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8《时间的脚印》优秀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时间漫谈”
(6~21) “石头的毁灭与新生”
(22~29) “石头上的故事”
(30~31) “读懂记录,造福人类”
二、新课讲解
课文精讲: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
明确:引用高士其的话把时间拟人化,一方 面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 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实际生活, 吸引读者。文题“时间的脚印”实际上是 “从岩石上,可以看到时间的长短”的意思。
①④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 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①⑤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 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①⑥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它们被 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 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 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 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 ,就是有许多泥沙沉积下来的结果。
①①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①②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 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 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创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①③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 概括评价上一段的叙述内容。 例6.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27) ➢ 承上文,化石的作用;启下文,说明化石是怎样帮我们认识地球历史
的发展过程的。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二、新课讲解
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贴小标题:这些小标题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相应段落的开头。
二、新课讲解
例3.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18) ➢ 总括上文,总结了岩石“毁灭”之后再度“新生”的过程。 例4.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22) ➢ 承上,收住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话;启下,解读下文有关岩
石上的历史痕迹。 例5.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24)
二、新课讲解
3.人们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重点读第19自然段)
➢ 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运动等方面思 考。 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 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 。
二、新课讲解
2.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22—29段) ➢ ①地壳的活动;②气候的变化;③古代生物的状况;④地球历史的
发展过程;⑤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 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____岩__石___结__构____——反映地壳的活动 ___石__头___颜__色_____——反映远古的气候 ____生__物__化__石_____——反映历史的发展
27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28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离开大 约六亿多年前到五亿多年前的那个叫做“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的宽 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 叫做“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 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29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 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30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实际上,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 绍的还要丰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 31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但是, 不管多么困难,我们总有办法来读懂它。而在读懂以后,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 且还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例如,“寒武纪”以前形成的古老陆块内藏有许 多铁矿;“石炭纪”时期又造成了许多煤矿。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 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 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话?
二、新课讲解
阅读第1~5自然段,思考并回答:

1.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2.中国古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

本文中提到的岩石有什么作用?

➢ 1.钟表和日历
➢ 2.铜壶滴漏
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
21岩石生成以后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样子。由于地壳的运动,原来平卧的岩层变 得歪斜甚至直立了,但是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还不致打乱,根据这些我们仍然可以知道 过去的年月。
22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23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做“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 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 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 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 成了海洋的中心。 24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25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 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 这里有冰河经过。 26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 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 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 ,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2.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


岩石
小石子
沙砾、泥土
与 重
沉淀 重压 胶结

新岩石
岩石的消亡就像一位巨人默默承受着来自各 方面的攻击,他被磨平了棱角,烘烤,冷冻, 腐蚀,刨刮,巨人身心俱疲,逐渐走向瓦解; 岩石之再生,那些细小的泥沙,他们与石块经 过漫长的胶结,从而紧密的结合,新的岩石生 成了,就像巨人之再生。而指挥这一切的就是 无形的时间。
⑨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 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⑩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 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 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①⑦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堆得厚了,对下层泥沙的压力 也逐渐加重,泥沙中的水分被压出了许多,颗粒与颗粒之间压得很紧,甚至可以有分 子间的引力。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 结得更紧密了。
①⑧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①⑨根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岩石在最 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因为水面是平的,如果湖底也是水平的话,那么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沉淀物就也是水 平地分布着的。 20当然,如果海洋或湖泊的底是倾斜的话,那么沉淀物堆积的面也就随着倾斜在 湖边,海边形成的岩石往往是这样的。
⑤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⑥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 ,那里在破坏。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 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⑦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⑧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碎石是 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 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 3.赏析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 语言风格。 4.激发我们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新课讲解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 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 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 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 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 出成就的科普作家。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 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 有趣的科学知识。
8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 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 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 们罢: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如今又 到了哪里呢?
一、新课引入
时间逝去无声无息,但却并非了无痕迹。青丝变成白 发,沧海化作桑田,这都是时间的踪迹。时间将他那匆匆 的脚印也留在了自然之间。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 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 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今天,我们就 来共同学习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陶世龙的科普小品《时间的 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
听读课文,找一找,文章哪些段落只有一 句话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试着简要概括 文章主要内容。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 ①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②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 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 寻时间的踪迹呢?
二、新课讲解
1.读准字音。
踪迹 腐蚀 浑浊
zōnɡ shí zhuó
山 麓 lù 装 置 zhì 沙 砾 lì
粗糙 龟裂 帷幕 刨刮 烘烤 沟壑
cāo jūn wéi bào
kǎo hè
二、新课讲解
需要理解并掌握的词语: 腐蚀:这里是指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 浑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碎。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本文是原意。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胶结: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钟鼎文: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通常专指殷周秦汉铜器的文字。 甲骨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内容多是殷人占卜的记录。 楔形文字:公元前三千多年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马连人创造的文字,笔划像楔子, 古代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这种文字。
③然而,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 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④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 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 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 3.它是大自然用来记录时间的。 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
又多了起来。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
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岩石的简史
2.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的 脚印的呢?
二、新课讲解
自由读6-21自然段,思考:
1.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 明确: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
二、新课讲解
快速通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但起着承 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 5、7、18、22、24、27
例1.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5) ➢ 承上启下,由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方式的探寻。 例2.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7) ➢ 开启下文,说明岩石“毁灭”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