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13章 生产成本)
经济学原理曼昆第6版课件ppt经济学复习
![经济学原理曼昆第6版课件ppt经济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cb757264b73f242336c5fdd.png)
25
需求的价格弹性 指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分母是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分子是需求量 变动的百分比。
26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 (2)必需品与奢侈品 (3)市场的定义 (4)时间的长短(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5)该商品的支出占消费者预算总支出的 比例
48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 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消费量的增 加,消费者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 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解释:
生理、心理的原因(兴奋度递减); 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MU P’
35
Q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 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 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通常 被用来度量和分析社会福利问题。
替代品: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 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 的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
(3)消费者的偏(嗜)好 (4)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5)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 (6)政府的消费政策
19
供给曲线:表示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 曲线。
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 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 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 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经济学导论
3
主要内容: 第 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 2章 第3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4
主要掌握内容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12章 税制的设计)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12章 税制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e05825333687e21af45a95a.png)
第12章税制的设计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税收和效率税收制度的主要目标是筹集政府收入。
当在许多不同的税制方案中选择时,决策者有两个目标:效率和平等。
如果一种税制能以对纳税人来说较低的成本筹集到等量收入,这种税制就比另一种更有效率。
纳税人最明显的成本是支付的税收本身,这种货币从纳税人向政府的转移是任何一种税制的必然特点。
一种有效率的税制是所引起的无谓损失和管理负担很小的税制。
1.无谓损失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这包括税制提供的激励。
由于税收扭曲了激励,所以引起无谓损失。
税收的无谓损失是纳税人经济福利的减少超过了政府筹集到的收入的部分。
无谓损失是当人们根据税收激励,而不是根据他们买卖的物品与劳务的真实成本与利益配置资源时,税收引起的无效率。
2.管理负担任何一种税制的管理负担都是它引起的无效率的一部分,专门用于遵从税法的资源是一种无谓损失。
政府只得到了所缴纳的税收金额。
与此相反,纳税人不仅失去了这一金额,而且还失去了用于整理文件、计算和避税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
许多纳税人——特别是适用较高税率的人——雇用纳税律师和会计师帮助他们合法避税。
通过利用税法的一些细小条款,即通常所说的“漏洞”(漏洞来自国会的失误或来自国会有选择地给某种类型的行为以特殊对待),来达到避税。
通过简化税法可以减少税制的管理负担。
但这种简化在政治上往往会有困难。
大多数人都愿意通过消除有利于他人的漏洞来简化税法,但很少有人希望放弃有利于自己的漏洞。
最后,有各自特殊利益的各种纳税人出于自身的原因进行游说的政治过程导致了税法的复杂性。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bd9fdc7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e.png)
目 录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详解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详解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2章 税制的设计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5章 垄 断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6章 垄断竞争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7章 寡 头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9章 收入与歧视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2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22.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https://img.taocdn.com/s3/m/a6aa465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8.png)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borntowin经济学考研交流群<<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跨考网独家整理荟萃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询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存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赢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就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够帮忙你少走弯路,挡住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专业化与贸易经济学是研究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如何进行生产和分配的科学。
在全球经济下,人们可以选择自给自足,也可以选择专业化生产,相互之间进行贸易,并导致经济相互依存。
国家和个人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解决由于稀缺性引起的问题,并从中获得好处。
每个人都消费本国和世界各国许多其他人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
相互依存和贸易之所以弯叶,是因为它可以并使每个人享受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与劳务。
二、比较优势原理存有两种方法比较两个人在生产一种物品时的能力。
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须要的资金投入较太少,则可以说道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存有绝对优势;如果一个生产者以高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则可以说道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存有比较优势。
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不是基于绝对优势,而是基于比较优势。
1.绝对优势(1)绝对优势的含义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生产一种物品需要资源少(比如说劳动时间少)的生产者称为在生产那种物品时具有绝对优势。
这就是说,效率最高的生产者(有最高生产率的生产者)有绝对优势。
(2)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亚当斯密(adamsmith)提出的。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fdbc983db90d6c85ec3ac6bf.png)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
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平等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边际变动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10.产权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其所交易东西的所有权,即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他人在经济利益上受益或受损的权力。
曼昆微观经济学chapter13讲义资料
![曼昆微观经济学chapter13讲义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bc686bef78a6529647d53f6.png)
Copyright © 2006 Nelson, a division of Thomson Canada Ltd.
