留在原来的层次上。
6.教学反思有哪些形式?请选择你常用的三个形式进行举例说明。
答:教学反思的形式有:(1)课后备课(2)反思日记(3)课堂观摩(4)专家会诊(5)行动研究(6)教学后记(7)案例研究举例: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是课后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后记1.课后备课:我们在讲授完一节课后,都会根据当堂课上学生的放应情况、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的多少,从而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二次备课,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教案,我们会先前的教案旁做好批注,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
例如:我在讲授完《火烧云》一课时,因为是略读课文,我计划用一课时,应此,我把重点放在了品读火烧云颜色的变化上,同时引导学生积累了语文。
而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只是引导学生读了读,当时我认为这儿学生很了解,比较容易。
但是课下,有学生围过来,对我说:“李老师,火烧云颜色的变化还有很多呢!我观察过.”“李老师,我还能想象出很多形状来呢!”……听给到这儿,我明白了。
学生对这儿很感兴趣,他们会说的很好的。
因此,我进行了课后备课,在自己的教案边进行了批注:这儿应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火烧云还有什么形状呢?先让学生自由地说。
然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写:你能仿照作者的“出现——样子——消失”这样的顺序,把自己想象的火烧云的样子写下来么?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想象的能力,同时做到了读写有机的结合。
2.课堂观摩:记得在去年举行了一次教学活动“同授一节课”要求每组的两位教师同讲一节课,组里的老师一起研究、备课。
第一位老师讲课时,组里的老师及学校的同学科的老师及领导参与听课,听完课后,及时进行评课。
我组的老师认真听取听课老师的意见或建议。
然后,我们在大家的建议下,一起反思我们的设计,反思我们的教学过程,反思我们的教学方法,再共同进行二次备课,对第一位老师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改进,最后第二位老师再上课。
很明显,第二位老师的课效果就比第一次讲好多了。
这就是课堂观摩后的成果。
3.教学后记这一点,我们学校的老师做的很好,因为学校的领导很重视教学后记,会及时检查我们的教案是否及时进行了教学反思。
在学校领导严格的监督下,我们已经养成了积极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
在自己上完课后,会对自己的这一节课进行认真的反思,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怎样将会更好……如:我在讲完《雅鲁藏布大峡谷》后,针对自己的教学,我进行了这样的反思:这篇略读课文,虽然仔细品读后,我们教师觉得语言很美,但是它离学生较远,学生读后,体会不到它的那种奇异,怎么办呢?我认为这一节课课件就会起到它很大的作用了。
所以课文的重点处和难点处,都做了很形象的课件。
课上,我用课件(讲解马蹄形大拐弯及形成的原因),当学生变一清二楚了,这个难点便解决了。
同样用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了九个垂直自然带,学生便通过再读语言,感受到了它景色的奇异了。
因此,课件的使用得用的恰到好处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与价值。
7.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教育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答: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和具有伦理性的选择,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建构。
“吾日三省吾身”,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学校在课改之后,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在授课之后,都要进行及时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