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一、目的
为分析存在的或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查找存在的事故隐患并判定其危险程度,确定风险等级,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措施,进行风险分级控制,使系统在生产运行期内的安全风险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使事故、损失达到可接受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2882—2016)、《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用版)》,特制订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二、机构及职责
1、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由总经理担任组长,各副总经理和各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成立由安全副总经理担任组长,安全管理人员、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设备、工艺、电气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成员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推动小组。
2、工作职责
(1)总经理全面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具体包括:
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资源。如人力资源和专门技能、方法、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等。
确定各部门、各车间、各岗位职责与责任,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风险管理。
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
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定期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确保企业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重点监督、指导领导小组、推动小组其他人员履行其职责。
(2)安全副总经理职责
是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工作的组织及监督管理。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3)安全科职责
主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体系文件;负责指导和监督检查各专业工作组分工开展情况;负责组织对全公司风险结果评审;负责对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评估。
(4)其他部门职责
财务科负责保证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以保证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实施与运行,并监督经费的使用落实情况。
办公室负责风险告知警示牌等风险分级管控所需物资的采购,确保采购物资数量和质量满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需求。
设备、工艺、电气等职能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职责范围内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负责职责范围内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
各车间负责本车间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组织、协调,并及时更新,对管辖范围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同时监督、指导本车间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识别与评价;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本车间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三、风险点排查
公司每年集中进行风险分级管控的评审,对风险点进行一次排查和分析,按照《风险分析管控手册》,制定更新《风险点统计表》。风险点排查一般在每年12月份开展,发生事故或变更(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技术改造项目、有对事件、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时及时进行风险点排查和后续评价工作。
四、危险源辨识
1、辨识方法
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生产过程中的作业活动危险源进行辨识。针对作业活动清单中的作业活动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和《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
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对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等进行危险源辨识,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和《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
对于复杂的工艺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危险度评价或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2、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
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3、危险源辨识
各岗位从业人员,在对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培训的基础上,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有组织地有序开展危险源辨识。辨识过程应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具体参照公司《风险分级管控手册》的分类标准。
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在作业活动划分时,应以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作业活动划分应遵循的原则: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目的或性质上相对独立。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通过工作危害分析法不能覆盖的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识别。
4、事故类型及后果
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五、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方法
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评价时,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的取值建立在现有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并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
2、风险评价准则
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具体参见附件1),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确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公司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相关方的投诉。
可能性的等级通过现有控制措施与可能性准则对比判定,严重性通过事故类型及后果与严重性准则对比判定,还考虑日常生产过程中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次,对比频次表判定,最后根据各参数的乘积对比风险度综合判定风险等级。
3、确定重大风险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相关方投诉涉及事故隐患的。
4、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初创“两个体系”建设是,风险评价工作可由公司外聘中介技术服务公司协助进行评价,后续年度评审更新等工作需要公司自行开展。
六、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从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
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安全屏护、报警、联锁、限位、安全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