Fixed and Variable Costs
PART 5
FIRM BEHAVIOR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INDUSTRY
The Costs of Production
Copyright © 2006 Nelson, a division of Thomson Canada Ltd.
13
Learning Objectives
Copyright © 2006 Nelson, a division of Thomson Canada Ltd.
Figure 1 Economic versus Accountants
How an Economist Views a Firm
How an Accountant Views a Firm
● Total Cost
➢ The market value of the inputs a firm uses in production.
Copyright © 2006 Nelson, a division of Thomson Canada Ltd.
Total Revenue, Total Cost, and Profit
● Accountants measure the accounting profit as the firm’s total revenue minus only the firm’s explicit costs.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13章 生产成本)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13章 生产成本)](https://img.taocdn.com/s3/m/c3dd8cac83d049649b6658f0.png)
第13章生产成本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成本1.总收益、总成本和利润总收益(total revenue):企业从销售其产品中得到的货币量。
总成本(total cost):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品的市场价值。
利润(profit):企业的总收益减去其总成本。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且这个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2.作为机会成本的成本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
当经济学家提到某个企业的生产成本的时候,它们包括该企业生产其物品与劳务的所有机会成本。
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s):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s):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经营的总成本是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
经济学家关注于研究企业如何做出生产和定价决策。
由于这些决策既考虑了显性成本又考虑了隐性成本,因此,经济学家在衡量企业的成本时就包括了这两种成本。
与此相反,会计师的工作是记录流入企业和流出企业的货币。
因此,他们衡量显性成本,但往往忽略隐性成本。
3.作为一种机会成本的资本成本几乎每一个企业都有一项重要的隐性成本,那就是已经投资于企业的金融资本的机会成本。
经济学家和会计师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和处理成本。
4.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由于经济学家和会计师用不同的方法衡量成本,他们也用不同的方法衡量利润。
经济学家衡量企业的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即企业的总收益减去生产所销售物品与劳务的总机会成本(显性的与隐性的)。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精编版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29ddc1f705cc1754270933.png)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1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aaf50c1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b.png)
第14章竞争市场上 的企业
第13章生产成本
第15章垄断
第16章垄断 竞争
第17章寡头
第19章收入与歧视
第18章生产要素市 场
第20章收入不平等 与贫困
第21章消费 者选择理论
第22章微观 经济学前沿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 的心得。
目录分析
第2章像经济学家 一样思考
第1章经济学十大 原理
第3章相互依存性 与贸易的好处
第5章弹性及其应 用
第4章供给与需求 的市场力量
第6章供给、需求 与政府政策
第8章应用:赋税 的代价
第7章消费者、生 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9章应用:国际 贸易
第11章公共物品和 公共资源
第10章外部性
第12章税制的设计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 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习题
教材
消费者
微观经济 学
企业
习题
供给
微观经 济学
经济学
原理
第章
需求
曼昆经济 学பைடு நூலகம்
市场
经济学家
第篇
收入
应用
税制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的考生, 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的师生参考。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世界上最流 行的初级经济学教材,也被众多院校列为经济类专业考研重要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本教材,我 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 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2.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5小时高清视频】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4.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5.曼昆《经济学原 理(微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6.曼昆《经济 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7.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7小时高清视频】8.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9.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 详解10.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 模拟试题】本书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的配套e书,参考国外教材的英文答案 和相关资料对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另外,部分高 校,如武汉大学、深圳大学等,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73cb4ab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17.png)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第一篇: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 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
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平等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边际变动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b517506a216147917112886.png)
第15章垄断15.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垄断(1)垄断市场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具体地说,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这样三点:第一,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2)产生垄断的原因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壁垒,即垄断者能在其市场上保持唯一卖者的地位,是因为其他企业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
进入壁垒又有三个主要来源:①垄断资源。
生产所需要的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
②政府管制。
政府给予一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权利。
③自然垄断。
某个企业能以低于大量生产者的成本生产产品。
2.垄断者的生产和定价决策(1)需求曲线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垄断厂商的销售量和市场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这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示垄断厂商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控制市场价格,即以减少销售量来抬高价格或者以增加销售量来降低价格。
(2)垄断者的收益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MR)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且位于平均收益(AR)曲线的下方,这表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边际收益都小于平均收益。
之所以出现MR AR<,是因为只要平均量下降,边际量就总是小于平均量。
垄断者的边际收益与竞争企业大不相同。
当垄断者增加它销售的数量时,这对总收益(P Q⨯)有两种效应:①产量效应:销售的产量越多,因此Q越大。
②价格效应:价格下降,因此P降低。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5a399514a7302768e9939b5.png)
目 录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第12章 税制的设计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15章 垄 断第16章 垄断竞争第17章 寡 头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第19章 收入与歧视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5a399514a7302768e9939b5.png)
目 录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第12章 税制的设计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15章 垄 断第16章 垄断竞争第17章 寡 头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第19章 收入与歧视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整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0f2794bf242336c1fb95e17.png)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服务。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因此,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分析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2.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由于-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经济学学习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原理一:人们而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
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效率(efficient):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的利益。
平等(equality):是指将这些利益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明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曲所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opportunity):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
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理性人通常比较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与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来做决策。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胁做出反应激励(incentive)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https://img.taocdn.com/s3/m/06fa8a392af90242a995e50c.png)
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劳动的需求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是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
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是从它向另一个市场供给物品的决策派生出来的。
1.竞争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由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决定。
从劳动的需求取决于企业在另一个市场上供给产品的意义上说,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考察劳动需求要作出关于企业的两个假设:(1)企业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上都是竞争的;(2)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量生产函数表示生产中所有的投入量与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关系。
理性决策者考虑边际量,可以从生产函数中得出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即随着一种投入量的增加,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3.边际产量值和劳动需求(1)边际产量值为了确定工人对收益的贡献,必须把劳动的边际产量变为边际产量值。
边际产量值(value of the marginal product)是指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
由于一个竞争企业的市场价格是不变的,随着工人越来越多,边际产量在递减,所以边际产量值(与边际产量本身一样)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经济学家有时边际产量值称为企业的边际收益产量:它是企业从多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中得到的额外收益。
(2)边际产量值对劳动需求的决定如图18-1所示,该图描述了边际产量值如何取决于工人的数量。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经济学十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503aadbd0d233d4b14e69ef.png)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经济学1.经济学的含义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即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自从莱昂内尔·罗宾斯于1936年对经济学下了上述定义以来,这个定义就一直在主流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
2.稀缺性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二、经济学十大原理1.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经济学研究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1)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
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2)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3)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
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增量的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只有当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4)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3.关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基本结论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经济学分册第13章课后习题答案P280-P283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经济学分册第13章课后习题答案P280-P283](https://img.taocdn.com/s3/m/a7dae66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0.png)
第十三章生产成本复习题1.企业总收益、利润和总成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企业利润=总收益-总成本2.举出一个会计师不算做成本的机会成本的例子。
为什么会计师不考虑这种成本?答:企业家花时间和精力经营管理企业,他的机会成本是从事其他工作所能赚到的工资。
这种机会成本会计师不算做成本。
因为会计师分析经营活动的依据是货币的流人和流出,隐性机会成本不引起企业的货币流动。
因此,会计师不考虑它。
3.什么是边际产量?边际产量递减意味着什么?答:边际产量是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的增加。
边际产量递减意味着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
4.画出表示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的生产函数。
画出相关的总成本曲线。
(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要标明坐标轴代表什么。
)解释你所画出的两个曲线的形状。
答:生产函数表示雇佣的工人数量和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随着工人数量增加,生产函数变得增加,生产函数变得平坦,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
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边际成本递增,随着产量增加,总成本曲线变得较为陡峭。
图13-1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的生产函数图13-2总成本曲线5.叙述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定义。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总成本是指企业购买生产投入支付的量。
平均总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
边际成本指额外-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平均总成本=总成本/产量边际成本=总成本变动量/产量变动量6.画出一个典型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总成本曲线。
解释为什么这些曲线的形状是这样,以及为什么在那一点相交。
答:图13-3典型企业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典型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呈U型。
因为企业在刚开始时,生产能力有剩余,增加一单位的投入量,边际产量会高于前一单位的投入,这样就出现一段边际成本下降。
生产能力全部被利用之后,再增加边际投入,就会出现边际产量递减,边际成本递增。
于是,边际成本曲线呈现U型。
典型企业的边际总成本曲线呈U型。
平均总成本线反映了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的形状。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https://img.taocdn.com/s3/m/75b80b1dec3a87c24128c44b.png)
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劳动的需求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是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
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是从它向另一个市场供给物品的决策派生出来的。
1.竞争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由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决定。
从劳动的需求取决于企业在另一个市场上供给产品的意义上说,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考察劳动需求要作出关于企业的两个假设:(1)企业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上都是竞争的;(2)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量生产函数表示生产中所有的投入量与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关系。
理性决策者考虑边际量,可以从生产函数中得出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即随着一种投入量的增加,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3.边际产量值和劳动需求(1)边际产量值为了确定工人对收益的贡献,必须把劳动的边际产量变为边际产量值。
边际产量值(value of the marginal product)是指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
由于一个竞争企业的市场价格是不变的,随着工人越来越多,边际产量在递减,所以边际产量值(与边际产量本身一样)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经济学家有时边际产量值称为企业的边际收益产量:它是企业从多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中得到的额外收益。
(2)边际产量值对劳动需求的决定如图18-1所示,该图描述了边际产量值如何取决于工人的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生产成本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成本1.总收益、总成本和利润总收益(total revenue):企业从销售其产品中得到的货币量。
总成本(total cost):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品的市场价值。
利润(profit):企业的总收益减去其总成本。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且这个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2.作为机会成本的成本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
当经济学家提到某个企业的生产成本的时候,它们包括该企业生产其物品与劳务的所有机会成本。
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s):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s):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经营的总成本是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
经济学家关注于研究企业如何做出生产和定价决策。
由于这些决策既考虑了显性成本又考虑了隐性成本,因此,经济学家在衡量企业的成本时就包括了这两种成本。
与此相反,会计师的工作是记录流入企业和流出企业的货币。
因此,他们衡量显性成本,但往往忽略隐性成本。
3.作为一种机会成本的资本成本几乎每一个企业都有一项重要的隐性成本,那就是已经投资于企业的金融资本的机会成本。
经济学家和会计师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和处理成本。
4.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由于经济学家和会计师用不同的方法衡量成本,他们也用不同的方法衡量利润。
经济学家衡量企业的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即企业的总收益减去生产所销售物品与劳务的总机会成本(显性的与隐性的)。
会计师衡量企业的会计利润(accounting profit),即企业的总收益仅仅减去企业的显性成本。
由于会计师忽略了隐性成本,所以,会计利润通常大于经济利润。
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看,要使企业有利可图,总收益必须弥补全部机会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图13-1 经济学家与会计师经济利润是企业供给物品与劳务的动机。
获得正经济利润的企业将继续经营。
它弥补了所有机会成本,并留下一些收益作为对企业所有者的报酬。
当一个企业有经济亏损(即经济利润为负)时,企业所有者就没有足够的收入来弥补其所有生产成本。
除非条件改变,否则企业所有者最终将关闭企业,并退出该行业。
二、生产与成本(短期分析)1.生产函数(1)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是指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2)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是,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这个思想是理解企业决定雇用多少工人和生产多少产量的关键。
(3)边际产量递减(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2.从生产函数到总成本曲线总成本曲线与生产函数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曲线越来越陡峭,而随着产量的增加,生产函数却越来越平坦。
两条曲线斜率的变化是由于同一个原因:边际产量递减。
当车间拥挤时,多生产一块糕点要求增加更多工人,从而使成本增加。
因此,当产量高时,总成本曲线是较为陡峭的。
三、成本的各种衡量指标1.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1)固定成本(fixed costs)是指不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即使不生产也要发生的成本,如租金和店员的薪水。
(2)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s)是指随着企业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成本。
如果企业不生产,可变成本是零。
企业总成本是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2.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average total cost ):总成本除以产量。
由于总成本就是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所以平均总成本可以表示为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 ):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示当企业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量。
在表中,边际成本标在两行的中间,因为它代表随着产量从一个水平增加到另一个水平总成本的变动。
用数学来表示:平均总成本=总成本/产量/ATC TC Q =边际成本=总成本变动量/产量变动量/MC TC Q =∆∆在这里,∆即希腊字母delta ,代表变量的变动。
这些公式表示如何从总成本中得出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平均成本说明:如果总成本在所生产的所有单位中平均分摊,普通一单位产量的成本。
边际成本说明:多生产一单位产量引起的总成本变动。
3.成本曲线及其形状各短期成本曲线的形状,如图13-2所示。
图13-2 短期成本曲线(1)固定成本TFC 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它表示在短期内无论产量如何变化,总固定成本是固定的。
(2)可变成本TVC 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在一定的产量水平上,总可变成本TVC 存在着一个拐点(C 点)。
在拐点之前,TVC 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在拐点之后,TVC 曲线的斜率是递增的。
这一特征来源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3)总成本TC 曲线是一条由水平的TFC 曲线与纵轴的交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在每一个产量点上,不仅TC 曲线的斜率和TVC 曲线的斜率相等,而且,TC 曲线和TVC 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等于总固定成本TFC 。
(4)平均固定成本AFC 曲线是一条向两轴渐近的双曲线,它表示平均固定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
(5)平均可变成本AVC 曲线、平均总成本AC 曲线和边际成本MC 曲线都呈U 形,即它们都表现出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先降后升的特征。
它们的这一特征也来源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6)成本曲线的三个特征:①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最终要上升。
②平均总成本曲线是U形的。
③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在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交。
四、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1.短期与长期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对许多企业来说,总成本在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间的划分取决于时间框架。
工厂的成本在短期中是固定成本,在长期中是可变成本。
由于许多决策在短期中是固定的,但在长期中是可变的,所以,企业的长期成本曲线不同于其短期成本曲线。
图13-3 短期与长期的平均总成本曲线图13-3中有三条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一个小型工厂、一个中型工厂与一个大型工厂。
图中还给出了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
当企业沿着这一长期曲线移动时,它根据产量调整工厂的规模。
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是比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平坦得多的U形曲线。
所有短期成本曲线都在长期成本曲线上或以上,因为企业在长期中有更大的灵活性。
从本质上说,在长期中,企业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短期成本曲线。
但在短期中,它不得不用它过去选择的那一条短期成本曲线。
图13-3是表示在不同时间框架中产量变动如何改变成本的一个例子。
对不同的企业,进入长期的时间是不同的。
关于企业调整其生产设备需要多长时间,并没有唯一的答案。
2.规模经济与不经济(1)概念规模经济指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
规模不经济指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规模收益不变指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保持不变的特性。
(2)规模经济与不经济的原因规模经济的产生是因为生产水平高,允许工人中的专业化,而专业化可以使工人更精通自己的任务。
规模不经济的产生是由于任何一个大型组织中固有的协调问题。
如福特公司生产的汽车量越多,管理团队变得越庞大,管理者压低成本的效率越低。
(3)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通常是U形的原因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通常是U 形是由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导致的。
在生产水平低时,企业从扩大规模中获益是因为它可以利用更大的专业化,同时,协调问题并不尖锐。
与此相比,在生产水平高时,专业化的好处已经实现了,而随着企业变得越来越大,协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因此,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在生产水平低时下降是由于专业化增加,而在生产水平高时上升是因为协调问题增加了。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 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